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部编版期末古文比较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百僚竞逐/成王之业/扶摇而上/君臣相望/辞严而色暇/鬼神宾服/摇头而叹/服不言而信/(《左传》)11、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太宗在《治国安民》中的言论,哪些是解说太宗言论的注释?(2分)A。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B。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C。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D。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12、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太宗在《治国安民》中的言论,哪些是解说太宗言论的注释?(2分)A。
“入则无法家拂士,百僚竞逐,成王之业。
”B。
“扶摇而上,君臣相望,辞严而色暇,鬼神宾服,摇头而叹,服不言而信。
”C。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D。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13、根据太宗的言论,下列哪些是他认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思想?(2分)A。
力戒奢靡,勤俭治国。
B。
多征伐,扩大疆土。
C。
以暴制暴,强力统治。
D。
尊重民意,依法治理。
14、根据舜的经历,下列哪些是他的人生信条?(2分)A。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C。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D。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1) 人恒过,然后能改。
→ 恒:常常,过:犯错误。
2) 入则无法家拂士。
→ 拂士:指不合时宜的人。
3) 征求无已。
→ 无已:没有止境。
4) 百姓不堪。
→ 不堪:难以承受。
12.翻译: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因此,要激发自己的热情,克制自己的欲望,这样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2)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 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只有根基稳固,才能让国家繁荣昌盛。
1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阅读理解对比阅读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阅读理解对比阅读练习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解读对比阅读练一、【原文】《富贵不能淫》XXX曰:“XXX、XXX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XXX:“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解释】1、XXX:人名,纵横家的。
XXX: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
XXX:魏国人,与XXX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
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XXX“合纵”相对。
2、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4、居天下之广居:居(1):居住。
居(2):住所。
5、得志:得,实现。
6、与XXX:由:实行。
之:代志向。
7、独行其道:道:原则,行为准则。
8、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位置。
淫:使……扰乱。
指金钱和位置不克不及使之扰乱心意。
9、贫贱不克不及移:贫苦卑贱不克不及使之改动操守。
描述意志坚定。
移:使……改动。
10、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
意思是: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
形容不畏强暴。
威武:威胁暴力。
屈:使……屈服。
13、【译文】XXX说:“XXX、XXX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XXX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夫君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依从看成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原理。
(XXX、XXX在诸侯眼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寓居在天下最宽阔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阔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克不及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兢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吴既赦①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注释】①赦:赦免。
1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 分)(1)行拂.乱其所为:(2)吴既.赦越:11. 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12. 用一个成语概括【乙】段的故事。
(2 分)13. 【甲】【乙】两文共同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 分)10. (1)违背(2)已经(每空1 分,共2 分)11. (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守(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2 分)(2)吃饭从来不加肉,穿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
(2 分)12. 卧薪尝胆(2分)13. 生于忧患(2 分)乙文参考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考,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
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
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
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
⼈教版⼋年级上册(部编版)语⽂⽂⾔⽂对⽐阅读题⼋年级⽂⾔⽂阅读复习(⼀)《周亚夫军细柳》《绛侯周勃世家》对⽐阅读甲:《周亚夫军细柳》⽂帝之……..”称善者久之。
⼄:《绛侯周勃世家》周勃,沛⼈。
⾼祖为沛公初起,从⼊汉中,拜为将军。
⾷绛⼋千⼆百⼋⼗户,号绛侯。
⽂帝即⽴,以勃为右丞相。
居⼗余⽉,乃谢请归相印。
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勃为相。
⼗余⽉,上⽈:“前⽇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乃免相就国。
岁余,每河东守尉⾏县⾄绛,绛侯勃⾃畏恐诛,常被甲,令家⼈持兵以见。
其后⼈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
⽂帝朝,太后以冒絮①提⽂帝,⽈:“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县,顾欲反邪!”⽂帝既见勃狱辞②,乃谢⽈:“吏⽅验⽽出之。
”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
孝⽂⼗⼀年薨,谥⽈武侯。
注释:①冒絮:头⼱。
②狱辞:案件的供词。
1.给⽂中画波浪线的句⼦的断句(两处)其后⼈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A.军.细柳() B.已⽽..之细柳军()C.居.⼗余⽉() D.顾.欲反邪!()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法相同的⼀项是()A.①称善者久之.②吏⽅验⽽出之. B.①请以.军礼见②不以.此时反C.①其将固可袭⽽.虏也②吏⽅验⽽.出之 D.①亚夫乃.传⾔开壁门②乃.免相就国4.把⽂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劳军。
⾄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将以下骑送迎。
(2)不以此时反,今居⼀⼩县,顾欲反邪!5.从⽂中看,周勃、周亚夫⽗⼦⼆⼈的共同特点是:;⽂帝在对待⽗⼦两【甲】舜发于畎亩之中,。
,⽽死于安乐也。
——《⽣于忧患,死于安乐》【⼄】贞观九年,太宗谓侍⾂⽈:“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珍玩,⽆院不满。
炀帝①意犹不⾜,征求⽆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见。
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事,遂得徭役不兴,年⾕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
22.《孟子》三章对比阅读期末真题集锦二、《富贵不能淫》(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乙】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①虞常②,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复举剑拟③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马畜弥④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⑤草野,谁复知之!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⑥乳⑦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⑧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⑨尽落。
(节选自《苏武传》,有删改)【注释】①论:定罪。
②虞常:密谋反单于,事败被抓。
③拟:比划。
④弥:充满。
⑤膏:做肥料。
⑥羝(dī):公羊。
⑦乳:产子。
⑧去(jǔ):同“弆”,收藏。
⑨节旄: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2)与民由.之(3)威武不能屈.(4)畔.主背亲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3.阅读甲文,画线句连用两个反问句有何妙处?4.苏武能否称为甲文中孟子所认为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比较阅读10篇
(2)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笋的)形状如象牙一样,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6.【甲】文表达了陶弘景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文中同样表明张岱 这一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乙: 溪破其中出。
7.【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都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译文】【乙】行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大。又向南,有山峰向东 环绕而下。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从峡谷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有 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 东流注,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从墓地后向西行二里,踏着峻岭登上 山崖。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门扇,上 面高耸下面陡削,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6.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
量词
独自
隔断
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
溪水名
部编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
答案)
本文为部编八上课本中的文言文对比阅读练,旨在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以下是练题目和答案:
题目一:
课本原文(课本第一页):
寂寞书生作弄侬,腿儿丛里荇菜空。
试译成白话文。
答案:
寂寞的书生让你玩弄,腿丛中的茭白菜却空空。
题目二:
课本原文:
曲径通幽处,竹密自成行。
过行而不语,影落教人惊。
草色遥看近却无,月明柳梢头。
从这段文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答案:
这段文字给人一种幽静、宁静的感觉。
曲径通幽处,竹子密密麻麻地排列着,过路的人不言语,走过时看到自己的影子反射在地上,让人感到意外。
远看草地的颜色鲜艳,但走近一看却没有那么明亮,月光照在柳树梢头,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诗意。
题目三:
课本原文: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句话传达了何种意境?
答案: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宁愿像枝头的花朵一样,在温暖的环境中抱香而死,也不愿意被吹落在寒冷的北风中。
作者借花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对危险环境的回避。
以上是部编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的题目和答案。
希望对学生们的文言文学习有所帮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对比阅读部编版(含答案解析)阅读文言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选段)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隐土之北/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C.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D.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链接材料】杨子①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②,又请杨子之竖③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④之矣。
”曰:“奚⑤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⑥,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⑦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新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⑧。
”——《歧路亡羊》节选(有删减)注释:①杨子:即杨朱,战国时哲学家;②党:乡党,邻友;③竖:仆人;④亡:逃;⑤奚:怎么,表疑问;⑥之:去,往;⑦怪:(认为)……奇怪;⑧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丢失了根本(生命)。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一)[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仆去月谢病⑴,还觅薜萝⑵。
梅溪⑶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⑷,孤峰限日⑸,幽岫⑹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⑺,水向猿啼,英英⑻相杂,绵绵⑼成韵。
既素重⑽幽居,遂葺宇⑾其上,幸富菊花,遍饶竹实⑿。
山谷所资,于斯⒀已办⒁,仁智所乐⒂,岂徒语哉?(《与顾章书》吴均)【注】⑴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⑵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薜,萝,都是植物名。
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⑶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⑷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
⑸限日:遮挡住阳光。
⑹幽岫:幽深的山穴。
⑺唳:鸣叫。
⑻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⑼绵绵:形容声调悠长。
⑽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⑾葺宇:建屋舍。
葺,修建。
⑿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富,充裕。
偏,特别。
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所食之物。
⒀于斯:在这儿,指石门山。
⒁办,具备。
⒂仁智之乐:意思是,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
《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猛浪若奔()(2)猿则百叫无绝()(3)窥谷忘反()(4)岂徒语哉()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文中都有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八上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分析和译文)
部编版八上文言文(侧重课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和译文)第九课《三峡》比较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乙酉晓①,望瀑布倍未雨时。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山沈沈②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山之腰皆弇③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徵④,山之灵所泄也。
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⑤后之好事者焉。
【(清)恽敬《游庐山记》】注释:①乙酉晓:十八日早晨。
②沈沈(chén):通“沉沉”,深邃的样子。
③弇:(yǎn ) 意思是覆盖,遮蔽等。
④水之徵:有水的预兆,指雨水降落前先有云。
⑤诒:通“贻”,留给的意思。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属引.凄异(2)皆类.记之(3)敬故.于是游所历(4)山之灵所泄.也3、用现代汉语翻释下面的句子。
(4分)(1)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2)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4、甲乙两文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3分)参考答案:1.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2. (1)延长(2)大概(3)所以(4)气体或液体向外流出,外泄3.(1)山色深沉,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像用刀削过一般平直。
(2)(我)却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那足够可以悦人心性、放松情绪的奇巧变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乙】律①知武②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古音yù)雪,武卧啮(niè)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③(d ǐ),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选自《汉书苏武传》)注:①律,即卫律,下文中的陵即李陵,卫律和李陵都是汉人后投降于匈奴。
②武:苏武,字子卿,汉武帝派他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并想劝降他,面对威胁利诱他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最终回汉,③羝,公羊,羝乳,喻不可能发生的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丈夫之冠也:___ ②以顺为正者:③乃幽武置大窖中:___ ④天雨雪: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②单于愈益欲降之。
3.乙文中的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洌,在悬崖之下。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八年级上册(上)(原卷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上)(《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共24组)一、三峡(一)(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迭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郦道元《西陵峡》)1.以下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自.给自足B.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素.食C.沿溯阻绝.哀转久绝.绝.妙D.良.多趣味用心良.苦良.久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甲文先写三峡周围的山势,次写夏水,再写春冬秋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前人记载或传说中身临三峡险境觉得可怕,作者却写出不同的感觉,请结合两个文段简要分析。
(二)(2021·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期末古文比较阅读(可编辑修改word版)
(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ft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 解释加点的字。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容谓吏曰()见闻者无不流涕()2.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答案:1.略2.D 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3.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4.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参考译文】【乙】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桂在衣带间。
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
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
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原卷版)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丈夫之冠.也①戒.之曰①与民由.之①富贵不能淫.(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①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乙】刘安世,字器之。
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且立至。
主上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
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思。
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
”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节选自《宋史》)(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不相同的一项是()A.光教之以诚./岂不诚.大丈夫哉B.初举.谏官/傅说举.于版筑之间C.正色.立朝/征于色.D.或.帝盛怒/或.王命急宣(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主上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同为言官,公孙衍、张仪之流和刘安世进言的原则是否相同?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
(6)刘安世能成“殿上虎”的原因是什么?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并,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狼呜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乙】壬寅岁①,余游天台石梁……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
水来自华顶②,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
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
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③所挡秘④。
自然拗怒⑤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
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
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
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
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节选自袁枚《浙西三瀑布记》)【注释】①壬寅岁:即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
②华顶:天台山峰名。
③磥砢:石众多而乱。
④挡秘:阻挡撞击。
⑤拗怒:抑制愤怒。
1.解释下面加点字。
(1)略无阙.处阙:__________________(2)遂.两宿焉遂:__________________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
4.说说【甲】【乙】两文所写到的水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与施从事书吴均故漳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①天,孤峰入汉②;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十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人教部编版:专题十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此石经始①禹②凿;河中漱.广③,夹岸崇深④,倾崖返捍⑤,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⑥魄⑦。
(节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注释】①经始:开始。
②禹:治水的大禹。
③广:开阔。
④崇深:高深。
⑤捍:保卫。
⑥悸:惊动。
⑦魄:心魂。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沿溯.阻绝(逆流而上)(2)哀转久绝.(消失)(3)河中漱.广(冲击,冲荡)(4)窥.深悸魄(看,望)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3.侧面描写是【甲】【乙】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示例:【甲】文: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
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作用:突出三峡秋景萧瑟、凄凉的特点。
【乙】文:“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示例: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乙】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非亭午..夜分()(2)虽.乘奔御风()(3)良.多趣味()(4)属.引凄异()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其间.千二百里悬泉瀑布,飞漱其间.C.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D.哀转.久绝蝉则千转.不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4.《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与朱元思书(节选)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湖心亭看雪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2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八年级上第22课文言文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得天下有道孟子曰:“桀纣①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选自《孟子·离娄上》)【注】①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②尔也:而已。
③圹:原野。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然而不胜者B.然而不胜者得道者多助C.以天下之所顺盖以诱敌D.桀纣之失天下也此之谓大丈夫(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3)翻译下列句子。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4)下列对【甲】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同时反映了孟子所说的“仁政”。
C.文章举攻城不胜和弃城而逃的例子,目的在于启发君主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D.孟子在这里说“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
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又是政治上的领袖。
(5)【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
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三章-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4 《孟子》三章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3)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
C.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先贤的经历,目的是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D.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4.结合链接材料回答:“选文”中,孟子具体论述的观点是怎样在“链接材料”中体现出来的?请分析回答。
(链接材料)吴既赦越,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
②焦思:焦虑思考。
③置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答案】1.兴起,指被任用违背同“增”,增加匹敌、相当2.(1)所以,上天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解释加点的字。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容谓吏曰()见闻者无不流涕()2.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 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答案:1.略2.D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3•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4.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参考译文】【乙】文天祥将被押岀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桂在衣带间。
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
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 (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
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
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
”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
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精选资料,欢迎下载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①上:指唐太宗。
②傥:倘右。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略2. (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2)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3. 甲文连用六个排比, 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 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 终于 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4. 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 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
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
【参考译文】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 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
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 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 们的进谏争辩啊。
”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 到喜悦。
”【甲】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 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 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1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 2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 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再者,不敢纵逸。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 3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 ,又扰生民。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
朕既在九重 4,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
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5。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管夷吾举于士 () ( )困于心衡于虑( ) 故天将降大任于 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 饿其体肤(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虽愈( )四夷俱服()入则无法家拂士( ) )病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饱 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
3、【甲】【乙】两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 容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同:都强调了治国需贤臣辅佐这一内因。
甲文强调朝廷要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 的贤士;乙文强调贤臣犹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劳国事。
异:甲文还强调外因也能导致亡国 的观点,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就会灭亡。
而乙文没有涉及外因。
参考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 “做国君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必须首先关心百姓。
如果用损害百姓的办法来满足自身的享乐,那就像从自己腿上割肉来充饥一样,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
再说,我从不敢放 纵自己的欲求。
使人身体受到损害的原因不在别的,都是由于自己贪欲才酿成的灾祸。
如果一味沉溺于吃喝, 沉湎于声色,那么这些欲望越多,所受到的损害也就越大,这样既妨害国家大事,又扰乱百姓。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目都受到蒙蔽,弄不清哪些政策是成功的,哪些政策的失败的, 帝王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过错, 于是渐渐导致国灭身亡。
我既然住在深宫之内,不可能完全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 所以希望你们诸位起到我的耳目的作用。
不要以为国家太平,边疆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 ②孰 难? ”房玄龄曰:“草昧 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 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玄龄 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 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 •翻译文中划线语句。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2.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注释】1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
用心操劳国事。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曾益其所不能((3)犹割股以啖腹((1)他(2)违背(意愿)2、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 2存:抚恤。
3耽: 沉溺。
4九重:深宫之内。
5存意: )(2)行拂乱其所为( )(4)若耽嗜滋味( (3)大腿(4)喜欢,特别爱好 3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答案】1①心意困苦,思虑阻塞。
然后才能奋发。
②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
2 •唐太宗和孟子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
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参考译文:【乙】唐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岀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
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
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
”玄龄等人行礼道:“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呀!”(甲)舜发于畎亩之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
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 “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
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
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
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
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