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质测量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庐山实习报告总结及体会

庐山实习报告总结及体会

庐山实习报告总结及体会实习时间:2023年7月1日—2023年7月10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目的与要求: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庐山的地质概况和庐山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认识庐山山地土壤的主要类型、剖面特征及其成因,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认识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结构、分布规律;掌握地质地貌、土壤及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实习工具:罗盘、地质锤、铁锹、测绳、样品采集袋、野外记录本、铅笔指导老师:XX教授一、实习总结在这次庐山实习中,我们通过对庐山的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

实习期间,我们遵循指导老师的安排,沿着预设的实习路线,认真观察、记录,积极探讨,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1. 地质概况: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庐山地区的地层、岩石及地质构造,观察了褶皱及断层构造地貌,如向斜谷、背斜山、次成谷、次成山、断层崖、垭口、单面山等。

这些地质现象使我们对庐山的地质演化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2. 土壤类型与分布:我们观察了庐山地区的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沼泽土等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并了解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土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实践经验。

3. 植被类型与分布: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识别了庐山山地主要植被类型,了解了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方法,并探讨了植物生长与环境关系。

这些知识将对我们今后从事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实践技能与团队协作: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罗盘、地质锤、铁锹等工具,掌握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同时,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学会了互帮互助、分工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习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我们将课堂所学的地质、土壤、植被等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培养实践能力:实地实习使我们亲身体验了野外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2篇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2篇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精选2篇(一)【摘要】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是对庐山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调查和研究的实习报告。

本文结合实际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和资料,对庐山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保护庐山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引言】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庐山拥有丰富的地理特征和生态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科研和旅游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我们对庐山进行了一次综合的地理调查实习。

【调查目的】通过对庐山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庐山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基本情况,为保护庐山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调查内容】我们的地理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和地貌特征:庐山位于庐山山脉的中部,地势较为陡峭,主峰海拔度为1474米,山峰众多,形态各异,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火山地貌。

2.气候和水文:庐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庐山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众多的江河湖泊和大小山泉。

3.植被和动物资源:庐山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甸、湿地等。

庐山的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有多种珍稀濒危动物栖息于此,如金丝猴、北美黑熊等。

4.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庐山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庐山旅游业发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调查结果】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庐山的地形和地貌特征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科考研究和旅游价值。

2.庐山的气候和水文条件良好,为庐山的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3.庐山的植被类型丰富,但也存在一些植被退化和破坏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和恢复。

4.庐山的动物资源丰富,但也有部分物种濒临灭绝,需要加强保护工作。

5.庐山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当地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规划。

庐山实习报告地理科学

庐山实习报告地理科学

一、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23年8月1日至2023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人员:地理科学专业全体学生实习目的: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土壤特征、植被分布等,以验证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野外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与地貌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庐山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考察。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庐山地区的地层、岩石及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断层、岩浆侵入等现象。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认识到庐山的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如断块山、单面山、峡谷、溶洞等。

2. 土壤特征在土壤考察环节,我们重点学习了庐山地区的土壤类型及其特征。

通过观察土壤剖面,我们了解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包括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沼泽土等类型。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如土壤有机质、pH值、含水量等。

3. 植被分布植被考察是本次实习的重要内容。

我们深入庐山各处,观察了庐山地区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识别了常见的植物种类,并进行了植物群落样方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植物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植被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4. 水文特征水文考察环节,我们学习了庐山地区的水文特征,包括河流发育、流向、水文地质条件等。

通过实地测量和观察,我们掌握了水质仪和流速仪的使用方法,并分析了庐山的水文特征。

三、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深入了解了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土壤特征、植被分布、水文特征等。

2. 掌握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如罗盘测量、地质锤采集、土壤剖面观察、植被样方调查等。

3. 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4. 巩固和验证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实习体会1. 庐山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地理科学知识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3)1.2 实习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1.3 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5)2. 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6)2.1 庐山的区位与范围 (7)2.2 庐山的自然环境特征 (8)2.3 庐山的自然资源与生态 (9)3. 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 (11)3.1 地形地貌考察 (12)3.1.1 地质年代的划分 (14)3.1.2 地层岩石的识别 (15)3.1.3 地貌景观的观察与记录 (17)3.2 气候观察与分析 (18)3.2.1 庐山的气候特征 (19)3.2.2 气象要素的观测 (20)3.3 水文调查 (21)3.3.1 河流与湖泊的调查 (23)3.3.2 地下水文情况的了解 (24)3.4 土壤与植被考察 (25)3.4.1 土壤调查与分析 (26)3.4.2 植被类型与分布 (27)3.5 生物多样性观察 (29)3.5.1 动植物资源的调查 (31)3.5.2 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 (32)4. 实习过程与收获 (33)4.1 实习过程的记录 (34)4.2 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6)4.3 实习成果与心得体会 (37)5. 实习总结与建议 (38)5.1 实习的成就与不足 (39)5.2 对未来实习的建议 (41)5.3 对庐山自然地理研究的展望 (42)1. 内容概要阐述庐山野外实习的目的,即通过实地观察和研究,加深对自然地理要素(如地形、地质、水文、土壤、生物群落等)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地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庐山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地理位置、海拔、气候、主要植被类型、典型地貌等地理特征。

庐山作为徒步旅游、登山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同时也是一个自然保护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描述了实习的方法,包括徒步调研、野外采样、数据收集与分析等,以及实习的具体步骤和日程安排。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_3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_3

目录一实习目的 (1)二实习时间 (1)三实习区概况 (1)四实习内容 (4)秀峰 (4)海会镇 (5)三叠泉 (6)狮子洞 (6)五实习总结 (7)一实习目的此次地质实习是基于供水水文地质学这门课程的课堂学习进行的, 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使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老师一路陪同实地讲述该地区的地貌特征及所需了解的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 教授罗盘仪的使用, 达到具有初步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

学会记录、描述观测点,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

三实习时间2015.5.6 下午秀峰2015.5.7 上午海会镇下午三叠泉2015.5.8 上午狮子洞四实习区概况庐山, 又名匡山、匡庐,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内, 九江县一东, 星子县以西。

山体呈椭圆形, 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 长约25公里, 宽约10公里, 绵延的90余座山峰, 犹如九叠屏风, 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 主峰汉阳峰, 海拔1474米。

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

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 壑谷20条, 岩洞16个, 怪石22处。

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 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 瀑布22处, 溪涧18条, 湖潭14处。

著名的三叠泉瀑布, 落差达155米。

是世界级名山, 相对高度1200—1400米。

最高峰为汉阳峰, 海拔1474米, 东偎婺源鄱阳湖, 南靠南昌滕王阁, 西邻京九通脉, 北枕滔滔长江。

芦林湖、石涧瀑、五老峰、险峰均为庐山著名的风景点, 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 宽约15公里。

东西两侧为大断裂, 山势非常雄伟。

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名山, 位于东经115°52′~116°8′, 北纬29°26′~29°41′。

雄踞于江西省北部, 紧靠九江市区南端的莲花镇附近。

地貌特征庐山的地貌景观较为特殊, 是一种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 依次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叠加而成。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和地质地貌资源。

为了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提高地质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于2023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庐山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庐山的地质概况、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其成因,从而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的认识和应用。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地质概况及构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在导师的引导下,对庐山的地质概况和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

庐山地区地层复杂,包括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第四纪冰川地层等。

庐山地质构造以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为主,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和褶皱断层等。

2. 地貌类型及成因庐山的地貌类型丰富多样,我们在实习中重点观察了构造地貌、冰川地貌和河流地貌等。

庐山构造地貌主要表现为断层崖、向斜谷、背斜山等,这些地貌的形成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

冰川地貌包括冰斗、冰川谷、冰川阶地等,是第四纪冰川作用的产物。

河流地貌则主要体现在庐山的河谷和瀑布等景观上,如剪刀峡、好汉坡等。

3. 实习路线为确保实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我们制定了以下实习路线:(1)牯岭—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天桥—仙人洞—龙首崖(2)牯岭—女儿城—含鄱口—三逸乡冰窖—五老峰—庐山植物园(3)牯岭—大月山水库—剪刀峡—好汉坡三、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本次庐山地质实习,我们对庐山的地质地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其成因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实践,使我们的地质勘查和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

此外,实习还让我们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至关重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丰富自己的地质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总之,本次庐山地质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地质专业素养,也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工作者而努力。

庐山每日实习报告

庐山每日实习报告

实习日期:20xx年x月x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对庐山自然地理环境的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庐山的地质构造、土壤类型、植被分布以及地貌特征,提高地理学科实践能力,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考察上午,我们首先对庐山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考察。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庐山牯岭街附近的地质公园,观察了庐山地区的地质构造。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庐山地区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组成,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现象明显。

2. 土壤类型调查下午,我们进行了土壤类型调查。

在植物园附近,我们观察了庐山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如红壤、黄壤、山地黄壤等。

通过对土壤剖面特征的观察,我们了解到庐山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以及土壤形成与地貌、气候等因素的关系。

3. 植被分布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庐山地区的植被分布进行了观察。

沿途,我们认识了许多庐山特有的植物种类,如马尾松、常绿阔叶林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庐山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以及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三、实习心得1. 地质构造的复杂多样性让我对庐山的地质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解释和理解地理现象。

2. 土壤类型调查让我认识到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土壤剖面特征的观察,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土壤形成与地貌、气候等因素的关系。

3. 植被分布观察让我对庐山地区的植被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通过实地观察,我了解到植被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四、明日实习计划1. 继续对庐山的地质构造进行考察,了解更多地质现象。

2. 对庐山地区的土壤类型进行更详细的调查,掌握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3. 对庐山地区的植被进行深入观察,了解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庐山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实习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庐山实习实验报告

庐山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习背景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也是地质科学研究和实习的重要基地。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我们于2023年在庐山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提高野外地质调查和观察的技能。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了解庐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矿物资源等。

三、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观测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庐山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观测。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并实地考察了庐山地区的断层、褶皱等构造特征。

2. 地层分布研究我们重点研究了庐山地区的地层分布情况。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庐山地区的地层序列,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根据地层特征进行地层对比和划分。

3. 矿物资源调查庐山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实习期间,我们对庐山地区的矿物资源进行了调查。

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常见的矿物,并实地考察了庐山地区的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的分布情况。

4. 地质灾害防治庐山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庐山地区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四、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野外地质调查和观察的技能。

2.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 了解庐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矿物资源等,为我国地质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五、实习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2. 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 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2篇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2篇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 (2)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 (2)精选2篇(一)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庐山地质研究所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一、实习单位概况庐山地质研究所是一家专业从事地质研究的机构,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科研团队。

实习期间,我有幸加入该研究所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工作。

该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涵盖了广泛的地质领域。

二、实习任务和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庐山地质研究所中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是关于庐山地区的地质勘探和调查。

我的主要任务是一个小组的成员,负责采集地质样品,并利用实验室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具体的实习内容包括:1. 地质样品采集:根据项目需要,前往庐山地区进行野外勘探,收集岩石、土壤、矿物等样品,并记录采样地点的坐标和相关信息。

2.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回来的样品进行分析,利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元素分析、岩石成分测量等,得出相关数据和结果。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利用所学的地质知识和实验室数据,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有关地质特征和成因的结论。

4.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综合整理实习期间的工作和研究成果。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技巧和方法,例如如何准确采样、如何操作实验室设备等。

同时,在小组合作中,我也学会了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此外,我还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地质调查和研究对于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推断地质历史以及找寻矿产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庐山实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地质领域进一步深造和研究的决心。

四、总结庐山地质研究所的实习给予了我很好的实践机会,提高了我在地质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对地质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庐山实习报告(范文四篇)

庐山实习报告(范文四篇)

庐山实习报告(范文四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庐山实习报告(范文四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庐山实习报告(范文四篇)》。

第一篇:庐山实习报告1、实习时间: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2、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

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

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地貌实习。

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

一、地貌概况: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

山体内的褶皱。

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

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

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1、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

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

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

庐山实习报告总结及体会

庐山实习报告总结及体会

一、实习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我们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于20XX年8月1日至8月8日,在老师的带领下,赴江西省庐山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

庐山,这座位于江西省北部的名山,以其雄奇险秀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

此次实习,我们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实习内容1. 地貌考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庐山的五老峰、好汉坡、石门涧、三叠泉等著名景点,通过实地观察,了解了庐山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观察庐山北部五岭四谷的地形特征,探究各种地貌形成的原因。

2. 土壤考察在土壤考察方面,我们挖取了土壤剖面,观察土壤的分层结构,了解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和性质。

通过土壤分析,我们掌握了土壤分类、土壤肥力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3. 植被考察在植被考察方面,我们沿着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等路线,认识庐山的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通过样方调查,我们了解了庐山植被的生态学特征。

4. 水文考察在水文考察方面,我们学习了水质仪和流速仪的使用方法,分析了庐山的水文特征。

我们还考察了庐山河流袭夺现象,了解了庐山河流地貌类型及其特点。

5. 人文考察在人文考察方面,我们参观了庐山会址、回龙路、黄龙寺、三宝树等历史悠久的景点,了解了庐山的历史文化背景。

三、实习体会1. 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提高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巩固了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如地貌学、土壤学、植被学、水文学等。

同时,我们在实践中学习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2.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项活动,需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这使我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3. 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实习期间,我们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陡峭的山路、湿滑的地面等。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3篇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3篇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3篇庐山地质实习报告11、实习时间:11月9日至11月11日2、实习目的:1、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2、认识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野外观测技3、认识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和常见植物的识别4、认识常见地质现象和岩石、矿物的野外的识5、认识常见地貌类型,掌握其特征和形成的原因3、实习路线:11月9日牿岭—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天桥—仙人洞—龙首崖11月10日牯岭—女儿城—含鄱口—三逸乡冰窖—五老峰—庐山植物园11月11日牯岭——大月山水库——剪刀峡——好汉坡一、庐山概况: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

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米,属中山类型,。

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山地的周围则满布着断崖峭壁,峙谷幽深。

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

庐山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

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全国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我国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级名山。

工程地质庐山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地质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我对工程地质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加深对地质现象的理解,我校组织了一次庐山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庐山的地质地貌特征,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调查方法,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庐山地质地貌概况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占地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庐山地区地层复杂,包括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第四纪冰川地层等。

庐山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

这些地质遗迹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对研究全球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2. 实习路线与实地考察在实习期间,我们按照预定的路线进行了实地考察。

实习路线包括庐山牯岭街、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天桥、仙人洞、龙首崖、女儿城、含鄱口、三逸乡冰窖、五老峰、庐山植物园等地。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庐山的地貌类型及特征,掌握了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冰川遗迹等方面的知识。

3. 实习成果与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集了大量地质标本,拍摄了地质地貌照片,并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地貌分析。

我们发现庐山地貌主要由构造地貌、冰川地貌和流水地貌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复合地貌景观。

庐山构造地貌特征明显,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丰富。

冰川地貌以冰斗、冰川谷、冰川阶地等为主要特征。

流水地貌则以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为主,形成了各种河流地貌类型。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庐山实习,我对工程地质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认识到工程地质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意识到地质环境对工程选址、设计、施工和运行的影响。

同时,本次实习也培养了我对地质现象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庐山地质构造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构造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现代地质科学的不断发展,实地考察与实习在地质学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庐山,作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地质构造遗迹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是进行地质构造实习的理想场所。

2023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庐山地质构造实习,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庐山的地质构造特征。

二、实习目的1. 认识庐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原因;2. 掌握地质构造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3. 培养实践技能,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三、实习内容1. 庐山地质构造概况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地质构造上,庐山属于华夏地块的一部分,主要地质构造类型为褶皱和断层。

庐山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边缘,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挤压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

2. 褶皱构造庐山褶皱构造发育,主要表现为背斜和向斜。

实习期间,我们考察了庐山地区的五老峰背斜、大月山背斜等典型褶皱构造。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了解了褶皱构造的基本特征,如轴面、翼部、枢纽等。

3. 断层构造庐山断层构造发育,主要表现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

实习期间,我们考察了庐山地区的庐山断层、牯岭断层等典型断层构造。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掌握了断层构造的基本特征,如断层面、断距、断层线等。

4. 地质构造与地貌庐山地质构造与地貌密切相关。

实习期间,我们考察了庐山地区的五老峰单面山、青莲寺向斜谷、大月山背斜山等典型地貌。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地质构造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5. 实习方法实习期间,我们运用了地质锤、罗盘、测绳等工具进行野外调查。

通过实地观察、测量、记录,我们掌握了地质构造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四、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对庐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2. 掌握了地质构造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巩固和深化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地质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第1篇:庐山地质实习报告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庐山地理概况 1.1 庐山行政区划图1-1 九江市地理位置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境内。

整体而言位于江西省北部,频临九江市莲花县。

而庐山中也有居民居住,且有牯岭镇等集镇坐落其中。

就牯岭镇而言,其人口约有1.5万人辖芦林、长冲、日照、正街、窑洼、橄榄、大林、花径8个居委会和朝阳、胜利2个村委会。

有南北两条登山公路,北经威家抵京九铁路九江站及长江大桥和市区;南经通远上105国道、昌九高速公路及庐山机场,可以说对于一个山水风景区而言其交通是相当便利的。

地处高山,盛产茶叶。

特产有石鸡、石鱼、石耳、云雾茶。

牯岭镇是庐山风景名胜区所在地,有仙人洞、花径、含鄱口、锦绣谷、三叠泉等众多景点。

1.2 庐山地理位置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

北濒长江,南临鄱阳湖。

图1-2 庐山的整体卫星图像图1-3 庐山整体卫星图像,呈肾形1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1.3 庐山基本地理,地质特征庐山山体呈纺锤形,面积30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高1474米。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带。

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加上有山,有水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就山的形成来讲,其属于地垒式断块山,故庐山多悬崖峭壁。

总体来讲是由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

而山的北部多以沉积岩,包括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组成,故整体较平缓,多亿褶皱地貌为主。

而山的南部多以变质岩为主,山体较为独立,陡峭,以断裂构造为主。

武大庐山实习报告

武大庐山实习报告

为了深入理解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9月12日至9月21日参加了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举办的庐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验证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等方面,并掌握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2023年9月12日至9月21日,实习地点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三、实习内容1. 地质考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庐山地质公园,了解了庐山的地质构造、地层、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运动。

通过观察地质剖面,我们掌握了地质构造的基本知识,如断层、褶皱等。

2. 地貌考察实习期间,我们走访了庐山五老峰、好汉坡、石门涧、三叠泉等地,观察了庐山的地貌特征,如向斜谷、背斜山、次成谷、次成山、断层崖、垭口、单面山等。

通过对地貌成因的分析,我们深入理解了庐山地貌的形成过程。

3. 土壤考察我们通过挖取土壤剖面,观察土壤的层次结构、颜色、质地等特征,了解了庐山土壤的类型、剖面特征及其成因。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掌握了土壤调查的基本方法。

4. 植被考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庐山植被的样方调查,识别了常见的植物种类,了解了植物群落的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通过观察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我们认识到植被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5. 水文考察我们学习了水质仪和流速仪的使用方法,分析了庐山的水文特征。

通过对庐山河流的观察,了解了河流发育、流向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以及河流袭夺等现象。

通过此次庐山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理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野外实践技能。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了对地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2. 团队合作:实习过程中,我们共同面对困难,互相帮助,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升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三、实习内容1. 地质地貌考察在庐山地区,我们观察了不同类型的岩石、地层和构造,了解了庐山的地质构造背景和地貌形成过程。

通过实地测量和观察,我们掌握了地貌类型、地貌形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2. 水文考察我们对庐山地区的水系、河流、湖泊等水体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水体的形态、流向、流速等特征,分析了水体的补给、排泄关系及水文循环过程。

同时,我们还采集了水样,进行了水质分析。

3. 植被与土壤考察在庐山的不同海拔和坡向,我们观察了植被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规律,记录了植被类型、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

同时,我们采集了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类型、性质及与植被的关系。

4. 气象与气候考察我们利用气象仪器对庐山地区的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进行了观测,记录了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此外,我们还收集了庐山地区的气候资料,了解了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四、实习总结与收获本次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自然地理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不仅加深了对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提升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白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后果。

本次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自然地理学的奥秘,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建议与展望针对本次实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展望:1. 加强实践环节:建议在未来的自然地理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实地考察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庐山作为一个优秀的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应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实习环境。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4篇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4篇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4篇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1一、实习概况1、实习时间、参加人员和组织情况土木建筑学院级工程地质实习是在7月1日至7月5日,其级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同学都需参加,土木工程专业十个班每班都配有一名实习老师。

我所在的是土木__班,我们班共36人,共分为六组,有组长一名,组员五名。

2、工程地质实习的性质与目的1)、能够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质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学》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将理论和实际结合。

2)、通过实习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3)、能够培养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之间的联系。

3、实习地区地质地理概况实习地区主要位于__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

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

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

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习地区处于北纬32度40分,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度,年平均降雨量969毫升,属于大陆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淮河以南为丘陵山区,八公、舜耕、上窑“三山鼎力”,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最高峰为__区的白鹗山,海拔242米。

淮河以北为黄淮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20-40米。

二、实习基本要求1)、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变质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

4)、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三、实习基本内容1、岩石矿物的野外识别1)、岩石类型的鉴别:首先根据野外岩石的产状判断岩石属于的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然后再从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含量等具体确定岩石的具体名称,注意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鉴别岩石,如放大镜、小刀、稀盐酸等。

庐山实习地质报告

庐山实习地质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地质公园。

2023年8月,我们一行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庐山进行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知识的理解,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并认识庐山地区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层与岩石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庐山地区的地层与岩石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庐山地层主要为元古宙至中生代的沉积岩,其中以早元古代的星子岩群最为典型。

这些岩石主要由石英砂岩、页岩和变质岩组成,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2. 地质构造庐山地质构造复杂,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次之。

实习中,我们观察了庐山地区的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了解了它们的形成过程和分布特点。

3. 地貌特征庐山地貌类型多样,包括断块山、丘陵、峡谷、盆地等。

实习中,我们重点考察了庐山地区的断块山地貌,如五老峰、汉阳峰等。

这些断块山形态各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4. 植被与土壤庐山植被丰富,垂直分布明显。

实习中,我们观察了庐山地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如针叶林、阔叶林等,并了解了它们与土壤的关系。

三、实习成果与收获1. 理论知识的巩固通过实习,我们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对地层、构造、地貌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实践能力的提升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如使用罗盘、地质锤、测绳等工具进行实地观测,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3. 激发了科研兴趣庐山丰富的地质资源激发了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总结庐山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们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地质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庐山地质测量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测量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测量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地质测量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通过一系列的测量手段和方法来了解和研究地球表面和地下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等,为地质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地测量的方式,掌握地质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水平。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实习地点:庐山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三、任务和步骤1. 实习任务(1)学习地质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2)掌握地质测量的常见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3)实地进行地质测量,并完成报告。

2. 实习步骤(1)了解庐山地质背景,查阅相关资料;(2)熟悉地质测量仪器和设备,学习使用方法;(3)实地进行地质测量,包括测量庐山的地貌特征、构造特征等;(4)整理和分析测量数据,撰写实习报告。

四、实习内容和过程1. 学习地质测量基础知识在实习开始前,我对地质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进行了学习和了解。

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我了解到地质测量主要包括地形测量、地震测量、地质断层测量等。

同时,我还了解到地质测量的常见仪器有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全站仪等。

2. 实地测量在实地测量过程中,我首先对庐山进行了详细的地理和地质调查,包括地形地貌、地层结构、构造特征等。

然后,我使用全站仪进行了地形地貌的测量,包括地表高程、坡度、坡向等指标的测量。

同时,我还使用经纬仪进行了庐山的方位角测量。

通过地质测量的手段,我深入了解了庐山的地质特征,并获得了大量的地质测量数据。

3. 数据整理和分析在测量完成后,我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我将数据进行归类和统计,并绘制出庐山的地形地貌图、断层图等。

通过分析测量数据,我发现庐山的地貌特征呈现出典型的高山地貌特点,同时还发现了多处地质断层的存在。

这些数据和结果为我进一步研究庐山的地质构造和演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 撰写实习报告最后,我根据实地测量的过程和结果,撰写了实习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山地质测量实习报告下面这篇《庐山地质测量实习报告》是实习报告栏目为你选出的参考范文,如果想要更多的实习报告范文,敬请关注。

实习路线:秀峰龙潭.卧龙桥. 漱玉洞—海会镇水库大坝脚下—三叠泉-—隘口马头山庄—九江县狮子洞一、实习目的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习现场的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实习了解了关于地质测量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质研究和为某种经济或工程服务);学会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

通过本次实习地质实习学会有关地质观测的一些基本技能:1、矿物和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2、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质体的产状3、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4、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5 、地质观测点的观测与记录此外在野外进行地质实习还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也有利于学生增强体魄和磨练意志,并接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

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二、实习内容庐山及地貌概况庐山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方便。

.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众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宋代诗人苏轼曾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每年7月-9月平均气温度.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在十九世纪末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总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

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

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

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

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对研究全球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

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庐山孤山屹立,大构造巍峨壮观,小构造千姿百态。

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十分出众,与世界标型变质核杂岩具有对比性,庐山南麓出露有25—18亿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群”变质杂岩地层,载入了《中国地层典》。

构造运动、冰川侵蚀、流水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复合地貌景观,是庐山地学上的另一大特征,它与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一起构成了庐山一幅雄、奇、险、秀的绚丽画卷,体现了庐山地学景观极高的美学价值。

11月8日秀峰龙潭.卧龙桥. 漱玉洞(一)秀峰龙潭整个庐山以石英砂岩为主,但这里是火成岩中的花岗岩。

花岗岩后期被岩浆侵入形成的。

花岗岩,形成于株罗纪燕山运动的产物。

分布规律:沿庐山东麓条带分布,北面海汇→秀峰→温泉,顺庐山东麓的一条断层带侵入上来的。

温泉断层是庐山和鄱阳湖向的断层。

上盘:鄱阳湖平原下降。

下盘:庐山上升。

五老峰断层崖。

花岗岩中剪切节理,暗色的为黑云母;浅色为石英和长石。

青玉峡:典型V型沟谷,地壳上升强烈,流水侵蚀强烈。

山上升,水下切,既形成了光滑的磨石,冲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现在的秀峰的深谷。

卸荷裂隙(发生在硬和脆的岩石当中):平行斜坡坡面,沟谷回弹产生的。

龙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壳运动的综合作用结果。

水流的侵蚀、搬运、沉积按方向分可以分为向下和侧向,按成因有:速度冲刷,细小颗粒磨蚀,可溶性岩的溶蚀。

下蚀使河床变深,一般在河流上游,侧蚀使河弯曲,一般在河流下游。

在那我们还看到了张节理,由张力引起,裂面宽,不长,不光滑,不宽。

(二)秀峰卧龙桥逆着秀峰的主溪流而上的,我们来到了卧龙桥。

由于有流水的作用冲击,使秀峰的内部岩石地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卧龙桥处为火成岩中的花岗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

它由正长石,白石英和黑云母组成,东西走向长40KM。

南北走向宽1KM,在三叠纪时代重出海平面,并且伴随有断层的形成.正式形成于第四纪。

此处由于地幔岩浆的侵入形成断层,既南面凹线的鄱阳湖,正面下降形成现在的九江,所以说鄱阳湖盆地是个断裂盆地。

此处的岩体比较大,为伟晶花岗岩,他是由于花岗岩内部产生裂隙,岩浆二次侵入形成的, 等粒结构、粒径大于5MM,颗粒径较大,这种形成主要与温度有关。

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

形态多为岩基、岩株、岩脉等,它是由深度变质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岗岩化作用的结果。

即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

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如铜、铅、锌、钨、锡、铋、钼等,贵金属如金、银等,稀有金属如铌、钽、铍等,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都与花岗岩有关。

花岗岩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优质建筑石料。

由于地下岩浆的作用,形成了拉应力作用的张节理。

我们还了解到在这样的岩脉和岩墙里,容易产生宝石(三)秀峰漱玉洞层状岩石(变质岩、片岩、苄岩)变质岩有三种变质原因:热力变质、动力变质、胶带变质。

变质产物有:红柱石、蓝晶石、石榴子石。

在岩浆石英砂岩的交界处易产生变质岩。

这里为垫子岩,它是片岩的一种,层层之间的分离相当明显,是一种混质砂岩。

它是变质岩的一种,垫子岩是由于岩浆的入侵的高温度高压作用下又有化学成分加入而改变了它的结构而形成。

所以这里是热力变质岩。

它主要是在海平面下时形成的,主要含有石流子石,黑云母,片岩等。

中间镶嵌片层的石英,形成石英肋条。

在压力的作用下定向排列,花岗岩、云母片岩的形成是同时的。

此处是剪节理,裂隙非常小但密、多。

断口比较光滑,层层之间辨别比较明显。

它与花岗岩形成于同一时代。

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剪节理又名扭节理。

是岩石受切应力产生的裂隙。

在岩石中常见到两组互相交叉的扭节理,称x节理或共轭剪节理。

它的特征是:裂口紧闭,节理面平直光滑,有小擦痕,延伸较远,可切过岩石中的砾石和砂粒。

由于构造变形作用的递进发展和相应的转化,会发生应力的转向或变化,以致常出现一条节理兼具两类节理的特征或过渡特征,表现为张剪性。

11月9日上午海会镇水库大坝脚下(河床冲击物、花岗片麻岩、地质罗盘仪的使用)(一)水库大坝脚下此处的源头为三叠泉,从河流中的岩石可以看出,自上游至下游,颗粒逐渐变细,这个特点称为分选性。

它是由于搬运途中,琐碎颗粒在运动中相碰撞,摩擦,带菱角的碎石被磨得浑圆,而且颗粒逐渐变细。

在河床中沉积有粗大的巨砾,卵石,砾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则为较细的砾石,沙子。

此区河床比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滩,洪水时被水淹没,河漫滩下部有河床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滩相的细砂,粉沙或粘性土。

此处的岩石组成是沉积岩,它是由于岩石圈在地表的各类岩石在太阳能,大气,水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使原岩崩解,经流水冲刷和搬运作用沉积为松散沉积岩,又经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经硬结成岩作用而形成,主要是由于流水的冲刷,搬运和在河底,粒径在20—200mm之间的为卵石,小于20mm的为漂石,它代表岩石受水流冲刷的程度的大小。

形成原因:流水冲刷,湖水积土等原因,在河水的冲刷,波浪的0搬运,使岩土从上游岩坡向中心推动,形成了现在的地貌。

沉积而形成。

(二)花岗片麻岩片麻构造。

变晶结构。

岩石中有深色矿物的云母,角闪石和浅色矿石石英,长石成条状带状分布,相成黑白相间的断续带状构造。

矿物有云母。

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

节理比较完整。

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强。

极易沿片理产生滑动。

此岩石形成与震旦纪与二叠纪之间后经风化等形成枕状节理,沿四角风化,象馒头,蘑菇的形状,是全风化的结果。

风化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3种,它们都具有各自的表现特征。

详细内容如下:全风化:1、全部变色,光泽消失2、岩石的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已崩解和分解成松散的土状或砂状,有很大的体积变化,但未移动,仍残留原始结构的痕迹3、除石英颗粒外,其余大部分风化蚀变成次生矿物4、锤击有松软感,出现凹坑,矿物手可捏碎,用锹可挖动。

强风化:1.大部分变色,只有局部岩块保持原来形状。

2.岩石的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小部分岩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岩石呈不连续的骨架或心石,风化裂隙发育,有时含大量次生夹泥。

3.除石英外,长石、云母和镁、铁矿物都已风化蚀变。

4.锤击哑声,岩石大部分已风华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

易碎,用镐撬可以挖动,坚硬部分需要爆破。

弱风化(中等风化):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色泽。

2. 岩石原始组织结构清楚完整,但纷华裂隙发育,裂隙壁风化剧烈。

3 .沿裂隙铁镁矿物氯化锈蚀,长石变的模糊不清。

4. 锤击哑声,开挖需要爆破。

微风化: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轻微褪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