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完整版)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 1.2研究杠杆指导教师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器材或药品铁架台杠杆尺钩码实验设想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认识器材。
2.组装设置。
3.变换支点位置进行试验。
省力的情况有一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
实验结论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省力。
反之费力。
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和支点到阻力点相等,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实验小组组长签名: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 1.3 天平的使用指导教师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器材或药品天平砝码实验设想天平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认识天平的组成部分。
2.学习用天平称量。
1.天平由底座、托盘架、托盘、标称、平衡螺母、分度盘、游码组成。
2.称物体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实验结论天平可以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实验小组组长签名: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 1.4 研究轮轴作用指导教师实验目标认识轮轴是一种省力的机械。
实验器材或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实验设想定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在轴上挂重物测力计读数小,反之则大。
1.组装一个轮轴。
2.在轮上用力,轴上挂重物。
在轴上用力,轮上挂重物。
实验结论轮上用力省力,轴上费力。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实验小组组长签名: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1.5 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指导教师实验目标知道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省力。
实验器材或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测力计实验设想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力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组装定滑轮。
在滑轮上挂物体。
在另一端用测力计提起重物,读出测力计的读数。
分组实验报告单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飘荡的竹叶
目录
1、自制放大镜
2、做个简易显微镜
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7、我们的地球模型
8、昼夜现象模拟实验
9、地球公转模拟实验
10、选择最合适的工具
11、斜面的作用
12、杠杆的秘密
13、电和磁
14、做一个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一: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探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馒头发霉的情况,了解霉菌生长需要的条件。
(二)实验材料。
馒头、塑料袋、滴管、水、冰箱等。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4块大小相同的馒头。
- 第一块馒头:不做任何处理,放在温暖、潮湿(如厨房角落)的地方。
- 第二块馒头:滴上几滴水,使馒头表面湿润,然后放在温暖(如靠近暖气)、潮湿的地方。
- 第三块馒头:用塑料袋包好,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 第四块馒头:放在干燥(如窗台通风处)、温暖的地方。
2. 每天观察并记录馒头的变化情况,持续观察一周左右。
(四)实验现象。
1. 放在温暖、潮湿地方且滴水的第二块馒头,发霉速度最快,几天内就会长出大量的霉菌。
2. 不做处理放在温暖、潮湿地方的第一块馒头,也会发霉,但速度比第二块稍慢。
3. 放在干燥、温暖地方的第四块馒头,发霉现象不明显或者基本不发霉。
4. 放在冰箱冷藏室里的第三块馒头,基本没有发霉迹象。
(五)实验结论。
1. 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霉菌生长迅速。
2. 干燥的环境不利于霉菌生长,低温也能抑制霉菌的生长。
二、实验二: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一)实验目的。
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等。
(三)实验步骤。
1.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状态、蜡油的流淌情况等。
2.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现象。
3. 把烧杯迅速翻转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四)实验现象。
1. 蜡烛燃烧时,烛芯周围的蜡受热融化,变成液态蜡油流淌下来,这是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固态变为液态)。
2. 当把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水。
3. 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上册,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实验实验报告单上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物体的浮力和密度的关系,掌握水和物体的浮沉规律,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二、实验器材1. 量筒2. 实验台3. 物体容器4. 水槽5. 大理石、木头等不同密度的物体三、实验步骤1. 将水槽放在实验台上,用量筒往水槽里注入1000毫升水,作为实验用水。
2. 将不同密度的物体依次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数据记录实验1:大理石的浮沉情况- 浮沉情况:沉入水中- 密度:2.7g/cm³实验2:木头的浮沉情况- 浮沉情况:浮在水面- 密度:0.6g/cm³五、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密度较大的物体会沉入水中,密度较小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2. 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密度有密切关系。
六、思考与讨论1. 如果将一块大理石切成两半,重量和体积是否会发生变化?密度呢?2.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水是常温下的自来水,如果使用盐水或糖水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物体的浮力和密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进行实践,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八、实验报告评分1. 实验目的清晰明确,操作步骤详细规范,实验数据记录清晰准确,结论合理可靠。
评分:90分以上就是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实验报告是实验进行后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问题以及思考的过程,下面我们来继续扩写实验报告。
九、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大理石和木头两种不同密度的物体进行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我们得出了结论:密度大的物体会沉入水中,密度小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这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的密度有直接关系,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移有关。
对于密度大的物体来说,其所受浮力小于重力,因此会沉入水中;而对于密度小的物体来说,所受浮力大于重力,因此会浮在水面上。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步骤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结论
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备注: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
实验结论
斜面越长越省力。
备注: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
实验课题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研究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器材
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步骤
1、学生准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放一张硬纸条,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实验目的
1正确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让学生探究滑轮的秘密。
实验器材
简单机械实验箱、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定滑轮、挂上钩码,用测力计测出拉力
2、组装一个动滑轮,挂上钩码,用测力计测出拉力
3、组装一个滑轮组,挂上钩码,用测力计测出拉力
4、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实验课题
杠杆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正确指出杠杆尺上的支点、力点、重点
2利用杠杆结构,改变力点或重点的距离,让学生探究杠杆的省力或省距离的秘密。
实验器材
简单机械实验箱、钩码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杠杆,挂上钩码,确定支点、力点、重点。
2、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比较物重和拉力大小;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班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
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实验器材:
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2个不同的大轮、1个小轮、1个轴
猜测:
轮轴越大越省力。
实验过程:
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然后改变轮在做实验。
实验器材:
|
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
猜测:
框架的下面越大越不容易倒
实验过程:
1、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和水制造一个自己认为坚固而且不易倒的高塔。
2、改变上下的大小,轻重支撑的底面大小,然后用扇风的方法测试学生建的高塔的抗风能力。
3、将各种情况下的抗风能力进行对比,看看哪种情况下的抗风能力最强。
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纸梁的宽度
(以最窄的为标准)
1倍宽
2倍宽
4倍宽
!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预测
2
4
8
实测
2
.
3
7
2、改变纸梁的厚度做实验,并作好记录。
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纸梁的厚度
(以粘在一起的张数计算)
1
!
2
4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预测
2
4
8
(
实测
2
6
11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抵抗弯曲的能力跟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有关:材料越宽、越厚抵抗弯曲的能力就会越强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验
内
容
实验内容和步骤
观察到的
现象记录
结论和解释
实验一:把轮轴实验装置装在支架上,找一个重物,用测力计提起,用多少力,再将重物挂在轴上,通过测力计拉轮,带动轴转动,将重物提起,稳定在一定高度,观察用多少力?
实验二:将上述实验中的轮改为大轮又将如何呢?
实验一用测力计测得重物的力是
牛顿,运用轮轴只用
牛顿的力就将重物提起来来了。
的力就提起来来了。
实验3:运用滑轮组50克的钩码,只用了
的力就提起来来了
实验1说明定滑轮的作用是:能
,不能。
实验2说明动滑轮的作用是:能
,不能。
实验3说明滑轮组既能又能。
评语
记分
砚山二小学生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座号日期
实验
名称
轮轴作用的实验
教材册页
实验
目的
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轮轴及轮轴的作用
实验仪器药品
简单的机械实验盒的大、小轮轴、平板测力计、细线、钩码、铁架台
实验3:把小鼓立在桌上,在鼓在右面立一个纸屏,在纸屏的右面吊一个小球,使小球紧贴在纸屏上。用槌敲击鼓的左面,倾斜角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
实验1:我能听到,这说明
。
实验2:我能听到,这说明
。
实验3:我看到小球随鼓声,这说明
。
实验说明:声音能在、
、、
中传播。
评语
记分
砚山二小学生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座号日期
。电磁铁也有、
之分。
评语
记分
砚山二小学生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座号日期
实验
名称
与电磁铁磁极变化有关的实验
教材册页
实验
目的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实验周次:1 班级年班实验课题常用工具的使用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步骤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4、分组尝试实验结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
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实验报告单实验周次:1 班级年班实验课题杠杆平衡的研究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实验报告单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
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结论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实验报告单实验周次:2 班级年班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五篇范例]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五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213fdf8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a.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五篇范例]第一篇: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科学实验报告****年**月**日六年级上册班次实验组别实验者实验名称杠杆的科学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知道杠杆有三个点,收集并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简简单单实实验验过过程程猜猜测测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组装杠杆尺实验装置,调整平衡。
自主确定两端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在杠杆尺两端相应位置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观察用力点和阻力点与支点的位置关系观察到的现象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用力情况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省力;2、费力;3、不省力也不费力 1 1 1 1 不省力也不费力 1 2 1 2 不省力也不费力 2 1 1 2 省力 4 1 1 4 省力 1 3 3 1 费力 2 3 3 2 费力实实验验结结论论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科学实验报告****年**月**日六年级上册班次实验组别实验者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掌握轮轴的构造,明白轮越大越省力。
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实验器材轮轴、细线、钩码简简单单实实验验过过程程猜猜测测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
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轴上钩码的数量进行分析。
观察到的现象实实验验结结论论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科学实验报告****年**月**日六年级上册班次实验组别实验者实验名称动滑轮和定滑轮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班次实验组别时间年月日实验者实验名称:研究斜面的秘密实验目的:研究斜面的倾斜角度对物体滑动的影响。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计时器、测斜仪、尺子。
实验步骤:1、将斜面固定在桌子上,用测斜仪测量斜面的倾斜角度。
2、将小车放在斜面上,用计时器计算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的时间。
3、改变斜面的倾斜角度,重复步骤2,记录时间。
4、用尺子测量小车滑下来的距离。
观察到的现象:斜面实验记录表斜面倾斜角度滑下时间秒)滑下距离厘米)10度1.52820度1.03630度0.84440度0.652实验结论:随着斜面倾斜角度的增加,小车滑下来的时间减少,滑下距离增加。
说明斜面的倾斜角度对物体滑动有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究斜面倾斜角度对物体滑动的影响。
实验使用了斜面、小车、计时器、测斜仪和尺子等器材,通过测量不同倾斜角度下小车滑行的时间和距离,得出结论:随着斜面倾斜角度的增加,小车滑行时间减少,滑行距离增加。
因此,斜面的倾斜角度对物体滑动有影响。
4、将线圈靠近指南针,不接通电流时观察指南针的方向。
5、接通电流后再观察指南针的方向。
6、反复做几次,观察结果是否一致。
7、改变线圈的圈数,再次进行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通电线圈能使磁针偏转。
实验结论: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场能够影响指南针的磁针,使其偏转。
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场强度越大,偏转角度也会增大。
实验报告单11实验名称: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的实验实验目的:验证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大头针、电磁铁实验盒实验步骤:1.组装电路。
2.制作线圈圈数不同的电磁铁三个(10圈、30圈、60圈)。
3.接通电路,分别用做好的电磁铁吸取大头针,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记录表: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实验记录表线圈的圈数吸大头针数量(个)磁力大小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数排序103060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当铁芯、电流和导线不变时,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就会越大,反之则会越小。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电路的连接实验目的:1、探究电路的连接方式对其亮度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区别。
实验材料:1、3个完全相同的灯泡2、1个电源3、6个导线4、1个开关S1,2个开关S2实验步骤:1、首先,我们将三个灯泡依次标号为A、B和C。
2、然后,我们使用导线将A灯泡连接到电源的正极,将B灯泡连接到电源的负极。
3、接下来,我们用一个导线将A灯泡和B灯泡连接起来,开关S1位于电源的正负极之间。
4、我们再使用一个导线将B灯泡和C灯泡连接起来,开关S2也位于电源的正负极之间。
5、最后,我们将电源接通,观察三个灯泡的亮度以及两个开关的作用。
实验结果:1、当开关S1闭合时,A灯泡和B灯泡亮,C灯泡不亮;当开关S1打开时,三个灯泡都不亮。
2、当开关S2闭合时,B灯泡和C灯泡亮,A灯泡不亮;当开关S2打开时,三个灯泡都不亮。
3、我们发现,当A和B灯泡串联时,总亮度低于单个灯泡的亮度;而当A、B和C灯泡并联时,总亮度高于单个灯泡的亮度。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串联电路的亮度低于并联电路的亮度。
这是因为,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流经的电阻较大,导致灯泡的电压降低,亮度减小;而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流经的电阻较小,灯泡的电压升高,亮度增大。
此外,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对电路的亮度没有实验思考与改进: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功率的灯泡进行实验,以观察不同电阻对串联和并联电路亮度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可以改变电路中导线的大小和材料,以探究其对电路亮度的关系。
这些改进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和亮度之间的关系。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教科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种子发芽实验二、实验目的:1、探究种子发芽所需的外界条件,如水分、空气、温度等。
2、练习使用实验观察的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材料:1、若干颗绿豆种子2、两个透明塑料盒3、湿润的毛巾5、温度计6、盖玻片7、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在一个塑料盒底部铺上湿润的毛巾,把一颗绿豆种子放在毛巾上,再覆盖一层纸巾。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实验内容1:杠杆的科学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实验步骤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内容3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内容4 轮轴的秘密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实验内容5滑轮的研究实验目的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
3、动滑轮能否省力、改变方向。
实验现象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不能省力。
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实验结论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不能省力。
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实验内容7 斜面的作用实验目的认识斜面的省力原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完整)

3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12
4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3
1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滑轮组不但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班
时间
2011.9.23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猜测:
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过程:
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然后改变轴上的钩码数量在做实验。
轮轴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轴上钩码的个数
轮上钩码的个数
我们的发现
2
1
省力
4
2
省力
6
3
省结果:
实验器材:
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
猜测:
定滑轮不能省力。
实验过程:
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然后用测力计做相同的实验,比较测力计的数据与钩码的力大小。
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猜测:
动滑轮能够省力。
实验过程:
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动滑轮下挂不同数量的钩码。然后做好记录。
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
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力(N)
我们的发现
4
2
省力
6
3
省力
8
4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一)比较热能1. 实验目的:了解热能传递比较结果。
2. 实验仪器:锅炉、铁锅、隔温杯或保温杯、热能传导器、恒温锅、密封湿毛巾或无机物质、干净的玻璃瓶、红外热能仪。
3. 实验步骤:(1)用锅炉加热水,倒入铁锅中。
(2)在隔温杯或保温杯中加入同量的冰水,再把上述加热水放入冰水中,放入指定温度和容量的热能传导器,把温度设置为常温。
(3)用恒温锅在铁锅中加入水,把其室温控制在预定的温度;再加上预定的无机物质,放入到红外热能仪的烧杯中(可改变热量的比例),进行监测。
(4)把密封湿毛巾和干净的玻璃瓶放在烧杯四周,调整烧杯的温度,等待新的热能传递的现象出现;湿毛巾传递的热量会使水蒸发,玻璃瓶传递的热量会使气体变化,受到热量影响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便于观察比较。
4.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可以看出热量传递的效果,表明冰水的快速升温远大于水的温度,热能的传导有差别,每一个物质的传导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物质传导效率大,有的物质传导效率小。
(二)制作水弹1. 实验目的:熟悉制作水弹的方法。
2. 实验仪器:水枪或弹簧弹枪、无毒水弹、膨胀剂、温度计、湿毛巾、玻璃硼酸。
3. 实验步骤:(1)将水枪或弹簧弹枪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确保枪口温度处于常温状态。
(2)将水弹和膨胀剂放入水弹中,搅拌均匀,使水弹变硬。
(3)将水弹放入无毒水弹的容器中,放入湿毛巾或玻璃硼酸,再将水枪或弹簧弹枪靠近水弹,射出水弹,观察弹飞的高度和持续的时间。
4.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发现,水弹的飞行距离和速度与水弹内部的比例有关,温度和水弹内部的压强也会影响水弹的飞行距离和速度,此外,膨胀剂的比例也会影响水弹的飞行效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2 】试验操作题班级姓名一.研讨杠杆的机密试验材料:杠杆尺.钩码.记载表.试验进程:1) 组装杠杆尺,左边看做阻力点,中央的螺丝代表支点,右边看做用力和用力点2) 左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右边的第一格挂六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尺保持均衡.(1个1个挂直到均衡)3) 左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右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尺保持均衡.4) 左边的第二格挂两个钩码,右边的三格挂二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尺保持均衡.试验结论: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辛苦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辛苦二. 定滑轮感化的研讨提出的问题:定滑轮有什么感化猜测:定滑轮不能省力.试验器材:钩码.细绳绳.滑轮及支架试验进程:①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索,在绳索的两头随意率性挂上一些钩码,当绳索均衡时,两头的钩码数雷同.②转变钩码的数目再做几回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也转变用力偏向三. 动滑轮感化的研讨提出的问题:动滑轮有什么感化猜测:动滑轮可以或许省力.试验器材:钩码.细绳绳.滑轮及支架.测力计试验进程:a组装好动滑轮;b用测力计分离直接晋升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c分离在动滑轮上晋升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每种做3次);d比较直接晋升和用动滑轮晋升升重物用力的不同,试验的成果:动滑轮可以或许省力,但是不能转变用力的偏向.四.滑轮组感化的研讨提出的问题:滑轮组有什么感化猜测:滑轮组能省力,能转变用力的偏向须要的材料:滑轮.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步骤(办法)a组装好滑轮组;b用测力计分离直接晋升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c分离在滑轮组上晋升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每种做3次);d比较直接晋升和用滑轮组晋升重物用力的不同,结论:滑轮组既省力又能转变力的偏向五.轮轴感化的研讨提出的问题:轮轴有什么感化猜测:轮轴可以或许省力.试验器材:钩码.细绳.轮轴试验装配.弹簧测力计试验进程: a将必定命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算作要战胜的阻力,b在轮上挂钩码,算作是我们用力的大小.c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d然后转变轴上的钩码数目再做试验.试验的成果:轮上挂的钩码比轴上挂的少,但是仍能保持均衡,解释在轮轴的轮上用力可以或许省力,在轴上用力辛苦.六.轮的大小对轮轴感化的影响材料: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2个不同的大轮.1个小轮.1个轴步骤:将必定命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算作要战胜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算作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然后转变轮在做试验.结论:转变轮的大小,轮越大,轮轴越省力七.设计一个研讨斜面(可否省力)感化的试验试验材料:不同重量的物体.弹簧秤.细绳.木板.小车转变的前提:重物的重量哪些前提不变:统一斜面.斜面的坡度步骤(试验办法):①用弹簧秤分离测出1个小车1个钩码,1个小车2个钩码,1个小车3个钩码的重量;②分离用弹簧秤沿斜面晋升重物,每种重量做3次③比较直接晋升重物的力,和沿斜面晋升重物的力结论:斜面都能省力八.磨练斜面省力与坡度的关系的研讨筹划.提出的问题:不同坡度的斜面感化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假设: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转变的前提:斜面的坡度:1.坡度小 2.坡度较陡3.坡度陡哪些前提不变:统一斜面,统一个重物,拉重物的方法材料:木板.重物.细绳.弹簧秤.支持物等材料步骤:①用弹簧秤直接晋升重物,测出用力的大小;②把一块木板分离搭成.坡度小.坡度较陡.坡度陡的斜面③分离用弹簧秤沿这些斜面将重物拉上去,测量了用了多大的力;(每种斜面做3次)④记载每种斜面用力的大小结论: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省力小九.设计一个研讨梁的宽度与抗曲折才能的试验材料:小纸板数张.垫圈.两本字典雷同前提:纸梁的长度.厚度,支持物之间的距离不同前提:纸梁的宽度,分离为1倍宽.2倍宽.4倍宽进程与办法:①先把一倍宽纸条放在两本字典上,往纸条中央一个一个放垫圈,记载最多能放若干垫圈;②接着放两倍宽的纸条,放垫圈.③最后放四倍宽纸条,放垫圈.发明(结论):梁的宽度增长,抗曲折才能也增长.九.设计一个研讨梁的厚度与抗曲折才能的试验材料:小纸板数张.垫圈.两本字典雷同前提:纸梁的长度.宽度,支持物之间的距离不同前提:纸梁的厚度,分离为1倍厚.2倍厚.4倍厚进程与办法:①先把一倍厚纸条放在两本字典上,往纸条中央一个一个放垫圈,记载最多能放若干垫圈;②接着放两倍厚的纸条,放垫圈.③最后放四厚宽纸条,放垫圈.发明(结论):梁的厚度增长,抗曲折才能大大增长.十. 外形与抗曲折才能才能的研讨提出的问题:纸梁的外形与抗曲折才能有什么关系猜测:转变纸梁的外形它的抗曲折能会转变材料:小纸板数张.垫圈.两个钩码盒雷同前提:纸梁的长度.宽度,厚度.材质,支持物之间的距离,放垫圈的地位不同前提:纸梁外形进程与办法:①先测试一张平坦的纸横梁能承载若干垫圈②用同样的纸分离折成形③分离测试这些外形能承载若干垫圈发明:纸梁的外形转变,抗曲折才能会增长十一.测试纸拱的承载才能提出的问题:拱形承重才能有多大?猜测:将纸做成拱形后能承载更大的重力材料:卡纸.垫圈.钩码盒等材料步骤:①把卡纸做成一个拱形,测试能承载若干垫圈②用钩码盒抵住双方的拱足,测试能承载若干垫圈②不雅察纸拱跟着承重力的增长外形的变化④如何使拱承载更大的重量(移动钩码盒宽.中.近,放钩码.拱足距离越近承载力越大)结论:.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只要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十二.做简略的框架.建筑物的框架构造最根本的外形是(三角形)和(四边形).试验证实(三角形)框架最不轻易变形.斜杠的感化是(推)和(拉)十三.做一个正方体框架须要(8)根横杆,(4)根竖杆,至少须要(6)根斜杆.十四.用纸造一座桥十五.物体不轻易到的机密器材:塑料瓶.沙等步骤:如何放塑料瓶最轻易倒;如何放塑料瓶不轻易倒;如何放塑料瓶最不轻易倒结论:不易倒的物体知足了(上小下大).(上轻下重).十六.用通电导线研讨电和磁的关系材料:电池.导线.指南针步骤:(1)导线接近指南针,指南针不偏转(2)导线接上电池接近指南针,指南针偏转结论;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十七.制造铁钉电磁铁材料:导线.指南针.大头针.电池盒.铁钉.小开关等材料试验步骤:(一)1.将导线在铁钉沿一个偏向缠紧;2.电磁铁接通电流接近大头针不雅察现象,断开电流接近大头针不雅察现象;结论:电磁铁可以应用电产生磁性,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掉十八.设计一个试验来验证铁钉电磁铁的两极提出问题:电磁铁有磁性吗,有两极吗?猜测:电磁铁有磁性,有两极材料:电磁铁一套.指南针等材料1.将电磁铁的钉尖接近指南针的南极,再将钉尖接近北极.2.将电磁铁的钉头接近指南针的南极,再将钉头接近北极.3.转变电池正负极的接法,再验证电磁铁的两极4.转变线圈的绕线偏向,再验证电磁铁的两极.结论:电磁铁有两极,电磁铁的两极可以。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大全

实验步骤:
1.打开地球模型,观察地球模型剖面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实际数据:地壳17km、地幔2865km、地核3400km。
3 .观察立体地球仪上海洋和陆地分布情况。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教师评语: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 实验组别:小组长:
实验合作者: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 第节
4.晾制: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在向阳通⻛处晾干。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教师评语: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 实验组别:小组长:
实验合作者: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 第节
实验名称:用不同信息传播方式制作独轮⻋
实验器材:独轮⻋模型、制作文字说明、视频。
实验步骤:
1.两组同学分别用文字和视频两种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单独按照制作要求完成模型的制作。
3.保持两个凸透镜的距离不变,反复移进和移出凸透镜B,比较所看到的图像。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教师评语: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 实验组别:小组长:
实验合作者: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 第节
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昆虫
实验器材:放大镜、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 1套
实验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
2.只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向,观察电磁铁的南北极是否发生改变。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教师评语: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 实年月日 第节
实验名称: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实验器材:长约3米的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电池、电池盒等。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完整)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班
时间
2011.9.16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
实验名称
定滑轮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
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
猜测:
定滑轮不能省力。
实验过程:
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然后用测力计做相同的实验,比较测力计的数据与钩码的力大小。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班
时间
2011.9.13
实验类型
分组 :( ∨ ) 演示 :( ∨ )
实验名称
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器材:
自主小杆秤、钩码
猜测:
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
实验过程:
学生利用自制的小杆秤称不同数量的钩码,比较秤盘挂绳到提绳,提绳到秤砣挂绳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结合杠杆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改变提绳的位置继续做实验,我们会发现提绳距离秤盘之间的距离越短称重就会越大。
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定滑轮的状态
我们的发现
1
1
平衡
1
2
向右倾斜
2
2
平衡
定滑轮
3
3
平衡
不能省
2
3
向左倾斜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也改变用力方向。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现
象或实
验结果
斜面越长越省力。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六年级
时间
10月26日
实验
名称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研究
实验
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
组员
实验
目的
使学生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4、电磁铁磁力大小:(1)绕线长度不变,电流增强;(2)绕线增长,电流强弱不变;(3)绕线长度增长,电流强度增强。
5、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实验现
象或实
验结果
1、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2、电磁铁有南北极之分。
3、电磁铁两极是可以变化的,绕线方向或电流方向改变了,它的两极都会变化。
实验
器材
杠杆尺、钩码。
实验
过程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六年级
时间
9月8日
实验
名称
常用工具的使用
实验
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组员
实验
目的
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
器材
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
过程
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
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实验现
象或实
验结果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六年级
时间
10月19日
实验现
象或实
验结果
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六年级
时间
9月22日
实验
名称
轮轴的研究
实验
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
组员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4、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绕线长度、电流强度有关。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时间
10月12日
实验
名称
滑轮的研究
实验
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组员
实验
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
器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
过程
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
班级
六年级
时间
11月2日
实验
名称
通电导体产生磁性实验
实验
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组员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
器材
电池、漆包线、铁钉、小磁针。
实验
过程
1、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
2、给线圈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会发现什么?
实验现
象或实
验结果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六年级
时间
11月9日
实验
名称
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
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组员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
器材
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
过程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
4、分组尝试
实验现
象或实
验结果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六年级
时间
9月15日
实验
名称
杠杆平衡的研究
实验
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组员
实验
目的
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
器材
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
过程
1、学生准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放一张硬纸条,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实验现
象或实
验结果
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斜面的作用
实验
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组员
实验
目的
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使学生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实验
器材
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
过程
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
实验
器材
电磁铁的磁性与什么有关
实验
过程
1、电磁铁的制作与磁性检验:将导线缠绕在大铁钉上,用电池组装电路。手持大铁钉的一头,用另一头去吸大头针(可交换去试吸)
2、检验南北极:将大铁钉的一头靠近指南针,观察哪一端是南极?观察哪一端是北极?
3、电磁铁两极变化:(1)绕线方向不变,改变电流方向;(2)改变绕线方向,电流方向不变。
实验
器材
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
过程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பைடு நூலகம்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
象或实
验结果
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六年级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
象或实
验结果
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六年级
时间
11月16日
实验
名称
电磁铁的磁性
实验
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组员
实验
目的
导线、大铁钉、电池、指南针、大头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