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名词解释(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第一章商业银行发展概述

商业银行:以提供存款、贷款和汇兑为核心业务的金融机构。

资本高杠杆率:杠杆率一般是指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与权益资本的比率。

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应出公司的还款能力。

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杆倍数在2007年为33倍。

支付中介:具体是指商业银行以存款帐户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流程设计,为客户完成货币收付或清偿债权债务关系提供转移货币资金的服务。

信用中介: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的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入到需要资金的部门,充当资金闲置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信用流通工具:在商业信用基础上产生的,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书面信用凭证。它主要有两种形式:商业期票和商业汇票。

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利用所处的经济枢纽的特殊地位,凭借联系面广,信息灵的独特优势,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为客户提供诸多服务,赚取手续费,扩大联系面,争取客户。商业银行发展类型:从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历史发展来看,大致有两种类型。1.单一融通短期商业资金----英国型 2.综合融通资金-----德国型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根据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的宽窄,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可以分为分离型银行经营模式和全能型银行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与分解:银行对贷款的发放,由原来单一的银行机构承担转为由不同的机构共同来完成。银行信贷业务可分解为贷款的发放、管理、融资四个部分,每部分业务分别让不同的金融机构或金融企业来经营。

金融工具:亦称为信用工具,是社会资金流转过程中盈余部分和赤字部门之间资金借贷的载体。金融工具具有双重意义,对金融工具发行一而言,是一种融资工具。面对金融工具持有一方,则是一种金融资产。

第二章商业银行的组织机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设立可分为:单一银行制、总分行制、集团银行制、连锁银行制

竞争效率原则:是西方银行机构设置所遵循的首要原则。在金融领域内最理想的境界就是要达到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只有这样,金融机构才能提高效率,才能提供优质的金融,才能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健康发展。

安全、稳健原则:指在商业银行建立与发展中,尽管竞争、效率为首要原则,但仍要强调安全,稳健经营,防止、限制过度竞争。

规模合理、适度原则:是在一定的规模下,每单位的产品成本最低,而获得的利润又最大。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应该具有适度规模。

单一银行制:指银行业务完全由一个营业机构来输,不设立分支机构。美国的商业银行曾经普遍采用单一银行制。

总分行制:是一种既设有总行又设有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组织形式。这种商业银行以总行为中心,在国内外设立若干分支机构,形成自己的业务经营系统和网络,总行对各分支机构进行统一管理。

集团银行制:又称银行持股公司制。是由一个企业集团成立一个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或者两家以上银行的一种组织形式。由银行持股公司所拥有的银行可以是单一银行,也可以是有分支机构的银行,它们在法律上是独立的。

连锁银行制:又叫联合制,是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购买若干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进而控制这些银行的业务和经营决策的组织形式。

金融控股公司: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至少两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公司。也可以被称为全能性金融集团。

国际上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联合会、国际保险监管协会商业银行决策机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是指行使商业银行所有者权力,用以决定策略和办法的机构,属于所有权机构。

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即经营权机构。是由以行长为主的领导群体及其领导下的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组成,经营权机构是经营活动主体。最高权力机关是行长。西方国家一般称为总裁。也可以称为首席运行官。监督机构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监事会,二是稽核部。

国有银行:由政府出资创办或直接控制的银行机构,这种产权形式的银行组建的目的是控制国家的金融,便于推行政府的有关政策。

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按照国家有关的公司法律条例,向主管部门登记,采用股份公司形式建

立起来的银行。这种组织形式的银行把所有资本近相等金额分成若干股分,在社会上公开招募,购买股份的人称为银行股东,股东有权按所持有的股票取得股息、红利、参加股东大会。私人银行:指私人独资或合伙成立并经营的非股份制银行。

第三章: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绩效评价

第一准备:银行为保持适度流动性而分层次持有的资产,包括所持有的现金资产和短期有价证券。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同业存款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是银行全部资产中货币性中最强的部分,将其作为应付流动性需要的第一准备或一级准备。

第二准备:短期有价证券成为第二准备或二级准备。

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各项影响因素,制约和影响着银行机构的设置、业务各类、经营模式、作用效果、发展水平。

金融制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制度是指在促进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系列组织机制,包括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以及维护和规范各绊脚石部分的活动并发挥支持性作用的管理机构、规章制度。狭义的金融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或一种经济下所建立起来的企业外源融资结构。

“三性”经营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主要由会计报表主表以及附表组成。按时对外报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财务报表及其各种附表。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是商业银行运用一组财务指标和一定的评价方法,对经营目标实现程度进行衡量的过程。概括而言就是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考评。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是在银行价值最大化的长期目标下,利用银行会计工作财务数据,从不同角度分析、一应俱全银行的收益和风险,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合理匹配银行收益与风险,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长期目标。

第四章商业银行的资本

1.监管资本:银行资本是指根据监管和经营需要而得出的双重资本概念,即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加债务性资本,因此也被称为“监管资本”。

2.经济资本:是指在规定的置信区间和周期内,由商业银行的管理根据其业务实际承担的风险,从内部评估其可以用于抵补相应非预期损失的资本。

3.巴塞尔协议:1988年7月底,由西方十国集团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组成的巴塞尔银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也被称为巴塞尔协议。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