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护理技术培训—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护理技术培训—新生儿黄疸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49fd62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2.png)
2.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食欲缺乏,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 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3.光照疗法:详见蓝光疗法护理。
第 13 页
4.换血治疗的护理:换血方法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有利于维持患 儿血压的稳定,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采用血液加温仪对血液加温 至37℃,避免低体温、休克发生。对患儿的出入血量做好记录,动脉通路 以肝素维持,防止血栓形成。 5.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 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第 8页
3.阻止肠内胆红素的再吸收:提前喂奶,及时建立肠道菌群,分解肠内胆 红素为尿胆原;保持大便通畅,尽快排出胎粪,可以减少肠内胆红素,防 止其再吸收,从而减轻黄疸的程度。 4.保护肝脏,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及有可能引起溶血、黄疸的药物。
第 9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适当用酶诱导剂,输血浆和白蛋白,降低游离胆红素。 6.换血疗法:可较快地清除血中游离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的红细胞,并可提 供白蛋白及纠正贫血,但必须严格掌握指征。
第 15 页
谢谢大家!
第 16 页
第 10 页
【专科护理】
第 11 页
1.观察病情:注意患儿皮肤黏膜、巩膜的色泽,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 围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评估进展情况;观察有无胆红素脑病的早期 表现,如肌张力低下、嗜睡、拥抱、吸吮反射减弱等;监测贫血的进展情 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如呼吸、心率、尿 量的变化、水肿及肝脾大小等,判断有无心力衰竭等。
护理技术培训—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第 1页
(一)疾病概要
第 2页
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 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 膜及巩膜黄染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由于新生儿胆红 素的代谢特点,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出现生理性 黄疸,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5 μmol/L(12 mg/dl), 早产儿不超过257 μmol/L(15 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 205 μmol/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 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婴幼儿黄疸应该怎么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
![婴幼儿黄疸应该怎么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66ec37c6529647d2628525e.png)
婴幼儿黄疸治疗措施1、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也分为中药和西药。
西药治疗方法是通过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
西药以酶诱导素或糖皮质激素为主,中药治疗方法则主要以茵陈蒿汤为主。
2、光照疗法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只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上升都可以进行光疗,尤其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适合使用光照疗法。
将新生儿卧放在光疗箱中。
记住双眼要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
用单面蓝光或双面蓝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等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
3、换血疗法换血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减轻贫血。
不过这种方法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且也会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用时要严格注意掌握指证。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1、注意宝宝大便颜色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
这是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处理好的胆红素会由胆管到肠道后排泄,粪便因此带有颜色,但当胆道闭锁,胆红素堆积在肝脏无法排出,则会造成肝脏受损,这时必须在宝宝两个月内时进行手术,才使胆道畅通或另外造新的胆道来改善。
2、时刻观察宝宝黄疸情况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
如果不知如何看,专家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注意了。
只要觉得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都要去医院检查。
3、多让宝宝接触自然光照宝宝出院回家之后,尽量不要让家里太暗,窗帘不要都拉得太严实,白天宝宝接近窗户旁边的自然光,电灯开不开都没关系,不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在医院时,宝宝黄疸指数超过15mg/dL,医院会照光,让胆红素由于光化的反应,而使结构改变,变成不会伤害到脑部的结构而代谢。
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知识
![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adfefe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b.png)
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知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在出生后48小时
内发生的黄疸。
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巩膜等组织呈黄色或黄绿色。
黄疸的原因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过高,肝功能未能及时把胆红素转化成无害的物质而导致。
如果黄疸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以下是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的知识:
1. 饮食调理:新生儿黄疸后,需要控制饮食,减少脂肪和蛋白
质的摄入,以免影响肝功能。
2. 光疗:光疗是新生儿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在光疗中,新生
儿裸露在特殊的蓝光下,通过光线的照射,可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转化,从而减轻黄疸。
3. 观察黄疸程度:护士需要不断地观察新生儿的黄疸程度,通
过检测血液胆红素含量来确定治疗的进展情况。
4. 防止感染:新生儿黄疸治疗期间,需要注意防止感染,严格
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5. 保持温暖:新生儿黄疸治疗期间需要保持温暖,避免着凉,
以免影响身体的抵抗力。
6. 定期复查:新生儿黄疸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
时了解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配合家属:护士需要向家属宣传新生儿黄疸相关的知识和护
理技巧,以便家属配合护理,促进治疗的效果。
总之,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需要全面、细致、科学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黄疸宝宝的护理措施
![黄疸宝宝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540f66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9.png)
黄疸宝宝的护理措施1. 引言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病症,其特点是宝宝皮肤和眼白部分呈现黄色。
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的两到四天内开始出现,而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会逐渐消退。
然而,在处理黄疸宝宝的过程中,家长需要采取一些护理措施,以确保宝宝的健康和舒适。
本文将介绍黄疸宝宝的护理措施,包括日常护理、喂养和医疗指导。
2. 日常护理2.1. 保持宝宝的皮肤干燥黄疸宝宝的皮肤容易受潮湿的影响,因此保持宝宝的皮肤干燥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避免使用过多的油脂或护肤产品,同时保持宝宝的床单和衣物的清洁和干燥。
2.2. 照射阳光阳光是减轻黄疸的一种有效方式。
家长可以将宝宝暴露在阳光下,不过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暴晒和中午时段的强光。
在照射阳光时,家长应该确保宝宝的皮肤暴露在阳光下,同时注意保持宝宝的眼睛和头部的防护。
2.3. 观察黄疸的变化家长应该每天观察宝宝黄疸的变化情况,包括皮肤颜色的深浅和黄疸的扩散程度。
如果黄疸明显增加或扩散到其他部位,家长应及时就医咨询。
2.4. 保持室内环境适宜黄疸宝宝的皮肤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都会加重宝宝的不适。
家长应确保室内温度适宜,尽量避免宝宝暴露在极端温度下。
3. 喂养3.1. 频繁喂养黄疸宝宝需要更频繁地喂养,因为喂养有助于排除体内胆红素。
家长应该根据宝宝的需求,增加喂养次数,保证宝宝足够的饮食量。
3.2. 配方奶与母乳的选择对于黄疸宝宝,母乳是最好的食物选择。
母乳中的抗体可以促进宝宝的免疫力,并有助于黄疸的治疗。
如果母乳不充足或无法满足宝宝的需求,家长可以选择适用于黄疸宝宝的配方奶,但在选择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3.3. 增加水分摄入增加宝宝的水分摄入有助于排除体内胆红素。
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适量的水,注意控制水的温度和量。
4. 医疗指导4.1. 定期就医检查黄疸宝宝需要定期就医检查,以便医生能够评估黄疸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家长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带宝宝定期复诊。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19b0c1f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5.png)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一.定义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二.症状、体征(一)主要症状1.生理性黄疸:足月儿 2-3 天出现,4-5 天高峰,5-7 天消褪,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 3-5天出现,5-7 天高峰,7-9 天消褪,最长可延迟到 3-4 周。
2.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12~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 5mg/d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 周,早产儿>4 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mg/dl。
(二)体征:皮肤及巩膜黄染。
三.护理问题(一)知识缺乏与家长缺乏黄疸护理知识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光疗:光疗过程中至少 2 小时翻身 1 次,保证光疗效果。
(二)喂养:黄疸期间患儿常表现为吸吮无力、食欲减退,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排出。
(三)密切观察病情1.注意皮肤粘膜、巩膜的颜色,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评价进展情况。
2.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
3.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4.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给予灌肠处理,促进粪便及胆红素排出。
(四)治疗实施光照疗法: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达 205.2~256.5μmol/L(12~15mg/dL)以上时使用。
若已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一旦出现黄疸即可使用光疗。
使用光疗时应注意:(1)光疗箱温度应保持 30°~34℃左右,湿度 50%~60% (2)婴儿应全身赤裸,保护好双眼,会阴。
(3)除喂奶及护理操作时暂停外,应持续照射。
(4)使用光疗的副作用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血小板减少、青铜症等,停光疗后可自行恢复。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与日常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与日常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055e033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7.png)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与日常护理高燕 (芜湖市中医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可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若新生儿出生后皮肤和白眼珠微微发黄,1周后自行消退,为生理性黄疸,大约80%的早产儿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若新生儿出生后皮肤等各个地方呈现金黄色或橘黄色,则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通常还会出现体温异常、精神异常、嗜睡、食欲不振、进食异常、呕吐、尖叫哭泣等异常行为,伴有贫血、大便颜色异常等现象,应及时就医接受检查和治疗。
为什么会出现黄疸胆红素是由血液中的红细胞分解产生的一种物质。
在胎儿时期,母体的肝脏会处理掉大部分胆红素,因此胎儿的血液中胆红素水平相对较低。
但出生后,新生儿的肝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肝脏机能相对较弱,肝脏需要适应处理更高水平的胆红素,可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而病理性黄疸的症状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有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的排泄障碍等。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在自然光线下,父母可以对新生儿的皮肤颜色进行观察。
如果仅仅是面部微黄,其他部位无异常现象,为轻度黄疸;如果躯干部分也呈微黄色,则为中度黄疸;如果发黄程度较重,四肢和手足心均出现了黄色,则为重度黄疸,需及时去医院治疗。
此外,还可以通过大便颜色判断黄疸类型。
如果大便仅仅是微黄,且不染尿布,1周自行消退,为生理性黄疸;如果大便呈陶土色,考虑胆道出现问题,可能是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现黄疸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通过大量排尿促进胆红素的排出,降低黄疸。
同时,还需要根据黄疸程度补充糖分和热力,如在新生儿喝水时加入一些葡萄糖;每天早上10点钟左右带出去晒晒太阳,尽可能大面积晒到新生儿皮肤(要保护好眼睛),以补充热力。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不会对新生儿产生危害,在喂水、补充葡萄糖、晒太阳等方法不起作用时,可尝试停止母乳喂养,因为黄疸的来源有可能是母乳。
新生儿黄疸护理案例
![新生儿黄疸护理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50d5c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7.png)
新生儿黄疸护理案例: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
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
在护理新生儿黄疸时,需要采取
以下措施:
1. 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患儿的黄疸程度、范围、持续时间,以及有无其他症状,如发热、呕吐、腹胀等。
如发现患
儿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2. 合理喂养:保证患儿充足的奶量,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
同时,避免过度喂养,以免加重患儿的胃肠负担。
3. 适当晒太阳: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适当晒太阳可
以促进胆红素的转化和排出。
但是,应注意避免晒伤或过度
照射,以免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
4. 保持皮肤清洁: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和摩擦。
在洗澡时,应注意水温适宜,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对患儿造
成不良影响。
5. 观察大便颜色:注意观察患儿的大便颜色,如呈白色
陶土样,提示胆道阻塞,应立即报告医生。
6.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降
低胆红素水平,如肝酶诱导剂、中药等。
但是,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避免擅自更改剂量或停药。
7. 心理支持:新生儿黄疸可能会引起家长的不安和焦虑。
因此,医护人员应向家长解释病情,提供心理支持,以帮助
他们更好地照顾患儿。
总之,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需要细心、耐心、专业和个性化。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家长可以更好地照顾患儿,促进其早日康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8e2dea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b.png)
观察新生儿精神 状态:精神状态 不佳,反应迟钝, 病情较重
观察新生儿食欲: 食欲下降,拒奶, 病情较重
观察新生儿体温: 体温异常,如发 热或低体温,病 情较重
观察新生儿呼吸: 呼吸急促,呼吸 困难,病情较重
2
护理措施
光照疗法
01
光照时间:每天至少8小时
02
光照强度:根据病情调整,一般不超
过20μW/cm²
03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 质,如辐射、化学物 质等
05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 感染病原体
0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04
预防感染:避免感染 病毒、细菌等病原体, 预防感冒、流感等疾 病
产后护理
保持室内温度适中,避免过 热或过冷
5
药物监测:定期监测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饮食调整
增加母乳喂养次数, 促进胆红素排出 01
避免摄入过多甜 食和油腻食物
03
保持饮食卫生, 05 防止感染
适当添加辅食,如 02 蔬菜泥、水果泥等
04
适量补充水分, 预防脱水
3
家庭护理
保持环境舒适
01 保持室内温度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冷
03
光照方式:采用蓝光或绿光,照射新 04
护理要点: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
生儿皮肤
免晒伤,注意保暖,观察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
1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茵栀黄、熊去氧胆酸等
2
药物剂量:根据新生儿体重和病情,确定药物剂量
3
药物用法: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给药
4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腹泻、皮疹等,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03d03b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8.png)
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概述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黄色的症状。
黄疸在新生儿中非常常见,大多数情况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的表现。
对于新生儿黄疸,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以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1. 观察黄疸程度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可以用肤色变化来衡量。
家长和护理人员应该经常观察新生儿皮肤的变化,特别是脸、颈部、胸部和下肢的黄疸情况。
对于轻度黄疸,可以通过日间暴露在阳光下,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然而,对于中度或重度黄疸,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虚拟光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2. 合理喂养充足的喂养有助于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治疗。
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式,因为母乳中含有能够促进胆红素代谢的成分。
因此,鼓励母亲在新生儿黄疸出现时坚持母乳喂养。
如果母乳不够或没有条件进行母乳喂养,可以选择适量的配方奶粉喂养。
导管喂养时应注意避免压迫新生儿的腹部,以免影响排便和排气。
3. 维持通畅的排便和排气黄疸新生儿容易出现便秘和腹胀,影响胆红素的排泄。
因此,家长和护理人员需要经常观察新生儿的排便和排气情况。
如果新生儿出现便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排便: - 母乳喂养:增加喂养次数,鼓励新生儿充分吮吸,有助排便。
- 按摩腹部:用温水或橄榄油轻轻按摩新生儿的腹部,促进肠胃蠕动和排气。
4. 定期检查胆红素水平对于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需要密切关注胆红素水平的变化。
定期测量血清胆红素水平是评估黄疸严重程度的关键步骤。
医生会根据胆红素的水平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对于病理性黄疸,可能需要住院观察和治疗。
5. 室内保持适宜温度新生儿黄疸时,适宜的室内温度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的健康。
保持室温在23-25摄氏度之间,并避免让新生儿暴露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
此外,注意孩子的衣着,避免过多或过少,保持适宜的温度。
6. 避免过度刺激新生儿黄疸时,皮肤更为敏感,对外界刺激更容易产生不适。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18ceb1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2.png)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一、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的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现象。
根据黄疸的程度和原因,可以做出以下护理诊断:1.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需要监测黄疸的程度和变化。
2. 营养不良:新生儿黄疸可能与母乳喂养不足或吸收障碍有关,需要评估新生儿的饮食摄入情况。
3. 感染风险:新生儿黄疸可能与感染有关,需要观察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以及新生儿的一般情况。
二、新生儿黄疸护理目标针对以上护理诊断,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护理目标:1. 控制胆红素水平:通过护理措施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止黄疸加重。
2. 提供足够的营养:确保新生儿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黄疸的消退和身体的健康发育。
3. 预防感染:采取措施减少新生儿感染的风险,保障其身体健康。
三、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1. 控制胆红素水平:(1)监测黄疸程度:及时记录新生儿的皮肤黄疸程度,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护理措施。
(2)增加排便:通过增加喂养次数和喂养量,促进新生儿排便,有助于排出胆红素。
(3)光疗治疗:对于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可进行光疗治疗。
确保光疗设备的正确使用,保护新生儿的眼睛和生殖器官,同时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散热。
2. 提供足够的营养:(1)母乳喂养:鼓励母乳喂养,确保新生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同时,监测母乳喂养的频率和乳量,保证新生儿的饮食摄入量符合需求。
(2)辅助喂养:对于母乳喂养不足的新生儿,可进行辅助喂养,包括配方奶喂养或静脉输液等,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3. 预防感染:(1)保持清洁:保持新生儿的周围环境清洁,勤换尿布、洗澡,保持皮肤干燥。
(2)洗手消毒:护理人员在接触新生儿之前务必洗手消毒,减少感染的风险。
(3)控制访客: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接触新生儿,控制访客数量,减少感染的传播。
(4)预防接触性感染:尽量避免新生儿与有感染的人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5)定期体温测量:定期测量新生儿的体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新生儿5天黄疸18严重吗,治疗方法
![新生儿5天黄疸18严重吗,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b3a510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6.png)
新生儿5天黄疸18严重吗,治疗方法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几天内,皮肤黄染或黄绿染色,眼部也可能有黄色染色。
新生儿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是如果黄疸程度太重,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和发育。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5天黄疸18严重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治疗方法1. 光疗新生儿黄疸较轻,可通过日间在户外晒太阳,晾几天,服用葡萄糖水等方法进行治疗,但重度黄疸需要使用光疗。
光疗是通过让宝宝裸露在紫外线灯下,使宝宝的皮肤吸收光子,促进胆红素直接转换成水溶性物质而排出体外。
光疗应在医院或者专业机构进行。
2. 排便宝宝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胆红素,排便不畅会加重胆红素的积累。
因此要保证宝宝每天排便次数,帮助宝宝排便,缩短胆红素滞留时间。
3. 喂奶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宝宝排便,缩短胆红素积累的时间。
如果需要补充奶粉,也要按照医生的建议适量喂养。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一般用于重度黄疸、出现并发症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随便服用。
二、注意事项1. 注意保暖在光疗期间,宝宝的皮肤易受凉,容易导致感染,因此要注意宝宝的保暖。
光疗结束后,要及时将宝宝裹好衣服,以防感冒。
2. 注意日常护理新生儿黄疸期间,宝宝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脱皮、瘙痒等症状,要注意日常护理。
定期给宝宝换洗干净的衣服、床单、被套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有助于缩短胆红素积累的时间,但是如果母亲乳汁中含有高浓度的胆红素,也会导致宝宝黄疸程度加重,应停止母乳喂养换用配方奶。
4. 定期随访新生儿黄疸期间,要定期去医院进行随访,观察宝宝黄疸的程度、皮肤、精神状态等,以及光疗、药物治疗的效果。
在随访期间,家长要注意宝宝的饮食、睡眠等方面,以帮助宝宝更快恢复健康。
总之,针对新生儿5天黄疸18严重的情况,及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注意日常护理和饮食管理,进行定期随访。
希望本文能对有需要的父母们有所帮助,让宝宝健康成长。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与措施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7e0d3a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7.png)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与措施1.观察和监测:2.经常喂养:经常的喂养可以促进新生儿的胆红素排泄,减轻黄疸的程度。
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母乳中的抗体和其他成分有助于改善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功能。
3.光疗:光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
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新生儿的皮肤,可以将皮肤表面的胆红素转变为可溶于水的形式,以促进其排泄。
新生儿通常被放置在光疗床上,只需穿上眼罩和尿布覆盖,然后暴露在光源下数小时。
4.血浆交换:对于严重的新生儿黄疸,血浆交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通过将新生儿的血液与健康供体的血浆进行交换,可以排除体内的高浓度胆红素,并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
5.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来治疗新生儿黄疸。
药物如酚酞能够帮助肝脏处理胆红素,并促进其排泄。
然而,药物治疗仅在严重情况下才被考虑,因为它们可能会产生副作用。
此外,以下是一些预防和管理新生儿黄疸的措施:1.提前检测:医生可以通过抽取新生儿的血液来测量胆红素水平,并确定黄疸的严重程度。
这样可以提前采取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2.继续喂养:母乳喂养可以提供营养和抗体,有助于新生儿肝脏的功能发育。
母乳还能帮助促进胆红素排泄。
3.提供充足的日光照射: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将新生儿暴露在阳光下短暂的时间。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帮助减少体内的胆红素水平。
4.密切观察: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黄疸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医生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额外的治疗或检测。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现象,通常是自限性的,并且没有严重的后果。
然而,一些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特殊的治疗和管理。
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是重要的,以降低黄疸对新生儿的潜在风险。
新生儿黄疸怎么变认及怎样做好家庭护理
![新生儿黄疸怎么变认及怎样做好家庭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d28a8c9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c.png)
新生儿黄疸怎么变认及怎样做好家庭护理
一、概述
新生儿出现黄疸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很多小孩子出生了之后都会出现体内的胆红素紊乱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新生儿出现黄疸的现象,家长要及时地给予治疗和护理,比较严重的黄疸,要到医院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治疗,一般生理性黄疸,都会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去除的,家长要精心地呵护孩子,密切观察孩子成长发育状况,要给宝宝多喝水,有效的去除黄疸。
二、步骤/方法:
1、一般小孩子才出生四天左右的时间,就会出现全身发黄的现象,最先出现的是脸有些发黄,这种情况下就是新生儿出现的黄疸,如果不严重的情况下不用通过药物来治疗,多喝水有助于去除黄疸。
2、有的小孩子在灯光的照射下,会有皮肤发黄的现象,特别是眼睛下面的纹路颜色比较黄,有的小孩子白眼也会出现发黄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就是新生儿出现的黄疸,如果黄疸比较重,可以通过吃去黄疸的药继续治疗。
3、听说如果出现了黄疸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喝葡萄糖水的方法进行治疗,平时要给还是多晒晒太阳,这样有助于去除黄疸,对孩子生长发育是比较好的,如果是母乳性黄疸,最好要停止喂养母乳一段时间。
三、注意事项:
以上某同事讲了一下,新生儿黄疸怎么变认及怎样做好家庭护理等方面的问题,新生儿出现黄疸这情况下比较常见一般的情况,通过右眼就可以看出面色发黄的现象。
新生儿黄疸护理范文
![新生儿黄疸护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02c6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68.png)
新生儿黄疸护理范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眼黄染,给新生儿的家庭带来了很多困扰。
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造成胆红素在体内积累,而导致的。
尽管黄疸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害的,但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护理和治疗措施,黄疸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并对宝宝的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家长们需要了解正确的黄疸护理知识,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第一步是认识黄疸: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无法及时将由红细胞分解产生的胆红素排出体外而引起的。
一般来说,大约50%以上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第二天出现黄疸,最严重的时期一般在出生后3-5天。
同时,黄疸的持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两周。
第三步是喂养宝宝:良好的喂养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消退至关重要。
母乳喂养是最佳的方式,因为母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抗体,有助于宝宝的肝功能发育和黄疸的消退。
同时,确保宝宝获得充足的母乳,可以更好地排出体内的胆红素。
如果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可以选择适宜的配方奶粉喂养。
第四步是及时排便:黄疸的情况下,宝宝的排便可能会减少或者变得特别稀,这会导致体内的胆红素积聚。
因此,家长们应该密切观察宝宝的大便情况,一般来说,如果宝宝在前三天排出的大便为黑色,之后变为绿色或黄色,说明宝宝的肠道功能正常,黄疸的减轻是一个良好的信号。
第五步是适当的日光浴:日光浴是黄疸护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胆红素可以通过皮肤吸收紫外线照射而排出体外。
在进行日光浴时,家长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早晨或傍晚阳光较为柔和的时候进行,防止宝宝被阳光照射过久。
其次,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如阳台或者窗户旁。
然后,将宝宝裸露在太阳下,将阳光照射在宝宝的皮肤上。
最后,每次暴露15-30分钟,每天进行2-3次。
第六步是密切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黄疸是常见的现象,但也可能伴随其他疾病。
如果黄疸的严重程度不断加重,而且伴随其他症状,如呕吐、体重下降、懒散、哭声异常等,家长们需要及时就医。
最后,黄疸的护理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确保宝宝的身体健康。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1e2549427d3240c8547ef8c.png)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引起黄疸的原因多而复杂,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严重后遗症。
(一)生理性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60%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在生后2~3天即出现黄疸,5~7天最重,足月儿一般10~14天消退,未成熟儿可延迟至3~4周,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但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
(二)病理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可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与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以前者多见。
1。
特点: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视为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2)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迅速增高,血清胆红素>220μmol/L(12.9mg/dl);(3)黄疸进展快: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4)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黄疸退而复现: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2.病因(1)感染性:①新生儿肝炎,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2)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②胆道闭锁,③胎粪延迟排出,④母乳性黄疽:发生率0。
5%~2%;⑤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等;⑥药物性黄疸:如维生素K 3、K4、樟脑丸等;⑦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缺氧、体内出血和失水等原因可加重黄疸.治疗原则1。
病因治疗。
2。
降低血清胆红素:尽早喂养,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吸收。
必要时应用蓝光疗法.3。
保护肝脏:预防和控制病毒、细菌感染,避免使用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的药物.4.降低游离胆红素:适当的输入人血浆和白蛋白,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5.纠正缺氧和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发展)(1)观察皮肤颜色: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判断其转归.当血清胆红素达到85.5~119.7μmol/L(5~7mg/dl)时,在自然光线下,可观察到面部皮肤黄染,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高,黄疸程度加重,逐步由躯干向四肢发展,当血清胆红素达307.8μmol/L(18mg/dl)时,躯干呈橘黄色而手足呈黄色,当手足转为橘黄色时,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2μmol/L(20mg/dl)以上.此时,易发生胆红素脑病.(2)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f7fe74c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1.png)
03
避免阳光直射: 外出时使用遮 阳伞或帽子, 避免阳光直射 皮肤
04
观察皮肤变化: 注意观察皮肤 颜色变化,如 有异常及时就 医
3
预防与治疗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预防措施
孕期检查:定期进行产检,及 时发现并治疗孕期疾病
饮食调理:孕妇注意饮食均衡, 避免过多摄入辛辣、油腻食物
04
辅助治疗:保持新 生儿皮肤清洁,预 防感染,加强喂养,
促进胆红素排出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遵照医生处方,按 1 时按量用药
观察药物反应,如 2 有不适及时停药并 就医
避免与其他药物同
3
时使用,以免发生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使用期间,注
4
意观察新生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饮
食、睡眠、大小便
等状况,如有异常
及时就医
药物使用后,妥善
3 肝脾肿大
胆红素脑病:
4 可能导致神经 系统损伤,影 响智力发育
5 严重者可导致 死亡
2
护理措施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观察黄疸变化
01
02
观察新生儿皮肤、 眼睛、尿液等部 位的黄疸变化
定期测量新生儿 黄疸指数,了解 黄疸程度
03
观察新生儿精神 状态、食欲、睡 眠等变化
04
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就医,避免 延误病情
阳
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黄 疸变化,警 惕病理性黄
疸
病理性黄疸
原因:胆红素生成过 多、肝细胞功能障碍、 胆汁排泄受阻等
严重程度:可导致神 经系统损伤、听力障 碍等
症状:皮肤、巩膜黄 染,尿液呈深黄色, 大便呈浅色或陶土色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与应对措施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与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0c6236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b.png)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与应对措施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胆红素代谢紊乱导致的黄疸症状。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生理现象之一,80%的足月新生儿和60%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的第二到第三天内会出现轻度黄疸。
在黄疸出现时,护理诊断和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于保护新生儿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护理诊断包括:1.黄疸相关危险因素: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需要评估可能导致黄疸的危险因素,例如早产、胆红素代谢缺陷、出生时有血液淤积等。
2.家庭教育需求:对新生儿黄疸的家庭进行教育,传授如何观察黄疸的程度和变化,如何做到早期发现和处理等。
3.母乳喂养困难:黄疸可能会导致新生儿食欲不振,需要评估母乳喂养的困难程度,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应对措施包括:1.观察和评估:护士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黄疸程度,包括黄疸的颜色、分布范围、进展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并将其记录下来以便跟踪监测。
2.早期干预:对于早产儿、母乳喂养出现困难的新生儿等,护士应提供早期干预措施,如及早开始光疗治疗、促进母乳分泌等。
3.家庭教育:护士应向新生儿家庭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如如何通过观察黄疸程度来判断处理的时机、如何进行日常的护理等。
在实践中,护理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实施护理诊断和应对措施:1.评估新生儿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胆红素代谢缺陷等,并记录下来作为护理诊断的依据。
2.定期观察新生儿的黄疸程度,并将其记录下来以便跟踪监测。
3.提供早期干预措施,如光疗治疗、补充营养等,以减轻黄疸的程度和进展。
4.向新生儿家庭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如如何观察黄疸的程度和变化、如何进行日常的护理等。
5.协助家庭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习惯,例如提供护理指导、解答疑问等。
6.与医疗团队合作,确保新生儿接受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并跟踪记录其病情变化。
总之,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与应对措施是保护新生儿身体健康和发展的关键。
通过评估黄疸相关的危险因素,提供早期干预措施,加强家庭教育和指导等,可以有效地减轻黄疸的程度和进展,并为新生儿提供安全和健康的生长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
引起黄疸的原因多而复杂,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严重后遗症。
(一)生理性黄疸
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60%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在生后2~3天即出现黄疸,5~7天最重,足月儿一般10~14天消退,未成熟儿可延迟至3~4周,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但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
(二)病理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可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与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以前者多见。
1.特点: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视为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
(2)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迅速增高,血清胆红素>220μmol/L(12.9mg /dl);
(3)黄疸进展快: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
(4)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黄疸退而复现: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2.病因
(1)感染性:①新生儿肝炎,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
(2)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②胆道闭锁,③胎粪延迟排出,④母乳性黄疽:发生率0.5%~2%;⑤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等;⑥药物性黄疸:如维生素K 3、K4、樟脑丸等;⑦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缺氧、体内出血
和失水等原因可加重黄疸。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降低血清胆红素:尽早喂养,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吸收。
必要时应用蓝光疗法。
3.保护肝脏:预防和控制病毒、细菌感染,避免使用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的药物。
4.降低游离胆红素:适当的输入人血浆和白蛋白,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5.纠正缺氧和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发展)
(1)观察皮肤颜色: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判断其转归。
当血清胆红素达到85.5~119.7μmol/L(5~7mg/dl)时,在自然光线下,可观察到面部皮肤黄染,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高,黄疸程度加重,逐步由躯干向四肢发展,当血清胆红素达307.8μmol/L(18mg/dl)时,躯干呈橘黄色而手足呈黄色,当手足转为橘黄色时,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2μmol/L(20mg /dl)以上。
此时,易发生胆红素脑病。
(2)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3)观察排泄情况:大小便的次数、量及性质,如有胎粪延迟排出,应给予灌肠处理。
2.保暖体温维持在36~37℃,低体温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
3.尽早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胎便排出。
同时,有利于肠道建立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轻肝脏负担。
应耐心、细致喂养患儿,少量多次,保证患儿营养及热量摄入的需要。
4.处理感染灶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如有脓性分泌物,可用3%过氧化氢清洗局部后,涂以2%碘酊,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5.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
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6.遵医嘱用药给予补液和白蛋白治疗,调整液体速度,纠正酸中毒和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7. 必要时候换血治疗。
健康教育
1、讲解黄疸病因及临床表现,使家长了解病情的转归,取得家长的配合。
2、既往有新生儿溶血症流产或死胎的孕妇,应讲解产前检查和胎儿宫内治疗的重要性,防止新生儿出生时溶血症的发生。
出院指导
1、胆红素脑病后遗症,应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指导。
2、母乳性黄疸的患儿,母乳喂养可暂停1~4天,或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3、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
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4、指导家长给予新生儿合理的喂养,防止感染;
5、若有黄疸退而复现应立即来院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