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诊断学基础课件
合集下载
疼痛的评定PPT课件.pptx

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
评估疼痛的常用工具
2.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法: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疼痛时的面部表情状态, 对照《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进行疼痛评估,适用于表达困难的患者,如儿童、 老年人,以及存在语言或文化差异或其他交流障碍的患者
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
评估疼痛的常用工具
3.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将疼痛程度分为 轻度、中度、重度三类。
以上一次
4-6分(中度疼痛):每天评估2次(10:00-14:00)
疼痛评分
7-10分(重度疼痛):每天评估3次(10:00-14:00-18:00)为准
术后使用镇痛泵 出现爆发性疼痛
用药后
每天至少评估一次,病人有疼痛时按照相应要求进行疼痛 评估
立即评估
口服后60分钟 皮下及肌肉注射后30分钟 静脉用药后15分钟 芬太尼透皮贴使用后6小时 特殊药物按照药物说明进行效果评价
第三部分 疼痛护理诊断
根据对病人疼痛的全面评估,可以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护理 诊断因人而异,一般主要有:
(1)睡眠型态紊乱:与疼痛未能缓解有关。 (2)抑郁:与疼痛不能缓解及疾病的多种综合因素有关。 (3)缺乏疼痛控制知识:与患者文化背景有关。 (4)舒适的改变:与疼痛未能缓解有关。
第四部分 疼痛护理措施
护士作为疼痛状态的主要评估者、镇痛措施的主要落实者、患者和家属 的主要指导者、教育者和权益的维护者,在疼痛管理中的独特作用正日益显 现出来。
对患者镇痛的评价,往往首选依赖于护士及时动态进行评估和记录;护 士参与疼痛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修订,以确保合理化和个体化。
作为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护士较容易发现患者在心理、 社会等方面的困扰,并给予及时的干预和转介,有利真正实现良好的疼痛管 理。
评估疼痛的常用工具
2.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法: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疼痛时的面部表情状态, 对照《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进行疼痛评估,适用于表达困难的患者,如儿童、 老年人,以及存在语言或文化差异或其他交流障碍的患者
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
评估疼痛的常用工具
3.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将疼痛程度分为 轻度、中度、重度三类。
以上一次
4-6分(中度疼痛):每天评估2次(10:00-14:00)
疼痛评分
7-10分(重度疼痛):每天评估3次(10:00-14:00-18:00)为准
术后使用镇痛泵 出现爆发性疼痛
用药后
每天至少评估一次,病人有疼痛时按照相应要求进行疼痛 评估
立即评估
口服后60分钟 皮下及肌肉注射后30分钟 静脉用药后15分钟 芬太尼透皮贴使用后6小时 特殊药物按照药物说明进行效果评价
第三部分 疼痛护理诊断
根据对病人疼痛的全面评估,可以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护理 诊断因人而异,一般主要有:
(1)睡眠型态紊乱:与疼痛未能缓解有关。 (2)抑郁:与疼痛不能缓解及疾病的多种综合因素有关。 (3)缺乏疼痛控制知识:与患者文化背景有关。 (4)舒适的改变:与疼痛未能缓解有关。
第四部分 疼痛护理措施
护士作为疼痛状态的主要评估者、镇痛措施的主要落实者、患者和家属 的主要指导者、教育者和权益的维护者,在疼痛管理中的独特作用正日益显 现出来。
对患者镇痛的评价,往往首选依赖于护士及时动态进行评估和记录;护 士参与疼痛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修订,以确保合理化和个体化。
作为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护士较容易发现患者在心理、 社会等方面的困扰,并给予及时的干预和转介,有利真正实现良好的疼痛管 理。
诊断学疼痛PPT课件

31
临床特点
1、发病的情况 2、疼痛部位 3、疼痛的性质与特点 4、牵涉或放射痛的部位 5、诱发与缓解的因素
32
胸痛
发生机制 病因 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
33
发病机制
发生机制:各种刺激因子如缺氧、炎症、肌张 力改变、癌肿浸润、组织坏死以及物理、化学因 子均可产生痛觉冲动,引起胸痛
感觉神经纤维:肋间神经、支配主动脉的交感神 经、支配气管和支气管的迷走神经、膈神经
发生机制
各种刺激(物理或化学性) 致痛物
游离神经末梢 大脑皮质第一感觉区 疼痛(定位疼痛、情绪反应)
4
致痛物质:引起疼痛的刺激物
乙酰胆碱、5羟色胺、组织胺 缓激肽及其同类的多肽类 钾离子、氢离子、酸性产物等
5
痛觉传导途径
(头面)三叉神经 (躯干)外周神经
三叉神经丘脑束
(内脏)交感神经 (气管、食管)迷走神经
轻度
0Hale Waihona Puke 3110 10面部表情测量图
2
4
6
8
12
13
问诊要点
临床特点 合并症状 相关病史 个人史(职业、接触史等) 诊疗经过
14
临床特点
1、发病的情况:是持续性或发作性,发作时间,间歇长短 2、疼痛部位 3、疼痛的性质与特点 4、牵涉或放射痛的部位 5、诱发与缓解的因素 6、伴随症状
34
病因
1、胸壁疾病: 皮下蜂窝织炎 带状疱疹 肋间神经炎 2、心脏与大血管疾病 冠心病 主动脉夹层 心包炎 3、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 气胸 支气管炎 肺栓塞 4、纵隔疾病 纵膈气肿 纵膈肿瘤 5、其他:食管炎、食管癌、 食管裂孔疝、膈下脓肿脾梗塞等
35
临床表现—发病年龄
临床特点
1、发病的情况 2、疼痛部位 3、疼痛的性质与特点 4、牵涉或放射痛的部位 5、诱发与缓解的因素
32
胸痛
发生机制 病因 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
33
发病机制
发生机制:各种刺激因子如缺氧、炎症、肌张 力改变、癌肿浸润、组织坏死以及物理、化学因 子均可产生痛觉冲动,引起胸痛
感觉神经纤维:肋间神经、支配主动脉的交感神 经、支配气管和支气管的迷走神经、膈神经
发生机制
各种刺激(物理或化学性) 致痛物
游离神经末梢 大脑皮质第一感觉区 疼痛(定位疼痛、情绪反应)
4
致痛物质:引起疼痛的刺激物
乙酰胆碱、5羟色胺、组织胺 缓激肽及其同类的多肽类 钾离子、氢离子、酸性产物等
5
痛觉传导途径
(头面)三叉神经 (躯干)外周神经
三叉神经丘脑束
(内脏)交感神经 (气管、食管)迷走神经
轻度
0Hale Waihona Puke 3110 10面部表情测量图
2
4
6
8
12
13
问诊要点
临床特点 合并症状 相关病史 个人史(职业、接触史等) 诊疗经过
14
临床特点
1、发病的情况:是持续性或发作性,发作时间,间歇长短 2、疼痛部位 3、疼痛的性质与特点 4、牵涉或放射痛的部位 5、诱发与缓解的因素 6、伴随症状
34
病因
1、胸壁疾病: 皮下蜂窝织炎 带状疱疹 肋间神经炎 2、心脏与大血管疾病 冠心病 主动脉夹层 心包炎 3、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 气胸 支气管炎 肺栓塞 4、纵隔疾病 纵膈气肿 纵膈肿瘤 5、其他:食管炎、食管癌、 食管裂孔疝、膈下脓肿脾梗塞等
35
临床表现—发病年龄
诊断学疼痛PPT课件

疼 痛(pain)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肾内科 高苹
1
疼痛
2
概述: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 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国际疼痛学会 IASP)
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个体差异很大 疼痛具有保护作用:提示疾病的存在,是机
体避开或除去损伤的信号,
疼痛可致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
3
3、脏器扭转或破裂 7.胸腔疾病所致的牵涉性痛
4、腹膜炎症
8.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
46
慢性腹痛病因
1、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 5、脏器包膜的牵张
2、空腔脏器的张力变化 6、中毒与代谢障碍
3、胃、十二指肠溃疡
7、肿瘤压迫及浸润
4、腹腔脏器的扭转或梗阻 8、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47
发生机制
内脏性腹痛 躯体性腹痛 牵涉痛
脊髓后根
大
脑
脊 髓 丘 脑 束
皮 质 第 一 感 觉
区
6
疼痛的类型
根据发生部位和传导途径
1、躯体性疼痛 2、内脏痛 3、深部痛 肌肉、肌键、筋膜、关节痛 4、放射痛或牵涉痛
7
牵涉痛(referred pain)
内脏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引起的疼痛,可在体表
某一部分也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
发生机制:持续 而强烈的内脏疼 痛的冲动,经传 入纤维使相应脊 髓节段的神经元 兴奋并在后角发 生联系
8
放射痛(radiating pain)
某一神经根或起始 阶段受到病理刺激 而引起的沿着神经 走行和分布造成的 疼痛
9
10
疼痛划分为10级,0级为无痛,10级为剧痛
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癌性疼痛
10
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肾内科 高苹
1
疼痛
2
概述: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 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国际疼痛学会 IASP)
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个体差异很大 疼痛具有保护作用:提示疾病的存在,是机
体避开或除去损伤的信号,
疼痛可致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
3
3、脏器扭转或破裂 7.胸腔疾病所致的牵涉性痛
4、腹膜炎症
8.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
46
慢性腹痛病因
1、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 5、脏器包膜的牵张
2、空腔脏器的张力变化 6、中毒与代谢障碍
3、胃、十二指肠溃疡
7、肿瘤压迫及浸润
4、腹腔脏器的扭转或梗阻 8、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47
发生机制
内脏性腹痛 躯体性腹痛 牵涉痛
脊髓后根
大
脑
脊 髓 丘 脑 束
皮 质 第 一 感 觉
区
6
疼痛的类型
根据发生部位和传导途径
1、躯体性疼痛 2、内脏痛 3、深部痛 肌肉、肌键、筋膜、关节痛 4、放射痛或牵涉痛
7
牵涉痛(referred pain)
内脏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引起的疼痛,可在体表
某一部分也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
发生机制:持续 而强烈的内脏疼 痛的冲动,经传 入纤维使相应脊 髓节段的神经元 兴奋并在后角发 生联系
8
放射痛(radiating pain)
某一神经根或起始 阶段受到病理刺激 而引起的沿着神经 走行和分布造成的 疼痛
9
10
疼痛划分为10级,0级为无痛,10级为剧痛
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癌性疼痛
10
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学疼痛》PPT课件

疼痛的分类与诊断意义
• 总结词:疼痛可以根据其产生原因、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等进行分类。对疼痛进行准确诊断和分类对于制定 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详细描述:疼痛可以根据其来源、性质和持续时间等因素进行分类。根据疼痛的来源,可分为躯体性疼痛和内 脏性疼痛;根据疼痛的性质,可分为刺痛和钝痛;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对疼痛 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类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通过诊断 疼痛,医生可以发现潜在的疾病或损伤,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因此, 对疼痛的分类与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诊断学疼痛》ppt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引言 • 疼痛的诊断方法 • 疼痛的评估与量表 • 常见疼痛疾病的诊断 • 疼痛治疗的概述 • 疼痛患者的护理与康复
目录
CONTENTS
01
引言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社交活动 ,提高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关节痛的诊断需要关注患者的疼痛部位、性 质和程度,以及关节活动情况。
详细描述
关节痛的诊断需要了解患者的疼痛部位和性 质,以及关节活动是否受限。医生需要进行 体格检查,以确定疼痛的原因。辅助检查, 如X光、CT或MRI等,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 了解关节的情况。
05
疼痛治疗的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诊断学疼痛(全面)PPT课件

梗阻、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腹型过敏性紫癜。
腹痛伴随症状
发热寒战
黄疸 休克
呕吐 腹泻 返酸、嗳气 血尿
急性胆道感染、肝脓肿、腹腔脓肿,也可见 于腹腔外疾病。 见于肝、胆、胰疾病。
腹腔脏器破裂;胃肠穿孔、绞窄性肠梗阻、 肠扭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食管、胃肠病变
消化吸收障碍或肠道炎症、溃疡或肿瘤。
破裂等。
腹痛部位
一般腹痛部位多为病变所在部位 中上腹: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胰腺炎。 右上腹:胆囊炎、胆石症、肝脓肿。 右下腹麦氏点:急性阑尾炎。 脐周或脐部:小肠疾病。 左下腹部:结肠疾病。 下腹部:膀胱炎、盆腔炎及异位妊娠破裂。 弥漫性或部位不定的疼痛: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机械性肠
带状疱疹
壁薄、紧张不易破、疱液清、疱周绕有红晕
带状疱疹
沿一侧分布
胸壁疾病引起胸痛
肋软骨炎:20~30岁及40~50岁多见,70%~80%为单侧且 单发,起病缓慢,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软骨膨隆、肿大、 有明显的自发性疼痛和压痛,局部无红、热改变。常见的病变 好发部位为胸骨旁第二肋软骨,痛点较为固定,咳嗽、深呼吸、 扩展胸壁等引起胸廓过度活动时会加剧疼痛。2~3个月可自行 缓解,部分患者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迁延数月甚至数年。
331同时伴剧烈呕吐2伴眩晕3伴发热4慢性进行性头痛伴精神症状5慢性头痛突然加剧伴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小脑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全身感染性疾病或颅内感染颅内肿瘤346伴视力障碍7伴脑膜刺激症8伴癫痫发作9伴神经功能紊乱青光眼或脑瘤脑膜炎脑血管畸形脑内寄生虫病或肿瘤神经功能性头痛3536肺和脏层胸膜对痛觉不敏感病变累及壁层胸膜时方发生胸痛
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缓 脉血压升高)。
腹痛伴随症状
发热寒战
黄疸 休克
呕吐 腹泻 返酸、嗳气 血尿
急性胆道感染、肝脓肿、腹腔脓肿,也可见 于腹腔外疾病。 见于肝、胆、胰疾病。
腹腔脏器破裂;胃肠穿孔、绞窄性肠梗阻、 肠扭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食管、胃肠病变
消化吸收障碍或肠道炎症、溃疡或肿瘤。
破裂等。
腹痛部位
一般腹痛部位多为病变所在部位 中上腹: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胰腺炎。 右上腹:胆囊炎、胆石症、肝脓肿。 右下腹麦氏点:急性阑尾炎。 脐周或脐部:小肠疾病。 左下腹部:结肠疾病。 下腹部:膀胱炎、盆腔炎及异位妊娠破裂。 弥漫性或部位不定的疼痛: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机械性肠
带状疱疹
壁薄、紧张不易破、疱液清、疱周绕有红晕
带状疱疹
沿一侧分布
胸壁疾病引起胸痛
肋软骨炎:20~30岁及40~50岁多见,70%~80%为单侧且 单发,起病缓慢,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软骨膨隆、肿大、 有明显的自发性疼痛和压痛,局部无红、热改变。常见的病变 好发部位为胸骨旁第二肋软骨,痛点较为固定,咳嗽、深呼吸、 扩展胸壁等引起胸廓过度活动时会加剧疼痛。2~3个月可自行 缓解,部分患者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迁延数月甚至数年。
331同时伴剧烈呕吐2伴眩晕3伴发热4慢性进行性头痛伴精神症状5慢性头痛突然加剧伴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小脑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全身感染性疾病或颅内感染颅内肿瘤346伴视力障碍7伴脑膜刺激症8伴癫痫发作9伴神经功能紊乱青光眼或脑瘤脑膜炎脑血管畸形脑内寄生虫病或肿瘤神经功能性头痛3536肺和脏层胸膜对痛觉不敏感病变累及壁层胸膜时方发生胸痛
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缓 脉血压升高)。
《疼痛基础知识》课件

疼痛可以根据程度分为 轻度、中度和重度,根 据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
疼痛的定位有助于诊断 和制定相关治疗方案。
疼痛的治疗
1
疼痛治疗的原则
控制疼痛原因、缓解疼痛症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和成瘾。
2
疼痛治疗的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根据疼痛的病因和患者情况制订个体化治 疗方案。
3
疼痛治疗的注意事项
例如药物剂量和频次、药物相互作用、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干预。
疼痛的预防与管理
疼痛的预防
包括避免对身体的过度使用、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定 期进行体检等。
疼痛的管理
需要多学科协作,如康复医 学、心理学和营养学等,同 时需要提供疼痛护理和完善 疼痛病史记录。
结语
疼痛对生活的影响
疼痛会影响个人日常和社会功 能,对患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 响。
防治疼痛的重要性
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疼 痛的发生,及时治疗可以减轻 疼痛的程度。
疼痛护理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医护人员不仅需要了解疼 痛的相关知识,还需要提供患 者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为患 者带来更好的康复体验。
疼痛的传入途径
疼痛信号通过神经元传递,经 过脊髓传入大脑皮质进行加工 与处理。
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是疼痛机 制的基础,也是药物治疗的靶 点。
疼痛的传出途径
疼痛信号通过下行通路传出, 影响疼痛的感受与情感反应。
疼痛的评估
1 疼痛的评估工具
2 疼痛的程度及分类 3 疼痛的定位
例如面部表情评定量表、 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AS疼痛评估量表等。
《疼痛基础知识》PPT课 件
尽管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了解其基础知识有助于更好地评估和治疗它。这 个PPT将带您了解有关疼痛的一些基础知识。
疼痛的诊断学基础

第三十四页,课件共有48页
一、血液检查
❖ 1、正常参考值 ❖ (1)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的测定正常值 ❖ 成年男性 4.0-5.5×1012/L(RGB) ❖ 成年女性 3.5-5.0×1012/L (RGB) ❖ 新 生 儿 6.0-7.0 ×1012/L (RGB ❖ 成年男性 120-160 g/L (HB) ❖ 成年女性 110-150 g/L ( HB) ❖ 新生儿 170-200 ×g/L ( HB)
1、站立位检查(正常腰椎活动范围,前屈90°,后伸 35°侧屈、侧旋均为30°) 2、俯卧位检查 ❖梨状肌紧张试验(仰卧位、俯卧位) ❖股神经紧张试验
❖伸腰试验 ❖腰大肌挛缩试验
❖跟腱反射
第六页,课件共有48页
3、仰卧位检查 ❖ 屈颈试验
❖ 直腿抬高试验(正常范围:70°~90°) ❖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脊柱正位片检查
①脊柱有无侧凸
②椎间隙有无狭窄及两侧是否等宽 ③椎体形态有否改变,有无棘突偏歪及畸形
④双侧椎弓根的形态和间距是否正常 ⑤关节突关节位置是否正常、间隙是否清晰
⑥有无颈肋、横突肥大、移行椎及骸椎隐裂 等
⑦齿状突有否偏歪(张口正位) ⑧椎体两侧软组织情况。
第十一页,课件共有48页
脊柱侧位片检查
膝 关 节 正 侧 位 片
第二十一页,课件共有48页
二、CT检查
CT检查具有很高的密度分 辨率,特别适用于脑、肝、胰 、肾、腹膜后和腹腔包块,以 及颈、腰椎椎管病变的诊断, 尤其是腰椎管内病变几乎常规 进行CT检查。
第二十二页,课件共有48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
第二十三页,课件共有48页
三、核磁共振成像(MRI)
第三页,课件共有48页
一、血液检查
❖ 1、正常参考值 ❖ (1)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的测定正常值 ❖ 成年男性 4.0-5.5×1012/L(RGB) ❖ 成年女性 3.5-5.0×1012/L (RGB) ❖ 新 生 儿 6.0-7.0 ×1012/L (RGB ❖ 成年男性 120-160 g/L (HB) ❖ 成年女性 110-150 g/L ( HB) ❖ 新生儿 170-200 ×g/L ( HB)
1、站立位检查(正常腰椎活动范围,前屈90°,后伸 35°侧屈、侧旋均为30°) 2、俯卧位检查 ❖梨状肌紧张试验(仰卧位、俯卧位) ❖股神经紧张试验
❖伸腰试验 ❖腰大肌挛缩试验
❖跟腱反射
第六页,课件共有48页
3、仰卧位检查 ❖ 屈颈试验
❖ 直腿抬高试验(正常范围:70°~90°) ❖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脊柱正位片检查
①脊柱有无侧凸
②椎间隙有无狭窄及两侧是否等宽 ③椎体形态有否改变,有无棘突偏歪及畸形
④双侧椎弓根的形态和间距是否正常 ⑤关节突关节位置是否正常、间隙是否清晰
⑥有无颈肋、横突肥大、移行椎及骸椎隐裂 等
⑦齿状突有否偏歪(张口正位) ⑧椎体两侧软组织情况。
第十一页,课件共有48页
脊柱侧位片检查
膝 关 节 正 侧 位 片
第二十一页,课件共有48页
二、CT检查
CT检查具有很高的密度分 辨率,特别适用于脑、肝、胰 、肾、腹膜后和腹腔包块,以 及颈、腰椎椎管病变的诊断, 尤其是腰椎管内病变几乎常规 进行CT检查。
第二十二页,课件共有48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
第二十三页,课件共有48页
三、核磁共振成像(MRI)
第三页,课件共有48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期。
腹部绞痛多见于空腔脏器的痉挛或梗阻,如肠梗阻、尿路
结石梗阻;
相似的疼痛也可由不同的疾病所引起,应注意鉴别。
疼痛的程度
疼痛的程度受个体耐受性、体质、心理特
点、精神状态、注意力等多种因素影响。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疼痛
疼痛发作的时间特点 疼痛疾病的起病或发作的急缓都有各 自的特点,
姿势 指举止状态而言,常态姿势主要靠骨骼
结构和各部分肌肉的紧张度来保持。患者因疼 痛难忍,常采取特殊姿势,
颈部活动受限提示颈椎疾病或颈部肌肉病变, 腹部疼痛时患者可有躯干活动受限或蜷曲姿势, 腰痛时腰部伸直活动受限。
神经系统检查
脑神经检查 与疼痛性疾病关系较大的主要有 以下脑神经:
神经系统检查:
感觉检查: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 反射功能检查:浅反射、深反射、病理性反射等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检查
运动系统检查:肌容积、肌张力、肌力
一般检查
患者的意识状态、表情、发育、营养、体位、
姿势、运动功能、皮肤、淋巴结、血压等。
对疼痛患者重点注意表情、体位、姿势、肢体 关节运动,头痛患者应注意血压。
感觉功能检查 检查感觉功能必须取得患 者合作。为避免患者的主观作用,检查时 应让患者闭目,要注意两侧及上、下对比。
浅感觉,要注意触、痛、温度感觉及左右侧对 比;
深感觉,注意震动感、两侧对比部位及移动方 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运动系统检查
许多疼痛性疾病与脊柱、关节、肌肉、肌腱 及韧带受到损伤或病变有关,所以进行运动系统 的检查在疼痛性疾病诊断上十分重要。运动系统 检查需作到全面的望、触、动和量诊的综合检查, 并进行左右对比,由局部及全身。必要时还需进 行某些特殊检查。
肘关节检查 观察两侧是否对称,有无肌 萎缩或畸形,有无肿胀。测量肘关节活动 度,让患者上臂与前臂成一直线,正常活 动范围为伸直180°,屈曲135°~150°, 后伸0°~10°,前臂旋前80°一90°,旋 后80°~90°。
腕关节检查 观察手的自然位臵和功能位 是否正常。让患者臵腕关节于中立位,手 与前臂在一直线上,手掌向下,正常活动 范围为背伸35°~60°,掌屈50°~60°, 向桡侧倾斜25°~30°,向尺侧倾斜 30°~40°。 胸腰椎关节检查 注意患者的姿势、步态, 有无驼背,脊柱有否侧弯畸形等。检查活 动度时,让患者直立位,正常前屈90°, 后伸30*,侧屈左右各20°~30°。固定骨 盆后旋转,两肩与骨盆形成角度,左右旋 转30°。
或双侧上肢,有时有麻木感;
腰椎间盘突出,疼痛可放射至单侧或双侧下肢,有时
有麻木感。
疼痛的性质
刺痛、绞痛、酸痛、烧灼痛、胀痛、麻痛、撕裂痛、 刀割痛、放射痛、牵涉痛、持续性痛、间歇性痛、阵 发性痛、蚁行感等。
不同脏器疾病引起的疼痛性质各有其特点。
躯干局部皮肤带状灼痛、刺痛伴感觉异常要警惕带状疱疹
疼痛治疗学
第三章
疼痛的诊断学基础
第一节
理学诊断
病史采集
对疼痛的定位诊断和病因诊断,要依靠
详细地询问病史,获得完整准确的病史 资料,仔细地观察和检查以及辅助检查。
性别、年龄、职业与疼痛性疾病的发生
也有很大的关系。
收集疼痛的详细病史
疼痛初次出现的时间
整个过程中疼痛特性的变化
疼痛的部位、分布、强度等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检查时注意观察两
侧眼裂大小是否相等,有无眼睑下垂,两侧眼球有 无突出、凹陷、斜视、震颤;观察瞳孔大小、形状、 两侧是否相等,瞳孔的对光反射、辐辏和调节反射 是否正常。
三叉神经:应注意触、痛、温度、感觉功能 和咀嚼运动。三叉神经病变时,可在其支配 区出现疼痛或感觉障碍,在受损的眼支的眶 上孔,上颌支的眶下孔和下支的颏孔可有压 痛。 面神经:观察眼裂、鼻唇沟及口角两侧是否 对称。感觉障碍见于面神经瘫痪。 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检查腭垂(悬雍垂)是 否居中,两侧软腭的高度是否对称,声音有 无嘶哑,吞咽时有无呛咳,咽反射是否敏感, 上述检查出现障碍者见于炎症、息肉、肿瘤。
疼痛的性质、时间特性(持续性或周期性)
伴随症状
激化或触发疼痛的因素(活动、体位等)
疼痛的部位
疼痛部位和病变的部位有密切关系 疼痛部位不一定与该器官的体表投影一致。还需 结合疾病可能引起放射痛或牵涉痛的特点,并配
合其它检查,综合分析,进行判断。
如颈椎间盘突出,因神经根受压,疼痛可放射至单侧
疼痛的伴随症状
----常可提示疾病的原因和性质,这些伴随 症状常常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用依据。
疼痛的诱因和缓解因素
-----有助于对病变部位、性质及病因的判断
既往史 个人史 婚姻史 月经史(女性) 生育史 家族史 流行病学史等
详细的体格检查
一般体格检查:表情、体位、姿势等
有的疾病起病急骤,如急性心绞痛常常突然发 作,时间较短暂;三叉神经痛往往发作急骤, 持续数秒、数分、数小时或数天。 有些疾病则起病缓慢,如肩周炎、颈椎病等。
疼痛的影响因素
疼痛常常与季节、时辰、天气、姿势、
活动、呼吸、咳嗽、月经等有关,如风湿
性关节炎常在天气变化时发作。
-----了解疼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有助于诊断。
颈椎关节的检查 正常人颈部前屈范围为 35°~45°,后仰35°~50°,左右侧屈各 45°,左右旋转各60°~80°。 肩关节检查 观察双肩外形是否浑圆、对称; 是否有肿胀、隆起、凹陷;检查是否有肌肉 萎缩、关节脱位。检查时让患者双臂自然下 垂贴近胸旁,屈肘90°,伸向前方,测量活 动度,正常活动范围为前屈70°一90°,后 伸45°,内旋70°一90°,外旋40°~90°, 内收20°~40°,外展90°,外展上举 180°
表情 有痛苦面容者表明疼痛较重。以心理因素 或精神因素所致的疼痛,其表情往往多变。
体位 是指患者在休息状态下身体所处的位臵。 可分为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
强迫体位常与疼痛有关,疼痛患者为减轻疼痛常被迫
采取以下几种体位:①强迫仰卧位;②强迫俯卧位; ③强迫侧卧位;④强迫坐位;⑤强迫立位;⑥辗转体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