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教材结构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教材结构分析华南师范大学陈友芳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各位老师,新教材《经济生活》一共包括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以及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整个教材的基本逻辑顺序是:从消费、交换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最后介绍我国从事这些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各位老师在经济学的学习及教学中可能已经习惯了从生产入手,为什么我们的新教材要从消费开始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材强调以“生活逻辑”为主线,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
显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一个哪怕从来没有接触过其他经济活动的人,他也一定接触过消费,尤其是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教材从消费入手,有助于我们的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一个人要消费,就往往需要与别人交换,而要交换就离不开货币,就必须知道商品的价格,否则是没有办法去消费的。
根据这一逻辑,本单元设计为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包括两个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这样展开的:刚才我们说了,我们的生活、消费需要商品,而购买商品又离不开货币,由此引出货币这一话题,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原来货币的出现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
这一思考使我们发现,货币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神秘,货币原来本质上只是一般等价物而已。
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一目:货币的本质。
面对看起来神秘,实际上并不神秘的货币,人们自然会追问:货币究竟在经济生活中起一些什么样的作用。
于是我们的教材接着分析货币的基本职能,领着学生去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最基本的作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教材分析一、《经济生活》教材的编写依据20XX年3月2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部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于当年9月进入实验区。
为此,教育部成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领导并主抓这套教材的编写。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依据新课标编写,了解这本教科书,有必要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性质、所强调的基本理念。
这是我们把握和使用这本教材的前提。
1.课程的性质《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程──其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其基本内容──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其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课程定位──整个大德育中的主导环节。
2.基本理念和追求(1)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少而精、实用;反映时代的新思想、新论断。
(2)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关切,适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建构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强调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科知识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觉悟服务。
(4)转变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材变教本为学本,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
(5)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强调实践环节,是课改的追求。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的知识要点有:
1.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2.理解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提示:宏观经济学中的凯恩斯消费函数理 论强调当前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永久收入及生命周期储蓄理论强调未来预 期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与不同收入群体的 消费倾向不同有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对理解该点有帮助)。 3.理解总体物价水平的变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提示:真正影响消费水平的不是名义 收入——直接用货币度量的收入,而是实际收入——用货币购买力衡量的收入;实 际收入=名义收入∕总体物价水平)。 4. 了解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提示:这三种消费形式不是依据同一个 分类标准作划分的;教育贷款或助学贷款不是消费;商店赊账及购物分期付款是贷 款消费,属于商业信用)。 5.了解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6.了解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及其内在变化规律。 7.了解消费结构的含义及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基本因素。 8.理解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生活水平的关系。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要点有:
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2.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处的地位。 3.了解公有制经济的构成。 4.理解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与作用。 5.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 6. 理解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7.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 8.了解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作用(提示:正确理解港澳台在大陆的投资 为什么算外资)。 9. 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 10. 了解“两个毫不动摇”以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生活性与学习性的统一 生活是学习目的, 课程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讲述与学生 近、与生活近、与实际近的经济生活以这 些经济生活图景为学习背景,构建生活化 的学科课程,多维度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基础知识,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知识基 础。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一、引言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的重要教育材料。
本文档将对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以期揭示其教育价值和改进方向。
二、教材内容概述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分为数个单元,包括思想政治的基本概念、政治制度、经济与社会、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等内容。
每个单元都包括了对应的理论知识、案例分析以及相关的思考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材的优点1. 高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接触面,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现实问题探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2. 知识深度和广度均衡该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既包含了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也涵盖了一些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和现象。
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全面的知识视野。
3.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在设计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和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4. 鼓励多元思考和辩证思维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不同观点和思想的对比分析,并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四、教材的不足之处1. 缺乏国际视野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在内容选择上,偏重于国内问题和案例,缺乏对国际政治经济现象的深入分析。
在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讨论中,应该加入更多的国际案例和视角,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其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2. 内容更新不及时由于社会发展的快速变化,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的内容有时可能滞后于现实。
因此,教材应该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以便使内容与时俱进,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消费 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总体物价水平的变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交换 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 生产 消费及其内在变化规律。 消费结构的含义及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基本因素。 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生活水平的关系。 分配
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正确理解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准确了解我们 国家是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 系的,从而认识到我国的收入分配 制度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 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单元
分别从我国当 前的经济体制、 所处的经济社 会发展阶段、 所处的国际经 济大环境和发 展趋势等方面 入手,帮助学 生进一步全面 了解我国的市 场经济
2.单元的逻辑结构、内容、目标及简要说明的问题
基本生活主题 经济主体身份 回答的问题
经营者、 财富创造 劳动者、 投资理财者、 融资者 如何生产
2.单元的逻辑结构、内容、目标及简要说明的问题
变
第五,突出创新精神
2.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的特点
单元 课 框 目
生活主题 知识主题 教学单元 具体内容 综合深化
综合探究
2.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的特点
目
单元
课
框
全书共四个单 元。每个单元 都有自己的序 言和知识结构。
课是知识主题。 它构成各单元的 逻辑框架。全书 共十一课,每课 都有导言,说明 本课要讲述的主 题,起承上启下 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对待金钱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
信用工具和外汇
商品、货币理论(劳动价值论)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六课教材分析
巴菲特被尊为股市神话,有一套 巴菲特的股票投资 独特的投资理念,即在公司股票 理念是:不熟不做;长 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进,然 期持有;集中投资 。 后静等回升。巴菲特相信自己不 是在购买股票,而是持有一部分 公司资产。不炒急剧增长的股票 巴菲特
股票投资总收入的计算公式是: 收益额=收回投资额+股息红利-(原始投资 额+佣金+税款) 例如:某投资者以每股20元的价格买进500股, 共投入1000元资金,五年后每股以30元卖出, 共收回投资额15000元,佣金与税款合计按5%提 取,共花去750元,股息红利合计每年为10%, 三年共收股息红利3000元,其收益额为:15000 +3000-(10000+750)=7250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理性投资、理性理财的观念;
(2)通过学习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信用要求, 增强诚实守信的品质; (3)通过学习投资的相关知识,能增强投资 理财风险的防范意识;
(4)合理投资,增加个人和社会财富,树立 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
储蓄存款
比较安全, 风险较低
股票
高风险 国债:风 险小 金融债券:大于 国债和储蓄,小 于企业债券 企业债券:风险 大,但 小于股 票
教材作用:
向学生介绍有关个人投资理财的方式和做 法,让学生逐步了解储蓄存款、股票、债券、 保险等常见的理财手段,增强学生经济意识。
知识目标:
(1)了解储蓄存款的含义以及活期储蓄和 定期储蓄的各自特点;识记并理解存款利息 的计算方法;
(2)了解商业银行的含义,识记并理解其 主要业务及债券买卖、代理保险和提供保管 箱等其他业务;
难点一:股票的收益以及影响因素
确立依据:这部分知识涉及股息和红利等 专业术语,而且,结合实际生活,影响股 票收益的要素是多方面的,不确定的,因 此学生不容易理解。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经济常识教材分析——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思想政治教育本次我分析的教材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经济全球华与对外开放》的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接下来我将结合对全国及江苏的课程标准的分析,对江苏省情及社会热点的分析归纳出本课重难点,并在此基础上评析教材内容,提出活动建议。
一、课标分析:首先看全国课标:其次阅读江苏课标:具体和细化。
在内容目标上遵循了国家课标的要求。
在教学建议上则更显灵活,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神。
在新设的学习要求一栏,对学生做出了更明确的学习指示,有利于指导学生更具目标方向的自主学习。
接下来以内容目标为分析对象进行分析。
根据课标左栏的内容目标及把握课程内容目标的具体操作方法,我提炼了一些关键名词。
参照课标左栏中的关键名词可以得出本框的关键知识点在于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则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并且在实际运用能力上对学生有一定目标要求,即要学生在掌握WTO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例举出一些典型案例。
在这里我想明确一下关于内容目标标中提到的一些动词。
内容目标中的关键动词是对关键名词的具体实施要求。
通过冠以不同动词也可以侧面反映内容目标所涉及的概念在教材中的地位。
我统计了一下课标中对于目标要求的一些列动词:解析,解释,理解,归纳,评述,描述,比较,辨析,树立,说明,识别,列举,确立,阐释,评议,分析,知道,感受,描绘,明确……本框的内容目标涉及到两个关键动词:“评述”与“明确”。
评述:评论和叙述明确:使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版)由以上动词的内涵可以看到,对于世贸规则的学习要求侧重于知识目标,教师在讲授时注意帮助学生加强对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对于典型案例的要求则体现了能力目标,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规则联系到实际生活。
对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如江苏版课标的教学建议通过教师教授使学生树立开放的意识和自尊的心态。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二课教材分析
《多变的价格》是新课程标准下《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所包含的一些经济学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重要地位。
同时这一课知识承接着上一课《神奇的货币》,也为后面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部分的内容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学习本课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加了解一些经济学理论知识,对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育教学目标(一)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1) 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各种具体因素(2) 能够说出商品供求对商品价格的影响(3) 解释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4) 分析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5) 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6) 解释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7)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8) 区分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9) 解释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10) 分析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2.能力目标本课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透过现实经济生活中复杂现象,认清问题本质的抽象能力,从而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1)提高理解不同层次的因素如何影响商品价格的认识能力(2)透过经济现象认识到“价值决定价格”这一本质的辩证分析能力(3)分析商品价格变动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4)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5)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者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际能力(6)能辩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际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懂得什么情况下购买是比较经济合算的,从而可以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自主性和独立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竞争意识,了解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只有不断努力提高效率才能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激发学习积极性,以便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 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课时是接着上一框内容进行的,它主要围绕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个中心,分成二个方面进行阐述,结构严密。
第一目《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场景中归纳出价格变化会影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不同。
同时价格变化还会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第二目《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这是新增加的内容,教师必须讲得透彻,而且必须生动形象。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识记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针对经济生活中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解释导致价格变动的原因,并说明价格变动前后企业的供给量和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透过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复杂现象认清问题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生产的影响【依据】因为这些知识和题目呼应,是本课时的主要因素,所以确定为重点。
2、难点: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依据】因为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比较复杂,不同的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不同,以及其他理论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确定为难点。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便让学生学会学习。
2、讲授式教学法因为本课时涉及许多理论性比较强、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将传统的讲授法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这才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四课教材分析
了解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能够深刻理解并 举例说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 了解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及其作用,并能 够对其进行区分。 能够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 经济的关系。 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牢记我国基本经 济制度的决定因素。
(二)能力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并能够相应举出实例。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生产在经济生 活中的决定性作用。 懂得我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意义,了解我国的工作 中心,了解发展的意义和改革的实质。 理解并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知 道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 明确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识记其含义并了解其地位 和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刻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 的基础。 牢固树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 力的观念,认同并自觉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经济制度。
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培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识。 树立多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的观念。 树立诚信经营、合法经营的观念。
总结 分析
公有制的 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 及其表现形式
在国民经济中 的地位和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 及其表现形式
拓展资源
写信 电话 手机
邮件
——通讯 工具的演 变
不同时代结婚三大件
70年代:
80年代: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深圳中兴股份有限公司由两家国有企业和一家私营 企业投资入股组建。其中,国有股占51%,私有股 占49%。该公司运营4年后,累计销售额突破20亿元, 年利润以100%的速度增长,国有资本增长100余倍, 并跻身全国国有工业300强之列。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八课教材分析
1. 2. 3. 4. 财政收入来源与影响因素 财政的作用 税收的含义以及基本特征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四.重难点分析
(二)教学难点
1. 财政政策的含义、基本类型及其运用 2.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Hale Waihona Puke 3. 违反税法的主要行为及其区别
五.拓展资源
1.08财政危机,财政拨款四万亿
五.拓展资源
三.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 强爱国主义情感 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 增强主人翁意识 认同我国税法的性质,用户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 法的法律和政策 牢固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并自觉遵守税法,依 法诚信纳税
四.重难点分析
初次分配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
怎样解决公平问题, 实现共同富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个人消费的 分配
再分配
作用 国家参与 分配 财政 来源 影响因素
促进经济增长 优化资源配置
税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财政:
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 知道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能说出财政的作用 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 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知道财政支出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 懂得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 理关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征税和纳税
能说出税收的本质、基本特征 理解增值税的内容及其作用 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知道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 知道违反税法的主要行为
三.教学目标
(二)能力目标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生产要素市场
分析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决定。
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
探讨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策过程及其在市场中的互动。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
分析比较优势、贸易壁垒、自由贸易区等国际贸易现象和问题。
国际金融
研究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国际货币体系等国际金融问
在教材中加入实际的经济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加强实验环节
设计经济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经 济学原理。
培养应用能力
强调对学生经济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在 实际工作中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评价与反馈
教师和学生应定期对教材的使用效果 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不断完善和提 高学习效果。
05
教材的改进建议
内容更新与完善
更新数据和案例
确保教材内容与当前经济形势和 最新数据保持一致,增加最新的 案例分析,使教材更具现实意义。
增加政策解读
针对当前经济政策进行深入解读,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策背景和影 响。
结构清晰
注重实践
教材的章节安排合理,逻辑清晰,有助于 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教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各种实 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 活中。
缺点分析
部分内容过时
由于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教 材中的部分内容可能已经过时
,需要更新。
理论深度不够
对于一些深层次的经济理论, 教材可能没有涉及或只是简单 介绍,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 习需求。
《经济生活》教材分 析
目录
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经济的概念,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经济的概念,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经济现象的分析。
2.难点: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经济学知识,如:“同学们,你们知道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吗?”2.知识讲解(1)讲解经济的概念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本质,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2)讲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教师以供求关系为例,讲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如价格、弹性、市场均衡等。
(3)讲解经济现象的分析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
3.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案例,如:“某城市近期房价上涨,请同学们分析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课后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
(2)收集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正确率。
3.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理解经济学知识。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否较高,是否积极思考。
3.作业和考试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经济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邀请经济学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课教材分析
Part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 • •
树立经济生活中的平等观念 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增强辨别假钞的意识以及举报制造假币行 为的法治意识
重点分析
• • • • 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及表现 汇率变动的影响以及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的意义
难点分析
教材分析
——神奇的货币
By:廖新蕾 杜丹丹 曾晓梅 秦素红 周珊珊 杨夕 吴俊桥
教学目标分析
part 1.知识目标
• 能深刻理解商品的定义并说出商品的基本属性 (即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含义以及两者的联系 • 能再认货币产生的过程 • 能深刻理解并且记忆货币的本质 • 能深刻理解并且判断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并且 初步理解其他三种职能 • 能再认纸币的含义、地位及优点 • 能初步理解纸币发行量的依据以及发行不适量的 影响(即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4. 瑞士(法郎)
• 目前流通的瑞士法郎纸币是自1995年至1998年发行的10法郎、20法 郎、50法郎、100法郎、200法郎和1000法郎六种面额。纸币图案采 用竖式设计,正面人物是瑞士文化界的六位知名人士肖像,占整个票 面的一半;背面是代表他们成就的若干个合成的图案。100法郎的正 面是雕塑家和绘画大师阿尔贝托· 贾科梅蒂的肖像。背面是贾科梅蒂的 代表作:塑像《前进的人》、自传《梦· 司芬克斯与T之死》插图。
1.法属太平洋领土(法郎)
• 与贫困、饥饿、落后的非洲相比,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 瓦利斯和富图纳等,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居民过着无忧无虑的神仙 生活。这种惬意的生活方式也带到了纸币上,于是形成了法属风格 10000法郎的纸币:头戴花环的波利尼西亚少女,一头漂亮乌黑的秀 发,夕阳的余辉洒在她的秀发上,留下了橙金色的光芒。人像处理的 非常好,充满立体感。她身后的背景是傍晚的海边村寨,金色的天空、 海水、民居,人们脑海中能够想象到的天堂景色也不过如此吧?
准确解读《经济生活》教材,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准确解读《经济生活》教材,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如何提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而认真解读、理解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笔者现以《经济生活》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一、教师必须明白《经济生活》教材的主要特色由《经济常识》到《经济生活》,教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名称的变化,也不仅是呈现方式的变化,实际上蕴涵着教材编写的理念、教材结构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
《经济生活》在继承老教材优点的同时,更加突出和强调了以下几点:第一,强调与时俱进。
第二,坚持以育人为本。
第三,突出贴近学生。
第四,重视实践环节。
第五,突出创新精神。
二、教师必须把握《经济生活》教材的逻辑结构与目标体系《经济生活》教材的整体逻辑结构如下:第一单元告诉学生看似平常的消费现象其实一点也不简单,它的背后隐藏了许多非常重要的经济学道理。
第二单元将学生的关注目光引向“生产”,引导学生思考生产在经济生活中的中心地位及其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单元集中介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正确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准确了解我们国家是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从而认识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分别从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所处的国际经济大环境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进一步全面地了解我国的经济活动。
《经济生活》教材各单元的内容目标体系:第一单元的主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懂得劳动在商品生产与交换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劳动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伟大意义;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商品货币理论,掌握有关消费水平、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在消费中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观念与精神,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教材分析(海军工程大学勤务学院湖北武汉 300000)
摘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经济生活》于2004年7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现已投入使用。
该教材的内容结构安排比较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材内容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求,呈现方式多样化。
但该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材引用材料与知识的相关性,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认真地思考。
关键词:《经济生活》;教材分析;框架结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1
一、《经济生活》教材的内容结构
《经济生活》的设计思路主要按新课标中课程分类目标的顺序来建构。
按照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在什么舞台上生产的设计思路,分四个单元进行介绍。
每个单元的后面还设置了一个“综合探究”内容。
四个单元内容的编写按照在思想层面上不断提高的逻辑关系排列,并且每个单元的内容在总体上也是按照新课标的顺序构建的。
“经济生活”模块按照不同的主题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并分别以具有整合意义的概念来概括主题,这四个单元分别是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生活与消费”单元,以群众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为主题,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常见的经济生活现象为切入点,围绕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金钱、消费问题,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投资于创业”单元,以社会经济生活中引人注意并能够激发学生兴奋点和活跃学生思维的投资于创业为主题,展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不同投资行为,不同类型的经营公司,不同的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从而在学会投资、择业、创业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收入与分配”单元,以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收入与分配为主题,结合市场经济实践,既从宏观角度阐释国家税收、财政收入、政府财政支出、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又从微观角度阐述公民的纳税意识,着重在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经济利益关系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
“面对市场经济”单元,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题,联系市场经济实践,揭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独特作用、基础性作用,同时揭示市场机制、功能的局限与制定和遵守法律、道德规则,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阐释各种所有制包括混合所有制的性质,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合理性,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阐述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方
略的正确选择,结合经济全球化实际与进程阐述与时俱进的对外开放政策,从而着重在把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质的规定性,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及科学发展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性的引导①。
二、《经济生活》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求。
首先,《经济生活》教材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目的要求为准则,围绕我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主线,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市场道德教育和相关政策教育②。
例如,第一单元在安排商品、货币、价格和消费等基础知识时,着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强调金钱不是万能的观念。
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自觉抵制错误的消费观念;第二单元在介绍企业和劳动者的相关知识时,强调劳动的重要性,树立勤劳致富的劳动观和积极健康的的择业观。
其次,《经济生活》教材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是教材突出地反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反映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任务。
例如,第四单元专门设有“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课,集中体现了十六大、十七大的基本精神,简要介绍了我国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发展基础、经济目标和战略重点;第
二单元在介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展现了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
(二)知识体系以经济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
《经济生活》教材的内容设计,突破了原课程标准脱离社会实际、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局限。
以高中学生逐步展开的经济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选取高中学生关心的经济生活和经济问题为教材内容。
注重用有意义的典型材料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使学科知识内容的呈现于活动设计溶为一体,这有助于学生在根系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建构知识③达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效果。
《经济生活》的每一课都设计了若干真实情景来呈现问题。
例如,在说明“影响价格的因素”时,教材列举了日常生活中价格变化的多个镜头,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然后引出相关的知识点。
新教材呈现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新成果的典型素材,在经济生活中阐述经济理论观点,实现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结合。
(三)教材设计具有开放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
《经济生活》教材的设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
教材在充分反映《普通高中思想
政治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又在每一课文中增加“名词点击”、“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等栏目,以及教材的“探究”活动、每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模块。
这样新教材不但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更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工具,是引导学生不断探究的平台。
其次,呈现方式具有开放性。
教材选用趣味性较强的实例或镜头等作为话题呈现问题,营造和创设多种情境以期解决问题,并配以解决问题所必备的相关知识,以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知识。
例如,第一单元第一课讲解“货币的本质”时涉及到了一般等价物的知识,教材就列举富有情节的实例,营造出物物交换的情境,在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时,使一般等价物的知识即“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得到强化,深入人心。
--!>
三、《经济生活》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生活》教材由国家教育部门集中我国思想政治学科的权威专家和最优秀的学者编写,在编写的过程中教育部领导一直予以高度重视,自2004年出版后又几经修订,教材已日益完善。
但由于编写时间较短,教材对一些知识内容的处理还有待推敲。
例如,课文第一课中先介绍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在第二课讲价值和价格。
我认为这种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概念放在一般等价物概念
之后的安排不够严谨。
从知识逻辑的线索看,应该是:什么是商品
——商品的两种基本属性——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产生、本质及职能;再如,《经济生活》教材淡化了原来的《思想政治》(一年级)教材中的以基础性知识、学科的核心知识。
其中有些知识需要学生探究和思考,如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的基本属性等内容。
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对价格和一般等价物等知识点的学习和思考。
另外,《经济生活》教材在淡化部分基础知识的同时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
但是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才能提升能力,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同时兼顾新的教材内容,就容易出现课时紧张的问题。
造成在指定的教学时间内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注解:
①《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主编徐贵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第90页
②《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页
③《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7页
参考文献:
[1] 《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2] 《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徐贵权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2006年版
[3] 《思想政治·经济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4] 《思想政治(必修)一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5] 《思想政治(必修)一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6] 《走进新课程——与教育实施者的对话》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