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与河图洛书

合集下载

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四位一体论

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四位一体论

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四位一体论苏开华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四个千古之谜。

作为“易学”之源,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内在关系,正因为如此,所以自《易传》始,古代“易学”家们早就把它们四者拴在一起了。

可这种必然的内在关系究竟表现在哪里?古往今来,谁也没有说清楚。

笔者经过长期深入的研究,现在,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都是我国史前的文化遗产,统属“符号文明”的范畴(因为当时尚未产生文字);从时间上讲,太极图产生最早,由于它有着非同寻常的内涵和价值,先祖们唯恐自己的本意不为后人所理解,于是又用其它符号方式创作了变相的太极图,这便是河图、洛书、八卦的由来;因此,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四者实际上是一回事,是远古先民们分别以图象、数字、卦爻三种方式向后人发出的同一个非凡的信息。

限于篇幅,本文对上述四者的时代属性和固有本质暂不论证,只想专门谈一谈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从文献资料看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的相关性关于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古代学者们虽未完全搞清楚,但从他们的一些论述来看,不少人似乎早就朦胧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这方面的证据不胜枚举,以下不妨略举数例:第一、《易经・系辞》云:“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是说河图、洛书是圣人们创作八卦的依据。

第二、《尚书・顾命篇》“孔安国传”曰:“伏牺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之以图八卦,谓之河图。

”这是说远古伏羲氏在参照河图的基础上创作了八卦。

第三、《汉书・五行志》云:“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汉书・律历志》又云:“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

”这也是说,由奇妙的数字方式排列而成的河图、洛书乃是伏羲氏据以创设八卦的直接源泉。

第四、《易传》有云:“圣人有以见(现)天下之迹,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现)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又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

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追源至此。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

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乎没有差别,河图四象、28宿俱全。

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后人会发掘。

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5000多年。

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

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

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1、河图由来相传在上古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

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

七八千年前的某一天,伏羲沿黄河查看民情,在今天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边,他忽然发现在湍流的河水中,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的马头龙身的神兽——龙马凌波而驰。

龙马奇异,头似龙,身若马,有龙鳞,赤纹绿色,踏水而行。

伏羲心惊,再仔细观之,更见龙马背负图点,神光迭现。

伏羲大喜,以为龙马降临,必有天书神授。

于是,他紧随龙马,由黄河进入图河。

待伏羲追上时,龙马倒显得非常温顺。

伏羲用草绳系之,拴龙马于树桩之上,而后观察其体态,摩其皮毛,竟发现其背上卷毛形成多个较为规则的旋涡。

是龙马把身上的旋毛变成一块玉版献给了伏羲,伏羲心中奇怪,认为其中必有奥妙。

于是他依龙马旋涡排列方位的图点绘制了图形。

这个图形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龙马背负河图”。

“河图”,或曰“八卦”。

2、河图内容《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易经》太极河图洛书解密

《易经》太极河图洛书解密

《易经》太极河图洛书解密《易》注自宋以前未尝有图也。

逮周廉溪传陈希夷《太极图》而为之说,遂开理学之宗。

但《图》与《易》犹不相属也。

至朱子《本义》,取邵子河洛、先后天八卦、大小方圆各图,与其改订之卦变图,弁诸经首,历代宗之。

自是图之与《易》,相为附丽。

后之说《易》者,无不有图。

汉学家虽力攻河洛先后天之名,而其为说,仍不能废阴阳四象及五行生成、九宫变化之义。

而为之图者,且层出不穷。

盖数理繁琐,卦爻错综,表之以图,说乃易明。

故学《易》者先辨图书,识其阴阳生化之原,奇偶交变之义,而后观象玩辞,有所准的。

不致眩惑歧误而靡所适从,亦事半功倍之一道焉。

太极《系传》曰“《易》有太极”,又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极者,至极而无对之称。

三极者,天极地极人极也。

故曰“太极”者,所以异于三极也。

极既无对,极而益之曰“太”,则更无有可以并之而尚之者矣。

是以太极者,立乎天地之先,超乎阴阳之上,非言词拟议所可形容。

盖状之以言则有声,有声非太极也。

拟之以形则有象,有象亦非太极也。

《诗》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庶或似之。

然无字为有字之对,有对亦非太极也。

孔子于无可形容拟议之中,而形容拟议之曰“太极”,可谓圣人造化之笔,更无他词足以附益而增损之矣。

然而有太极之名,似亦非太极之真谛。

乃无碍其为太极者,则以“太极”二字,均无物质无精神可言,更无其他之词义足以相并相对。

可以谓之名,亦可以谓之非名。

此圣笔之神化,所以不可思议也。

夫焉能有为之图?自周子而后,相传之图有三。

于是“太极图”三字,流播环寰宇,几于妇孺皆知。

以论传论,恐学者认《太极图》为太极,则是非混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易》曰“辨是与非”,即辨诸此。

另有《图说》见后。

)。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而象数终无以明矣。

爰诠其义,并列后出诸图,以资辨别。

老子曰“有物无形,先天地生”,即谓太极也。

以孔子《十翼》告成,老子已出关西去,故未知孔子有此假定之名,而曰“无以名之,强名之曰道”。

河图洛书(中国古代文明图案)—搜狗百科

河图洛书(中国古代文明图案)—搜狗百科

河图洛书(中国古代文明图案)—搜狗百科中国易学关于八卦来源的传说,最初指天赐的祥瑞。

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又见于《论语·子罕》。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

”《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

汉人多宗此说,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

河图洛书(1)河洛所指,后世理解不一。

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

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

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

宋初陈抟创“龙图易”。

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

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

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

南宋朱震于《周易挂图》中载其图。

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

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

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

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

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

今人高亨认为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

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

(2)河图,洛书的关系。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

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

”(《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敌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

”“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

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

”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

太极图 河图

太极图  河图

太极图河图钟面简述(从内到外):太极图:核心圈为太极图,这个是普及性的常识,不再赘述。

河图:第二圈由黑白点符号组成的是河图。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

(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

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

)其中四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此乃风水象形之源也。

如下: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所谓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所谓的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所谓的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所谓的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所谓的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洛书:第三圈河图外围以带圈数字代表的一圈是洛书,限于钟面位置所限,此处以数字代替。

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见下左图)。

洛书与中医的象数之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与九宫图(见下右图)也息息相关。

口诀: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为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十二经络与时辰:第四圈是十二经络与相应时辰的旺相关系图,简介如下1.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

河图洛书太极图

河图洛书太极图

河图洛书太极图时间:2010-10—09 08:19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 1347次河图洛书太极图河图洛书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说它是中国古代的数理、天文、地理、历法、气象、音律、医学等诸多高明学科之母,其中包含了诸多未被人们理解的宇宙奥秘。

人们只要明了其神秘,就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

故而历代研究者,都急于知道其具体涵意与答案.数学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向导,人们离不开数学,否则,就不能正确分析和把握客观事物,就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太极图与河图洛书解析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太极图、河图、洛书是三个最古老的图形,太极图就是道的示意图,河图是阳的示意图,洛书是阴的示意图。

幻方(纵横图)-—解法幻方最早记载于我国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时期《大戴礼》中,这说明我国人民早在2500年前就已经知道了幻方的排列规律.而在国外,公元130年,希腊人塞翁才第一次提起幻方。

我国不仅拥用幻方的发明权,而且是对幻方进行深入研究的国家。

公元13世纪的数学家杨辉已经编制出3-10阶幻方,记载在他1275年写的《续古摘厅算法》一书中。

在欧洲,直到574年,德国著名画家丢功才绘制出了完整的4阶幻方.摘要:一部《周易》,“简捷明了”.因“象、数、理”寓其中,不需再去说明。

《周易》系辞讲得好,“一阴一阳谓之道",即凡事都一分为二,《周易》之书也一样,因其过于简捷,随着时间变易,语言环境变迁,思辩方式的演变,弄得繁缛末节,反而不能明了了.其实,《周易》有其深化,完善的过程,有其内在规律性。

“数、象、理"是其核心内容,“占”是其技术手段及应用。

《伏羲八卦次序图》主“数”,《先天八卦图》主“象”,《后天八卦图》主“理”.“占”是以对“数、象、理"之综合应用.《周易》是“数、象、理、占”的提炼、归总和综合应用。

本文论述“数、象、理”是根据日、月、地三者运动关系而来的,具有客观性。

日、月、地运动是地上一切能量变化,生命活动之源泉。

我向宇宙分享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太极图、八卦符号、河图、洛书

我向宇宙分享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太极图、八卦符号、河图、洛书

我向宇宙分享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太极图、八卦符号、河图、洛书太阳是人类生存、生产、生活的能量源泉,弄清太阳的运行规律是人类繁衍生息的首要课题,编制太阳历指导农耕、渔猎、蚕桑是远古社会最大的政治。

于是乎,“中央之国”的远古先民就逐渐形成了河图、洛书、太极图、八卦等关于日地关系的认识成果。

一、日地关系影像——太极图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描述是相对的。

虽然太阳和地球都在运动,但以地球为参照就会产生“日动地静”的相对运动观念,这种视觉感受被称为太阳的视运动。

我们的始祖首先想到的就是仰观天象,他们以天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宿为参照,确定了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迹——黄道,其实质是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与此同时,古人把天空划分为“七衡六间”以定量描述太阳周年运行的时空关系,从而制定了最初的太阳历。

中国古人用“入宿度”和“去极度”标记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这种球面坐标系比笛卡尔发明的直角坐标系至少要早一千多年。

之后人们又用立竿测影的方法观测太阳周年运动在地面的投影,即用圭表测量二十四节气的正午日影来描绘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从而产生了反映日地关系的影像——天文太极图。

天文太极图远古先民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表现了高超的智慧。

首先,选择正午日影就避开了太阳周日运动的干扰而专注于周年运动的考察。

其次,把二十四节气的日影图像依次集合起来反映太阳周年视运动就是用状态的连续累积反映变化过程。

我们可以根据《周髀算经》所载二十四节气日影数据直接绘制出天文太极图,也可以用圭面影像拼成天文太极图。

天文太极图的绘制与拼合日地相对运动是由地球的自旋角动量和日心引力共同决定的,但这种力学背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聪明智慧的中国古人用光与影的此消彼涨反映日地之间的位置变化是一个伟大的旷世创举。

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被母星牢牢锁定,日地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二体问题”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三体问题”。

因此,中国古人又在天文太极图的基础上引入月球的身影,制造了三体同框的“易理太阳图”。

河图洛书与太极之道(二)

河图洛书与太极之道(二)

河图洛书与太极之道(二)河图洛书与太极之道(二)接上篇:三、洛书的深意与太极拳1洛书的理解我们再来看洛书。

洛书中间的白五,为中道,即本体,即自性,也就是河图中央五十所表示的。

此五在中,而其外围表大用的十,则因一感一应之起用,分布于四正四隅。

河图洛书首先,上九下一,代表一感一应,可以一感九应,也可以九感一应,而其和为十,表示不离其全体。

同理,左三右七,三七表感应,和为十表全体。

一、九、三、七在四正,皆为阳数,故阳得其正,阳以感阳,即表同气相求。

和皆为十,表虽有感应之用,能感所感,不离其全体,也就是表全体大用之意。

右上二与左下八,左上四与右下六,为阴数,在四隅位,故阴亦得其位也。

对角分为二阴数,表感应同时,阴感得阴,有同声相应之意思。

其和皆为十,表全体之大用。

从河图洛书的整体看,河图表四象,有四正而无四隅。

表阴阳未分之时候。

而洛书由四象而分八卦,阴阳分家。

阴隅阳正,各得其位。

故河图之上二、左八、下六、右四。

向右旋转四十五度,得其四隅之位也,则洛书成。

故阴气右旋也,阳虽不动,相对于阴,则左旋也。

由道而德,由体而用,由性而相的过程是:白五和白一成黑六,阳阳和而成阴,右旋。

白五和黑二成白七,阴阳和而成阳,左旋。

白五和黑四成白九,阴阳和而成阳,左旋。

白五和白三成黑八,阳阳和而成阴,右旋。

故中生阴右旋,生阳左旋,或曰左旋为阳,右旋为阴。

所以,洛书是河图变化而来,洛书是动,河图是静。

洛书是用,河图是体。

洛书是相,河图是性。

故河图阴数右旋成洛书,由四正而成四隅。

故有八门,后成八卦。

何以复之?当左旋阴数,或者右旋阳数,以至于阴阳和合,则行河图直入之法。

然后,相性、动静、体用不二,性相、动静、体用不离。

2河图与太极拳的契合在太极拳中,意劲为阳,神气为阴,阳则阴之,故意劲宜右旋。

阴则阳之,故神气宜左旋。

阴阳、阳阴各归其位,则可以合四象,归中土。

行河图之法,直入本体,当下真如。

此时,一点灵明跃出。

故有夺造化之功夫。

就不深谈了。

这四张图藏着中国文化玄机:太极、八卦、河图、洛书

这四张图藏着中国文化玄机:太极、八卦、河图、洛书

这四张图藏着中国文化玄机:太极、八卦、河图、洛书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太极图太极图就是两条黑白的“阴阳鱼”。

白鱼表示为阳,黑鱼表示为阴。

白鱼中间一黑眼睛,黑鱼之中一白眼睛,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道理。

“易”为日月,“易”为阴阳,“太极图”就是一个“易”的——日月、阴阳的代表符号。

阴阳是由日月代表的。

图中的“S”线将太极图清晰地分为两个关联部分,表明世间万物都是相互关联制约的,所以有阴阳,有食物链,有相生相克。

太极图的两个部分用不同颜色相区别,一黑一白,分为阴和阳,表明事物具有相对独立性,阴阳有相互独立、不容混淆的一面。

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与和谐美。

它以后又发展成中国民族图案所特有的“美”的结构。

如“喜相逢”、“鸾凤和鸣”、“龙凤呈祥”等都是这种以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形式组成生动优美的吉祥图案,极受民间喜爱。

八卦图先天八卦图先天八卦图,也称为伏羲八卦图。

先天八卦图的依据是《说卦传》所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 意思是天与地上下定位,山与泽气息贯通,雷与风相互激荡,水与火背道而驰,八卦形成彼此交错的现象。

图中上为乾,下为坤,代表天与地;左为离,右为坎,代表火与水,意即日与月。

我们对此四卦并不陌生,如韩国的国旗即是如此。

接着,左上角为兑,右上角为巽,代表泽与风。

然后,左下角为震,右下角为艮,代表雷与山。

后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也称为文王八卦图。

后天八卦图依据也是《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 意思是天帝(可指北极星)从震位出发,到了巽位使万物整齐生长,到了离位使万物彼此相见,到了坤位使万物得到帮助,到了兑位使万物愉悦欢喜,到了乾位使万物相互交战,到了坎位使万物劳苦疲倦,到了艮位使万物成功收场。

图中乾(天)位置在西北,而坤(地)则位于西南。

艮为山,接近天,在东北;巽为齐平,近地,在东南。

中国古代七大神秘图文,很多人只知道河图洛书太极八卦图

中国古代七大神秘图文,很多人只知道河图洛书太极八卦图

中国古代七⼤神秘图⽂,很多⼈只知道河图洛书太极⼋卦图神秘图⽂中⼤家最了解的是太极图,但除太极图外还有很多神秘图⽂,当然这些图⽂在这篇内容中是说不完的,以后有机会还会为⼤家介绍。

⼀河图洛书(两幅)传说上古伏羲⽒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演成⼋卦,后为《易》来源。

⼜相传是⼤禹时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禹。

⼤禹依此治⽔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依此定九章⼤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但根据考古发现,在华夏⽂明幼年期在的⽢肃积⽯⼭上出⼟的新世纪陶器上就⼀⼀副神秘的天⽂图,其中是⽇⽉运⾏,⼭岳配天,这可能是河图洛书的来源。

河图其实是数字⼀到⼗,⽽洛书是⼀到九,其中暗藏的信息量⾮常巨⼤!如洛书为九宫数,以⼀,三,七,九为奇数,亦称阳数,⼆,四,六⼋为偶数,亦称阴数。

阳数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阴数为辅,位居四隅,代表地⽓;五居中,属⼟⽓,为五⾏⽣数之祖,位居中宫,寄旺四隅。

由此可得出三点,由此⼜衍⽣出了九宫图,衍⽣出了奇门遁甲等术数。

三太极我们都知道南韩的国旗上有太极图,其实别外⼀个和我们挨着的国家的国旗上也有太极图,那个就是蒙古国,只是他们的太极图是组成国旗元素的⼀部分,⽽不像南韩那样⽤太极⼋卦作为国旗的主要元素。

太极图也被量⼦物理学家玻尔选做族徽,1927年,玻尔提出“并协原理”,其中⼤量使⽤了道家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即真理具有两个侧⾯,如同⼀枚钱币具有两⾯,每个侧⾯都是正确的,它们是对⽴的,⼜是并协的。

⽽阴阳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也正是太极图的精髓之⼀。

四⼋卦⼋卦的诞⽣可以概括为太极⽣两仪,两仪⽣四象,四象⽣⼋卦,⼋卦演万物,是为先天⼋卦的,是宇宙产⽣的过程,是万物演变的道理。

⽽后天⼋卦则是根据华夏的地理环境,对先天⼋卦的内在⾄理的具体应⽤,先天⼋卦为体,后天⼋卦为⽤。

太极图与河图洛书解析

太极图与河图洛书解析
河图中的五组数字各自独立,每组又是阴阳正配。所以,如果分解河图,每个部分会独立存在,每个部分又都会成为一个圆满的小个体。洛书的八组数字之间,互相牵扯,互相关联,一旦受损,轻则残缺不全,重则形体消散。
河图为五组数字所成,五奇数,其性为阳,其用为实。其中每组皆是两两而成,二数为偶,故其体为阴为虚。洛书与河图相反,由八组数字组成,八为偶数,其性为阴,其用为虚。其中每组又由三数而成,三数为奇,所以其体为阳为实。河图因体虚而无形象可见,洛书因体实而有形象可见。河图因用实而为有用,洛书因用虚而为无用。一切圆满之物,其结构皆如河图,皆无形象可见,皆为体虚而用实。一切不圆满之物,其结构皆如洛书,皆有形象可见,皆为体实而用虚。
在河图中,一六处于最下,有润下之象,与水之性相合,故用水来代表;二七处于最上,有炎上之象,与火之性相合,故用火来代表;三八处于左,从数的排列来看,一至三,六至八,有生升之象,与木之性相合,故用木来代表;四九处于右,根据数的排列,二至四,七至九,有沉降之象,与金之性相合,故用金来代表;五十居中,有中庸之象,又上下左右四组数字,生成之数相减皆为五,说明此居中之性与上下左右四性相杂,故用土来代表。在河图,此五者之性,是由于河图的能量和物质,在旋转流动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所以称之为五行。
太极图与河图洛书解析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太极图、河图、洛书是三个最古老的图形,它们的古老程度,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若欲论述其产生时间,须涉及很多问题和方面,所以此处暂不作论述,我们只来讲一下这三个古图,所欲表达的意义。那么,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创造这三个图形,是用来做什么呢?人们著书立说猜测纷纷,可是至今尚未有人真正说得清楚。
河图洛书的运动规律,可作为一切事物的标准和法则,纷乱复杂的万事万物,以河图洛书的运动规律为绳墨,皆可变得条清缕析,一目了然。

太极图河图洛书引申出的八卦及其算法

太极图河图洛书引申出的八卦及其算法

太极图河图洛书引申出的八卦及其算法华夏文化出自太极图河图洛书,太极图河图洛书出自数学。

学会太极图河图洛书能懂一切华夏文化。

既然华夏文化出于河图洛书,那么我们能否去华夏文化中去寻找线索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最代表华夏文化和华夏文化所独有的都有什么呢?我们今天就先选取出来一些最具代表性的。

诗书礼易乐,围棋、象棋、麻将、牌九、算盘、九连环、榫卯解构及古人的那些规制等,古人笼统的说法就是琴棋书画医卜星相这些,这些基本可以代表华夏文化了。

这些文化形式都出于太极图河图洛书。

这些文化形式足以让大家按图索骥来找到真正答案。

可叹在这七千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能人异士竭尽心智也未能观其真容,能观其全貌者无几。

在下无意发现一个数学算法,属于周期学的范畴,是描述事物发展的波动性及其频率和周期性的学科。

而发现太极图河图洛书说的也是这事儿,所以能看懂一切华夏文化。

今天应朋友之邀,讲解一下八卦,让更多的华夏子孙了解华夏文化所传承的是什么,也是实现我证明华夏文化是超科学的目的。

伏羲先天八卦伏羲八卦的传说大家基本都清楚,我也不喜欢为了凑字数而抄写古人的书。

咱们就直接进入主题。

在先天八卦中,设阳爻值为5,阴爻值为4。

阴阳爻各12,阳爻数60,阴爻数48,共108数,每对应阴阳二卦数值为27,比如乾坤二卦。

古人告诉过大家非贰的意思就是以基本周期数为基准二进制为一周期,除了贰的算法都是错的。

108数二倍为216数。

216的二倍是432,到了432是一个大周期的结束,同时也是一个更大周期的开始,432是更大周期的基准数。

也就是八卦转一周共108数,其中阳数60阴数48,阴阳差值12。

转二周阳数120阴数96,阴阳差值24,转4周432数,阳数240阴数192,阴阳差值48。

古人喜欢把一个完整周期216直接计算,所以把阳爻值设为10阴爻值设为8,比如,得到乾卦得30数,坤卦得24数,阴阳对应二卦数值为54。

这24数也是古人把坤比作母的原因,有的古人认为3生万物的前提是3要八个周期得到24数的情况下才生出物质性的物的原因。

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的关系

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的关系

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都是纹样(图画)性质的非文字的信息载体。

它们是远古时代人们传递信息的符号。

据说在距今一万四千八百年时,燧人弇(yan)兹氏创作了《河图》、《洛书》。

弇兹氏有三个分支,分别是柯乌耶劳、柯约耶劳和柯诺耶劳。

创作《河图》的是柯约耶劳人;创作《洛书》的是柯诺耶劳人。

燧人氏时代距今约有9700~17000多年,是旧石器时代。

那个时代先人已经掌握了摩擦生火的技巧;采用了结绳的方法记事;积累了天体观测和日影积录的知识,创作了《河图》、《洛书》;创制了原始的陶器,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

八卦是伏羲时代的先人所创。

公元前7724年,伏羲于甘肃榆中代燧人氏,继天道木德为王,正式立国称帝,国号羲,建元罗奉。

罗奉3年(公元前7722年),伏羲以大风雨表测八方风,定八极、四时、八节。

每时(今称每季)90天,每节45天,周岁(今称一年)360天。

由于一个太阳年(由前一个冬至到下一个冬至)是365~366天,所以在满360天(一岁)之后,再用5天(或6天)用于祭祀天神。

神话传说的女娲(伏羲的配偶)补天,即是女娲建议伏羲规定历法,确定一岁分为10日(月),每日(月)36天,岁末还有5天(每隔三年再加1天)作为过年。

女娲为什么建议伏羲重新规定历法?因为伏羲规定的四时、八节冲击了由旧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五行”、“10日”历则。

“八节”被用来取代历来的“10日”。

四时、八节的历则实际是一种“8月历”。

神话传说的“女娲补天”,不是修补天穹!神话传说的“羿射九日”,是说羿善射,狩猎不到一岁,即9个日(月)就能满足需要。

上古时代,“日”“月”不分,因为那时没有文字!上古时代把一个太阳年叫做“岁”,一岁分为两个“年”(由夏至到冬至是阴年;由冬至到夏至是阳年)。

这种历则是由燧人氏时代传下来的。

《河图》、《洛书》就是这种历则的结晶。

伏羲根据《河图》、《洛书》,创作了《八卦》(先天八卦)。

伏羲氏时代是新石器时代,制陶有了长进,这同伏羲匏古(葫芦)采用葫芦作为制陶模具相关。

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与中医演讲ppt课件

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与中医演讲ppt课件


7分
六十四卦
乾宫八卦(属金) 乾为天,天风垢,天山遁,大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坎宫八卦(属水) 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人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艮宫八卦(属土) 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震宫八卦(属木) 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巽宫八卦(属木) 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 离宫八卦(属火)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 坤宫八卦(属土) 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兑宫八卦(属金) 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11可编辑ppt四河图是阴阳升降之根源中医脏腑阴阳气机升降至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12可编辑ppt五内经藏象之数来自于河图五行生成数河图五行生成数素问金匮真言论
太极阴阳四象五行八卦
1
1.绪论:宇宙本源 2.无极 太极与阴阳 3.太极 两仪 四象
火 水 木金
朱雀 玄武 青龙 白虎
6
四象八生卦类八象卦
卦名 自然 五行 气象 方位 动物 人 人体 属性 内脏 季节

部位

乾 天 金 晴 西北 马 父 首 健 肺 秋冬之 立
兑离震乾 坤上 中地 仰 土三 云 西南 牛 母 腹 顺 脾
缺虚盂连 震, ,雷 , 木, 雷 东 龙 长男 足 动 肝
巽巽 坎风 艮 木坤 下中覆六
地支六冲
子午相冲,鼠马相冲;
丑未相冲,牛羊相冲;

易学的基础数理——河洛、太极、八卦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易学的基础数理——河洛、太极、八卦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易学的基础数理——河洛、太极、八卦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我们先看图说话,留个初步的图像在脑子里面我们再继续文字叙述。

1、河图,四方和中间,其他地方没有,十字架结构。

讲四象的!也是最基础的数理。

所有数字的密码代码均以河图的数字意义为准。

这是很多人搞糊涂和混淆的!下面我们以数、象、五行、八卦,用图形来讲述:(1)1、6水,1阳水,表示天上云,雨水,热水,6为地下水,冰水,脏水等等。

但这水也有八卦和金木水火土之分,看图说话:(2)、3、8木!3阳木,震卦,8阴木,巽卦,东方青龙七宿。

春天!肝,胆,生发,等等.,五行八卦关系如图所示:(3)、2、7火!2为阴火(小火),7为阳火(大火)南方朱雀七宿。

夏天!心,小肠,热,礼貌等等。

五行八卦关系如图,其间的象去木头,树,小草为象。

(4)、5、10土!5为阳土,卦象坤卦,10为阴土,卦象艮卦,中宫斗柄。

长夏!脾胃等等阴阳以单双数判。

具体情形如图:(5)、4、9金!4为阴金,9为阳金,西方白虎七宿。

秋天!肺,大肠等等!详情见下图: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五行都有更细的五行,所谓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就是这个意思,圈圈套圈圈,一丝不乱,生命就在这种有机螺旋的悖论里面诞生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们上面直接是以金木水火土五种我们熟悉的物质、实实在在的东西为例。

但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八卦所代表的物质不仅仅是这五种现实物质,而是指:金:收敛、沉降。

木:散发、舒展、生发。

水:潜藏,沉重,低下,谦虚。

火:向上,尖性物体物体等。

土:化解,分解等,这些属性。

这是要特别注意的。

了解这些特性,我们随便看见一个什么东西,马上就能判断出它的五行八卦属性,再根据这个东西当下所处的局势,分析他的作用等。

这样才有具体的运用哈。

2、关于洛书,看第一个图,后面我们会单独成文讲河图。

易经这门学问,用语言有时候真不好说。

言之数穷啊。

但用图形图像,影像,就能更准确表达。

易经原本就是图形学。

所以大家自己看图吧,看不懂的,在下面留问题,我不能回答的,自然有很多朋友为您释惑解疑。

(19)河图洛书解读

(19)河图洛书解读

这个就是无极太极五行衍生图——洛书。

河图为天元(圆)图,洛书(数)为方地书(数)。

图载理,书出数,都是象表达系统,合起来就是大易表达系统。

河图载天理,洛书载地数。

河图为九宫八卦---太极---无极,洛书为无极---太极---五行太极---五行二十四节气(三五为一气二气为一节 五行阴阳运转 )。

河图为宇宙时空图 物质衍生图物质能量转换图 无有幻化图,洛书为天地转换图天地阴阳交变图天之五运转化地之六气地之六气幻化人之六腑五脏衍生图。

河图洛书综合表达式简化图: 太乙图术大六壬图术奇门遁甲图术。

河图洛书表达了一个完整的象数理系统。

象,就是物理学的电磁场,可以是物质粒子、物体、日月星辰,也可以是电磁波阴阳气组成的电磁场本身。

按层次依次表达为:无极电磁场太极电磁场 两仪电磁场 八卦电磁场 六十四卦电磁场…… , 理就是其中阴阳感应的效应规律,用物理学表达为作用力及其规律。

数就是阴阳气、粒子、物体组合规则秩序的表达,简单说来,象和理的秩序表达为数,对应物理学中的数码信息,都在老祖宗天书表达系统中。

其中的坐标系表达为:十二维时空静止/旋转坐标系.逻辑运算有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和十进制,运算方式只有加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开方都是将时空叠加、递减的运算。

数理的运用即为术之含义,指可以掌握运用的技法、技术,饱含天文地理术节气历法运用术 风水地理术 面相术 冶炼术 医术艺术……都是易道医岐黄术的核心内涵衍化之物。

其综合运用都是建立在人本服务基础上的.综合为岐黄养生术。

这个象数理表达系统,从大自然中来,到大自然中去,没有定理和公理。

它能够将宇宙和未来科学最真实地表达演绎,涵盖了西方所有科学系统,是揭开一切科学之谜的钥匙。

河图出先天,洛书出后天。

所谓先天,是太极状态 无极态。

河图洛书都是动态的、立体的,都是时空解读。

河图索源解道,指导生命、掌控生命。

洛书解生命的,以人为本地。

我们大夫主要做的就是帮助病人接受大自然洛书的数理调控,用大自然规律而不是大夫本身治疗人。

道教阴阳太极图的演变

道教阴阳太极图的演变

道教阴阳太极图的演变道教阴阳太极思想源于《周易》,阴阳太极图的出现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先天八卦图、河图和洛书、太极图等各自发展并不断融合的结果。

南宋学者开始把阴阳图和太极图结合起来,明代学者最终定名为“太极图”一直延用至今。

缘于对阴阳太极图思想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感,道教接受了它并把它作为本教的重要标志。

图1 阴阳太极图在我国,凡是有道观或者道教文化比较盛行的地方,人们经常看到一个重要标识——阴阳太极图,它要么绘制在道士的衣袍上,要么出现在道观里。

不言而喻:阴阳太极图就是道教的标志与象征。

细究起来,事实并非象今天这样,道教刚产生时并没有以阴阳太极图作为为标识,而太极、阴阳、八卦等思想原是属于儒家思想里的东西。

那么,阴阳太极图怎么出现的?它又是如何成了道教的一个重要标志的呢?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阴阳太极图的思想来源于儒家经典《周易》,《易传·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里的“太极”是指宇宙处于浑沌的那个时期。

孔颖达也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浑而为一。

”意为:生生之易的太极,运转中生成阴阳两种属性的物质,阴阳两种属性的物质不断分化、组合,又产生了“四象”和“八卦”。

其中“四象”,有人解释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而“八卦”,则是指构成宇宙的八种最主要的物质,即天(乾)、地(坤)、雷(震)、风(巽)、水(坎)、火(离)、山(艮)、泽(兑)。

“八卦”的产生,意味着物质世界已经成型。

于此,《周易·系辞上》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生生之易的太极化生宇宙万物的生发模式,而对此宇宙生发模式的直观描绘,就是阴阳太极图产生的一个原因,这是儒家学说的宇宙生成论。

这种用图式来描绘宇宙生成论的方法在汉以前是没有的,它是随着汉代象数易学的发展而出现的。

汉代的象数易学以京房、孟喜为代表,着重从阴阳奇偶之数、九六之数、大衍及天地之数、卦爻象以及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说《周易》经传文义,由于“易学象数思维方式是中华传统思维方式的元点和代表,具有重整体和合、轻个体分析的整体性特征,重功能关系、轻形体结构的功能性特征,重感性形象、轻抽象本质的形象性特征”,学者们在占卜现象、解释现实世界时,更倾向于以形象的方式。

1.【基础】太极,河图,洛书

1.【基础】太极,河图,洛书
三、洛书
“书出于洛,神龟显圣世之祥”。传说大禹治水时,洛河出神龟,背负书,大禹观其数而治 水成。其数主变,始于一而终于九。取四势之正气,以定其方位,以五奇数统四偶数。所
以奇数位居于四正之方,偶数位居于四维之地,载九履一,左三右上,二四为肩,六八为 足,五十居中,这就是洛书之数。洛书数字本九宫而来,以四十五数演星斗之象,九宫八 风图配合八风.八卦,中央一宫,即洛书的中宫,乃周围八宫的核心,古人观测天象,认为 北极星(太乙)之位恒居北方,可以作为中心以定位的标准,九宫是据北斗斗柄所指,从天 体中找出九个方位上最明亮的星为标志,便于配合斗怲以辨方定位,发现九星的方位及数 目,即洛书的方位和数目。北极居中何以能下九宫,体力北极,用在北斗,以斗为帝车、 言北斗为北极帝星所乘之车,因北斗绕北极而旋转.就是北极帝星乘车临御八方之象.若根据 斗柄旋指的八宫方位,便能推知四时八节的气象变化,也就能代表地球运转不同的时间顺 序。洛书九宫数,以一,三,七、九为奇数,亦称阳数,二,四,六,八为偶数,亦称阴 数,阳数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气;阴数为辅,位居四隅,代表地气;五居中,属土气, 为五行生数之祖,位居中宫,寄旺四隅,由此可得出三点:一,洛书九宫是观测太一之车.
即北斗斗柄认中央临御四正四隅而形成的。二,提出了洛书九 宫与八卦的阴阳变化存在的密切关系。三,阐明了“太一游宫” 引起的四时八节及二十四节气的节令转移和气象变化。河图之 数,运用广泛,它把天地之体。加上时空关系、用之以模拟宇 宙的时空模型,任何一门术数,都离不开河图与洛书。河图之 数,也是我们在断卦时,判断具体数目的根本依据,它所表现 出来的灵验度,真的会让人张口结舌,无法解释。
第一节 太极,河图,洛书 一、太极 宇宙是怎样形成的?这是一个哲学的问题。自古以来,人们都在不断的探讨。现代天文学以 宇宙爆炸学说来解释它的形成过程。而中国古代先贤,则认为宇宙源于太极,从无到有。 而且认为,一切的事物,都离不开从无到有,从生到旺,最后到消亡的过程。 什么是太极?太,为至的意思。极,就是极限。太极一词,就是至于极限,无有匹配之意。 它可以用来表不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它可以放大到任意量,但离不开固定的空间。也 可以宿小到任意量,而不能等于无或零。太极可以为一切,一切事物均有太极。 太极即出,则生一奇一偶,划分为二,则两仪成。两仪成,则阴阳现。其数阳一而阴二, 在河图洛书则阳奇而阴偶。邵子说:太极即动,而生阳,动极复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而互为其根,分阴分阳而两仪立焉。 太极原来只是一个圆形图。化生出阴阳两仪,两仪之上各生一阴一偶,再化生出四象,即 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其位则太阳二,少阴二,少阳三,太阴四,其数则太阳九,少 阴八,少阳七,太阴六。四象之上再生出二阴偶而成八卦,于是天地人三才略备而有八卦 之名。其位则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 坤八。易学领域对于太极的运用,可以说是无限的,物物有太 极,处处有太极。而太极,也就是一个事物的中心点、标准点。 任何预测、策划,都要以太极为基础向外拓展。比如阴宅,一 个坟墓的中心点,就是太极。由此点向外八字的判断,日干就是太极,对 比日干之月令形成的旺衰,及其它干支的生克刑冲关系,都是 围绕这个太极而运用的。

《河图》中5·10是太极

《河图》中5·10是太极

《周易·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极"究竟系何物?至今仍是困惑人们的一个大谜。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河图》中5·10与"太极是生两仪"有关。

研究表明,①四象八卦符号系列最初是反映四时八节的,其数图系列是四角八卦的序和数,是反映四时和八节二十四气的节气变化原理的,使四象八卦完全数理化。

这本来是古人根据视运动对于阴阳变化的如实反映和简单推理,虽然一时难懂些,但并不神秘,并非《系辞》所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有说"此句为后人所窜入"②可信,说"连影子也找不到"则太绝对了些。

伏羲各数图在系列演化过程中,5和10的变化惟妙惟肖。

整个数图耐人寻味,寓意极其深厚。

本人着重就这一问题探讨如下,再次向名流学者请教。

一、伏羲数图系列的周期性要探明5和10在伏羲数图上的来龙去脉,有必要简单提下睛各数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数图系列的周期性。

不难看出,与对立统一的四象八卦符号相应的四象数、卦序和卦数(洛书)的数字排列,是对角奇偶分别合10,对角线合15的对立统一关系。

然而,当四象两仪相交变为反映夕阳西下的《河图》(实应合图,下同)时,对立变为相邻。

相邻两象之间,1.9,4.6、3.7、2.8合10入中;1.4、2.3合5入中;9.6、8.7合15入中,四象消失。

这就是说,从四象到《河图》是一个周期。

四象展开为卦数(洛书),卦数(洛书)合之为《河图》。

日东而西,四象数图又可直接转化为《河图》。

即:四象数图分卦数(洛书)合《河图》。

阳仪动交阴仪我们清楚发现,周期结束阴阳消失时,《河图》中5·10并没有消失。

这就使我们受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启发;《河图》中5o10不但是下一周期的生发点,而且很有可能是宇宙万物最初的生发点。

因此,进一步揭开这个中5·10的秘密,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实,太极图就是道的示意图,河图是阳的示意图,洛书是阴的示意图。所谓示意图,就象建楼房之前,绘出的图纸一样,人们看到图纸就知道了楼房的样子。什么是道?什么是阳?什么是阴?这些概念,用语言和文字实难说得明白,但是,用太极图和河图洛书来进行分析,就能使我们得到最直观最清楚的认识。
《周易》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道的总纲,是道独一无二的特性。太极图无论在构成上,还是在变化上,都在体现着道的这种特性。太极图由一个阳鱼和一个阴鱼构成,一阴一阳同时俱在,就是表示着道的存在。一阴鱼一阳鱼在空间上组成了静态的结构,又首尾相接循环追逐,在时间上形成了一阴一阳动态的发展次序。静属阴,动属阳,太极图能将静态和动态同时表达,正合道的一阴一阳之性。我们知道,万物之性非阴即阳。一阴一阳全了,也就圆满了,没有缺陷了。太极图的圆形就代表了这种圆满之性。凡所有物,一至圆满,便无形象可见了。这一点在后面分析河图时,可以得到说明。道是圆满的,所以道,无处不在却不可见其形,以至于百姓日用而不知。但是,在这无形的道中,阴和阳却了然于内,真实而不虚妄。就是说,道虽无形,却真实有物,太极图的一阴一阳之鱼,就可以表达此义。
河图是阳的示意图,洛书是阴的示意图。太极图里,阴阳的互生变化种种,都是河图与洛书的互生互根,互相依存的关系。太极图里阴阳鱼的眼睛,就是河图与洛书的中心。河图的中心是阴十减阳五,得阴五,为少阴;洛书的中心是阳五,为少阳。河图里十个数,按奇偶排列,奇数的排列为阳,偶数的排列为阴,如果逆数其数,则形成阴阳向内旋转,旋转至中心时,为十五。再看洛书,纵横之数皆为十五。这说明河图的内旋生成了洛书,并且洛书的每个部分皆由河图的内旋运动生成。
十,是圆满之数,道之数。河图就是由一到十的十个数构成,所以河图是圆满的,为圆形。洛书只有九个数构成,不圆满,为方形。河图的十个数分为五组,每组相减皆为五,所以五就是河图之数。洛书里,纵横共有八组数字,每组相加皆为十五,所以十五就是洛书之数。道数十,为中庸之数,河图之数五,比十少了五,所以轻清上浮为阳。洛书之数十五,比十多了五,所以重浊下降为阴。
河图中的五组数字各自独立,每组又是阴阳正配。所以,如果分解河图,每个部分会独立存在,每个部分又都会成为一个圆满的小个体。洛书的八组数字之间,互相牵扯,互相关联,一旦受损,轻则残缺不全,重则形体消散。
河图为五组数字所成,五奇数,其性为阳,其用为实。其中每组皆是两两而成,二数为偶,故其体为阴为虚。洛书与河图相反,由八组数字组成,八为偶数,其性为阴,其用为虚。其中每组又由三数而成,三数为奇,所以其体为阳为实。河图因体虚而无形象可见,洛书因体实而有形象可见。河图因用实而为有用,洛书因用虚而为无用。一切圆满之物,其结构皆如河图,皆无形象可见,皆为体虚而用实。一切不圆满之物,其结构皆如洛书,皆有形象可见,皆为体实而用虚。
太极图与河图洛书解析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太极图、河图、洛书是三个最古老的图形,它们的古老程度,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若欲论述其产生时间,须涉及很多问题和方面,所以此处暂不作论述,我们只来讲一下这三个古图,所欲表达的意义。那么,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创造这三个图形,是用来做什么呢?人们著书立说猜测纷纷,可是至今尚未有人真正说得清楚。
河图洛书的运动规律,可作为一切事物的标准和法则,纷乱复杂的万事万物,以河图洛书的运动规律为绳墨,皆可变得条清缕析,一在表示阴阳的互生互根,互依互存。而阴阳的这种互生运动,也正表露了道的神德功用,何谓神德功用,道之所显为神,道之所行为德,道之所成为功,道之所作为用。
阴阳是怎样互生的?阴阳鱼的眼睛又为何物?有人在此处已经有所察觉,认为阴阳鱼眼之间有一个通道,就象婴儿在母体内,与母体相连的脐带一样。的确如此,阴阳之间有一个相连的通道,阴阳两个鱼眼就是通道的两端。在这里,阳鱼作为阳的本体,称作老阳;阴鱼作为阴的本体,称作老阴;阳鱼眼是通道的出口,有释放之性,称作少阳;阴鱼眼是通道的入口,有吸纳之性,称作少阴。阴阳的相生有性和质的不同,也就是有性的相生和质的相生。先说性的相生,作为阳必然有给予之性,作为阴必然有吸纳之性。正是因为有了给予之性,阳才成为阳,也正是因为有了吸纳之性,阴才成为阴。老阳的给予传给少阴,由少阴吸入传到少阳,再由少阳给予,最后被老阴吸纳。此过程中,阳的给予满足了阴的吸纳欲望,称为阳生阴,阴的吸纳支持了阳的给予之性,称为阴生阳。阴和阳正是由于性的不同,产生了互补性,才相生相吸,纽抱无间的。性为阳,质为阴,所以质是从于性的。所谓质的相生,是由于阳的给予性,使阳的质通过通道,流给了阴,这是阳生阴的过程。因为阴具有吸纳性,虽然有了过多的质,却无法拒绝阳的继续给予,只能将多余的质毫无目的的漫散出去。而阳由于把质给予了阴,产生了质的空虚,只能再把阴漫散出来的质收回,这是阴生阳的过程。阳生阴是有目标的,是聚而成形的,所以我们能看得到。而阴生阳是毫无目的漫散无形的,所以无形象可见。比如,天下雨时,云聚、风起、雷鸣、雨落,这是阳生阴,这个过程可以看到。天晴时,地上的水变成气,又回到天上,这是阴生阳,这个过程就看不到。
综上而论,太极图所显示的道,就是阴阳所构成的整体性,统一性。若欲得到道的神德功用,就不要破坏阴阳的谐调统一。比如有人,左手持矛,右手持盾,其用甚大。如果其人,左右之手,自相矛盾,其用顿失。
道无阴阳,则无所显。阴阳无道,万物皆废。离开阴阳万物,则无道可得。不离万物之相,则无道可见。
在河图中,一六处于最下,有润下之象,与水之性相合,故用水来代表;二七处于最上,有炎上之象,与火之性相合,故用火来代表;三八处于左,从数的排列来看,一至三,六至八,有生升之象,与木之性相合,故用木来代表;四九处于右,根据数的排列,二至四,七至九,有沉降之象,与金之性相合,故用金来代表;五十居中,有中庸之象,又上下左右四组数字,生成之数相减皆为五,说明此居中之性与上下左右四性相杂,故用土来代表。在河图,此五者之性,是由于河图的能量和物质,在旋转流动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所以称之为五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