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镜头分析、运用及其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默的羔羊》镜头分析、运用及其它
这是一篇若干年前学生时代的作业,有部分删改。而且本人对于《沉默的羔羊》的摄影分析带有许多比较强烈的个人感觉和想法,也许有很多地方有错误或者是片面或幼稚,各位看官在阅读时请保留好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接触沉默的羔羊还是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在校园的闭路电视台上,那时候只是单纯的看故事发展,然后自己沉浸在恐怖和悬疑的气氛中大呼过瘾。后来大约是一年后我买了一张《沉默的羔羊》的DVD后才开始真正的去品位这部作品。这部作品我每年都要看一到两次,但是我不会感觉腻味,而且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新发现。
本片是根据美国畅销侦探悬疑小说家托马斯•哈里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他写了一系列以变态吃人狂汉尼拔•莱特博士为主角的小说,按照出版顺序分别为《红龙》(Red Dragon),《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以及《汉尼拔》(Hannibal),而目前他的最新作品《汉尼拔前传》(Hannibal Rising)也已经出版,并且改编成了电影。
说到改编成电影,《沉默的羔羊》尽管是汉尼拔电影系列的第一部作品,托马斯第一部被改编的小说应该是80年代末的《红龙》,但是影片的名字却叫《人猎》(Man Hunt),导演就是后来拍《盗火线》(Heat)的迈克尔• 曼(Michael Mann),这部作品的成功程度并不亚于我们所熟知的汉尼拔系列。
回归到我们所要分析的这部片,《沉默的羔羊》应该算是1991年美国最成功的电影了,到目前为止,它获得了大小电影节里的三十一个奖项和二十九个提名,其中包括了1991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以及剧本改编奖。在本片的获奖和提名资料中很可惜我并没有发现摄影方面获得过任何奖项和提名,但是这并不阻止我对本片在摄影上成就的欣赏。
其实我最早并没有注意到本片在摄影上有任何出彩之处,后来在2006年春节期间我在重温本片时,我却发现本片在摄影上有有别于其他作品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本片作为分析案例的原因之一。
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本片的摄影指导。Tak Fujimoto (塔克• 藤本,原名为Takashi Fujimoto,藤本隆),日裔美国人,目前属于好莱坞准一线的摄影指导,他出道的时候担任了一些小制作的操机员和摄影指导,他正式步入事业正规应该是在1977年,当时他参加了《星球大战四- 新希望》(Star Wars: Episode IV -A New Hope)的拍摄,作为第二摄制组的摄像师。随后他在好莱坞拍摄了不少电影,同时也拍摄了些电视剧,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除了本片之外,他还担任了《费城故事》(Philadelphia)的摄影指导,最近的新作品包括《第六感》(The Sixth Sense),《天兆》(Signs),《最终剪辑》(The Final Cut)和同是由本片导演乔纳坦•迪梅(Jonathan Demme)所指导的重拍片《满洲候选人》(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下面将通过某场的镜头举例来分析本片的摄影风格以及镜头内所包含的深层意义以及镜头用意。
因为我曾经读过部分《沉默的羔羊》的小说,所以对主角克拉丽斯•史达琳的性格和背景有部分的了解。主角在生活中是一个刻苦的女孩子,她的父亲是名警察,可是一次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被歹徒枪杀了,她心中便有了为了为父亲报仇的念头,同时也造就了她孤胆坚毅的性格。后来她通过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FBI学院的一名学生,并且保持着优秀的成绩。本片的第一个镜头的起幅是森林中众多落光树叶的树,随后镜头从高出开始向下摇,主角从远景跑步入画,一直从远景跑到近景,一个长镜头。这样一个节奏感觉比较缓慢的镜头在气氛上是一个很好的营造,空旷而且寒冷的森林,都让人感觉到不安。主角一个人在这样的森林中跑步是角色性格或生活状态的展现:她很努力,但同时很孤独,可是随后却将主角充满了整个画面,而节奏也忽然加快,给人又是坚毅的感觉,这很符合原著小说中对史达琳的描写。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交代人物状态和性格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使得观众更快的进入角色状态。
在行为科学部内,影片呈现出了一个斯坦尼康跟拍的长镜头,主角满身是汗的身着着FBI学院的校服不断地与西装革履的探员擦肩而过,在视觉上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在穿着上和状态上的差异,突出明确了主角的身份,此外,这种强烈的视觉对比也制造了一种紧张或压抑感,主角并不知道长官为什么要见她。
有调度的长镜头在本片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在记忆中美国对长镜头却不怎么感冒,我所唯一记得的爱玩长镜头的美国导演就是大导演德•帕拉玛(Brian De Palma)了。
作为本片中相对比较重要的场景——汉尼拔博士所在的牢房,当主角第一次进入时,摄影师藤本使用了一个近乎360度原地旋转的主观镜头:此镜头起幅是三台监视器,分别是汉尼拔的牢笼;正在上楼梯的巴尔的摩精神病医院的主管奇顿医生以及汉尼拔牢笼外的走道。随后是一名荷枪实弹的警卫在检查枪械,落幅则是一名告诫主角注意事项的工作人员。
关于这样的主观环视镜头在影片中还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FBI学院内的搏击课上,主角拿着防护垫,而其他人则戴着拳套站在周围轮流击打。教官不久后把主角叫出去,这时候再次出现了近乎360度的环视镜头,但这个镜头和上个镜头不同,在这个镜头里我们看到许多男性学员戴着拳套站在她周围,而主角的女伴也戴着拳套站在一边。我的感觉是导演与摄影师在有意识的突出主角的特殊性,与周围其他学院的对比,一名女性学院却承担了一个本应该是男性学员的职责,这场戏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大全景,我们看到拿防护垫的女性学员只有主角一个。
还有一个镜头出现在村殡仪馆验尸的那场中,不过这个主观环视镜头没有前两个镜头有那么大的旋转幅度。这个镜头的拍摄对象是村里的警察,主要是表现那些男警官对一个女探员的神态反应。
从以上这三个镜头,我的感觉是,这种主观环视镜头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设置设计来清楚的展现周围环境甚至是场景外的事物,同时也可以表现周围人的反应以及主观者的内心状态。而主观者的内心状态展现的前提是出现周围环境的衬托。尽管这里所论述的主观环视镜头,是一种大运动幅度的主观镜头,但是个人认为这种镜头与普通的主观镜头还是有许多不同的,一般的主观镜头的镜头运动幅度不如这种主观的环视镜头大,视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在环境表现上就差了不少。而且在内心状态方面,一般的主观镜头由于视野的局限性无法呈现周围的环境,从而就无法反应主观者的内心状态。另外一个关于大运动幅度的主观镜头运用成功的例子就是由岩石•强森(Johnson the Rock)所演出的影片《毁灭战士》(Doom)。
影片很多镜头的运用都是为了营造一种既悬念又可怕的气氛,比如女主角第一次进入汉尼拔博士的牢房时和进入莫菲“小姐”所租的仓库时所采取的是主观镜头与第三人称镜头不断切换的方式。如果分析观众的心理,我们不难发现,观众有想看到所发生一切的欲望,如果看不到,他们会产生恐惧、紧张或者神秘感,这就是为什么往往在恐怖片或悬疑片当中,导演和摄影都会采取缩小画面可见区域的方法来控制观众心理,如希区柯克的经典影片《精神病患者》(Psycho)中最经典的浴室杀人段落一样,希区柯克(Hitchcock)在那个段落中运用了大量的大特写来展现那场谋杀,观众所看到的都是整个谋杀过程中极小的一点,而无法看到谋杀过程的全貌。正如所述,这个方式也在影片最后高潮水牛比尔家中的追逐动作部分的得到了运用。我还注意到影片在水牛比尔第一次登场时,画面控制在水牛比尔的眼睛部分,不仅达到了恐惧感和神秘感,同时也有一种压迫感,符合场景所制造的气氛。
物品也是摄影可以借用到的元素。我想起了在验尸过程中女主角在往指纹刷上沾墨水的那段,镜头一开始是对准她的手部的,而后镜头向上摇,一直摇到一块玻璃上,而玻璃映射出她的脸,她的表情看上去感到十分害怕。很多时候,借用周围的物品来表达人物的心理是一个不错的手段。这个镜头中镜子是作为她内心里的真实写照而出现。关于镜子在影视摄影中的摄影,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学生联合作业,故事大概是说一个在租碟店工作的男孩子和一个在理发店工作的女孩子互相喜欢上了,可那女孩子却被一个公司老总看上,那个公司老总经常去光顾理发店,而因为现实的压力,女孩子跟老板在一起了。那女孩子与老板的戏大部分是在理发店里的镜子中呈现的,代表着他们不真实的情感。
这部电影大量的使用了长焦距镜头,本片的两名主角都是学习心理学的,固然会在心里互相角力,这个时候的两人的表情和神态都相当微妙,而两名演员的表演功底完全可以将这些微妙的细节展现出来,任何一丝神情上的变化都可以说是代表着整个角色内心的变化。
《沉默的羔羊》中大量的在汉尼拔和史达琳的对话过程中使用长焦距镜头所拍摄的人物大特写,尤其是汉尼拔的大特写更是拥有大部分比例。大特写使人物占据画面的主体,强调了人物同时又放大了所要突出的神态细节。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还可以还原人脸部的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