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合集下载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绝密)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绝密)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绝密)说明:考试题型有三类,分别是名词解释、简答、分析。

下面,就这三大题型说一下各自的考点。

一、名词解释(共四题)1、《乌德勒支和约》1700—1713年所进行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交战双方以法西为一方,英、荷、普、撒、葡为另一方。

分别于1713-4月和7月在荷兰乌得勒支签订《乌德勒支条约》,条约瓜分了西班牙,同时承认菲利普一世为西班牙国王,但他及其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并不得与法国合并。

荷兰获得南尼德兰的一些堡垒,英国从西班牙取得直布罗陀海峡,从法国取得纽芬兰等北美属地,奥地利从西班牙取得伦巴第、那不勒斯、撒丁和西属尼德兰,勃兰登堡的腓特烈被承认为普鲁士国王,葡萄牙取得在亚马孙河进行贸易的权利-。

《乌约》签订后形成了欧洲大陆均势,大国受到削弱,小国崛起,普鲁士得以加入到列强行列,英国从一岛国上升为欧洲一强国,获得海上主宰权。

2、七年战争1756年奥普为争夺西里西亚,英法为争夺政治优势、商业、殖民地及海上霸权而进行的全欧性战争,英法普奥的继续争斗导致欧洲有名的外交革命,即联盟的重新分化组合。

俄、西、瑞典、萨克森加入法奥一方,与英普同盟作战。

战争持续7年,结果法国战败。

1763法西与英签订《巴黎条约》,法国丧失在北美与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西班牙将佛罗里达割让给英国,英国成为海外贸易和殖民地霸主。

法奥与普缔结了《胡勃图斯伯格和约》,确认了普对西里西亚的占领,普的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

法国、西班牙被削弱,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

3、大陆封锁体系由于海外贸易竞争,英国在法国大革命后多次组成反法同盟。

法国、英国对立,拿破仑无法从军事上征服英国,于是将战略中心转向经济战,推行大陆封锁战略。

1806年,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禁止任何从属于法国或与法结盟国向英国及其殖民地输入货物,居住在欧陆的英国人,一律拘捕,英国的商船和货品一律没收。

1807年,两次颁布《米兰敕令》规定,任何中立国家船只,只要在英国停留就将被法没收。

专题十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专题十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专题十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重点精华】一、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进近现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大国强国的争霸”。

其演化过程为:欧洲中心→美苏争霸→多极化趋势。

其基本表现类型为:一是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二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对抗;三是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斗争。

(一)一战前的国际关系1.16~18世纪的殖民扩张与争夺(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2)过程:①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对外扩张;②17世纪,英、法、荷对外扩张;③18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结果:英国成了最大的殖民国家,开始了殖民国家与被殖民国家不平等的国家关系。

2.帝国主义矛盾的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2)根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表现:形成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德、意、奥匈);三国协约(英、法、俄)。

(4)影响:两大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国际关系极度紧张,最终导致一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3.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

4.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5.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6.影响:(1)造成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

(2)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德、俄、奥匈、土耳其四大帝国瓦解。

(3)欧亚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4)无产阶级革命蓬勃开展,如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5)改变了世界格局,形成了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三)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1.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公约》《九国公约》等,构成该体系。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四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四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⑶世界格局多极化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力量多极化是两级 世界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这主要表现为: 美苏两国的力量相对衰落;西欧、日本随着经济 实力的增长与美国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 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 断提高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壮大。两级格局的 瓦解,使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一)中美关系
(5)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二战结束后,美国为达到控制 中国的目的,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援助蒋介石发动内战。 (6)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1949年新中国成 立,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并 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7)走向和解、中美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 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
1、英法关系
⑹30年代面对法西斯侵略扩张,英法共同采取绥靖政策。 ⑺二战期间,两国共同实施敦刻尔克撤退,加入世界反法 西斯联盟,共同对敌。 ⑻二战后两国共同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加入北约。 1986年英国加入欧共体。
2、法德关系
⑴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结果法国战败,对德割地赔款。 ⑵一战前,法德矛盾尖锐,法德分别加入互相对立的两大 军事集团。一战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在西线对德作战,并最 终打败德国。 ⑶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全面削弱德国。 ⑷二战爆发前对德实行绥靖政策,二战初期在德国入侵下, 法国灭亡 ⑸二战后,与美英分区占领德国 ⑹西德成立后,法德同为北约与欧共体成员国,推动欧洲一 体化进程。
(一)中美关系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 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私鸦片,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政策,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3) 扶蒋控制中国。1927年后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控制 中国。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 卷人战争,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抗日。

2019年中考历史必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九: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2019年中考历史必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九: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专题九: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1、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

19世纪末,德国迅速强大,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2、20世纪30年代至二战结束: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

在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下,德日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随着法西斯在亚非欧的侵略扩张,各国人民英勇地进行了反法西斯的斗争。

3、二战后:美苏矛盾。

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美苏冷战,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非洲的秩序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都损害中国利益)③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九国公约》等④评价:(1)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世界的新秩序。

(2)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给世界带来了短暂的和平。

(3)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2、两极格局①形成背景: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②形成标志: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的形成。

(注: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③美国实施冷战的措施: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组织。

④美苏争霸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特点:美攻苏守原因: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表现:古巴导弹危机第二阶段:70年代特点:苏攻美守原因:(1)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之中(2)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表现:1979年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第三阶段:80年代特点:有限的缓和表现: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原因: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美国因为大规模扩充军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经济上遇到日本和美国的激烈竞争。

最新初三历史复习专题六:世界近现代主要国际关系的演变

最新初三历史复习专题六:世界近现代主要国际关系的演变

初三历史复习专题六:世界近现代主要国际关系的演变主要内容:本专题以重大国际关系的演变为线索,展现国际格局的几次重大变化,具体内容包括:A 西欧国家争夺殖民地霸权的斗争,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工业革命后逐步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B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一战”, 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国逐步霸权世界;C 轴心国的形成与“二战”,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D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高速发展,西欧国家的联合自强(欧共体的建立),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第三世界的兴起(亚非会议召开和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为标志),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的失败等越来越多的力量向美国的霸权挑战;E 两极格局(美苏争霸)结束,世界多极化成为公认的发展趋势。

知识线索: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联系在一起,商品经济逐步取代自然经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建立并向世界范围内扩张,继之而来的是工业文明逐步取代农业文明,在此基础上国际关系才开始产生并发展起来。

近代国际关系主要围绕以下几对矛盾展开:A 殖民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B 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C 进入现代以后,又有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主要的国际关系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演变英国在西欧国家殖民地的争夺中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地位。

成为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的“日不落帝国”。

英国镇压美国独立战争,干涉法国大革命,加入欧洲反法同盟,其核心都是为了维护英国在欧洲的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也就是国家利益)。

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格局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及东方从属于西方2、从以欧洲为中心开始向亚太地区扩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且因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绝密)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绝密)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绝密)说明:考试题型有三类,分别是名词解释、简答、分析。

下面,就这三大题型说一下各自的考点。

一、名词解释(共四题)1、《乌德勒支和约》1700—1713年所进行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交战双方以法西为一方,英、荷、普、撒、葡为另一方。

分别于1713-4月和7月在荷兰乌得勒支签订《乌德勒支条约》,条约瓜分了西班牙,同时承认菲利普一世为西班牙国王,但他及其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并不得与法国合并。

荷兰获得南尼德兰的一些堡垒,英国从西班牙取得直布罗陀海峡,从法国取得纽芬兰等北美属地,奥地利从西班牙取得伦巴第、那不勒斯、撒丁和西属尼德兰,勃兰登堡的腓特烈被承认为普鲁士国王,葡萄牙取得在亚马孙河进行贸易的权利-。

《乌约》签订后形成了欧洲大陆均势,大国受到削弱,小国崛起,普鲁士得以加入到列强行列,英国从一岛国上升为欧洲一强国,获得海上主宰权。

2、七年战争1756年奥普为争夺西里西亚,英法为争夺政治优势、商业、殖民地及海上霸权而进行的全欧性战争,英法普奥的继续争斗导致欧洲有名的外交革命,即联盟的重新分化组合。

俄、西、瑞典、萨克森加入法奥一方,与英普同盟作战。

战争持续7年,结果法国战败。

1763法西与英签订《巴黎条约》,法国丧失在北美与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西班牙将佛罗里达割让给英国,英国成为海外贸易和殖民地霸主。

法奥与普缔结了《胡勃图斯伯格和约》,确认了普对西里西亚的占领,普的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

法国、西班牙被削弱,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

3、大陆封锁体系由于海外贸易竞争,英国在法国大革命后多次组成反法同盟。

法国、英国对立,拿破仑无法从军事上征服英国,于是将战略中心转向经济战,推行大陆封锁战略。

1806年,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禁止任何从属于法国或与法结盟国向英国及其殖民地输入货物,居住在欧陆的英国人,一律拘捕,英国的商船和货品一律没收。

1807年,两次颁布《米兰敕令》规定,任何中立国家船只,只要在英国停留就将被法没收。

历史复习之-世界近代现代史国际关系

历史复习之-世界近代现代史国际关系

世界近代现代史国际关系【知识链接】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战争、和平。

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会议、国际组织。

通过四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世界范围内了解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一、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署了一系列和约,与《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

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

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专题复习八世界近代现代史国际关系

专题复习八世界近代现代史国际关系

专题八世界近代现代史国际关系一、重要的国际会议1、巴黎和会:(1919年,法国巴黎)①参加者:英、法、美等27个国家参与会议。

但是会议被三巨头即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

②性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③签订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

④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美国华盛顿)①中心议题(目的):协调美日等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②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其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毛泽东:“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③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1942年1月华盛顿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3、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德国慕尼黑)①参加者: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

②主要内容:英法德意背着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③影响:是英翻绥靖政策的典型产物,使绥靖政策发展到顶点。

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4、雅尔塔会议:(1945年,苏联雅尔塔)①参加者:美(罗斯福)、苏(斯大林)、英(丘吉尔)。

②目的:为了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③内容:决定打败德国后,四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缔结《雅尔塔秘密协定》,以牺牲中国国家利益为条件,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对日作战。

④影响:加速了德国灭亡;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也体现了大国强权意志,为美苏划分世界奠定了基础。

二、重要的国际组织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①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②三国同盟:德、意、奥。

三国协约:英、法、俄;③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专题十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专题十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专题十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一、归纳整理知识要点
1、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战争、和平。

2、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发展
3、二战启示:见九下笔记P48-49
4、当前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宗教冲突等。

5、合理化建议:加强国际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大反恐力度
6、美国、日本崛起的共同原因:
①科教兴国;②“制度创新”;③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照搬别国发展模式;④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化步伐。

7、西欧、日本崛起的共同原因:
①美国的援助和扶持;②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③采用最新科学技术等。

8、美国、日本崛起的启示:
①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②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
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9、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一)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二)国际联盟(国联)
(三)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联盟(四)联合国
(五)欧洲联盟(六)北约和华约
(七)世界贸易组织(WTO):见课本(八下78)
(八)亚太经合组织(APEC):见课本(八下78)
其中至今存在的全球性政治组织:联合国;
全球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联合国”;区域性军事政治组织:北约;
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欧盟;
区域性经济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

世界史专题复习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世界史专题复习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交往、国际合作、国际争端解决等方面,是各国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外交政策需要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各国应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需要制定合适的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
国际合作是指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互利共赢的活动,以实现共同利益。
国际冲突则是指各国之间由于利益分歧、意识形态差异等原因引发的矛盾和争端。
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国际关系格局。数字经济的崛起、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际关系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国际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国应加强数字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数字安全、数据隐私等挑战,推动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总结词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民航客机撞击美国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造成近3000人死亡。
1. 9/11事件
美国领导的全球反恐战争,旨在消灭恐怖组织并防止恐怖袭击再次发生。
2. 反恐战争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和维护全球公共安全。
3. 国际合作
国际恐怖主义与全球公共安全
世界史专题复习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CATALOGUE
目录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概述 国际关系核心概念 近现代国际关系重大事件 国际关系理论流派 国际关系发展趋势与挑战 Nhomakorabea01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概述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指的是自16世纪以来的国际关系,主要涉及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
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主要受到欧洲殖民主义、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和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错综复杂。
两次世界大战

专题复习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专题复习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特点:
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 格局尚未形成,多极化趋势进一步 加强,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Biblioteka 过渡时期。1、维也纳体系
⑴含义:
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 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⑵维持机构:
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⑶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 封建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 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但维也纳体系 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知识归类(二)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
演变:
以欧洲 为中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维也纳体系
雅尔塔体系(从欧洲向两侧转移)
世界格局多极化
变因:实力对比的变化,包括经济、军事
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等。
定义:所谓国际关系格局,实际上就
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流强国力量 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和 利益分配体系。
⑵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的影响: • 就目前情况来看,国际关系中存在着 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 力量中心。 • 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着世界各地区和许多国家。 • 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 制约的关系,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 约和限制,有助于世界安全与稳定。
⑶两极格局的瓦解同前两次大的国际 格局变动不同:
苏联:加紧对华进行军事威胁,中苏 边境武装冲突不断,中苏关系 严重恶化。
第三阶段:80年代。
苏联放弃争夺军事优势,从对外扩张 转向全面收缩,美国重新取得战略 优势,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美国:对华关系时好时坏,曲折发展; 苏联:注意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三、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1)史实: A、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打破 拿破仑称霸欧洲的局面; B、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沙俄, 遏制沙俄在欧洲扩张; C、与法俄结成协约国,打败了对其在欧洲 大陆和全世界利益有巨大威胁的德国; D、一战后又扶德抑法,拒绝与法结盟;纵 容德国侵略扩张,极力将祸水东引苏联。

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四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四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续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1)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日军偷袭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
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绞肉 机”“地狱”“屠场”)
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4)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 成立
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 最大的国际组织,在维 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
发挥了积极作用
专题四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返回栏目导航
名称
北约、 华约
欧洲 联盟
世界贸 易组织
续表
背景
形成
意义(或影响)
1949年,美、英、法等12个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 推行冷战政策
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 组织”,简称“北 约”;1955年,苏联同7个东 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
促进了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
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 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 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 织正式成立
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 ,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世界贸 易组织已经成为具有重大影响
趋势加快
力的国际组织
专题四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返回栏目导航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
空前的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
难,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
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
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
影响
15亿人卷入战争,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 一半。交战国在战争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这个专题主要包括: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二、世界格局的演变三、重要国际组织及同盟四、主要的国际战争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1、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

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2、19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德矛盾。

普鲁士为完成统一大业,与法国矛盾尖锐,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失败丧失欧洲大陆霸权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

19世纪末,德国迅速强大,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4、一战后:英美矛盾。

一战后,英美围绕国联、制海权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美国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5、30年代至二战结束: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

在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下,德日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随着法西斯在亚非欧的侵略扩张,各国人民英勇地进行了反法西斯的斗争6、二战后:美苏矛盾。

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美苏冷战,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7、20世纪90年代后:南北矛盾。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世界面临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日益尖锐认识: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由大国间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决定的。

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③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⑤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1. 三⼗年战争2.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及合约3. 《⽐利⽜斯合约》4. 西班⽛王位继承战争与《乌得勒⽀和约》5. 北⽅⼤战6.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7. 七年战争与1756年外交⾰命8. 俄普奥三分波兰9. 《提尔西特和约》10. ⼤陆封锁政策11. 1814年维也纳会议及《最后议定书》12. 1848年欧洲⾰命13. 神圣同盟14. 四国同盟15. 门罗宣⾔16. 克⾥⽶亚战争与《巴黎和约》17. 德国统⼀与普法战争,《法兰克福和约》18. 三皇同盟19. 三国同盟20. 三国协约(协约国)21. 东⽅问题22. 光辉独⽴23. 三国⼲涉还辽24. 法绍达事件25. 美西战争26. 英布战争27. ⽇俄战争与《朴资茅斯和约》28. 门户开放政策29. ⼤棒政策和⾦元外交30. 英⽇同盟31. 《拉匡尼基协定》32. 两次巴尔⼲战争33. 萨拉热窝事件35. 威尔逊⼗四点36. 《和平法令》37. 《布列斯特和约》38. 英苏贸易协定39. 热那亚会议与《拉巴洛条约》40. 《凡尔赛和约》4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2. 国际联盟43. 《四国条约》44. 《五国海军条约》45. 《九国公约》46. 《洛桑和约》与《关于海峡制度公约》47. 《道威斯计划》48. 《洛迦诺公约》49. 《⾮战公约》50. 《杨格计划》51. 胡佛延债宣⾔52. 不承认主义53. 李顿调查团报告书54. ⽥中奏折55. 斯特莱沙阵线56. 《英德海军协定》57.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58. 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59. 《东⽅洛迦诺公约》60. 苏法,苏捷互助条约61. 《蒙特勒海峡公约》62. 《不⼲涉协议》63. 30年代美国的中⽴政策64. 睦邻政策65. 柏林-罗马-东京轴⼼的建⽴66. 绥靖政策67. 《慕尼⿊协定》68. 德意军事同盟条约69. 英法苏谈判70.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71. 《有⽥-克莱琪协定》72. 《德意⽇三国同盟条约》73. 《苏⽇中⽴条约》74. 《租借法》75. 欧战初期丘吉尔政府的对外政策76. 东⽅战线77. 珍珠港事变78. 《⼤西洋宪章》79. 《联合国家宣⾔》80.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81. 东⽅慕尼⿊阴谋82. 第⼆战场83. 开罗会议84. 德⿊兰会议85. 布雷顿森林会议86.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87. 雅尔塔体系88. 旧⾦⼭会议89. 波茨坦会议90. 中国抗⽇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1)⼀、重要战役 (4)⼆、重要合约与会议 (6)三、重要机制理念政策 (9)四、重要国际问题 (10)五、重要利益集团 (13)⼀、重要战役1.欧洲“三⼗年战争”(1618~1648)○1“三⼗年战争”是欧洲在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爆发的第⼀次⼤规模的国际性战争。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源十二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人教版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源十二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人教版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源十二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人教版识表解一、世界主要矛盾的演变历史阶段主要矛盾总体特征主要史实结果与影响16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从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西葡荷英法争夺殖民霸权“无敌舰队”之战三次英荷战争英法七年战争英国打败西荷法,确立了海上与殖民霸权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从英法矛盾到英俄矛盾列强争夺海上霸权和欧洲霸权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克里米亚战争拿破仑帝国覆亡,维也纳体系建立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农奴制改革进行19世纪晚期到1918年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普法战争协约国同盟国集团形成一战爆发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德意志统一完成德国崛起同盟国战败凡尔赛体系建立1919年-1945年从英美矛盾到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从战后初期的激烈动荡转为和平发展,继而30年代的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英美围绕国联、制海权等的争夺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四次国际会议美国没有加入国联但取得与英国相等制海权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联合国成立美苏两极格局二战后至今从美苏矛盾到南北矛盾从两个阵营到三个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的趋势发展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北约与华约两集团对抗美苏争霸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归纳与认识: 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由大国间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决定的. 而欧洲大国之间在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的激烈角逐和斗争中,欧陆霸权几经转移:法国(拿破仑战争)—俄国(神圣同盟)—法国(克里米亚战争)—德国(普法战争)—法国(一战)二、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10.20年代)雅尔塔体系(20世纪40年代)多极化趋势(20世纪80.90年代)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西欧日本衰落,美国独占鳌头,苏联成为政治军事大国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三十年战争(1)导火线:1618年5月23日的“掷出窗外事件”(2)四个阶段:①波西米亚阶段(1618-1623)②丹麦阶段(1625-1629)③瑞典阶段(1630-1635)④瑞典-法国阶段(1635-1648)(3)结果:长期的战争使交战双方消耗巨大,在神圣罗马帝国方面显得更为突出,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被迫求和,得到了法国和瑞典的同意,战争结束,召开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各参战国开始和谈,并于1648年10月24日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4)评价:在国际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①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被卷进来了。

它们先是为了宗教信仰而战,信教诸侯于天主教势力势不两立;接着又抛开了宗教外衣,为赤裸裸的国家(或准国家)利益而战,宗教信仰不再是划分敌我的主要依据。

②经过“三十年战争”的洗礼,四分五裂的欧洲通过国际会议与和约的方式,肯定了国家的主权原则和新教育天主教的平等权利,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民族君主国的兴起、主权观念的出现和国际政治的世俗化这些在中世纪就已经酝酿成熟的欧洲新现象,现在有了一个被大家(除罗马教皇外)所共同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结局,欧洲国家的组织形式真正开始走出了中世纪。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1648年10月24日签订。

是在新教势力取得相对优势的情形下签订的。

(2)主要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领土问题、宗教问题、确定德意志国家的体制。

(主要内容)(3)历史意义:在国际关系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确定了一些现代国际关系原则,对欧洲国际体系的建立和欧洲未来的政治经济秩序影响深远,在国际关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不但结束了持续30年之久的全欧规模战争,而且也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第一个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1专题11十一: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1专题11十一: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专题十一: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与国家、国际组织间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国际关系是国际利益在某一时期的汇合。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分三种类型:①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②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国家侵略与反侵略、称霸与反称霸的矛盾与斗争;③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

复习本专题应注意:促使国际格局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因。

一、近现代国际关系概况1、17世纪-19世纪早期特征:西欧国家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

主要矛盾:从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

结果:英国打败荷兰、法国,成为殖民国家2、19世纪晚期-一战特征: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主要矛盾: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结果:一战摧跨了四大帝国,削弱了英、法,美国和日本崛起,诞生了苏联社会主义家3、一战后-二战特征: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并逐步瓦解。

主要矛盾:从英美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到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此时期还增加了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结果:经过二战,法西斯国家被消灭,英法遭到进一步削弱,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4、二战后:特征:从冷战格局向多极化格局趋势发展主要矛盾:美苏矛盾、南北矛盾。

结果: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兴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二、两次世界大战A原因:一战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②以英德为首的两大侵略集团扩军备战;③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一战战火。

(导火线)二战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经济危机的影响;③法西斯势力的扩张④英法美的纵容侵略。

B经过一战:1、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战争。

2、交战双方—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协约国的英法俄意美中和塞尔维亚。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要点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要点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要点1. 三十年战争2.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及合约按3. 《比利牛斯合约》4.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与《乌得勒支和约》5. 北方大战6.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7. 七年战争与1756年外交革命8. 俄普奥三分波兰9. 《提尔西特和约》10. 大陆封锁政策11. 1814年维也纳会议及《最后议定书》12. 1848年欧洲革命13. 神圣同盟14. 四国同盟15. 门罗宣言16. 克里米亚战争与《巴黎和约》17. 德国统一与普法战争,《法兰克福和约》18. 三皇同盟19. 三国同盟20. 三国协约(协约国)21. 东方问题22. 光辉独立23. 三国干涉还辽24. 法绍达事件25. 美西战争26. 英布战争27. 日俄战争与《朴资茅斯和约》28. 门户开放政策29. 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30. 英日同盟31. 《拉匡尼基协定》32. 两次巴尔干战争33. 萨拉热窝事件34.35. 威尔逊十四点36. 《和平法令》37. 《布列斯特和约》38. 英苏贸易协定39. 热压那会议与《拉巴洛条约》40. 《凡尔赛和约》4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2. 国际联盟43. 《四国条约》44. 《五国海军条约》45. 《九国公约》46. 《洛桑和约》与《关于海峡制度公约》47. 《道威斯计划》48. 《洛迦诺公约》49. 《非战公约》50. 《杨格计划》51. 胡佛延债宣言52. 不承认主义53. 李顿调查团报告书54. 田中奏折55. 斯特莱沙阵线56. 《英德海军协定》57.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58. 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59. 《东方洛迦诺公约》60. 苏法,苏捷互助条约61. 《蒙特勒海峡公约》62. 《不干涉协议》63. 30年代美国的中立政策64. 睦邻政策65.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建立66. 绥靖政策67. 《慕尼黑协定》68. 德意军事同盟条约69. 英法苏谈判70.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71. 《有田-克莱琪协定》72.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73. 《苏日中立条约》74. 《租借法》75. 欧战初期丘吉尔政府的对外政策76. 东方战线77. 珍珠港事变78. 《大西洋宪章》79. 《联合国家宣言》80.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81. 东方慕尼黑阴谋82. 第二战场83. 开罗会议84. 德黑兰会议85. 布雷顿森林会议86.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87. 雅尔塔体系88. 旧金山会议89. 波茨坦会议90.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次中东战争时间:2005年04月25日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四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四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一)中美关系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 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私鸦片,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政策,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3) 扶蒋控制中国。1927年后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控制 中国。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 卷人战争,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抗日。
四、主要大国间的关系
1、英法关系 2、法德关系 3、英德关系 4、英美关系 5、美日关系 6、美苏关系
1、英法关系
⑴18世纪 —19世纪中期,英法间为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 发生多次战争。 ⑵1853—1856年英法联合同俄进行克里米亚战争,结果打 败俄国。 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组织包括俄国在内的“三国 协约”对付共同敌人德国 。 ⑷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想削弱德国,英国则奉行 欧洲“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英法产生矛盾。 ⑸战后初期,英法共同操纵国联,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 务。
(三)、二战后至今: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演变
阶段特征: 1.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级格 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2.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民族解放运动的 高涨,使各国在国际上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雅尔 塔体系受到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雅尔 塔体系最终解体。 3.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从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发展的 过渡时期;
(一)中美关系
(5)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二战结束后,美国为达到控制 中国的目的,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援助蒋介石发动内战。 (6)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1949年新中国成 立,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并 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一、世界近现代主要矛盾的变化1、16世纪:英西矛盾。

为争夺大西洋海上霸权,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2、17世纪:英荷矛盾。

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欧洲强国地位3、18世纪中期:英法矛盾。

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4、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

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5、19世纪中期:英俄矛盾。

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丧失欧洲霸权,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6、19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德矛盾。

普鲁士为完成统一大业,与法国矛盾尖锐,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失败丧失欧洲大陆霸权7、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

19世纪末,德国迅速强大,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8、一战后:英美矛盾。

一战后,英美围绕国联、制海权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美国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9、30年代至二战结束: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

在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下,德日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随着法西斯在亚非欧的侵略扩张,各国人民英勇地进行了反法西斯的斗争10、二战后:美苏矛盾。

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美苏冷战,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11、20世纪90年代后:南北矛盾。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世界面临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日益尖锐认识: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由大国间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决定的。

二、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③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⑤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

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

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2、雅尔塔体系(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①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②形成标志:雅尔塔会议③主要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④维护工具:联合国⑤评价:a、雅尔塔体系原则上倡导自由、民主,对战后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有利于东欧各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有利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等)b、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如对朝鲜的北纬38度分界线,对德国的分区占领,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等)c、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现代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3、多极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①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②形成标志:东欧巨变,苏联解体③主要内容: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政治上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经济上呈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④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附: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相同点:①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②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不同点:①凡-华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②前者调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③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④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的崛起而破产,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⑤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⑥体系的性质不同。

前者的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由于二战后反法西斯性质和社会主义的介入而是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的多重性质三、重要国际组织:1、反法同盟:反法同盟对法国的战争,前期主要是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法国的封建统治秩序,后期的战争既有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的一面,又有英、俄等欧洲国家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一面2、国际联盟①提出: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②建立: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联,1920年1月,在日内瓦成立,为英法所操纵。

③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④实质: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⑤主要活动: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入侵西班牙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

⑥解体: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

1946年,联合国成立后,国联宣告解散3、法西斯同盟⑴形成:①德意秘密签订《德意议定书》(1936年)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②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德、意、日正式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集团”。

③1940年秋,德国与日本、意大利正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⑵活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德国吞奥地利。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

1940年春夏之交,德国攻占北欧和西欧的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等国。

1940年6月法国投降。

1940年秋德国猛攻英国。

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

与此同时,意德军队进攻北非。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①原因:随着法西斯国家侵略战争规模的扩大,法西斯势力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最大的威胁②过程a、二战爆发后,美国改变中立态度,对英国等进行援助b、1941年8月,罗斯福、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c、同时,美英开始援助苏联d、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③意义: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5、联合国①建立:1945年春天,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

10月,《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

联合国成立。

总部设在纽约。

②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安理会是联合国中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③常任理事国:中、苏、美、英、法。

④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运动。

⑤原则:《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各会员国必须遵守的原则,如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等。

⑥作用:初期联合国实际为美国所操纵。

后来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舞台。

6、欧洲共同体①原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快合作。

②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由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机构合并组成。

③主要国家:起初,只有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

后来又有一些西欧国家加入。

到1986年,又有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六国加入欧共体。

④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⑤影响:a、西欧各国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政局日益稳定,它的国际地位提高并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减弱,美国与西欧的主从关系改变,并逐渐向平等的伙伴关系发展,这就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并发生动摇⑥1993年发展成为“欧洲联盟”。

(见前所述)巩固训练:1、争取和平和发展经济仍是当今世界两大课题。

目前,威胁和平的因素很多,威胁和平的事件不断发生。

说说你所知道的发生威胁和平的一件大事。

答:(1)9、11事件的发生及美英军队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

(时间、经过、影响等)(2)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和日本右翼势力篡改教科书事件,引起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强烈不满,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严重威胁亚洲和平,进而威胁世界和平。

2、2000年9月6—8日,在纽约召开了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来自18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就世界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请回答:(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是什么?(2)世界格局变化导致了哪些矛盾的激化?(3)当今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是什么?(4)举例说明21世纪的世界和平仍面临着挑战。

(要求举3个例子)答:(1)特点: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在加速发展。

(2)矛盾: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

(3)重大任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事件: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美国对伊拉克的袭击与制裁;印巴冲突;伊朗核问题等。

3、我们——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大不列颠首相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在过去四天中,已在我们联盟伊朗首都德黑兰集会,已经拟定并且认可了我们的共同政策。

我们就将从东面、西面和南面进行的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商得完全的协议。

我们完全承认我们以及所有联合国家负有至上的责任,要创造一种和平。

这种和平将博得全世界各民族大多数人民大众的好感,在今后许多世代中,排除战争的灾难和恐怖。

——摘自德黑兰会议内容回答:(1)这次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答:1943年底(2)文中“总统”、“首相”、“主席”各是谁?答: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3)从西面进行的“军事行动”指什么行动?战争与和平是一对矛盾的结合,你怎样理解这里的“军事行动”与和平的关系。

答:“军事行动”指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