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五大疾病特征及鉴别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情况。
疾病的病理学表现包括多种因素。
病理学表现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本质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理学表现1. 细胞变性或死亡:神经细胞在受到损害后往往会变性或死亡。
这是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共同病理学表现,如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亨廷顿病等。
2. 肿瘤:神经系统中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在某些情况下仍会出现,例如神经胶质瘤和脊髓瘤。
这些肿瘤通常会影响正常的神经信号传输,并可能对周围组织造成破坏。
3. 炎症: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典型表现,如多发性硬化症和脑炎等。
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炎症反应并造成神经细胞的损失。
4. 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导致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这些障碍可能涉及感觉、运动、语言、思维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例如,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僵硬和动作迟缓等症状。
5. 神经元异常: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会引发神经元异常。
例如,神经元过度活跃是癫痫的一个典型病理学表现。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对治疗的意义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学表现的深入了解对于治疗非常重要。
其中,最关键的是了解病变的类型、程度和位置。
这些信息对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确定最优疗法方案具有决定性意义。
例如,了解到帕金森氏症患者多巴胺神经元受损后,便可采取相应措施增加患者脑内多巴胺水平,从而减轻症状。
又如,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提前了解损伤的类型和程度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病情并获得最佳康复效果。
三、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学表现的诊断手段通过一系列诊断手段,医生可以了解到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其中最常见的手段为脑电图、核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这些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变类型、位置和程度等重要信息,进而制定出治疗方案。
此外,临床表现和病史等资料也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神经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原发性脑室出血的诊断
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诊断
诊断要点 (1)多有高血压病史。 (2)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3) 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 高。 (4) 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三 偏征。 (5) CT应作为首选检查。
脑叶出血的诊断
特点: 1 常见原因为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血管淀粉样 变性和肿瘤卒中等。 2 有脑出血的一般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出血量 多可导致意识障碍。 3 依据出血部位不同可表现为不同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如额叶出血可见偏瘫,Broca失语,摸索等。顶叶可见偏 身感觉障碍,空间构象障碍。颞叶可见Wernicke失语,精 神症状,枕叶可见对侧偏盲。 4 癫痫发作多见。 5 CT表现。
按临床应用分类 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
按伤情轻重分类 分为轻型,中型,重 型和特重型。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
睁眼反应 自动睁眼 呼唤睁眼 刺痛睁眼 不睁眼
计分 4 3 2 1
言语反应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语无伦次 只能发声 不能发声
计分 运动反应
5
遵嘱活动
4
刺痛定位
3
躲避刺痛
2
刺痛肢屈
1
刺痛过伸
刺痛不动
蛛网膜下兆,可以有情绪 急躁、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突然剧烈的头 痛是本病的典型症状,新发生的头痛更具有诊断 意义,常被病人描述为“一生中经历的最严重的 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 等症状。约半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 一过性意识障碍为多,重者可出现昏迷。部分患 者有抽搐发作。少数患者有精神症状,如烦躁不 安、表情淡漠、定向力障碍等。一些轻症患者可 仅出现项背或下肢疼痛等症。
神经内科诊断要点
霍纳Horner综合症: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裂变小,及同侧脸部出汗减少,见于颈上交感神经径路的损害。
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辨别:前者全数脸部表情肌瘫痪使表情动作丧失,舌偏向患侧,可见四肢瘫痪。
后者为病灶对侧下脸部的表情肌瘫痪,皱眉,皱额和闭眼动作均无障碍。
感觉障碍的常见类型(定位诊断):一末梢型:双侧对称性以四肢结尾为主的各类感觉障碍,越向远端越明显。
二神经干型:某一周围神经干受损时,其支配区各类感觉呈条块状障碍。
三后根型:后根与后根神经节受损时,感觉障碍范围与神经节段散布一致,伴放射性痛。
四脊髓型:部位不同临表各异。
1、传导束型:受损节段平面以下感觉缺失或消退,后索受损,病变侧受损平面以下深感觉缺失,并显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侧索病变,对侧痛、温觉缺失,触觉和深感觉保留。
脊髓半切综合征,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
2、后角型:节段性散布的感觉障碍仅阻碍痛温觉,保留触觉和深感觉。
3、前联合型:双侧对称性节段性痛温觉缺失或消退,触觉保留。
五脑干型:为交叉性感觉障碍。
六丘脑型:对侧偏身感觉缺失或消退,深感觉和触觉障碍较痛温觉更明显。
七内囊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和偏盲。
八皮质型:为复合感觉障碍和单肢感觉缺失。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辨别:1、散布:整肢体为主|肌群为主。
2、肌张力:增高|降低。
3、腱反射:增强|减低。
4、病理反射:有|无。
5、肌萎缩:无或轻度废用性萎缩|明显。
6、肌束哆嗦:无|可有。
7、神经传导:正常|异样。
8、失神经电位:无|有。
大脑半球损害的病症和定位:1、额叶:要紧为随意运动、语言及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
2、颞叶:一侧颞叶的局部病症较轻,专门在右边时,有时称为静区。
颞叶前部病变累及内侧面嗅觉和味觉中枢时有钩回发作,表现为幻嗅或幻味,做咀嚼动作。
当痫性放电扩散时表现为错觉、幻觉、、自动症、旧事如新等。
当白质内视辐射受损时,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性盲,左颞叶受损时感觉性失语和健忘性失语。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指的是影响大脑和脊髓的疾病,包括脑部和脊髓的损伤、感染、肿瘤、神经血管疾病等。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控制和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的主要器官,是人体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脑部疾病1. 中风:中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征是大脑缺血或出血导致脑功能障碍。
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瘫、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等。
2. 脑炎:脑炎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感染源引起的脑组织炎症,可导致发热、头痛、颈硬、意识改变等症状。
3. 脑肿瘤:脑肿瘤指的是脑组织中的异常增生,可以是恶性或良性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视力受损等。
4. 癫痫: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部疾病,其特征是大脑突发异常放电引起的意识丧失、肢体抽动等症状。
5.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症状包括震颤、僵直、运动障碍等。
二、脊髓疾病1.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指脊髓的机械性损伤,可能导致肢体瘫痪、膀胱和肠功能受损等。
2.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症状包括发热、肢体无力、呼吸困难等。
三、神经血管疾病1. 脑梗塞:脑梗塞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导致的缺血性损伤,症状与中风相似。
2. 脑出血: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组织的疾病,症状包括剧烈头痛、呕吐、昏迷等。
四、其他疾病1. 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其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受损,导致神经冲动传导障碍,症状包括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等。
2. 脑积水: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在脑室或脑脊液循环通道阻塞导致脑室扩张的疾病,症状包括头痛、呕吐、视力受损等。
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通常需要通过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MRI、脑脊液检查等一系列检查手段。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疗法等。
对于一些不可逆性的损伤,如中风导致的脑功能障碍,康复和辅助护理也非常重要。
神经科疾病常见症状及图解
神经定位体征
心血管异常
脑电图异常
无关 短,数秒
常见 常见 常见 常见 可有 无 常有
站立时 较长,可数十秒
少见 少见 少见 无 无 常有 罕见
谢谢!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Symptomatology of the Neurological Diseases
高级神经系统
晕厥与痫性发作
Syncope and Seizure
Syncope and Seizure
晕厥
指全脑血流量突然减少而致短暂 发作性意识丧失,并因姿势性张力丧 失而倒地,但可很快恢复。
临床特点: 发作前期 发作期 恢复期
Syncope and Seizure 晕厥
分类: 反射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 脑源性晕厥 其他晕厥
高级神经系统
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
Aphasia、Apraxia、 Agnosia
Aphasia Apraxia Agnosia
失语症 Aphasia
后天获得性的对各种语言符号的 表达及认识能力的受损或丧失。
Aphasia Apraxia Agnosia
构音障碍 dysarthria 患者具有语言形成和接受的能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意识水平下降的意识障碍
嗜睡(somnolent):可唤醒 昏睡(sopor):重刺激可唤醒 昏迷(coma):意识丧失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昏迷程度分级
浅昏迷 中昏迷 深昏迷
昏迷程度鉴别
疼痛刺激反应 无意识自发动作 腱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 生命体征
失语症 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
Aphasia Apraxia Agnosia
(完整)神经内科常见病鉴别诊断
神内常见病鉴别诊断头晕: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多在头位变化时发作,如起卧床、抬头、转头或坐梯,保持一定位置后症状消失,直立行走时症状不明显.每次发作时间:以秒计算,多在10秒以内。
发作时为眩晕,发作间期可表现为头晕或昏沉感,眩晕具有易疲劳性、自我好转性和可复发性。
Nylen-Barany或Dix-Hallpike体位诱发试验可呈阳性。
2、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又称内耳性眩晕或发作性眩晕,为内耳的一种非炎症(淋巴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听力下降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病人多数为中年人。
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为四大主症。
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冷热水试验可见前庭功能减退或消失。
3、前庭神经元炎:是一种前庭神经元的病变,病变部位可位于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末梢的整个通路上.多见于20-60岁成年人,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使,以突发的重度眩晕,而无耳聋、耳鸣等耳蜗及其他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常于病毒性疾病后24—48小时内发生,持续4-5天。
头部移动时症状加重,但听力不受影响。
冷热变温试验前庭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有时呈现健侧优势偏向;无头痛及其他神经体征;急性期内血象常偏高,发作期中可有自发性眼震.4、后循环缺血(PCI):PCI包括后循环的TIA和脑梗塞。
患者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如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
头晕是PCI的常见表现,后循环脑梗塞可同时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定位征,如饮水呛咳、构音障碍、眼球活动异常以及共济失调等。
头颅MRI,特别DWI检查有助明确。
头痛:1、偏头痛: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两侧疼痛,多成波动性.常伴有恶心和呕吐,少数典型者发作前有视觉、感觉和运动等先兆,可有家族史。
活动后头痛加重。
2、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通常在活动、情绪激动及突然用力时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可伴有血压升高、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意识丧失成昏迷状态,行头颅CT示可见脑内高密度的新鲜血肿。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神经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和神经肌肉接头等方面的疾病。
下面将介绍一些神经内科学的知识点。
一、脑卒中脑卒中是指突发性脑血管意外,造成脑血管的急性缺血或出血性病变。
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嘴歪眼斜、肢体无力等。
脑卒中应该尽早就诊,并接受头部CT或MRI检查,确定病变类型,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等为主要症状。
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来缓解症状,有时候还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三、脑膜炎脑膜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脑膜组织引起的疾病。
患者常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治疗上应该及时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癫痫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
治疗上主要通过抗癫痫药物来控制症状,部分患者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病变部位。
五、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患者表现为多发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包括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
治疗上主要通过激素治疗和免疫调节剂来控制病情。
六、脑肿瘤脑肿瘤是指生长在脑组织中的一类瘤,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临床上常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治疗上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来控制病情。
以上就是关于神经内科学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神经内科学是一个广阔而又复杂的领域,需要医务人员不断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服务。
祝愿所有患者早日康复!。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二 基本特征 肌肉:对称性肢带肌无力近端
晚期肌萎缩明显 与肌无力相一致的腱反射减退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 主要累及眼外肌 延髓肌和肢带肌; 无肌萎缩; 特征为症状的波动性; 腱反射不受影响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周围神经: 对称性远端的感觉 运动 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尤其腱反射改变明显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一 机制 从大脑的运动神经元 到肌肉这一通路 任何环节病变 均可导致肌无力或瘫痪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二 部位与病变的关系
一电解质紊乱 1 低钾:
肢带肌无力呼吸肌及延髓肌 多不受影响 腱反射存在;补钾有效 发作性数小时~数天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高钾:
家族性; 发作性持续12小时;频繁; 肌无力常累及某一肌群; 可有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多数性单神经病:
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 常见病因为糖尿病 结缔组织病 变等
3 单一神经损害:
多为局部病因所致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4 神经丛病变: 见于外伤 肿瘤或炎症等 臂丛损害:上部 下部 腰骶丛损害:
5 前根损害: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6 前角损害: 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 反射改变 肌萎缩; 可见肌束震颤 多为远端无力; 也可能以近段为主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伴有疼痛或肌强直; 禁食 运动后或使用钾诱发钾敏
感性; 发作时血钾多正常或升高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3 副肌强直paramyotonia 诱因:寒冷 自发 特征:寒冷诱发
反常性强直活动后加重 常染色体显形遗传; 常伴高血钾或正常血钾
神经内科鉴别诊断
一.颈椎病:1.梅尼埃病:支持点:突发眩晕伴恶心;不支持点:无耳鸣、波动性或渐进性听力减退。
2.前庭神经元炎:支持点:突发眩晕伴恶心;不支持点:起病前无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泌尿道感染症状,无耳鸣、听力下降。
二.脑出血:诊断要点:1.大多数发生在50岁以上高血压病患者。
2.常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突然发病,3.病情进展迅速,具有典型的全脑症状或和局限性神经体征。
4.脑脊液压力增高,多为血性。
5.头颅CT 扫描可确诊。
鉴别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2.脑血栓形成;3.脑栓塞;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三.脑梗死1.脑出血:一般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起病,发病突然,血压常明显升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压升高的表现,有偏瘫、失语等局造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脑膜刺激征,可伴有意识障碍,头颅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老年人突然出现局灶性脑损害症状,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24小时内回复完全。
3.脑栓塞:青壮年多见,多有心脏病史起病最急,头颅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4.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或脑脓肿等也可急性发作,引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类似于脑梗死。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要点:突发剧烈头痛及呕吐,面色苍白,冷汗,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血性液或头颅CT见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中积血等。
少数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头痛等症状不明显,应注意避免漏诊,及时腰穿或头颅CT检查可明确诊断。
除和其他脑血管病相鉴别外,需与下列疾病鉴别:1.脑膜炎: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有一定过程,脑脊液呈炎性改变。
2.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在产后发病或病前有感染时,面部及头皮可见静脉扩张,脑膜刺激征阴性,脑脊液一般无血性改变。
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梅尼埃病;2.前庭神经元炎;六.面肌痉挛1.局灶性运动性癫痫:虽然有面肌局限性抽搐,但抽搐范围大,多波及头、颈、肢体,仅局限于面肌者少见。
脑电图可有癫痫波发放。
2.习惯性面肌痉挛:常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为双侧眼睑强迫运动,可自主控制,肌电图正常。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一、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调控。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大脑和脊髓功能的一类疾患,包括中风、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氏病等。
这些疾病在临床上常表现出一系列特定的症状。
1. 中风中风,即脑卒中,是指由于血管突然发生局部性缺血或出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其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肌肉无力、言语障碍、肢体运动功能受限等。
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和偏身癱软。
2. 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变引起的慢性运动障碍。
其典型特征是肌肉僵硬(尤其是四肢和颈部肌肉)以及震颤,表现为手脚颤动或僵直,行走困难等。
患者常常还伴有体温调节障碍、睡眠紊乱和认知功能减退等症状。
3. 阿尔茨海默氏病阿尔茨海默氏病是老年性痴呆的一种,主要特征是逐渐进行性的记忆丧失以及认知能力下降。
该疾病开始时可能只表现为轻微的遗忘,但逐渐发展到乏力、失语,最终导致完全失去自理能力。
其他常见的症状还包括情绪波动、夜间觉醒频率增加等。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
1. 临床表现医生通过询问患者或其家属关于最早出现的症状、持续时间以及进展情况等信息,可以初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问题的可能。
例如,在帕金森氏症的诊断中,医生会询问患者关于肌肉僵硬、震颤、行走困难等动作障碍的症状。
2.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
例如,观察患者的肌力、感觉、反射以及平衡能力等方面是否存在异常。
在中风的诊断中,医生还会注意观察局部神经损伤的征象,如面部偏斜或眼球运动异常等。
3.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确诊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常用的辅助检查项目包括脑电图(EEG)、核磁共振成像(MRI)、脑脊液检查等。
脑电图可以记录大脑电活动,并通过观察脑电波形来判断是否存在癫痫发作或其他异常。
神经内科都看哪些病
神经内科都看哪些病神经内科是一门医学专科,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神经内科涵盖的病种非常广泛,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疾病:1. 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包括脑中风、脑出血、脑梗塞等。
神经内科医生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手段来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
2. 癫痫:癫痫是一种慢性病,特点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
神经内科医生可以通过脑电图(EEG)等检查手段来确诊癫痫,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
3. 脑脊液异常疾病:脑脊液异常疾病包括脑脊液压力异常、脑脊液感染等。
神经内科医生可以进行脑脊液检查,如脑脊液穿刺和脑脊液分析,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4. 神经肌肉疾病:神经肌肉疾病包括肌无力症、肌营养不良症等。
神经内科医生可以通过肌电图(EMG)和神经肌肉病理检查来确诊,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5. 神经病变性疾病:神经病变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这些疾病通常是慢性进行性的,会引起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
神经内科医生可以通过临床观察、认知测试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来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
6. 神经炎症性疾病:神经炎症性疾病包括颅脑炎、脊髓炎等。
神经内科医生可以通过脑脊髓液检查、病毒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来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
7. 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等。
神经内科医生可以通过临床观察、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等手段来判断损伤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治疗。
8. 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等。
神经内科医生可以通过睡眠监测、多导睡眠脑电图(PSG)等手段来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
9. 头痛: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与颅内压增高、血管痉挛等有关。
神经内科医生可以通过仔细询问症状、身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MRI)来确定头痛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神经内科主要负责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包括脑血管病、神经肌肉疾病、神经病变性疾病等。
如果有与神经系统有关的症状,可以考虑就诊神经内科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神经内科都看哪些病
神经内科都看哪些病神经内科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医学领域,涉及许多不同类型的疾病和疾病的症状。
以下是神经内科医生经常看到的病症:1. 头痛头痛是神经内科医生经常处理的问题之一。
它可以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紧张型头痛、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等。
2. 癫痫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常常被神经内科医生诊断和治疗。
它是由脑部异常电活动引起的,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抽搐或意识丧失。
3. 中风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闭塞而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
它是神经内科医生日常关注的内容。
中风会导致脑部的功能失调,包括言语、肢体运动和感觉。
4.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它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神经内科医生通常负责对这种病进行治疗和管理。
5. 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这种疾病常常由神经内科医生诊断,因为它的症状通常是神经功能障碍,如视觉障碍、运动和平衡问题等。
6. 神经肌肉疾病神经肌肉疾病包括许多类型的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和肌肉病等。
这些疾病通常由神经内科医生诊断和治疗。
7. 神经疼痛神经疼痛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而引起的疼痛。
这种疼痛通常表现为刺痛、灼热或麻木感。
神经内科医生通常会为患者提供治疗建议。
8. 脑膜炎脑膜炎是脑膜组织的炎症,常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神经内科医生通常需要处理这种疾病的检查和治疗。
9. 神经元疾病神经元疾病包括许多类型的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症、亨廷顿病和各种智力障碍等。
这些疾病通常会影响神经元的健康和功能,导致认知、情感和行为问题。
神经内科医生通常会为这些患者提供管理和治疗建议。
总之,神经内科医生通常处理各种类型的神经系统疾病和症状,包括头痛、癫痫、中风、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神经肌肉疾病、神经疼痛、脑膜炎和神经元疾病等等。
这些疾病通常需要神经内科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
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各类疾病。
这些疾病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包括身体运动、感知、思维、情绪等方面的功能障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面对这些疾病。
一、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上常见的特征包括手部震颤、肌肉僵硬、动作迟缓、姿势不稳等。
该病的发病机制与多巴胺神经元的功能障碍相关,因此治疗主要以增加多巴胺的效应为目标,如使用多巴胺类药物或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二、脑卒中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发生的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意识丧失等。
根据脑卒中的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溶栓治疗或血管成形术可能是有效的;而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则需要手术治疗或药物辅助治疗。
三、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脑退化疾病,主要症状为记忆力逐渐减退和认知功能下降。
临床上常见的特征包括短期记忆力受损、言语障碍、人格改变等。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为目标。
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谢唑嗪类药物。
四、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组类似于帕金森病的症状,但其病因与帕金森病不同。
与帕金森病相比,帕金森综合征的运动症状更严重,且伴随其他神经系统异常。
治疗方法也与帕金森病有所不同,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
对于某些特殊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可能需要特殊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或物理疗法。
五、癫痫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部电活动异常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常伴随意识丧失和抽搐等症状。
癫痫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方法,可通过控制癫痫发作来达到病情控制的目的。
但对于某些难以控制的癫痫病例,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切除癫痫病灶部分。
神经内科十个疾病知识点笔记
神经内科十个疾病知识点笔记1. 中风(脑卒中):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坏死。
常见类型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血管阻塞,而出血性中风是由于血管破裂。
症状包括突然的面瘫、肢体无力、语言障碍、感觉异常等。
紧急治疗对于恢复和预防后续中风事件至关重要。
2. 癫痫: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
症状根据发作类型而异,包括短暂的意识丧失、抽搐、异常感觉、奇怪的味觉或嗅觉等。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管理方法,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3. 脑震荡:脑震荡是由于头部受到剧烈震动或撞击而引起的脑功能暂时性紊乱。
常见原因包括运动损伤、交通事故、跌倒等。
症状可能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记忆问题、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治疗通常是休息和观察,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4.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脑中的多巴胺产生不足而引起。
典型症状包括震颤(通常从手指和手部开始)、肌肉僵硬、动作迟缓、平衡问题、表情缺乏等。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旨在控制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5. 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髓鞘受损。
这会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导致各种神经系统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视力问题、肌无力、协调障碍、感觉异常、疲劳等。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支持性护理。
6. 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记忆、思维和行为。
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迷失方向、行为变化等症状。
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但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护理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
7. 脑肿瘤:脑肿瘤是指在脑内或脑膜上形成的异常组织增生。
肿瘤可以是良性的(非癌性)或恶性的(癌性)。
症状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可能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认知问题等。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神经外科相关疾病鉴别诊断胶质瘤1.胶质瘤:为脑内病灶,有占位效应,有多种类型,影像学表现不一。
低级别胶质瘤多为强化不明显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占位。
高级别的多为强化不均匀的混杂信号,水肿明显。
2.转移癌:患者常有原发性肿瘤史,但有时原发灶尚未发现。
典型影像学表现为皮白质交界处占位,强化不一边界清,周围水肿明显。
3.淋巴瘤:多见于中线部位,如侧脑室,胼胝体等处,多强化明显,似棉花团状。
CT多为等或略高密度,T2多为等或低信号。
DWI为高信号。
MRS可见脂质峰。
脑膜瘤1.脑膜瘤:为脑外病灶,有占位效应,多表现为均匀密度或均匀信号的病灶,强化多明显,可见有脑膜尾征。
因肿瘤位置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局部压迫症状与体征。
2.血管外皮瘤:表现类似脑膜瘤,但血管流空影多见,血供异常丰富。
该患者不排除。
2.胶质瘤:为脑内病灶,有占位效应,有多种类型,影像学表现不一。
低级别胶质瘤多为强化不明显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占位。
高级别的多为强化不均匀的混杂信号,水肿明显。
3.脑脓肿:多有感染病史,表现为颅内囊性占位,囊壁环形强化,多无结节强化。
血象常增高。
DWI为高信号。
该患者不支持。
3.炎症:多数占位效应不明显,强化不均匀,MRS有助于鉴别,鉴别困难时可行活检证实。
胶质瘤复发1.胶质瘤复发:患者既往手术病理证实,现磁共振显示局部有结节状强化,首先考虑复发。
需病理证实。
2.放射性坏死:多发生在放疗后1年左右,一般无明显结节强化。
有时与胶质瘤复发难以鉴别,MRS可辅助鉴别,见坏死的乳酸峰,但有时仍难以鉴别,需活检证实。
血管外皮瘤1。
血管外皮瘤:表现类似脑膜瘤,但血管流空影多见,血供异常丰富,该患者不排除。
2..囊虫病:为猪肉绦虫的虫卵引起。
可颅内多发或单发,常见表现为癫痫,有时可见头节。
多为小的环形强化灶伴灶周水肿,有时可见钙化。
该患者需要考虑。
23脑包虫病:多见于青少年,可有单个或多个颅内囊性占位,囊内头节为特征性改变,但有时仅为单个囊性变,囊壁可以钙化与强化,囊液在flair可被抑制成低信号。
神经科常见疾病的种类
神经科常见疾病的种类1.中风(脑卒中):中风是一种由于脑血管的破裂或阻塞引起的疾病,导致脑组织缺氧和损害,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瘫痪、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甚至死亡。
2.癫痫:癫痫是大脑突发异常放电导致的一组慢性脑病综合征,病人会突然发作意识丧失、痉挛、抽搐或异常行为。
3.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特征是肌肉僵硬、手颤、姿势和平衡障碍,最终导致运动障碍。
4.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的免疫系统攻击神经元髓鞘,导致神经信号传导障碍。
常见症状包括疲劳、运动和感觉障碍以及视力问题。
5.脑膜炎:脑膜炎是脑膜(脑和脊髓的保护层)的炎症,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恶心、呕吐以及颈部僵硬。
6.脑震荡:脑震荡是一种常见的脑外伤,通常是由于头部受到剧烈撞击或震动引起的。
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头晕、记忆力受损、注意力不集中等。
7.脑肿瘤:脑肿瘤是在脑内或颅内生长的异常细胞群,可能是良性的或恶性的。
症状包括头痛、癫痫发作、运动和感觉障碍、认知障碍等。
8.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由于脊髓的创伤或损害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可能导致下半身瘫痪、感觉丧失、尿失禁等。
9.神经病变:神经病变是指神经系统任何部分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可能由遗传、发育、感染、代谢或外伤等引起。
常见的神经病变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如周围神经炎)和运动神经元病变(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10.癫痫: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脑病综合征,病人可能会突然发作意识丧失、抽搐或异常行为。
常见原发性和继发性癫痫,如癫痫发作的诱因、发作类型及频率等等。
总结起来,神经科常见疾病种类繁多,涵盖中风、癫痫、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脑膜炎、脑震荡、脑肿瘤、脊髓损伤、神经病变、癫痫等。
早期辨别和及时治疗这些神经科疾病对于病人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至关重要,因此,如果有任何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特点介绍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特点介绍神经内科是医学领域中专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室。
神经内科医生通过观察和诊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本文将介绍神经内科中一些常见疾病的特点。
一、中风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突发事件引起的大脑功能障碍。
中风通常由于脑动脉堵塞或破裂引起,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的面瘫、肢体无力、言语困难和失明等。
中风的特点是症状的突然发作,并且往往导致永久性的神经功能损伤。
早期的识别和紧急治疗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二、癫痫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
癫痫的症状可以包括短暂的意识丧失、肢体抽搐、感觉异常和情绪改变等。
癫痫的发作原因多种多样,可以是遗传因素、脑损伤、感染或代谢性异常等。
癫痫发作的频率和强度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大多数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癫痫发作。
三、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记忆力、思维能力和行为的逐渐下降。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症的一种常见类型,而老年痴呆症则是老年人的智力功能减退的总称。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判断力下降和日常活动能力受损。
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行为异常和身体功能的丧失。
目前尚无治愈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但药物和非药物干预可以缓解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
四、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缓慢。
帕金森病通常由中脑多巴胺系统的退化引起,当多巴胺水平下降时,会导致神经肌肉控制的问题。
除了运动症状外,帕金森病还可以导致睡眠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和情绪变化等。
帕金森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干预等,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患者面部的剧烈疼痛。
这种疼痛通常在一侧面部发作,可以由触摸、咀嚼或其他刺激引发。
神经内科诊断口诀
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判断公式(一)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三主征(二)脑疝颅内压增高征(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障碍+两侧瞳孔不等大+对侧肢体硬瘫+生命体征紊乱=怀疑小脑幕切迹疝颅内压增高征(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生命体征紊乱出现早+意识障碍出现晚=怀疑枕骨大孔疝(三)颅脑损伤 1.头皮损伤触诊有波动感+边界跨越颅骨骨缝至整个颅盖部=帽状腱膜下血肿 2.颅骨骨折“熊猫眼”征+鼻出血+脑脊液鼻漏+Ⅰ或Ⅱ脑神经损伤=颅前窝骨折脑脊液鼻漏、耳漏+耳出血、鼻出血+搏动性突眼及颅内杂音+Ⅱ~Ⅷ脑神经损伤=颅中窝骨折 Battle征(迟发性乳突部皮下淤血斑)+枕下部肿胀及皮下瘀斑+Ⅸ~Ⅻ脑神经损伤=颅后窝骨折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Ⅺ副舌下全 3.脑损伤神经系统检查(-)+脑脊液检查无红细胞+CT检查颅内无异常=“三无”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颅高压症状轻度偏瘫+失语+局限性癫痫=脑损伤局灶症状脑外伤史+一过性意识障碍(﹤0.5h)+逆行性遗忘+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三无”=脑震荡脑外伤史+昏迷时间较长+中间清醒期+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CT见多处点状出血点=弥漫性轴索损伤脑外伤史+持续性意识障碍(﹥0.5h)+神经功能障碍体征+头痛、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及脑疝+CT检查=脑挫裂伤脑外伤史+意识障碍+瞳孔改变+眼球位置不正或同向凝视+去大脑强直+生命体征紊乱+锥体束损害=脑干损伤 4.颅内血肿轻度偏瘫+失语+局限性癫痫=脑损伤局灶症状智力障碍+精神失常+记忆力减退=脑萎缩症状脑外伤史+意识障碍(中间清醒期)+瞳孔改变+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神经系统定位体征+CT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梭形高密度影”=硬脑膜外血肿脑外伤史+进行性加深的意识障碍+颅高压症状(呕吐、躁动)+局灶症状+病理性呼吸濒死状态+CT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新月形高密度影”=急性硬膜下血肿3周以前的脑外伤史+中老年人+慢性颅高压症状+脑损伤局灶症状+脑萎缩症状+CT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低密度影”=慢性硬膜下血肿(四)颅内肿瘤颅内压增高征+神经系统局灶症状及体征+CT或MRI显示有占位=颅内肿瘤(五)颅内感染患儿+发热+上感+前囟张力高、颈有抵抗、克氏征(+)+脑脊液=化脑夏秋季+高热+意识障碍、癫痫、瘫痪+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增多=日本乙型脑炎(六)周围神经病(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闭眼+不能鼓腮=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促发点(扳机点)+间歇性痛性抽搐突发突止=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麻痹+其他脑神经麻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四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蛋白-细胞分离+大小便正常=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七)脊髓病变病变节段以下的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触觉深感觉减退+对侧病变平面2~3个节段以下痛温觉消失=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s综合征)瘫痪肢体:肌张力↓+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尿潴留=脊髓休克青壮年+疫苗接种史+脊髓休克+肢体痉挛性瘫痪+脑脊液蛋白含量轻度↑=急性脊髓炎(八)脑血管疾病轻度偏瘫+失语+局限性癫痫=脑损伤局灶症状患侧一过性黑朦+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眼动脉交叉瘫患侧Horner征+对侧偏瘫=Horner 征交叉瘫发作性单肢轻瘫+眼动脉交叉瘫+Horner征交叉瘫+失语征=颈动脉系统附:失语症包括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Wernick失语(感觉性失语)、传导性失语、眩晕、平衡障碍+跌倒发作、一过性黑朦+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等=椎-基底动脉系统中老年患者+突然出现局灶脑功能损害症状+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分支缺血表现+短时间内(﹤1h)完全恢复+CT(-)=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注意:深穿支闭塞时内囊部分软化,仅出现对侧偏瘫,一般无感觉障碍及偏盲)患侧小脑性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对侧感觉障碍=红核丘脑综合征眩晕、呕吐、眼球震颤+交叉性感觉障碍+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意识清楚+四肢瘫痪+双侧面瘫+仅剩眼球上下运动(不能言语、不能进食、不能做动作)=闭锁综合征(见于脑桥基底部梗死)中老年人+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安静状态下起病+一至数日内出现局灶性脑损害症状及体征+CT示脑实质内低密度灶=脑血栓形成有栓子来源的基础病史(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严重骨折等)+骤然起病,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偏瘫、失语+CT检查=脑栓塞中老年人+长期高血压病史+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CT示脑部腔隙病灶=腔隙性梗死老年患者+高血压病史+TIA病史+偏瘫+病理征+CT未见到病灶=脑梗死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高血压病史+急性起病+意识障碍、定位体征+CT见高密度影=脑出血附:脑梗死与脑出血的鉴别要点中老年或青少年+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无局灶神经体征+CT示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蛛网膜下腔出血(九)神经系统其他疾病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帕金森三主征”中老年人缓慢发病+运动迟缓(“面具脸”、“写字过小征”)+静止性震颤(“搓丸样动作”)+肌强直(“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姿势步态障碍(“冻结现象”、前冲步态、慌张步态)+左旋多巴治疗敏感=帕金森病。
完整版神经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完整版神经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一、背景神经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负责诊断和治疗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神经科常见病指南是指对于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基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的指南。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神经科常见病,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二、常见病1. 脑卒中- 定义:指因脑血管发生急性缺血或出血而造成的脑功能损害的一组疾病。
- 诊断:以临床表现、头颅CT或MRI等检查为依据进行诊断。
- 治疗:包括血栓溶解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
重点在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2. 癫痫- 定义:指因神经元突发异常放电而导致的短暂的脑功能紊乱。
- 诊断:根据病史、脑电图、脑MRI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 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有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
3. 脑炎- 定义:指脑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组疾病。
- 诊断:通过病史、体检、脑脊液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
- 治疗:早期抗病毒治疗,并根据感染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4. 头痛- 定义:指头部疼痛的一种症状。
- 诊断:根据头痛特点、病史、体检和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 治疗:除了缓解症状的药物治疗外,还要通过调整作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综合治疗。
三、指南及建议1. 诊断- 了解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特点等。
- 足够的检查:根据病情进行头颅CT、脑电图、脑脊液检查等。
- 综合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 治疗与管理-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多学科合作:神经科常见病常需要与内科、外科等其他学科进行合作治疗。
- 长期管理: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要建立良好的随访和管理机制。
四、总结完整版神经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是神经科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参考工具。
本指南对神经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照顾患者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科五大疾病特征及鉴别诊断
医脉通2015-04-08发表评论(6人参与)分享
医脉通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编根据医脉通读片会中的相关内容将各种疾病进行了归类整理,与大家分享。
一、脑膜瘤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颗粒细胞,好发于矢状窦旁、大脑镰、大脑凸面, 瘤细胞表现多样化,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 分类中将脑膜瘤分为脑膜上皮细胞型、纤维型、过渡型、砂粒体型、血管瘤型、分泌型等15个类型。
脑膜瘤多见于成年人,女性是男性的2倍。
钙化性砂粒体型脑膜瘤与典型的脑膜瘤一样, 也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砂粒体在脑膜瘤中的发生率约10%,砂粒体型脑膜瘤的特征是在肿瘤组织中形成许多矿物质化的同心圆结构和砂粒小体。
◆钙化性砂粒体型脑膜瘤CT平扫多呈高密度团块或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这是由于瘤内存在较多的砂粒体及钙化,导致肿瘤在CT上密度增高,并且由于砂粒体及钙化分布不均匀,肿瘤密度也多不均匀。
CT增强扫描肿块内的实质部分明显强化,而钙化区内残存的肿瘤实质细胞的强化由于部分容积效应无法准确判断,因此CT 增强扫描对完全或大部分钙化的砂粒体型脑膜瘤诊断意义不大。
鉴别诊断
◆完全钙化的砂粒体型脑膜瘤需与颅骨的内生骨瘤、骨样骨瘤及软骨瘤相鉴别。
骨瘤好发于11~ 30岁的男性, 骨窗上密度相对较均匀,骨瘤表面的薄层骨皮质与颅骨的骨皮质相延续,其内松质亦与颅骨的松质相连。
骨样骨瘤有典型的瘤巢, 患者多有夜间痛。
颅底软骨瘤多位于斜坡和鞍旁,常侵犯邻近骨质,斑片状钙化多见,海绵窦多有不同程度的受累,肿瘤多明显不均匀强化。
◆另外钙化不完全的砂粒体型脑膜瘤还应与颅咽管瘤及少突胶质细胞瘤相鉴别,颅咽管瘤儿童及青少年多见,断续的壳状钙化为其典型表现。
少突胶质细胞瘤成年男性多见,多发生于额叶,弯曲条带状钙化是定性的可靠征象。
◆囊变的砂粒体型脑膜瘤需与神经节细胞瘤及神经节神经胶质瘤相鉴别。
大多数神经节细胞瘤及神经节神经胶质瘤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好发在颞叶和额叶。
影像学常表现为大的囊性肿块含有壁结节或含有囊性部分的实性肿块,有钙化,具有轻度或无水肿。
◆囊变的砂粒体型脑膜瘤还需与血管母细胞瘤鉴别。
血管母细胞瘤好发于小脑半球,多见于20-40岁,大囊小结节,增强后结节明显强化,瘤内及周围常有异常血管影。
二、淋巴瘤
脑内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网状细胞系统的一类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均为非霍奇淋巴瘤。
淋巴瘤的生长部位多位于中线和旁中线处,肿瘤沿血管周围间隙呈浸润性生长,常无固定形态,可为单发或多发的圆形病灶,也可为边界不清浸润或弥漫分布的病灶,肿瘤可侵犯脑实质与脑膜,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好发于中、老年人。
诊断要点
◆位于大脑深部如基底核区、丘脑、脑室周围的单发或多发圆形病灶,边界大多清楚,占位效应及周围水肿均较轻。
◆T1WI和T2WI上信号强度与脑灰质相彷,有时淋巴瘤呈明显的长T1长T2信号,肿瘤本身很少有出血、坏死及钙化。
◆因肿瘤在病理上细胞密度高,DWI上常为高信号。
◆增强上,肿瘤常呈明显均匀的团块样或“拳头状”强化,有时肿瘤为均匀强化或带缺口的环形强化,有一定特征性。
鉴别诊断
◆转移瘤:病史,灰白质交界处,T1WI低T2WI高信号,明显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部分病灶因中心坏死增强后扫描呈环形或不均匀强化。
◆胶质瘤:T1WI低T2WI高信号,恶性程度较高者瘤周水肿更为明显;强化形状明显不规则。
淋巴瘤对放疗、皮质类固醇治疗敏感,及时诊较为重要,试验性放化疗可作为鉴别诊断方法之一。
三、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是原发性脑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约占整个脑肿瘤的33%。
肿瘤好发于额部,其次依次为颞叶、顶叶、小脑和脑干。
脑室系统内的星形细胞瘤报道较少,故临床工作中常易发生误诊。
◆脑室内星形细胞瘤通常认为是起源于室管膜基质的神经腔质细胞,向脑室内生长,瘤体全部或大部分位于脑室内。
◆多发生在中、青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第四脑室内星形细胞瘤平均发病年龄为12岁,明显小于幕上脑室者,肿瘤平均发病年龄28.6岁。
鉴别诊断
星形细胞瘤往往囊变较多、强化不均匀、肿瘤边界不清等特点,可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侧脑室内脑膜瘤:多见于侧脑室三角区,好发于中年女性,T2WI常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一强化。
◆室管膜瘤:以第四脑室最多见,儿童发病率高,肿瘤常呈分叶状,其内可见钙化、囊变,出血少见,可沿脑室塑型生长,也可随脑脊液转移。
◆脉络丛乳头状瘤: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第四脑室、第三脑室及桥小脑角池,T1WI 常为较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
◆中枢神经细胞瘤:好发于侧脑室透明隔和孟氏孔附近,多见于青年人,肿瘤常可使室间孔闭塞,造成侧脑室扩大。
最终确诊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
四、神经节细胞瘤
神经节细胞瘤(gangliocytoma)属于神经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化最成熟的细胞所形成的。
瘤内只含有神经元成分,可伴有少量正常的或是反应性的星型细胞,但并非瘤细胞。
神经节细胞瘤生长缓慢,有时与错构瘤难以鉴别,事实上某些神经节细胞瘤源自异位的神经元巢。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又称 Lhermitte—Duclos病(LDD),1920年由Lhermitte与Ducbs首先发现被认为是小脑神经节细胞过度增生而取代颗粒细胞与蒲肯野细胞形成的错构瘤瘤样病变。
◆病变十分罕见,国内最近才鲜有报道。
是一种特殊类型肿瘤,具有错构瘤和真性肿瘤的两种特征,并有其特殊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改变。
◆近年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LDD常合并有 Cowdon综合征,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全身黏膜、皮肤多发性错构瘤与肿瘤。
◆该病极少见,发病年龄不等,平均34岁。
临床主要以颅高压症状与脑积水为主要表现,后期可有小脑症状与颅神经受损表现
◆病理学特点:表面呈黄白色,质地硬,血供不丰富,镜下见小脑半球白质减少,由颗粒层异常增生的神经节细胞构成。
颗粒细胞与蒲肯野细胞明显减少,分子层由内含较多的有髓神经纤维,增生的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朝着皮质方向平行排列。
鉴别诊断
小脑神经节细胞瘤由于缺乏特征性影像表现,须结合发病年龄、部位及相关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并应与发生于后颅窝的脑动静脉畸形、脑膜瘤、血管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和转移瘤等鉴别。
◆脑动静脉畸形:多位于大血管供血的皮髓质交界区,因周围脑组织缺血而显示不同程度脑萎缩,无占位效应,常伴出血,可有钙化,血管流空信号呈蜂窝状,无肿瘤实体,可见扩张引流静脉。
◆脑膜瘤:为脑外肿瘤,与硬脑膜广基底相连,可见皮质推压征和脑膜尾征,肿瘤与周围脑组织间隔脑脊液间隙,肿瘤邻近局部骨质增生硬化。
在TIWI多为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明显强化。
◆血管母细胞瘤:多呈大囊小结节型,T1WI为囊性低信号,T2WI为囊性高信号,增强扫描附壁结节明显强化;而单纯囊肿型无壁结节强化;实性型肿瘤明显强化,并见流空血管影。
◆髓母细胞瘤:发病年龄多为儿童,平均年龄10岁,病变多位于小脑蚓部近中线处,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明显但不均匀,四脑室受压导致不同程度脑积水。
◆转移瘤:中老人多见,多有原发肿瘤史,病变多较表浅,结节病灶边缘常规则、光滑,瘤周水肿明显,增强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
环状强化内壁不光整,并可见细线状向中心延伸。
五、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也称混合瘤,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生物组织结构形成的肿瘤,含有肿瘤上皮组织与黏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它属于唾液腺的上皮性肿瘤,多见于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口腔小唾液腺。
◆一般来说此类肿瘤多见包膜,生长缓慢,但若受外来刺激(外伤、手术、活检、理疗等) ,肿瘤将迅速生长,突破包膜,并向周围蔓延,甚至转化为恶性。
◆腮腺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人为多,女性稍多于男性。
肿瘤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体积较大时,常合并囊变坏死,约10% 可发生恶变。
CT 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MRI 平扫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多轻度强化且伴延迟性强化。
鉴别诊断
◆血管瘤:T2W多呈较高信号,以T2W压脂相更明显,可伴钙化,增强扫描多有渐进性强化,位于皮肤表面时可见皮肤色泽改变。
◆神经源性肿瘤:为椭圆形实质性肿块,一般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光滑。
CT 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对比肌肉为稍低密度,边界清楚;MRI 平扫T1WI 呈类似肌肉信号的等信
号,T2WI 呈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肿瘤体积较大时,多伴囊变坏死。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