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哲学家(a)
中国古代的哲学流派
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为仁之方包括两个方面:从积极方面说,自己有某种要求需要满足, 也要推想他人也有这种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即我不愿他人
到天的惩罚。
• 一方面在国君之上树立一个神圣的权威,用 来约束君主,另一面对民主起到威慑作用, 以防民众“犯上作乱”。
第35页,幻灯片共63页
三、道家学说
• 先秦道家学说 • 黄老思想 • 魏晋玄学
第36页,幻灯片共63页
老子
•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 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史记》
可矣。”(《述而》) 圣人是孔子追求得最高理想。在他看来,圣人是天
生的,连孔子自己都不敢以圣人自居,说明圣人的神 圣性。圣人虽为生而知之,但非不可实现。
第26页,幻灯片共63页
孟子的“仁政”
• 孔子的“仁”注重道德伦理范畴。 • 孟子的“仁”上升到国家施政原则,故称
“仁政” • 政治关系,反对暴力的“霸道”,主张仁慈,
汉文帝、窦后以及汉景帝,都尊 崇黄老之术。
黄帝
第29页,幻灯片共63页
2. 陆贾
• 陆贾(约公元前240年—约公
元前170年)是汉初著名的 著作家,思想家,著有《楚 汉春秋》和《新语》。
• 《新语》的主要内容是总结秦
亡汉兴以及历史上兴亡成败的经 验,为汉代统治提供一个治国方 针。他所提供的治国方针以儒家 的“仁义”为主,而以道家的 “无为”为最高理想。
——陈寅恪
第10页,幻灯片共63页
4. 张岱年(1909-2004)《中国 哲学大纲》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拥有众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这些著名哲学家不仅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哲学史贡献良多。
他们的思想与哲学理论在各个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塑造了中国传统思维和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几位著名哲学家以及他们的思想。
【段落1: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又称孔夫子,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的思想被后世称为“儒家思想”,对中国及整个东亚地区的文化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德”,强调通过教育培养人们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提倡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基石。
【段落2:庄子】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主张“自由无为”和“自然无为”。
庄子的思想被合称为“道家思想”,强调人应该遵从自然的变化,摒弃功利的追求,去追求身心的自由和内心的安宁。
庄子的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寓言和幽默,给予读者独特的启示和思考。
【段落3:墨子】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的思想被称为“墨家思想”,强调实践和实用主义。
墨子主张爱和公平的普世价值观,反对战争和压迫。
他提倡技术发展和实用主义,对于冶铁和光学等技术有深入的研究,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段落4:荀子】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治哲学家之一。
荀子的思想被称为“法家思想”,主张政治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
他认为人性本恶,强调国家的良好秩序和社会伦理的重要性。
荀子的思想对于中国的政治理论和社会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段落5:老子】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主张“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
老子的思想被称为“道家思想”,强调人应该追求心灵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哲学家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哲学家中国古代大家辈出,小编按照时间顺序,盘点出小编心中中国古代十大哲学家。
一、春秋·老子老子入榜毋庸置疑,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道德经》五千余言,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小编甚至认为,西方哲学家所研究的诸多问题,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已经说得明明白白。
比如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西方直到维特根斯坦,才发现了这个道理,“凡是可以说的都可以说清楚,凡是不能说的必须保持沉默”。
可见,老子的思想领先了西方2000余年。
代表作品《道德经》二、春秋·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
孔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所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代表作品《论语》三、战国·孟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发展出了仁政的思想,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其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对后世君王治国安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代表作品《孟子》四、战国·庄子庄子一生虽只做过小官“漆园吏”,然其内心却如鲲鹏般翱于四海。
其作品《庄子》一书,更是诞生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
庄子思想对中国后世哲学、艺术、宗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有诸多大家都深受庄子影响,如陶渊明、李白、苏轼等。
代表作品《庄子》五、西汉·董仲舒董仲舒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
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
代表作品《春秋繁露》六、魏晋·王弼三国时期曹魏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
如果说哲学有天才,那么王弼一定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天才。
二十多岁的王弼给《周易》做注,以老庄思想为主,建立了体系完备、抽象思辩的玄学哲学,指明了魏晋玄学的理论航向。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与哲学流派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与哲学流派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孕育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流派。
这些思想家们以其独特的见解和理论、丰富的思想体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哲学流派。
1. 孔子: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提出了“仁爱”、“中庸”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思想,强调道德的根本作用。
他主张人们应该以仁爱为核心来处理人际关系,实践中庸之道以平衡个人与社会、天道与人道的关系。
2. 孟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加以发展。
孟子强调人的本性善良,并认为人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德行和修养。
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君主应该关注人民的疾苦,为人民谋福祉。
3. 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放下私欲,达到心无杂念、无为而治的境界。
他认为万物皆由“道”所生,主张回归于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平和。
4. 庄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幽默的语言和寓言故事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
庄子主张“自由自在”、“无为而无不为”,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追求心灵自由的重要性。
他提倡“逍遥游”,通过悟道而达到境界超脱世俗的境地。
5. 荀子:荀子是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荀子强调人性本恶,主张通过教育和外力的感化来达到道德修养。
他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善论”之争,对于人性的本质及其修养的问题进行了独特的思考。
除了以上几位重要的思想家,中国历史上还有其他哲学流派,如墨家、法家和名家等。
墨家崇尚兼爱,主张素质平等和公平正义;法家则强调严刑峻法,以法治社会;名家则注重辩论和言辞的艺术。
这些思想家和哲学流派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各自独特的理论和观点,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而言,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家和哲学流派对于塑造中国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哲学流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主张思想及代表人物
中国哲学流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主张思想及代表⼈物⼀、儒家: 代表⼈物:孔⼦、孟⼦、荀⼦。
作品:《论语》、《孟⼦》、《荀⼦》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它以春秋时孔⼦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的⾃⾝修养的⼀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尚的⼈。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道。
⾄战国时,儒家分有⼋派,重要的有孟⼦和荀⼦两派。
孟⼦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仁政”,在对⼈性的论述上,他认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之所以提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道家: 代表⼈物:⽼⼦、庄⼦、列⼦。
作品:《道德经》、《庄⼦》、《列⼦》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称「道德家」。
这⼀学派以春秋末年⽼⼦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为,万物⾃然化⽣,否认上帝⿁神主宰⼀切,主张道法⾃然,顺其⾃然,提倡清静⽆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国寡民」、「⽆为⽽治」。
⽼⼦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派:庄⼦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学派。
三、墨家: 代表⼈物:墨⼦。
作品:《墨⼦》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创始⼈为墨翟。
这⼀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如⼰;兼爱,即爱⼈如⼰。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思想上提出尊天事⿁。
同时,⼜提出「⾮命」的主张,强调靠⾃⾝的强⼒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蹈⼑,以⾃苦励志。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与哲学家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中国历史悠久,拥有许多杰出而深思熟虑的思想家与哲学家。
他们的学说和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包括孔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和孟子等。
1.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又称孔夫子,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家庭的和睦,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他的思想被后世奉为经典,并在中国影响深远。
2. 老子老子(公元前570年-公元前471年),也称为李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
老子认为世界是由道构成的,人应该顺应自然的道,追求无为而治,强调无欲无求、宽容和超越尘世的境界。
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庄子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认为人应该放弃对物质和社会的追求,追求自由自在、无为而治的心境,通过悟性来达到精神上的自由。
他的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心灵的自由。
4. 墨子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和工程师,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反对战争和暴力,提倡和平与和谐。
他的学说影响了中国的社会伦理和政治思想,并对后世的儒家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 荀子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张以道德和礼仪来规范社会行为,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为儒家学说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6. 孟子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他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们应该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发扬光大自己的善良本性。
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政治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
中国历史著名哲学家
中国历史著名哲学家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哲学家。
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和教诲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被尊称为“大师”或“至圣先师”。
孔子的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强调品德修养、道德行为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他的学说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
老子老子(公元前6世纪)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道家之祖”。
他的主要著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
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自然方式和无为而治的道德原则。
孟子孟子(公元前372年至公元前289年)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儒家学说。
孟子强调人性的善良和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要性,提出了“性善论”和“人民至上”的观点。
庄子庄子(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庄子》被视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经典。
庄子强调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提出了“自由自在”的思想。
墨子墨子(公元前470年至公元前391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
他创立了墨家学派,提倡以爱和和平为核心的道德观念。
墨子主张普遍的关爱、公正和非暴力,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和教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对中国文化、社会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至今仍然被广泛学习和借鉴。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哲学思想家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哲学思想家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哲学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对于中国的哲学、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一、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仁”的道德伦理。
孔子认为,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决定了社会的和谐和治理的成败。
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伦理观念和政治体制。
二、老子(公元前570年-公元前471年)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著作是《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
他认为,宇宙万物都遵循着道的原则,人应该顺应自然,摒弃功利和欲望,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老子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形成和个人修养的追求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但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他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使人恢复本性的善良,并通过“仁”的实践来改善社会。
四、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他主张人性本恶,提倡“性恶论”。
他认为,人类天生自私自利,需要社会规范和教育来约束人的欲望,实现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和谐。
五、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主张兼爱和非攻的原则,反对战争和兵器的使用。
他强调“兼爱”和天下为公,提倡平等、和平和公正的社会秩序。
六、韩非子(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法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
他主张法治和强制手段来治理社会,强调法律的严明和权力的集中。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的主要著作是《庄子》。
中国历史上的哲学家与思想家
中国历史上的哲学家与思想家古代中国是一个哲学与思想繁荣的时代,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哲学家与思想家。
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你介绍几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与思想家,并探讨他们的重要思想。
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他的学说强调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主张以仁爱和君子道德为基础来治理社会。
他的思想对中国的儒家学派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仁”、“孝”和“礼”等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2. 老子(约公元前570年-公元前471年)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文献之一。
他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不争的境界。
他的思想强调个体内心的修炼和自然本源之道,对中国后来的道家学派和个人修养产生了广泛影响。
3. 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墨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创立了以“兼爱”为核心的墨家学派。
墨子主张以爱和利益为准则,反对战争和权力斗争,提倡社会公平和人道主义。
他的思想对中国后来的墨家学派和社会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荀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对后世儒家学派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荀子强调人性本恶的观点,并提出通过教育和礼仪规范来改善人性。
他的思想与孔子的“仁”观念形成了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两个主要支柱。
5. 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强调超越物质和个体的存在,提出了“道泽而行”和“自由无为”的思想。
他通过寓言和譬喻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由、自在和宇宙和谐的追求。
6. 朱熹(1130年-1200年)朱熹是宋代哲学家,他的学说对中国的儒家传统和后来的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哪些流派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哪些流派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涌现出了多个流派。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流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阴阳家。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流派之一。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道德伦理、仁爱和社会秩序。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主张培养人的德性和道德修养。
重要的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大学》和《中庸》。
道家源自老子的思想,强调追求自然和无为而治。
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的内心和谐,并反对人为的规范和权威。
《道德经》是道家的重要著作,其中包含有关无为而治的思想。
墨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流派,强调兼爱和公平。
墨家的核心原则是“非攻”,即反对战争和暴力。
墨家主张通过互惠和公正来建立社会秩序。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主要文献。
名家是中国古代的另一个哲学流派,以荀子为代表。
名家主张性恶论和性善论,认为人性本恶,并主张通过教育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人性。
名家强调审美和礼仪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陶冶人的情操。
法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流派,以商鞅为代表。
法家思想主张强权政治和严厉的法律制度,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通过法律的约束来维持社会秩序。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阴阳家源于道家思想,强调宇宙的阴阳和五行之间的关系。
阴阳家主张通过研究宇宙的运行规律来认识世界和人类的命运。
《周易》是阴阳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涌现出了多个流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阴阳家。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念和观点,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哲学思想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智慧和思想传统。
中国古代哲学家简介
交相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处世奉行“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精神。其“非攻”思想,反映当时人民反对战 争的意向,其“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为反对贵族“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生活。又重视生产,强调“赖 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非乐上》),并提出“尚贤”、“尚同”等政治主张,以为“官无常贵,民无终 贱”,“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弟子众多,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 尤重艰苦实践,服从纪律。墨学于当时对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现存《墨子》五十三篇,是研 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基本材料。 庄周 (约) 公元前 369 - 公元前 286 〖战国〗 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曾任蒙地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侯(官名),但 拒绝楚威王厚币礼聘。他继承并发展老子“道法自然”观点,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自 本自根”、“无所有在”,“道未始有封”(即“道”无界限差别),而达到“万物皆一也”(即万物齐一无差别)。又以 为万物“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仄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 齐物论》),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安时处顺,逍遥自得。为文汪洋恣肆,想象奇丽,。所著有《庄子》。 荀子 (约) 公元前 313 - 公元前 228 〖战国〗 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其为“卿”。 汉人避宣帝讳,曾改称孙卿。赵国人。游学于齐,曾三任祭 酒。后赴楚国,春申君任其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令,著书教学以终。韩非、李斯,均为其学生。其学 说总结先秦诸子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如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 为桀亡”,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思想。如以为人能通过“天官”(感官)及“天君”(心)之知觉认识客观,并强 调思维优于感觉。又认为“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为获得正确认识,必须使心“虚壹而静”。与孟子“性善”说 相反,认定人性生来本“恶”,“其善者伪也”,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可以为善。其政治观为“礼治”与“法 治”相结合,坚持儒家“正名”说,强调尊卑名分,主张“法后王”(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其于经济,提倡强 本节用、开源节流,“省工贾、众农夫”等观点。为文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赋篇》对汉赋兴起具影响。所著有 《荀子》。 董仲舒 公元前 179 - 公元前 104 〖西汉〗 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广川(今河北枣强东) 人。专治《春秋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 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 帝所采纳,形成“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馀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 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将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为一,形成封建神学体系。其说以“天人感应”说为 中心,以为“君权神授”,“天”对地上统治者经常用符瑞、灾异等表示愿望或谴责。又将天道和人事牵强比附, 以论证其“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观念。还提出“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并宣扬“黑、白、赤三统” 循环的历史观。所著有《春秋繁露》(经后人附益修改)及《董子文集》。 扬雄 公元前 53 - 18 〖西汉〗 一作杨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 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 时,校书天禄阁,官大夫。为人口吃,不能剧谈,而以文章名世。早年所作《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 风格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赋。后来薄辞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仿《论 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并强调如实地认识自然现象的 必要,并认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驳斥了神仙方术的迷信。在社会伦理方面,批判老庄“绝仁弃义” 观点,而重视儒家的学说,认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法言•修事》)。曾著 《方言》,叙述西汉时代各地方言,为研究古代语言的重要资料。又续《苍颉篇》编《训纂篇》。原有集,已散 佚,明人辑有《杨子云集》。清严可均所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收其赋、箴等共四卷,最为详备。 王充 (约) 27 - 97 〖东汉〗 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 出身“细族孤门”,少游洛阳太学,曾师事班彪,好 博览而不守章句。历任郡功曹、治中等官,后罢职家居,专事著述。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汉章帝特诏公 车徵,以病未赴。论学以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论衡•自然》),即“气”之运动产 生万物。自然界之“灾异”,是“气”变化之结果,与人事无关。又以为:“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遣告人,是
中国古代的古代哲学家
中国古代的古代哲学家中国古代孕育了众多杰出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古代的著名哲学家及其代表性思想。
孔子: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孔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
他的思想强调人伦道德,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建立和谐和稳定的需求。
他的思想被后世奉为圭臬,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和文化。
老子:道家思想的创立者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立者,他的代表作《道德经》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老子强调“道”的概念,认为宇宙万物皆由道构成。
他主张无为而治,以保持自然的平衡和和谐。
老子的思想也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观念,强调返璞归真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墨子:墨家思想的创始人墨子是墨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张以爱为中心,强调兼爱和非攻。
墨子主张以爱为准则来建立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反对战争和暴力。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和社会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荀子: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荀子是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致力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主张以法治国,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维持社会秩序。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庄子: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庄子是道家思想的继承者,他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发扬和完善。
庄子提出了“逍遥游”的观念,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无拘无束。
他主张追求自然和心灵的自由,以达到内心的宁静和和谐。
这些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和理论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仍然持续着影响力,并在当代的中国社会和世界范围内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这些哲学家的思想的研究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
在当今世界上,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仍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思想与哲学的主要流派与代表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思想与哲学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中国古代思想与哲学源远流长,展现出丰富的思想体系和多元的学派传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思想与哲学的主要流派以及代表人物。
1. 儒家思想与代表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其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他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君子之道”和“仁政”,强调君子的行为模范对社会起到示范作用。
2. 道家思想与代表道家思想由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所创立,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崇无为而治的理念。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提到了“道”这一概念,强调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谦逊。
3. 墨家思想与代表墨家思想由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创立,强调兼爱、非攻和尚贤。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主张“非攻”即反对战争。
墨子还提出了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工巧思想,强调利益和实用性。
4. 法家思想与代表法家思想由商鞅(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等人发起,重视法律和秩序对社会的规范作用。
法家思想主张法律的严密和严格执行,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和统一国家的目的。
5. 兵家思想与代表兵家思想注重军事理论和战争策略。
兵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孙子(公元前6世纪),他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学著作之一。
《孙子兵法》论述了对战争的战略和策略,强调战争艺术和智慧的重要性。
6. 阴阳家思想与代表阴阳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早形成的学派之一,代表人物为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阴阳家思想主张自然界的存在由阴阳两个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力量所构成,通过研究阴阳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世界。
7. 名家思想与代表名家思想强调学问的价值和重要性,代表人物有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名家认为人通过学习和修养可以达到人的完善,并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和追求。
8. 泛神仙主义思想与代表泛神仙主义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对神仙的崇拜,追求超越现实世界的存在和境界。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哲学家(a)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3)哲学家(a)根据《中国哲学简史》、《中西哲学小史》的介绍,结合查阅的资料,遴选了31位对中国哲学发展有着不同程度影响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梳理、编录了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仅供参考。
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省曲阜市南辛镇)人,开创了儒家学派。
他编纂了《春秋》,修订了“五经”,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
在道德哲学方面以“仁”为核心自成系统--孔子之道即是“仁”。
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各个时代很不相同。
他死后,逐渐被认为是“至圣先师”,高于其他一切教师;到了公元前2世纪,地位更加提高,认为他是接受天命,继周而王,被称为文宣皇帝、文宣王;公元前1世纪,孔子被认为是活着的“神”,这也是孔子光荣的顶点,在汉朝中叶,儒家的确可以称做。
之后,孔子的地位回归到理性上来,不再被认为是“神”,但他依旧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总的来说孔子如同格拉底在西方历史中的地位。
根据他与弟子言行编辑的《论语》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一)正名说:为了有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孔子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必也正名乎”!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首先要正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种社会关系的名。
比如“君”的本质即所谓的“君道”,这是理想的“君”必备的。
“君”若按君道而行,他才于“实”、于“名”,都是真正的“君”。
也就是“实”与“名”为它规定的含义相符合。
否则纵然使别人称他为君,他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君”。
每个名都有一定的含义,都有其对应的责任和义务,也都指向事物的本质“实”。
(二)仁、义之说: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
比如,父行父道爱其子。
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
“仁”就是人的一切德性的总和,“仁人”就是“全德之人”的意思。
所以统治者要“爱人”,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义”,宜也,即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中国古代哲学家年表
中国古代哲学家年表古代中国是一个哲学思想辉煌的时代,众多哲学家们的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他们的思想触及人性、道德、政治、宇宙等多个领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年表,记录了一些重要的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成就,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1. 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仁爱、礼义道德。
-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强调人性本善,提出“四端”即仁、义、礼、智。
-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强调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育来约束和改造人性。
2.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0年):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与暴力。
- 慎子(公元前380年-公元前250年):慎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亲亲,认为亲情和友情是人际关系的基石。
3. 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老子(约公元前570年-约公元前471年):道家学派创始人,提出“无为而治”、“道可道非常道”的理念,主张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
- 列子(约公元前466年-约公元前366年):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强调自由意志与人性本善的关系。
4.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 王弼(226年-249年):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融合,主张理性追求真理。
- 陶渊明(365年-427年):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以山水田园为背景,表达对官场腐败的不满与追求田园生活的向往。
5. 唐宋明清时期(618年-1912年)-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宋代思想家,主张变法新政,以提高民生为核心。
- 陆九渊(1132年-1200年):宋代理学家,强调仁义道德的重要性,提出“两重道德观”。
6. 近现代(19世纪以后)- 胡适(1891年-1962年):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文化自信、现代化的价值观。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3)哲学家(a)上课讲义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3)哲学家(a)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3)哲学家(a)根据《中国哲学简史》、《中西哲学小史》的介绍,结合查阅的资料,遴选了31位对中国哲学发展有着不同程度影响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梳理、编录了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仅供参考。
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开创了儒家学派。
他编纂了《春秋》,修订了“五经”,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
在道德哲学方面以“仁”为核心自成系统--孔子之道即是“仁”。
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各个时代很不相同。
他死后,逐渐被认为是“至圣先师”,高于其他一切教师;到了公元前2世纪,地位更加提高,认为他是接受天命,继周而王,被称为文宣皇帝、文宣王;公元前1世纪,孔子被认为是活着的“神”,这也是孔子光荣的顶点,在汉朝中叶,儒家的确可以称做宗教。
之后,孔子的地位回归到理性上来,不再被认为是“神”,但他依旧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总的来说孔子如同苏格拉底在西方历史中的地位。
根据他与弟子言行编辑的《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一)正名说:为了有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孔子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必也正名乎”!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首先要正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种社会关系的名。
比如“君”的本质即所谓的“君道”,这是理想的“君”必备的。
“君”若按君道而行,他才于“实”、于“名”,都是真正的“君”。
也就是“实”与“名”为它规定的含义相符合。
否则纵然使别人称他为君,他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君”。
每个名都有一定的含义,都有其对应的责任和义务,也都指向事物的本质“实”。
(二)仁、义之说: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
比如,父行父道爱其子。
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
“仁”就是人的一切德性的总和,“仁人”就是“全德之人”的意思。
所以统治者要“爱人”,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义”,宜也,即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中国古代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及其思想核心
中国古代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及其思想核心中国古代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多样的哲学传统之一,形成了众多不同的流派。
每个流派都有其代表人物和独特的思想核心。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及其思想核心。
0.引言中国古代哲学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哲学体系,他不仅仅是关注哲学思想的得失,更注重人们对自身修养的追求及尽善尽美的人生态度。
在这条漫长的哲学道路上,中国古代哲学孕育出了各式各样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立的思想体系和核心理念。
一.儒家思想儒家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为孔子。
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核心,将其作为儒家思想的价值追求。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仁爱与尊重。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准则,希望通过对这一系列的道德价值观的遵守,达到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二.道家思想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流派中另一个重要的流派,其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
道家的思想核心在于追求自然、宇宙和人类的整体和谐与平衡。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行为上的无为,追求身心的放松与自然。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个体的内省与感悟,主张摒弃功利主义和世俗欲望,从而达到内心的宁静和人生的满足。
三.墨家思想墨家是中国古代哲学流派中具有特色的一个流派,其代表人物为墨子。
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核心,他主张人类应该彼此关爱,摒弃战争和暴力。
墨家思想强调道德和理性,主张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欲望,致力于减少人类之间的纷争,追求和平、和谐和公义。
四.法家思想法家是中国古代哲学流派中相对特殊的一个流派,其代表人物为韩非子。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认为政治权力是社会管理的核心。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追求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严厉的法律约束和强有力的统治,社会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稳定和发展。
五.名家思想名家是中国古代哲学流派中的一个小众流派,其代表人物为荀子。
名家思想强调礼仪、名节和优秀品质的追求,主张人们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应该追求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古代十大哲学家简介
古代十大哲学家简介中国古代十大哲学家?1.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2.至圣先师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
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3.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4.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汉族,山东邹城人。
名轲,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5.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
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6.董仲舒前179~前104,董子,汉代思想家,政治家。
为儒学取得正统地位作出巨大贡献。
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
西汉思想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经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7.朱熹宋代理学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8.王守仁王阳明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
中国的古代哲学家与思想家
中国的古代哲学家与思想家中国古代独特而深邃的哲学思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财富。
在中国历史上,涌现了众多杰出的哲学家与思想家,他们的思想观点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聚焦于中国的古代哲学家与思想家,并对他们的贡献进行简要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又称孔夫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他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儒家学说,强调仁爱、诚信和道德修养。
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观念,主张个人为社会做出贡献,以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孔子对于教育的重视也为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The Way that can be spoken of is not the constant Way)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无可言喻、无形无象的。
老子主张通过摒弃私欲、追求自然和谐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平。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人追求虚无、自律和自省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提出了“人性本善”的原则,认为人天生具有良善的本性,但需要适当的教育和修养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孟子强调政府的责任应该是维护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的公正。
他的思想对中国儒家传统的形成和延续产生了巨大影响。
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0年)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和杀戮,并主张节俭和简朴的生活方式。
他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伦理和政治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
墨子的思想为后世古代学术运动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儒家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朱子(1130年-1200年)是宋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他提出了“理学”学说,将儒家经典与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儒家哲学体系。
朱子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思考,以实现“格物致知”的境界。
他的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对后世教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3)哲学家(a)根据《中国哲学简史》、《中西哲学小史》的介绍,结合查阅的资料,遴选了31位对中国哲学发展有着不同程度影响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梳理、编录了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仅供参考。
一、孔子(前551 —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敝邑(今省曲阜市南辛镇)人,开创了儒家学派。
他编纂了《春秋》,修订了“五经”,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
在道德哲学方面以“仁”为核心自成系统--孔子之道即是“仁”。
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各个时代很不相同。
他死后,逐渐被认为是“至圣先师”,高于其他一切教师;到了公兀前2世纪,地位更加提高,认为他是接受天命,继周而王,被称为文宣皇帝、文宣王;公元前1世纪,孔子被认为是活着的“神”,这也是孔子光荣的顶点,在汉朝中叶,儒家的确可以称做。
之后,孔子的地位回归到理性上来,不再被认为是“神”,但他依旧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总的来说孔子如同格拉底在西方历史中的地位。
根据他与弟子言行编辑的《论语》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一)正名说:为了有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孔子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必也正名乎” !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首先要正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种社会关系的名。
比如“君”的本质即所谓的“君道”,这是理想的“君”必备的。
“君”若按君道而行,他才于“实”、于“名”,都是真正的“君”。
也就是“实”与“名”为它规定的含义相符合。
否则纵然使别人称他为君,他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君”。
每个名都有一定的含义,都有其对应的责任和义务,也都指向事物的本质“实”。
(二)仁、义之说: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
比如,父行父道爱其子。
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
“仁”就是人的一切德性的总和,“仁人”就是“全德之人”的意思。
所以统治者要“爱人”,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义”,宜也,即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且所做的这些事从道德上来说都是正确的。
如果出于非道德的原由,虽然做了应该做的事,这种行为也不是义的行为,而属于利的行为。
义与利是相对立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义利之辩”在道德学说中是极其重要的。
(三)忠、恕之道:“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那么实行仁的方法,即“仁之方”是什么呢?在于“推己及人”!推己及人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中庸》所举的例证,“己所欲,亦施于人”,孔子称之为“忠”,强调的是忠恕之道肯定方面;另一是《大学》所举例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称之为“恕”,强调的是忠恕之道的否定方面。
这正反两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也就是“仁之方”。
因为忠恕之道的道,是以本人的好恶为尺度来调节本人的行为,所以忠恕之道也称为禁矩之道,也是“仁”之道。
行忠恕就是行仁,行仁就必须履行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这就包含了义的性质,所以,忠恕之道就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开端和终结。
(四)知命论:即“无所为而为”的观念。
在孔子看来,“命”是指人们所能控制的围以外的东西,对此,人不可能都无为,人若是竭尽全力,总还有一些东西是在他力所能及的控制围以。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些他应该做的事。
孔子认为,做这些事的价值或目的在于“做”的本身,只要尽力去做,努力去做,而不必在意结果是否会成功,即应该“无所为”。
人只有已经做了他自己能够做的一切以后,对于那些仍然要来到的东西,才只好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只好平静地、无可奈可地接受它。
这才是“知命”,即知天的命令。
要成为君子,知命是一个重要的必要条件。
所谓尽人事听天命。
做了,就表明此项义务在道德上算是尽到了。
所以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五)“仁”包含孝、忠、智、勇,是人性之“真的”,只须合“礼”,即是至好。
(六)提出行中庸之道,这也是儒家学派的核心思维方法。
(七)话教论:主“美”和“善”的统一,即形式与容的统一。
通过R寺教” 把艺术作为道德教育的工具,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
他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话、礼、乐方面修身成性。
二、墨子(约前479-前381),名翟,战国初期宋国国都(今)或鲁国(今滕州)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当时,墨子与孔子享有同等的盛名,墨学的影响也不亚于孔学,与儒家并称“显学”。
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期,拥有“非儒即墨”之称。
孔子对西周的传统制度、礼乐文献,怀有同情的了解,力求以伦理的言辞论证它们是合理的、正当的;而墨子则是孔子第一个反对者。
他认为孔子所赞同的都是不正当、不合用的,力求用简单一些,且在他看来是有用的一些东西来替代。
即把传统的制度和常规,连同孔子以及儒家的学说,一齐反对掉。
如果说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辩护者,是文雅的君子;那么墨子就是批判者,是战斗的传教士。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
(一)兼爱、非攻说:儒家的中心观念仁、义,墨子并没有批判,相反他在《墨子》一书中经常提到仁、义, 也常讲仁人、义人。
只是墨氏的仁、义与孔氏的仁、义有些不同。
墨子的仁、义是指兼爱,仁人、义人就是实行这种兼爱的人。
兼爱是墨子哲学的中心概念。
在墨子的团队里提倡“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理念,墨子也极力地扩大兼爱的含义,与儒家的“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相反,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即天下的每个人都应该同等地、无差别地爱别的一切人,即“爱人若爱其身”。
并提出“天下之人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仁人的任务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他就应当以兼爱作为他自己以及天下所有的人的行动标准,即所谓的“以兼为正”,这样“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他认为“兼爱”是唯一的救世之法。
“非攻”是墨子从兼爱思想出发所提出的,他认为争斗、战争,是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所以,他极力反对攻伐之战,只参加严格限于自卫的战争。
儒家与墨家在爱问题上主要有两个根本分歧点:一是爱有无差等的问题。
墨家认为爱无差等,爱别人和爱父母是应当同等的;儒家认为爱是有差等的,爱父母总要胜过爱其他一般的人,并认为墨氏之爱“是无父也”。
二是没是在发生的还是外在强加的。
墨家认为爱是外部人为地附加的,所以要依靠的、政治的制裁作为实施爱的保障;而儒家认为,爱是从人性部自然地发展出来的。
(二)重利、重功论:这是墨子哲学判断一切价值的标准。
为证明兼爱理论的正确性,也为判断一切言论的是与非,墨子提出了他的方法论一一“三表”法,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于何本之?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
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所谓“本之”,主要是根据前人的经验教训,依据古代典籍;所谓“原之”,就是从普通百姓的感觉经验中寻求根据。
“本之”是间接经验,“原之”是直接经验,都是属于归纳法的围。
所谓“用之”,是将言论应用于实际政治,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从而来判断言论的真与假,最后决定取舍。
孔子行事以“应该”为主旨,墨子行事则以“结果” 是否“有利”为主旨。
观察一件事能不能做,关键看事情的结果是否对国家百姓人民有利,是不是可以达到“富庶”的目的。
所以三表中,尤以最后一表最为重要,它是墨子估定一切的价值标准。
他认为,正是因为大家“兼爱” 了,才能产生对国家百姓人民有利的事,所以,兼爱是绝对正确的。
“义,利也”。
(三)天志、明鬼说:为了诱导人们兼爱,墨子乂引进了许多的制裁,如“天志”、“明鬼”。
墨子认为,天帝是存在的,天帝爱人,他要求人们彼此相爱,于是他监视人的行为,特别监视统治者的行动,以祸、福惩罚、奖励那些违反或是顺从天意的人。
除了天帝,还有许多小一些的鬼神,他们也同天帝一样,明察秋毫。
在对待鬼神和祭祀的问题上,儒家和墨家似乎都存在着矛盾。
儒家重祭祀丧礼,却不相信鬼神;墨家反对丧葬和祭祀的缚礼,却相信鬼神的存在。
其实儒、墨二家的观点都不矛盾。
儒家重祭祀和丧葬之礼,只是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话的,非的;墨家重鬼神,只是为了兼爱理论服务,诱导人们相信,兼爱受赏,不兼爱受罚。
推行“节用”、“节葬”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目的在人们的心里树起敬畏的信仰。
从墨子功利主义观点看,只要有用就是正确的。
(四)尚同说:墨子认为国家必须是极权主义的,国君的权威也必须是绝对的。
因为国家的建立就是为了结束混乱,混乱产生的原因就是思想认识不同,政令不一,即“异义”。
所以,一国之只能有“一义”,且此义也必须是由国家自身确定的,除此之外别的义是不能容忍的。
所以他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一级服从一级,绝对地统一于上级,也不能例外,把天下人的思想统一起来,上下一心服从政治;同时只要为政者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对人民"疾爱而使之,致信而持之,富贵以导其前,明罚以率其后",如此则一定能统一全国思想,实现民富国治。
三、朱(生卒年代未详,但是一定生活在墨子与孟子之间。
)子、子居,国人,思想家、哲学家,道家朱学说派创始人,与墨学齐驱,并属先显学。
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非子》、《吕氏春秋》等著作之中,基本观点“为我” 、“轻物重生”。
四、孟子(约前371 —前289),名轲,东周邹国(今省邹城市,为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孟子是孔子理论的继承者、发扬者,他的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施仁政”。
著录《孟子》一书,与《论语》一起,成为“四书”之一。
孟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相当于柏拉图在西方,其气象之高明亢爽亦似之。
孟子的学识在当时就显达于世。
(一)性善论:认为人性有种种善的成分,同时也有一些与动物共有的成分。
严格地说这些“动物”成分不应该认为是“人”性部分。
这些部分无所谓善恶,若不适当控制,就会通向恶。
所以孟子主扩充“四端”,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此“四端”为人之本性,也使人异于禽兽,若能充分扩充,就能变成四种,即“仁、义、礼、智”,最终成为圣人。
(二)国家起源论:孟子认为人伦是国家和社会的起源。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所以只有在国家和社会中,人伦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民本思想:孟子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主应以爱民为先决条件,保障人民的利益。
天命在于民心而不在于君主。
若君主无道,那么在道德上他就不是君了,按孔子的正名说,他只是“一夫”,人民也就有了在道德上革命的权力,即使杀了他,也不算弑君;但若君主有旨,人民便应谨守岗位。
孟子认为,国家是一个道德的组织,国家的领袖必须是道德的领袖,因而只有圣人可以成为真正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