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成粮食霉变的要素及控制方法(一)
粮食霉变——精选推荐
粮食霉变粮食霉变微生物在粮食上生长繁殖,使粮食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造成粮食品质变劣的现象称为粮食霉变。
霉变的发展过程包括初发阶段——升温、生霉阶段——高温、霉烂阶段。
粮食中的霉菌生长繁殖,分解利用粮粒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旺盛的代谢作用,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和热量,造成粮堆或其局部温度不正常升高,使粮食食品迅速劣变 1、微生物是构成粮食霉变的前提 2、粮食是构成霉变的基础 3、环境条件是构成粮食霉变的关键一,环境因素水分 水是微生物生存的必须条件。
水不仅是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直接参与代谢作用,而且是各种生化反应的媒介,此外,水还有调节渗透压和温度的功能。
在过于干燥的环境里,微生物就不能生长。
储粮环境的水分条件,包括大气湿度、仓房湿度、粮堆湿度和粮食含水量。
其中粮堆湿度和粮食含水量对粮食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微生物对环境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
细菌和酵母菌对水分要求较高,而许多霉菌对环境水分要求不高,所以,对储粮来说霉菌的危害远比细菌和酵母菌大的多。
干生性霉菌生长的最低相对湿度为 65%左右,与之相平衡的粮食水分,就是通常所说的“安全水分” 。
这种水分含量因粮种而不同,谷类粮食水分为 13%左右,豆类水分为 12%左右,油料水分为 6%~8%。
在这种低值水分条件下,微生物难以生长为害。
因此,控制环境的水分条件,保持干燥,是粮食防霉的首要关键。
如果粮食含水量小于 13%,玉米小于 12.5%,花生小于 80%,霉菌就不能繁殖。
粮食水分粮食安全储藏期 12-15.5 八到 12 个月 18.5-20 一到四个月 15.5-17.5 六到十个月 23-25 0.25 至 0.5个月 17.5-18.5 四到六个月 20-23 0.5 到 2 个月主要粮食霉菌生长的最低相对湿度和粮食水分菌类水分小麦玉米高粱大豆刺孢曲霉 12.0-12.5 12.5-13.0 9.0-10.5 嗜盐曲霉 13.0-13.5 13.5-14.0 11.5-12.0 局限曲霉 13.5-14.5 14.0-14.5 12.0-12.5 灰绿曲霉 14.0-14.5 14.5-15.0 12.5-13.0白曲霉 15.0-15.5 16.0-16.5 14.5-15.0 棕曲霉 15.0-15.5 16.0-16.5 14.5-15.0 黄曲霉 18.0-18.5 19.0-19.5 17.0-17.5 青霉 16.5-19.0 17.0-19.5 16.0-18.5 相对湿度 62% 68% 70%-75% 73% 75%-80% 77%-80% 78%85% 80%90% 温度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进行。
预防粮食霉变的措施
预防粮食霉变的措施粮食霉变是指粮食在储存过程中受到霉菌的污染,从而导致其变质。
霉变不仅会降低粮食的质量和口感,还会产生致病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预防粮食霉变是确保粮食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几种预防粮食霉变的措施。
首先,控制收割期和储存环境。
合理选择粮食的收割期,尽量避免在湿度大、天气潮湿的时候进行收割,以减少谷物表面的水分。
在储存环节中,应选择通风良好、干燥清洁的场所,避免接触水分和高温。
还可以使用储粮保鲜剂和除湿剂,有效降低粮食水分含量,防止霉菌生长。
其次,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在粮食储存之前,可以对粮食进行初步加工,如晾晒、除杂、清洁等,以去除杂质和不良成分。
同时,可以对粮食进行热处理,如烘干或蒸煮,以杀死潜在的霉菌,防止其繁殖。
第三,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霉处理。
可以使用具有杀菌效果的化学药剂,如水杨酸、吡唑醚和噻唑等,对粮食进行防霉处理。
在使用药剂的过程中,应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第四,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在粮食储存过程中,应定期对粮食进行检查,及时排除霉变粮食,并修复储存设施中的漏水、漏风等问题。
同时,要保持储存场所的干燥和清洁,避免灰尘、虫害等污染源对粮食的影响。
第五,良好的包装和封存。
在储存过程中,需要使用干燥、无虫的包装材料,如塑料袋或密封罐,以防止霉菌的侵入。
并确保包装封闭良好,避免水分和空气的进入。
第六,培养科学储存的意识。
粮食存储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知识,了解粮食储藏的原理和规律。
并加强学习,不断更新储存管理知识,提高粮食储存的科学性和效益性。
综上所述,预防粮食霉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措施的实施。
通过控制收割期和储存环境、加工处理粮食、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霉等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粮食霉变的风险。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良好的包装和封存以及培养科学储存意识等也是预防霉变的重要环节。
只有全面采取各项预防措施,才能保障粮食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食物霉变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食物霉变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食物霉变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发霉、霉变是较为常见的食品问题,是食品变质的外观表现。
茶叶、面包、饼干、酸奶以及其他发霉或涨袋的食品均将不能再被食用。
造成食品出现霉变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的繁殖。
众所周知,微生物在养分、水分及氧气充足的环境中生长、繁殖能力很强,而食品自身含有的脂肪、蛋白质等成分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
当处于氧气和水分适宜的环境中时,微生物就会在食品中大量繁殖,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因而导致食品出现霉变现象。
霉变原因
1. 食品自身的原因,如食品杀菌不彻底、干燥食品没有充分干燥等,在微量氧气或高湿度环境下,微生物繁殖,易导致发霉、霉变、涨袋的问题。
2. 质量不合格的外包装可使氧气或水蒸气进入成品包装内部,促进微生物繁殖,导致食品发霉、霉变、涨袋。
预防措施
食品自身的原因需要食品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共同控制完成。
作为生产厂家,应严格控制食品生产工艺,如食品自身水分、油脂含量等成分的控制,或干燥环节的质量控制,亦或热封压力、温度等参数的适宜选择等。
另外在食品的存储和物流运输中,应对周围环境的温湿度进行调节。
而对于外包装的问题,食品企业需要完整专业的解决方案,从入厂包材的质量开始,为企业有效甄别供应商,指导包装工艺改善,从而避免因包装质量不合格而引起的发霉、霉变、涨袋等食品问题。
饲料霉变原因及预防方案
饲料霉变原因及预防方案
一、饲料霉变的危害 二、常见的发霉现象 三、饲料霉变的原因分析 四、预防饲料霉变的方案 五、防止饲料发霉的主要措施
7、包装袋质量不好,内膜破损,封口不严,饲料易从袋 口和破损处吸潮后,引起霉变,然后向四处扩散。 8、饲料打包时未封好袋口。 9、上下车时装卸工人不小心将袋子刮破或震破内膜。 10、运输途中太阳曝晒;或是运输途中车蓬漏雨,车 厢打湿等原因,水从缝隙处渗入,导致吸湿发霉。饲 料遭遇到阳光的暴晒,饲料内的水分会散发出来,阳 光过后温度降下来,水蒸汽在内膜上积成小水滴,这 些小水滴被周围的饲料吸收后造成局部水分超标,引 起零星霉变。
5、所有品种在缝包时均将编口折叠,同时将 缝口处的针距密度缩小,针眼要密,并锁 紧。内膜袋破损的一律选出不用。
6、严格生产计划的制订,不能超订单生产,对生 产日期严格控制,作好翻包后的登记,库存超过 十五天必须返工。 7、上车过程中烂袋一律不得上车,车厢打湿必须 等干后才能上车;以防太阳暴晒或雨淋饲料,司 机必须盖好蓬布才能出厂。 8、广泛作好宣传,提高养殖户和经销商的储存条 件,堆放时要注意防雨、防潮、防曝晒、防鼠咬, 加强销售办事处、经销商、客户处饲料的管理, 不要存放过多的饲料,缩短使用周期,以预防饲 料发霉的发生。
水分 温度 湿度 储存条件和时间 微生物含量 原料质量和营养水平 加工工艺 包装及内膜质量
高水分是饲料发霉的主要原因
常见饲料原料的安全水分
温度与湿度
不同霉菌菌株生长所需的温度
四、预防饲料霉变的方案
储粮发热霉变及其防治
储粮发热霉变及其防治所属类别:有害生物及防治—储粮微生物粮食是霉菌良好的天然培养基。
在储粮环境适宜时,霉菌孢子立即萌发,分泌各种酶,分解利用粮食。
粮食是霉菌良好的天然培养基。
在储粮环境适宜时,霉菌孢子立即萌发,分泌各种酶,分解利用粮食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同时进行强烈的呼吸作用,迅速生长繁殖,造成粮食霉变发热,甚至霉烂结块,失去食用价值。
一、储粮发热霉变的原因和现象1、储粮发热霉变的原因(1)储粮发热霉变的最根本原因是粮食水分高。
如果粮温在20摄氏度以上发热霉变速度快;温度低则速度慢,但0摄氏度以下时仍有发热霉变的可能。
粮食入库时,混入部分高水分粮形成发热源,发生局部发热霉变,以后蔓延扩大发热霉变范围。
(2)阴雨季节,空气湿度大,仓房密闭不好,粮食吸湿,如大米、面粉、薯干、豆饼等最易吸湿,粮食水分增加,有利霉菌生长繁殖。
(3)粮堆内部的温差,发生水分转移,在低温部位水分超过安全标准,促进霉菌生长繁殖。
(4)粮食加工后的热机粮,遇到冷地面发生结露,造成仓底结露。
(5)仓房地面返潮,发生仓底粮水分增加而发生仓底霉变。
(6)在季节变换时,仓温与粮温的温差过大,形成粮堆上层结露,发生霉变。
(7)入库时,粮食中的杂质、不熟粒、破碎粒多,由于自动分级而集聚,它们易吸湿且带菌量比健康粮粒多,容易在这种地方发生霉变。
2、粮食发热霉变现象(1)粮温失常如春季正常时,粮温应低于仓温,如此时粮温超过仓温,显示有粮堆发热霉变现象。
(2)粮食发潮籽粒表面潮润,散落性降低。
如大米米粒发亮,水分集中在米粒表层。
(3)粮食色泽晦暗大米米粒发亮后进一步起筋,脱糠。
粮食水分超过安全标准后,首先是干生性霉菌开始活动。
局限曲霉缓慢生长,使粮粒胚部死亡并发生变色。
此时,水分与温度增加不显著。
接着灰绿曲霉生长,粮食水分增加,粮温升高可达到40摄氏度。
当粮堆水分超过15%,白曲霉生长繁殖,使粮堆水分温度迅速升高。
当粮食水分达到17%,黄曲霉也生长繁殖。
粮食微生物及粮食防霉
粮食微生物及粮食防霉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粮食微生物是寄附在粮食和粮食食品上的微生物的统称。
粮食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它包括了微生物中的一些主要类群:细菌类中的真细菌和放线菌,真菌类中的霉菌,酵母菌和病原真菌等。
它们经常寄附在粮食及其制品的表面和内部。
粮食微生物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粮食中的有机物质,使之变质、霉腐,因而使粮食出现变色、变味、发热、生霉等症状,这就是粮食霉变。
这些异常症状的出现,都是在粮食微生物的侵害下粮食品质发生劣变的反映。
粮食微生物不仅可以导致粮食霉变,而且有的还可以产生具有强烈的毒性和致癌性的毒素。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粮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根据粮食微生物寄附性质的不同,通常将其分为三类:(一)导致粮食和粮食食品霉变的霉腐微生物(二)引起动,植物病害的病原微生物(三)附生在粮食上的附生微生物其中,对粮食安全储藏和食品卫生有直接危害的主要是霉腐微生物。
在霉腐微生物这一庞大类群中,就其危害性而言,则以霉菌为最严重。
这是因为霉菌的代谢活动所要求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远比细菌,放线菌和酵母菌为低。
当然,在含水量很高的湿粮上或在富含水分的粮食食品上,细菌和酵母菌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细菌细菌是单细胞有机体,它不能穿透完整的粮粒组织,而必须从自然孔道和伤口进入粮粒,在新收的粮粒上,细菌带菌量在微生物区系中占90%以上,其中主要是一种附生细菌即植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herbicola又名Erwinia Herbicola)在谷类粮食上占优势,它对粮食基本是无害的,随着粮食上霉菌的增加而减少。
细菌分析记录表明在正常的粮粒的外部河内部所发现的细菌有64种,带菌量由1万到几千万之多。
由于细菌生长需要较高的水分,所以在一般的粮食储藏中很难活动,只有在粮食霉变的后期,当相对湿度达到100%而出现游离水的情况下,一些细菌才开始参与活动,这时粮食早已霉烂到毫无食用的价值的地步。
由此可见,细菌对正常储粮的危害作用是有限的。
浅谈饲料的霉变的原因及其预防
浅谈饲料的霉变的原因及其预防饲料霉变是指饲料中的一些微生物如真菌、细菌等在特定条件下生长繁殖所产生的霉变物质,一般以霉菌最为常见。
霉变不仅会导致饲料的营养价值下降和致病菌的滋生,还会产生一些有害毒素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做好饲料的霉变预防工作对于保障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十分重要。
引起饲料霉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采收环节不规范:一些原料如谷物,采收时间不当、收获过程中存放不善,或者是储藏环境温湿度不合适,都会导致霉变的发生。
另外,储存环境不清洁,设施设备等容易滋生霉菌的病菌,也会给饲料霉变提供土壤。
2.未经处理的原料:原料中携带霉菌孢子或霉菌的饲料未经适当处理(如烘干、杀菌等),会导致霉菌的繁殖生长。
一些含有霉变菌毒物质的植物源性材料,如玉米、豆粕等作为饲料原料常常成为霉变菌的滋生地。
3.收购及贮存环节不严格:采购时如果对原料的检验不严格,容易采购到霉变的或者含有霉变毒素的原料;贮存过程中,饲料堆积过高、通风不良、温湿度不稳定等都容易导致饲料发霉。
饲料霉变的预防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储藏环境注意清洁:保持储藏环境的清洁,定期清理储存设备,确保储存环境无污染。
储存设施设备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2.原料的采购与检验:选用质量较好、安全的饲料原料,并对采购来的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
合格的原料应该满足基本质量指标,如含水率、霉变菌数等。
3.原料的处理:对于含有较多霉菌孢子和霉变毒素的原料,应进行适当的处理。
例如,可以进行烘干、杀菌等工艺处理,减少霉菌的数量和活性。
4.储存方式:在储存饲料的过程中,避免饲料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避免饲料与水直接接触,严格控制饲料的含水率,并定期检查储存环境。
5.使用防霉剂:饲料霉变防控技术中,可以使用防霉剂对饲料进行处理,减少霉菌的繁殖。
防霉剂的选择应根据饲料的类型、用量和生长发育阶段等因素来确定。
总之,饲料霉变给畜禽养殖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了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动物的健康,我们需要从采收、储存、使用等环节都要注意相关的预防措施,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和管理,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饲料霉变的发生。
粮食储存防虫防潮防霉措施
粮食储存防虫防潮防霉措施粮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而粮食的储存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然而,粮食在储存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虫害、潮湿和霉菌的侵害,导致粮食质量下降甚至变质。
为了保障粮食的质量和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虫、防潮、防霉措施。
一、防虫措施。
1. 清理粮仓。
在储存粮食之前,必须对粮仓进行彻底的清洁,清除粮仓内的杂物、残渣和尘土,以减少虫害的滋生和繁殖。
2. 使用防虫剂。
可以在粮食储存过程中使用一些防虫剂,如气体剂、液体剂或固体剂,来对粮食进行喷洒或熏蒸,以杀灭或驱赶粮食中的害虫,保持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3. 加强密封。
在粮仓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要加强粮仓的密封性能,避免虫害通过缝隙或孔洞进入粮仓,从而保护粮食的安全。
二、防潮措施。
1. 保持通风。
在粮食储存过程中,要保持粮仓的通风良好,避免粮食受潮和发霉。
可以通过设置通风孔或安装风机等方式来保持粮仓内的通风。
2. 控制湿度。
在储存粮食的环境中,要控制粮食的湿度,避免粮食受潮。
可以通过调节粮仓内的湿度,或者使用除湿机等设备来控制粮食的湿度。
3. 使用防潮剂。
可以在粮食储存过程中使用一些防潮剂,如干燥剂或吸湿剂,来吸收粮食中的水分,保持粮食的干燥和安全。
三、防霉措施。
1. 控制温度。
在粮食储存过程中,要控制粮仓内的温度,避免粮食受到高温或低温的影响,从而导致粮食发霉。
2. 定期检查。
在粮食储存过程中,要定期对粮仓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粮食是否有发霉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 使用防霉剂。
可以在粮食储存过程中使用一些防霉剂,如抗霉剂或防霉剂,来防止粮食发霉,保持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粮食储存防虫、防潮、防霉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只有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才能保障粮食的质量和安全,从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健康的食物。
希望广大粮食生产和储存单位能够重视粮食储存防虫、防潮、防霉工作,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贮藏期间粮食霉变控制方法的研究
贮藏期间粮食霉变控制方法的研究作者:冯蒙蒙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下旬刊》2019年第05期摘要:粮食在储藏过程中发生霉变会造成巨大损失,控制粮食储藏过程中的霉变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
本文对粮食霉变的主要构成要素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粮食霉变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粮食霉变,构成要素,预防措施我国是储粮大国,其中我国玉米产量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1/4,约为世界玉米总产量的1/5[1]。
玉米、小麦等粮食均属于不耐储藏的品种,非常容易受微生物尤其是真菌的危害。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世界上约有3%的粮食因为霉变而不能食用,不仅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而霉变的粮食还会产生真菌毒素,引起人畜食用后中毒或致癌。
在储藏期间,危害玉米的微生物中,细菌的数量最多,霉菌次之,酵母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较少。
但是危害粮食安全储藏的关键因素是霉菌腐败,霉菌的数量和种类基本可以反映粮食的安全状况。
日本的标准规定粮食中的霉菌菌落总数应在104 cfu/g以下,否则不能食用;美国农业部规定,其菌落总数的限量级别为105 cfu/g[1]。
我国作为储粮大国,控制粮食霉变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1 引起粮食霉变的主要因素粮食霉变是微生物在粮食上生长繁殖,分解粮粒中的有机质,造成粮食品质劣变的现象。
粮食霉变的发生与粮食自身的品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是构成粮食霉变的主要因素[2]。
1.1 微生物是粮食霉变的前提微生物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且繁殖快等特点。
粮食从田间生长到收获、运输、加工及储藏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微生物都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的聚集到粮食上来。
这些寄生在粮食及其制品上的微生物群,被称为粮食微生物。
在储藏的过程中,对粮食的危害最大、最普遍的是粮食收获后感染的曲霉和青霉。
由于粮食微生物分布十分广泛,田间或仓储、空气或土壤、农具或粮仓等任何空间和物体都是微生物活动的地方。
因此,在收获、运输、加工、储藏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尽量减少微生物的污染,是防止粮食霉变的一个重要措施。
粮食霉变
粮食霉变微生物在粮食上生长繁殖,使粮食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造成粮食品质变劣的现象称为粮食霉变。
霉变的发展过程包括初发阶段——升温、生霉阶段——高温、霉烂阶段。
粮食中的霉菌生长繁殖,分解利用粮粒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旺盛的代谢作用,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和热量,造成粮堆或其局部温度不正常升高,使粮食食品迅速劣变1、微生物是构成粮食霉变的前提2、粮食是构成霉变的基础3、环境条件是构成粮食霉变的关键一,环境因素水分水是微生物生存的必须条件。
水不仅是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直接参与代谢作用,而且是各种生化反应的媒介,此外,水还有调节渗透压和温度的功能。
在过于干燥的环境里,微生物就不能生长。
储粮环境的水分条件,包括大气湿度、仓房湿度、粮堆湿度和粮食含水量。
其中粮堆湿度和粮食含水量对粮食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微生物对环境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
细菌和酵母菌对水分要求较高,而许多霉菌对环境水分要求不高,所以,对储粮来说霉菌的危害远比细菌和酵母菌大的多。
干生性霉菌生长的最低相对湿度为65%左右,与之相平衡的粮食水分,就是通常所说的“安全水分”。
这种水分含量因粮种而不同,谷类粮食水分为13%左右,豆类水分为12%左右,油料水分为6%~8%。
在这种低值水分条件下,微生物难以生长为害。
因此,控制环境的水分条件,保持干燥,是粮食防霉的首要关键。
如果粮食含水量小于13%,玉米小于12.5%,花生小于80%,霉菌就不能繁殖。
粮食水分粮食安全储藏期12-15.5 八到12个月18.5-20 一到四个月15.5-17.5 六到十个月23-25 0.25至0.5个月17.5-18.5 四到六个月20-23 0.5到2个月主要粮食霉菌生长的最低相对湿度和粮食水分菌类水分相对湿度小麦玉米高粱大豆刺孢曲霉12.0-12.5 12.5-13.0 9.0-10.5 62%嗜盐曲霉13.0-13.5 13.5-14.0 11.5-12.0 68%局限曲霉13.5-14.5 14.0-14.5 12.0-12.5 70%-75%灰绿曲霉14.0-14.5 14.5-15.0 12.5-13.0 73%白曲霉15.0-15.5 16.0-16.5 14.5-15.0 75%-80%棕曲霉15.0-15.5 16.0-16.5 14.5-15.0 77%-80%黄曲霉18.0-18.5 19.0-19.5 17.0-17.5 78%85%青霉16.5-19.0 17.0-19.5 16.0-18.5 80%90%温度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进行。
防止饲料原料--玉米霉变的几种措施
防止玉米霉变的几种措施
玉米的霉变过程一般是在粮温逐渐升高时,粮粒表面发生湿润现象。
因此玉米要安全储藏的关键是提高入库质量,降低水分,注意储存方法,防湿防潮。
玉米防止霉变的方法:
1、玉米收购时从感观上看,颗粒均匀、饱满,亮度足,无杂质水份要控制在14%以下。
2、干燥防潮:根据玉米的储藏特性,适合低温、干燥储藏。
将符合标准的玉米装入有内衬的塑料袋,尽量装满并扎紧袋口,此后因为玉米本身的呼吸作用,消耗了袋中的氧,霉菌的生长便会受到抑制,裸粒存储易发霉、生虫。
3、玉米霉变一般是入仓水分高或是在储藏期间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局部水分增加(如表层结露、地层墙壁处返潮等)而造成的。
因此,玉米的储放位置极为重要,将密封好的干燥玉米堆码在垫起的离地面30公分的储存架上,同时也与墙壁保持30公分的距离,趁低温晴天入仓密闭储藏。
4、还有一种储存方法是仓罐储存,即将仓罐内壁充分消毒,烘干后将烘干玉米放入仓罐内,注意离罐顶40-60公分,放上干燥棉,盖上封盖,注意定时倒仓,以免发生霉变。
5、清除杂质:杂质也是影响玉米储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玉米在入仓前要放风过筛,清除玉米中的杂质。
6、防霉防虫:玉米在储藏期间,要勤检查,做好防霉防虫工作。
当玉米仓内产生甜味时,要及时翻仓或进行晾晒。
对已感染害虫的玉米可进行过筛处理。
7、定期检验:品管部定期检验库存玉米,以便对发生霉变的玉米原料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改善措施,追究仓管管理责任。
该措施请恒泰、京丰俩分公司饲料加工厂参照执行,苦战十天,调整仓库堆码结构,做好防湿、防潮、防霉、防虫害工作。
食物的防霉方案
食物的防霉方案导言食物的霉变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主要是由霉菌引起的。
霉菌可以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迅速繁殖,导致食物的变质和产生毒素。
这不仅会影响食物的味道和质量,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保证食物的安全和延长其保质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霉措施。
防霉方案1. 保持食物干燥霉菌生长的条件之一是湿度较高。
因此,要防止食物霉变,首先要保持食物的干燥。
存放食物时,可以选择干燥环境,避免存放在潮湿的地方,如浴室或厨房的水槽旁。
此外,可以使用防潮剂、干燥剂或食品专用的密封容器,有效地防止食物的潮湿。
2. 控制食物的温度温度是霉菌滋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霉菌在20摄氏度到30摄氏度之间的温度下繁殖最快。
因此,为了防止食物霉变,我们应该控制食物的温度,尽量保持在低温环境。
对于易受霉菌感染的食物,如谷物、豆类、坚果等,可以将其存放在冰箱或冷藏设备中,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3. 定期检查食物定期检查食物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已经发霉的食物。
霉菌有时候很隐蔽,可能在食物表面形成非常细小的霉斑,甚至无法察觉。
因此,我们需要仔细检查食物的外观,包括颜色、质地和气味等,并检查食物是否有异常的变化。
一旦发现食物已经发霉,应立即将其丢弃,避免食用。
4. 储存食物的注意事项储存食物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减少霉菌滋生的可能性:•分开存放:不同种类的食物应分开存放,避免相互交叉污染,防止霉菌扩散。
•使用透明包装:透明的食品包装可以帮助我们观察食物的状态,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处理。
•基于先进先出原则:当新的食物进入储存空间时,应将旧的食物放在前面,以便提前消耗,减少存放时间。
•避免长时间存放:一些易受霉菌感染的食物,如面粉、谷物等不宜长时间存放,应尽快使用或购买适量。
5. 清洁和消毒保持食物储存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是防止霉菌滋生的关键措施。
定期清洁和消毒食品储存容器、冰箱、灶台和其他相关设备。
使用消毒剂或热水和肥皂进行彻底清洁,并确保无残留物。
引起食物霉变的微生物及其防治
引起食物霉变的微生物及其防治引起食物霉变的微生物及其防治食物腐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特别是炎热潮湿的夏天, 食物更易腐败变质, 尤其是含水分较多的食物, 如鱼、肉、蛋、蔬菜等, 往往在短期内就会发臭、发酵、发霉等, 人吃了这种变质的食物会引起不适或中毒。
通常引起食物腐败变质有如下几种原因: 一是微生物的作用,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细菌的作用; 二是食物中的各种酶类; 三是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在通常情况下, 食物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在阴雨绵绵、湿度高、气温低的时候,许多食品很容易一下多出了一层毛毛的物品。
这一切都是霉菌作的孽。
它生长於面包、皮革、果皮和衣类,可引起水果、蔬菜、谷物及食品的腐败变质,有些种及菌株同时还可产生毒素。
种类很多,约有150多种。
孢子多呈青绿色,所以称青霉菌。
青霉菌的孢子著於孢子梗上,呈串状排列,称分生孢子1.青霉属(Penicillium)青霉菌常青霉的菌丝体无色或浅色,多分枝并具横隔。
由菌丝发育成为具有横隔的分生孢子梗,顶端经过1~2次分支,这些分枝称为副枝和梗基,在梗基上产生许多小梗,小梗顶端着生成串的分生孢子,这一结构称为帚状体。
分生孢子可有不同颜色,如青、灰绿、黄褐色等,帚状体有单轮生、对称多轮生、非对称多轮生。
青霉中只有少数种类形成闭囊壳,产生子囊孢子。
青霉分布广泛,种类很多,常见种类如岛青霉(P.islandicum)、桔青霉(P.citrinum)、黄绿青霉(P.citreo-viride)、红色青霉(P.rubrum)、扩展青霉(P.expansum)、圆弧青霉、纯绿青霉、展开青霉(P.patulum)、斜卧青霉(P.decumbens)等。
2. 曲霉属(Aspergillus)曲霉也是重要的食品污染霉菌,可导致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有些种还产生毒素。
曲霉具有发达的菌丝体,菌丝有隔膜为多细胞。
其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梗不分枝,顶端膨大呈球形或棒槌形,称顶囊。
饲料霉变原因
浅谈饲料霉变的原因及对策对策, 饲料, 霉变摘要:饲料因霉烂变质后,除不能直接利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外,畜禽采食了霉烂变质饲料后还使其蓄积中毒,甚至死亡,给生产、经营饲料的企业及养殖企业或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霉菌毒素在畜产品中的残留,给人体健康也带来极大的威胁。
本文旨在帮助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畜禽养殖企业或养殖户选择优质的饲料品种,采取合理的贮存饲料措施,利用科学的防霉新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因饲料霉烂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畜禽饲养成本,提高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经济效益,保障畜产品的安全和人体健康。
关键词:饲料霉菌霉变防霉饲料被霉菌污染后,在适宜的条件下霉菌大量生长繁殖造成饲料霉烂变质。
霉菌的种类很多,而污染饲料的霉菌主要有曲霉菌、青霉菌、镰刀霉菌、毛霉菌等。
饲料霉变过程中,霉菌的生长消耗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并分解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产生异味。
霉菌毒素不但影响动物和人的细胞、体液免疫,还会影响DNA、RNA以及蛋白质和类脂的代谢过程,引起细胞死亡和内分泌紊乱。
在这些霉菌毒素中,曲霉菌中的黄曲霉毒素在饲料中存在最多,致突变性最强,是一种毒性极强的肝毒素,并且动物食用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以后,严重损伤畜禽肝脏,造成中毒,甚至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同时,黄曲霉毒素还可以转移到动物产品中,在动物内脏、肉、蛋、奶中都有残留,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也同样造成极大的危害和严重威胁(周千刚等.2003.5.)。
因此,弄清楚饲料霉变的原因和防止霉变的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通过多年来在基层畜牧科技推广、饲料生产企业和饲料市场管理工作中总结出了一些饲料霉变的原因和防止霉变的方法,以赐读者。
1.饲料和饲料原料霉变的原因1.1粮食作物饲料的种植模式或收获技术不当引起霉变。
长期在一个地块种植一种饲料粮食作物,使霉菌在饲料中自身存在。
从花生分离出来的黄曲霉有80-90%能产生毒素,远远高于从其它作物分离出的黄曲霉,在连续种植花生的田块里的花生,其黄曲霉污染率就高,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也高,破碎的花生最易污染黄曲霉,也有利于毒素的生成(李大刚,2003.10.)。
预防储粮发热霉变的各项技术
预防储粮发热霉变的各项技术1. 概述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粮食储存已经成为粮食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储粮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等因素容易引发粮食发热霉变问题,给粮食贮藏和保鲜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预防粮食发生发热霉变,提高粮食质量,各项技术应运而生。
2. 保持储粮环境适宜2.1 控制温度•确保储存仓库的通风良好,避免温度过高。
•利用风机进行通风降温,保持粮食库内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2.2 控制湿度•采用湿度控制装置,如湿度传感器、加湿设备等,保持储存环境的湿度适宜。
•定期检测仓库湿度,及时开展除湿处理,避免湿度过高导致粮食霉变。
2.3 防止虫害侵入•定期进行虫害检查,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消毒防治。
•安装虫害监测装置,及时发现虫害并采取措施。
3. 粮食质量检测技术3.1 外观检测•目测粮食外观,检查是否有发霉、腐烂等情况。
•使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对粮食外观进行自动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3.2 气味检测•嗅闻粮食气味,如果有异味或有糠麸味,可能是粮食发热霉变的迹象。
•利用电子鼻技术对粮食气味进行定量检测,提高精确度。
3.3 声音检测•敲击粮食袋或容器,听是否有过于浑浊或异常的声音。
•利用声音分析技术,对粮食的音响特征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发生了霉变。
3.4 化学检测•使用化学检测方法,如pH值、水分含量、灰分含量等指标的检测,判断粮食是否已发生霉变。
•借助传感器技术,对粮食中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实时监测,提前预警发热霉变的可能性。
4. 高效粮食贮藏技术4.1 大气调节贮藏技术•利用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进行调节,减缓粮食的新陈代谢和改善储存环境。
•利用贮粮袋进行大气调节和密封保存,有效防止粮食的发热霉变。
4.2 抗氧化剂应用技术•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减缓粮食的氧化反应,延缓粮食发热霉变的速度。
•控制抗氧化剂的添加量,避免对粮食品质造成负面影响。
4.3 微生物防控技术•使用益生菌或抑制菌等微生物制剂,抑制霉菌的生长。
储存食品粮食防霉有效方法
储存食品粮食防霉有效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食品粮食的储存和防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霉菌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它存在于空气、土壤和食品中,容易滋生和生长。
霉菌产生的毒素不仅会破坏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储存食品粮食并防止霉菌滋生是非常必要的。
一、保持干燥霉菌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保持食品粮食的干燥是防止霉菌滋生的基本要求。
首先,储存食品的容器应该是密封的,以防止空气和湿气进入。
其次,储存食品的场所应该是干燥通风的,避免受潮或受到水的浸泡。
最后,一些吸湿剂,如二氧化硅胶、活性炭等,可以放置在储存食品的容器中,吸收空气中的湿气,保持食品的干燥。
二、控制温度温度是影响食品粮食储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霉菌在较高的温度下生长得更快,而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缓慢。
因此,要控制食品粮食的储存温度,避免温度过高。
一般来说,储存干粮的温度应在15℃以下,储存湿粮的温度应在4℃以下。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温度的骤变,以免引起食品粮食受潮或结露。
三、避免阳光直射阳光中的紫外线对霉菌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阳光直射也会使食品粮食受潮和变质。
因此,储存食品粮食时要避免阳光直射,选择阴凉干燥的场所进行储存。
如果在室外储存,可以使用遮阳网或棉被等物品,遮挡阳光的直射。
四、定期检查和清理要定期检查储存的食品粮食,及时发现霉变或腐烂的食品,并予以清理和处理。
一旦发现霉变的食品,应立即将其分离并扔掉,以免影响其他食品的安全。
此外,储存食品的容器、场所和工具也要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霉菌滋生。
五、使用防霉剂在储存食品粮食时,可以使用一些防霉剂来防止霉菌滋生。
常用的防霉剂有苯甲酸、山梨酸、乙酰乙酸等。
这些防霉剂可以通过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延缓食品粮食的变质和霉变。
六、合理包装合理的包装可以有效地保护食品粮食,防止霉菌滋生。
一些易受潮的食品,如大米、面粉等,可以使用密封罐或真空包装袋进行包装,以防止空气和湿气进入。
粮食储存中的防霉与防虫技巧
粮食储存中的防霉与防虫技巧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无论是家庭储存还是大规模的粮库储存,防霉与防虫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粮食发霉的原因及预防(一)粮食发霉的原因粮食发霉主要是由于霉菌的生长繁殖。
霉菌是一种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它们会迅速在粮食上滋生。
湿度是一个关键因素,当粮食储存环境的湿度较高时,粮食中的水分含量也容易升高。
例如,在南方的梅雨季节,如果粮食没有妥善储存,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温度也起着重要作用,温暖的环境(通常在20-30摄氏度之间)有利于霉菌的生长。
而且,粮食本身如果带有霉菌孢子,在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下,孢子就会萌发并迅速繁殖。
(二)预防粮食发霉的技巧控制湿度对于家庭储存少量粮食,如大米、小麦等,可以使用干燥剂。
常见的食品干燥剂有硅胶干燥剂等,将其放入粮食储存容器中,可以吸收容器内的水分,降低湿度。
如果是储存较多粮食的仓库,需要有良好的通风系统。
通风可以带走潮湿的空气,引入干燥的空气。
例如,在建造粮库时,要设计合理的通风口,并且根据天气情况适时通风。
在湿度较高的季节,如雨季,可以使用除湿设备,如除湿机,将仓库内的湿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控制温度家庭储存粮食时,可以选择将粮食放在阴凉的地方。
像地下室或者背阴的房间等温度相对较低的地方,能够抑制霉菌的生长。
在粮库中,现在有很多温控设备。
一些现代化的粮库采用空调系统或者制冷设备,将粮库内的温度保持在较低水平。
例如,将温度控制在10-15摄氏度左右,这样可以大大减缓霉菌的生长速度。
粮食干燥处理在粮食储存之前,要确保粮食足够干燥。
对于农民收获的粮食,如稻谷,要经过晾晒,使其水分含量降低到安全标准以下。
一般稻谷的安全水分含量在13%-14%左右。
对于玉米,其安全水分含量大约在12%-14%之间。
只有干燥的粮食才不容易发霉。
粮食的清洁在储存粮食之前,要去除粮食中的杂质。
杂质中可能含有较多的水分或者已经带有霉菌孢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构成粮食霉变的要素及控制方法(一)
【论文关键词】粮食霉变;环境因素;控制方法
【论文摘要】粮食在储藏过程中由于霉变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微生物、粮食品质和环境条件是构成粮食霉变的主要因素。
因此,防止和减少微生物污染;提高粮食质量使之具有抗霉
能力;控制环境条件的水分、温度和气体成分,是粮食防霉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措施。
微生物在粮食上生长繁殖,使粮食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造成粮食品质变劣的现象称为粮食霉变。
粮食在收获后的储藏过程中,由于自然或技术的原因所造成的损耗是十分惊人的。
据报道,世界上每年平均有2%的粮食谷物由于霉变而不能食用,这不仅在经济上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霉变的粮食还可以产生真菌毒素,引起人畜食用后中毒或致癌。
粮食霉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内在和外部因素,它与粮食的品质、微生物在粮食中的代谢作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微生物、粮食品质和环境条件是构成粮食霉变的主要因素。
一、微生物是构成粮食霉变的前提
微生物具有形体小、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代谢强度高等特点。
在粮食自田间生长到收获储藏、加工、运输的过程中,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可以从不同的来源地,通过各种传播途径,不断地聚集到粮食及其制品上来。
这些在一定条件下寄附在粮食及其制品上的微生物群,称为粮食微生物区系。
包括田间真菌和储藏真菌。
田间真菌是个相对的区域性概念,包括一切能在田间感染粮食的真菌。
一般是湿生性菌类,生长最低湿度均在RH90%以上,他们主要是半寄生菌,其典型代表是交链孢霉,此外还有蠕孢霉、芽枝霉、弯孢霉、黑孢霉等。
储藏真菌,大都是在粮食收获后感染和侵害粮食的腐生真菌。
这类霉菌很多,但危害最严重且普遍的是曲霉和青霉。
它们所要求的最低生长湿度都在RH90%以下,一些干生性的曲霉可以在RH65%~70%时生长。
由于粮食微生物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不论田间或仓库、土壤或空气和水、农具和仓具等一切空间和物体上,几乎都是粮食微生物活动的场所。
因此,在粮食收获、储藏、运输、加工和销售等各个流通环节中,注意环境卫生,加强粮食清理,尽量防止、减少微生物污染,控
制微生物区系的扩展,是粮食防止霉变的首要环节。
二、粮食是构成霉变的基础
微生物为了生存,就必须从环境中分解和吸收营养物质,用以合成自身的细胞物质并获得代谢所需要的能量。
粮食就是微生物天然的营养库。
虽然各种粮食的营养成分含量不同,但微生物所必须的各种营养物质,在粮食及制品中几乎都有。
所以,粮食是微生物良好的天然培养基,这正是在发酵工业中,常以粮食及副产品为原料的原因。
但在粮食储藏或食品保藏中,
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的粮食及其制品便构成了微生物营养代谢和导致霉变的基础。
因此,要收购颗粒饱满、完整、无虫、无病、干燥纯净的高品质粮食,努力保护粮食的完整度和生活力,增强粮食自身的抗霉、防霉能力。
好的粮质是储粮安全的基本条件。
三、环境条件是构成粮食霉变的关键
一般粮食都带有微生物,但不一定发生霉变,因为除了健全的粮食对微生物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外,储粮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是决定粮食霉变与否的关键。
环境条件有利于微生物活动时,微生物才可能生长繁殖,霉变才可能发生。
影响微生物的环境条件很多,主要是水分、温度和气体成分。
其中水分最重要。
1、水分
水是微生物生存的必须条件。
水不仅是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直接参与代谢作用,而且是各种生化反应的媒介,此外,水还有调节渗透压和温度的功能。
在过于干燥的环境里,微生物就不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