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图片

合集下载

为什么苏州被称为园林之城

为什么苏州被称为园林之城

为什么苏州被称为园林之城苏州,这座古老而迷人的城市,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

究竟是什么让苏州赢得了如此响亮的称号呢?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首先,苏州园林的数量众多,是其被称为园林之城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苏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园林。

从小巧玲珑的宅园到气势恢宏的官园,从古朴典雅的文人园到精致华丽的商贾园,种类繁多,风格各异。

据统计,苏州现存的古典园林多达一百多处,其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等更是闻名遐迩,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园林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苏州的大地上,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园林画卷。

其次,苏州园林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当时,吴国的贵族们就开始营造园林,以供休憩和娱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州园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唐宋时期,苏州园林逐渐兴盛起来,许多文人墨客参与到园林的设计和建造中,赋予了园林更多的文化内涵。

到了明清时期,苏州园林达到了鼎盛阶段,无论是园林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一时期的园林,不仅在建筑艺术上精益求精,而且在景观营造、植物配置等方面也独具匠心,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再者,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极高。

苏州园林的设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园林中的假山、池塘、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等元素,经过精心的布局和组合,营造出了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

比如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四周环绕着荷花池,夏日里荷花盛开,香气四溢,堂前的平台可以让游客尽情欣赏美景;留园中的冠云峰,是一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其姿态优美,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

此外,苏州园林中的建筑也极具特色,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展现了精湛的工艺水平。

门窗上的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图案精美,寓意深刻,体现了苏州工匠的高超技艺。

苏州园林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林的主人往往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他们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生理想寄托在园林之中。

教材: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

教材: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

教材: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课题: 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课时:1课时课型:欣赏课授课教师:洪艳娟授课班级:高一(12)班授课时间:2004年3月26日教材分析:园林与民居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与民居”和前一讲“宫殿建筑”代表了中国建筑艺术的两个不同的典型侧面。

园林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亲和的思想传统”,它对现代环保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在授课时应突出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典型的具体的建筑说明共同的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个基本的概括了解。

2.能力目标:通过园林与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其精神内涵,分辨出精华与糟粕,提高欣赏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以及通过对家乡的民居建筑的了解,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点:1.了解园林与民居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

2.初步掌握欣赏园林与民居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

3.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的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欣赏园林与民居的方法及分析其精神内涵。

学情分析:园林与民居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对园林与民居建筑有一定的直观了解,且通过上一讲“宫殿建筑”学习,学生对如何欣赏中国建筑有初步的了解,但对其共同的艺术规律、思想内涵缺乏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提问、观察、思维法、比较、归纳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本教材的创造性使用:1.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增加家乡的民居建筑教材,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中国建筑艺术中的宫殿建筑,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有关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

三、讲授新知识(出示课题: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一)园林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重要门类,大致可分为帝王宫苑、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山林名胜等四种类型。

《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掌握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和艺术价值;(3)能够描述和分析苏州园林的布局、建筑、园林景观等方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3)通过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传统园林文化的认识和尊重;(3)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苏州园林的概述(1)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苏州园林的定义和分类;(3)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和艺术价值。

2. 第二课时:苏州园林的布局(1)园林的总体布局和空间组织;(2)园林中的建筑和园林景观的布局;(3)苏州园林的园林景观的类型和特点。

3. 第三课时:苏州园林的建筑(1)园林中的主要建筑类型和特点;(2)园林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3)苏州园林的建筑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三、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资料: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包括园林的布局、建筑、园林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2.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到苏州园林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园林的美妙和独特之处。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完成作业和练习的质量,包括对苏州园林的描述、分析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实地考察后的报告质量,包括观察、分析和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授课: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苏州园林的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苏州园林》市一等奖课件

《苏州园林》市一等奖课件

2.打比方: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
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 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增强说明的形象 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打比方与比喻的区别: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同修
辞方法中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把抽象 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另外,打比方 只是一种说明方法,适用于说明文。而比喻则是一种 修辞手法,适用于各种文体,如议论文,记叙文,散 文,诗歌等文章都可广泛运用。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 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 典范性。)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 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总是一幅
完美的图画 网师园
拙政园之冬
留园
思考 1.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2.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5、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
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
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 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利用两 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 的形状特点。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
“假山王国”狮子林
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分四个风 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拙政园
网 师 园
退 思 园
欣赏完图片后,如果让你用一 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
你觉得——苏州园林就 像…… 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走近作者
(1894—1988)原名叶绍 钧,字圣陶,苏州人。现 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 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他原籍是江苏苏州, 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 又有深刻的研究。3、下定义ຫໍສະໝຸດ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

苏州园林,处处闪现着图画美的芬芳

苏州园林,处处闪现着图画美的芬芳

苏州园林,处处闪现着图画美的芬芳《苏州园林》是传统教学名篇,现在又被选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18课。

作为一篇典型的事物说明文,它展现了说明文的相关特点,但它的语言又非常漂亮,很有文学的味道。

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掌握这两个方面的特点呢?一、以图片导入PPT展示了几张苏州园林的图片,顺势谈话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州园林》。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讲授新课主体部分的教学,我设计了三个板块:(一)速读,整体把握1.请同学再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或者关键词。

2.根据对每个自然段中心句的提取,你觉得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怎样分的?这是一种什么结构?3.在回顾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苏州园林特征的句子。

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4.本文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作者为什么运用逻辑顺序介绍苏州园林,而不运用空间顺序?5.教师再引导思考:第3、4、5、6自然段落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不能调换顺序,这是与第二段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讲究一一对应的,所以不能够调换。

(二)比读,探究段落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比较第3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的写法,通过比读发现它们的异同点并提炼方法。

教师提示:提炼时要特别注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提炼。

比如,可以从说明方法、表达方式、结构特点等方面去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学生可能的发言有:(1)这两段都有一个中心句,但所处位置不一样。

(2)这两段都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突出苏州园林和其他园林的不同之处。

(3)第5自然段是对第3自然段所写“不讲究对称”的扩写。

建筑不对称,树木也不对称。

苏州园林课文笔记图片

苏州园林课文笔记图片

苏州园林课文笔记图片一、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的创作态度严肃认真,所写作品构思缜密,结构严谨,风格朴实,语言精练,他被称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代表作有《倪焕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故事背景本文是叶圣陶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

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

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直不见出版。

《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后便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

发表时删去了序文最后的几句话。

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

三、理解词义1.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2.败笔:泛指事情中做得不好的部分。

文中指影响苏州园林作为一幅完美图画的设计。

3.胸中有丘壑:设计者和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4.嶙峋:枯瘦的样子。

5.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6.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7.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8.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9.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10.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11.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②):概括苏州园林的地位、价值以及总特点。

第二部分(③-⑨):抓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共同特征,分别从各个角度介绍说明。

第三部分(⑩):写苏州园林还有不少其他特点。

五、问题归纳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句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不能,“据说”表明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只是作者听说而已,并不确定,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苏州园林》优秀实用教案(附板书)(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优秀实用教案(附板书)(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一(文本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教师板书课题。

导入二(情景导入):在江苏有这样一句俗话: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究竟有多美,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苏州园林》,了解苏州园林的美。

说到园林,你们应该都不知道吧,我来告诉大家:园林,就是利用并改造天然的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或居住的环境。

你们想象一下你心中的园林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今天一起来走近美丽的苏州,真实地感受一下苏州园林之美。

请大家欣赏苏州园林图片资料。

苏州城历史悠久,苏州有的园林距今2 600多年,经过历代修建,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

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迩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苏州古典园林资料简介和历史

苏州古典园林资料简介和历史

苏州古典园林资料简介和历史一、苏州古典园林的概述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建设的杰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苏州市是中国东部的一座历史名城,在古代曾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苏州古典园林以其精细的布局和精美的园林建筑而闻名,被誉为“园林之城”。

二、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1. 建园初期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苏州是吴国的都城,其皇家园林建设达到了顶峰。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皇家园林逐渐被遗忘。

2. 宋代的园林建设在宋代,苏州古典园林的建设开始回暖。

当时的苏州城市规模扩大,许多商人和文人开始在城中兴建私家园林。

这些私家园林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精巧的园林建筑而著名。

3. 明代的园林建设到了明代,苏州古典园林的建设达到了巅峰。

明初,苏州成为了明朝的重要城市之一。

许多官员和富商纷纷在苏州建造园林,并以其为媒介展示自己的财富和品味。

在明代,苏州的古典园林数量达到了顶峰,形成了以山水、洞天、别墅、投壶为主题的苏州四大园林系列。

4. 清代的园林建设到了清代,苏州古典园林的建设有所减少,但仍有一些重要的园林被修复和扩建。

清代的苏州园林主要以规模宏大、装饰华丽为特点,并且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园林的特色。

三、苏州古典园林的特点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小园设计苏州古典园林以小园设计为主要特点。

与其他园林不同的是,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中巧妙地融入了众多景观,让游客在狭小的区域内领略到丰富多样的景色。

2. 人工布局苏州古典园林的人工布局非常精细,注重对景观的塑造和装饰。

园内的建筑、假山、植物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优雅而和谐的氛围。

3. 水景营造苏州古典园林以水景营造为特色。

园林中常常有池塘、湖泊、小溪等水景,它们与建筑、植物相互辉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效果。

4. 文化内涵苏州古典园林的建设不仅注重景观的美学价值,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语文教案-苏州园林

语文教案-苏州园林

一、教案名称:苏州园林-引言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激发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苏州园林的基本概念。

2. 苏州园林的特点。

教学难点:1. 苏州园林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苏州园林的图片或视频。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苏州园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5分钟)1. 苏州园林的分类: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等。

2. 苏州园林的特点:精美的园林景观、独特的园林建筑、精致的园林小品等。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苏州园林的了解和感受。

2.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与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苏州园林的特点和魅力。

2.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座自己喜欢的苏州园林,进行观察和研究,下节课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二、教案名称:苏州园林-拙政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拙政园的历史背景和园林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拙政园的历史背景。

2. 拙政园的园林特点。

教学难点:1. 拙政园的园林布局和景观特点。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拙政园的图片或视频。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拙政园的历史背景和园林特点。

2. 展示拙政园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拙政园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5分钟)1. 拙政园的历史背景:园主、建造时间等。

2. 拙政园的园林特点:山水布局、建筑风格、园林小品等。

三、观察与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观察拙政园的图片或视频,分析其园林布局和景观特点。

2.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拙政园的了解和感受。

苏州园林图片及介绍

苏州园林图片及介绍

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 出来。”
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准确生动的语言
1.动词的运用。
如文中第7段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 注意图画美。用了“栽”“蔓延”“补”几个 动词,紧扣“注意图画美”一个“补”字说明 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2.描写性的词语的运用。
“重峦叠嶂”写出了假山平地突兀而起,层 层叠叠的景象。 “高低屈曲”状写出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 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 “俯仰生姿”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 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 精心安排。 “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 满眼“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 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 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 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一个亭 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 一道同样的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作比较、打比方
2、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 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 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中国(苏州)四大名园
留园在苏州阊门 外,留园是明万历年 间太仆徐泰时建园, 时称东园,清嘉庆时 归观察刘恕,名寒碧 庄,俗称刘园。同治 年间盛旭人购得,重 加扩建,修茸一新, 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 留园。
——留园
留园——观云峰
苏州四大名园
在苏州市城南人民 路三元坊,原为吴越时 (907~926 年)广陵 王的花园。宋庆历四年 (1044年)诗人苏舜 钦在园内始建沧浪亭, 并写《沧浪亭记》。南 宋初年成为抗金名将韩 世忠的宅第。为苏州历 史最悠久的一所名园。

漫游姑苏城,悠赏古园林(三)留园

漫游姑苏城,悠赏古园林(三)留园

漫游姑苏城,悠赏古园林(三)留园⾃⾸次游苏州,五⼗多年来,已有⼗多次踏⾜古城。

每回去苏,必去游览古典私家园林。

除了四⼤名园,还去了很多中⼩古典园林。

亭台楼阁⼭⽔花⽊,体现了天⼈合⼀,充满着诗情画意。

⼈们徜徉于“城市⼭林”间,沉浸在“⼈间天堂”中。

今夏,再往姑苏城,游遍⼤⼩古园林,慢慢游览,细细品赏,游于“智⽔仁⼭”间,乐在“悦⽬怡⼼”中。

留园,始建于明万历⼆⼗⼀年(1593),是中国四⼤名园之⼀,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联合国列⼊《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古典园林》。

留园占地2.3公顷,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

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尤以建筑结构见长。

全园可分为四个景区:中部以⼭⽔见长,池⽔明洁,峰峦环抱,古⽊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奇峰秀⽯,引⼈⼊胜;北部⽵篱⼩屋,颇有乡村⽥园风貌;西部环境僻静,林⽊幽深,富有⼭林野趣。

留园⼤门内为门厅,门厅正中屏门上有⼀幅漆雕缀⽟“留园全景图”,⽤2500块⽟留园⼤门内为门厅,门厅正中屏门上有⼀幅漆雕缀⽟“留园全景图”,⽤2500块⽟⽯薄⽚缀成。

上悬“吴下名园”匾额,由原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题写。

两侧对联“⼏处楼台画⾦碧;个中花⽯幻灵奇”,由王西野撰,杨仁恺书。

游客⼊园后,须经过约50⽶左右的过道,过道曲折逼仄,两侧⾼墙,光线昏暗。

游客⼊园后,须经过约50⽶左右的过道,过道曲折逼仄,两侧⾼墙,光线昏暗。

门厅北⾯是天井,天井北⾯即为前厅。

厅坐北朝南,南⾯开敞,为单檐硬⼭顶建筑,屋脊上塑戏⽂⼈物。

厅为单开间,东边有过道。

前厅内隔板上挂有四幅花鸟画屏。

顺过道转过前厅,到达后厅。

板东边有苏州市⼈民政府于1989年4⽉⽴《留园重修记》碑。

转过后厅,沿过道经过“长留天地间”门洞,来到“古⽊交柯”⼩院。

⼩院南墙边有座砖砌花坛,植柏树、⼭茶各⼀株,天⽵⼀丛。

粉墙上有砖雕匾额“古⽊交柯”。

⼩院前是曲廊,曲廊亦轩亦廊,北侧墙上开了⼀排不同形状的漏窗。

苏州园林(公开课教案)

苏州园林(公开课教案)

苏州园林(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艺术特点和主要景点,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苏州园林的历史、艺术特点和主要景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苏州园林的美。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提前了解苏州园林的相关知识,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了解其基本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主要景点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图片展示: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美景,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讨论苏州园林的特点和魅力。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民族特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2. 画一幅自己心目中的苏州园林,展示其独特魅力。

3. 家长协助,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内容:1. 苏州园林的布局艺术:分析苏州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布局和园林小品布局,让学生了解其精巧的设计和合理的空间利用。

2. 苏州园林的园林建筑:介绍苏州园林中的厅、堂、楼、阁等建筑特点,以及园林中的亭、台、楼、桥等景观设施。

七、教学过程:1. 知识讲解:讲解苏州园林的布局艺术和园林建筑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其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

2. 图片展示:展示苏州园林的布局和建筑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精美和独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讨论苏州园林布局和建筑的艺术价值。

4.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苏州园林在布局和建筑方面的独特之处,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古典建筑之美——瞭望苏州园林之窗

古典建筑之美——瞭望苏州园林之窗

古典建筑之美——瞭望苏州园林之窗 门窗在中国建筑装饰⽂化史上也蕴含着博⼤精深的⽂化意味。

在古⼈眼⾥,门窗有如天⼈之际的⼀道帷幕。

中国古代门窗的⽂化内涵是由门窗纹饰与图案表现的,门窗的装饰也体现了房屋主⼈(官员、商⼈与⽂⼈)迥异的审美情趣、⾝份地位和财富象征。

瞭望苏州园林之窗 苏州园林景观是由植物、建筑、假⼭、⽔源、⽂化等许多有形⽆形的物质(园素)所组成,其中园林建筑,若⽆精美的各种类型和形态多变的花窗作连接的话,其景观将⼤打折扣。

苏州园林花窗不仅是⼀种景观,也是苏州⽂⼈园林⽂化的反映。

苏州园林的花窗可谓江南园林之窗典范,只要来苏州园林⾛⼀回细加品赏,每⼀个园林就是⼀座花窗的微型博物馆。

空窗 ⼜称“⽉洞”,即在空⽩墙上做成满⽉形状。

其特点:外来之景如画⼀般镶嵌“画框”之中,他⼈观镜中之⼈犹如⼀幅动态的肖像画。

观赏的⾓度不同,画框中的画与⼈也不同。

如狮⼦林“⽴雪堂”南墙⾯即有数个“⽉洞”空窗,每个空窗景⾊多不⼀样。

随着时代的变迁,“⽉洞”也不拘泥于满轮圆⽉这种形式了,也有“弦⽉”“梅花”“桂叶”“花瓶”“双菱”“六⾓”等形状。

如站在留园⽯林⼩院之南的“洞天⼀碧”⼩屋内,⾯东墙上有“六⾓”空窗将墙隅空地⽣长的修⽵与秀⽯框⼊窗,极富雅意。

著名园林学者同济⼤学的教授陈从周先⽣还特地将此窗景刻意印在他所著的《苏州园林》的封⾯上。

⼀般空窗既有⽤⽔磨清砖作边框的,也有⽤砖砌成⼀定形状再⽤纸筋⽯灰抹涂。

半窗 即将窗安装于半墙之上。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常常运⽤。

如苏州沧浪亭内“翠玲珑”是以观翠⽵为主题的建筑,⼩巧精雅,南⾯植⽵档前⾯围墙之外不佳之景,北栽⽵形成翠林,遮掩“五百名贤祠”,以缓庄严肃穆之⽓。

⽽南北之墙,各布置⼀排半窗,落座室内,⽩⽇满院鲜翠映⼊眼中使⼈爽⼼;⽉夜凉风微起“墨⽵”轻舞,尤如动态的⽔墨画。

其窗有多种款式,拙政园的“⽟壶冰”,其半窗花样是冰裂纹式,这与建筑功能、室内陈设、匾额之名、及主⼈的喜好是有着⼀定因果关系。

浅析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

浅析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

浅析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其在庭院、景观、植物、建筑等方面的设计和布局都展现出了独特的美感。

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包括布局规划、建筑风格、植物景观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这些方面来浅析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

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首先体现在其布局规划上。

苏州园林在空间的布局上讲究“小天地”和“多变化”,即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景观。

苏州园林的设计追求景致的变化,步移景异,每一步都能发现不同的美景,让人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布局上更加注重体验的层次感,让游人不仅仅是观赏,更是享受其中的心境。

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也是其设计之美的重要方面。

苏州园林的建筑多采用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建筑风格,即“小桥流水、人家舟楫”,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建筑的设计更注重于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形成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建筑的风格多样化,有的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有的则是精致华丽的风格,不同的建筑呈现了不同的美感,使得整个园林更加丰富多彩。

除了布局和建筑,苏州园林的植物景观也是其设计之美的体现之一。

苏州园林中常见的植物有盆景、假山、楠竹、台杉等,这些植物都经过精心的布置,既有自然生长的特点,又显现出人为的美感。

苏州园林的观赏植物注重于四季景色的变化,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雪,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带来不同的美感,使人在赏心悦目之余更能感受到自然的生命力和韵律美。

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的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意识,如诗词歌赋、绘画、人文历史等元素,融入到园林的各个角落。

园林艺术家们运用儒家、道家、佛家的文化理念,通过园林的布局和构造,营造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意境,使得苏州园林不仅是景观的堆砌,更是文化的传承。

通过游人的观赏和体验,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能够给人以深沉的情感体验,使得游人更加亲近和理解传统文化。

苏州园林-专业文档!

苏州园林-专业文档!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1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计划去苏州看园林。

我心想:“是不是一片林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奇异的花草呢。

若真是这样,我一定要采一点儿送给我的朋友。

”一路上,我透过车窗眼看满塘的荷花。

荷叶挨挨挤挤地,好像一个个大圆盘。

荷花从荷叶间挤出来,五颜六色,煞是好看。

荷花多种多样,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绽开了,露出一个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我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这样的美景吧!坐了好长时间的车,我们来到了苏州园林。

第一眼映入眼帘的是假山,我听爸爸说这“假山”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只是巧做雕饰。

我感叹:“这么美的‘假山’是自然形成的,大自然真是神奇啊!”“假山”奇形怪状,有的像鱼儿游戏,有的像狮子狂舞,有的像马儿奔跑,有趣极了。

好多的小朋友在崎岖的小路上蹦跳,从石洞中穿越嬉笑声不绝于耳。

走上“假山“,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河。

河水哗哗作响,我远远看见,鱼形“假山”喷出一股水流,直落到水潭,水潭里溅起无数水花,极像观音娘娘端坐的莲花底座。

走近一看,溪水清澈见底,成群的鱼虾自由嬉戏,似与游人相乐,我不由驻足观望。

“走,那边有一座桥,桥边还有一座亭子呢。

”我顺着爸爸的手指看去,果然河上有一座精致的小桥,仅容一人通过,好多人在桥上留影,那亭子自然成了背景。

我们也走过去凑了凑热闹。

苏州园林的游人真多啊,我们好不容易才拍了照来到宽敞的园子。

房子是古老的,建筑是对称的,就连窗花也不例外。

然而,房前的树木却是自然成形,给古老的园子增添了沧桑而华美的印迹。

美丽的苏州园林,比我想象的要美得多。

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我体会到我们祖先是多么的智慧啊!苏州园林2节已经随着这习习秋风来临了。

我和爸爸趁着这秋高气爽的日子来到了人间天堂—苏州。

这里的房屋真是别有特色。

白色的墙、黑色的瓦,虽然这矮小的房屋没有城市中的公寓那样高大豪华,但那飞檐翘角的风格更加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独特韵味。

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介绍

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介绍

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介绍1.精巧而细致的设计:苏州园林建筑追求精致、细腻的设计风格,注重细微之处的功能和美感。

园林中的建筑元素,如门、窗、廊、亭、桥、榭等,都精心设计,既满足了实用的功能需求,又表达了审美意义。

2.以水为中心的布局:苏州园林建筑多以水池、湖泊或运河为中心,形成别具一格的水景。

水在古老的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被视为繁荣、富饶和吉祥的象征。

园林的主人常常利用水池和流水来构建自然景观,使整个园林呈现出水乡特有的韵味。

3.融合了山石景观:苏州园林建筑通过山石的布置和塑造,创造了独特的山水景观。

山石被视为园林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被巧妙地组合和布置,形成了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山石景观,如山坡、假山、石峰等。

这些山石景观既增添了园林的美感,又强调了其自然的氛围。

4.技艺精湛的建筑工艺:苏州园林建筑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而闻名。

建筑使用的材料多为石头、木头和泥土,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技术,如榫卯结构和彩绘装饰。

建筑师和工匠们通过精细的建模和制造工艺,创造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复杂的建筑形式。

5.精心设计的花园:苏州园林建筑也以其精美的花园而闻名。

园林中的花卉和植物被精心挑选和安排,以营造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花园。

这些花园通过不同的种植方式和布局,展现出了季节变化的风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赏花、嬉戏和休憩的场所。

总的来说,苏州园林建筑以其精巧的设计、以水为中心的布局、融合了山石景观、技艺精湛的建筑工艺和精心设计的花园而闻名于世。

这些特点使得苏州园林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迹之一、通过欣赏苏州园林建筑,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到园林带来的和谐与宁静。

苏州园林(公开课教案)

苏州园林(公开课教案)

苏州园林(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苏州园林的概述1.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2 教学内容:苏州园林的定义与特点苏州园林的历史发展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品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介绍苏州园林的概念讲解:讲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和历史发展图片展示:展示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品讨论:学生分享对苏州园林的了解和看法第二章: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2.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和理念。

2.2 教学内容: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苏州园林的布局和空间处理苏州园林的景观元素运用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和理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苏州园林案例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园林设计实践第三章:苏州园林的景观元素3.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苏州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元素及其特点。

3.2 教学内容:苏州园林的山水、植物、建筑和园林小品等景观元素各种景观元素的特点和作用苏州园林中景观元素的组合和运用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苏州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元素及其特点图片展示:展示各种景观元素的图片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景观元素的组合和运用实践第四章: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4.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苏州园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4.2 教学内容:苏州园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苏州园林中的诗、书、画、印等文化元素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扬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苏州园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其文化元素案例分析:分析苏州园林中诗、书、画、印等文化元素的具体实例讨论:学生分享对苏州园林文化内涵的理解和看法第五章:苏州园林的保护与传承5.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浅析《苏州园林》图画美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浅析《苏州园林》图画美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浅析《苏州园林》图
画美
朱大春
【期刊名称】《学苑教育》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教学活动,从最终要实现学生的主动地位的角度看,实质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之一。

授课时,为了调动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我主动在班上的图书角提供了一些有关苏州园林的挂图、图片或相应的文字介绍,并询问学生观看后对苏州园林的感性看法。

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集中到一点就是美。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朱大春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文中有图画文中有情趣——浅析《美丽的西双版纳》的美学特质 [J], 陈敏
2.浅析苏州园林的造景美学 [J], 聂雅丽
3.浅析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 [J], 龚雨田
4.浅析中国山水画朦胧美与苏州园林景观的关系 [J], 杨旭清; 刘雅迪
5.淡妆浓抹总相宜——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图画美 [J], 孙保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