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主流意识形态下的非主流思想光芒

合集下载

优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助力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

优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助力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

优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助力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作者:赵玉枝来源:《经济》2018年第19期[摘要]新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敌对势力借助技术优势的攻击以及网络空间的“混杂”现象等难题。

要优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效果,就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网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更具渗透力、凝聚力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为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凝神聚气,以筑牢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为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保驾护航,以推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环境综合治理为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打造清朗空间。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网络强国[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8)10-0028-0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引导、价值取向”。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担负着网上正面宣传和价值引导的重大职责,关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亿万网民精神家园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优化传播,为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一、新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难题(一)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多种非主流思潮的肆意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内容,但在网络环境中面临多元意识形态并存的挑战,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相互交织,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网络渗透、诽谤攻击,其险恶用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的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1],深刻指明了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正面临严峻的斗争形势。

对于普通网民来说,主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网上攻防和复杂斗争,容易引起思想上的迷茫混乱和意识形态立场的左右摇摆,这些都急需我们优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来揭露谎言、明辨是非、以正视听。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主流文化由于具有历史性民众认同,经常凭借认同优势,采取固守阵地手法,思想观念僵化、内容虚化、表现形式居高临下,传播手段粗暴单一,发展方式上呈现出权利化、内卷化的自残走势。

面对文化传播渠道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文化消费趋势,主流意识形态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应付,大有阵地丧失之感。

大众文化强大的、快捷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正是在广大消费者感到热闹、好看、刺激、过瘾的文化享受过程中实现了。

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运营机制是没有意识形态性的,而它所承载的文化传播功能却担负着凝聚人心、感召民众和传承文明的重载。

我们不能因为其传播与主流文化相左的思想观念而阻断其传播通道,更不能因对主流文化形成冲击遏制其发展,主流文化只有深深地扎根于大众文化鲜活的土壤之中,汲取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营养,才能成为文化融合、文明传承的中坚力量。

所谓的非主流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

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范围内,在社会基础和非主流文化上层建筑领域中形成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如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是主流文化,都具有“官方”颜色,都以独立的学科存在。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文化,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具有“民间”色彩,通常不以书面形式展现,诸如婚姻、家庭、风俗、习惯等,就是非主流文化。

文化不仅内容上是多样的,形式上也是。

无论古代文化还是现代文化,官方文化还是民间文化,精英文化还是大众文化,都有丰富的形式。

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渗透其中,道德、政治、军事、宗教、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活动,都是典型的重大的文化表现形式。

而文学与艺术,又有着无限丰富的表现形式:诸如神话文化、诗歌文化、戏剧文化、曲艺文化、音乐文化、绘画文化、影视文化等。

还有大量的特殊文化表现形式,如:饮食文化、花鸟文化、体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丧葬及婚嫁文化、居住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网络文化、科技文化、服饰文化、节事文化、武术文化等。

浅析主流意识形态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浅析主流意识形态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浅析主流意识形态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就我国现在来讲,社会的结构处于多维度和多层面的立体化,许多思想和潮流冗杂并存,而且在思想自由以及多元化的促进下,这些思潮更是尤为泛滥,很多西方国家也更是通过这个机会,积极地宣传着自己的自由观价值观。

这些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与淡化,对中国高等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1 大学生信仰的多元化和思想多变化纵观我国社会环境,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国外思潮的逐渐渗入导致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呈现淡化趋势,甚至可能造成我国的民族信仰危机。

我国在组织方式、分配方式、经济成分、生活方式以及就业方式逐渐多样化,这就使得大学生在思想活动方面的选择性、独立性、多变性以及差异性逐渐增强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方式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这些思潮在社会上相互碰撞、相互激荡,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由于种种思潮对社会各群体成员侵洇作用,而受到挤压,使其影响空间不断在缩小,没有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性作用,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也受到了干扰。

尤其是当今的在校大学生有着明显强烈的探求欲,然而自我信仰不够坚定,由于其对各种思潮的辨别能力不强,通常会受到诱惑,而跟随着错误思想的引导,本身的信仰出现了多元化和思想出现了多变化。

没有一个明确的个人信仰和追求目标,容易跟风,这对整体的高等教育是不利的,必须重视学生信仰坚定和思想务实的教育。

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下,坚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动摇,引导多元化非主流信仰的融合;在多变化坏境中保证思想的务实与现实。

2 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和个人化由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致使有部分大学生萌生了功利主义的心理。

随着当代大学生生存发展欲望以及自我意识的增长,个人功利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思想有加重的趋势。

现阶段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他们价值观的“利己”性上。

主要表现为: 价值实现手段的功利化,价值评价标准的功利化,价值目标选择的功利化。

现如今有部分极端主义严重,过分重视自我价值,部分学生表现为重现实功利,轻理想信仰。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表现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表现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表现李静雯130340103主流的事物,应该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内部或许运动剧烈,但依然遵循既有的规律和法则,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比如旅行,通过旅行社的话,今天明天后天的行程、景点、游客的反应,导游心中大概都有一个谱在那里,不会有大的变化。

若是通过单人骑马旅行,在今天则是无法预测会遇到什么情况:比如社会的反应、交通法规的限制、马料的补充、住宿等,都存在一系列问题。

但是在古代,骑马旅行是很常见的方式,是主流方式。

到今天变成非主流的,也是世界变化的结果。

所谓的非主流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

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范围内,在社会基础和非主流文化上层建筑领域中形成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如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是主流文化,都具有“官方”颜色,都以独立的学科存在。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文化,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具有“民间”色彩,通常不以书面形式展现,诸如婚姻、家庭、风俗、习惯等,就是非主流文化。

关于非主流文化有以下的表现有:图片:喜爱另类奇怪的图片,比如摆POSE时会装出痴呆,颓废的表情,喜欢斜45度对着镜头嘟嘴巴。

喜欢PS图片。

打扮:与大众不同,比如女穿男装,穿着嘻哈,全身穿得破破烂烂等等。

发型:染发采用蓝色白色等颜色,或者做夸张的造型等。

音乐:劲爆,先锋,拉风等等这样的音乐受到欢迎。

生活:不人云亦云,不追求大众化,思想也叛逆激进,有创造力。

个性:无限展示自己的自信,阳光,活力。

娱乐:喜欢HC,虐恋,写耽美小说。

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的文化。

每个时期都有当时的主流文化,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直到清末,历代帝王都是崇尚儒学。

在西方,中世纪以来一直是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国家提倡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无疑是主流文化。

但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概念太大,马克思主义文化才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非主流化的消解、互融与治理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非主流化的消解、互融与治理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非主流化的消解、互融与治理网络意识形态存在主流与非主流之分。

社会快速发展使得网络上非主流意识形态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非主流意识形态会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而主流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融合非主流意识形态。

非主流意识形态内部也存在相互消解与融合的问题。

解决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快立法进程,提高政府管制能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把控,最终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平衡。

标签: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法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等各种高科技设备走进千家万户,他们通过互联网与世界相连,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类信息在短时间内可以传遍全球,信息不再被垄断,信息流通速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下通过网络人们表达变得轻而易举,这样就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了“自媒体”。

在“自媒体”时代,“网络空间已逐步发展为与一国的陆、海、空、天四维并列的‘第五疆域’1”。

在这个新的领地内,意识形态出现了非主流化趋势,这对我国法治国家建设提出了重大考验,如何看待与解决网络意识形态非主流化问题,将深刻影响着我国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一、网络意识形态的理论梳理(一)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的理论概念多种多样。

世界范围内从古至今不同人对于意识形态都有不同的定义。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就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

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2”。

自由主义者像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卡尔·波普(Karl Popper)等人认为这是使人服从统治的政治工具,这种工具统制了人们的思想,让人们从思想上臣服于统治者,这是一种精神统治;保守主义者像奥克肖特认为这就是扭曲了现实世界,让人无限夸大自己的理性,他认为世界是自然的,人也是能力有限的,但是统治者一味灌输被统治者,告诉他们我们是有多么伟大、多么光荣,使人失去自己的理性和原有的认知,人的情绪高涨,摒弃过去对自己的怀疑,认为自己在该统治下定有一番作为,其实是对理性的蒙蔽。

浅谈小学生作文中的非主流思想

浅谈小学生作文中的非主流思想

浅谈小学生作文中的非主流思想浅谈小学生作文中的非主流思想生的是一种最为基础的练笔,虽然生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较为幼稚,但不可否认生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的也是学生个人对于社会和的思考和反映。

从实际看,学生内容大部分是体现主流思想,但由于受主客观的影响,在生中也有一些非主流思想的流露。

我们该面对这些非主流思想呢?一、生中非主流思想形成的原因:1、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增多,特别是电视、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学生所接受的信息量要比以前的孩子多的多。

这其中有正面的信息,也有负面的非主流的信息,而学生对于这些负面的非主流的信息的认和处理,反映在生的中就会体现一种非主流的思想。

2、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化。

当今社会生活的变化很多,各种各样的新事物层出不穷。

在日趋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有大量的`真、善、美的事物,也有假、恶、丑的东西。

生不是生活在真空的环境中,那些负面的非主流的思想对他们也有影响,这些在学生的中也会有所反映。

3、生心智发展的不平衡。

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缺少对复杂事物的判断和处理能力,所以学生较易受到外界事物的暗示和影响。

而有时生的确又承受着与他们年龄和心智水平所不相适应的东西,这样在学生的中,有时就会出现一些非主流的思想。

4、学生个性的发展。

现在的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学生的个体意识日渐增强,问题是独生子女的一些如自私、缺乏宽容和协作的精神等在学生的中也会有所体现。

另外,有些学生渴望在中表现自己,有时为了引起老师和的注意,会在中出现一些与众不同的甚至有些判逆倾向的思想,当然其中也会出现一些非主流思想。

二、正确对待生中的非主流思想:1、教师要正确对待生中的非主流思想。

生中出现一些非主流思想,教师的对待态度是很重要的。

首先教师要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生中的这些非主流的思想。

因为生在中出现了这些思想,说明了学生能把自己较为真实的思想和感受向老师诉说。

浅谈非主流文化

浅谈非主流文化

(3)、学校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应 该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可是 部分学校偏离传统文化教育,忽视对 传统文化的传扬,没能把传统文化纳 入学科教育、德育的各个范畴,使传 统文化深入人心
3、 网络的不良教育 17,18岁的孩子活在虚拟世界中,他们的 灵魂离现实世界慢慢远去,对自己生命的 不尊重让他们看不清生命的重要性,游戏 化的生活让他们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在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时期接触了, 进入了这种完全不健康的环境中,让游戏 化的生活方式流淌到了他们的生命中,而 非主流的群体之所以能够产生发展到现在 兴盛阶段,是网络大环境充斥着这些低俗 的东西,以及网络把关监管不严的后果
反映的教育问题
1、学校教育 (1)部分年轻教育者对传统文化不重视,对 非主流文化的一味热衷,致使对学生引导 不够,甚至一味迎合。很多家长对此颇为 担忧,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甚至要求过 狂欢圣诞节、万圣节,可对中秋、清明节 等却毫不理睬。
(2)、部分教师对非主流文化丝毫不了解, 将其和火星文、应试教育、青少年心理问 题以及早恋等不当性行为联系在一起。把 沉浸于非主流当中的孩子片面当成坏孩子, 对他们所处的家庭与社会环境不加以分析, 对他们没有理解和包容,甚至放弃对这些 孩子的教育。
2、创新德育的方法和手段。当今孩子的信 息来源渠道十分广泛,内容纷繁复杂,接 受能力极强,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无法满足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欲望。久而久 之,他们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就产生了不信 任、轻视,甚至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抵 触。因此我们要不断创新德育的方法和手 段,将他们的思想、行为方式引导到主流 文化中来,提高他们对教育、对社会的认 同感。
3、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应该 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对当 今部分教师偏离传统文化教育的做 法应当坚决予以制止。对传统文化 的传扬应该纳入学科教育、德育的 各个范畴,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2024年第一季度意识形态研判会交流发言材料

2024年第一季度意识形态研判会交流发言材料

2024年第一季度意识形态研判会交流发言材料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在今天的意识形态研判会上,我将就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和任务,结合我所负责的工作内容,与大家进行交流和分享。

一、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形势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

在这个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愈加激烈。

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激荡,既有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和凝聚,也有非主流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我负责的意识形态工作情况作为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部门,我们一直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具体工作如下:1.加强理论学习。

我们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思想认识水平,确保大家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做好舆论引导。

我们积极发挥媒体作用,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强化阵地管理。

我们加强对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确保其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防止被错误思潮侵蚀。

4.开展文化活动。

我们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增强文化自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针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和任务,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加强理论研究。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理论的研究,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2.加大宣传力度。

我们将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正面宣传的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强化阵地管理。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确保其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同时,加强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监管,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

4.推进文化建设。

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

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

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

·现代管理2012/8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科学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推进主流意识形态与时俱进,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大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自觉地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在有阶级的社会就是阶级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集团、阶级的政治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反映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自觉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体系。

但是,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都不可能只有一种纯粹的形式。

这是因为,一定的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性质也不同。

然而,任何国家或社会,其内部总是或有不同的阶级、阶层,或有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或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其外部总是要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的影响。

因而,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不可能只有一种意识形态。

一个国家的一定时期,尽管可能存在多种意识形态,但各意识形态的地位并不是平起平坐的,而总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

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即主流意识形态。

这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它引导和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有多少种所有制、有多少个阶级,就有多少种反映其利益的意识形态。

因此,意识形态不可能只有一种,而是多种多样的。

在当代中国,事实上存在着处于非主导地位的多种社会意识形态。

90后非主流现象的哲学思考

90后非主流现象的哲学思考

90后非主流现象的哲学思考
90后非主流现象的哲学思考
90后,也被称作“共909一代”,是指出生或成长在90年代的年轻一代,他们
拥有着独特的非主流时尚现象。

对于这些现象,有人否定,有人肯定,文化认同的差异也引发了批判的声音。

在哲学的思考中,我们可以探究这种非主流现象的内涵。

首先,我们要明白,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流派”。

90后非主流可能是他们社会经验和认知、以及对外部现实与社会不满的反映。

而对90后非主流现象的接受,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其实是一种价值取向上的可供选择。

人们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拒绝,这体现了客观情境下出现的多重价值选择。

此外,90后的非主流现象也反映了一种文化分歧,这是一种社会认同的趋势。

90后们崇尚的认同状态,与老一代的情感有很大的差异,这种不同的情感表达,
也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在哲学的角度来说,界定一种“主流”和“非主流”,也是一种价值取向的变迁。

总的来说,90后的非主流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社会认同,从哲学的角度
来看,90后们的非主流现象,既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观照,又体现了当下年
轻人的认同状态,也充满了他们内心深处的自由与追求。

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角探析非主流意识形态

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角探析非主流意识形态
20 09年第 8期
( 总第 1 0 ) 7期
广 西社 会科 学
GUANGXlS 删 I n KEⅪ 刀
NO . , 0 9 820
( u l i l, O.7 ) C mua v y N 1 0 te
从 主流 意识 形 态 建 设视 角探 析 非 主 流 意识 形 态
范秋迎 刘建会
( ) 一 非主流 意识 形 态对 主流 意识 形 态建设 的 消 新 中国建 国 以来 , 马 克 思 主 义 为 指 导 的社 会 解作 用 以
勃发展 和我 国经济社 会 的转 型 , 元 文 化相 互 激荡 , 支配着物质资料生产 的阶级 , 多 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 形 形色 色的非 主流意 识 形 态 以不 同 的方 式影 响 和 冲 产 , 因此 , 些 没 有 精 神 生 产 资 料 的人 的思 想 , 般 那 一
”] 击 着社 会主义 主流 意识 形 态 。如何 正 确认 识 和 科 学 的是隶属于这个阶级 的。[ 但 由于阶级社会 中存在
对 待非 主流 意识 形 态 , 为 加 强 主 流 意识 形 态 建 设 不 同的阶级、 成 阶层 和利益集 团, 因而也就形成 了反映 的重要 内容 。本 文试 从 主 流 意识 形 态建设 视 角 探讨 各 自利益 的不 同 的思 想 观 念 , 成 了各 个 阶级 的意 形
非 主流 意识 形态 。
保定 0 10 ) 70 0 ( 中央司法 警 官学 院 , 河北
[ 要 】 伴 随 着经 济全球 化 的深入 发展 , 方 国 家的各 种社 会 思 潮 、 值观 念 和 思想 文 化 乘机 而入 , 摘 西 价 同 时市场 经济改革 和社会 转 型也诱 发 了 良莠 不 齐的价 值 诉 求和 思 想观 念 , 各种 非 主 流 意识 形 态对 主流 意识 形

从文化与意识形态视角探讨民俗体育中的主流与非主流

从文化与意识形态视角探讨民俗体育中的主流与非主流

从文化与意识形态视角探讨民俗体育中的主流与非主流作者:程鹏飞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07期【摘要】正确的看待和分清文化与意识形态中的主与非对民俗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民俗体育的主根民族性不在体育全球化的趋势里被掩埋,需要我们更好的把握民俗体育的意识形态来更好的抉择未来民俗体育的发展之路,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壮大。

【关键词】文化与意识形态 ;主流 ;非主流 ;民俗体育【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65-01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与意识形态起着重要的影响,文化与意识形态中的主流与非主流也在矛盾与联系中不断变化。

民俗体育也不例外,同样存在着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主流与分主流之争,如何正确看待和分清民俗体育中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主与非,这对民俗体育的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主流文化就是表现国家正统意识形态的文化。

不同国家体制、不同历史时期,都有表现国家意识的正统文化[1]。

在不同的特定环境中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主流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现阶段我国的主流文化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所谓的非主流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

如政治、经济、科学产业等,都是具有“官方”颜色的主流文化。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具有“民间”色彩的文化,如风俗、习惯、方言等,就是非主流文化。

二、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ideology)这一概念是由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哲学家特拉西(Antoine Louis Destutt de Tracy)在《意识形态概论》中首先使用的。

它指考察观念的普遍原则和发生规律的学说。

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按其所处地位及社会影响强度可以区分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

主流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塔尖意识形态,具有权威性。

非主流意识形态是指处于塔尖以下的广大不同阶层群体的意识形态,具有广泛性。

浅析青少年网络非主流文化

浅析青少年网络非主流文化

浅析青少年网络非主流文化——王秀冬摘要:网络非主流文化是当前流行于以90后为主体的青少年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它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本文在分析网络非主流文化的特征、盛行原因的前提下,分析非主流网络行为折射出90后的心理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网络非主流文化;青少年;自我同一性随着时代变迁,为数众多的青年表现出与社会主流大相径庭的思想与行为,即“非主流”。

面对非主流文化,无数青年热衷地崇拜、模仿以及被同化,并以此为荣。

一、网络非主流文化概念非主流文化是从美国青年文化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这里所说的非主流文化指的是一种个性,更确切点说是符合青少年个人心理的或者超前,或者滞后的一种行为。

结合主流文化来说,主流的就是要确认什么,树立什么,划定什么,保持什么;非主流当然就不是跟随众潮流的东西,另类些,张扬些,是一种具有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特点的文化。

因此,网络非主流文化可以归结为:以90后为代表的青少年一代为主体的利益群体,以网络为媒介,通过在网络交流与传播过程中“交互”沟通,所形成的以表达这一群体特征的具有颠覆性,创造性和个性化的一种青少年特殊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它主要存在于青少年群体之中,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城市化的产物。

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校园“非主流”文化一方面体现了时代特征,另一方面又是特定地域氛围下有意无意地流露出青少年的心态,折射着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而“网络非主流”现象更是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逆反性、阶段性等特点。

二、网络非主流文化的表现特征和分析(一)、“眼球文化--非主流网络图片凸显非主流图片上一般表现为另类、奇怪的图片,网络上称之为脑残。

网络非主流图片的色彩平衡通常都是经过特别处理编排的,常常使用调暗画面的光源,LOMO效果,正片负冲,黑白效果,5像素模糊,10像素模糊,柔光,溶图,笔刷,错落不一、字体各异的文字以及特殊角度等等来制造画面效果,力求使图片从构图到色彩再到排版都表达某种心情。

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2篇)

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2篇)

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2篇)一、引言意识形态是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当前,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当前意识形态状况的分析,研判其发展趋势,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二、当前意识形态的基本状况1. 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与发展我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在全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通过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感显著增强。

2. 多元意识形态的并存与竞争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并形成了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竞争态势。

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包括西方自由主义、民粹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它们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一定冲击。

3. 网络意识形态的复杂多变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意识形态传播更加便捷和隐蔽。

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战场,各种思想观点交织碰撞,信息真假难辨,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问题1. 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西方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和文化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向我国渗透其意识形态,试图动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

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不容忽视。

2. 社会转型期的思想困惑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结构、利益格局和社会阶层发生深刻变化,部分人群出现思想困惑和价值迷茫,容易受到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3. 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泛滥网络空间充斥着大量谣言和虚假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误导公众,破坏社会稳定。

四、意识形态发展趋势研判1. 主流意识形态将进一步巩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

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和宣传教育,主流意识形态将更加深入人心。

2. 意识形态斗争将更加复杂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使得意识形态斗争更加隐蔽和复杂。

青少年网络非主流文化浅析

青少年网络非主流文化浅析

络文化变化已影响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因此逐渐引起学界的
关注。对“非主流文化”的研究目前仅处于起始阶段,有关“非
图一 摩天轮(摘自网络)
图二 头像(摘自网络)
主流”在高校校园内的发展,对作为非主流文化一个重要滋
非主流图片在网络上一般表现为另类、奇怪的图片网
生传播地—— —“网络”以及“非主流文化”的生力军—— —青少 络非主流图片的色彩平衡通常都是经过特别处理编排的,常
网络普及的推进和现代文化思想的开放性深入,使网络非主
流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不断发展。
非主流文化,顾名思义,是指独特、与众不同、非人云亦
云的小群体亚文化,是社会大众媒介主流文化的补充。由于
“非主流”标榜的独特性与新颖性恰恰符合青少年心理与审
美观念,所以传播对象主要以青少年为主,是近几年才在网
络中快速发展起来的新文化分支。由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生网
2008 年第 12 期 (总第 52 期)
72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2008
足,但又忽视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应承担的责任。
4、网络媒介自身的缺失
(3)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为大众媒介之一的网络媒介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在
作为亚文化,网络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影 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负
和 谐
程度上操纵了青少年的价值观。致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受到 具备网络伦理观念,合乎道德地运用网络媒介,抵制低俗文
社会负面影响而沉湎于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学习兴趣下 化和外来文化的侵蚀,利用网络媒介来提升和发展自我。其
降,沉迷网络娱乐、游戏、聊天等,将思想颓废、精神萎靡作为 次,学校应注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陈旧、落后的“填

青年群体中的非主流文化

青年群体中的非主流文化

青年群体中的非主流文化随着我国与国际交流的频繁,各种非主流文化现象已成为都市的一道显在文化景观。

情人节、圣诞节等这些外来的节日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中国节日蕴涵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外来文化的侵蚀下,也逐渐被浓厚的商业气息所掩盖,个别形式的亚文化滋生在非主流文化中,被视为离经叛道的思想,而正是这种思想却在青年群体中大受追捧。

一、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含义主流文化,对外通常显稳定结构,是一种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接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社会意识形态上占主导地位,是一种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

比如,我们所说的传统道德观,民族意识等。

非主流文化与此相反,不属于主流的事物,它属于非大众的文化,换句时尚前卫的话说就是要张扬个性,并适合现在年轻人口味的另类文化[1] 。

非主流文化应该保持它的活力和创造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主流也是社会的一种发展趋向,也算是人类前进的活力源。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这种非主流文化逐渐的渗透入中国的各个阶层,但是由于民族文化、价值观及社会环境、经济背景的不同,使得这种非主流文化在传入的同时,发生了一些变化。

国内的非主流最初表现为主流一词的否定式,后因外来文化的传入,逐渐有了深刻的含义。

二、非主流文化形成的社会心理层面研究要探讨一种事物的心理层面的形成原因,必然先要找到形成其的外部层面的条件,比如社会、地域、教育及一系列的影响因素。

非主流文化也一样,要探讨其心理层面因素,必先从外部原因入手。

非主流文化样式的形成和传播与现时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有着必然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更与当时各个层面社会成员的社会心理状态有着必然的联系。

(1)外部条件变化所带来的心理的变化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的变迁带来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评估、调整和个性独立意识的增强,使人们在社会变革中享受,张扬着前所未有的活力的同时,也充分感受着它的压力、无奈、冷峻甚至残酷。

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角探析非主流意识形态

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角探析非主流意识形态

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角探析非主流意识形态范秋迎 刘建会(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收稿日期]2009-04-19[作者简介]范秋迎(1969-),男,河北保定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刘建会(1971-),男,甘肃庆阳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组织处处长,副教授。

[摘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国家的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乘机而入,同时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也诱发了良莠不齐的价值诉求和思想观念,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消解和促进的双重作用,因此,应正确区分和科学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

[关键词] 非主流意识形态 主流意识形态 消解 促进[中图分类号] B0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917(2009)08-0033-0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形形色色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和冲击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试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角探讨非主流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一般认为,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自觉反映形成的理论体系,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观点,是该阶级、该社会集团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理想的思想理论依据0[1]。

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按其所处地位及社会影响强度可以区分为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

主流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

它反映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

戏剧影视文学中的主流与非主流文化探析

戏剧影视文学中的主流与非主流文化探析

戏剧影视文学中的主流与非主流文化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观众审美观念的不断更新,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中的主流与非主流文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概念入手,分析其在戏剧影视领域中的表现,并探讨其相互关系以及对文化创作的影响。

一、主流文化的特点与表现形式主流文化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或特定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大众化:主流文化往往能够迎合大多数人的口味和审美需求,因而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

2. 市场导向:主流文化往往是商业化的产物,它能够迎合市场需求,并以商业成功作为评判标准。

3. 规范化:主流文化往往遵循固定的形式和内容,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可预期性。

在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中,主流文化常常以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和情节呈现。

例如,在电影《复仇者联盟》中,超级英雄的故事和英雄主义价值观成为了主流文化在影视领域的典型代表。

二、非主流文化的特点与表现形式非主流文化是指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不符合主流社会期望或者在主流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反传统:非主流文化常常追求与传统文化的区分,并试图挑战社会的既定规范和价值观。

2. 独立性:非主流文化往往抱持独特的观点和审美标准,并且不易受到外界压力和影响。

3. 兼容性:非主流文化常常具有宽松包容的特点,能够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文化元素。

在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中,非主流文化常常以独特的题材和创新的表现形式呈现。

例如,独立电影《黑天鹅》的黑暗和扭曲的故事情节以及对心理学、舞蹈和性别意识的探索,展示了非主流文化对影视创作的影响。

三、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相互关系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并非截然对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1. 影响与反响:主流文化常常受到非主流文化的启发和冲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丰富自身。

而非主流文化则可能借鉴主流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

科学认识、区别对待: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考量——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为视角

科学认识、区别对待: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考量——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为视角

科学认识、区别对待: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考量——以
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为视角
范秋迎
【期刊名称】《湖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意识形态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国家的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乘机而入,同时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也诱发了良莠不齐的价值诉求和思想观念,形形色色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既提出了严峻挑战,也提供了难得机遇.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非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总页数】3页(P5-7)
【作者】范秋迎
【作者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6
【相关文献】
1.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考量与管理创新 [J], 范秋迎;范亦菲
2.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角透析非主流意识形态 [J], 范秋迎
3.当前我国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考量 [J], 练建斌;
4.当前我国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考量 [J], 练建斌
5.当前我国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考量 [J], 练建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在主流意识形态下的非主流思想光芒——以《无敌破坏王》为例唐祎迪[中文摘要]本文以好莱坞动画电影《无敌破坏王》为例,采用文化传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及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相关知识,分析了在主流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当下,一些迸发出不一样的人性光芒的非主流思想。

在该作品中,通过破坏王拉尔夫和云尼洛普等游戏中的坏蛋角色,我们看到的是一部感人的“坏蛋的逆袭”,一反平时主流观念中“邪不胜正”的思维习惯,告诉这个世界“固有印象是不对的,谁说坏蛋不能拯救世界”。

本文试图通过这部电影,来诠释非主流思想文化所带给人们的不同于主流意识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无敌破坏王;非主流文化;意识形态;文化[Abstract]Based on the Hollywood animation film "Wreck-It Ralph" as an example,Using related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as well as the related knowledge in ideological, analyzes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dominated the moment, some are bulging with different light non-mainstream thinking of human nature. In this work, by destroying the king Ralph and cloud roper bad character, such as the game, we see is a moving counter attack of the "bad guy", a "evil triumphs over" in the usual mainstream concept of thinking habit, tell the world "it's wrong to stereotype, bad guys also have their own good". This article attempts through the film, to explain that non-mainstream ideology and culture bring to people's different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ainstream consciousness and thinking.[Key words]Wreck-It Ralph; The mainstream culture; Ideology; culture《无敌破坏王》故事的主题围绕一个一身怪力、生来就被设定为因为家园被毁而要破坏一切的坏蛋“破坏王”拉尔夫,一个机智灵动、能用一把神奇的小锤修好一切的小英雄快手阿修,一个调皮捣蛋、但却梦想成为甜蜜冲刺冠军的“游戏漏洞”云尼洛普,还有一个英姿飒爽、但身世悲惨的女战士卡红四个人物展开。

在这个只属于游戏的世界里,他们也都有自己需要遵循的法则——守护自己的游戏,不能擅离职守,也有自己从一出生就设定好的的职责——英雄拯救世界,坏蛋毁灭世界,而他们更是有自己的第一守则——玩家至上。

然而电影中所描述的故事之所以产生就是就来源于主角的“不安分”:身为反派人物的拉尔夫竟然想成为大英雄,希望获得一枚奖牌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友善。

他作为《快手阿修》中的大坏蛋,却梦想能和好人“阿修”一样受到人们的喜爱,于是他潜入到现代电玩游戏,在这里他看能让自己成为英雄的机会,一心想要证明自己可以当个好人,因而展开一场大冒险。

在寻找金牌的途中,破坏王结识了来自《英雄使命》的冷酷队长卡红和一款女生赛车游戏《甜蜜冲刺》的小女孩云妮。

云尼洛普一直梦想着自己可以参加比赛,但其“系统漏洞”的身份注定不能允许她梦想成真。

而与此同时,破坏王所在的《快手阿修》由于失去了他被认定为系统错误,如不尽快返回,则游戏就会被永久删除;也就在此刻,《甜蜜冲刺》的游戏世界也在悄悄酝酿着一场巨大的、威胁到整个游戏世界的阴谋。

而破坏王拉尔夫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扭转乾坤,拯救了世界,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英雄。

电影通过这个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一个道理:“天生反派并非极恶不赦,天生好人也并非处处占优”,这是关于对一个人的自身审视与自我寻觅。

一、对主流意识形态下的正义的逆袭纵观国内外,英雄一词,一说起来,总会给人以正面的、英俊帅气的“好人”形象,例如传统美国英雄电影中的超人、蜘蛛侠、蝙蝠侠等,似乎他们天生就是完美的,为了维护世界的正义而与邪恶势力来搏斗。

尤其是国内的影视作品中,往往更是把好人和坏人刻画的泾渭分明。

正义者都是仪表堂堂,人格精神崇高,毫无缺点,完完全全的把好人以完美主义的手法刻画出来。

而反派角色则是畏畏缩缩,全身散发着邪恶的气质,甚至包括相貌也比较邪恶,从内到外,从精神到生活习惯,无一处不坏。

不可否认,英雄一直在动画电影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正如英国19世纪的学者卡莱尔所说的:“即使人类曾经创造的种种传统、办法、信条和社团都消失了,英雄崇拜将依然存在。

英雄必定要降世。

当英雄们来到人间,崇敬英雄就是人们的职责,人们的需要。

英雄像一颗北极星一样,它能透过层层云雾以及形形色色的激流和火灾为人们指引方向。

”[1]很明显,卡莱尔也觉得英雄是拯救人类的方法。

然而,最近几年,却有几部影片异军突起,一反常态,不再采用高尚而伟大的英雄来做主角,而是剑走偏锋,把大反派推到了主人公的位置,通过反派的视角去揭示一些以往所看不到的人性的光辉一面。

诸如《卑鄙的我》、《超级大坏蛋》、《无敌破坏王》等等都是如此。

这些影片,无一例外的给大家解释了一个道理,就是《无敌破坏王》中所讲的,坏蛋并非一无是处,反派也有善良的一面。

二、对当今社会文化的解读与反思关于文化构成的要素,是多种多样的,从人类创造成果的角度对文化构成进行表述的话,其构成要素便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而《无敌破坏王》在这些要素上均有所涉及,通过游戏的视角,在物质、制度与精神上进行了独有的解读。

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部电影中的场景,从30年前比较古老的像素式游戏到近些年的次时代游戏均有涉及,如同游戏编年史一般展现了游戏更新换代的历程,其中,通过三个例子来印证了适者生存的观点。

一是可怜的游戏人物Q伯特,由于自己的游戏无人问津被迫关闭,只能靠在中央车站乞讨为生;二是涡轮的出现,涡轮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一个大的伏笔,但是,涡轮的行为也恰恰揭示了,他不愿呆在自己的那个已经落伍的游戏中,而是希望进入那些玩家比较多的新的游戏中去;而第三个主线,就是在游戏结尾中,《快手阿修》这款几近无人问津的游戏,由于加入了奖励关卡和新的游戏机制,重新焕发了活力,成功的重新吸引到了玩家。

2.民主自由,反对专制影片在结尾处对封建君主制与总统制进行了一个辨析,这是《无敌破坏王》作为一部动画电影所传递的一种政治理念。

在这部影片的发展过程中,由涡轮假扮的国王为了统治这个游戏而实行的的专政统治,带来的是对言论的管制和对事实的隐瞒;而故事的发展也因为国王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迫害云尼洛普变得更加曲折;当最后“系统漏洞”云尼洛普在恢复了自己公主的身份之后,他认识到的民主平等的重要性,宣布自己只做一个总统,所以她脱去了公主的服饰,回归到一个普通人的装扮,因为总统是从普通人中来的,也将回归到普通人中去,总统和公民人人都是平等的。

3.直面内心,自我反思就如这句台词:“我是坏人,变好无望,坏也无妨,做好自己”所揭示的一般,我们无法改变与生俱来的角色属性,那就做好我们自己!那些固有的标签和设定又能算得了什么呢?不以个人主义为中心,要去承担好社会所分配的责任,并且学会真正爱自己,这才是真正地认清与实现价值。

就像故事主角拉尔夫一般,作为一个游戏反派角色的拉尔夫,得不到赞赏与荣誉,也不被其他游戏人物所喜爱,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很坏的人,虽然作为一个游戏反派角色,拉尔夫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人,但他逐渐认清了自己,并收获了很多。

最终,我们的大反派高高兴兴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同时也得到了正派角色的认同与欣赏,大家明白了所有角色才能组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是有角色分工不同,但无高低贵贱之分,电影圆满而终。

而与之相对应的反派涡轮则是在这一过程中迷失了自己,并最终因此走向了毁灭。

三、主流与非主流的碰撞“破坏者也可以成为英雄”毫无疑问是本片的最大亮点。

它毫不留情的对现今社会“好人才能成英雄”做出了猛烈的回击。

所有好坏角色都朝着客观化和人性化回归,无论是超级英雄还是僵尸精灵,都去除了身上所固有的标签,也都不再是完美无缺或者是十恶不赦,善有善的动力,恶有恶的缘由,正义或许只是一个幌子,而破坏也有可能成为拯救世界的手段。

当拉尔夫用破坏为云尼洛普制造出一条训练跑道,糖果国王打着正义的幌子欺骗拉尔夫毁掉了云尼洛普的赛车;当阿修在地牢中无论怎样都只能让铁牢更加牢固无法逃脱时,是拉尔夫用破坏把他救出,尤其当世界即将毁灭之时,是拉尔夫用破坏拯救了世界。

当他的破坏从一种漫无目的或者利己的状态转变为利他的状态的时候,他便有了英雄的底蕴,他的破坏也从作恶的工具变成了正义的武器。

古人云:“破而后立”。

或许,许多事情真的只有打破了,才能获得突破。

恰如破茧成蝶。

就如影片告诉我们的,在惯常的思维条框下,我们看不到很多的问题,比如人的身份设置和人身上隐藏的闪光点。

只有把那些蒙蔽了人们的双眼、掩盖人们心智的条条框框全部打破,一些真正的、崭新的的价值才会显被发现。

正如人人喊打的“系统漏洞”其实根本就不是漏洞,而所谓的大坏蛋拉尔夫也成为了英雄。

受尊敬与否,其实和奖牌没有多大关系,能够通过实际行动赢得人们的心,才是正确的行为。

身处人群之中,反而可能更孤独;但若是心中有爱,即使还是独自一人住在砖石堆里,也不会再感到寂寞,因为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都在你身边。

综上所述,这部电影通过一个从未有过的视角:当人们在玩游戏时痛快的用正义打败邪恶时,谁又曾想过坏蛋们的内心世界呢?他们被赋予了坏蛋的使命,但是在工作之余,他们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感到了反派的落寞和命运的无奈。

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

对于责任有了更深的思考,对于僵化的思想观念有了一个强烈的冲击。

电影的叙述是非主流的,但正是从这貌似叛逆的视角中,让我们看到了非主流文化的闪光点。

非主流文化之于主流意识形态,正如这部电影的视角中,“坏人也能成英雄”之于传统的“好人才能成为英雄”一样,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或许能得到更多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