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

合集下载

隐患与风险的区别

隐患与风险的区别

隐患与风险的区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隐患和风险这两个词。

然而,你是否真的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呢?虽然这两个词经常被混用,但它们实际上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隐患的定义和特征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隐患的定义和特征。

隐患是指潜在的、尚未发生的危险或问题,它可能会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或造成损失。

换句话说,隐患是一种存在于某种活动、环境或系统中的潜在问题,其可能性和严重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或重视。

隐患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潜在性:隐患指的是尚未发生的潜在问题或危险,它不一定会发生,但存在一定的可能性。

2.不易察觉:隐患通常是隐藏或不容易被察觉的,可能需要专业的监测或评估才能发现。

3.带有风险:隐患存在的原因通常与某种风险有关,但仅仅是风险的一种可能表现形式。

4.警示作用:隐患的存在可以提醒人们注意潜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或控制措施。

风险的定义和特征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风险的定义和特征。

风险是指在进行某种活动或决策时,出现不确定事件或结果的可能性。

风险随着活动的不同而具有多样性,它可以是金融投资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健康风险等。

风险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事件或结果的可能性:风险是指某种事件或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在进行决策或活动时,人们通常会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2.可量化性:风险可以通过概率、频率、影响程度等指标进行量化评估,以便更好地识别和比较不同风险之间的差异。

3.主观性:风险评估涉及个人或组织对风险的主观判断,因此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风险有不同的看法。

4.风险管理:由于风险是无法完全消除的,风险管理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潜在的损失。

隐患与风险的联系和区别隐患和风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它们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首先,隐患和风险都与潜在的问题或危险有关,但隐患更强调于问题或危险的可能存在,而风险更关注于问题或危险的可能性。

此外,隐患通常是一种被隐藏或不易被察觉的潜在问题,而风险更强调于对问题或危险的评估和管理。

危险因素、危险源、事故隐患、事故的区别

危险因素、危险源、事故隐患、事故的区别

1、危险因素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

它表示劳动生产过程的物质条件(如工具、设备、机械、产品、劳动场所、环境等)的固有危险性质和它本身潜在的破坏能量。

2、危险因素所固有的危险性质,还决定了它受管理缺陷和外界条件激发转化为事故的难易程度,这种难易程度称为危险因素的感度。

感度愈高,危险因素愈容易转化为事故。

结构和能量容易发生形变和转化的物质,也容易转化为事故。

3、有危险因素存在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事故的严重程度(单元事故的经济和劳动力的损失)与危险因素的能量成正比。

因此首先要采取防止发生事故的措施,防止第一次激发,作为第一道防线;还要采取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防止第二次激发,作为第二道防线。

4、危险因素随着物质条件的存在而存在,也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5、危险因素转化为事故是有条件的,只要控制住危险因素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事故就可以避免。

6、危险因素在未被人认识之前,无从采取防范措施,危险因素能直接转化为事故,因之事故的发生虽不能绝对避免,但可以避免一切能避免的事故,或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7、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8、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意义。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区别及应对措施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区别及应对措施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区别及应对措施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区别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事故隐患与危险源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了解两者的区别对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事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定义、着眼点、管理重点、范围、时效性、预防措施、预警和应急措施以及信息管理八个方面阐述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区别。

一、定义1.事故隐患:指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不安全因素或漏洞。

2.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潜在不安全因素或物质。

二、着眼点1.事故隐患:着重关注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安全的潜在问题,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管理漏洞等。

2.危险源:更强调可能导致事故的物质因素,如化学品泄漏、机械伤害、火灾等。

三、管理重点1.事故隐患管理:重点是排查和消除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2.危险源管理:关注对危险源的辨识、评估、控制和监控,以降低事故风险。

四、范围1.事故隐患:主要存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作业环境等多个方面。

2.危险源:可能存在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原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储存和运输等环节。

五、时效性1.事故隐患:具有不确定性和动态性,可能随着时间推移产生变化,需要定期排查和更新。

2.危险源:相对较为稳定,一旦辨识出危险源,需长期进行监控与控制。

六、预防措施1.事故隐患预防: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隐患,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如设备维护、操作规程制定等。

2.危险源预防:通过对危险源进行隔离、警示和消除等措施,以降低危险程度。

七、预警和应急措施1.事故隐患预警:通过对潜在事故隐患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2.危险源预警: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设置相应的预警标准,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同时制定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时迅速采取应急救援。

3.八、信息管理4.事故隐患信息管理:建立事故隐患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和跟踪事故隐患排查和处理情况,及时汇总和分析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安全事故隐患原因分析和责任追究制度

安全事故隐患原因分析和责任追究制度

安全事故隐患原因分析和责任追究制度安全事故隐患是指在生产、工作、教育等各个领域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潜在危险因素。

针对安全事故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是预防和管理安全事故的关键环节。

下面从原因分析和责任追究制度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原因分析1.人为原因:人的因素是导致安全事故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包括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不规范、违章操作、责任心缺失、不良习惯等。

比如在生产过程中,员工未穿戴个人防护用品、违章操作一些危险设备等。

2.设备设施原因: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不良、老化、维护保养不及时等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比如工厂的台设备由于长期使用未进行维护,导致设备出现故障,进而造成事故。

3.管理制度原因: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或不严格执行也是安全事故隐患的主要原因。

比如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在事故处理方面欠缺指导和规范。

4.自然环境原因: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安全事故隐患的形成。

比如恶劣的天气条件、自然灾害等都会给生产、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1.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因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导致人身伤亡或损害国家、社会利益的案件,可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对于涉及隐患发现、治理不力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行政责任追究:行政责任追究是对相关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在安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未履职、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责任问责,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在责任追究制度中,应明确追究的标准和原则,对追究的程序和方式予以规范。

3.民事责任追究:对于因安全事故隐患导致他人财产损失的,受损人可以向责任方追究相应的民事责任。

在责任追究制度中,应当明确损害赔偿的范围、方式和标准,保护被损害人的合法权益。

4.管理责任追究:对于事故隐患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责任在于管理者,其管理不力、指导不当等行为导致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应追究相应的管理责任。

对于相关管理部门和单位,应加强监管,确保安全事故隐患得到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

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害和重大危害<font size="2"> (一)事故《现代汉语词典》将“事故”解释为:多指生产、工作中的意外损失或灾难。

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将“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事故分为20种。

(二)事故隐患根据安监总局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事故隐患”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由于其他因素,物质处于危险状态,可能导致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按危害和整改难度分,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三)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意味着系统中发生意外后果的可能性大于人们所能承受的范围。

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风险程度来表示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程度由生产系统中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给出,即:<i>R=f<i>(F·C)*R——风险程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事故的严重程度。

(四)危险源可能造**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来源或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引起中毒、火灾或爆炸事故,因此,装满液化石油气的储罐是危险源;操作过程中,没有完善的操作标准,可能使员工出现不安全行为,因此没有操作标准是危险源。

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来源或状态。

21种事故隐患36大危险20类事故

21种事故隐患36大危险20类事故

21种事故隐患、36大危险、20类事故一、最常见的事故隐患有哪些?隐患,是指隐藏的祸患,即隐藏不露、潜伏的危险性大的事情或灾害。

事故隐患,是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归纳为21大类: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其他类隐患等。

在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中,要注意检查以下最常见的事故隐患:(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主要有11类,也是造成生产事故中人的主要直接原因:1.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错误。

2.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有干扰和分散注意力的行为;9,忽视个体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使用或未能正确使用;10.不安全装束;11.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接触和处理错误等。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

主要有4类,也是造成生产事故中物的主要直接原因:L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作业环境不良。

(三)管理上的缺陷。

主要有7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中管理上的主要间接原因:L技术和设计上缺陷;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或者不健全;6.没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或者不健全;7.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经费不落实。

二、危险和有害因素如何辨识?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常见隐患与事故案例分析

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常见隐患与事故案例分析

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常见隐患与事故案例分析随着现代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企业安全生产问题日益凸显。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隐患,如果这些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就会造成事故的发生,给企业和员工带来极大的损失。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常见的隐患案例,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并解决安全隐患,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1. 电气安全隐患与事故案例电气安全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但是,仍然有不少企业存在电气安全隐患。

例如,一家制造业企业的车间里电线老化严重,绝缘性能下降,导致电线老化的区域发生了火灾事故,烧毁了大量设备和材料,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威胁到了员工的生命安全。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企业需要定期检查电线电缆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老化的电线电缆,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电气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员工对电气安全的意识,加强培训,减少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

2. 物料储存存在的安全隐患与事故案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储存大量的物料,如果物料储存不当,将会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以一家化工企业为例,由于在储存危险品时没有按照规定的标准分类储存,导致了危险品之间发生了交叉反应,发生了爆炸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企业应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储存要求,对物料进行分类和标识,并合理储存。

此外,还应定期检查储存区域的消防设施是否齐全,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 设备操作安全隐患与事故案例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员工对设备操作安全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事故的发生频率。

只有加强员工对设备操作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以一家纺织企业为例,由于员工操作不当,一台旧的纺织机发生了短路导致火灾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故,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设备操作规程,并确保员工都经过专业的培训并具备岗位操作资格证书。

什么是危险源、事故隐患、风险?

什么是危险源、事故隐患、风险?

什么是危险源、事故隐患、风险?什么是危险源、事故隐患?一文读懂!(一)危险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一般分可为两类:一类是能量或有害物质所构成的第一类危险源,如行驶车辆具有的动能、高处重物具有的势能以及电能等等,都属于第一类危险源,它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源头。

另一类是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监管缺陷等在内的第二类危险源,也即危险源定义中的不安全的状态、行为。

它就是防控屏障上那些影响其作用发挥的缺陷或漏洞,正是这些缺陷或漏洞致使约束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屏障失效,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失控,从而造成事故发生。

例如,煤气罐中的煤气就是第一类危险源,它的失控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或煤气中毒;煤气的罐体及其附件的缺陷以及使用者的违章操作等则为第二类危险源,因为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煤气罐中的煤气泄漏而引发事故。

(二)隐患与安全生产有关系的隐患称为“事故隐患”,一般也称为“隐患”。

《现代劳动关系词典》把“事故隐患”定义为:企业的设备、设施、厂房、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能够造成人身伤害的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1994)把“事故隐患”定义为: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

1995年,劳动部出台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定义“事故隐患”为:劳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008年,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定义“事故隐患”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综上所述,“隐患”一词最初的含义就是隐藏的祸患,而安全生产领域所指的“隐患”,并非是隐藏的祸患,而是指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的分析、诊断和辨识

事故隐患的分析、诊断和辨识

事故隐患的分析、诊断和辨识事故隐患的分析、诊断和辨识在生产、生活和运营过程中,事故隐患是难以避免的现象。

为了确保安全,需要对事故隐患进行深入的分析、诊断和辨识,以便及时采取整改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本文将从现场勘察、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原因分析、诊断预测、整改措施、监督执行和反馈总结等方面阐述事故隐患的分析、诊断和辨识过程。

一、现场勘察在事故隐患的分析、诊断和辨识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现场勘察,以获取事故现场的详细信息。

现场勘察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以便了解事故的基本情况。

同时,要对现场进行拍照或录像,以便对事故隐患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事故隐患分析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对事故现场的勘察和了解,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需要考虑设备、环境、人员等多个方面,并对其类型、数量、位置和危险程度进行分析。

常见的危险源包括电器设备老化、机械故障、化学品泄漏等。

三、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根据危险源的类型、数量、位置和危险程度等因素,评估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应急预案。

四、原因分析原因分析是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的过程,包括设备故障、管理问题、人员失误等方面。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源,为制定整改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原因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找出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五、诊断预测诊断预测是根据原因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诊断方法和预测模型,以便对事故隐患进行深入分析和预测。

诊断预测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事故发生的规律和趋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事故隐患。

同时,诊断预测还可以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建议和改进措施。

六、整改措施整改措施是对事故隐患进行针对性整改的方案和计划,旨在消除事故发生的根源,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

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

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的目的是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查明系统中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系统故障隐患。

一、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通常包括如下内容:(1)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

(2)对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

(3)对于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进行分析。

(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好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调查和分析。

(6)对失去控制的危险因素将产生的伤害和损害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和分析。

目前,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方法有许多种,可适用于不同系统的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过程。

这些方法可以核实行分析过程的相对时间进行分类,也可按分析的对象、内容进行分类。

按逻辑方法,可分为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按数理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简单地讲,归纳分析是从原因推论结果的方法,演绎分析是从结果推论原因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中都有应用。

从危险源辨识的角度,演绎分析是从事故或系统故障出发查找与该事故或系统故障有关的危险因素,与归纳分析相比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有限的范围内,提高工作效率;归纳分析是从故障或失误出发探讨可能导致的事故或系统故障,再来确定危险源,与演绎方法相比较.可以无遗漏地考察、辨识系统中的所有危险源。

实际工作中可以把两类方法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

在危险因素辨识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安全检查表法(Safety Checklist)。

(2)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PHA)。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l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4)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 HAZOP)(5)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ETA)。

常用的事故隐患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排查方法

常用的事故隐患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排查方法

常用的事故隐患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排查方法1. 引言在各行各业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及时辨识和排查这些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事故隐患、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辨识排查方法,以帮助企业和组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 事故隐患辨识排查方法2.1 安全巡查安全巡查是一种常用的事故隐患辨识排查方法。

通过定期巡查工作场所,发现和记录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

安全巡查应由专门的安全员或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巡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动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完好;•电气设备的接地情况和电线是否老化;•消防设施的完好性和有效性;•贮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情况;•工作场所的通风、照明和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2.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一种系统性的事故隐患辨识排查方法。

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和操作流程进行分析,确定潜在的风险,并评估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用于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通过绘制事件树图,分析事故发生的路径和影响。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用于评估设备或系统的失效模式及其可能的后果,以确定事故隐患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HAZOP):通过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识别事故隐患,提出改进措施。

2.3 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案例分析是一种通过研究已发生的事故,总结其事故隐患和原因的方法。

通过分析事故案例,可以提高对潜在事故隐患的认识,进而加强事故隐患的辨识和排查工作。

在进行事故案例分析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事故的后果和影响;•事故隐患的根本原因;•类似事故的可能性和预防措施。

隐患和风险的区别有哪些

隐患和风险的区别有哪些

隐患和风险的区别有哪些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隐患和风险这两个概念。

虽然它们都与潜在的危险有关,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区别。

本文将探讨隐患和风险之间的不同之处。

隐患的定义隐患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灾害或其他不良后果的因素。

它指的是一种潜在的、尚未发生的危险状态,可能威胁到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或环境安全。

隐患通常是一种隐藏的或未被完全认识的危险,但它存在的可能性较大。

隐患的特点包括: - 隐蔽性:隐患常常隐藏在常规视线之外,不易察觉。

- 潜在性:隐患尚未发生,但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发展成为危险。

- 多变性:隐患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准确预测其发展情况和后果。

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导致损失或不良后果。

风险是对可能发生的事件或行为的不确定性和概率的评估。

与隐患相比,风险更多地关注于可能发生的具体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或环境安全造成的损失的程度。

风险的特点包括: - 可度量性:风险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 可控性:风险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来减轻或消除。

- 事件性:风险通常与某个具体的事件或行为相关联。

隐患与风险的区别虽然隐患和风险都与潜在的危险相关,但它们之间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区别:定义的不同隐患更强调潜在的危险因素,它指的是存在于某种条件下可能导致事故、灾害或其他不良后果的因素,它尚未发生,但有较大的可能性。

而风险更注重具体的事件或行为,它指的是特定条件下,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导致损失或不良后果。

关注的重点不同隐患更侧重于发现和识别潜在危险因素,它强调预防和消除隐患的重要性。

而风险更着眼于评估和管理可能发生的特定事件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它强调通过控制和减轻风险来保证安全。

评估方法的不同由于隐患是一种隐藏的和未被完全认识的危险,它的评估方法通常比较主观,往往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支持。

而风险是对可能发生的具体事件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的评估,它的评估方法通常更加客观和科学,可以使用统计数据和可量化的指标进行分析。

缺陷,隐患,故障,危险,风险,事故,安全的定义区别联系

缺陷,隐患,故障,危险,风险,事故,安全的定义区别联系

1、隐患的定义隐患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简称。

是指安全风险程度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场所、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三是管理方面缺陷。

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二种: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人身死亡事故,重大及以上电网、设备事故,或由于供电原因可能导致重要电力用户严重生产事故,整改难度较大,或需经较长时间、较大投入方能治理的事故隐患。

特点是可能造成后果大、整改难度大、时间长,投入多。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人身重伤事故,一般电网和设备事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整改消除的事故隐患。

特点是后果小、整改容易、时间短。

2、隐患的形成隐患的大体上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备重大缺陷未及时处理形成隐患,二是历史欠账较多形成隐患,三是管理严重不到位形成隐患,人员长期习惯性违反规章制度形成隐患。

四是经试验、检查、设备评估等手段发现隐患。

从以上四个方面发现的问题,还不能确定为安全隐患、可能叫做设备缺陷、管理漏洞、人员违章等。

需要经过一个评估的程序确定是不是隐患,评估一般结合安全例会进行评估,确定后的隐患按照隐患的管理流程进行管理。

就是发现、评估、挂牌监督、限期整改、验收、消号。

目前公司安排生产部对进行隐患统计,我们就有责任将大家所报回的隐患,进行分类并送有关部门、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并对处理,并对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对未按要求进行处理的单位、部门进行通报,经通报后仍无进展的单位向公司提出建议给予相应的自处份。

3、隐患和缺陷的区别缺陷定义:缺陷是指运用中的电气设备(含监控、消防、安防设备、五防装置)及其相应的辅助设备在运行及备用时,出现影响电网安全运行或设备健康水平的一切异常现象。

设备缺陷按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威胁程度和设备健康状况分为紧急、重大、一般三大类。

紧急缺陷需要24小时内处理完毕。

重大缺陷国家电网公司规定7天、南方福建电网规定1个月,我编写的缺陷管理规定(正在走发文流程)15天。

危险源、风险、隐患和事故的区别

危险源、风险、隐患和事故的区别

危险源、风险、隐患和事故的区别危险源、风险、隐患和事故是安全管理中最常用到的概念,但是对于初学的小伙伴可能分辨不清。

本帖只做初学者交流,老鸟绕道。

首先说危险源,顾名思义危险源就是危险的根源,我们通常见到的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包括注册安全工程师教材中都是这么写的。

但是仔细想想,危险源是危险的根源,应该是物,而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和管理缺陷都应归属隐患。

以人的不安全行为来说,按照事故轨迹交叉理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交才会发生事故,归根结底,对人造成伤害的还是物。

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应该作为危险源是因为所有安全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人,所以人和人的行为一般不能作为危险源。

确定了危险源是物的认知,我们接下来再说风险和隐患就清晰了。

大家记住一句话,风险是伴随危险源而生的,风险管控失效会成为隐患,隐患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事故。

像洋葱里到外分别是危险源风险隐患和事故。

风险是伴随危险源而生的,是危险源的一种属性,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是抽象的。

隐患是释义为隐藏的祸患,是潜在的危险,隐而未发,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演变成事故。

打个比方,煤气罐是危险源,可能会爆炸是风险,而煤气罐阀门不严造成煤气泄漏是隐患,煤气泄漏遇到明火发生爆炸是事故。

在这个例子中,煤气罐是危险源,煤气是气态、比重比空气轻都是煤气的属性,同时煤气具有可燃性,有限空间内剧烈燃烧就会发生爆炸事故。

所以可爆炸性(一定程度上跟可燃性是一个意思)就是风险,也是煤气罐的一种属性,随危险源而生,无危险源也就无从谈起风险。

可爆炸性这种属性就是看不到的,是抽象的,是预判的,只有爆炸冲击波冲击了周围了物体,人们才能感知到,但其他这种属性一直都是存在的,是不可消除的。

而煤气罐泄露是可观察到的,比如听到“斯斯”声音或者肥皂水刷管道,这是能看到的,不及时处理极有可能会发生爆炸,这就是隐患。

可见的,可消除的,具象的。

明白了以上几点,我们就知道了预防事故关口前移一共有几个关口了。

常见安全隐患、危险和事故

常见安全隐患、危险和事故

常见安全隐患、危险和事故作为安全人,身边总是可能伴随着安全隐患,隐患排查对于我们非常重要。

最常见隐患事故有哪些?该如何防患于未然?危险有害因素有哪些?又该如何辨识?为了自己的安全与健康,为了让家人免受担心之苦,为了让事故无影无踪,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01 最常见的事故隐患有哪些?隐患,是指隐藏的祸患,即隐藏不露、潜伏的危险性大的事情或灾害。

事故隐患,是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归纳为21大类: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其他类隐患等。

在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中,要注意检查以下最常见的事故隐患(共22种):1.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11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中人的主要直接原因。

(1)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错误。

(2)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有干扰和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9)忽视个体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使用或未能正确使用。

(10)不安全装束。

(11)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接触和处理错误等。

2.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有4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中物的主要直接原因。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作业环境不良。

3.管理上的缺陷主要有7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中管理上的主要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缺陷。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或者不健全。

(6)没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或者不健全。

危险、事故、隐患、风险的区别

危险、事故、隐患、风险的区别

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一般用风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风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来表示,即:R=F·CR-风险度(危险的程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将危险源划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第一类危险源客观上已经存在并且在设计、建设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因此,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

事故1、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2、事故类别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1)物体打击: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2)车辆伤害: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造成的伤亡事故;(3)机械伤害: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4)起重伤害: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5)触电: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

适用于触电、雷击伤害;(6)淹溺:因大量水经门、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7)灼烫: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等事故。

(8)火灾: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

(9)高出坠落:人由站立工作面失去平衡,在重力作用下坠落引起的伤害事故。

(10)坍塌: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的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

(11)冒顶片帮: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顶板垮落为冒顶。

二者常同时发生,简称为冒顶片帮。

(12)透水: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

安全事故隐患及案例分析

安全事故隐患及案例分析

安全事故隐患及案例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安全始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安全事故隐患常常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本文将深入探讨一些常见的安全事故隐患,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提高大家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一、常见的安全事故隐患1、电气安全隐患电气设备老化、短路、过载、漏电等问题是引发火灾和触电事故的常见原因。

例如,电线绝缘层破损、插座松动、电器过载运行等,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2、消防安全隐患消防设施不完善、疏散通道堵塞、违规用火用电等都是消防安全的重大隐患。

一些场所缺乏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或者消防器材过期失效;疏散通道被杂物堵塞,紧急情况下人员无法快速逃生;在易燃易爆场所违规使用明火或电器,都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3、机械安全隐患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防护装置缺失、操作不当、维护保养不到位等,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例如,旋转部件没有安装防护网罩,工人在操作时不慎接触,可能导致肢体受伤;机械设备长期运行未进行检修,零部件松动或损坏,可能引发故障甚至事故。

4、高处作业安全隐患高处作业时,未系安全带、脚手架搭建不牢固、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等,都容易导致人员坠落伤亡。

在建筑施工、外墙清洗、设备安装等行业,高处作业较为常见,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十分严重。

5、交通安全隐患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包括路况不良、车辆故障、驾驶员违规驾驶等。

例如,道路坑洼不平、交通标志标线不清;车辆刹车失灵、轮胎磨损;驾驶员超速、酒驾、疲劳驾驶等,都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6、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如果储存、使用、运输不当,极易发生泄漏、爆炸、中毒等事故。

例如,危险化学品仓库通风不良、未分类存放;使用危险化学品时未采取防护措施;运输过程中车辆超载、超速等。

二、案例分析案例一:电气火灾事故事故经过:某工厂的一个车间在夜间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 500 平方米,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

事故隐患情况分析及应急处理措施

事故隐患情况分析及应急处理措施

事故隐患情况分析及应急处理措施1混凝土采用综合蓄热法:浇筑后混凝土周围用保温材料严密覆盖,混凝土表面先铺塑料薄膜,然后铺棉被覆盖保温,使混凝土缓慢冷却,并在冷却过程中逐渐硬化,当混凝土温度降至O度时可达到抗冻临界强度或预期的强要求。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在四周用钢管进行围挡,用彩条布进行围护,项目部派专人24小时负责检查。

2、对其他重要结构部位施工时要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数据24小时温度控制保证混凝土的临界强度,对进场材料要及时检查,对施工部位要做到三检制,并做好冬施中的相关程序要求,严格执行冬施方案要求,避免事故的发生。

3、在冬季施工现场危害最大的隐患如下:整体模板支撑体系倒塌、塔式起重机等大型设备倒塌、大面积漏电等。

使用、贮存危险物品的品种、数量、危险特性及可能引起事故的后果,确定应急求援危险目标要做出潜在危险性的评估,即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可能对人员设备及周围带来的危害及范围。

预测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途径,如误操作、设备失修、腐蚀、工艺失控等。

在冬施过程中及时了解风向,特别是塔吊,脚手架的施工,≥6级风严禁施工。

对各冬施重要部位的施工要有针对性,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及应急措施,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解决。

4、出现事故后,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事故现场取证救援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流失,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安全。

对于高处坠落、骨折人员不能随意搬动,要用担架、模板等;对气体中毒,窒息伤员,应尽快进行通风,让其呼吸新鲜空气;对发生化学中毒的病人,应在注射特效解毒剂或进行必须的医学处理后才能根据中毒和受伤程度转送各类医院。

5、确定专人负责冬施消防、保卫工作,对分包单位实行总承包责任的保卫工作制度,各分包单位应接受总承包单位的统一领导和监督检查,双方应签订责任明确的冬施消防安全协议书。

学校火灾事故危险性分析

学校火灾事故危险性分析

学校火灾事故危险性分析1.引言学校火灾事故是指在学校内发生的一种灾害性火灾事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地方,全社会都十分重视学校火灾防范工作。

然而,由于学校人员密集,教室、宿舍等区域使用大量易燃物品,加之一些安全隐患未及时排查,学校火灾事故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对学校火灾事故危险性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风险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

2.学校火灾事故的危险性分析(1)师生密集学校是师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师生密集,人员流动频繁,这就容易造成人员踩踏、拥挤,严重的时候还有可能造成人员死伤。

一旦发生火灾事件,疏散逃生就非常困难。

(2)易燃物品较多学校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和用具较多,很多物品都是易燃品,如文具、书籍、桌椅、塑料制品、实验器材等,一旦起火,很容易发生大面积火灾,给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3)学生年龄小学校中的学生多为年龄较小的未成年人,他们的自救能力较差,易受紧急情况影响而恐慌。

加之学生独自留在校园的时间多,如果发生火灾事故,他们很难及时发现和逃生。

(4)老师对火灾的认知不足部分学校的老师对火灾的认知不足,没有接受过或是缺乏相关的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

一旦发生火灾,老师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组织疏散逃生工作,加重了火灾事故的危险性。

(5)安全隐患未及时排查学校是一个大的组织系统,可能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如用电不规范、消防设施不完善、消防通道被堵等等。

如果这些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和排查,就会给学校的火灾防范工作带来较大的风险。

3.学校火灾事故应急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学校要对师生加强火灾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火灾防范意识,增强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可以利用班主任课、安全教育周、校园广播等形式,定期开展火灾防范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2)开展应急演练学校要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活动,让师生掌握逃生、灭火的基本技能,熟悉学校的逃生通道和避难场所。

石油化工企业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石油化工企业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石油化工企业危险性分析及对策介绍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但同时也是一个风险高、安全性差的行业。

由于行业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具有较大的灾害性和危害性。

因此,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对策制定是非常必要的。

危险性分析危险性是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石油化工企业的危险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热因素石油化工企业中的许多过程都会产生高温,这些高温不仅会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还会让设备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后出现疲劳,导致机械故障。

2.化学因素化学品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例如氧化、还原、水解等,使得反应放热、放气等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危险。

此外,某些化学品还具有毒性、腐蚀性等危险性质,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引起人身伤害或环境污染。

3.机械因素石油化工企业中的许多设备都是精密的机械系统,操作不当或长时间使用会导致设备故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4.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包括操作不当、安全意识淡薄、职责不明等问题,这些问题容易导致设备故障、事故发生。

对策制定针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危险性,需要制定以下对策:1.执行严格的安全制度和规范为了避免操作不当导致事故发生,石油化工企业必须实行严格的安全制度和规范,确保员工遵循操作流程,并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2.装备先进的安全保护设备为了避免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石油化工企业必须装备先进的安全保护设备,包括火灾报警器、泄漏探测器、气体监测仪、紫外线检测仪等,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3.进行设施升级更新为了避免设备故障导致事故发生,石油化工企业需要进行设施升级更新,采用新颖安全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可控。

4.加强安全监督和隐患排查为了加强管理和隐患排查,石油化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对隐患进行排查和处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强化安全检查力度,切实发挥监管职能。

结论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只有制定科学的对策,才能保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23856 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的目的是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查明系统中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系统故障隐患。

一、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通常包括如下内容:
(1)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

(2)对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

(3)对于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进行分析。

(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好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调查和分析。

(6)对失去控制的危险因素将产生的伤害和损害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和分析。

目前,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方法有许多种,可适用于不同系统的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过程。

这些方法可以核实行分析过程的相对时间进行分类,也可按分析的对象、内容进行分类。

按逻辑方法,可分为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按数理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简单地讲,归纳分析是从原因推论结果的方法,演绎分析是从结果推论原因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中都有应用。

从危险源辨识的角度,演绎分析是从事故或系统故障出发查找与该事故或系统故障有关的危险因素,与归纳分析相比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有限的范围内,提高工作效率;归纳分析是从故障或失误出发探讨可能导致的事故或系统故障,再来确定危险源,与演绎方法相比较.可以无遗漏地考察、辨识系统中的所有危险源。

实际工作中可以把两类方法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

在危险因素辨识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安全检查表法(Safety Checklist)。

(2)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PHA)。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l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4)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 HAZOP)
(5)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ETA)。

(6)事故树分析(Failure Tree Analysis, FRA)。

(7)因果分析(Cause-Consequence Analysis,CCA)。

此外.尚有What if(如果出现异常将会怎样)分析,MORT(管理疏忽和风险树)分析等方法,可用于特定目的的危险因素辨识。

二、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方法的选择
在系统寿命不同阶段的危险因素辨识中,应该选择相应
的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方法。

例如,在系统的开发、设计初期、可以应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在系统运行阶段可以应用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方法进行详细分析,或者应用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或因果分析等方法对特定的事故或系统故障进行详细分析。

系统寿命期间内各阶段适用的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方法见表2-1。

表格1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方法适用情况
分析方法开发研制方案设计样机详细设计建造投产日常运行改建扩建事故调查拆除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因果分析√√√√√
在进行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方法选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分析的目的
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方法的选择应该能够满足对分
析的要求。

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辩识危险源,而在实际工作中要达到一些具体目的。

例如:
(1)对系统中所有危险源查明并列出清单。

(2)掌握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列出潜在事故隐患清单。

(3)列出降低危险性的措施和需要深入研究部位的清单。

(4)将所有危险源按危险大小排序。

(5)为定量的危险性评价提供数据。

在进行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时,某些方法只能用于查明危险因素.而大多数方法都可以用于列出潜在的事故隐患或确定降低危险性的措施,但能提供定量数据的方法并不多。

2.资料的影响
关于资料收集的多少、详细程度、内容的新旧等,都会对选择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方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资料的获取与被分析的系统所处的阶段有直接关系。

例如,在方案设计阶段,采用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或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的方法就难以获取详细的资料。

随着系统的发展,可获得的资料越来越多,越来越详细。

为了能够正确分析,应该收集最新的、高质量的资料。

3.系统的特点
针对被分析系统的复杂程度和规模、工艺类型、工艺过程的操作类型等影响来选择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方法。

对于复杂和规模大的系统,由于需要的工作量和时间较多,应先用较简捷的方法进行筛选,然后根据分析的详细程度,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

对于某些工艺过程或系统应选择恰当的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方法。

例如,对于分析化工工艺过程可采用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对于分析机械、电气系统可采用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

因此,应该根据分析对象的类型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操作过程.若事故的发生是由单一故障(或失误)引起的,则可以选择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方法;若事故的发生是由许多危险因素共同引起的,则可以选择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等方法。

4.系统的危险性
当系统的危险性较高时,通常采用系统、严格、预测性的方法,如危险性与可操作件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等方法;当系统的危险性较低时,一般采用经验的、不太详细的分析方法,如安全检查表法等。

对危险性的认识,与系统无事故运行时间和严重事故发生次数,以及系统变化情况等有关。

此外,还与分析者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完成期限、经费状况,以及分析者和管理者的喜好等有关。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