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赋第十七段赏析【元代】陈樵骈体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blioteka Baidu
作品赏析
•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世界本原的范畴,“太极”一词,出于《庄子》: “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 上古而不为老”。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 化之源是太极。
• 唐颖达《周易正义》:“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易纬·乾 凿度》认为“有形生于无形”,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 阶段来解释“易有太极”。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 质之始为太素。气形质混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称之为浑沌。浑沌之物即是 古人所说的元气。以元气未分状态为太极,斌以其原始物质的含义。这种观点 在两汉较为普遍,如刘歆:“太极中央元气”;王充引易学家的话说:“元气 未分,混沌为一”。郑玄则以“淳合未分之气”解释大极。
物更謝而迭瘁兮,皆太始之來昆。曾昆侖之不老兮,世 彌久而彌新。夫天亦不能以自己兮,吾又烏知其門哉。
……………………………………………………… ………………………………………………………
《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 为老”。《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 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 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 理,即所谓太极也。”
国学 骈体文
太极赋
第十七段
元代 陈 樵
作品赏析
• 太极是中国道家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就迄今所见文献看,《庄子》:“大道,在 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易传》: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庄子之后,后世人们据《《周易·系辞》 相关“太极”的论述而逐渐推演成熟的太极观念,着实吸收了庄子混沌哲学的精华。
• 以虚无本体为太极,如王弼解释“大衍之数,其一不用”说“不用而用以之道, 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以“一”为太极,认为此“一”不是数, 而是“无”,“无”为四十九之策数形成的根据。韩康伯注释“易有太极,是 生两仪”说:“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陈樵(1278—1365年),字君采,东阳亭塘人。元末隐居小东白 山银谷涧中,身披鹿衣,自号鹿皮子。幼承家传,师事李直方受 《易》、《诗》、《书》、《春秋》之学。摒弃仕途,以读书著述 自娱。长于说经,诗对仗工整精巧,作文精于状物写情,清新超逸, 人喻为“挺立孤松”。生平足迹未尝出乡里,而声名远播。丞相伯 颜读其文,欲起用,坚辞不就。当时著名学者虞集、黄溍、欧阳元 等皆敬慕樵,郑善世说其经学有创见,宋濂、杨铁崖等对其学术造 诣亦极推重。著作有《易象数新说》、《洪范传》、《经解经》、 《四书本旨》、《孝经新说》、《太极图解》、《通书解》、《圣 贤大意》、《性理大明》、《答客问》,《石室新语》、《淳熙纠 谬》、《飞飞观小稿》、《鹿皮子集》等数百卷。
THANK YOU!
• 同庄子浑沌哲学一样,太极观念这种迷离恍惚地看待万事万物的现象和本质的人生态度,以及 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实则包含着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终极目的是希望人类活动顺应大道至德和 自然规律,不为外物所拘,“无为而无不为”,最终到达一种无所不容的宁静和谐的精神领域。
• 《易系辞传》记载有“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 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的内容。意思是成卦的过程,先是有太极,尚 未开始分开蓍草(易占卜用蓍草做工具),分蓍占后,便形成阴阳二爻,称做两仪。二爻相加, 有四种可能的形象,称为四象。由它们各加一爻,便成八卦。这里讲的是八卦画出的过程。原 与天文气象及地区远近方向相关,后来被宋代的理学家以哲理方式进一步阐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