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工作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语文教学工作的思考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在“课程性质和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第一个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什么是素养?
《辞海》中的解释是:经常修习涵养。这就是说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在于人的精神世界,是要把语文内化到人的身心与品质之中,成为一种素质修养,影响整个人生。
2.语文素养的内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综合起来看,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它是语文新《课标》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3.怎样理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面向全体,落实到全体学生身上;二是全面提高,针对每一个个体而言。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仅是指语文教育要使学生有较强的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使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还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健康的个性、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身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语文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大视野、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并且喜爱阅读、坚持阅读。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高瞻远瞩、游刃有余。
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要有高尚的政治情操。如果教师缺少这方面的素质,在讲课过程中不能感染学生,就达不到动之以情的教育效果,就唤不起学生对语文的喜爱之情。语文教师要身教言传,以自己的行动感动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有相当的文史知识和文学修养。语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诗歌、散文、小说、童话等各种体裁都有,如果教师缺少一定的文史知识,就很难把课讲好,很难让学生信服。
记住:德才兼备、学识渊博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能会伴随其一生!
两个基本点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双基扎实,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不管教育改革到哪一天,形势发展成什么样,这一点都要坚持。
(一)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
对语言的积累,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我们说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各种材料中积累的,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不断丰富,转化而形成的。
语文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而丰富语言的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去领略和积累,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语文的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应着重研究和实践的问题。具体建议:
1.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1)重视对课内典范语言的积累。
课文是个例子,能成为例子的语言内容我们认为是典范语言。熟读和内化典范语言是完成语言积累的捷径。在课内要通过朗读、诵读、赏读、熟读、背诵,使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达到“滚瓜烂熟”,能自然而然地把别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那些具有悠久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杰出诗文,伴随着生活阅历的渐趋丰富将转化为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2)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语言积累首先是一个量的积累,单靠课文典范语言的学习是不够的。《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要求必须切实地完成。
2.注意听和说的结合,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语感
“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的习惯,只有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3.注意读和写的结合,在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感
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底蕴、提高语文能力、培养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另外,“语感要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感知。”生活经验和自身的知识积累是语感的源泉。学生生活经历不足,实践经验有限,所以,勤记多背,写作表达,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将是积累和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
(二)扎扎实实搞好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语言的实践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我们要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如阅读和写作等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具体建议如下:
1.阅读教学实践
课堂上,我们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主动介入”,获得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从字斟句酌一些浅层次的阅读,到对作品的内容与思想感情质疑的高层次的阅读,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课下,我们要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定期交流阅读心得,共同探究疑问。教师自己要多读书,还可以与学生交流,向学生推荐,培养学生有选择的持久的阅读习惯,使之爱阅读善阅读,从而丰富阅读能力。
2.写作教学实践
课堂上,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教”,达到最终的“不教”。
如何教,主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大多数学生总感觉自己的生活单调、枯燥,没有素材可供写作。出现这种感觉,原因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