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教研活动案例集(3篇)

初中生物教研活动案例集(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促进生物学科的发展,我校生物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以下为近期几期教研活动的案例集。

二、活动案例1. 案例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研讨活动时间:2021年9月活动主题:探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活动内容:(1)教研组长带领教师学习《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核心素养的要求。

(2)教师分享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经验。

(3)教研组集体研讨,总结出适合我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指导。

2. 案例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讨活动时间:2021年10月活动主题:探讨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活动内容:(1)教师分享实验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2)教研组集体研讨,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邀请生物实验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活动效果:本次活动提高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3. 案例三:初中生物课堂观察与反思活动时间:2021年11月活动主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与反思活动内容:(1)教师分享课堂观察与反思的经验。

(2)教研组集体研讨,探讨课堂观察与反思的方法。

(3)邀请教学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活动效果:本次活动使教师们认识到课堂观察与反思的重要性,提高了课堂观察与反思的技巧。

4. 案例四: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讨活动时间:2021年12月活动主题:如何有效开发与应用生物课程资源活动内容:(1)教师分享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经验。

(2)教研组集体研讨,探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3)邀请课程资源开发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活动效果:本次活动促进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提高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5. 案例五:初中生物教学评价改革研讨活动时间:2022年1月活动主题:探讨如何进行初中生物教学评价改革活动内容:(1)教师分享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经验。

初中生物七年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中浮游生物,了解浮游生物的种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载玻片、滴管、蒸馏水、水样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显微镜放在干净整洁的实验台上,准备好玻璃载玻片和滴管。

2. 取一定量的水样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并用滴管吸取一滴水样放在玻璃载玻片上。

3.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先观察水中的浮游生物。

4. 根据浮游生物的特征和形态,逐一用高倍镜观察,看清浮游生物的形状、大小、运动方式等特点。

5. 记录观察到的浮游生物种类和特点,绘制浮游生物的草图。

6. 结束实验后,将显微镜等实验器材清洗干净,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玻璃器皿破裂伤人。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3. 注意保护好显微镜,避免受到损坏。

4. 在观察浮游生物时,要细心观察,不要错过任何细节。

实验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草图,评价学生是否对水中浮游生物有所了解,并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扩展实验:可以进一步观察水样中其他微生物,比如藻类、细菌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了解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案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案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能量和氧气的过程。

2. 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 理解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二、探究过程:1. 实验一:观察植物光合作用过程材料:一盆绿色的植物、水、太阳光步骤:a. 将植物放置在阳光充足的位置。

b. 观察植物叶子表面的气泡产生情况。

c. 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观察气泡产生情况,看是否有变化。

2. 实验二:光合作用影响因素材料:两盆绿色的植物、水、太阳光步骤:a. 将一盆植物放置在充足的阳光下,另一盆植物置于阴暗处。

b. 观察两盆植物叶片气泡产生情况。

c.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

3. 实验三: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材料:幼苗、水、太阳光步骤:a. 将幼苗放置在阳光充足的位置。

b. 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和叶片颜色。

c. 比较观察结果,探讨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三、总结与讨论:1. 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探讨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 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作用,为什么说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的基础过程。

四、拓展延伸:1. 探究植物吸收光能的机制。

2. 探讨植物光合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3. 研究光合作用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五、思考问题:1. 人类如何更科学地利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2. 光合作用为什么是生命的基础过程?3. 未来如何保护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和生态平衡?六、作业:1.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

2. 分组进行讨论,展示探究结果和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七、评价标准:1. 实验记录准确完整。

2. 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深入透彻。

3. 能够深刻探讨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初中

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初中

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初中实验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食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观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种子生长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实验材料:1. 大白菜、苹果、土豆等不同种类的食物2. 盆子或容器3. 水4. 豆子或其他种子5. 尺子6. 笔记本和笔7. 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 将豆子均匀地撒在盆子或容器的底部,确保每种食物对应的豆子数量相同。

2. 将不同种类的食物分别放在盆子中与豆子一起,加入适量的水。

3. 将盆子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并每天观察记录不同食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包括发芽率、发芽速度等。

4. 每天测量并记录各组豆子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高度、根长等数据。

5. 每天观察食物中是否出现霉变或腐烂情况,记录并分析原因。

6. 实验结束后,总结各种食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得出结论。

实验要点:1. 实验前要仔细准备实验材料,确保实验过程中不出现意外。

2. 观察记录要及时进行,保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4. 实验结束后要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理清不同食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实验意义: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增强对植物生长的认识,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结束后要注意清洁实验场地,并做好实验器材的清洁和整理工作。

3. 带上实验记录表,及时记录实验数据,方便后续数据分析和总结。

以上是本实验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实验教学有所帮助。

祝实验顺利成功!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辅导,请随时与我联系。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案例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案例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案例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科学实验、观察和探究,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科学思维等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探讨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案例背景:在中学生物课堂上,老师一般会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展示实验现象等方式进行教学。

然而,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一位生物教师决定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案例过程:首先,生物教师选定了《光合作用》这一课程内容作为科学探究的主题。

他在课前给学生分发了一份实验报告模板,并告诉学生他们将要进行一次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

第一步,学生们组成小组,并根据实验报告模板列出了实验目的、材料和步骤。

第二步,学生们开始实验。

他们按照实验报告中的步骤,准备好了所需的材料,包括水杯、鲜活水藻、盖玻片和显微镜等。

然后,他们观察了水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第三步,学生们回到教室,开始分析实验结果。

他们使用光合作用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实验数据,探究了光合作用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影响。

他们互相交流意见,讨论实验结果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

第四步,学生们进一步展开了科学探究。

他们提出了几个研究问题,例如: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如何的?鲜活水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是否有差异?他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始了一系列进一步的实验。

第五步,学生们撰写了实验报告。

他们按照实验报告模板的要求,将实验的目的、材料、步骤、结果和结论等内容进行整理,并添加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通过这次科学探究实验活动,学生们不仅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还通过讨论和思考来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

他们从中培养了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实验与讨论

初中生物教学: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实验与讨论

初中生物教学: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实验与讨论引言生物多样性是初中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它涉及到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巨大丰富性和复杂性。

通过实施相关实验和开展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索生物多样性,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思维逻辑以及科学素养。

实验一:观察不同树叶的形态与结构差异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树叶的形态与结构差异,探究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所做出的变化,了解植物之间的多样性。

实验步骤1.收集包括松树叶、银杏树叶、荷叶等在内的不同树种的树叶样本。

2.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每个树叶的形状、边缘特征、表面纹理等。

3.使用显微镜观察每个树叶的细胞结构,并记录下来。

结果讨论1.分析不同树叶的形状与边缘特征,讨论它们与生长环境的关系。

2.探究不同树叶的表面纹理对光的反射和吸收有何影响。

3.分析并比较不同树叶的细胞结构,从而了解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所做出的变化。

实验二:观察昆虫多样性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昆虫多样性,了解昆虫在形态、习性等方面的差异,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实验步骤1.在学校周围或植被丰富区域设置几个捕虫器,如黄板、白板等。

2.捕获各种昆虫,并将其录取到标本瓶中。

3.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每个昆虫标本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记录下来。

结果讨论1.比较各种昆虫标本之间的外部形态差异,探究这些差异与它们所属生态群落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系。

2.根据观察结果,可以进一步了解不同昆虫在生活习性、食性等方面的差异。

3.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昆虫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与讨论,初中生物学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生物多样性。

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与昆虫的多样性,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界的奇妙之处,并培养对环境保护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科知识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文档总字数:308。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中,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教学背景初中生物课程内容丰富,涉及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生物学缺乏兴趣,认为生物课枯燥无味。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案例以“植物的生长”一课为例,进行教学实践。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片美丽的花园,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并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生长的?”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教材内容,讨论植物生长的原因。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5.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种植一颗植物,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过程。

6.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种植心得,总结植物生长的规律。

五、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学生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同时,学生学会了合作沟通,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启示1.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注重知识拓展,拓宽学生视野。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初中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效果,详细规划第三方主体学生的学习方法、技巧等相关内容。

学习生物的重要性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以及生命发展规律的科学。

初中生物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理解生命现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主要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生物学基本概念、细胞结构与功能、植物与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殖与发育、遗传与变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等。

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2.培养观察与思考能力: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的基础,学生应该学会观察自然界的生物现象,并运用科学思维进行分析与思考。

3.注重复习与总结:生物学科涉及大量的概念和知识点,学生需要定期进行复习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概念图法:通过绘制概念图,将知识点进行关联,形成知识体系,有助于理解和记忆生物学概念。

2.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生物学案例,分析其背后的生物学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备考技巧1.制定学习计划:根据中考要求,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确保各个知识点得到充分学习。

2.强化基础知识:重点复习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确保基础知识扎实。

3.模拟试题训练:通过做中考模拟试题,了解考试题型和难度,提高应试能力。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利用实验室、标本等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素养。

3.家校合作: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生物学学习,与学校教师保持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学习进步。

以上是关于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的详细规划,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以上内容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并以固定字符“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作为开头标识。

生物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3篇)

生物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DNA的复制”这一高中生物课程为例,探讨生物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创新模式,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DNA复制的概念、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DNA复制的科普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DNA复制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2)新课讲授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实验图片和动画,详细讲解DNA复制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DNA复制过程中涉及的分子、酶和能量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DNA复制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DNA复制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DNA复制的特点,并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反思DNA复制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3. 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三、案例分析1. 教学模式的创新本节课采用“问题引导、实验探究、总结反思”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操作、课堂提问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本节课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四、反思与改进1. 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丰富实验内容,提高实验难度,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初中生物主题教研案例(3篇)

初中生物主题教研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生物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光合作用作为生物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现象、探索生物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本教研组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光合作用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2. 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教研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2. 光合作用的条件;3. 光合作用的产物;4.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5.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研过程(一)前期准备1. 教研组成员共同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梳理教学难点和重点;2. 收集和整理光合作用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实验器材、教学案例等;3. 制定教研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和人员分工。

(二)教研活动1.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对光合作用进行深入讲解,帮助教师提高理论水平;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3. 教学研讨:针对光合作用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深入研讨,提出改进措施;4. 实验操作:组织教师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5. 教学反思: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分享教学经验。

(三)总结与反思1. 教研组成员共同总结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形成共识;2. 教师针对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实践;3. 教研组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评估,为今后教研活动提供参考。

五、教研成果1. 教师对光合作用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得到提高;2. 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3. 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4. 教研氛围浓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

六、启示与展望1. 教研活动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关注教师需求,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 教研活动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 教研活动要不断创新,探索适合初中生物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4.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篇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案例】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摘要】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实验课题,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案例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因此,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奥秘就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题。

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

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较弱,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

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学法、教法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我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是初一学生刚接触不多的一种探究实验,而且操作的准确性强,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

对此,在教学中我有放有收,既有老师的指导,又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而且这个实验也是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种类的实验用具,第一次点燃酒精灯并隔水加热。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6《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实验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6《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实验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一幅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示意图。
2.学生通过绘制示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鸟类飞行特点。
3.设置小组实验任务,让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探究鸟类飞行特点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6《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实验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6《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这一章节中,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对生物世界的探索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鸟类在天空翱翔的美妙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如模拟鸟类筑巢、迁徙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鸟类的生活习性。

八年级生物上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生物上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小鼠走迷宫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分析结果,从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学会运用观察、记录、分析等方法,探讨小鼠在迷宫中的学习过程。
3.理解并掌握学习行为的基本分类,如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等,并能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
4.能够运用生物学术语,准确描述小鼠在迷宫中的行为表现及其学习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生物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学生通过观察小鼠学习行为,认识到动物也有学习能力,从而增强对动物福利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意见、分享成果,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展示一些动物学习行为的图片或视频,如狗狗做算术、海豚表演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动物的学习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案例实验教学案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在本次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们将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课题,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并认识到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通过实验,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材分析: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光合作用,它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奥秘就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题。

通过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学情分析: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研究,敢于大胆质疑。

但是,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较弱。

因此,我们需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学法、教法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我们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

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产物,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先让学生清点了本节课的材料用具,然后播放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视频文件,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我们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深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探究兴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让学生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这是为了让叶片中的淀粉分解完毕,以便观察光合作用的产物。

然后我们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夹紧,这是为了遮光,使得只有正常光照射到叶片上。

初中生物探究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探究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探究教案设计
探究目标:
1. 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方程式;
3. 探究光合作用与氧气释放的关系。

探究步骤: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光合作用?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实验现象,例如将一盆水草置于阳光下观察气泡释放
情况。

4.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探究光合作用方程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5.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光合作用与氧气释放的关系的讨论,让学生自行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
验证。

6. 结束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讨论,并将探究结果记录在笔记中。

展示方式:
1. 实验观察结果的图表展示;
2. 光合作用方程式的板书展示;
3. 班级讨论和总结展示。

思考题:
1. 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2. 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氧气是怎么释放出来的?
3. 如何利用光合作用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和氧气浓度?
评价标准:
1. 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 能够正确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和探究实验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和探究实验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和探究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实验和探究实验的在统考中的地位。

(2)掌握生物实验的考点和应对技能。

(3)掌握探究实验的考点和应对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掌握生物实验操作步骤,利用练习题掌握生物实验的考点和答题技巧。

(2)通过复习探究实验的步骤和实验设计原则,结合练习题掌握生物探究实验的考点和答题技巧。

3、情感和态度认同生物实验和探究实验在统考考试中的地位,重视考点准备。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练习题掌握生物实验和探究实验的考点和答题技巧。

2、难点:掌握探究实验的答题技巧。

三、教材分析生物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

在毕业考试中,这一部分的分数比例较大。

约占10%。

需要进行专门的复习。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中,生物实验和探究实验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中,生物实验属于传统实验,侧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验现象的学习。

小结初中实验后可以发现,大多数使用都离不开显微镜的使用和临时装片的制作。

因此这两个实验是初中生物实验的基础实验,需要熟练掌握。

在本节课前,已经安排了具体实操的实验技能考核,主要就是针对这两个实验的,因此对于生物实验这一部分,教师领导学生稍微小结一下便可以进行相关练习。

生物探究实验是后来才发展出来的实验。

它侧重于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并且领会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科学原则,初步学会设计一个实验,是对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探究实验的学习,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生物素养的目的。

这一部分,领会原理比实践操作来得重要。

因此,本节课对这一部分的复习是以实验步骤为线,进行各个步骤的原理分析和复习,以期望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课堂形式上,准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学生先完成课堂的真题练习,然后进行同组间的讨论,进行思想火花碰撞,让懂的学生通过讲解题目,巩固知识;让落后的学生得到其他的同学的帮助和指导,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初中生物居家探究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居家探究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居家探究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观察植物产生氧气的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

所需材料:
1. 水生植物(比如水莲)或陆生植物(比如绿萝)。

2. 透明玻璃瓶或小坛子。

3. 水。

4. 碳酸氢钠(小苏打)。

5. 透明玻璃管或吸管。

6. 太阳光或人工光源。

实验步骤:
1. 将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放入装满水的玻璃瓶或小坛子中。

2. 在植物的叶子上喷洒一层薄薄的碳酸氢钠。

3. 将透明玻璃管或吸管插入瓶口,用手指捏住瓶口另一端。

4. 将瓶子置于阳光下或使用人工光源,观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5. 观察一段时间后,用透明玻璃管或吸管收集在瓶子中产生的气体。

6. 将收集到的气体与火柴相接触,观察是否会发生氧气燃烧的现象。

实验结果分析:
1. 通过观察收集到的气体是否能够使火柴燃烧,可以得出结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能够产生氧气。

2. 进一步分析,可以说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发生意外。

2. 选择植物时要选择健康的、新鲜的植物,以保证实验效果。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延伸实验:
1. 可以将实验器材换成透明袋,观察植物在演示中释放氧气的过程。

2. 可以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气候、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关系,进一步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初中生物科学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科学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科学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胞结构;
2. 观察细胞膜的特点;
3. 掌握观察镜下细胞的技巧。

实验材料:
1. 新鲜洋葱
2. 刀具
3. 显微镜
4.蒜蓉
实验步骤:
1. 将新鲜洋葱切成细片,并用手轻轻挤压洋葱片,使细胞释放出细胞液。

2. 将挤压后的洋葱片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玻片上,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调整镜头至适当的放大倍数。

3. 观察洋葱片下的细胞结构,可以看到细胞膜、细胞核等细胞组织。

4. 用蒜蓉轻轻揉搓洋葱片,使细胞更加明显。

5. 记录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特点,并进行交流讨论。

实验注意事项:
1. 切洋葱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刀具伤及手指;
2. 在观察过程中,避免将显微镜对准强光源,防止眼睛受到伤害;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洁实验用具,保持实验场地整洁。

实验延伸:
1. 可以观察其他植物或动物细胞的结构;
2. 可以进行不同条件下细胞的观察,如在高温或低温下的细胞结构变化。

希望这份初中生物科学实验教案能帮助到您,祝实验顺利成功!。

有关初中生物实验教案6篇

有关初中生物实验教案6篇

有关初中生物实验教案6篇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实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篇1】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材分析:《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和训练。

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教学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时准备:学生: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可带放大镜,照相机)1、知识方面(1)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

(2)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3)说出保持好身体、保持好心情的方法。

2、能力方面(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方法(3)学会调控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3、思想情感方面(1)关注健康问题。

(2)培养关爱健康、珍惜生命的情感,认识到体育锻炼、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维护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关系对增进健康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难点: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初中生物项目式教学优秀案例

初中生物项目式教学优秀案例

初中生物项目式教学优秀案例项目名称:探究人类呼吸系统的机理和变化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让学生通过研究人类呼吸系统的机理和变化,了解人类呼吸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其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通过设计实验和收集数据,学生将深入了解呼吸系统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联系。

项目目标:1. 了解人类呼吸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 学习人类呼吸系统的运作过程和机理。

3. 探究不同环境和状态下,呼吸系统的变化和适应能力。

4. 学生将设计实验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提高他们的科学实验技能。

项目步骤:第一步:理论知识学习学生将通过教师的讲解、课堂讨论和阅读参考资料的方式学习人类呼吸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其与人体其他系统的关系。

第二步:实验设计学生将研究不同环境和状态下呼吸系统的变化和适应能力。

他们将设计实验并制定实验计划,确定实验步骤和材料。

第三步:实验实施学生将在实验室里实施他们的实验计划,并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

第四步:数据分析学生将使用图表和分析工具来展示和解释他们的实验结果。

第五步:项目报告学生将根据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分析,撰写一份综合报告。

这份报告将包括对呼吸系统机制和变化的深入探究及其他发现和结论。

项目评估:学生将通过他们的实验成果和成果报告来评估此项目的成功和成效。

教师将评估学生的实验计划和设计、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将互相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贡献。

项目实施方案:本项目是一个课程内的项目,将在学期内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验计划和进度来进行安排和指导。

在实验室工作时,教师将确保学生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同时,学生还将有机会参加其他关于呼吸系统的实践性活动,如参观医院或科学展览馆展览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训练案例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第37中学校程彧
摘要:20世纪末,国内的生物教材进行了改革,就“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角度而言,教材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教材的改革牵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于是相继出现一些“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探究式教学”。

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可以推进新课程标准中的上述理念在实验教学中的贯彻,本文主要针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训练讲述案例及其分析。

关键词:探究实验训练改革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可以推进新课程标准中的“探究式教学”的贯彻。

探究性实验教学就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关于某一实验的类似科学研究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收集相关实验资料,然后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获取特定的实验结果,并在实验结果的验证过程中提高实验能力的学习形式。

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与发现的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新编《生物学》教材的实验比重很大,而且一改过去验证式实验为探究式实验。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如何找到适应这种变化的实验课教学模式,成为广大中学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以下为我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些实验教学训练的案例及个人分析,与大家共勉。

一、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明确实验目的。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只有对所学的新知识充满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探究欲望,才会走入学习之中,进行愉快的学习。

但是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

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实验前应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

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由于这是学生学习生物以来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之前没有一点基础,因此,在进行这个实验时我没有要求学生对具体的步骤进行分析,而是先激发他们的兴趣,提出问题:家里的面包放在桌子上很快就会发霉,如果放在冰箱里面呢?会晚一些发霉。

为什么呢?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积极思考,热烈讨论,问
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因为温度更低。

于是我因势利导,提出探究实验题目,讨论实验如何操作。

此时,学生已经明确知道当然是将面包一个放在冰箱里面,另一个放在外面,但不会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于是我继续引导:如果如此操作,两块面包除了温度不同以外,还有没有什么地方不同呢?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发现如此操作除了温度不同以外冰箱中的面包没有足够的空气,而外面的面包却可以充分的接触空气。

于是我继续提问:既然这两块面包除了温度不同以外,还有其它不同的地方,即使最后真的是外面的面包先发霉,能否证明一定是温度的原因,而不是空气的原因呢?学生恍然大悟,的确,如此操作不能证明。

随后,学生自然的就会提出两块面包只能有温度不同,其它因素都应该相同,于是我顺势提出对照实验的概念以及变量的概念,强调变量的单一性,其它因素都应该完全相同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改变课题为“探究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训练学生自己分析操作方法并进行实验,注意预测现象,实验结论的各种可能性,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方法,对照实验,单一变量,预测现象的多种可能。

二、稳定学生实验兴趣,层层深入实验步骤。

经过“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训练后,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对照实验的操作方法,变量的单一性。

因此,在讲到“探究响尾蛇是如何追踪猎物”的实验时,我首先考虑的是稳定学生的实验兴趣。

播放情景:响尾蛇在捕获猎物时,最开始只是咬了猎物一口便会放猎物逃走,之后再去找到猎物,此时猎物因为中毒已经死亡,响尾蛇再进食。

此时,同学们都会觉得很奇怪,响尾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它又怎么找到已经逃得很远的猎物呢?在稳定学生对实验兴趣的基础上再层层深入实验步骤的学习和训练:1、通过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刚才我们就看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结果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这就是探究实验的第一个步骤。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多,可以随机选择一个进行分析训练,如:响尾蛇是如何找到已经逃走的猎物的?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随后我们会做什么?大部分学生会说到回答问题。

那回答这个问题是我们随便回答的吗?于是,学生就会想到,问老师,或者上网查资料等等。

于是,我顺势提出: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这就是探究实验的第二个步骤。

在收集到与之相关的信息后,同学们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找到已经逃走的猎物的。

此时,提醒学生,这个答案是否是真正的结论呢?学生们会很清楚只是一些猜测,于是提出:3、做出假设,即探究实验的第三个步骤。

提出此步骤后注意提示学生,虽然是假设,但并不是胡乱猜测,而是经过我们收集到的信息所做出的推论,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随后,学生自然会想到,既然是假设,
当然要进行验证,因此要进行实验,进行实验之前当然要有计划,所以就有了后面的几个步骤: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这几个步骤顺理成章,结合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实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的实验思维,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并预测,我只进行引导及纠正。

通过这一实验的训练,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具体步骤及内容基本掌握,能进行大概的分析了。

三、加强学生实验兴趣,巩固实验分析能力。

经过以上的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此时,还要进行巩固。

首先,仍然是对学生实验兴趣的加强。

利用实验“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吸引学生兴趣,鼠妇是什么动物?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分布在这样一些阴暗潮湿的地方?随后,巩固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提出实验的七个步骤,由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对各步骤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我只做补充。

经过这一次的巩固训练,学生对探究实验的掌握就非常牢固了,以后也不易再忘记。

当然,对于探究实验的训练是贯穿在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如后面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等,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一直都要注重对探究实验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实现新课程标准中的“探究式教学”。

几年的生物探究实验教学训练实践,使我体会到生物探究实验的训练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准备将探究实验的训练,继续深入进行下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以上为我的一些拙见,恳请各位同行、前辈们多多指教。

参考文献:
1、廖哲勋田慧生主编.课程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盛群力褚献华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长沙:岳麓书书社,2002.
4、程雪梅.论开放性生物实验的设计.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