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第3节《用手来测量》,主要介绍使用手来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手的长度单位,并能够通过手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手的长度单位,并能够使用手进行简单的测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手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测量技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测量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手的长度单位的认识和使用,简单的测量技巧。

教学难点:将手的长度单位应用到实际测量中。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测量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和测量的基本知识,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测量方法,那就是用手来测量。

请伸出你们的手,比较一下你们的手的长度和这张纸带的长度。

有谁能告诉我,手的长度可以作为一种测量的单位吗?为什么?学生A:可以,因为手的长度是每个人都有的,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老师:非常好!你说得很对。

我们可以用手的长度作为一种测量的单位。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手的长度单位。

第二环节:讲解手的长度单位老师:请看这张卡片,上面写着“手的长度单位”。

手的长度单位是指以手的长度作为测量的标准单位。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

(老师拿起一本书)老师:同学们,这本书的长度我们可以用手的长度来测量。

请你们伸出你们的手,用手的长度来测量一下这本书的长度。

学生B:老师,我的手长了8个手指头的长度。

老师:非常好!学生B用手的长度单位测量出这本书的长度是8个手指头的长度。

请大家都记录一下。

(学生们记录测量结果)第三环节:练习测量老师:现在,我给每个人发放一些测量工具,比如纸带和尺子。

3.用手来测量-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用手来测量-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用手来测量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用手来测量物品的长度;2.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测量物品的长度;3.学生能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来测量其他物品的长度。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长度;2.如何用手来测量物品的长度;3.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何用来测量其他物品的长度;4.练习。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手来测量物品的长度;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测量物品的长度。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通过展示一根铅笔和一支钢笔,询问学生它们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说出铅笔和钢笔之间主要的区别是什么:长度不同;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长度。

步骤二:讲解1.跟学生讲解长度的概念;2.跟学生介绍如何用手来测量物品的长度;3.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用手来测量物品的长度。

步骤三:示范1.用一根铅笔来示范如何用手来测量物品的长度;2.教师用手来表示物品的长度,让学生估计一下长度;3.教师再次用手来表示物品的长度,让学生再次估计长度,看学生是否能够较准确地测量物品的长度。

步骤四:实践1.让学生拿起一些他们熟悉的物品,如铅笔、钢笔、橡皮擦等,用手来测量它们的长度;2.引导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来测量其他物品的长度,如用铅笔来测量一本书的长度;3.回顾并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手来测量教师拿出的不同物品的长度;2.让学生互相使用手来测量他们自己拿出的物品的长度;3.让学生在小组内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来测量其他物品的长度。

六、作业布置1.练习使用手来测量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长度;2.找出一些其他有趣的方法来测量物品的长度。

七、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用手来测量物品的长度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能够较准确地测量物品的长度。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来测量其他物品的长度。

但是,在教学中发现还有一些学生难以准确地测量物品的长度,需要多次练习和巩固。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测量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1.2 教学内容引入测量的话题,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测量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讨论手作为测量工具的可能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

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第二章:用手来测量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长度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长度。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长度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第三章:用手来测量面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面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测量面积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面积。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面积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第四章:用手来测量体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体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测量体积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体积。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体积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5.3 教学方法采用分享法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第六章:实践活动:用手测量学校环境6.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用手测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测量学校的长度、面积等。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学校内的地点,如操场、教室、走廊等。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用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进行简单测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

2. 学习使用手指、手掌进行简单测量。

3.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比较,了解物体的长短、宽窄等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学习使用手指、手掌进行简单测量。

难点: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了解物体的长短、宽窄等特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不同长度、宽度的物体,如小棒、纸条等。

2. 学生准备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不同长度、宽度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宽窄。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长短、宽窄等特征。

4. 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对不同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6. 拓展: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如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学生自主完成。

8.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如家庭作业、课堂练习等。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测量操作、合作意识等进行评价,鼓励优秀表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测量操作的准确性、合作意识的体现以及对测量结果的比较分析能力。

2. 评价方法:观察、记录学生的测量过程和结果,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3. 评价结果: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具体的改进建议。

七、教学拓展1. 拓展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其他身体部位(如脚丫)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自己的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自己的手,了解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学习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如测量长度、宽度等。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学会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手工制品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准备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用于学生实践测量。

3. 准备一些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用于学生实践测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手的手工制品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手的特征和功能。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测量一些小物品的长度、宽度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发放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和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对象进行测量。

2. 学生在纸上记录测量结果。

3.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测量成果,引导学生讨论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手的特征和功能以及用手指进行测量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拓展(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手的谜语或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索。

2. 学生课后寻找答案,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成果。

六、教学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手的特征和功能以及用手指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

在活动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用自己的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属性,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测量的经验,他们可能知道一些简单的测量方法,如用眼睛估测物体的长度。

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测量方法,因此,对于如何准确地用自己的手来测量物体,他们可能还不太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用自己的手进行测量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自己的手测量物体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准确地用自己的手测量物体。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

2.启发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绳子、卡片等。

2.学具:学生自己的手、测量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测量?你们知道测量有什么作用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用自己的手来测量物体的方法。

首先,教师用自己的手测量一张桌子的长度,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测量方法。

然后,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测量课桌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手测量教室内的物体,如门、窗、黑板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到讲台前,用自己的手测量教具(如尺子、绳子等),并告诉其他学生测量结果。

其他学生听后,用自己的手测量一下同样的教具,看看是否和上台的学生测量结果一致。

5.拓展(1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关测量的思考题,如:用自己的手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用自己的手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等。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测量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测量的过程。

1.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3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测量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准备准备测量活动所需的物品,如尺子、绳子、小棍等。

准备一些长短不同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1.5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测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指或手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二章:用手测量物体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2.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3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

2.4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2.5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指和手掌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三章:用手测量物体宽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宽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宽度的方法。

3.3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手测量物体的宽度。

3.4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不同宽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3.5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宽度。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指和手掌测量不同宽度的物体。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用手测量物体高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高度。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3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3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在本课中,学生将体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即用拇指和中指间的距离——拃来测量。

利用身体测量是常见和方便的测量方法。

通过活动,学生将认识到,“拃”是一个非标准单位,用其测量的结果具有多样性和不准确性。

在测量过程中,学生需遵循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测量要求——一拃与下一拃之间要首尾相连。

测量单位的首尾相连是一个重要的做法,需要学生反复实践、体会和理解。

这一课中,学生同样会用到纸带替代桌子的高度进行测量。

这会巩固学生对起点与终点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公平比较的理解。

另外,本课将第一次向学生提出预测的要求,让学生在测量前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预测是一种探究能力,学生会在每一次预测与测量结果的对比中慢慢体会预测的意义。

当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一拃”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高度后,他们会发现因为各人手指长度的不同从而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同。

【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

但他们不知道测量会使比较的结果更加准确,距离的测量需要量化出来,基于数字的比较,可以使比较更准确。

一年级学生知道的测量距离的工具不多,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知道人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比如用手、脚、步等。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 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 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

3.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4. 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

科学探究目标1. 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2. 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3.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 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

3. 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自己的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二、教学重点:1. 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

三、教学难点:1. 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2.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

四、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观察自己的手,思考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教师准备: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手套等),实验材料(如小物品、纸张等),以及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思考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实验一:测量手指长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指长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3. 实验二:测量手指宽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指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4. 实验三:测量手掌长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掌长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5. 实验四:测量手掌宽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掌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7.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用自己的手测量物品的长度和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3)游戏活动:教师设计有趣的游戏,如“谁的手最长”、“测量接力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用手测量物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用手测量物体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教师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用手测量的概念、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体系。
讲解手测量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手测量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手测量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手测量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手测量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手测量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在课堂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实验和游戏环节,部分学生过于兴奋,导致课堂秩序有些混乱。我需要更加注重课堂管理,确保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
其次,我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方面也需要进行调整。虽然学生们对手测量感兴趣,但在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方面还存在困难。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手测量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手测量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手测量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手测量。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手测量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此外,我还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些改进。虽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有些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3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测量方法,学会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学会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以及一些常见的测量对象(如书本、铅笔、绳子等)。

2. 准备一些测量任务卡片,用于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3. 准备一些实物展示台,便于展示测量对象和测量结果。

4. 准备一些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与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互动,内容以检测学生的身体感知能力为主,如触摸一些物品、测试自己一分钟内能完成多少个俯卧撑等。

(2)分享一些与测量相关的趣事或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学会用手来测量,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测量问题。

(2)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测量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手来测量。

3. 传授新课(1)传授手测的基本方法,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单位、如何确定测量的起点和终点、如何进行估测等。

(2)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实践手测的方法,如测量教室的宽度、一根粉笔的长度等。

(3)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指导,纠正错误,并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测量经验。

4. 教室互动(1)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利用手测的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篮球场的周长、学生身高等。

(2)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测量竞争,如一分钟内完成最多的手测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5. 总结与延伸(1)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手测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手测方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地质勘探、建筑设计等领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统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
总(7)课时
课题
3.用手来测量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可以用来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纸带来取出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差。
每次都用大拇指和中指的最大距离来测量;
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挨着;
确定起点和终点。
(4)梳理探究步骤,播放微视频,发放材料。
(5)学生两人一组,用拃测量纸带,提醒学生注意:
用相同手指测量,做好一拃的记号;
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
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
(6)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
拇指和中指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
6.用来测量桌椅的高度差
(1)预测纸带相当于多少拃?
你们各自的一拃有多少?伸出你们手比划一下。
观察高度差(纸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估计一下高度差(纸带)相当于多少拃?
(2)学生演示测量纸带长度。
真的是这么多拃吗?你们会用拃来测量高度差吗?
(3)请学生谈谈测量的体会。
1.你能用手比划一下,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吗?
2.能利用纸带量出两者高度相差多少,并剪出这个高度差吗?
提醒:2人一组合作完成,注意起点和终点。
3.两人小组合作用纸带量出桌椅的高度差,并剪出这段长度。
4.这段长度究竟是多长呢?我们能用身体来当作测量工具吗?你用它怎么测量的?
总结;大家都用不同的部位来进行描述,很难统一交流,那么我们今天就用“拃”
多媒体课件、纸带、剪刀、每位学生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胶水、图片等

《用手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用手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用手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二单元《比较和测量》的第3课。

本课通过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如他们自己的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开展测量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始转向测量,在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在用手测量活动中,学生领悟到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将导致结果的多样性。

同时,在反复标记用手测量“拃”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到测量单位首尾相连对测量准确的重要性。

【学生情况分析】在前面的两节课中,学生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但都是通过对比得出的结果,并没有精确的测量数据来比较。

这一课将通过对比得出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使用非标准单位“拃”来计量、比较得出身边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是多少,从而让学生完成从比较到测量的转变。

通过后面几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测量是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

测量中,需要关注公平、准确、方便等因素。

最后当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手”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高度后,会发现因为手指长度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作铺垫。

【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长度(高度)可以用非标准的单位来计量。

(2)学会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去测量。

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工具是不准确的,它会随操作人员或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想要准确测量,必须统一标准,或借助标准工具进行测量,才能准确比较。

(3)认识自己手上的“一拃”,能用手作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

(4)学会准确测量的方法,反复测量求得更准确的答案。

【教学重点】(1)认识拃并能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高度等。

(2)学会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工具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高度等。

【教学难点】(1)确定方法再用拃测量课桌的高度。

(2)测量误差分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纸带、固体胶、PPT课件学生准备:剪刀、记号笔【教学活动过程】一、课堂引入:1、我们出游,遇到在棵大树,不用任何测量工具,你能大概测量这棵树有多粗吗?2、你想知道课桌边有多长吗?数学老师有没有教过用工具测量?3、不用工具,用我们的身体能不能测量课桌边的长度?想不想学习让我们一起学习用身体来测量。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来测量物体长度、宽度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善于观察、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引导。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测量经验,如用手指测量距离等,这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宽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乐于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手测量。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4.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2.准备手模,用于展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测量时间。

4.准备记录表格,用于学生记录测量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能用手估计这些物体的长度吗?”2.呈现(5分钟)教师用手模展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讲解测量步骤。

步骤如下:a.将手模与物体平行放置,用手模的一端对齐物体的一端。

b.用手模的另一端覆盖物体另一端,记录手模的长度。

c.重复测量几次,取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测量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分享测量数据。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拃”这个测量单位,学会用“拃”来测量物体。

了解用手测量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用手测量的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拃”来测量物体。

认识到用手测量的不准确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规范地使用“拃”进行测量。

三、教学方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需要测量的物体,如书本、铅笔、桌子等,提问学生:如何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呢?引出测量的话题。

介绍测量的工具,如尺子、卷尺等,然后提问: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呢?引出用手测量的方法。

2.认识“拃”教师示范用手测量的方法,即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就是一“拃”。

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做,感受一“拃”的长度。

提问学生:你的一“拃”有多长呢?引导学生互相比较一“拃”的长度。

3.用“拃”测量物体分发一些纸条或小棒,让学生用“拃”来测量它们的长度。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测量时要从一端开始,一“拃”一“拃”地测量,并且要注意首尾相接。

让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人的测量结果可能不一样。

4.讨论用手测量的局限性组织学生讨论:用手测量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引导学生认识到用手测量虽然方便,但不准确,因为每个人的手大小不一样,一“拃”的长度也不一样。

提问学生:如果要得到更准确的测量结果,应该用什么工具呢?引出尺子等标准测量工具。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用手测量的方法和局限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用“拃”测量家里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同时,思考如果要更准确地测量这些物体,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用手测量的过程,感受其不准确性,从而激发他们对标准测量工具的兴趣。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三课。

前面的两课中,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外部形态进行了比较。

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的高度,完成从比较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认识到测量时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

在本课中,学生将体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即使用拇指和中指的距离(拃)来测量。

在这一课中,学生会用到纸带替代桌子的高度进行测量,并且第一次对学生提出“预测”的要求,让学生测量前对桌子高度进行预测有“几拃”。

同时教师向学生指明,预测不是猜,而是依靠经验和实在观察所作出的判断。

通过活动,学生将认识到,“拃”作为一种非标准测量单位,测量结果具有多样性,即每个人手的差异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同,这将为下一课的学习做铺垫。

【学情分析】一(5)班学生进入小学学习不久,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 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全部保持精神集中,所以我加大在活动时间所占比例,力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手测量物体。

该班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本次课中布置的任务要求细致和准确,保证学生在活动前能准确获取要求信息,活动时能按照要求探讨。

【教学特色】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重探究,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兴趣;重兴趣,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表演,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测量可以量化比拟结果。

2. 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 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测量时要每一拃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 逐步适应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 认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意识到比拟和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

难点:能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聚焦1.身边没有任何工具,要怎样才能知道天天和小青相距了多远?〔可以用脚来测量,看看天天和小青相差了多少步,也可以把手指放上去看看相差了几根手指〕2.在没有其他工具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身体的某个部位作为测量工具来进行测量。

3.聚焦主题:用手来测量二、探索〔一〕认识“一拃〞1.认识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2.认识一拃:大拇指到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就是一拃。

3.说一说,做一做:大拇指到中指成一拃。

4.错误的“一拃〞:①大拇指到食指的距离;②手指没有张开〔二〕挑战一:测量科学书的长度1.自主完成测量。

2.错误的测量方法:①测量时没有从起点开始;②一拃一拃之间没有紧紧相连。

3.总结测量时的考前须知:①用相同的手指从起点到终点进行测量;②每一拃都应该要首尾相连;③缺乏一拃标上“+〞。

〔三〕挑战二:测量桌子的高度1.明确测量方法:①预测桌子的高度相当于多少拃:伸出你的小手,看看你的一拃有多长,再看看桌子有多高,根据你的一拃猜一猜桌子的高度大约有几拃?②剪一条和桌子高度相同的纸带:把纸带拉直,一端伸到桌底,纸带边缘对齐地面,另一端对齐桌子边缘,用笔在纸带上画横线,再用剪刀沿着横线剪下纸带。

剪下来的纸带的长度就是桌子的高度。

③用手测量纸带有几拃:把纸带平放在桌面上,从纸带的一端开始测量,量好一拃做好标记,测量时一定要注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长度和宽度的测量。

1.2 教学内容导入课程,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用手来测量》。

讲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测量物品的长度、宽度等。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1.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场景,如尺子测量书本长度,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想到的测量方法。

第二章:学习用手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2 教学内容讲解用手测量长度的方法:伸出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掌长”。

讲解用手测量宽度的方法:张开手指,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指宽”。

2.3 教学活动教师进行示范,用手指测量教具的长度和宽度,并解释测量方法。

学生分组实践,使用手指测量教具的长度和宽度,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章:用手测量实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手测量长度和宽度,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选择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用手指测量其长度和宽度。

3.3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测量任务,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总结与反思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用手测量长度和宽度的方法。

学生反思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自己的收获。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第五章:家庭作业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用手测量长度和宽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测量习惯。

5.2 教学内容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找一些物品,用手指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用手来测量》教案

《用手来测量》教案

《用手来测量》教案【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三课。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测量使比较更加准确,手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使学生意识到身体测量是常见和方便的测量方法。

第二部分探索: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

认识拃,并学会探究的第一步预测,利用纸带来帮助测量桌子高度更加方便、准确。

同时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方法,能够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和思考。

第三部分研讨:我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两课中,学生已经会对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了比较。

这一课中,学生将体验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测量方法,即用拇指和中指间的距离(拃)来测量。

同时,学生会用纸带替代桌子的高度进行测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起点与终点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公平比较的理解。

另外,本课将第一次向学生提出预测的要求,让学生在测量前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预测是综合以往经验以及当下的观察而做出的判断,一年级学生对“预测”比较陌生,将会在每一次预测与测量结果的对比中慢慢体会预测的意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认识测量可以使比较更准确。

2.知道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了解测量单位“拃”是张开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

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自己的“一拃”,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学会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标记的相同和不同。

科学态度态度1.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地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2.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一拃”,借助纸带用“一拃”测量出课桌的高度。

【教学难点】用首尾相连进行比较规范的测量,并意识到每个人的“一拃”长度不同会导致结果不同。

【教学准备】一条纸带、学生剪刀、一支彩笔、课件、科学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主题,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 引出“测量”。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玩了纸蛙跳远的游戏,通过画起跳线、标终点、在纸带上标出纸蛙的跳远距离,从而给三只纸蛙排了名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用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教学难点】预测桌子的高度;用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视频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是第一次在这里上课吗?真巧,老师也是第一次在这里上课,我们真有缘分啊,虞老师在这个台上走了走,遇到了一个难题,你能帮帮我吗?
老师想知道这个舞台从这里到那里有多长,你们有没有办法?
生答(用尺子量)
师:很可惜,今天老师没有带尺子,但是,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想不想看看?仔细观察,他们是怎么来测量的。

(播放视频)视频里的小朋友是怎么测量的,你看出来了吗?——脚测量有许多的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

除了脚以外,还能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来测?——手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手来测量(揭题)
2. 认识一拃。

(1)师:那用手怎么来测量呢?
生答(一掌、一臂、双臂、一拳、一寸等,能说几个说几个)
师:用手有很多种测量方法,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用手测量的方法。

(出示图片)请你们仔细看图,手指是怎么摆的?
食指弯着,大拇指和中指张到最大,这样的长度叫做一拃。

大家一起读,生答。

师:一拃是大拇指到中指的最大距离,请你们跟老师一起做大拇指到中指的最大距离就是一拃(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
(2)师:我们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演示给大家看,他的一拃是怎么摆的(生演示)。

现在请全班小朋友把你的手摆出来举的高高的,让老师看看你的一拃是怎么摆的,老师要看看谁的大拇指和中指张到最大。

(3)(机动设置)现在请同桌两个合作,一个演示一拃怎么摆,另一个监督,看看他的大拇指和中指有没有张到最大距离,做完后相互交换,完成后举手示意。

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高度
1. 尝试用拃来测木板的长度
师:大家都会用手摆出拃了吗?那怎么用拃来测量呢?请你仔细看,老师是怎么用拃来测量木板的长度。

教师演示
师:(边演示边操作)测量木板的长度时,量好一拃就画一条线,每次量的时候手指要挨着,量好后数出有几拃
(强调:强调起点、终点;一拃一拃测量的时候手指要挨着;测量的时候手指要伸直;量完一拃及时画线;强调数据的记录)
2. 用拃来测课桌的长度
师:学会用拃来测量之后,想不想来测一下我们身边的物体?你们想测什么?
生答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测测课桌的长(强调课桌的长)大家刚才表现得很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做下小运动,活动活动我们的双手。

(播放《拍手歌》)
3.用拃来预测课桌的高度
师:测完了课桌有多长,还想不想继续测?那我们一起来测测课桌有多高。

从哪里到哪里是课桌的高呢?(强调地面到桌面,起点和终点) 在测量开始前,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上来,
完成一个高难度的任务——现在不用手量,用眼睛量,先看看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再把手别到身后,然后看看桌子有多高,估计一下有几拃。

(学生演示)
师:你们想像他一样试试吗?试完之后把数据记在心里,举手示意老师。

(学生操作)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你们做的事情在科学上叫做预测,现在谁能用我预测有几拃来回答
生答
师: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预测及时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投影给学生看,活动手册上要填的位置)
师:大家的预测到底准不准呢?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

现在请你试着测测看,课桌有多高?(试完了立刻做好,快速测完的有贴纸奖励)生尝试
师:某某小组很快,已经完成了,这边也很快。

大家直接用手去测量桌子有多高,方便吗?生:不方便,桌子下面是空的
师:为了方便测量,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帮手——纸带
4. 测量课桌的高度那怎么用纸带来帮助测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哥哥姐姐是怎么做的(出示视频) 看完后,你们会测了吗?
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出示图片)
纸带怎么拉?(从上往下拉,拉直,接到地面),纸带拉好了要画线。

老师提醒大家两点,第一点是画线,画完线后有一段是多余的,要把多余的剪下来(或折起来),剩下的这一段就是课桌的高度(边演示边讲解)
接下来第二幅图又在说什么呢(边演示边讲解)
强调::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准确,在实验时别忘了要及时把数据记录到活动手册中(学生实验)
三、研讨
1. 将学生的纸带粘到黑板上,请学生先观察一会儿纸带。

2. 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你是如何知道的?”“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
“比较纸带上的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

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3.师:这里有一条纸带是老师的,你能发现是哪一条吗?
四、拓展与思考
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用脚测量自己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度。

【板书设计】
用手来测量
一拃:大拇指到中指的最大距离
预测桌子有多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