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弱视幼儿引发的教育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状描述:我园大四班新进一名幼儿名叫伟伟,先天性弱视情况非常严重,两眼视力仅为0.01,感光距离仅为一尺左右,且光感极弱,白天有太阳时畏光、流泪。由于他的绝大部分信息来源于听觉,所有在园一日生活极不方便——不能正常参加各项教育教学及游戏活动、在群体中攻击性行为很多、用餐时看不清饭菜米粒掉一桌子、下楼时看不到脚下的楼梯经常摔倒、午睡起床时不能独自找到自己的衣服鞋子……
家长的不满:由于孩子的视力导致行动不便,老师在幼儿早操和晨间活动时几次让孩子留在了教室里,家长知道了非常不满,找到园长责怪老师对孩子的不公平,她认为孩子有权利参加班上的各项活动,孩子一个人留在室内安全问题也得不到保障,有水有电,有桌椅橱柜,如果孩子一个人乱走,摔了、碰了、触电了咋办?谁来负责?而且孩子脱离了集体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不利。
老师的情绪:班上突然来了这样一个深度弱视的孩子,让原本就带六十几个孩子,只配半个保育员的老师更感工作压力。孩子生活、学习极为不便,行为习惯又差,动不动就打人,班级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老师不可能像家长希望的一直把孩子拉在手里,尤其是在户外活动时,伟伟无法正常活动,其他小朋友活动范围又广,老师要照顾、参与、指导全班孩子的活动,就难免对伟伟照顾不周,不管是别人伤了他或是他伤了别人,老师都有脱不了的干系,何况开学初幼儿园刚跟每位教师签订了安全责任状,谁不怕班上孩子出事啊!
分析:一般情况下,弱视儿童由于视觉受到影响,对来自于外在的刺激及社会交往会产生生理和情感上的回避和退缩,由于社会适应力的偏低,本能的自我保护,使男孩的攻击性、违纪行为增多。而且弱视对于儿童心理的危害更不容忽视。伟伟由于视力太弱,根本无法完成正常儿童的学习任务,经常无所事事,难免惹事生非,从而影响自己和同伴的学习和生活。如果所在的群体成员不能给予理解、帮助,孩子幼小的心灵必将遭受极大的摧残,迫使孩子变得自卑、孤僻、自闭,并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个接近于全盲的孩子,在常规的幼儿园里学习、生活肯定会给老师、幼儿及家长带来不少的困扰。通过了解,盲校将在一年后接受伟伟小朋友,在这一年里,伟伟家长选择了我园,既是对我园的信任,也是我们与伟伟小朋友有这样的缘分,我相信我们有责任和能力,用我们的诚心和爱心呵护好伟伟,共同度过短暂、难忘而快乐的一年时光。
因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教育措施:
一、沟通从认真倾听开始,破译言语中隐含的密码
当伟伟妈妈气呼呼地来到园长室,开始数落对老师的不满时,我知道事情已经有点大了,不然任何家长都不会轻易走进园长室告老师状的。好,既来之则安之,要了解真相,必须让她说,而且让她畅快地说。我非常专注地听她讲,没有叫停,没有插嘴,表达了对她的尊重,并不时点头附和,我知道她在不停地讲述的同时,也是在释放心中的不满情绪,待她讲完,情绪会有所平静,那时候我说的话她才能听得进。而且只有通过认真的倾听,我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帮助。从家长的话语中,我听出了一个妈妈对孩子的爱,这是一种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母爱,无论是谁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亵渎这种情感。母亲认为,老师不让她的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和做早操,是老师对孩子的不公平对待,老师有放弃其孩子之嫌,既然是大四班的孩子就要参加一切大四班的活动。话里同时隐含着一种焦虑,这种焦虑来源于心里的不踏实,担心孩子被老师“抛弃”,从而使他的孩子得不到好的教育和发展。听话不可一面之词,我当然也认真倾听了老师的陈述,老师说,家长认为老师为其孩子付出多少都不为过,因为她的孩子就该受到老师的特别照顾,在家长的心目中,她的孩子最重要,但是在老师的心目中,那可是几十个孩子啊!认识上的不协调,使家园关系僵化,我听出了老师的委屈,也感受到班里有这样一个弱视孩子老师工作的不易。
二、回应从理解和尊重开始,以达到心灵和感情的共鸣
对于已经发生的需要解决的事情,我们需要的不是反应,而是基于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的回应。任何一件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观点。就这件事来说,家长和老师谁也没有错,问题在于双方的切入点不同,关注的程度有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合拍。
首先我表达了家长对孩子的伟大的母爱让人感动,对她为孩子付出全部的爱心表示敬佩,并站在一个同样身为母亲的角度表示非常的理解,而且说明既然我园接受了这个孩子,我们就一定要
把这个工作做好,一定要让孩子在幼儿园过得愉快、幸福,无论发生什么事多沟通,多交流,多换位思考。由于我感同身受,所以说出的话让家长在感情上得到了慰藉,接下来我们的交流非常顺利和愉快,她接受了我的意见,并反思了自己过激的言行,让我向老师转达歉意和谢意,希望孩子还得到老师特殊的关爱。
接下来我和两老师促膝谈心,肯定了她们工作的尽心和为之付出的艰辛,感谢她们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谈到了家有残疾孩子家长心里的无奈和痛楚,以及全身心付出后的心力交瘁,感慨于我们为这个孩子再苦再累就一年,而家长和孩子是一辈子的辛劳和心苦啊年轻的老师们善良而通情达理,更有一份充满爱的责任心,都说其实孩子很无辜、很可怜,尽管在一起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从感情上已经放不下这个孩子了,并能够理解他妈妈的心情,只是来得突然,年轻的老师们没准备好,有些细节处理不妥。那么,现在迫切的是怎样完善自己的工作,给孩子营造一个最优化的集体生活环境,让孩子在这个集体中感受到幸福温暖,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真正的让孩子受到教育,日后能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因为孩子的残疾而盲目放纵无原则地溺爱,给孩子更大的伤害。我为我们的老师有这样的态度和认识而欣慰。
三、实施从家园合作开始,携手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既然要解决问题,何不从矛盾的节点入手?怎么让孩子正常参与晨间活动和做早操而又没有安全问题的顾虑呢?从孩子目前的状况来看,必须有专人看护,而我园大班孩子特别多,老师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孩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治病和陪伴孩子早就辞掉工作,全职陪他,在时间上很充裕。我们和妈妈沟通,幼儿园的许多工作都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帮助,在伟伟参加户外活动的问题上我们更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征求家长的意见,可否早上送孩子入园后,陪同孩子参与晨间活动和早操,这样的情形家长尽心、孩子开心、老师放心,可谓一举多得。伟伟妈妈听了,很感动,说:“真的可以这样吗?其实我也有这样的想法,为了我的孩子做什么我都愿意,这样我能多和孩子在一起,我求之不得啊!以后有什么事只要用得着我的尽管说”。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晨间活动时我园的操场上多了一对形影不离的母子身影,妈妈的目光很少离开孩子,不时地低下头附在儿子的耳边说着什么,手把手和孩子一起加入到其他同伴的游戏行列,如开火车、跳圈、拍球、推小车等,老师也不时地带着其他小朋友来和伟伟母子一起玩,并随时指点游戏玩法,母子俩很快乐,一直在笑,这种看似很幸福的画面却让人看了心里酸酸的,想流泪。老师告诉我,伟伟妈妈还亲自为他们班做了一些晨间活动的玩具,第一次不成功,第二次重新做好了带过来,这些天,班上的孩子们都在玩着呢!
接下来的早操,伟伟和妈妈站在其中一组的最后,妈妈贴在孩子身后,手拉手跟着老师笨拙地做着动作,有时候伟伟站着不做,妈妈就自己一个人学着做,说学会了在家里和儿子做操,此情此景让我们所有人动容,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为妈妈翻录了一盒早操音乐,当我们把磁带交给妈妈的时候,她话语未出,眼圈先红了。
四、教育从亲身体验开始,让每个孩子领悟爱的真谛
我们和两位老师一起策划,利用伟伟这一个鲜活的教材,对全班孩子进行“关心同伴,乐于助人”的爱心教育。老师设计了专门的体验活动《我来试一试》,让全班孩子在戴上眼罩的情况下脱衣、穿衣、上厕所、上下楼梯、玩积木、吃点心等,亲身感受一下伟伟小朋友的生活。对比之下,小朋友们对伟伟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孩子们不再取笑他、逗引他,而是主动地搀扶他、帮助他、避让他、用言语提醒他,并且在老师的提议下,成立了“爱心互助小组”,每组六人,每天轮换,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商量“爱心小组”的工作内容,孩子们非常积极,从一日生活的各个细节进行分工:如两人陪他下课玩、上厕所,两人陪他用餐、午睡,两人陪他学习、游戏等。每天早操结束后,就有两个当天轮值的小朋友,从他妈妈手里接过伟伟的手,一边一个搀着他跟在队伍的最后面,慢慢地上楼梯:画画的时候,不再让他无所事事,三人在一起有说有画,或带着他去“看”别人的画,把别人画的内容讲给他听;活动游戏时间,总有小朋友给他读绘本、讲笑话,和他玩猜谜语和接龙的游戏。每天除了轮班“爱心小组”的幼儿外,其他孩子也随时可以给伟伟提供帮助。老师更不失时机地对大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只有出色的孩子才能胜任“爱心小组”的工作,更好地帮助伟伟。在老师的引导、启发和良好班级氛围的感染下,才两三个月的时间,伟伟的变化也很大,以前从来不会使用文明语,现在知道对帮助他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