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小故事

合集下载

《三字经》里的小故事

《三字经》里的小故事

《三字经》里的小故事第一篇:《三字经》里的小故事《三字经》里的小故事1、《孔融让梨》中国人尊敬长辈叫孝,尊敬兄长叫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孔融是东汉末年人,他四岁时,一次有人送来一筐梨,他和几个哥哥自己挑,孔融挑了最小一个。

有人问你怎么不拿大的?他说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

孔融这么小年纪已知道传统美德。

2、《母子同刑》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

王说为国尽忠,死而无怨。

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

临刑前,王苦着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

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

王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是真正的孝。

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3、《孟母断机》有一天,孟轲读书厌倦了,跑回家。

正在织布的孟母十分生气,就把梭子折断,在了地上。

孟轲很奇怪,问母亲为什么发火。

孟母说》一匹布要一根根一寸寸地织,你的学习也像织布一样,只有不分夜才能有所成就。

如今你学业未成就厌倦了,就像折断的梭子一样,还能织布吗?孟轲听后恍然大悟,从此学习更用功,终究成为着名思想家。

4、《五子登科》窦禹钧是五代后晋人,年轻时人品极差,家里本来已经很有钱,还贪得无厌,盘剥穷人。

他妻妾成群却没有儿子。

一次他做梦,梦见父亲对他说,如果再心术不正,上天会惩罚他。

醒后他十分害怕,再也不敢作坏事了,并开始帮助穷人。

后来有梦见父亲对他说,他将会有五个儿子,还能长寿。

果然他生了五个儿子。

他记住自己的教训,对儿子严加管教,后来五个儿子,都当了大官,这就是五子登科。

5、《孟母三迁》孟轲是战国时期的着名思想家,很早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十分贫穷,但母亲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

他们最初住在坟地旁,孟轲就模仿做丧事。

孟母很担心,就搬到集市上,与一家屠夫为邻,孟轲又模仿起杀牛羊来了。

为此孟母又把家搬到一座学校附近,从此孟轲就跟着专心学习礼议。

孟轲从小受到教育,最终成为着名思想家。

6、《铁杵成针》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经常逃学。

三字经有多少故事

三字经有多少故事

三字经有多少故事三字经有多少故事《三字经》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起,易学易记,还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1、《孔融让梨》中国人尊敬长辈叫“孝”,尊敬兄长叫“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孔融是东汉末年人,他四岁时,一次有人送来一筐梨,他和几个哥哥自己挑,孔融挑了最小一个。

有人问“你怎么不拿大的?”他说“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

”孔融这么小年纪已知道传统美德。

2、《母子同刑》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

王说“为国尽忠,死而无怨。

”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

临刑前,王苦着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

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

王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是真正的孝。

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3、《孟母断机》有一天,孟轲读书厌倦了,跑回家。

正在织布的孟母十分生气,就把梭子折断,在了地上。

孟轲很奇怪,问母亲为什么发火。

孟母说》“一匹布要一根根一寸寸地织,你的学习也像织布一样,只有不分夜才能有所成就。

如今你学业未成就厌倦了,就像折断的梭子一样,还能织布吗?”孟轲听后恍然大悟,从此学习更用功,终究成为著名思想家。

4、《五子登科》窦禹钧是五代后晋人,年轻时人品极差,家里本来已经很有钱,还贪得无厌,盘剥穷人。

他妻妾成群却没有儿子。

一次他做梦,梦见父亲对他说,如果再心术不正,上天会惩罚他。

醒后他十分害怕,再也不敢作坏事了,并开始帮助穷人。

后来有梦见父亲对他说,他将会有五个儿子,还能长寿。

果然他生了五个儿子。

他记住自己的教训,对儿子严加管教,后来五个儿子,都当了大官,这就是五子登科。

5、《孟母三迁》孟轲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很早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十分贫穷,但母亲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

他们最初住在坟地旁,孟轲就模仿做丧事。

孟母很担心,就搬到集市上,与一家屠夫为邻,孟轲又模仿起杀牛羊来了。

为此孟母又把家搬到一座学校附近,从此孟轲就跟着专心学习礼议。

孟轲从小受到教育,最终成为著名思想家。

三字经小故事大全

三字经小故事大全

三字经小故事大全三字经小故事大全三字经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大孩子的视野,最重要的是,它朗朗上口的音韵还可以帮助孩子爱上诵读!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三字经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我们都知道,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还收了许多学生,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这一次,他们搬到镇上,每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他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

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正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想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

”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2、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

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

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

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

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三字经的故事有哪些

三字经的故事有哪些

三字经的故事有哪些三字经的故事有哪些《三字经》语言短小精悍,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小朋友不妨多多学习一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字经的故事有哪些,希望能帮到大家!三字经的故事有哪些篇1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三字经的故事之一: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得人。

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可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的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的头破血流的,所以,村里得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觉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周处听说了村里来了这“三害”好打架的个性使他立刻到山里一拳就把老虎给打死了,接着又到湖里抓蛟龙,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灭了蛟龙。

岸上的村民见周处一直没有浮出水面,还以为他和蛟龙同归于尽了,于是,大家便在岸上庆祝除去了“三害”。

周处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从此下决心改过自新,不在做个让人家讨厌的人。

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三字经故事之二:我们都知道,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还收了许多学生,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这一次,他们搬到镇上,每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她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

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正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想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

趣味三字经启蒙故事大全_三字经6个小故事

趣味三字经启蒙故事大全_三字经6个小故事

趣味三字经启蒙故事大全_三字经6个小故事三字经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一种积淀,也是优秀文化良好的传承,对后世影响深远。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趣味三字经启蒙故事大全,供大家参考。

三字经启蒙故事1【原文】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词四声宜调协【注释】匏:匏瓜,可吹出音乐的笙器。

土:瓦制的乐器。

革:牛皮制的鼓。

木:木制的乐器石:玉石做的乐器。

金:铁制的乐器。

丝:制作琵琶琴瑟之类乐器的材料。

竹:制作管箫之类乐器的材料。

平:汉语的第一声及第二声。

上:汉语的第三声。

去:汉语的第四声。

入:短促的声音。

【语译】古时候有八音之说是我国古代八种乐器所发出来的声音。

什么是八音呢?它包括由紫竹制成的笙器——匏;由黏土制成的瓦器——土;由皮革制成的鼓——革;由木块制成的祝歌——木;由玉石制成的磬——石;由铁制成的钟——金;由韧线制成的弦——丝;由竹制成的箫管——株。

说到语言的音调,也有四声之说,即分平、上、去、入等四种声音。

这四声必须得到调和,听起来才会感觉到舒畅愉快。

【故事】好的音乐不但可以调剂身心,还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我国古书中,记载着许多中国传统的乐器,并且也记载了关于以琴会友的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名叫俞伯牙的人,他虽弹的一手好琴,却苦于找不到能与他分享的知音。

有一天,他的琴声吸引了一位樵夫前来聆听,这位樵夫名叫钟子期,他被余伯牙的琴声深深感动了。

余伯牙遇到了这位知音,心里好高兴,便和钟子期结为异性兄弟。

两人约订明年的今日,伯牙要到钟家村拜访子期,顺便让子期欣赏他的琴艺,时间过的很快,他们约定的时间到了,余伯牙如期去拜访钟子期。

没想到,钟子期竟然已经过世了,余伯牙悲伤的来到子期坟前,对着子期的坟,将琴摔个粉碎,并发誓从此在也不弹琴了。

这对因琴而结缘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的却很让人感动。

三字经启蒙故事2【原文】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子自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注释】高:高祖父。

曾:曾祖父。

身:自己。

玄:玄孙子。

三字经全部故事

三字经全部故事

三字经全部故事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故事、道德教诲和人生哲理。

以下是部分三字经里的故事:
1.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

2. 窦燕山教子:窦燕山是五子登科故事中的角色,他教育出五个出色的儿子。

3.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为了让孩子上学,多次搬家。

当孟子逃学时,孟母甚至剪断了织布机以教育他。

4. 子不学,断机杼: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教育他“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

5. 香九龄,能温席:黄香在九岁时就能为父母温席,是知恩图报的典范。

6.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出有名的五个儿子。

7.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晋代的车胤和孙康为了学习而不怕贫困,车胤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孙康则在雪地反光来读书。

以上只是部分三字经里的故事,如果想了解全部内容建议查阅三字经原文。

早教三字经故事6篇_早教启蒙三字经

早教三字经故事6篇_早教启蒙三字经

早教三字经故事6篇_早教启蒙三字经读幼⼉三字经故事,可以帮助⼩朋友了解⼀些历史⼩知识,对于宝宝的早教启蒙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早教三字经故事6篇,供⼤家参考。

早教三字经故事1【原⽂】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学终 ⾄四书【注释】训:教育指导。

蒙:⼩孩刚开始读书识字叫蒙。

训诂:研究字的意义。

句读:⼀句为句,半句为读。

为学者:做学问的⼈。

⼩学:指研究字形、字⾳、字义的学问。

四书:《论语》、《孟⼦》、《⼤学》、《中庸》合称四书。

【语译】凡是教导刚读书识字的学童,必须正确的讲解义理,考究实事,不可以马虎从事。

⾸先必须让他们了解每个字的意义,接着再教他们了解句读,使他们懂得如何断点及朗诵。

研究学问,⼀定有起头的地⽅,把⼩学读完了,便可以开始念《⼤学》、《中庸》、《论语》、《孟⼦》等四书了。

【故事】做任何事都需要有好的开始,求学问也不例外,打好了基础,才能追求其他更⾼深的知识。

研究字形及句读可以说是研究学问的基础。

就句读来说,虽然称不上什么⾼深的学问,但是如果不认真学习,把标点符号放错了位置,可能会造成许多⿇烦呢!从前,在唐朝有个员外,有⼀天,他请了⼀位新的管家,由于天性吝啬,就和新管家约定,限制他每⽇的伙⾷如下:“⽆鸡鸭也可以,⽆鱼⾁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

”但是员外⽴下这个条约时,条纹中并没有标点符号。

⼀年之后,管家在辞职时,向员外要求补偿他的伙⾷费。

员外理直⽓壮的把当年⽴的条约拿出来,⽽这个管家⽴即拿笔将他改为:“⽆鸡,鸭也可以;⽆鱼,⾁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

”这下⼦,员外⽆话可说,只好赔钱了,这故事充分说明了句读的重要。

早教三字经故事2【原⽂】论语者 ⼆⼗篇 群弟⼦ 记善⾔ 孟⼦者 七篇⽌ 讲道德 说仁义【注释】论语:由孔⼦的弟⼦和再传弟⼦所编的书。

记:记载。

善⾔:善⾔善语。

孟⼦:孟轲所写的书名。

⽌:与“只”相同。

【语译】《论语》这本书,共有⼆⼗篇,是空⼦的弟⼦和再传的弟⼦,把孔⼦或是孔⼦弟⼦曾说过的善⾔善语,记载编辑⽽成。

三字经小故事(精选20个)(精华版)

三字经小故事(精选20个)(精华版)

《三字经小故事》三字经小故事精选(一):【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十分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就应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就应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向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三字经小故事精选(二):【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这个善良的本性,每一个人都相同,之后因为个人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便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如果幼小的时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而有所改变。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恒而专心一致的去教育孩子。

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得人。

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但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的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的头破血流的,所以,村里得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觉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周处听说了村里来了这三害好打架的个性使他立刻到山里一拳就把老虎给打死了,之后又到湖里抓蛟龙,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灭了蛟龙。

岸上的村民见周处一向没有浮出水面,还以为他和蛟龙同归于尽了,于是,大家便在岸上庆祝除去了三害。

周处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从此下决心改过自新,不在做个让人家厌恶的人。

三字经小故事精选(三):【黄香温席】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少儿三字经故事5篇_经典三字经故事

少儿三字经故事5篇_经典三字经故事

少⼉三字经故事5篇_经典三字经故事读少⼉三字经故事,可以帮助⼩朋友了解⼀些历史⼩知识。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少⼉三字经故事5篇,供⼤家参考。

少⼉三字经故事1【原⽂】三才者 天地⼈ 三光者 ⽇⽉星 三纲者 君⾂义 ⽗⼦亲 夫妇顺【注释】三才:为天才、地才、⼈才的总称。

三光:是⽇光、⽉光、星光的总称。

纲:纲领、要领。

义:凡事合宜的意思。

亲:亲切和睦。

顺:和顺⽆争。

【语译】三才组成了世界最主要的部分,什么是三才呢?就是包含了雷、电、⾬、雪、风、霜、云、雾的天空;包含了⼭、河、草、⽊、鸟、⾍、鱼、兽的⼤地以及万物之灵的⼈们。

此外,三光照射着⼤地,使⽣物得以⽣存。

什么是三光呢?便是⽇光、⽉光和星光。

⼈与⼈之间要维持良好的关系,有三个⾮常重要的纲领,那就是君⾂之间要讲义理。

⽗⼦之间要亲睦夫妻之间则要和顺,这样国家才能充满祥和安康的⽓愤。

【故事】如果要改善社会的风俗使天下永远和平,⼈类的⽣活幸福,就要建⽴起君⾂、⽗⼦、夫妇间的相处关系,⼀旦建⽴了和谐的关系,许多纷争就不会发⽣了。

有⼀次,楚庄王招待⾂⼦们喝酒,喝到⼀半,烛⽕突然熄了,其中有⼀位⾂⼦便趁⼀⽚漆⿊时,调戏楚庄王的妃⼦,妃⼦不⽢⼼受到欺侮,⼀把抓下这个⼈的帽带,准备等烛⽕从新点燃时清楚庄王将他治罪。

楚庄王知道这件事后,很⾃责地说:“都是我请喝酒,才会发⽣这种事,现在⼤家都把帽带解下来,再继续喝酒吧!”等到烛⽕从新亮起,在座的每个⼤⾂,没有⼀个⼈系着帽带。

如此⼀来,妃⼦要楚庄王抓的⼤⾂,也⽆从查起了。

⼏年后,楚国与敌⼈作战战争中有位奋勇杀敌,⽴了不少功劳的将军,正是当年被妃⼦扯下帽带的⼈。

他为了报答楚庄王的恩情,因此才誓死效忠,好回报他的恩德。

他们这种君⾂之义,确实让⼈由衷钦佩。

少⼉三字经故事2【原⽂】⽈春夏 ⽈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南北 ⽈西东 此四⽅ 应乎中【注释】⽈:说道,提到。

春夏秋冬:指⼀年四季。

运:循环、运转。

不穷:没有终⽌的时候。

南北西东:指四⽅。

三字经典故故事(10篇)

三字经典故故事(10篇)

三字经典故故事(10篇)1.三字经典故故事篇一锥刺股——《苏秦刺股》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

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

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

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

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

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

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

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

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

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伤害自己啊!”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

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2.三字经典故故事篇二头悬梁——《孙敬悬发》“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

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

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

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辑柳”的典故。

关于三字经的经典小故事

关于三字经的经典小故事

关于三字经的经典小故事1、《韦编三绝》孔子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一生都没有松懈过。

那时候还没有纸,书都是用竹简作成的,再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为了研究“周易”,每天不停地翻阅竹简,结实的牛皮绳居然因磨断而换了三次。

可见没有刻苦精神,就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2、《孔融让梨》中国人尊敬长辈叫“孝”,尊敬兄长叫“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孔融是东汉末年人,他四岁时,一次有人送来一筐梨,他和几个哥哥自己挑,孔融挑了最小一个。

有人问“你怎么不拿大的?”他说“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

”孔融这么小年纪已知道传统美德。

3、《孟母断机》有一天,孟轲读书厌倦了,跑回家。

正在织布的孟母十分生气,就把梭子折断,在了地上。

孟轲很奇怪,问母亲为什么发火。

孟母说》“一匹布要一根根一寸寸地织,你的学习也像织布一样,只有不分夜才能有所成就。

如今你学业未成就厌倦了,就像折断的梭子一样,还能织布吗?”孟轲听后恍然大悟,从此学习更用功,终究成为着名思想家。

4、《孟母三迁》孟轲是战国时期的着名思想家,很早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十分贫穷,但母亲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

他们最初住在坟地旁,孟轲就模仿做丧事。

孟母很担心,就搬到集市上,与一家屠夫为邻,孟轲又模仿起杀牛羊来了。

为此孟母又把家搬到一座学校附近,从此孟轲就跟着专心学习礼议。

孟轲从小受到教育,最终成为着名思想家。

5、《大禹治水》上古时期,洪水泛滥,百姓深受其苦。

舜帝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由于方法不当,洪水越来越大,鲧因此被杀。

大禹后来接替父亲,继续治水,并吸取父亲的教训,采取疏导法终于制服了洪水。

其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历代人的称赞。

6、《铁杵成针》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经常逃学。

有一次,他又逃学去玩,在河边看到一位老奶奶专心致志地磨一根铁棒。

他奇怪地问这是干什么,老奶奶说要把铁棒磨成针。

他不理解,这么大的铁棒要磨到什么时候?可老奶奶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幼儿三字经故事6篇_有趣的三字经故事

幼儿三字经故事6篇_有趣的三字经故事

幼⼉三字经故事6篇_有趣的三字经故事有趣的三字经故事,可以提⾼⼩朋友的阅读⼩兴趣,让⼩朋友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幼⼉三字经故事6篇,供⼤家参考。

三字经故事1【原⽂】⽈⽔⽕ ⽊⾦⼟ 此五⾏ 本乎数 ⼗⼲者 甲⾄癸 ⼗⼆⽀ ⼦⾄亥【注释】五刑:就是⽔⽕⽊⾦⼟。

本:根源、依据。

⼗⼲:⼜叫“天⼲”,即甲、⼄、丙、丁、戊、⼰、庚、⾟、壬、癸。

⼗⼆⽀:⼜叫“地⽀”,即⼦、丑、寅、卯、⾠、巳、午、未、申、⾣、戌、亥。

【语译】⽔⽕⽊⾦⼟是古⼈所说的五⾏,古⼈认为天下的种种东西实在太复杂、太深奥了,使⽤五⾏来函盖⼀切事物的得失。

五⾏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跟⼀、⼆、三、四、五的数字⼀样,⼗分复杂,但似乎也⼗分有条理。

古时候计时标记有两种,⼀是⼗⼲,为甲、⼄、丙、丁、戊、⼰、庚、⾟,壬、癸;⼆是⼗⼆⽀,为⼦、丑、寅、卯、⾠、巳、午、未、申、⾣、戌、亥。

【故事】古时候的⼈,看见天下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事物,觉得太复杂了,便想到⽤⾦、⽊、⽔、⽕、⼟这五种观念来概括所有的事物,也就是认为天下的事均和五⾏有关。

当时,有个叫邹衍的⼈⼤⼒提倡五⾏之说。

他认为作天⼦的⼀定要拥有五⾏中的⼀德,这样地位才能稳固。

五⾏中是⼀⾏克⼀⾏,等到⼀德衰了,就⽤另⼀德取代。

所以有⼈说皇帝的了⼟德,因此当了皇帝,他所代表的颜⾊就是黄⾊。

后来,⼟德衰了,克⼟的⽊德兴起,就是夏朝的禹。

“五⾏”的道理有点复杂,⼩朋友稍微了解⼀下就够了。

“天⼲和地⽀”相传是皇帝制定的,主要是⽤来计算年、⽉、⽇。

以天⼲配上地⽀,如甲⼦,就是第⼀年,⼀年⼀年的搭配,到了第六⼗年,⼲⽀全部配完了,再从甲⼦开始算,所以六⼗年就是⼀甲⼦。

五⾏和天⼲、地⽀,在古代时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三字经故事2【原⽂】⽈黄道 ⽇所躔 ⽈⾚道 当中权 ⾚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注释】躔:星球在宇宙中运⾏的路线。

中权:位于中央的要地。

【语译】太阳在银河的亏轨道叫黄道,在地球的中央,有⼀条⾚道它是由地球地轴垂直的⼀个⼤圆圈,这是⼀个假想的线⽤来表明位置的标记。

三字经 小故事

三字经 小故事

三字经小故事
以下是几个三字经中的小故事:
1.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多次搬家。

起初,孟子住在墓地附近,他学着玩出殡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不是个好地方,于是搬到了市集旁。

然而,孟子又学着商人的样子和客人讨价还价。

孟母认为这样对孩子也不好,于是再次搬家,最后搬到了学校附近。

在这里,孟子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

2. 孟母断机杼:有一次,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以此教育他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3. 黄香温席: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

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进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

以上故事都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如需更多故事,可以阅读原文或其他相关书籍。

三字经的经典小故事有哪些(精选15篇)

三字经的经典小故事有哪些(精选15篇)

三字经的经典小故事有哪些三字经的经典小故事有哪些(精选15篇)《三字经》共一千多字,内容却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有英文、法文、俄文译本。

虽然不断被后人增补删减,正说明其不朽的价值,下面小编带来的三字经的经典小故事有哪些。

三字经的经典小故事有哪些篇11、《韦编三绝》孔子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一生都没有松懈过。

那时候还没有纸,书都是用竹简作成的,再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为了研究“周易”,每天不停地翻阅竹简,结实的牛皮绳居然因磨断而换了三次。

可见没有刻苦精神,就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2、《孔融让梨》中国人尊敬长辈叫“孝”,尊敬兄长叫“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孔融是东汉末年人,他四岁时,一次有人送来一筐梨,他和几个哥哥自己挑,孔融挑了最小一个。

有人问“你怎么不拿大的?”他说“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

”孔融这么小年纪已知道传统美德。

3、《孟母断机》有一天,孟轲读书厌倦了,跑回家。

正在织布的孟母十分生气,就把梭子折断,在了地上。

孟轲很奇怪,问母亲为什么发火。

孟母说》“一匹布要一根根一寸寸地织,你的学习也像织布一样,只有不分夜才能有所成就。

如今你学业未成就厌倦了,就像折断的梭子一样,还能织布吗?”孟轲听后恍然大悟,从此学习更用功,终究成为著名思想家。

4、《孟母三迁》孟轲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很早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十分贫穷,但母亲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

他们最初住在坟地旁,孟轲就模仿做丧事。

孟母很担心,就搬到集市上,与一家屠夫为邻,孟轲又模仿起杀牛羊来了。

为此孟母又把家搬到一座学校附近,从此孟轲就跟着专心学习礼议。

孟轲从小受到教育,最终成为著名思想家。

5、《大禹治水》上古时期,洪水泛滥,百姓深受其苦。

舜帝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由于方法不当,洪水越来越大,鲧因此被杀。

大禹后来接替父亲,继续治水,并吸取父亲的教训,采取疏导法终于制服了洪水。

其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历代人的称赞。

《三字经》小故事汇总

《三字经》小故事汇总

《三字经》小故事《三字经》小故事汇总国学经典之一三字经包含了很多富有寓意的小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三字经》小故事汇总,更多三字经相关阅读请关注。

《三字经》故事(一)孟母三迁:孟轲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很早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十分贫穷,但母亲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

他们最初住在坟地旁,孟轲就模仿做丧事。

孟母很担心,就搬到集市上,与一家屠夫为邻,孟轲又模仿起杀牛羊来了。

为此孟母又把家搬到一座学校附近,从此孟轲就跟着专心学习礼议。

孟轲从小受到教育,最终成为著名思想家。

《三字经》故事(二)孟母断机:有一天,孟轲读书厌倦了,跑回家。

正在织布的孟母十分生气,就把梭子折断,在了地上。

孟轲很奇怪,问母亲为什么发火。

孟母说:“一匹布要一根根一寸寸地织,你的学习也像织布一样,只有不分夜才能有所成就。

如今你学业未成就厌倦了,就像折断的梭子一样,还能织布吗?”孟轲听后恍然大悟,从此学习更用功,终究成为著名思想家。

《三字经》故事(三)五子登科:窦禹钧是五代后晋人,年轻时人品极差,家里本来已经很有钱,还贪得无厌,盘剥穷人。

他妻妾成群却没有儿子。

一次他做梦,梦见父亲对他说,如果再心术不正,上天会惩罚他。

醒后他十分害怕,再也不敢作坏事了,并开始帮助穷人。

后来有梦见父亲对他说,他将会有五个儿子,还能长寿。

果然他生了五个儿子。

他记住自己的教训,对儿子严加管教,后来五个儿子,都当了大官,这就是五子登科。

《三字经》故事(四)孔融让梨:中国人尊敬长辈叫“孝”,尊敬兄长叫“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孔融是东汉末年人,他四岁时,一次有人送来一筐梨,他和几个哥哥自己挑,孔融挑了最小一个。

有人问:“你怎么不拿大的?”他说:“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

”孔融这么小年纪已知道传统美德。

《三字经》故事(五)母子同刑: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

王说:“为国尽忠,死而无怨。

”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

三字经小故事15则

三字经小故事15则

三字经小故事15则1、《孙康映雪》孙康是晋朝时期的大学学问家,小时家里很穷,连灯油也买不起,但他还是想尽办法读书,一个雪夜,他拿着书在月光下读,因为看不清两眼发麻,他又干脆趴到雪地上,大雪象一面镜子,把书上的字照得很清晰,他惊喜万分直到这次读完。

长大后凭着苦读学到的知识,成了一名大学问家。

2、《苏洵发愤》宋朝着名文学家苏洵,小时不喜欢读书,到了27岁仍一事无成。

看到很多同龄人都考中了秀才。

举人,才猛然醒悟,下决心迎头赶上。

他以一改往日习惯,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学习,学问大展,并带动儿子都刻苦读书。

后来他同儿子苏轼。

苏辙一起进京赶考,相继金榜题名,声震京城。

3、《李密挂角》隋朝李密,生性好学,走到哪里都把书带在身边,有一次上街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被宰相杨素看到,杨素见他如此好学,顿生好感。

通过交流,杨素发现他有举一反三的独到见解,就叫儿子杨玄向他学习,隋朝末年,杨玄起兵反隋,他做军师。

后来为*隋炀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梁灏夺魁》五代时期的有名才子梁灏,从小喜欢读书,长大后又博览群书。

他35岁那年,参加了朝廷考试,不料名落孙山,他没有所以气馁,更加发愤学习。

谁知命运偏偏与他作对,政权换了几代还是没考中。

宋朝建立后,82岁的他考中了头等状元。

他的好学不倦,坚忍不拔精神一直被后人传诵。

5、《鸿门宴》秦末,刘邦攻下秦都咸阳,其手下告诉项羽说,刘邦有野心,项羽听后很害怕欲杀刘邦,即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席间指使项庄舞剑要杀刘邦,多亏项伯保护幸免于难,后来在刘邦护卫的斥责下,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

6、《韦编三绝》孔子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一生都没有松懈过。

那时候还没有纸,书都是用竹简作成的,再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为了研究“周易”,每天不停地翻阅竹简,结实的牛皮绳居然因磨断而换了三次。

可见没有刻苦精神,就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7、《推敲的故事》贾岛是唐朝诗人,写诗十分认真,被称为“苦吟诗人”,一次他来了灵感,写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关于三字经的故事

关于三字经的故事
五代时期的有名才子梁灏,从小喜欢读书,长 大后又博览群书。他35岁那年,参加了朝廷考试, 不料名落孙山,他没有因此气
馁,更加发愤学习。谁知命运偏偏与他作对, 政权换了几代还是没考中。宋朝建立后,82岁 的他考中了头等状元。他的好学不倦,坚忍不 拔精神一直被后人传诵。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小事 三字经
关于三字经的故事 1、《孔融让梨》
中国人尊敬长辈叫“孝”,尊敬兄长叫“悌”, 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孔融是东汉末年人,他四岁时, 一次有人送来一筐梨,他和几个哥哥自己挑,孔
融挑了最小一个。有人问“你怎么不拿大的?”他说“哥 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孔融这么小年纪已知道传统美 德。 2、《母子同刑》 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 马昭要王投
城最高长官韩愈的轿子。韩愈被他执着的精神所 感动,非但不责怪他,他俩还成了好朋友。现在, 人们把“推敲”作为学习认真的代名词。 23、《范缜论神灭》 范缜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唯物主义者,
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全国上下沉迷其中,他对 此深恶痛绝,写了一本“神灭论”的书,对这 种社会风气进行批驳。他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 是统一的,互相依存的。当时的宰相肖子良用 高官厚禄引诱他放弃自己的观点,他却不为所
的见解和风格。他长大后当了大官。 19、《女娲补天》
上古时候,水神共公不服皇帝统治,就与他打 起来。战争异常激烈,从天上打到人间,最后打到 西方不周山下。战局僵持不下,共工脾气暴躁,
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灾祸发生了。因不周 山是支撑天的柱子,天柱一倒,天倾西北地陷 东南,造成洪水泛滥。女娲为了拯救人类,采 来五色石,用天火敖成膏,把天补上。但倾斜 的天,凹陷的地,再难恢复。至今,日落西山
里的故事
酸辣土豆丝 Sl4tyya2p

三字经中的经典故事

三字经中的经典故事

三字经中的经典故事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和格言。

以下是一些在《三字经》中出现的经典故事:
1、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多次搬迁居所,最终选择在学堂附近定居,以孟子学习为荣,为孟子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个故事传递出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对良好成长环境的追求。

2、孔融让梨:孔融四岁时,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则拿较小的梨来吃。

这个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谦让、礼让、尊重他人的象征。

3、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讲述了司马光砸破水缸救人的机智事迹。

这个故事传达出了勇于打破常规、用智慧去解决问题的思想。

4、岳母刺字:岳母在岳飞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希望岳飞能够为国家尽忠。

这个故事彰显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家庭的深厚感情。

5、囊萤映雪:车胤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着萤火虫照亮书本;孙康则在雪地里借着雪的反光来读书。

这个故事表达了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以上是《三字经》中的一些经典故事,它们都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故事之一。

三字经小故事(精选20个)

三字经小故事(精选20个)

《三字经小故事》三字经小故事精选(一):【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十分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就应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就应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向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三字经小故事精选(二):【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这个善良的本性,每一个人都相同,之后因为个人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便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如果幼小的时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而有所改变。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恒而专心一致的去教育孩子。

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得人。

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但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的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的头破血流的,所以,村里得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觉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周处听说了村里来了这三害好打架的个性使他立刻到山里一拳就把老虎给打死了,之后又到湖里抓蛟龙,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灭了蛟龙。

岸上的村民见周处一向没有浮出水面,还以为他和蛟龙同归于尽了,于是,大家便在岸上庆祝除去了三害。

周处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从此下决心改过自新,不在做个让人家厌恶的人。

三字经小故事精选(三):【黄香温席】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三字经的故事十四篇

三字经的故事十四篇

三字经的故事十四篇三字经的故事十四篇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三字经,那三字经的故事你们知道多少呢?以下为大家提供的三字经的故事十四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我们都知道,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还收了许多学生,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这一次,他们搬到镇上,每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他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

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正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想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

”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2、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

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

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

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

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名禹钧,北京幽州人。

古代幽州属于燕国,燕国有山名燕山,故以地名尊称他为窦燕山,就像诗圣杜甫住在京兆少陵,被人称为杜少陵一样。

窦燕山是五代后晋时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学好,做生意欺行霸市、缺斤少两、昧心行事,虽然赚了钱,但直到三十岁还没有子嗣。

有一天夜里,他死去的父亲给他托梦,说:“你心术不正、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不但无子而且无寿。

你要赶快改过迁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还有可能挽回。

”窦禹钧醒来以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痛下决心改邪归正。

从前之恶不敢再犯并且广行善事,在家里兴办义学、积德行善克己利人。

一天夜里又梦到他父亲对他说:“尔今阴功浩大,善名张注天曹,后有五子齐登科甲,尔寿至八十九岁”。

他醒来以后,行善更为积极,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仪、俨、侃、尔、僖。

窦家教子有方,比如他的家庭之礼都按照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耕女织,和睦孝顺,所以才有五子联科。

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

侍郎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以上举的两个例子说明,做父母的教育子女,第一要善于教育,第二要持之以恒。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是行悌道的例子,孔融让梨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孔融是孔老夫子第三十二世孙,鲁国人,生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时任北海太守。

孔融性情宽容好士,经常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焉”。

孔融四岁就知道长幼有序,吃梨的时候,自己年纪小就吃小的。

所谓“三岁看老”,四岁的孩子谦逊之礼如此,方知其后必有大成。

兄弟者手足也,《千字文》中也讲到“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兄弟之道是五伦中的一伦,为悌道。

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气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

悌道属于五常中的“礼”德,其原则就是“兄友弟恭”。

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

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

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

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痛心的是父母。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这里说的是孔子勤学的故事。

孔子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而不知者”。

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习,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为,就把自己给毁了。

孔子是圣人,也还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曾向七岁的项橐请教问题,给后人做了好榜样。

项橐是春秋时期的神童,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问题,所以被后世尊为“圣公”。

相传,孔子有一次与弟子们东游。

待车马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大道边上有几个戏耍的玩童,有一童子立于路中不动。

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道:“小孩子怎么不让车呢?碰到你怎么办?”童子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通过?”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童子说:“筑于足下。

”孔子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瓦片摆成的“城”中。

童子问:“是城让车马,还是车马让城?” 孔子笑道: “好伶俐的童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小儿答道:“我叫项橐,年方七岁。

请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鲁国孔丘”。

项橐惊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那么我请教您三个问题,答的出来我就让城让路,答不出来就请绕城而过”。

孔子觉得项橐小孩很有意思,于是笑道:“一言为定”!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

项橐得意道:“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项橐再问:“请教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答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又哪里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不对,是井水没鱼,萤火没烟,枯树没叶,雪花没枝。

”项橐又问:“什么山上无石?什么车子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

”项橐又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

孔子心中实在是敬佩这个七岁的孩子,于是向项橐行礼,绕城而过。

这就是后世传说的“项橐三难孔夫子”的故事。

历史上确有孔子向项橐请教有关音乐问题的记述,“三难”则纯属传说故事。

山东纪城碑廓镇东北八公里处有一山,名叫躲子山,传说项橐就是在此山避难时遇害的。

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盛传之后,各国诸侯都派人打探项橐的住处,以便为我所用。

为避祸项橐就藏到山里,但被吴国、齐国的武士发现了。

两国武士为争夺项橐打斗起来,吴人看劫持不成就将项橐刺死了,其时项橐年仅十二岁。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赵中令是宋朝的中书令(宰相)赵普,这段话讲的是赵普半部《伦语》治天下的故事。

赵普与赵匡胤是小时候的同学兼朋友,他出身比较艰苦,少年时期没有好好读过书,以后跟随赵匡胤打天下。

宋朝开国后,赵普历任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两朝的宰相,自称半部《论语》帮助赵匡胤打天下,另外半部《论语》帮助赵匡义治理天下。

赵普白天忙于处理国家政务夜晚则读《鲁论》,所谓“鲁论”就是鲁国通行的《论语》二十篇。

据说每当遇到重大问题,赵普总是说:“明天再做决策。

”晚上回家以后,他从箱子里面拿出一本书仔细地读,第二天准能够提出一个很高明的见解。

时间久了大家都很奇怪,觉得赵普家里一定藏有什么秘籍宝典,于是买通他的家人打探这个秘密。

有一天,家人趁他不在家把书拿出来一看,原来是《论语》。

可是谁也不相信,怎么可能是人人皆知的《论语》呢?赵匡胤得知此事,亲自到他家来探问,赵普就把那本《鲁论》拿了出来。

赵匡胤说:“此为朕幼年所习,如今卿家还在读吗”?赵普回答说:“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尽在其中”。

宋太宗继位以后仍然想用赵普为宰相,有人说赵普的坏话,说他只能读《论语》。

太宗如实以告,赵普说:“臣实不知书,只能读《论语》。

我辅助太祖定天下只用了半部《论语》,尚有半部可以辅助陛下致太“削竹简”的是西汉的公孙弘。

他出身贫贱,二十多岁时曾经当过县监狱的小官,后因过错被免了职。

公孙弘本来就不甘心平庸,因为家境贫寒只好替别人放猪。

他五十多岁的时候,经常跑到竹林里把竹子削成竹简,把借来的《春秋》和各家的注解,抄在竹===========================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

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

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

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

《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

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

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孙敬凭借其独特的“头悬梁”的苦读精神,终能通今博古、满腹经纶,成为晋时知名的大儒。

后人对孙敬的苦读精神极为敬仰,并将此与战国时苏秦“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的故事并谈,用以教育孩童。

战国时候的洛阳人苏秦,游说秦惠王,上书十次而游说不成。

黑貂皮衣穿破了,百斤黄金用光了,回到家里“妻不下饪,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家里人都不理睬他。

苏秦下了狠心,日夜苦读姜太公的《阴符经》,研究其中的奇谋策略。

至更深夜半,头迷眼闭,但一想到自己所受的奇耻大辱,就拿一把锥子自刺其股,在大腿上扎一下,醒了以后再读。

如此苦读,一年以后出山,说服六国联合抗秦,完成了合纵大计,自己也腰挂六国相印,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家/===========================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囊荧”的典故说的是晋朝的车胤,“映雪”讲的是晋朝人孙康的故事。

他们虽然家境贫寒生活艰苦,却能立志苦读,没有因为读书的条件差就停止学习。

唐朝李渤有诗说:“次兄一生能苦节,夏聚流萤冬映雪”。

说的就是此二人的典故。

曾国藩也说过:“读书乃寒士本业,切不可有官家风味。

吾于书箱及文房器具,但求为寒士所能各者,不求珍异也”。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公安市)人,他的祖父车浚,三国时期作过东吴的会稽太守。

因灾荒请求赈济百姓,被昏庸的吴主孙皓处死,此后车胤的家境就一贫如洗了。

车胤立志苦读,太守王胡之曾对他的父亲车育说:“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

因家中贫寒,晚上看书没钱点灯,他就捉些萤火虫放在纱布缝制的袋子里面,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灯光苦读。

在他父亲的指导下,车胤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一生中做过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户部尚书等官职。

唐朝杨弘贞、杨番、蒋防都著有《荧光照学赋》,均是谈车胤之事。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晋秘书监孙盛的曾孙、长沙太守孙放之孙。

孙康幼时酷爱读书,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

他想夜以继日地攻读,可此时家道中落,没钱买油点灯。

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了。

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

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躺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

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大地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

孙康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昏黄的油灯要亮得多!整个冬天,孙康都夜以继日地苦读,从没有中断过。

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成晋时很有名望的学者,南朝宋景平年间官至尚书左丞相,封德阳县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