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春运,用更优服务温暖旅客的回家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春运,用更优服务温暖旅客的回家路
01北青报:治理“黑长途”大巴需要疏堵结合
02北青报:不管正向反向春运都是家的方向
03光明日报:用智慧交通助力便捷春运
04北青报:春运开启向“走得好”目标进发
05人民网评:春运改变中国,春运成就中国
06新华网评:亲情与奉献让“出站口见”的感动升温
07新华网评:用更优服务温暖旅客的回家路
08新华网评:“反向春运”让团圆更从容
09新华网评:高铁时代的“慢火车”满载为民情怀
10新华网评:“软硬兼施”提升春运出行幸福感
01北青报:治理“黑长途”大巴需要疏堵结合
春运期间,大量乘客选择道路客运返乡。

近日,新华社记者在江苏、浙江、安徽多地调查发现,部分正规车站内的长途汽车上乘客稀少、冷冷清清,而站外揽客的“黑长途”大巴车上却人头攒动、红红火火。

但这些“黑长途”大都存在许多重大安全隐患,如谁都能上——乘客不需出示任何身份证件即可顺利乘车,啥都能带——行李均未接受安检,私改油箱——为减少进加油站次数,往往擅自加装油箱,普遍疲劳驾驶——长时间疲劳驾驶在春运期间是常态。

谁都能上、啥都能带、私改油箱、疲劳驾驶……“黑长途”大巴的这些重大安全隐患,令人触目惊心,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所有这些安全隐患,无论是其中的哪一项,若不能及时纠正消除,都极易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对于这些安全隐患重重的“黑长途”大巴,决不能听之任之,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必须不断加大监管执法和打击惩治力度,及时发现纠正这些安全隐患,有效避免其“带病上路”。

当然,在强调打击惩治的同时,也要清醒意识到,在春运期间,相对于正规长途大巴,“黑长途”之所以常常会显得生意红火,甚至深受一些乘客青睐,实际上也是有着许多复杂深层次原因的。

如,由于并不需要支付客运线路的经营成本,相比正规大巴,“黑长途”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再如,不少“黑长途”经营者摸准了大量乡镇乘客集中乘车难的“痛点”,自配“摆渡车”提供上门接送客服务。

多位乘客告诉记者,因为方便,他们出行往往选乘“黑长途”而非正规长途车。

这也就是说,“黑长途”之所以会受到许多乘客青睐,关键还是因为它们具有某些正规大巴所不具有的特有优势,不仅具有价格优势,而且还具有专门针对乘车难“痛点”的服务优势。

在这里,人们显然有理由反思追问:正规大巴何以就不能具有这些优势?——同样也以更优惠的价格、更方便贴心的服务来主动吸引乘客?
面对“黑长途”生意的红火,无疑不能仅简单责备部分乘客“只图方便、不顾安全”,也需同时进一步不断改进提升正规大巴自身内在的经营服务品质、市场竞争能力,如提高正规大巴的性价比,改进
其服务质量。

当然,要想充分做到这一点,也不能单靠正规大巴自身,其他相关公路客运经营管理部门的共同参与努力同样必不可少。

正规大巴之所以不具有“黑大巴”的价格优势,主要是因为其需要支付客运线路的经营成本,而这种“经营成本”实际上又并不一定都是绝对合理、不可降低的。

在现实中,正规长途大巴往往需要向其所属客运公司缴纳各种不菲的、类似于出租车份子钱的“挂靠费”、“管理费”等费用,
因此,要想根本有效治理“黑长途”现象,打击惩治不应成为事情的全部,还需坚持疏堵结合、“两手抓”,在强化监管打击的同时,也要加强相关的疏导力度。

一方面,应通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等措施,不断改进提升正规大巴主动吸引乘客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恪守相关安全标准的前提下,也不妨考虑帮助那些“黑长途”去除“黑”身份,尽可能将其也纳入正规的客运管理体系中来。

02北青报:不管正向反向春运都是家的方向
2020年春运从1月10日至2月18日,40天里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突破30亿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反向春运”,即部分老人前往子女工作地过年,作为一种特殊的过年方式,正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预计广州、北京、重庆、上海等城市的迁入人口将大幅增加。

尤其是北上广,以往春节经常上演的“空城”现象或将有所缓解。

(1月14日《中国青年报》)
随着春节的脚步渐近,家的呼唤也更加真切。

对于国人来说,没有比回家过年更隆重的迁徙了。

“春运再挤,亲情始终阻隔不断”,成为亿万同胞的心声。

无论是子女返乡过年,还是“反向春运”,父母进城陪子女过年,都是家的团聚,都是亲情的融合。

一方面,当“常回家看看”成为一种奢望时,回家过年也成为子女的一种孝道和责任。

而尽孝主要表现在:将父母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亲手为他们准备几顿丰盛可口的年饭;多与父母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陪父母去医院检查身体,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

这些都能让老人们心情舒畅,排解孤独寂寞。

所以,在新春佳节,子女回家与父母团聚,才是送给老人最好的礼物,也是老人最想要的。

另一方面,当回家过年成为子女不可承受之重时,做父母的也应该体谅子女的难处,积极响应儿女的亲情召唤,选择“反向春运”,进城陪子女过年。

带一点土特产进城,承载着父母的慈爱和浓郁的乡情,对于一家人来说,虽然身处异乡的城市,却同样找到了回家过年的感觉。

只要亲人团聚,在哪过年都是家。

不管正向反向,春运都是家的方向。

承担着春运重任的铁路部门,应该进一步改进服务手段,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让票务工作变得更加便捷,让火车变得不再拥挤,让路途变得更加通畅,让春运给返乡进城的人们带来的都是好运。

春运不应该成为交通拥挤的代名词,而应该是对“春节好运”的一种诠释。

03光明日报:用智慧交通助力便捷春运
近年来,春运的关键词不再是“拥挤”“混乱”,而是“有序”“温馨”,从进站人脸识别、站内机器人导航,到刷身份证和二维码乘高铁、在列车上点美食外卖,再到网约车接站……我们路上的“每一步”都已被智慧元素所覆盖。

买票难、坐车挤的“人在囧途”少了,说走就走、享受旅途的“心花路放”多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春运的期望值更高了,不仅要求回得去,还要求走得好、走得快。

初步预测,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9亿人次,相当于我国总人口的两倍多。

如何尽可能改善这么庞大的旅客群体的出行体验,将平安春运、便捷春运、温馨春运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极大考验春运的组织管理成效。

智慧交通是春运挖潜运力和改善旅客体验的重要途径。

信息化的发展,让智慧交通更加普遍,为春运增添了科技元素,也让老百姓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数据显示,2018年12月23日至2019年1月20日,全国铁路各种售票方式共售出车票3.83亿张。

其中,PC、移动端、电话、自助购票机等多种购票方式成为当之无愧的主流,12306网站更是占据总售票量的84%,大大降低了购票难度,提升了购票效率。

交通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不仅能让旅客实时查询列车余票、换乘、停车、正晚点及天气状况,还能提供订餐、特产等信息,让旅客们的归途不再是两点之间冷冰冰的线段,而是更为充实的顾客体验。

春运期间,各地铁路局也借力高新智能,不断更新、增设高科技设备,为旅客提供便利。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更是为我们
带来了许多“黑科技”,大大提升了旅客的乘车效率,也刷新了我们的春运感受。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其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让“大交通”理念从设想变为现实。

智慧交通必然需要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各部门共同谋划,加强不同运输方式间、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间、城乡交通间的协同衔接和接驳。

这些都需要数据和互联网的技术支持,做到各地区、各县乡出行全覆盖,也需要它们将开启“大交通”的钥匙交给旅客,让旅客们真正有机会利用智慧交通技术,做出自身出行的最优选择。

笔者曾有过从北京去厦门无票的经历,但购票软件自动推荐了转道天津的交通方式,先从北京乘城际列车到天津,再从天津飞厦门。

在区域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类似的接驳方案是化解春运运力紧张的可行之举。

对在外的游子而言,春运是一段暖心的归途。

而对交通系统而言,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行动”也是最为艰巨的考验。

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必将使智慧交通成为应对春运挑战的重要力量,让亿万旅客的返乡更加方便快捷,让回家路上的风景更加多姿多彩。

04北青报:春运开启向“走得好”目标进发
1月10日,2020年春运正式开启。

今年春运,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约30亿人次。

其中,道路客运24.3亿人次,铁路4.4亿人次,民航7900万人次,水运4500万人次。

春运开启,新变化带来新体验。

电子客票的运用是今年春运的一大亮点,据悉,已有957个车站开通了电子客票业务。

无论是刷手机,还是刷身份证,满满的“存在感”,满心的幸福感。

儿童乘车优惠等来了“年龄依据”,从今年开始,在儿童身高标准基础上,增加以年龄为依据的儿童票、免票划分标准。

“儿童福利”不再“唯身高”,而是将年龄纳入依据之一,这无疑是与民意接轨的与时俱进之举。

春运开启,新乡愁不再是那张“旧车票”。

有人讲,春运,不变的是浓浓的乡愁,不变的是归心的急迫,永远不变的是回家过年、家人团聚的传统。

我们经历了“一票难求”的漫漫长龙,排队买票早已成为过去,从“网上”到“掌上”,在抢票过程中,与“黄牛”较劲,我们多出几分胜算……昔日,“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车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今朝,新乡愁不维系于车票、机票、船票之上,而是回家的路越来越“近”,到家的时间越来越“短”。

春运开启,新观念诠释“有爱的地方就是家”。

反向春运,接父母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现象。

“回家过年”的概念不再是回到老家、回到父母身边,也可以是把父母接来,“有爱的地方就是家”。

2020年春运,铁路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价格优惠政策,扩大了票价优惠实施范围和幅度,尤其是为反向春运客流提供更大更多优惠。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铁路部门为反向春运提供“正向动能”,让爱和亲情沐浴春风。

春运开启,向“走得好”目标进发。

告别“走得了”的烦恼,步入“走得好”的征程。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

在时间的长河里,四十年不短,围绕“走得了”这一目标,交通运输部门等“上下而求索”,可谓是想尽了千方百计。

如今,“走得好”已成为春运追求的新目标。

春运服务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而且是永远在路上。

春运之旅,用贴心的服务换来乘客舒心地回家,用优质的服务赢得乘客满意的笑容。

05人民网评:春运改变中国,春运成就中国
1月10日,为期40天的2020年春运拉开帷幕。

经多部门会商,今年春运期间预测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约30亿人次,与上年大致持平,略有增长。

家的方向就是心的方向,团圆是春节千年不变的主题。

过去我们常常说,春运是观察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窗口;如今再审视,春运更是“当惊世界殊”的中国震撼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

春运犹如一张网,连通中国从超级都市到偏远乡村的每个角落,让所有游子可以依偎亲情、慰藉疲劳、重整行装;春运又像极了一辆车,载着14亿中国人从温馨美满的传统佳节,驶向蓬勃进取的活力未来。

春运见证了中国城镇化的滔滔潮流,见证了社会整体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成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重要现实镜照。

没有一流的基础设施就不可能有超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不管归途多么遥远,不管归程多么艰辛,回家的脚步是无法阻挡的。

老百姓不仅希望走得安全,也希望走得顺畅、舒心,不要堵在路上。

“八纵八横”高铁网逐步成型,很多贫困地区、革命老区都通上了高铁;公铁联运、空铁联运等立体出行实现“无缝换乘”;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都通上了硬化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工程正式投运……回望过去一年,中国的交通设施日趋完善,群众出行方式更加多元,选择更加丰富,春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缓解。

回家的路更顺畅了,时间更短了,家的距离更近了。

没有一流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同样难有春运的安全舒畅、高效便捷。

豪不夸张地说,春运是检验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服务质量、应急管理等行业治理能力的年度“大考”。

但我们也完全有信心,伴随着中国之治的日臻完善,春运的组织调度、管理保障也一年比一年从容,一年比一年顺畅。

从城市交通组织调度、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到创新便民服务举措、改善旅客出行体验,再到加强科技支撑和信息服务、全力保障路网畅通,与“春运车轮”同行相伴的,是聚焦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改革车轮”。

如今,有多部门多地域的密切协作,有全国一盘棋、集体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共同给春运带来服务水平的质的提升,给旅客出行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舒心。

春运的一头是传统中国、传统节日,另一头是时尚都市、现代生活,这种特有的时空架构、文化架构意味着,春运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平安出行、阖家团聚的期盼,是我国重要民生大事。

在城乡鸿沟犹
存、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多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都在翘首以待亲情萦绕、其乐融融的日子,多少在外打拼的人们,都心心念念牵挂着远方的家。

不管春运怎么变,回家过年这个“文化物候”不会变,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会变。

每年春运都牵动亿万人心,每年春运也都有无数人舍小家为大家,以岗位为家,为保障春运做出应有贡献。

那些为全国人民欢度新春佳节提供服务保障的单位和个人,值得我们报以最响亮的掌声。

春运永远在路上。

祝愿归乡的游子、探亲的人们一路平安,祝愿春运载着伟大祖国驶向更加光明壮丽的未来。

06新华网评:亲情与奉献让“出站口见”的感动升温
“出站口见!”听上去简单平淡的一句话,却满含着超出往常的期待与悸动,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让人内心如沐春风。

旅程这头的归心似箭,旅程那头的翘首期盼,是不约而同,也是情到深处。

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出站口不只记录着人的团圆,更见证着心的团聚。

每逢春节,人们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愈发浓厚,归乡的脚步也变得更加急切,大包小包中装满了辛苦一年的收获,向着家的方向踏上归途。

旅程尽头,出站口是距离家乡、距离亲人最近的位置,在这个不算大的地方,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问候都显得那么传情,也为这趟旅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过年回家是许多人的情感共识,重逢的欣喜与激动,是激励每个人拼搏奋斗的不竭动力。

即使天各一方,不能割舍的始终是家和
亲情。

家乡令人魂牵梦绕,因为梦想在这里起航,亲人令人朝思暮想,因为有家才有团聚的幸福。

不管奔跑的路上曾经有多迷茫、多无助,只要回家便有了依靠,为浮躁的心寻得净土,让焦虑的心找到归宿,往日的疲惫与忧愁也得以一扫而空。

梦想将心与远方联结在一起,团聚则将家与亲情融合在一处。

如期而至的春运,让无数次“出站口见”的瞬间温暖如初、感动常在。

在巍峨的长白山脉深处,第一北老岭隧道枕卧其中,守隧职工坚守岗位打冰作业,用奉献担负安全的重任,用脚步丈量为民的温度;在成都客运段配餐中心库房成品盒饭库,配餐职工们每日在低温环境下工作8小时以上,保证分装盒饭的速度、质量,让旅客能享受到安全美味的高铁餐食……路好走梦就好圆,为民保驾护航的这条路,还有很多人在坚守、在努力,只为让更多的旅客顺利踏上归途,早日与亲人团聚。

春运路上,团聚的感动是弥足珍贵的记忆,奉献的感动更是扣人心弦的回响。

为心的团聚停留,为爱的付出守候,“出站口见”的场景还将继续,愿此刻感动触碰心灵,让每个瞬间成为永恒。

07新华网评:用更优服务温暖旅客的回家路
2020年春运来了!从1月10日开始,到2月18日结束,总共40天时间,预计有30亿人次出行。

面对客流压力,铁路、公路、民航等部门多措并举,保证旅客不仅“走得了”,还要“走得好”“走得快”。

运力保障,让回家路越来越近。

2020年春节,是近8年最早的农历新年,节前学生流、务工流相互叠加,客流较为集中。

民航预计保障境内外航空公司70.4万起降架次;公路预计有79万辆营运客车,提供2310万个客位;京张、成贵、昌赣等10余条高铁新线的加入,舒缓了部分地区铁路运力紧张状况……运力供给更给力,运输组织更高效,确保每一位旅客都能平安顺利回家,过一个团圆年。

体验升级,让回家路更加便捷。

从“排长龙”“一票难求”到“再也不用排长队”“一键搞定”,从人工检票到“刷证进站”“刷脸进站”……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门运用新思路、新技术,不断探索改革,持续改善旅客体验,让出行更加便利化。

2020年春运,无纸化出行、ETC、智能交通诱导等新应用让春运变得更智能高效;铁路全面实行“候补购票”,在高铁干线和大部分城际铁路推广电子客票,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

坚守护航,让回家路倍加温暖。

“团圆”是春运不变的主题,“奉献”是春运人独特的精神魅力。

万家灯火团圆时,无数春运人依旧在岗位上默默奉献,有的用满茧的双手为旅客铺平道路,有的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保障旅客安全回家的责任,有的用微笑、爱心服务迎送旅客回家。

他们舍小家为大家,24小时轮流坚守、负重前行,默默守护着旅客的回家路,为旅客出行增添了一丝温暖,保障出行更加安全有序。

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迁徙,春运不仅承载着中国人对春节阖家欢聚的期盼,也是对交通运输保障能力的一次“大考”。

倾注更多情感、提供更优服务,必将答好春运“考卷”,让春运成为流动中国的温暖风景。

08新华网评:“反向春运”让团圆更从容
1月10日,2020年春运正式启动。

相关部门预计,今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约30亿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9部门之前发布的《关于全力做好2020年春运工作的意见》,首次将“反向春运”列入春运工作指导意见,并要求铁路推行回空方向列车票价优惠措施。

“反向春运”让回家的路更通畅。

避开抢票的高峰,反向车票数量充裕,且有价格优惠,少了往常的焦虑和拥挤,选择更多,使得这场春节旅途的舒适度大大提升。

“反向春运”营造了团圆氛围,丰富了春节话题。

把父母接到城市一同过年,带父母到城市的景点参观打卡,体验便捷的公共服务,感受不一样的春节风俗,亦能增进两代人之间的互相理解。

与此同时,“反向春运”也助推构建城市新年俗。

变传统的走亲访友为微信视频拜年,随时随地送出新春祝福,变乡土民俗为新式过年,吃小吃、逛庙会、看花展……“反向春运”让过年有了更多新选择。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将父母接到城市过年,他们也期盼“反向春运”服务更到位。

一方面,交通运输部门应当针对老年人集中出行这一现象安排相应服务,如增加车站指示引导,安排志愿者为
初到城市的老年人答疑解惑;增设人工检票窗口,减少老年人因不擅长使用手机可能发生的种种不便。

另一方面,城市的公共服务和节日服务保障也要更到位,如设计具有城市特色的春节活动,提供更丰富、更多元的休闲娱乐;社区、邻里中心及时协调资源,为居民开设包饺子、写春联等社区活动,增进邻里间的交流和互动;商场、电影院、文化馆等文娱场所针对外来老年人增加更多服务保障,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城市里的浓浓年味。

“反向春运”是一面折射社会发展进步的镜子,开启了春节团聚新模式,让春节团圆更从容。

对忙碌了一整年的人们来说,无论身在城市还是家乡,只要春节能够与家人享受一段时间的“慢生活”,满足家庭的情感需求,就是最大的幸福。

09新华网评:高铁时代的“慢火车”满载为民情怀
2020年春运如约而至。

春运期间,铁路适应旅客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继续开好普速列车和81对公益性“慢火车”,统筹兼顾非客流集中方向列车开行,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人民群众春运出行提供便利。

在高铁迅猛发展的时代,“慢火车”的开行似乎有点“落伍”。

然而,在一些偏远地区,“慢火车”却是当地民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坐着它,去赶集、求医、上学、探亲、外出务工。

慢悠悠、站站停的“慢火车”,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与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不仅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的出行条件,给民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也
给他们带来了商机和真金白银的收入,承载着沿线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

“慢火车”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犹如舞动的针线,编织出偏远贫困地区一起奋斗、共同圆梦的画卷。

在湘西,很多农副产品通过“慢火车”被输送到了城市;在大凉山,很多人借着“慢火车”找到了自己的“致富经”……一列列“慢火车”就是一列列扶贫专列,将党的扶贫惠农政策与偏远地区的百姓联系起来,让每一个人都切实感受到政策的温暖,公益的温情,传达着“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坚定信念。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高铁时代的“慢火车”满载为民情怀,奏响精准扶贫、全面小康的时代最强音。

为老百姓干实事,急民所想,解民所难,正是执政为民的生动诠释。

如果说风驰电掣的高铁代表着今日中国的高效率,那么收费低廉、站站停靠的“慢火车”则演绎着今日中国之温情。

速度与温度兼具,梦想与实干同行。

全社会携手奋进,跨过艰难险阻,一定能凝聚共同圆梦的磅礴力量,一起奔向美好的未来。

10新华网评:“软硬兼施”提升春运出行幸福感
回家过年对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幸福、吉祥、团圆是每个人心底最美好的期待。

据报道,2020年春运从1月10日开始至2月18日结束,共计40天,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突破30亿人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