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识形态方面看霸王别姬

合集下载

《霸王别姬》专业影评

《霸王别姬》专业影评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浅析《霸王别姬》作为反思文革最优秀的影片之一,《霸王别姬》有太多太多感人至深的神来之笔。

这部电影浓缩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也是中国史上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

它把时代的转换与人物命运的转折紧密相连,结合社会性和民族性去表现人性的发展,又以人物命运来反映当时现实,使几者达到完美融合。

同时,《霸王别姬》生逢其时,在九十年代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三足鼎立时期,它找到了极好的契合点。

综合以上种种,使此影片得以一直屹立于中国百年电影难以逾越的高峰。

用意识形态理论来看这部优秀的电影,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什么是意识形态。

无数个个体鲜活的心路历险与精神体验,经过历史的主观筛选与简化,成为一个地区、国家或民族群体的、经验性的、概念性的思维方式与经验范围,这就是意识形态。

它是个体经验的抽象。

由于统一的、长时间的社会教育,我们每个人都下载了既往意识形态的软件,每个人都事先被安装了既定的意识形态的程序,这使得意识形态的条例解释对个人现实生活的经验可能性形成了强烈的先入之见,直至规定每个人感受现实、解释生活的方式、角度与结论。

因此,我们人群中的绝大多数人往往都成为了既定意识形态概念与条规的坚定捍卫者,并往往因此而夸张了历史的责任感和道义感。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所有的意识形态都是经过提取、简化和主观选择稳定后的意识形态。

抽象的既定意识形态不但声情并茂地规劝个人独立地感受真正的现实、发现现实真正精神蕴含的可能性,不但用它无形的羊鞭使每个个体的人趋同于意识形态的群体简化概念,不但对于历史事件有其通俗化的、老少咸宜的解释,对于不断发展着的现实生活有其一脸圆滑的老练说辞。

简而言之,我所理解的意识形态便是影片所处的社会大背景即社会历史。

在程蝶衣的饰演者张国荣离开我们两年多以后,重拾凯歌导演巅峰之作《霸王别姬》,不觉百感交集。

好似与小楼、蝶衣同历了从万般张狂到无比压抑,从人到鬼的黑色旅程。

《霸王别姬》一片感情强烈,情节曲折,充满生生死死的戏剧冲突,他邀请几位大明星主演,具备充分的商业元素,但同时,却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被认为“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

霸王别姬经典之作引人思考

霸王别姬经典之作引人思考

霸王别姬经典之作引人思考霸王别姬是一部经典的中国电影,由陈凯歌导演、李碧华编剧,于1993年上映。

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位京剧演员的悲剧命运,并通过爱情与背叛的故事,引发了观众们深刻的思考。

首先,霸王别姬这个题材让人们思考了性别与身份的困境。

电影中,主人公程蝶衣扮演的是女性角色,而她的舞台搭档段小楼则扮演男性角色。

他们在舞台上的表演精湛,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无法摆脱自己沉重的身份束缚。

程蝶衣从小被迫扮演女性角色,而段小楼则因其相貌与性别而被迫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观众们不禁思考,一个人的性别或身份是否应该成为限制他们发展和追求自己梦想的桎梏?其次,霸王别姬也让人们思考了艺术与现实的冲突。

程蝶衣和段小楼热爱京剧,他们追求完美的演绎,但他们却在现实中遭受着无尽的痛苦与困境。

电影中,程蝶衣为了舞台上的完美表演,不惜牺牲自己的身心健康;段小楼则在爱情和事业之间做出了痛苦的选择。

观众们或许会思考,艺术与现实之间是否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一个人是否能够在追求艺术的同时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最后,霸王别姬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爱情与背叛的反思。

电影中,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的爱情如同戏剧般悲壮,但最终却以背叛收场。

观众们或许会思考,爱情是否能够克服一切,或者说背叛是否不可避免?人们在情感与责任之间该如何取舍?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发与探讨,霸王别姬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深深地触动了观众们的内心。

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幅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画卷。

它让我们思考性别身份的束缚,艺术与现实的冲突,以及爱情与背叛之间的抉择。

霸王别姬经典之作引人思考,也正是因为它不断地在触动我们的情感和思维,激发出我们对于生活、人性和价值观的深思。

无论是多年前的上映,还是至今仍然引人入胜,霸王别姬都代表了中国电影创作的高峰之作。

这部电影将继续在观众们心中引发思考,并为我们展示出爱与背叛、生活与艺术的深刻真相。

《2024年电影《霸王别姬》的悲剧美学分析》范文

《2024年电影《霸王别姬》的悲剧美学分析》范文

《电影《霸王别姬》的悲剧美学分析》篇一一、引言电影《霸王别姬》以其深邃的剧情、出色的表演和精良的制作,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篇论文将对这部电影的悲剧美学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电影概述《霸王别姬》以京剧为背景,讲述了两位京剧演员程蝶衣和段小楼,以及一位青楼女子菊仙之间的爱恨情仇。

电影通过他们三人在京剧舞台上的合作与竞争,以及生活中的情感纠葛,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三、悲剧美学的体现1. 命运的不可抗力电影中,程蝶衣、段小楼和菊仙三人的命运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操控,使他们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

这种命运的无常和不可抗力,使观众对他们的遭遇产生强烈的共鸣,进一步加深了电影的悲剧色彩。

2. 人性的矛盾与挣扎电影中的人物在面对爱情、友情、家庭和事业时,都表现出人性的矛盾与挣扎。

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揭示,使观众对电影中的角色产生强烈的同情与共鸣。

3. 悲剧的审美价值电影中的悲剧元素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悲痛和悲凉,更让观众在悲痛中体会到了人性的光辉。

这种审美价值不仅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上,还体现在对故事的叙述和画面的呈现上。

电影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彩的画面表现,使观众在感受悲剧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电影的艺术之美。

四、社会意义《霸王别姬》作为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其社会意义不容忽视。

首先,它通过对京剧这一传统艺术的展现,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了中国传统文化。

其次,电影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刻画,使观众思考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意义。

最后,电影所揭示的人性的矛盾与挣扎,也让观众对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五、结论《霸王别姬》作为一部悲剧电影,其悲剧美学的体现是多方面的。

从命运的不可抗力、人性的矛盾与挣扎到悲剧的审美价值,都使这部电影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同时,电影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让观众在感受悲剧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霸王别姬》_一部跨越时代的电影——从叙事结构看其思想意识的后现代性

《霸王别姬》_一部跨越时代的电影——从叙事结构看其思想意识的后现代性

《霸王别姬》_一部跨越时代的电影——从叙事结构看其思想意识的后现代性《霸王别姬》:一部跨越时代的电影——从叙事结构看其思想意识的后现代性《霸王别姬》是中国导演陈凯歌于1993年执导的一部电影,以其跨越时代的叙事结构和引人深思的思想意识而广受赞誉。

本文将从电影的叙事结构角度出发,探讨《霸王别姬》如何体现后现代性思想。

首先,电影的非线性叙事模式体现了后现代性思想。

传统叙事模式强调线性的时间和因果关系,而《霸王别姬》采用了交错叙事的方式,打破了线性结构,使得观众需要通过片中的碎片化信息来拼凑出完整的故事。

这种非线性叙事不仅是对传统故事叙述方式的颠覆,更是对观众经验和记忆的挑战。

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感受到时间的错乱和不确定性,反映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时间和历史的混乱感。

其次,电影中的典故和象征意象体现了后现代性思想。

《霸王别姬》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学、音乐、戏剧和艺术等典故,例如中国古典剧目《霸王别姬》的片段、音乐家贝多芬的音乐以及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的影音引用等。

这些典故引用不仅为电影增加了文化深度,更是在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对话中表达了后现代社会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

此外,电影中的象征意象如面具、鸟笼、花等,也在视觉上赋予了影片深沉的内涵,传递出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第三,电影中的强烈反讽和自我意识体现了后现代性思想。

《霸王别姬》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行了一种后现代式的解构和重构。

通过将中国古典剧目《霸王别姬》置于电影中,陈凯歌意图反思中国传统戏曲及其价值观对现代社会的适应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的冲突和交融。

电影还通过广场舞、电视剧等现代大众文化的穿插与交叉,以及对规范化教育和家庭价值观念的嘲讽,表达了对现代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以及传统价值观念的矛盾态度。

最后,电影中的多重叙述和意识形态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后现代性思想。

《霸王别姬》通过草地戏剧团的演出和观众的视角切换,呈现了多个层面和视角的故事叙述,突出了现实与戏剧、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张力。

霸王别姬传统与自由的矛盾爱情与梦想的交织

霸王别姬传统与自由的矛盾爱情与梦想的交织

霸王别姬传统与自由的矛盾爱情与梦想的交织霸王别姬:传统与自由的矛盾,爱情与梦想的交织霸王别姬,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讲述了一段充满传统与自由的矛盾、爱情与梦想的纷争。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展开,深入探讨并分析其中的内涵。

一、传统与自由的矛盾霸王别姬中,主要反映了传统与自由之间的矛盾。

在传统的观念下,男性被赋予了家族的责任与担当,而女性则一直被束缚在家庭角色中。

这种传统观念使得主人公程蝶衣无法真正追逐自己的梦想,只能适应既定的规则。

与此同时,这种束缚也反映在《霸王别姬》戏剧中,男性扮演女性角色,进一步强调了社会对性别角色的固定认知。

然而,自由是每个人内心的向往。

主人公段小楼与程蝶衣利用戏剧来展现自己对于自由的追求。

他们不愿意被束缚于传统的观念中,不愿做人云亦云的人。

他们用戏剧中人物的形象,表达了他们对传统束缚的反抗,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爱情与梦想的交织爱情是《霸王别姬》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段小楼和程蝶衣之间虽然存在着性别上的误解和情感的纠葛,但他们的爱情却是纯粹而又深沉的。

尽管性别角色使得他们无法真正地在现实中生活在一起,但他们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彼此的深情厚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爱情与梦想在电影中交织在一起,突出了主人公对自由的追求。

段小楼和程蝶衣都是追逐梦想的人,他们对待生活中的一切都寄予了希望和憧憬。

他们用戏剧来传递情感,用痛苦的表演表达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他们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但又被现实所束缚,这使得他们的爱情也变得更加复杂和扑朔迷离。

三、现实与幻象并存在《霸王别姬》中,现实与幻象交织在一起,烘托了剧情的戏剧性。

主人公用戏剧化的形式表达了内心真实的情感与冲突。

通过戏剧的表演,他们展现了自己对于自由、爱情和梦想的追求。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

程蝶衣最终为了保全段小楼的生活与梦想,不得不嫁给了他们共同的朋友陈道明。

这是一个现实与幻象并存的选择,程蝶衣用自己的牺牲去换取了段小楼的幸福。

这种残酷的现实令观众们深感无奈,同时也引发了对于社会规范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浅析影片《霸王别姬》中蕴藏的马克思文艺理论

浅析影片《霸王别姬》中蕴藏的马克思文艺理论

浅析影片《霸王别姬》中蕴藏的马克思文艺理论《霸王别姬》是中国文艺史上的一部传奇,它用细密的剧本、色彩斑斓的画面、贴切的演出等创造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而影片的背景、构思、内涵也吸引了众多读者与观众的好奇心与关注。

通过解读,可以发现它深藏着不少马克思主义网文艺理论,如社会主义实践基础观、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乌托邦思想、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分析以及阶级斗争等等。

首先,《霸王别姬》呈现的是一种实践基础观。

影片中的同性恋关系是受到贫富差距、社会秩序、历史背景及其它社会条件制约的,不可能脱离这些客观因素而存在。

该片也彰显出,实践是主流,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出口,因此,即使在宿命般的历史条件下,仍有希望、可能性,而《霸王别姬》正是展示了这种可能性。

其次,《霸王别姬》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的。

在马克思主义观点里,一切都是历史的产物,人的意识和行为也是历史的产物。

因此,历史背景及社会现实是影响人的观念和行为的关键。

影片中的春哥即是一个受历史的折磨,他的心理状态及意识形态都受到历史的牵制,他的人生奔放却又受到历史束缚,他拥有一颗渴望自由的心却又在苦难中逝去。

此外,《霸王别姬》也表现了一种乌托邦思想,这种思想认为同性恋爱情可以被公认,而乌托邦社会将是一个完全公正和没有经济不平等的社会,而所有人都将有机会实现梦想。

影片中,乌托邦式的理想对爱情及人生有着温柔的体现,它展示了一种反资本主义的精神,表达的是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以此激发观众的憧憬与理想。

此外,《霸王别姬》也着重表现了资产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内容。

影片中,春哥拥有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特权”,他过着贵族般的生活,而他的爱人程蝶衣却来自贫苦背景。

因此,春哥与程蝶衣的爱情终究难以成功,这也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差距的残酷性。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霸王别姬》深藏着不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它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了对实践基础观、历史唯物主义观、乌托邦思想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思考与分析,这也正是《霸王别姬》被誉为“泰斗影片”与“史诗影片”的原因,也是它永恒魅力的来源。

它集民间文化、历史记忆与艺术超越于一身——《霸王别姬》

它集民间文化、历史记忆与艺术超越于一身——《霸王别姬》

民间文化、历史记忆与艺术超越——关于电影《霸王别姬》2015239124 徐心玥电影是现代主义艺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

从传统的艺术门类来看,无疑戏剧和电影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它们之间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电影作为一种真正的现代艺术,而不是作为一种商品化、消费化和娱乐化的消遣品,因为真正的艺术价值决不能用商业价值来衡量,更与所谓的感官享受无关。

艺术所表现的理念世界,直接与人的精神和心灵相关,并间接影响的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文化心理。

为何选择《霸王别姬》这部影片来分析其价值,是因为中国大陆电影中,唯一能以民族传统文化为背景而走向世界的作品,只有他。

《霸王别姬》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是以京剧文化的发展变迁历史为故事背景的。

以此为中心,近半个世纪的中国近现代文化,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直接和间接的展示。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它承载着古代的文化价值和民间理念,一路走过充满风云变幻的中国近现代历史。

这部影片描述的是,通过饰演旦角的程蝶衣和花脸的段小楼,以及由妓女从良成为段妻的菊仙之间的爱恨纠葛,表现了历史变迁中人性的悲剧。

电影的开头部分虽然是主要故事的铺垫,但情节仍然是引人注目的。

程蝶衣虽然日后成为名角,但他仍旧是那个开始不学戏,后来又矢志不渝的小豆子。

程蝶衣一生屡次遭到背叛,身心受到巨大的摧残,外表柔弱的他,内心却十分坚强。

他的坚韧和隐忍,来自灵魂深处的信念:从一而终。

小豆子曾经和小癞子一样,在大师兄小石头的帮助下逃出戏班,但当他在外面看到“角”时,才真正明白师傅所说的:“要想人前显贵,您必得人后受罪”的意思。

小癞子的那句感叹:“他们是怎么成了角的啊!这得挨多少打呀!”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深深震撼小豆子的不是“人前显贵”,而是他所看到的“角”身上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

正是这种魅力,让台下人山人海的戏迷如痴如醉。

小豆子真正成为程蝶衣,全赖大师兄的成全,无数次的残酷体惩,都无法让他念对台词。

但正是在小石头的近乎疯狂的举动下,他才真正的“入戏”了,“你就想自己是个女的,千万别错了!”小豆子的性别认同转换,标志着他真正的进入了以后人生和舞台上的角色:程蝶衣——虞姬。

观后感霸王别姬带给我深刻的人性思考与情感共鸣

观后感霸王别姬带给我深刻的人性思考与情感共鸣

观后感霸王别姬带给我深刻的人性思考与情感共鸣电影《霸王别姬》是由陈凯歌导演并于1993年上映的一部中国电影。

这部电影以其精美的画面和深入的人性思考而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深地被其展现的人性困境和情感共鸣所触动。

下面我将从角色塑造、情感表达和文化隐喻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首先,在角色塑造方面,《霸王别姬》展现了主要角色程蝶衣、段小楼和戏曲艺术的复杂关系。

程蝶衣作为戏曲演员,她不仅需要扮演女性角色,更需要与段小楼扮演的男性角色展开情感互动。

这种双重性别切换让我深思人性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对性别角色的限制与压迫。

此外,段小楼作为一个有着复杂身份认同和情感认同的人物,他在面对自己的感情时饱受煎熬,这种内心挣扎也引起了我对于社会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的思考。

其次,电影中的情感表达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影片中,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的爱情纠葛让我深情感受到人际关系中的无奈和痛苦。

他们之间既有深厚的情感,又因为不同的身份和道德观念而无法在一起。

这种无法放下的爱和对幸福的渴望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让人深思生命中的选择与取舍。

最后,电影中的文化隐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霸王别姬》通过对京剧元素的巧妙运用,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多元文化的呼唤。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方式将京剧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得观众既能欣赏到戏曲的美感,又能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困境和情感冲突。

这种文化隐喻不仅让观影者获得审美的享受,更引发了我对于个体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思考。

总结起来,电影《霸王别姬》通过角色塑造、情感表达和文化隐喻等手法,成功地带给观众深刻的人性思考与情感共鸣。

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单一性别角色限制下的无奈,感受到了情感纠葛中的痛苦和取舍,同时也得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多元文化的呼唤。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艺术品,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哲学作品,让我对人性和情感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霸王别姬引人思考

霸王别姬引人思考

霸王别姬引人思考霸王别姬是一部中国影史上备受赞誉与争议的电影作品。

该片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陈凯歌执导,主演张国荣、张丰毅和巩俐等。

电影通过讲述京剧演员程蝶衣与尼采的旗子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以及他们在人性、兄弟情和爱情之间的冲突与选择,为观众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首先,霸王别姬引发了对于文化与艺术的思考。

该片中,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作为一门相对高深且需要扎实功底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影片中的程蝶衣是京剧的旗帜性人物,他精湛的演技和对于角色的极致追求,让观众们对于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认知与了解。

而与之相对的,是尼采的旗子这一现代话剧形式。

电影通过程蝶衣和尼采的互动,对比了传统与现代艺术之间的差异与碰撞,引发了对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其次,霸王别姬还引发了对于性别与身份认同的思考。

影片中,程蝶衣和尼采的旗子都是男性角色,但他们演绎的是女性角色。

这种“男扮女装”在京剧中是常见的表演形式,也是中国戏曲传统的一部分。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对于性别、性取向和身份认同的偏见和歧视依然存在。

影片中的程蝶衣面临了作为男人同时扮演女性角色的内心挣扎和外界压力。

这引发了对于性别和身份自由的讨论,引发了对于社会包容和接纳的思考。

最后,霸王别姬还引发了对于爱情和人性的思考。

影片以程蝶衣与尼采的旗子之间的曲折爱情为主线,通过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展现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悲剧性。

电影中,程蝶衣与尼采的旗子之间的爱情无法得到社会认可,最终导致了悲剧结局。

这样的爱情故事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对于爱情与自由的渴望,引发了对于爱情伦理和社会价值观的思考。

总的来说,电影《霸王别姬》在艺术形式和剧情情节中融入了众多引人思考的因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对于文化与艺术的思考,还是对于性别和身份认同的思考,又或者是对于爱情和人性的思考,电影都引发了观众们对于这些问题的反思与探索。

这也是《霸王别姬》成为经典之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4年霸王别姬——吟一曲时代悲歌——电影《霸王别姬》影评》范文

《2024年霸王别姬——吟一曲时代悲歌——电影《霸王别姬》影评》范文

《霸王别姬——吟一曲时代悲歌——电影《霸王别姬》影评》篇一《霸王别姬》是一部以京剧为背景的经典电影,由才华横溢的导演执导,实力派演员倾情演绎,该片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该电影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一、影片背景与主题《霸王别姬》以京剧为载体,通过两个男子的悲欢离合,反映了社会变革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影片背景设置在旧时代的戏曲界,将戏曲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融合,展示了人性的挣扎与矛盾。

主题鲜明,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又揭示了社会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冲击。

二、角色塑造与演员表现电影中的角色各具特色,人物性格鲜明。

特别是主演的两位演员,凭借精湛的演技,成功塑造了让人难以忘怀的戏曲名伶形象。

其中,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和张丰毅饰演的段小楼,在表演中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人物心理变化。

此外,其他演员也各司其职,为影片的成功贡献了力量。

三、剧情与情节分析电影的剧情跌宕起伏,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影片以两位主角的相识、相知、相离为主线,穿插了众多京剧名伶的命运故事。

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影片巧妙地运用了戏剧冲突和情感纠葛,使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同时,电影在处理情感线时细腻入微,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四、视觉效果与音效表现电影的视觉效果和音效表现堪称一流。

画面精美绝伦,将京剧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音效的运用也恰到好处,为影片营造了恰如其分的氛围。

此外,电影的配乐也值得一提,既有传统戏曲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五、影片思想与价值《霸王别姬》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深刻而丰富。

影片通过两位主角的命运波折,反映了社会变革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同时,电影也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此外,影片还揭示了人性的挣扎与矛盾,使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六、总结评价总体而言,《霸王别姬》是一部极具艺术价值的电影。

霸王别姬——旧世之遗韵今朝之反思

霸王别姬——旧世之遗韵今朝之反思

电影《霸王别姬》,由陈凯歌执导,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

影片以京剧班和两位男女主角跨越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在时代的巨轮下展开了一段关于爱情、背叛、身份认同与艺术追求的故事。

它不仅是一部电影作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沉淀和人性的复杂。

故事起于清末民初的一个京剧班子内,小豆子(程蝶衣)在此环境里得以成长,并深受戏剧中的“虞姬”一角所影响。

他与小石头(段小楼)之间的深厚情谊及其反差鲜明的性格特征成为电影一个重要的着墨点。

随着时代的演进,从民国到抗日战争再到文化大革命直至改革开放,这个班底也在各个历史节点中随波逐流或逆流而上。

导演通过几个有利的镜头语言和角色动作将中国社会百年风云际会娓娓道来。

鲁迅曰:“所谓悲剧就是把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电影《霸王别姬》里这一点则表现得淋漓尽致。

程蝶衣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以及对情感的忠贞几乎到达了一种执拗的地步,在几番波折之后最终选择了以虞姬自刎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既是对传统戏曲角色情感的高度投入,也是对于个人悲剧命运的一种抗争和嘲弄。

在这部电影中体现的力量斗争与爱的失落是十分深刻的主题之一。

就如鲁迅先生所言,“封建社会的余孽不是那么容易被抹去”恰如该片中不断上演的权利更迭、礼教束缚以及国家兴衰与个体命运纠葛的缩影。

我们可以看到电影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对权力机制的深入剖析甚至是文革时期人性扭曲和社会价值混乱的一面反射镜;从中不难窥见现实生活的影子和某些时代人的共通悲哀——那便是无论处于何种时代一个人都难以完全逃脱其带来的深远影响。

最能反映这部作品深层含义的角色无疑是段小楼与程蝶衣这两个角色的命运。

他们曾有过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在戏曲舞台上合演《霸王别姬》深深打动人心;但随着现实的摧残终是分离了彼此的心灵轨迹直至最后阴阳永隔——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巨大变迁给人们造成的心理落差同时也昭示了艺术理想主义者悲剧性下场的一种典型代表。

如果我们要拿出一种鲁迅式的深刻剖析视角来看,《霸王别姬》实际上是在讨论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个悖论:究竟是要英勇无畏地追随自己的内心声音,还是要顺从现世功名俗务将其埋葬下去?正如鲁迅所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生命”,而影片留给我们的则是关于尊重生命本真以及置身广阔历史背景下的人性和选择之间诸多纠结。

观影《霸王别姬》,感悟中国文化

观影《霸王别姬》,感悟中国文化

观影《霸王别姬》,感悟中国文化―《霸王别姬》影评《霸王别姬》是陈凯歌主导的改编自小说的电影,它于1993年上映。

影片上映同年,便获得了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得金棕榈奖的电影,虽然90年代的拍摄制作和特效手段与当今相比很落后,但迄今为止,仍没有一部国产电影能超越《霸王别姬》。

这与影片中蕴含的浓厚的中国文化密不可分。

《霸王别姬》中主要讲述了梨园兄弟段小楼和程蝶衣以及普通女子—菊仙之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

反映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不管从文化传承,主题内容,还是故事情节等角度分析,《霸王别姬》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其中,从民族文化这个角度来说,《霸王别姬》中主要体现中国传统京剧文化和市井文化。

众所周知,京剧作为五大剧种之一,是我国的国粹,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

而《霸王别姬》中就体现了浓厚的京剧表演文化和历史文化。

段和程在京剧演出时的服饰,道具,脸谱、唱腔,以及四合院中师傅动用棍棒来扎实学徒“唱,念,做,打”的基本功的等场景都融合了京剧元素,比如在影片开头,程蝶衣头戴如意冠和小凤,身穿花衫,手持双剑,饰演旦角,而段小楼头顶将冠,身着战袍,长髯飘飘,饰演武生。

舞台上两人把虞姬和霸王的难舍难分,相互依恋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到了京剧表演文化的独特魅力,热闹而又落寞,浓艳却又惨淡。

京剧历史文化则从头到尾贯穿了本片,展现出了京剧的兴衰。

电影中,程蝶衣被母亲强行送去学戏曲是在19世纪20年代,处于清末民初,正是京剧发展的繁荣时期,那时候涌现出了一大批京剧派别和名家,有“麒派”创始人周信芳,还有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四小名旦等等。

所以在影片前期,程蝶衣和段小楼才会因登台表演《霸王别姬》而民声大噪,被人们直呼:撑起了京剧的半边天,连师傅也自豪地说“咱们京戏自打乾隆年四大徽班进京,就没像现在这么红火过”。

后来,由于新旧社会的交替,人们意识形态发生了转变,京剧也开始衰落,这体现在影片中的是程蝶衣说的一句话:“连霸王都跪下来求饶了,京戏能不亡吗?”所幸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到了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很多措施:开展京剧知识竞赛、开办京剧优秀演员培养班、举办京剧艺术节、馆藏京剧文物等等,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积极推动了京剧艺术的发展繁荣。

浅谈《霸王别姬》观后感探讨

浅谈《霸王别姬》观后感探讨

《霸王别姬》观后感探讨《霸王别姬》是一部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国际上备受盛誉的中国电影代表作之一。

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引人入胜的情节和优秀的演员表现,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引发了人们对于其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讨论。

本文将围绕《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展开探讨,从影片的背景、主题和形式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旨在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的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

一、电影背景《霸王别姬》是由陈凯歌执导,张国荣、张丰毅、巩俐等人主演的电影。

1993年上映后,迅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电影讲述了两个京剧演员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的情感故事,以及他们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命运。

影片背景设置在中国从民国时期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下,呈现了当时社会的鲜明特色和人们的精神状态。

二、电影主题1. 友谊与亲情《霸王别姬》主要通过两个京剧演员之间的深厚情谊展现了友谊的珍贵。

程蝶衣和段小楼同在一个艺术团队里学习京剧,并共同承担了很多困难和压力。

在经历了各种坎坷后,两位主角之间建立起了真挚的友谊。

同时,影片也展示了亲情的力量。

程蝶衣的义父程长庚对她关怀备至,始终默默守护在她身边,而段小楼对于自己的父亲也是责任心十足。

2. 性别与身份影片通过程蝶衣和段小楼的生活经历,探讨了性别和身份等问题。

程蝶衣的长相和气质很适合扮演男性角色,而段小楼则扮演出妇女角色。

不过,在社会上,他们原本的性别和身份却常常会给他们带来很多问题。

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往往不受尊重。

而身份身控制了人们的命运,决定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3. 爱情与生命爱情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主题。

两个主人公的背叛和牺牲,都是为了各自所爱的人。

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两人的爱情往往不被接受,甚至会弄得两情相悦的人狼狈不堪。

在《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和小段楼的命运也受到了时代的约束,深刻地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人性和情感。

三、电影形式1.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之一,也是《霸王别姬》的核心表现手法。

从社会和人性角度阐释电影《霸王别姬》

从社会和人性角度阐释电影《霸王别姬》

从社会和人性角度阐释电影《霸王别姬》只是当时已惘然———从社会与人性角度对电影《霸王别姬》的分析探究国关文传系1102班马维康20116222摘要:陈凯歌的著名电影《霸王别姬》,是以香港著名女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影片借助不同的艺术形式,以京剧这一传统文化典型为线索,将两男一女的人生沉浮与命运投放到社会历史大背景的变迁中,在揭示时代、社会变化发展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人性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关键字:电影《霸王别姬》社会人性电影《霸王别姬》摄制于1993年,既流行于一时,又在今天成为经典。

与原作小说不同,影片着重突出了历史、社会、艺术、理想等因素,而人物的感情经历地位相对次要一些。

以社会角度进行的文艺评论,基于社会学理论,着重研究文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社会看文艺,以文艺思考社会问题,强调文艺对社会反映的深度和广度,认为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在充分再现典型环境的基础上创造艺术的真实。

人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同时受先天因素和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从人性角度对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心理展开分析,对其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进行深度剖析,有利于更好地解读和把握作品主旨。

一、从社会政治角度对《霸王别姬》人物命运的分析小说《霸王别姬》把主要笔墨用于描写段小楼与程蝶衣、菊仙的感情纠葛上,通过三人爱恨情仇细致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社会时代的变化更多是作为环境加以描写。

电影突破了这一点,通过再现典型社会环境展现了个人命运随时代沉浮的历史主题。

电影中的时代与政治关系紧密,鲜明地分为旧时代和新时期,更细致则划分为北洋时期、国共分裂时期、日伪统治时期、内战时期、解放初期、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之后八个阶段。

(一)旧时代艺人低贱的社会地位和被玩弄的命运在电影中,京剧表演是两位主人公的谋生职业,戏子是他们的社会角色定位,在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低贱的社会地位和被玩弄的命运。

京剧最早源于“四大徽班”进京,其兴盛与政治紧密相连,离不开统治阶级的喜好与支持,京剧著名演员亦有很高的演出收入和社会影响力。

霸王别姬主题思考

霸王别姬主题思考

霸王别姬主题思考霸王别姬的主题思考电影《霸王别姬》自 1993 年上映以来,在国内外备受好评,无论从影片故事的历史性角度,从叙事的戏剧矛盾冲突角度,还是从其深入人性的主题角度分析^p ,都能吸引观众进入剧情并引发大家的思考。

当我带着已多次观赏过这部影片的感情,再一次进入它的深处的时候,更加强烈地感觉到了陈凯歌导演对《霸王别姬》主题的用心。

陈凯歌自己曾说过:“与我以前的几部作品一样,《霸王别姬》所着意阐发的,仍然是关于人性的主题”,表现人性中的两个因素——迷恋与背叛,但“这部影片的创作风格与我以往作品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霸王别姬》与我过去的影片题材不同,它充满了生生死死的戏剧冲突,只能顺着它的脉理走,拍成情节性和情感冲突比较强烈的影片。

”正如导演所讲的,影片的叙事、矛盾、人物设置、细节表现等,无不紧扣“迷恋与背叛” 进行设置和创作,用人物展现主题,用矛盾强化主题,用细节升华主题。

从《霸王别姬》的整体叙事结构来看,其编排很具特色,一方面是运用了插叙,以程蝶衣和段小楼二十二年后重新在一起演出走台为开场,从三个人短短的几句对话中,交代了两位主人公的关系和“四人帮”的历史。

紧接着回到 1924 年,一步步按着时代发展的顺序讲述故事,最终回到了起初的那个场景中,首尾呼应。

另一方面是在叙事过程中运用了套层结构,在故事中表现京剧,在荧幕上展现舞台。

这二者富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京剧的内容不仅仅作为戏中戏帮助剧情发展,同时阐明了人生如戏的道理,尤其是对于人戏不分的程蝶衣来说,仿佛没有戏,只有人生;舞台同样不仅仅是京剧表演的一个场所,也是相对于人生而言的社会舞台,但这对于程蝶衣来说,这个不接受戏剧人生的社会,集中了他人生中所有关于性别、现实、生存以及对戏的看法的矛盾。

虽然人生如戏,但现实却早已不同于历史。

《霸王别姬》中最重要的主题因素,就是在这样的叙事结构中逐渐深化。

影片对主题的表达和刻画,如前面提到的,通过矛盾、人物和细节展现出来,而矛盾又是隐藏在人物的关系和时代的发展中的,因此,人物设置与细节成为了发扬主题的最重要的方面。

霸王别姬中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描绘

霸王别姬中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描绘

霸王别姬中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描绘《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堪称华语电影的经典之作。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笔触,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让观众在光影的世界中,领略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与人性的多面。

影片中的程蝶衣,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人物。

他自幼被母亲送进戏班,在艰苦的训练中,逐渐迷失了自我的性别认同。

他对师兄段小楼的感情,超越了兄弟情谊,却又无法被社会所接受。

程蝶衣的内心充满了对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他执着于京剧艺术,将自己完全融入到了虞姬这个角色中,仿佛虞姬的命运就是他自己的命运。

他的这份执着,既让人敬佩,又让人感到悲哀。

他不愿意面对现实的残酷,只想在戏中寻找那份纯粹的美和爱。

然而,现实却一次次地打破他的幻想,让他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段小楼则与程蝶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性格豪爽,却又有着世俗的一面。

在面对生活的压力和社会的动荡时,他选择了妥协和退让。

他曾经是程蝶衣的依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为了自保,出卖了程蝶衣,也背叛了自己的初心。

段小楼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软弱和自私。

他在现实的洪流中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曾经的勇气和义气。

菊仙,这个青楼出身的女子,有着自己的精明和算计。

她深爱着段小楼,为了和他在一起,不惜付出一切。

然而,她的爱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在段小楼和程蝶衣的矛盾中,她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她试图维护自己的家庭,却最终无法改变命运的安排。

菊仙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坚韧和无奈。

除了主要人物,影片中的其他角色也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戏班师傅严厉苛刻,但他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坚守也让人感动;那坤趋炎附势,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但在某些时刻也会流露出一丝良知。

电影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在时代背景下的扭曲和挣扎。

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各种违背自己内心的选择。

人性的善良、丑恶、勇敢、懦弱,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霸王别姬》让我们思考,人性究竟是本善还是本恶?或许,人性本就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而是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电影《霸王别姬》中的“言象意”

电影《霸王别姬》中的“言象意”

电影《霸王别姬》中的“言象意”《霸王别姬》是一部备受青睐的经典电影,这部电影通过讲述名为程蝶衣和段小楼的两个戏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言象意”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言象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观念,它旨在强调人们在交流和表达想法时要注重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意义。

在电影《霸王别姬》中,“言象意”这一思想观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影片的一开始,程蝶衣和段小楼在学校表演了《霸王别姬》这部经典戏剧。

在这个时候,观众们很快意识到,这部电影中崇高理念的表达之一就是“言象意”。

正如电影中程蝶衣和段小楼在表演《霸王别姬》时虽然声音并不大,但是他们的表情和动作却能够将原著中道尽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一样。

观众可以从他们的表演中看到和感受到的不仅是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的表达深情实现,更是他们扮演角色时的身体语言,既是实际的表达,又是象征所述,更是背后体现的含义。

在电影中,程蝶衣和段小楼的表演技巧正是突出了“言象意”这一观念的强大魅力。

他们用仔细创造的形象和角色,代表丰富而复杂的意义。

他们所呈现的真正的意义来自于他们的言行和人物角色,更因为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含义,以及简单而又具体的细节,让观众们沉迷于电影情节之中,感知和思考着其中深刻的寓意和人生哲理。

此外,电影《霸王别姬》还通过“言象意”的表达方式,深刻地探讨了文化和道德之间的关系。

在这部电影中,程蝶衣所饰演的霸王草衣在外表上是一个男性,但在角色及实质中是一个女性。

这种行为引起了社会上的责难和批评,但同时,许多观众也对这个角色感到钦佩,赞赏其用心表演。

通过这种方式,电影向观众们展示出了真诚、坚定,以及底线自律和同情等道德美德的重要性。

《霸王别姬》通过“言象意”的表现手法,呈现出一种深刻的人性和人情的追求,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情感和文化之间的强烈联系和不可分割的联系。

综上所述,电影《霸王别姬》中的“言象意”是一种深刻而具有启迪性的思想观念,它在电影中的表现方式不仅是旨在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更是体现了在电影中表现世界的无限可能性。

从意识形态方面看霸王别姬

从意识形态方面看霸王别姬

从意识形态方面看霸王别姬从意识形态方面分析《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是导演陈凯歌的第五部影片,它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艺人的生活,细腻地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是两岸三地电影人合作拍片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电影雅俗共赏的典范作品。

影片充满激情地叙述了一个延续半个世纪的故事,其中二男一女的情感纠葛,同性恋与异性恋的冲突,极具张力地展示了人在角色错位及各种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多面性和丰富性。

不仅具有纵深的历史感,更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掺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盘旋纠错地展现出来,发人深省。

从某种程度上说,暴力乃历史的常态。

纵观五千年中华文明,文化大革命使其发展达到一个极端——以高度的意识形态化杀人于无形,迫人于无血,前所未有。

《霸王别姬》将那段动荡历史暴力的悲凉浓缩在一群戏子身上,或更为严格地说,聚焦在程蝶衣一步步走向自我错位认同,走向活于戏中却毁于戏中的整个“不疯魔不成活”的人生之上。

影片围绕着程蝶衣的成长和灭亡交缠着各式各样的暴力,尤以围绕戏班为最。

暴力对其的改写过程,开始于暴力实施者——妓女母亲为送程蝶衣入戏班而切去胼指,从此造成了他自我身份迷失。

从电影符号学角度来看,这不仅是失去一根手指而是作为男性阳具的切除。

电影以此埋下伏笔,而后程蝶衣崇拜宝剑,实质无外乎是一种崇拜男性及英雄的影射,纵观世界历史,诸多文明都将剑奉作男性阳具的象征。

影片最后程蝶衣自杀于剑、与剑融为一体,无疑是作为男性缺失的补偿,他在毁灭中回归自我。

戏班中的生活规矩,在程蝶衣的不断反抗与隐忍中愈发彰显为暴力,在排练《思凡》这出戏上密集爆发。

此时,发生在小豆子身上不再是简单的生角或旦角指定,而是暴力在其身心之上的强力改写与扭曲。

程蝶衣总是坚持着生活中的男性身份,一而再再而三地唱错词“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招来毒打不在少数。

当他得知被打伤的手一进水就会残废,便立刻将手浸入水中——宁残亦不肯趋同暴力的改写。

《霸王别姬》电影中的印象主义

《霸王别姬》电影中的印象主义

《霸王别姬》电影中的印象主义中国影坛上的第五代电影艺术创作家们可以说是中国影坛上的一个印象主义集体。

这个群体中的创作个体,尤其是代表人物陈凯歌,其作品中所显露出来的印象主义式的电影艺术创作风格更是鲜明可见、可感,确实值得认真研究,特别是应该在电影美学方面对其予以充分的解析总结。

——在这方面,突出的研究标靶便是陈凯歌的代表作品《霸王别姬》。

在人类的绘画艺术领域,有三个重要阶段不得不提出,正是它们贯穿了人类美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美术史的发展。

它们是古典主义绘画阶段、印象主义色彩阶段和现代主义美术思辩阶段。

绘画艺术中的印象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美术画派风格的集中体现,更成为现代艺术的一定程度上的创作核心——即注重作品的表现性,为了追求瞬间的美(当然是带有主观感受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的自然之灵光)以及这样的美的恒久意义,为了作品的整体效果的真实和强烈,而不惜割舍掉小的局部的写实描摹。

这同传统中国绘画艺术所一贯追求的气韵生动和诗意的想象的美学倾向实在有着惊人的内在的契合。

中国影坛上的第五代电影艺术创作家们可以说是中国影坛上的一个印象主义集体。

当然这样说应当讲还是一个相对约略的说法,而且是从他(她)们的作品的实际表现而言的。

——然而,虽然他(她)们的出身、经历、个人的美学趣味都有所不同,但是作为完整的一个时孕育出的电影创作群体,他(她)们却历史性地获得了电影创作美学风格上的整一性。

那就是他(她)们的电影作品中都先决地比较注重人性和人本的真实、人的情感在特定情境中的整体化的真实流露,而不是过多地沉耽于局部的日常的细琐的自然生活的写实,是所谓鲜明、突出、庄严而又肃穆、冷静而又决不乏激情的印象主义式的电影影像视听化的创作美学风格。

这个群体中的创作个体,尤其是代表人物陈凯歌,其作品中所显露出来的印象主义式的电影艺术创作风格更是鲜明可见、可感,确实值得认真研究,特别是应该在电影美学方面对其予以充分的解析总结。

——在这方面,突出的研究标靶便是陈凯歌的代表作品《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唱戏、做人,都是一种信仰

《霸王别姬》:唱戏、做人,都是一种信仰

《霸王别姬》:唱戏、做人,都是一种信仰说《霸王别姬》属实有些难度。

二十多年来,国内外无数专业影评人和各路大神已经对它反复研读再研读,所著之书估计早已汗牛充栋。

大家一边为华语电影史上曾出现过这么一部经典感到自豪,一边又纷纷扼腕以后估计不会再有这样的电影。

另外,原著作者李碧华的身影在其中不仅淡了许多,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反而改编之后这部作品才可称为神作。

否则它就仅限于情情爱爱。

不是说情爱不好,而是“男女”之间的晦涩置身于大时代中的命途让其不仅具有了悲剧意义,更让这部作品当年饱受争议。

甚至……现在也是。

类似这种“有,但不便说”的电影包括但不限于《活着》、《天浴》和《鬼子来了》等,因为这类作品实在不够“提气”,彰显不了民族魂,也惊动不了千年神,至于究竟该说“国家”还是“家国”,都让很多镜头被两派争论不休。

所以仅谈一些个人随观随赏随想吧。

一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少年人看不得《霸王别姬》,因为只看到两个戏子纠缠一生的悲催和命运可叹。

也许热血者会发一声喊:那万恶的旧社会!小女子也读不得《霸王别姬》,因为只读到“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也许悲情者会泣两句:侬呀侬醒醒,那不是你的美眷。

只有在很多年后,当看到关师傅(吕齐饰)一边抽打着学戏的孩子们一边难得的从市井泼皮纠缠下的点头哈腰中骄傲一把:“你们可算赶上好时候了!”联系到后面“动乱”时代的种种际遇,仿佛命运何止纠缠在陈蝶衣、菊仙和段小楼之间呢?每个人都被一张无形的网罗罩住,逃不掉,走不脱。

只单单看到一个戏子,从小被当窑姐的妈妈扔到戏班里,固执地认定“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戏班子里哪能忍你这种倔强?老北平损人不带脏字:“您可真是入了化境,雌雄不分了。

”于是尚为孩童的师哥“小石头”段小楼(赵海龙饰)用头贴着头的方式告诉“小豆子”程蝶衣(尹治饰):“你可千万别再错了!”这是一种哥哥对弟弟的感情,让被母亲抛弃的孩子找到了一份依赖感和安全感,正是出于这种感情,让本可以逃走的小豆子又跑了回来,他潜意识里认为大家都不待见他这个“窑子里出来的”,可当他看到戏台上的风流人物时,似乎可以代入他的心境:为什么我不可以?这个“不可以”该是一个少年对未来的不认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意识形态方面分析《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导演陈凯歌的第五部影片,它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艺人的生活,细腻地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是两岸三地电影人合作拍片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电影雅俗共赏的典范作品。

影片充满激情地叙述了一个延续半个世纪的故事,其中二男一女的情感纠葛,同性恋与异性恋的冲突,极具张力地展示了人在角色错位及各种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多面性和丰富性。

不仅具有纵深的历史感,更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掺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盘旋纠错地展现出来,发人深省。

从某种程度上说,暴力乃历史的常态。

纵观五千年中华文明,文化大革命使其发展达到一个极端——以高度的意识形态化杀人于无形,迫人于无血,前所未有。

《霸王别姬》将那段动荡历史暴力的悲凉浓缩在一群戏子身上,或更为严格地说,聚焦在程蝶衣一步步走向自我错位认同,走向活于戏中却毁于戏中的整个“不疯魔不成活”的人生之上。

影片围绕着程蝶衣的成长和灭亡交缠着各式各样的暴力,尤以围绕戏班为最。

暴力对其的改写过程,开始于暴力实施者——妓女母亲为送程蝶衣入戏班而切去胼指,从此造成了他自我身份迷失。

从电影符号学角度来看,这不仅是失去一根手指而是作为男性阳具的切除。

电影以此埋下伏笔,而后程蝶衣崇拜宝剑,实质无外乎是一种崇拜男性及英雄的影射,纵观世界历史,诸多文明都将剑奉作男性阳具的象征。

影片最后程蝶衣自杀于剑、与剑融为一体,无疑是作为男性缺失的补偿,他在毁灭中回归自我。

戏班中的生活规矩,在程蝶衣的不断反抗与隐忍中愈发彰显为暴力,在排练《思凡》这出戏上密集爆发。

此时,发生在小豆子身上不再是简单的生角或旦角指定,而是暴力在其身心之上的强力改写与扭曲。

程蝶衣总是坚持着生活中的男性身份,一而再再而三地唱错词“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招来毒打不在少数。

当他得知被打伤的手一进水就会残废,便立刻将手浸入水中——宁残亦不肯趋同暴力的改写。

这是内心自觉或不自觉、意识与无意识间与未知的和注定的逆性命运无奈而苦楚的斗争。

台词的“前后错位”仍在延续,直到又一个施暴者——大师兄抄起师傅的烟袋锅在程蝶衣的嘴里一阵胡搅。

从电影象征角度看,这无疑是一次强奸的异化过程。

然而,此次暴力彻底实现了改写,鲜血由程蝶衣的嘴角流泻而出,如同此前被切手指,流血的过程,既是一种历史暴力之下的事实证明,又是一种带着决绝的、与过去决裂的象征。

程蝶衣带着近乎迷醉的神情款款起身,娓娓道出:“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他对了,看似快乐却溢满悲情。

至此,性别错位认同已基本在幼年程蝶衣的体内确立。

此后,张公公作为另一个施暴者的强暴则是再一次强化与巩固了这一结果。

经过“初始的男性——扮演女角——错认女性——现实趋同女性”的性别转换,程蝶衣终于认同了女性身份,并错爱于大师兄。

在戏中生活,于生活中演戏,终成一代名伶。

相较于段小楼,程蝶衣更彻底地将他始终反抗、却不断强加于他的暴力意志内在固定化。

他不仅认可且一直坚守着这个改写的身份,如此人戏不分,在戏曲上达到巅峰并成为关师傅得意门生自在情理之中。

他贯穿着虞姬的女性角色,贯穿着从一而终的传统道德,贯穿着戏中历程并混淆于现实之中。

而段小楼则置身戏外,由“真项羽”变“假霸王”,或背叛或屈服,鲜明对比。

程蝶衣的性别错认并非本性使然,“不疯魔不成活”亦是特定历史背景下,暴力对人性强制扭曲与异化的结果。

《霸王别姬》所搬演的中国历史十分的眩目。

随着小豆子的成长,观众经历了近代中国最纷乱的时代。

不到三小时的影片时间内,中国江山已经数度易主。

影片细心地安插了各种情节去让观众感受这段期间内政权交替的频繁,片子展现那都是中国一个个真实的年代,因此片中包含了清朝的太监张公公、北洋政府时代、国共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文化大革命等细节。

包括人们生活状态,京剧文化,都对中国的那些年代一个很好的复现。

借助人物的命运,以小见大,窥视了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

整个故事跟随程蝶衣和段小楼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进程展开,本文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中的意识形态理论来对影片中人物以及事件进行分析。

首先,程蝶衣是一个戏痴。

用段小楼的话说,他在戏中是疯魔,在戏外依旧疯魔。

自从被师兄用烟嘴惩罚过以后,他便一步一步沉浸到自己所饰演的角色中去了。

那一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一唱出口,就再也没有回头。

唱着唱着,他到底是程蝶衣抑或她根本就是虞姬,怕是连自己都说不清楚了。

他是个爱戏的人,“不管台下坐的是什么人,什么阶级”,只要是懂戏,他就会卖力的唱。

他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是戏,另一个就是他的师兄,段小楼。

影片中表现了5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是北洋政府时期、日本入侵时期、国民政府时期、解放初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

这5个时期中各有各不同的当权势力,这些势力都分别代表了当时不同的主流意识形态,而蝶衣则代表了游离于所有形态之外的,对京戏的迷狂。

正如前所说,他从来不管台下坐的是什么人,什么阶级,只要是懂戏的,他就卖力唱(给日本人唱堂会);不懂的,他也绝对不会因为什么压力而放弃自己对京戏的理解立场(反对现代戏的着装和布景)。

显然,蝶衣是被压制与当权势力之下的,但从另一方面看来,正是种种不同环境、不同势力之下蝶衣的同一种表现,更鲜明的突出了这个人物对戏曲的痴迷和他的人生态度。

其次,段小楼是一个凡人。

他唱戏,但并不痴戏。

戏是谋生的工具,但绝对不是生活。

相对于蝶衣的“戏梦”,他无疑是个很现实的人物。

他会在唱完戏后去喝一壶花酒,会与梨园巨头拗气,会因为国家不肯给日本人唱戏,会迫于形势放弃对京戏的追求,更重要的,他会娶会一个女人,而不是像蝶衣那样沉溺在霸王与虞姬的故事中。

段小楼虽然不像蝶衣一样对系痴狂,在于各种当权势力的关系中却也同样处于被压制地位。

不管怎么说,他只是一个戏子。

再是“角”,那也是权势们捧的。

没有他们,你唱的再好也没有办法。

在处理这些关系时,由于小楼不是戏痴,他采取的态度是比较合乎常理的,比如拒绝给日本人唱戏、不和戏霸来往、不能忍受伤病在戏园子里的无理取闹等等。

但是他的种种反抗也没有落得什么好结果,不是被抓就是被打,菊仙怀的孩子也在一场混乱中夭折了。

这其中也体现出一种强弱势的对比。

在他们二人所构造成的关系中,段小楼代表的是一种主流文化,很强势的主导着二人关系的发展方向。

同性之间的爱恋是不为主流社会所接受的,当然,段小楼也是拒绝的。

所以他们之间除了师兄弟以外,不可能有任何别的关系。

蝶衣身上的那种近乎于偏执的执着和“从一而终”的信念也明显是与现实主流文化所背离的,这样就注定了他的人生悲剧。

再次,菊仙是一个妓女,美丽泼辣,敢作敢当。

遇到段小楼实在说不上是什么幸事,也许段小楼正是她命中的劫数。

首先,她为了段小楼放弃了青楼的生活,虽说那里也算不上什么好地方,但总比跟着一个没有丰厚收入的戏子生活来的有
保障些;其次,她因为段小楼树下了程蝶衣这个“敌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心里总是有个心结在困扰,甚至最后在文革中也因为程蝶衣的一句话招来了她的杀身之祸;最后,菊仙这一辈子都是为了小楼在奔波,不管是人际还是生计方面。

她是一个极其聪慧的女子,知道怎样保护爱的人,她努力让小楼在任何时候都做到趋利避害,可谁知就是这个她付出全心去爱的男人会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落井下石,说出“我不爱她,我和她划清界限”的话来,这也成了菊仙之死的直接原因。

菊仙与当权势力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周旋的状态。

如前文所说,她是一个聪明的女人,知道怎么样让自己和自己爱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风气中趋利避害。

然而这并不能改变她作为一个“非主流意识形态者”的形象。

菊仙这个人物从出身到性格都不是传统女性的形象,是个反叛的角色,而段小楼则是规规矩矩的男人的标准形象。

主流和非主流的定位决定了菊仙对这段感情的付出必然高于小楼,小楼对菊仙的感情只是一种依赖和习惯,以至于他必要的时候可以说出“我不爱她”。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程蝶衣被排除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

就是这样的人物能将所有矛盾集于一身,极具戏剧性和悲剧性。

影片以虞姬和程蝶衣的死作为终了,具有双重意义:第一,霸王别姬这出戏的终结,即程蝶衣人生的完结;第二,主流意识形态的胜利。

影片中虽然有些部分的表现让人觉得与现在的意识形态不太相符,但最终的结果还是迎合了广大观众,也就是主流文化的认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