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命运与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命运与意义

王德峰

引言

在上世纪90年代的苏东剧变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以及今天正在展开的经济全球化过程这个时代背景下,马克思的科学社会这一学说还有没有他的意义?他还是不是“科学”?这是我今天讲座的话题。

马克思的名字永远与《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这联部著作联系在一起,并因为这两部著作永载史册。

马克思的学说可以简要地归结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研究(一门真正的“资本主义学”)和对于人类走出异化、走出社会对抗的史前史阶段的可能性和前景的思考和论证(科学社会主义)。

恩格斯在其《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中说道:

“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现在的问题首先是对这们科学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进一步的滩讨。”

所以,“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科学,一门当代的“历史科学”。它与现今统治着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切理智主义的“实证科学”性质上不同。后者是以知识论传统中的哲学为前提的(它只有一个为知识所把握的“对象世界”,而遮蔽了造成这个对象世界的“生活世界”)。

马克思的学说在20世纪初叶是一个主导性的宏大叙事,是代表了人类希望的解放话语。

现在,宏大叙事与解放话语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个实证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社会现实以全面展开。人类还具有的基本信念只有一条,那就是在价值标准上的相对主义和在自由观念上的个人主义。个人得到了充分承认,但个人价值的全部内容无非是在不妨碍他人的同样的自私自利的权利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利益。这是抽象的个人,以及在抽象的个人之间的形式公正:如罗尔斯的《正义论》。

一、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精髓

先谈谈“共产主义”在人性中有没有根据、还是私有制出自人的永恒的天性这一根本问题。

1、私有财产关系的起源:人的本性还是神意的体现?人的贪欲属人的性质:人的语言与货币语言比较;共产主义绝不是美好的乌托邦思想。

2、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进程的内在目的,是历史之迷的解答(在私有制的形式中发展普遍的社会力量——牺牲人体以赢得类的发展——扬弃社会力量的异化性质——世界转世: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著名论述)。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3、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关系:异化劳动是因,私有财产是果(一如宗教信仰与理性迷误之间的关系)。资本家对于劳动成果的占有权是被雇佣劳动者生产出来的。现代物质生产活动是对资本权力的再生产。

4、劳动价值理论表明了资本的原则是积累起来的抽象劳动对活劳动的统治,所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始终是正确的,取消剥削概念,就是否认实际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统治与

被统治的关系。

二、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实践

1、马克思在意识形态教科书中向当代年轻一代的学生呈现其形象,他的学说成了为应付考试而必须背诵的教条。教条,就是脱离生活现实的东西。通过这一基本事实,我们已经接触到了马克思学说在当代的命运的一个方面。

2、马克思似乎已经过时了:人类历史的当代进程似乎已将他抛在后面。资本主义的丧钟并没有敲响,相反地,自由的市场经济的原则及其相应的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正取得了全面胜利。“苏东剧变”成了上个世纪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的最后结局。

3、1998年中央电视台曾有节目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北大马哲教授回避了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在当代是否仍然有意义。

差不多与此同时,我们又看到了美国好莱坞影片《总统一号》,其中的共产主义者成了可笑、可鄙、可恶的恐怖主义者形象。那庄严的《国际歌》在此影片中被当成这批不合时宜的共产主义者的愚蠢的狂热信念。

4、20世纪国际共运的实践,在苏联这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演变为斯大林式的极权主义,从此,西方许多人便把马克思主义与苏联式的制度直接等同起来。对西方当代的政治意识形态来说,支持马克思主义,与支持纳粹主义,差不多成了同一语。——这正是马克思学说的当代命运的突出表现。

处在这种命运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是已经成了一个哀悼的对象,我们是不是已经到了为马克思学说举行葬礼的时候?

5、确实有人这样想。苏东剧变刚刚过去不久,1992年,美国出版了日裔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著作:《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该书宣称:历史的终结行将来临,未来将是自由市场经济和议会民主政体全球化的时代,而社会主义以及作为其纲领的马克思主义在这种全球化的语境中已经没有位置。

6、不过,福山所说的丧失话语权利的马克思主义,只是斯大林式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马克思本人的学说和思想。

斯大林式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本人的马克思主义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

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实践,归根到底从属于资本征服世界进程的一部分,它在本质上从属于这个过程,因为这种社会主义实践采取了以交换价值的增长作为进步的尺度,这就是说它在前提上分享了资本主义。

所谓“现代化”,从物质生活领域来说,就是摒弃农业文明的价值尺度,而代之以对工业产品在种类上和数量上的无限需求。

落后国家中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在目标,其实是通过国家的计划经济的集权体制加速现代化进程而实行的民族自救。列宁主义是在这个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这个发展的后继者是斯大林主义。

7、外国资本对农业国家的入侵,给这些国家带来了新的物质文明,而它给农业国家承担的代价,是残酷的剥削与掠夺。这是西方列强向非西方区域推进的双重结果。这一结果在非西方国家导致对于实现自身现代化的强烈要求。

马克思学说在对西方列强这些“先生”展开激进的批判的同时,又确认了大工业生产方式的积极的历史地位,因此代表了历史进步的下一个目标,这就为作为“学生”的弱小民族提供了使民族主义与现代化要求两者能够相统一的新的“解放话语”。

8、现代化的基础是工业化。工业化的前提是农产品的相对剩余,以便大量非农耕人口去从事工业生产。但是,农业产品的相对剩余却是通过工人和农民生活的贫困化来提供的,这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