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洪利用技术
雨水回收与利用
过去我们在城市建设中,总是强调排水的重要性,然而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更新理念,将雨水作为一种资源去回收利用。
采用必要的雨水回收利用对于节约水资源是相当有益的。
在场地设计中,一方面考虑雨水回渗补充地下水,另一方面通过场地内的竖向设计,收集部分雨水,作为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的补充。
具体来说,雨水除了可以作为街厕冲洗用水外,也可作为其它用水如空调冷却水、消防用水、洗车用水、花草浇灌、景观用水、道路清洗等均可使用,甚至可以经消毒处理后供居民饮用。
从长远看,雨水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
利用雨水不但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洪、营造地表水文景观、改善小区周边环境,也有利于增强居民爱水和节水意识,而且还可以改善市内的局部热岛效应。
这样可以使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的目的,保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概述雨水回收与利用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雨水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明了绿色建筑对雨水利用的要求,探讨了绿色建筑中雨水利用的几个要点,最后分析了国内外关于雨水回用技术应用中的成功范例。
一、从雨水回收利用的现状看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日益凸显,使得城市原先的水文循环路径发生改变,给城市水生态带来一系列影响,改变了原有城市水体自然循环路径,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如导致大部分城市的市区气温比郊区高出1℃~3℃,形成“热岛效应”,造成局部天气异常,并且这一现象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增加,地表雨水径流系数和径流量的提高,地下水入渗量的减少,使得地下水得不到充分涵养.还有部分城市为满足用水量需要而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了地下水枯竭、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和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地面塌陷和沉降等情况,雨水利用能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有效补充地下水,防止地下漏斗扩大和地面下沉.雨水利用减少了城市雨水的外排量,直接减少了雨水径流挟带的污染物数量,使得进入城市水体的面源污染大为减少,促进了城市水环境的改善。
建筑排水新技术手册
建筑排水新技术手册建筑排水一直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效的排水系统可以保障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环境卫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排水领域也涌现出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这些技术对于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手册将介绍一些新的建筑排水技术,以及它们的应用和优势。
一、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是一种可以减小城市雨洪的技术,通过收集屋顶、道路等地表雨水,然后利用这些雨水来满足建筑物的非饮用水需求。
这种技术可以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减轻城市排水管网的压力,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还可以节约自来水资源,减少用水成本。
二、绿色屋顶排水技术绿色屋顶排水技术是指在建筑物的屋顶种植绿植,形成绿色植被覆盖层,利用植被和土壤的吸水功能来减少雨水径流,降低屋顶排水压力。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提高空气质量,延长屋顶的使用寿命,减少雨水排放对水体的冲击。
绿色屋顶还可以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空间。
三、雨水花园技术雨水花园技术是指在建筑物周围的露天场地上建立一种具有生态功能的花园,利用花园中的植被和土壤来过滤和吸收降雨,减少径流和对下水道的冲击。
这种技术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自然景观,减少城市内涝,改善水质,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是一种非常环保的建筑排水技术。
四、可渗透铺装技术可渗透铺装技术是指在建筑物周围的硬化场地上使用可以透水的铺装材料,通过这种材料的渗水能力,将降雨直接渗入地下,减少地表径流。
这种技术可以改善城市地表水循环,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提高地表水质量,改善城市环境。
五、蓄滞洪排水技术蓄滞洪排水技术是指在建筑物周围设置蓄水池、滞洪区等水利设施,用于暂时储存和调节雨水径流。
这种技术可以减缓雨水径流速度,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峰值流量,减少城市洪涝危险。
还可以利用蓄水池中的积水进行景观和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在建筑排水新技术的应用中,需要注意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雨洪资源利用必要性及其措施探讨
本文对雨洪资源化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雨洪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了雨洪资源利用的基本思路及利用途径。通过采取“蓄、泄、补、灌、调、配”等工程和非工程的措施,拦蓄、利用富足的雨洪水从而实现雨洪资源化,这一措施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起着关键性作用,对防洪、抗旱、除涝、治污、涵养生态水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流域雨洪资源利用指在有条件的地区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拦截河道径流和汛期洪水,将其储存在水库等蓄水建筑物中或引渗到地下水库或含水层,增加地下水补给量,除特大暴雨外,力争控制所有地面径流,不使下泄。
①点——充分发挥水库、塘坝等地表蓄水工程拦蓄洪水的功能,将汛期雨洪水尽可能转化为非汛期供水;②线——提高水系连通度、实现河渠互济是增加可利用水资源、充分利用多余雨洪水的必要条件;③面——将汛期雨洪水用于入渗补源,通过人工回灌等方式,改善湿地及地下水水源不足的现状;④综合——综合平衡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开发源流区水资源,调整调度管理方式,充分发挥雨洪水的生态调节功能。
引言
雨,指降雨;洪,指洪水。雨洪是指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雨水及由降雨产生的洪水,这些雨水和洪水没能或不可能在某一时间或地点被直接利用。雨洪资源则是指通过采取相关集蓄、引蓄措施,将没能或不可能被利用的雨洪水变为能被利用的、造福人类的水资源。近年来,随着与水相关的社会矛盾的日益加剧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各国将解决问题的目光,由传统的水资源转向汛期的雨洪资源,由起初的汛期雨洪资源利用设想、尝试到现在的利用实践、效应评价。各国不断一步一步地强化雨洪资源化,证实了雨洪资源是可以被有效利用的重要资源。
一、开发利用雨洪资源利用的必要性
水资源是有限的无可替代的战略资源,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和潜在发展动力。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且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匀,降水和河川径流60%以上集中在汛期。据统计,全国700多座地级市以上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其中大部分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破解制约雨洪资源高效利用的理论、技术和应用瓶颈,已成为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迫切的现实需求和战略选择。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资源利用技术研究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资源利用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当前国内外的热门话题之一,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则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资源利用技术研究。
一、概念及意义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将城市打造成为一种类似海绵的结构,通过预留和利用自然地表水、地下水和降雨水等水资源,实现对城市雨洪的应对、调控和利用。
而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则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通过利用城市雨水资源进行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的工程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而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的水资源问题,实现对城市雨洪的应对、调控和利用。
另一方面,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水平,从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方式及方法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资源利用技术主要包括雨水收集、雨水渗透、雨水过滤和雨水再利用等四种技术方式。
雨水收集是指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装置,收集并贮存雨水,以供日常生活用水、景观喷泉和灌溉等用途。
雨水收集的方法包括地面收集、建筑物屋顶收集和路面收集等多种方式。
雨水渗透是指通过设置雨水渗透设施,利用城市绿化空地、开洼地和草坪绿化等,实现城市内雨洪的渗透和自然循环。
雨水渗透的方法包括地面渗透、地下渗透和建筑物地下室渗透等多种方式。
雨水过滤是指通过设置雨水过滤设施,将城市道路和屋顶排放的雨洪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污染物,使雨水变得更加清洁,以供植物浇灌、建筑物绿化、洗车等用途。
雨水过滤的方法包括天然滤泥池和人工滤池等多种方式。
雨水再利用是指通过设置雨水再利用设施,将已经收集、渗透和过滤后的雨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达到符合标准的再生水水质,用于城市的公共绿化、建筑物环境景观、工业生产用水、热水供应等用途。
城市防洪及雨洪利用工程技术探析
城市防洪及雨洪利用工程技术探析摘要:现阶段我国的雨洪资源管理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因此对之前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加以分析和总结,对于完善我国雨洪资源管理技术和更新现代城市雨洪资源管理模式都有着重要助益。
城市防洪以及雨洪利用问题进行研究,对于提升城市防洪管理,优化雨水资源利用提出了对应的改善措施建议。
关键词:城市防洪;雨洪;措施如何实现雨洪资源化是解决我国大部分城市,尤其是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当务之急,有效的利用雨洪资源能够提供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水资源、生态环境资源,打造良好的生物多样性环境,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
一、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的价值分析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在我国秦汉时期就有发生,且我国西北地区的水窖修建已经有了上百年历史,国外借助雨水收集的案例也很多,城市雨水收集利用诞生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且在短暂的时间内,城市的资源管理发展迅速,实现了生态构建,环境管理等多方面的统一。
国内的雨水收集案例最早起源于北京,其可以减轻来自自来水的供水压力,减少路面积水问题,也可以缓解水土流失,减少河水污染问题。
1.1雨水的收集的模式和价值分析针对城市化的地貌,目前人工回灌的方法需要改进,砂石坑回灌等方式,部分城市在河道上修筑橡胶坝,且借助分洪阀调增,改善地下水的补给,渗水廊道等问题,实现集成水路的回灌溉处理。
对于城市集中的屋顶集雨系统,可以实现分散式的水资源管理,可以将城市中的别墅建筑的屋顶改建,可以让其吸收足够的雨水,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回收处理。
新建的小区,可以结合道路、广场以及停车场等进行升级改造,将其改造为透水路面,实现小区、道路以及广场和停车场的雨水收集,对应的单位也可以建立人工湖或者蓄水池,将其作为小区的绿化洁净用水,加大用水面积,以此来优化环境。
此外,借助绿地方式,渗入地下水,还可以实现地下水的及时补给。
让绿地的草坪不仅能够接受不透水路面的水资源的径流处理,还能将将降水量的降雨进行全部渗透处理,一方面减少了草地的灌溉用水,减少排水河道的负担,一方面为地下水资源环境的高效利用奠定基础。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一、引言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合理利用雨水可以缓解城市雨洪排放压力,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是建筑与小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因此,制定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雨水利用系统设计1.系统设计原则雨水利用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先控制,后利用”的原则。
即在控制雨水排放的基础上,尽量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2.可行性分析在进行雨水利用系统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对雨水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降雨情况、雨水径流特征、建筑与小区用水需求等,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确定雨水利用系统的可行性。
3.系统构成雨水利用系统由雨水收集、存储、处理、利用等环节组成。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环节的协调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4.设备选择在雨水利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收集设备、存储设备、处理设备、利用设备等,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三、雨水收集与处理1.雨水收集雨水收集设备通常包括雨水采集装置、雨水收集管道和雨水过滤装置。
收集设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保证雨水的质量符合利用要求。
2.雨水处理雨水经过收集后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包括除沙、除污、消毒等工艺,以保证雨水的质量符合利用要求。
四、雨水储存与利用1.雨水储存雨水储存设备可选择地下式储水池、地上式储水罐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储存设备,并保证储存设备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2.雨水利用雨水利用设备包括雨水泵、管网、水箱等,需要保证雨水利用系统与城市供水系统的协调性,并保证雨水的稳定供应。
五、安全与环保1.系统安全雨水利用系统需要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包括设备的安全运行、供水稳定性等方面。
2.环境保护雨水利用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包括雨水的净化处理、雨水利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六、维护管理与运行1.设备维护雨水利用系统的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设备的清洗、检修、更换等,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PP塑料雨水收集模块充分储存水源_道路雨洪资源蓄集再利用系统技术
PP塑料雨水收集模块充分储存水源_道路雨洪资源蓄集再利用系统技术,为实现道路雨水收集再利用、有效提高收集雨水水质,也为绿化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水源目标。
道路雨洪资源蓄集利用系统采用聚丙烯PP塑料雨水收集模块充分储存水源,为后续系统的“自由呼吸”提供基础。
PP雨水收集模块的孔隙率为90%~95%,并采取双层土工布和防水膜的分层布设进行防渗,种植土和绿化植物设施采用30cm的种植土厚度,保证了雨水资源的集蓄和供给的动态平衡。
PP塑料雨水收集模块具有水资源集蓄、供给动态平衡调整功能和截污功能,可高效集蓄路面优质雨水和有效控制雨水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改系统为雨水的高效再利用提供了条件和新方法,为区域雨洪资源高效管理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雨洪资源利用是指通过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过程对天然降水进行收集和利用的过程,包括雨洪资源自然利用和雨洪资源集蓄利用2个方面。
雨洪资源自然利用是指天然降水未收到人工干预,自然降入下垫面,通过土壤入渗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过程。
雨洪资源集蓄利用是指采取工程措施对雨洪水进行收集。
蓄存和调节利用的水力工程。
雨水、洪水资源集蓄利用等工程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源远流长,其主要是使用工程措施高效集流、蓄水对雨洪资源进行调控,以便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雨洪的资源化,并进行后续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循环发展。
按照供水、用水户的不同,雨洪资源的集蓄利用可以分为农业雨洪集蓄利用和城镇雨洪集蓄利用2个部分。
城镇道路及建筑物周围大多是不渗水的地面结构,为美化城镇,在道路中央、边坡、服务区等区域设置绿化区。
“水”是公路中央分隔带、边坡、服务区等绿化区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如果没有水灌溉,植物将不可能成活,公路生态景观美化等绿化工程更无法实现,而另一方面“水”又是公路诸多病害的主要自然因素,到了雨季,大量的雨水诱发了一系列诸如路基沉陷、冲刷、坍塌、翻浆以及路面松散、剥落、龟裂、错台、断裂等公路病害。
协调好水资源在绿化需水和公路水毁的矛盾,是我们必须面对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建立水资源持续利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区域开发治理与管理模式意义重大。
关于加强雨洪资源利用的意见
关于加强雨洪资源利用的意见我省是资源性缺水省份,全省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6,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5,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26位。
同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7、8、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且年际间变化大;空间上,降水量由鲁东南向鲁西北递减。
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同时,我省每年夏季有大量弃水,造成了结构性浪费,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科学开发利用雨洪资源,成为破解我省水资源瓶颈制约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
现就加强雨洪资源利用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围绕“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按照水资源供需平衡的要求,综合考虑工程建设条件,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系统推进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着力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供水保障体系,促进水资源高效永续利用,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二)主要目标。
重点实施大中型水库增容、新建山丘区水库、新建平原水库、新建地下水库、新建河道拦蓄、跨流域雨洪资源调配、南四湖东平湖增容等工程建设。
规划总投资642.87亿元,新增兴利库容35.14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38.64亿立方米。
规划分两期实施:2016年前实施一期工程,匡算投资270.26亿元,新增供水能力21.33亿立方米,重点缓解“两区一圈一带”等区域水资源短缺矛盾,有效保障防护区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基本解决沿黄地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大幅改善地下水漏斗、海水入侵等地区生态环境质量。
2025年前实施二期工程,匡算投资372.61亿元,新增供水能力17.31亿立方米,实现城乡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二、一期工程重点建设任务一期工程规划涉及全省16个市、56个县(市、区),包括六大类工程:(一)大中型水库增容。
通过恢复和提高兴利蓄水水位,规划实施岸堤水库等20座大中型水库增容工程,匡算投资56.70亿元,新增供水能力4.91亿立方米。
道路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应用
浅谈道路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应用摘要:目前对城市雨水问题的研究和工程实施越来越多,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如理念落后、控制或利用模式单一、决策与管理系统落后、一些实施项目效果差、依靠传统的雨水排放模式和狭隘的雨水资源化利用难以解决城市雨水径流带来的各种突出问题等。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雨水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恶化了城市的水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
本文介绍了雨洪控制利用在道路排水设计中的重要意义,探讨了道路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道路设计新型雨洪控制技术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在水资源、环境与生态方面已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
雨洪控制利用新理念和技术体系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保障雨洪控制与利用工程科学、合理、有效地建设与运行,促进开发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区域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实施雨洪控制利用新技术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但能提高规划区域的雨水利用效率、减轻水污染和洪涝灾害的发生,还可以有效补充地下水,缓解地面下沉及滨海区域海水入侵。
一、雨洪控制利用在道路排水设计中的重要意义道路建设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在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中融入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理念, 并采用新的雨洪控制利用技术, 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目前道路排水面临的问题, 还可以对道路建设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修复, 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道路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应用雨洪控制利用是涉及多学科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到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涵盖雨水资源化、径流污染控制以及洪涝控制等3 个方面的内容。
3 个方面的内容又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图1 所示。
图1城市雨洪控制利用体系1、雨水资源化。
雨水资源利用是一种新型的多目标的综合性技术, 可实现节水、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控制水土流失和水涝、减轻城市排水系统负荷、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标。
城市雨洪调蓄利用的理念与实践
城市雨洪调蓄利用的理念与实践城市雨洪调蓄利用是一种将城市雨水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收集、蓄存和利用的技术。
它可以很好地解决城市中由于建筑物、道路和其他硬化地表引起的大量表面径流水问题,同时也能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和节约用水成本。
下面将从理念与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城市雨洪调蓄利用。
一、理念城市雨洪调蓄利用是一种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保护自然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等原则。
具体来说,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尽量减少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在城市雨洪调蓄利用工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减少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
2.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在城市雨洪调蓄利用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例如,鼓励植物覆盖率的提高,设计湖泊、河道等水体,修建宽敞的步行道和无车流的绿化带等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3.创新技术手段:城市雨洪调蓄利用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如渗滤、雨水花园、生态沟渠、绿色植被屋顶、蓄水池等等,在技术的创新上也需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
二、实践城市雨洪调蓄利用实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雨洪调蓄利用系统,二是实现雨洪利用的可持续性。
1.建立雨洪调蓄利用系统建立雨洪调蓄利用系统是城市雨洪调蓄利用的基础。
具体而言,需要进行以下建设:(1)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地面渗透、河涵连通、雨水收集、调蓄、提高降雨利用率等手段,建立城市雨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形成雨水收集系统。
(2)雨水蓄滞设施:利用河、湖、水库、蓄水池等水体进行雨水蓄滞,并建设雨花井、雨水花园等设施,实现雨水的调蓄和利用。
(3)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态清洁污水处理设施,使处理后的污水可以循环利用。
(4)治理污染:加强工业园区雨水管理,改善排污条件,防止污染的发生。
2.实现雨洪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雨洪利用的可持续性是城市雨洪调蓄利用应该追求的目标。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1)总-则
总则1.0.1 为实现雨水资源化,节约用水,修复水环境与生态环境,减轻城市洪涝,使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1.0.2 本规范适用于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与维护。
本规范不适用于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雨水利用工程。
1.0.3 雨水资源应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利用。
1.0.4 有特殊污染源的建筑与小区,其雨水利用工程应经专题论证。
1.0.5 设置雨水利用系统的建筑物和小区,其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包括雨水利用的内容。
雨水利用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1.0.6 严禁回用雨水进入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
1.0.7 雨水利用工程应采取确保人身安全、使用及维修安全的措施。
1.0.8 雨水利用工程设计中,相关的室外总平面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给水排水设计等专业应密切配合,相互协调。
1.0. 9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管理与维护,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 城市雨水利用的必要性1)维护自然界水循环环境的需要城市化造成的地面硬化(如建筑屋面、路面、广场、停车场等)改变了原地面的水文特性。
地面硬化之前正常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量与雨水入渗量之比约为2:8,地面硬化后二者比例变为8:2。
地面硬化干扰了自然的水文循环,大量雨水流失,城市地下水从降水中获得的补给量逐年减少。
以北京为例,20世纪80年代地下水年均补给量比60~70年代减少了约2.6亿m3 。
使得地下水位下降现象加剧。
2)节水的需要我国城市缺水问题越来越严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个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0多个,且均呈递增趋势,以致国家花费巨资搞城市调水工程。
3)修复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城市化造成的地面硬化还使土壤含水量减少,热岛效应加剧,水分蒸发量下降,空气干燥,这造成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
工程降水回收利用方案
工程降水回收利用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用水量增多、水资源日益紧张的状态。
在城市建设中,雨水是一种被忽视的资源,大量的雨水被忽视或者浪费掉。
雨水在城市建设中几乎没有好好加以利用,造成雨水资源的浪费,加重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导致城市内涝问题的出现。
因此,对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降水回收的现状及问题目前,城市降水主要通过排水系统进行排放和处理,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雨水和污水混排的问题,导致了城市水体水质的下降,二是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困境,尤其在干旱季节更为明显。
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对雨水进行回收和利用。
三、工程降水回收利用的主要方式1. 雨水收集系统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是实施工程降水回收利用的第一步。
主要利用建筑屋顶、停车场、庭院等硬质场地采集雨水。
通过雨水管道将雨水输送至收集池或蓄水池,进行初步的沉淀和过滤,以便后续的利用。
2. 雨水利用设施在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初步处理后,可用于城市绿化浇灌、农田灌溉、建筑物冲洗、车辆清洗等用途。
此外,雨水还可以通过加工处理用于生产和生活用水等方面。
3. 雨水回收利用工程针对不同的雨水回收利用需求,进行相应的工程设计和建设。
比如,在城市绿化用水中,可以通过建设一定规模的蓄水池或人工湖来储存雨水;在建筑物冲洗用水中,可以采用雨水和自来水混合供水系统进行供水。
四、建立工程降水回收利用的政策支持和管理制度为了鼓励和引导城市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参与工程降水回收利用,建立相关政策支持和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鼓励和支持雨水回收利用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比如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明确雨水回收利用的管理责任机构、制定监管标准和相关规定等。
五、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在实施工程降水回收利用方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提高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的效率和可靠性。
雨洪利用工程在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成 部分 。美 国雨 洪利 用是 以提 高天 然人 渗能 力 为
主 , 有 新 开 发 区 ( 包 括 独 户 住 家 ) 须 实 仃 强 所 不 必 制的“ 地 滞洪 蓄水 ” 就 f。 。 1 2 国 内 雨 洪 利 用 情 况 . 我 国 城 市 雨 洪 利 用 的 思 想 具 有 悠 久 的 史 。 但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城 市 利 用 研 究 却 开 始 于 2 纪 ( ) 8 O年 代 , 展 于 9 年 代 、现 在 北 京 、【 、{ 发 ( ) 海 p j 安 等 许 多 城 市 相 继 开 展 雨 洪 收 集 利 H 研 究 ,亡 j J其 北 京 雨 洪 利 用 技 术 发 展 较 快 , (世 纪 9 2 ) O年 代 北 京 市 开 始 雨 水 利 用 研 究 , 京 积 极 支 持 开 展 此 北 类 项 目研 究 , 成 l 个 示 范 区 的 建 设 , 索 多 完 r多 探
2 雨 洪 利 用 工 程
雨 洪 利 用 的 主 要 形 式 为 渗 入 地 、 着 利 J 、 拦 { j 调 控 排 放 。实 际 应 用 中 常 将 这 3种 方 法 有 机 地 结 合 起 来 。 现 重 点 介 绍 坑 塘 雨 洪 利 用 和 河 道 、 道 沟 雨 洪 利 用 2种 雨 洪 利 用 工 程 的设 计 方 法 及 内 容 。 2 1 坑 塘 雨 洪 利 用 模 式 .
工艺。
关 键 词 : 洪利 用 ; 塘 ; 雨 坑 沟道
中图分类号 : TU9 1 1 9.4
文献 标 识 码 : A
雨洪资源化利用研究
雨洪资源化利用研究作者:刘欢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4年第05期摘要基于我国暴雨洪水的现状,提出雨洪资源化的研究课题。
限定了雨洪资源化利用的概念,并从我国雨洪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城市、平原及山区的雨洪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表明,我国雨洪资源化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但面临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雨洪资源化;必要性;利用模式中图分类号:TV21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5-0-02雨洪资源利用又称雨洪资源化,是指在保证区域防洪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运用综合工程措施、生物技术和管理手段等,对雨水和洪水实施拦蓄、调度和分流,将雨水和洪水转化为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1]。
洪水在对人类文明的成果造成危害的同时,也具有提供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资源的双重性质[2]。
雨洪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由洪水的预防与控制向洪水资源化管理与利用转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合理利用和开发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现实选择[3]。
基于我国暴雨洪水的现状和雨洪资源利用的必要性,总结雨洪资源利用的现状和模式方法,希望对今后雨洪资源利用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1 雨洪资源利用的必要性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m3,人均只有2 300 m3,且时空分布极其不均衡[4]。
加之近年来,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紧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和瓶颈。
我国具有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降水受季风的影响非常严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容易形成非涝即旱旱涝交替发生的局面。
2009年,我国未发生流域性暴雨洪涝灾害,全国暴雨洪涝受灾面积低于常年,直接经济损失偏轻,但降水极端性强,局地和区域性暴雨洪涝灾害多发,次生灾害严重[5]。
2 雨洪资源利用的模式2.1 城市雨洪资源利用2005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43%,但建制市中严重缺水城市达到100多个[6],在此情况下,城市雨洪资源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篇一:雨水集蓄利用规划设计】4工程任务和规模4.1概况4.1.1社会经济概况左岸Ⅱ-Ⅲ级阶地丘陵区。
区内地形平缓,海拔高程在320-500m,土壤为黄棕壤、水稻土,由于水利工程设施薄弱,长期以来一直遭受干旱灾害的威协,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阳安铁路、汉白公路由工程区南部经过,已建成村级公路网络,交通较为便利。
4.1.2工程概况据不完统计,区内已有蓄水堰塘57口,其中万方以上大堰6口,总蓄水量31.5万m3。
近年来已发展水窖150余口。
本次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对该区域进行全面规划,有计划的对地理位置优越,灌溉条件好的18口堰塘进行清淤增容,对堰坎和放水设施进行加固,设计恢复塘容15万m3;计划新修水窖350口,增加蓄水1.4万 m3;衬砌砌灌溉渠道19条,长10.7km。
4.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位于月河北岸丘陵阶地区,地势平缓,土层肥厚,因为地理条件特殊,自然地形构成坡高水低,没有建设蓄水工程的条件,长期以来一直受干旱缺水的困挠,农业经济得不到应有发展。
现采用非充分灌溉的模式,进行雨水集蓄型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这一地区水文条件是降雨量较丰,多年平均降雨量850mm,造成干旱的原因是降雨时空分布与农作物需水过程不相匹配,二是缺少蓄水工程。
现根据气象和地理条件,选用堰塘、水窖等小型、群体形引蓄水工程,增加调蓄水量,增强灌溉能力。
符合当地水资源呈立体分布的特点。
这种蓄、小、群的建设方式也易被群众接受掌握,工程建设简便易行。
经过在该地区的实施,再进一步总结提高,然后向汉滨区同类型区域推广应用,对汉滨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同时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非充分灌溉,发展节水型农业总结出成功经验。
因此规划建设三条岭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很有必要。
据调查,该地区有灌溉设施的,粮食亩产约在700-800kg,无灌溉条件时亩产不足400kg,亩产相差较大。
因此干部、群众对水利工程建设要求迫切,投工投劳积极性很高。
如何有效利用城市雨洪资源
如何有效利用城市雨洪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水资源挑战。
一方面,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导致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城市的硬质地面使得雨水难以渗透,导致雨洪灾害频发。
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利用城市雨洪资源成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城市雨洪资源是指在城市范围内,由于降雨而产生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资源。
这些资源如果能够得到合理的收集、储存和利用,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可以减少雨洪灾害的影响,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要有效利用城市雨洪资源,首先需要加强城市的雨水收集系统建设。
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往往只是将雨水迅速排走,而没有考虑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我们可以通过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设施,增加雨水的渗透和储存。
雨水花园是一种浅凹绿地,能够收集雨水并通过植物和土壤的过滤、净化作用,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灌溉和景观用水。
绿色屋顶则是在屋顶上种植植物,不仅可以减少雨水的径流量,还能够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
透水铺装则是使用透水材料铺设地面,让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其次,建立城市雨洪调蓄设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建设蓄水池、地下水库等设施,将雨水在雨季储存起来,在旱季用于城市的供水和灌溉。
这些调蓄设施可以结合城市的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进行建设,既能够实现雨洪资源的利用,又能够增加城市的公共空间和生态景观。
另外,推广雨水回用技术也是有效利用城市雨洪资源的关键。
雨水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于城市的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洗车、消防等方面。
在一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用途中,如绿化灌溉和道路冲洗,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处理工艺,降低成本。
而对于洗车和消防等用途,则需要进行更严格的处理,以保证水质符合要求。
同时,加强城市雨洪资源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建立完善的雨洪资源监测和管理系统,实时监测雨水的流量、水质等信息,为雨洪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雨洪资源的利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综述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综述摘要:分析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现存的主要问题,介绍国内外雨水收集利用情况,从城市雨水收集、调蓄、处理、利用方面介绍技术特点及方法,并对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城市雨水;收集处理;调蓄;利用技术Abstract: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urban drainage systems,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ainwater harvesting from urban stormwater collection, regulation and storage, processing, and introduces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and prospects of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China.Key Words: urban stormwater;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regulation and storage; technology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1)城市不透水地面面积增加,从而使雨水下渗成为土壤水、地下水的机会大大减少,绝大部分雨水都直接汇集成为地表径流。
(2)只重视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忽视雨水管网和雨水(径流)处理设施的建设,结果造成严重的后果。
(3)由于设计和建造的雨水管道太小,不能及时排放暴雨径流,导致城市街道、广场等场所淹没成灾,一次暴雨曾造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4)国外的城市水体污染的调研证明,普及了污水二级处理的城市,其水体的污染负荷有40%-80%来自雨水径流[1]。
我国城市河流水质没有改善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对污染的雨水径流进行处理而直接排入附近水体所致。
垦造水田项目灌排水措施
垦造水田项目灌排水措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的发展,灌排水措施在垦造水田项目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垦造水田项目灌排水措施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灌溉系统设计、排水设施建设、水质监测与管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雨洪利用技术、生态保护措施、培训与宣传以及监管与维护等方面。
1. 灌溉系统设计在垦造水田项目中,灌溉系统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关键。
灌溉系统设计应根据地形、水源、作物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合理规划布局,以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2. 排水设施建设排水设施是垦造水田项目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及时排除多余的水分,防止涝灾的发生,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排水设施应合理设计,注重与灌溉系统的配合,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3. 水质监测与管理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
因此,垦造水田项目应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水源进行检测,确保水质达标。
同时,应加强水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污染的发生。
4.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是垦造水田项目中必不可少的措施。
通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水分流失,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喷灌、滴灌等。
5. 雨洪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是指利用雨水进行灌溉、补充地下水等用途的技术。
在垦造水田项目中,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通过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灌溉等用途,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6. 生态保护措施垦造水田项目应注重生态保护,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源、土壤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7. 培训与宣传为了提高垦造水田项目的效果和效益,应加强培训与宣传工作。
通过开展培训课程、组织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灌排水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推广。
8. 监管与维护垦造水田项目的灌排水设施需要得到有效的监管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应建立健全的监管和维护机制,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灌排水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雨洪利用及技术一、引言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自然资源,是其它任何资源所无法替代的,是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导致诸多城市出现水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干旱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下垫面产汇流特征发生改变,城市洪涝灾害问题凸显;城市缺水导致城市生态景观用水被挤占,城市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重,甚至造成一系列地质灾害。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人们将目光转向了雨洪资源。
二、城市雨洪利用的概念雨,即降水,尤其是暴雨。
我国位于亚洲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决定了我国雨季年内的高度集中。
每当夏季风北上,西南、东南暖湿气流与西风带系统冷空气相遇,或者有台风影响,往往会产生强度很大的暴雨。
洪,即洪水,尤其是平原区洪水。
我国不仅年内降水高度集中,而且西高东低,平原中的平地大多位于江河洪水位以下,是洪水、洪灾易发区。
滨海地区由于海平面以上地面沉降,又加剧了洪水位抬高,增加了洪水、洪灾发生的机率。
而二者就属于雨洪资源。
但是暴雨和洪水又都属于弃水。
弃水,指的是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的质量,不能或不可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被利用的自然水。
[1]所谓,城市雨洪利用,就是要合理利用城市暴雨、洪水,具体说来就是调整城市雨洪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通过收集拦蓄,存储净化、调配利用等措施,将弃水变为益水,变灾害为资源的过程。
[2]城市雨洪利用是一种多目标的综合性技术,城市雨洪的利用不仅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更具有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地下水位的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意义。
三、城市雨洪利用的发展状况1、国外发展情况近20年来,由于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紧缺和暴雨洪水灾害频繁,美国、加拿大、默西哥、德国、印度、土耳其、必色列、日本、泰国、苏丹等40多个国家相继开展了雨洪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并召开过10届国际雨洪利用大会。
[3]其中,德、日、美等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的国家,将城市雨洪利用作为解决城市水原问题的战略措施,进行试验、推广、立法、实施。
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洪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
目前,德国的雨洪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市场化已大量存在收集、过滤、储存、渗透雨洪的产品。
,德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定在新建小区之前,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居民小区,均要设计雨洪利用设施,若无雨洪利用措施,政府将征收雨洪排放设施费和雨洪排放费。
[4]2、国内发展情况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设施以往主要局限在缺水地区,以水窖、塘坝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标准性方式应用,也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
虽然,个别城市和地区已经进行了雨洪利用工程初步实施和推广。
从总体上看,我国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随着城市水资源短缺的进一步加剧,雨洪利用作为城市水业一个新兴的领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北京市在实践中,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证明这是一个符合中国国情,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领域。
北京城市雨水利用的研究和应用都发展非常迅速。
1998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和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联合开展城市雨水利用的研究。
从城市雨水水质、雨水收集利用方案及与中水系统的关系、雨水的渗透方案及渗透装置、雨水的污染控制及净化措施、雨水利用与小区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5]总之,我国局部地区已开始对雨洪资源的初步利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城市雨洪利用技术也正在迅速地发展。
四、城市雨洪利用的措施城市的发展,伴随着大量的土地被人工建筑设施覆盖,不透水面积增加。
[6]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引起了城市水文循环的急剧变化,使地下水的垂直补给受阻,汛期暴雨洪水峰高、时短、量大,结果增加了城区下游河道的排水负担,引起城区积水及淹没等灾害。
另一方面,与城市发展相伴随的工业发展、人口增加引起水需求的增加,致使某些地区城市地下水超采严重,采供失去平衡引起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而在某些地质条件下,由于城区地下水开采引起城乡交错区,郊区农业区地下水侧向补给城区而下降。
因此,城市雨洪资源的利用及其向地下补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减城郊农业生产与生活用水供需矛盾。
对于城市来说,潜在的集流区一屋顶与天然的滞蓄区一绿地,以及路面等设施是径流的形成区,在开展城市雨洪利用中,要统一布局与规划城市雨洪利用措施,加大向地下水源的补给份额,使有限的水资源拦蓄下来。
所以城市雨洪利用的措施有如下几点:1、在建筑密集的城区修建渗井群系统利用渗井群系统,将屋顶和庭院的汛雨引流人渗。
引渗系统可采用回填砂砾料的渗沟输水,亦可采用透水花管输水,使分散与集中人渗相结合,整个系统建于城市铺装面以下,成为不影响景观的地下水渗水系统。
[7]2、用透水砖铺设地面在大型广场,人行道、停车场等地方铺设透水砖,使雨水迅速下渗,从而不产生径流。
这样既能使雨水下渗又能是地面不积水。
3、城近郊区可以充分利用绿地蓄雨城市绿地隐形蓄水系统是指在城市绿地范围内为了增加土壤和地下水含量,结合微地形改造和园林给排水工程而修建的一个地下蓄水系统,它是利用硬质材料,如废砖、水泥块和砂卵石等砌筑或堆积于地下而建成的渗蓄坑和渗水盲沟,这些渗蓄坑和盲沟是相互连通的,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地下蓄水系统。
这个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还与现有或新建的城市地下排水和地表蓄水系统相连,构成城市绿地的蓄排水系统,以达到最大限度蓄积城区范围内天然雨水的目的。
城市绿地隐形蓄水系统即是利用水易于渗透、流动和被土壤吸收并保持的特性,设法使之进入能够渗透的地下管坑系统而蓄积于管坑和土壤之中,并逐渐向地下深层土壤渗透。
[8]4、吸取国外经验制定城市开发建设中控制径流的雨洪管理条例。
城市雨洪资源利用,遵循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9]必须因地制宜制定有关建设项目雨洪利用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及相应的法律、法规。
明确雨洪利用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开发建设项目建成前后降雨径流系数不能增加”,规定新建小区,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居民小区,均要涉及雨洪利用设施。
同时尽快制定城市雨洪利用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等配套技术标准。
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雨洪利用是环保产业,利用雨洪可享受环保优惠政策。
凡按标准建设雨洪利用工程并保证正常运行的新建小区,应免收防洪费。
同时,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扶持雨洪利用产业的发展。
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利益机制调动开发商和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
五、以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分析一下雨洪利用的措施作为中国一流的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在雨洪利用方面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
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我用我自己所看的来分析一下中国农业大学的雨洪利用措施。
首先、校园里的道路都用的是多孔性沥青路面。
多孔性沥青路面比普通的沥青路面孔隙率大雨水可渗入路面之中,由路面中的连通孔隙向路面边缘排走。
学校操场采用的是暗沟集水。
足球场下面埋有许多排水管,让雨水迅速地排到跑到内侧的暗沟里,这也是下雨时足球场上也没有积水的原因。
并且排球场、网球场、篮球场旁边都有暗沟。
雨水排到暗沟后会迅速的流到相应的集水井里。
其次、在公主楼和主楼前有较大的空地,学校都采用新型的透水砖进行铺设。
透水砖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能很快的使雨水下渗,不至于产生地表径流。
在一脚旁边过的小花园里学校也用了下凹绿地蓄水。
这样可以减少灌水量。
六、雨洪利用的的效益1、城市雨洪利用可以减洪免涝我国城市洪涝灾害主要来自弃水,即市区暴雨和江河洪水。
拦蓄、储存了雨水,就等于减少了暴雨汇流的速度和水量,避免或减少内涝发生机率和损失;拦蓄、分流了洪水,就等于减少了洪水的流速和流量,削减洪水,避免和减轻洪灾发生的机率和损失程度。
[10]而城市雨洪利用的目的恰恰是拦蓄、储存和利用这一部分时空分布不均的弃水的部分水量,使之由弃水转化成资源水、产品水或商品水。
尽管它的数量有限,但在某一时间差、空间差内还是可以起到错峰、调峰、削峰的作用,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尤其是内涝,不仅可以减轻,还可以避免。
如果整个流域的城市都是如此,那么作用就更大了,不仅可以削峰,还可以避洪。
2、城市雨洪利用可以增水添优缺水和严重缺水的城市主要是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污染型缺水。
资源型缺水的原因是人口多,水资源少。
这也可以说是我国的国情、水情。
我国是个日大国,又是一个水资源贫国.现在人均占有水资源为2 340 m3 ,到本世纪下叶将降到1 750m3。
[11]加之,水资源时空上的分布不均,更加重了资源型短缺。
尤其是北方地区,不仅降水量偏少,而且高度集中在夏季,尤其是强度较大的暴雨。
这就必然会导致大量的弃水,不仅难以利用,而且还会造成洪涝灾害。
我们讲城市雨洪利用打的就是它的主意,利用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加以拦蓄、储存,以丰补枯,以夏弥冬. 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尤其是城市雨水利用,更是不可多得的良方3、城市雨洪利用有利于生态景观城市雨洪利用,完全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堵疏结合,蓄泄并重”的防洪、避洪理念,“亲近自然河流”、恢复自然、美化环境、分水集雨的规划思想,利用“屋顶集雨”、“自然型护岸”、“滨水景观”等技术,因地制宜地拦蓄、储存、利用雨洪,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环境。
[12]城市和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都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防洪、单一的供水、重防轻管、重大轻小的工程性治理,统筹规划,综合整治,还河流优美、宜人、充满生机的原貌,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富于情趣的水生态环境。
七、结语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发展城市雨洪资源利用事业显得尤为重要。
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城市雨洪资源利用事业也必将得到蓬勃发展,雨洪利用工程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雨洪利用工程将会沿着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这无疑将大大缓解城市的缺水问题,为城市防洪减灾工作做出贡献。
今后随着中国城市雨洪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地不断完善,以及民众对于雨洪资源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中国城市雨洪资源利用事业必将得到飞速发展,最终实现人水和谐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