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合集下载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2014· 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 26)宋代,典卖土地、 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 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 价赎回。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 的《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 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 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 终无赎回之日。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 业主收赎。这说明( ) A.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 B.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 C.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 D.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⑥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时 推行。募役法规定,政府向应服役而不 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 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 钱。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 了生产时间。方田均税法规定,政府重 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 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 地主不得例外。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 田赋收入。
【重点提示】赋税制度的发展呈现出的主要趋 势:①由向国王的纳贡到国家征收土地税;②由 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 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的变化;③由赋役分 征到赋役合征,名目和手续的简化;④由实物、 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的变化。 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封建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用银两收税则是 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 生的相应反映。
答案:B
5. (2014· 山东日照一模· 14)《水浒传》第2回这样 描写史家庄:“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杨 柳绿阴浓,四下里乔松青似梁。草堂高起,尽按 五运山庄,亭馆低轩,直造倚山临水。转屋角牛 羊满地,打麦场鹅甲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 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正是:家 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庄园的情景说 明A.自耕农阶层生活富足安康 B.土地兼并导致财富高度集中 C.农村经济呈现出封闭状态 D.农业与养殖业开始密切结合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的出现 (1)背景 ①政治上:随着国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村社结构保留。 ②经济上: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 (2)出现:商周时期。 (3)内容
史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诗经·小雅·北山》
①所有权: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周王层层分封给贵族。
史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 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加剧。 (2)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推动私有制发展。 4.后果: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危害:
1、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2、使豪强地主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3、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从而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
历代统治者对土地兼并有哪些对策?封建社会能否解决这一问题?为什么?
朝代
土地(赋税)制度
内容
北魏 唐 明 清
均田令 均田制、两税法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限制买卖土地),农民向政府 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 年限后归其所有。以两税法代替租庸调法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学习目标: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 2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目録




废 井 田 , 开 阡 陌
种 形 式 的 土 地 私 有
租 佃 关 系 日 趋 普 遍


废井田,开阡陌
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
2.奴隶社会——井田制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清〃陶煦《租核〃推原》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之(土地制 度):以地主私有土地为主的土地私 有制。
知识运用
文艺作品《白毛女》
佃户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 杨白劳因生活所迫向恶霸地主黄世仁借 了高利贷,之后外出逃债。在除夕之夜 杨白劳偷偷回家。黄世仁闻讯后强迫杨 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喝做豆腐用的卤 水自杀。喜儿被抢进黄家,遭黄世仁奸 污,逃入深山,因缺少阳光与盐,头发 全白。两年后,八路军解放了这里,从 深山中搭救出喜儿,替她申冤雪恨。村 民们和喜儿一起开会声讨黄家的罪行, 庆贺穷苦人的重见天日。
探究学习一 2.土地私有制形成
耒耜
(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春秋战国时期它使土地制 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 (2)土地如何从国家公有转变为私人所有的?私有制下土 地到底归谁所有?谁来耕种?土地的收成如何分配?
自主学习1 1、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商周) 土地制度 土地公有制 国王、贵族 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君主私有土地 地主私有土地 自耕农私有土地 表现形式
以 土地私有制 为 封建社会 主体的多种土地所 (战国以来) 有制
2、井田制瓦解和土地私有制形成
时期 土地制度变化的原因和情况 铁农具和牛耕 的使用: ______________ 井田制开始崩溃, 春秋 私有制开始产生。 时期 税制改革: 土地私有权 客观承认____________ 加速井田制瓦解 战国 时期 表 现
“公田”被抛荒 私田成为私有土地
相地而衰征 齐国管仲:__________ 初税亩 鲁国:________
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 : 秦国__________ 法律 上 废 除 井 田 制 , 从 _______ “废井田,开阡陌” 确立土地私有制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基础回顾
一、废井田,开阡陌 中 国 古 代 的 土 地 制 度
(井田制) 土地制度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经营方式
三、 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
(土地私有制下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一、废井田,开阡陌
(井田制)
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 有制,为什么这种制 度到了商周时期会遭 到破坏?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知识运用:
1.下列有关商周时期井田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 ) A.是一种贵族所有的土地制度 B.西周是井田制的鼎盛时期 C.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D.主要耕作方式是奴隶的集体劳动 2.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 C )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官田 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3.租佃关系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是在( D ) A.秦代 B.隋唐 C.宋代 D.明清时期
能力提升
(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发展历程?
土 地 制 度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私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 奴隶社会有 地所有制——井田制 化 封建社会 土地私有制——君主、地主、自耕农Βιβλιοθήκη (2)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特点一
特点三
特点二
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 (课堂小结)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地主私有土地)
C
1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租佃方式最早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 B.在宋代租佃的方式下,主要地租形态是货 币地租 C.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 济中的主要形式 D.封建社会末期,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但 也出现了雇佣关系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危害
经济:赋税收入减少 政治: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
措施: 均田、限田——均田制的实行
土 地兼 并 概况
战国: 出现私有土地 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
径 北魏到唐初:“均田令”抑制兼并
宋代:“不抑兼并”
明清: 日益普遍
中国很多朝代都采取了抑制土地 兼并的措施,只能一时奏效,但为什 么始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
明清以前: 地主——佃户(部曲) 有强烈的依附关系,表现为农民义务繁多。
明清以来:依附关系减弱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提高 表现——农民生产自主权提高 生产积极性提高 农民身份更加自由
3、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 减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私有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主体)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思考:你导认致为 什土 么地 情私 况有 出不 现断 ?发展后,会
土地兼并
土 地兼 并 概况
战国: 出现私有土地
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 径
古代人为什么这么热衷于买田置地呢?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 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 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 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雇佣劳动关系)1ຫໍສະໝຸດ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
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 分封制的瓦解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上层建筑的变化
2、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 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9、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 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 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担。……古者税 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 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 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 彘食。
3、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是一次重 大 变革,因为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扩大了井田制的规模
4、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③趋势: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二、古代的土地经营
1.自耕农经营:
2.租佃经营:
④影响: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生产自主性和积极 性提高,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农产品与市场发生一定的联系,促进商品经济 的发展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公田”或 北魏实行 “官田” 均田制
土地私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土地高度集
地主土地私有制
地 兼

佃 制
中,封建土 地制度成为 桎梏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谈感想
如果说封建社会土地兼并,是依据土地的 所有权可以买卖转让,兼并的是土地的所有权, 随着商品经济的飞跃发展,租佃制出卖的就是 土地的使用权。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 天,大片耕地盖上了楼房工厂,我国法律规定 土地不可以买卖。想一想,基层政府出让的是? 土地的使用权。农民失去了土地使用权,而土 地使用权被某些人大量集中,这会对农村经济 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造成怎样 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新课标解读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土地制度中耕佃制及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掌握租佃关系形成的原因,演变过程及影响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土地私有制及租佃的演变历程,培养梳理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土地制度是社会的基础,认识土地制度演变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租佃是封建社会特征的基本内容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材重点: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关系的演变过程难点:认识土地制度演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导学结构;一、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1、形成2、特点3、瓦解4、土地私有制确立二、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1、君主土地私有制2、自耕农土地私有3、地主土地私有制4、土地兼并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田庄经济2、租佃关系的演变:①产生②特点③发展重点、难点解析:1、井田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1)井田制是一种形式上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夏、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其主要内容是: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周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封赐给诸侯臣下,但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受田者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在井田上集体耕种,榨取他人产的劳动。

(2)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战国时期,在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的情况下,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例题: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B.诸侯臣下只能世代享用C.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D.直接耕种土地者要交纳租税答案:D规律方法总结要认识井田制的性质,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租税”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关系发展的产物。

2、土地兼并问题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必然导致土地兼并问题。

土地的高度集中,一方面使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往往酿成农民起义;另一方面,土地高度集中也往往影响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激化封建国家同大地主的矛盾。

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
A.各国开始税制改革
B.土地公有制形成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
解析 根据材料中周天子默许郑国和鲁国擅自交换土地的行为,结合所学知识井田 制土地不得转让可知,井田制正在遭到破坏,故选D项。
123456
2.(2018·深圳高一检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 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 一时期的改革 A.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 B.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 C.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
解析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授土授民”,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周王分封的前提和 基础,通过分封又使井田制得以巩固和扩大。两者的关系实质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之间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故选A项。
史料实证
1.印证教材观点 史料一
图一
图二
应用1 图一“围剿公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 的瓦解;图二反映的是商鞅变 法的主要内容:“废井田开阡陌”,说明井田制被废除, 土地私有制 从法律上得以 确认。
战国时期形成了封建性质的生产关系。( √ )
问题思考 材料
商鞅变法 思考 材料中的历史事件导致土地制度和生产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 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发展到封建土地私有制。 生产形式:由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转变为以家庭为经济单位的个体农业劳动。
2.形式 (1) 君主 私有土地:由宫廷有关部门掌管的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问题思考 材料 有渰(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 思考 材料反映出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现象: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 原因:春秋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私田的开垦数量 越来越多。

第一单元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一单元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的主要土地制度。

一、废井田,开阡陌1.井田制的出现商周时期,阶级分化严重,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

2.井田制的内容(1)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

(2)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井田制的实质国王名义上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4.井田制的瓦解(1)开始瓦解: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

(2)加速瓦解:随着土地私有现象的日益普遍,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3)最终瓦解: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正式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出现战国时期,贵族占有土地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2.主要形式(1)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2)统治阶级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保护自耕农经济。

①北魏颁布均田令,按性别、年龄分配土地,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

②隋代至唐初,均田制的具体内容虽有调整,但基本精神不变。

4.进一步发展(1)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更加激烈。

(2)到明清时期,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租佃关系的含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

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发展历程(1)产生:早在战国时期,租佃方式就已产生。

到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已比较普遍。

(2)发展:宋代,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3)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3.影响(1)消极:佃农要遭受较重的地租剥削。

(2)积极: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1、商周:井田制(性质、特点、与分封制关系)
2、春秋:井田制瓦解 (表现、原因、)
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井田制的瓦解的直接原因 ——各国的税制改革
管仲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
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 民不苟;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 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 牲不略,则牛羊遂。 ——《国语· 齐语》
春秋时期,直接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人转变 的因素是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各国税制的改革 D、战争的影响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 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B、西汉建立后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下列有关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始于北魏 B、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的土地 C、这一制度的实行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现象, 使农民的生活相对稳定 D、隋唐两代不但继承了这一制度,而且有所发展
均田制实行的基本原因是 A.大量无主荒地需要开恳 B.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C.许多流民需要安置 D.保证国家兵源的需要 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 ) A鲁国的“初税亩” B齐国的“相地而衰征” C西周的“井田制” D秦国的“商鞅变法”
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B、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 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商鞅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 陌……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食货志》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1.瓦解表现: 不事公田,私田私有 2、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 水平提高 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孟子•滕文公 下》
二、封建社会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获得方式 君主 土 地 地 私 主 有 制 主导 自耕农 公卿贵族转化 经营方式 皇庄
军功赏赐
土地兼并 土地买卖
田庄 租佃经济
自耕农经济
三、土地兼并
1、根源: 2、影响:
封建土地私有制
①经济上使自耕农经济破产,影响国家赋税收入 ②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 ③促进土地私制发展,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3、对策:
均田、限田,例如均田制
4、认识: 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现象,其根本原
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的存在。而 封建国家往往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权的条件 下,去争取延缓土地兼并的形势,因此它只能缓 和这种形势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四、北魏的均田制
(1)目的:
保护自耕农经济,保证国家赋税收入,进 而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国家控制大量土地 土地国有制(分为口分田与永业田两类) 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 和兵役。 经济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保护了自耕农经 济,增加了赋税收入; 政治上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国有制
土地改革,建立农民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系承包承包责任制 免除农业税和实行土地流转制度
古代农业税与当今取消农业税和土地流转
取消农业税: 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也 深化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说明综合国力提高和重视农民农 民问题。
作为不动产的土地,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在中国古代,拥有土地也被认为拥有莫大的 财富,人们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也与拥有 土地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地关系的变化 甚至影响到朝代的更替.

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程标准】了解井田制从出现到废除的历史过程,了解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理解地主与农民的租佃关系与土地兼并、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

难点: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预习思考】1.井田制是何时的土地制度?实质是什么?其中公田与私田有何区别?2.井田制的出现与瓦解,这两个历史现象哪个是历史的进步呢?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3.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是什么?有哪几种主要形式?4.. 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面对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有没有根治土地兼并的“灵丹妙药”?5.什么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随着租佃关系的发展,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是变强了还是变弱了?这种变化有何积极意义?【自主学习】一)废井田、开阡陌——土地制度[阅读课本完成]商周时期---- 土地制度是.其性质是:,实质上是贵族所有;井田中有私田,但劳动者(奴隶)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权;春秋时期-----从土地向土地制转变。

井田制的瓦解1)原因:①根本原因:的使用私田得到开垦②各诸侯国为增加而实行赋税改革[如:齐国管仲“”;鲁国“”均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2)表现:“公田不治”“私田增多”、贵族争田3)结果:各国税制改革,客观上,战国秦国变法,废除,确立。

战国时期-----用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二)、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1、多种形式的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制:国家政权直接掌握土地,用于经营或封赏和授田。

包括等(山林川泽,草地池塘,垦田荒田。

)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三种。

战国以后土地所有制发展趋势-----原来皇室、地主、自耕农土地所有制,逐步发展到以土地所有制为主。

2、土地兼并1)、根源: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是 ( 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2)、表现:东汉豪强地主、魏晋南朝士族地主及唐朝的田庄经济到宋明请土地兼并日趋严重3)、影响:导致大量破产,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威胁中央集权,激化阶级矛盾,引发。

第2课古代土地制度

第2课古代土地制度

本课知识结构
1、废井田、开阡陌: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3、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土地私有制经营方式
一、废井田,开阡陌
(一)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土地公有制
原始社会土地实行公有 制,你怎样看待这种土 地的公有制呢?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材料三 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
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 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晋语九》 材料四 季孙欲以田赋(按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 诸仲尼。仲尼曰:“吾不识也。”——摘自《左传·哀 公十一年》
(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 (4)材料四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出现了什么现象)? (5)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 史进程是什么?
4、评价
考点三:租佃关系
“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田,故田多者 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 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1、此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分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提示: 1)租佃现象 2)土地兼并导致租佃关系。 两种趋势: “佣耕”的佃农人身关系逐渐减弱; 租佃关系在农村经济中占的比重逐渐增大。
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
考点二:土地兼并
《汉书·食货志》中描写:“富者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 而食犬彘之食”。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 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而宋代的土地 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 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 B. 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 策 C. 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 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为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管仲改革实行 “相地而衰征”,鲁国在公元前594年 实行“初税亩”。改革实际上是使土地 私有制合法化。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为 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商鞅变法条令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 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 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 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探讨土地兼并问题
二、土地兼并问题
读材料看现状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房屋),致令
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
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
哉?”
——《魏书·高祖纪》
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土地兼并 自耕农破产
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 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1.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 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D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2.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对比变化看趋势
从地主“私属”——到国家“编户齐民”
秦汉以来﹐佃农一直是世家大族的私 属。直至唐朝﹐佃种大地主庄田的农民仍 多“王役不供﹐簿籍不挂”。赵宋立国后 ﹐把客户登录簿籍﹐从而成了封建国家的 编户齐民﹐他们的户籍权得到了承认﹐同 别的编户齐民有了平等的关系。

历史必修二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历史必修二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 一、土地制度 ❖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 2.奴隶社会:井田制 ❖ (1)发展:产生于 商 ,盛行于西周 ,瓦解于春秋 ,废止于战国 。 ❖ (2)实质:名义上为国有 ,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所以其
实质是国家共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 (5)井田制废除的途径 ❖ ①一是从法律 上废除井田制。 ❖ ②二是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 所有者。 ❖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 (1)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 ❖ 君主土地私有制:是由 宫廷有关部门 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于君主的
❖ 二、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 1.租佃式经营的含义 ❖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 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式经营方式。地主
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 关系。 ❖ 3.影响:使佃农对地主的 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原始社会土地实 行公有制,你如 何理解这种土地 的公有制呢?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生产力低下
探究一: 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特点、与分 封制的关系、性质。
材料一:以沟洫将耕地分割成面积大致相等的方块田,故称“井田”。 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探究六:
封建统治者是如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 能否彻底解决?
统治者的措施 均田、限田,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
均田制
时间: ① 公元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
② 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 多年。隋唐内容稍作调整。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6.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西魏初现中唐衰落。该制度最重 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 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
拔训练的折冲府。与此兵制联系紧密的土地制度是 B
A.田庄制 B.均田制
C.屯田制
D.租佃制
7.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
君主私有土地 地主私有土地 自耕农私有土地 “公田”转化为私田 军功赏赐 土地买卖(主要途径)
危害: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 产生根源: 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失败原因:未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私有的性质
战国时期租佃关系产生
根源: 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汉代租佃关系比较普遍 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原因:①人地矛盾突出 ②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1.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
陌”直接反映了: C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பைடு நூலகம்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2.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
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D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D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8.武曾说: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
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C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土地制度演变(一)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1.原因:生产力低下2.表现: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二)商周时期的井田制1.内容:公田:贵族占有,农民耕种,粮食归贵族;私田:劳动者份田,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

2.性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3.发展历程:鼎盛:西周前期;奔溃:春秋战国时期4.井田制的瓦解:时间:春秋表现:大量公田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原因:根本: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直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其他:战争频繁:导致土地转让、劳动力流失标志:初税亩(税制改革):税收上确认了土地的私有;商鞅变法: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的合法地位。

△规律/认识:土地制度基本形态嬗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二、土地兼并(一)封建土地私有制1.土地分类:君主私有土地——宫廷掌握,用于君主私人开支地主私有土地——主体,地主掌握的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1950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地主土地来源:公田转化;军功赏赐;土地买卖;巧取豪夺(土地兼并)(二)土地兼并(土地从农民流向地主)1.内容: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

2.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土地可以买卖3.影响:①农民:农民破产,自耕农减少;②国家:影响政府财政收入;豪强地主割据;③社会:贫富分化激化阶级矛盾、社会动荡不安;④租佃关系出现并逐渐普遍化。

4.历代政府针对土地兼并的政策①汉武帝:抑制兼并②北魏至唐中期:均田制:内容:国家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特点:(1)农民只有使用权,不能买卖。

(2)农民要服徭役和兵役。

影响: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③北宋:“不抑兼并”△均田制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
编者:李颖秋
教 学 过 程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 进入新课 】
探究1:我国古代土地所有制从公有到私有的变化过程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上周时期——井田制 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
探究2:井田制
问题1:井田制出现于什么时候?有何证据?井田制最盛行时期是什么时候? 商朝;甲骨文田字的写法;西周。

问题2:说说井田制的主要内容及实质。

内容: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公田”由使用份田的农民集体耕种,收获物全部缴纳给贵族。

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占有制
问题3:井田制何时开始瓦解?瓦解的原因有哪些?瓦解的表现是什么? 春秋;
【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井田制;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租佃制。

☆★ 过程与方法
讲解三种土地所有制;分析井田制的内容、特点、瓦解原因及过程;讲解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地主土地的来源,租佃制的含义、发展过程及影响。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理解租佃制经营方式发展的原因及积极意义。

【 教学重点 】
井田制;租佃制。

【 教学难点 】
井田制的特点及性质;租佃制发展的原因。

【 教学方法 】
归纳法、探究式、启发式。

【 教学用具 】
教学课件及多媒体
原因: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

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

瓦解表现:不事公田,私田私有。

问题4: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诸侯国进行了税制改革?为什么进行水蛭改革?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原因:为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

作用: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探究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思考1:井田制何时彻底崩溃?代替它的是什么制度?土地私有制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共存在了多长时间?
战国;
土地私有制;
君主私有、地主私有和自耕农私有三种形式;
此消彼长,同时并存;
2000多年。

思考2: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都是如何运作的?
君主私有土地:宫廷掌握,君主私人开支。

地主私有土地:官僚地主掌握,佃农租耕、强迫农民耕、雇耕等。

自耕农私有土地:农民自有,自耕自收
思考3:在各种形式的私有土地中哪一种占支配地位?它的最初来源有哪些?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认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地主私有土地。

来源:公田转化为私田;军功赏赐;土地买卖
途径:土地兼并(或买卖)
思考4: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不可能根治?危害:经济:赋税收入减少。

政治: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
措施:均田、限田。

不可能:因为:1)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国家要拥有大量土地资源;2)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3)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使土地兼并不可避免。

思考5:地主阶级进行土地兼并的条件都有什么?
权势;
政府的支持;
从事商品货币经济的利润。

探究4: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
1、自耕农土地的经营方式(主要形式)
2、地主土地的经营方式
A、田庄制—“部曲”,强迫农民耕种
B、租佃制
C、雇佣制
3、日趋普遍的租佃制
含义: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发展原因:土地兼并;人口不断增加;商品经济发展。

发展过程:战国产生——汉代比较普遍——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经营的经营方式——明清
普及到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意义: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农民生产自主性增强,农民和市场发生联系,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推动社会进步。

【小结】
根据所学内容,写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知识链接:西欧庄园经济
阅读与思考:请思考明清时期农业雇工与佃农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尝试理解这一变化的意义。

自我测评:
1、井田制中的公田和私田有什么区别?
2、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是怎样逐渐取代井田制的?
3、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是什么?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4、简述租佃制产生发展的过程。

简析它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影响。

【板书设计】
一、土地所有制从公到私的变化过程
二、井田制
三、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
四、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