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苏州园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 《苏州园林》教案
13、苏州园林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积累本课新词,并能掌握和运用。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艺术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4、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说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照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1、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园林艺术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步骤一、导入1、请您欣赏苏州园林,简介苏州园林。
[展示课件(一)1、2] [展示课件(一)3——8]2、作者及相关资料简介。
(1)简介叶圣陶;[展示课件(二)] [展示课件(三)](2)导语设计:叶圣陶是苏州人,青少年时代一直生活在苏州。
当年课余时间他常和同窗好友游园林,赏美景,他与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让我们跟随叶老的笔迹,一起去领略苏州园林的风采吧!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播放录音。
2、多媒体显示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3、用文中的词语写一段话。
4、朗读课文,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课文内容研讨1 、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 、课文第2 自然段中的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这四个方面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用文中相应的语句加以说明。
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三单元_第13课《苏州园林》
思考:第10自然段是否多余? 这一段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 的结语。它总结了全文,给人以 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 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 缜密。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 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 · · 这里是什么意思?) “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 思。
语言特点:
语言准确、生动、 周密、精炼
本文及《中国石拱桥》各用了哪些方法 ,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1、举例子
作用: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 理,然后再用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 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 使文章血肉丰满。
本文及《中国石拱桥》各用了哪些方法 ,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2、作比较
(句中红色的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1.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 似乎设计
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句中红色的字
是否可以去掉?) 不能去掉。“似乎”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建 筑,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所以只能是推测。“务
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
2.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句中红色的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两个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合乎实际,用词非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 ·· 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 · · 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 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 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 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 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 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 · · · 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 情形吗?) “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看 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 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 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 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 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 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苏州园林》课文详细解析
《苏州园林》课文详细解析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品味】“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标本”一词突出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
“不该”一词,用否定的意思表示肯定的语气,说明应该去欣赏,不该不去。
(①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段析】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总领全文。
第一部分(1):苏州园林在园林中的地位。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②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③如何体现出入画的原则?“布局、..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配合、映衬、层次”用得是否精准?)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品味】画线句点明苏州园林这个群体的共同特征,是全文的中心。
“图画”二字贯串全篇,是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列举四个“讲究”,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具体强调了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允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用游览者的感受来证实作者的评价,且运用双重否定句式,语气更加肯定。
【段析】总说苏州园林的共同点,这是贯串全文的中心。
四个“讲究”领起下文的分项说明。
第二部分第一层(2):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3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景观
给下列字注音 轩榭(xuān xiè ) 重峦叠嶂( luá zhà ) n ng 丘壑( hè ) 嶙峋(lí xú ) n n 镂空( lòu ) 蔷薇(qiá ng wēi ) 池沼( zhǎo ) 相间( jià ) n 着眼( zhuó )
解释下列词语
鉴赏: 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 一幅完美的图画。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 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6)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 或者蔷蔽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 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2.副词的运用。 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 少使用彩绘‛,其中的‚大多‛、‚极少‛用 得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 又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其中 ‚一切‛、‚决不‛则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 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3.描写性的词语的运用。
评论不讲究对称的美学原理。
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 出来。‛ 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语言特征
准确生动
1.动词的运用。 如文中第7段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 注意图画美。用了‚栽‛‚蔓延‛‚补‛几个 动词,紧扣‚注意图画美‛一个‚补‛字说明 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小 结
本文说明语言准确而又生动,严密而又精 练,表现力很强,使文章充满情趣、画意。作 者为我们介绍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给我们 再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同时赞美了设计者 和匠师们的智慧和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
读读句子,讨论问题
13苏州园林
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作引用
运用作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诗歌说明苏州园林讲究 假山池沼配合景色优美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没有修剪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 作比较 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里的树木和别 的地方的树木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里树木符合中 国审美观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具体形象。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 接耳,有的象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 摹状貌 千态万状。
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生动描摹, 说明卢沟桥石狮雕刻精美特征,表现了卢沟桥 形式优美。
表达方式:
议论
表达某人的某种观点和看法,一般有提示性的 词语,如:我想、我认为、觉得……
描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 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
一、温 故
1、本文的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2、苏州园林给人的总的印象: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 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 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4、苏州园林总的特征:
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眼前总是一幅完 美的图画。
5、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图画美;图案美;色彩美。
二、知 新
1、 第2段与3—9段是什么结构?
四个“讲究”的顺序能不能调换? 不能,四个讲究是与下文中的四段 内容是一一对应的 ,且与下文是总 分关系。所以不能调换。
常见的说明方法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分类别
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 的图画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
13《苏州园林》
次
概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具体
(逻辑顺序)
自主学习
1、 为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池沼 ( ) 嶙峋( ) 着眼( ) 琢磨 ( ) 丘hè( ) 轩xiè( ) 相间 ( ) 对称( ) 2、请同学朗读全文,请以一位游览者的身份 谈谈苏州园林哪一点最美?请用“我看苏州 园林的美,美在„„”这样一个句式来表达。
合作探究
3、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请试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4、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 现在哪几个方面? 5、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 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6、指出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2)小组内交流看法, 求同存异。
作者简介:
叶圣陶 (1894——1988) 现代作家,著名教 育家。名绍钧,江 苏苏州人。著作有 长篇小说《倪焕 之》,童话集《稻 草人》。他还是语 文教育家。
学习目标
1、积累“轩榭、池沼、镂空、丘壑、因地 置宜”等词。 2、会利用课文信息,掌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 点。 3、掌握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知道它 们在文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作比较。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 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点明苏州 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又如第9段, 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 的特点。 2、举例子。如第2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 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 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再如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苏州园 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
特征
13、苏州园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中学——张晓玲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课,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作者赞美苏州园林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
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感悟美与欣赏美的特色。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词语,感知我国园林建筑的美与特色;学会欣赏。
2、过程和方法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思路,了解说明文及其特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地位与价值,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教学难点: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和问答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和把握文章主旨及其写作特色,品读与感悟苏州园林的美,学会欣赏。
(一)导入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我们所处在4000多海拔的高原对苏州可能还很陌生,可不同的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自然景观。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新的课文《苏州园林》,大家要知道它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二)学情诊断1、自读课文2、认读字词,理解字词轩榭(xuān xiè)丘壑(qīu hè)嶙峋 (lín xún)镂空 (lòu kōng) 蔷薇(qiáng wēi)斟酌(zhēn zhuó)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心中的设计、构思。
指诗文、技艺等的独特构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用多种说明方法 绘天下第一园林
用多种说明方法绘天下第一园林——《苏州园林》说明顺序分析[问题探究]《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介绍苏州园林的说明文。
这篇说明文可谓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绘天下第一园林,请结合例子具体说明。
[解题钥匙]解读指导:要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应该明确说明文常用的方法类型,然后再结合具体的段落进行分析。
[探究结果]方法一:作比较。
作比较是说明文常见的一种说明方法,运用作比较能够更加突出所说明事物的特征。
如:“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因为周围有苍翠的树,鲜艳的花卉,无须再使用彩绘的特点。
方法二:打比方。
运用打比方能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如:在介绍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时,作者用图案画和美术画作比喻,强调苏州园林在布局上追求的是自然之趣,虽为人工建造,却尽量任其自然,不露斧凿的痕迹。
方法三:举例子。
举例说明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说明的内容具体清晰,通俗易懂,令人信服。
如:“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在这里,作者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方法四:列数字。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运用列数字来说明,既简明扼要,又准确具体,一目了然,能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
13.苏州园林(第一课时)pptx
在外交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以驻英、法大臣兼驻俄大臣的身份,于 1879年赴俄谈判,据理力争,收回伊犁南境地区五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曾纪泽的儿子曾广铨,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和满文,曾担任清政府驻韩国和德国大使, 后担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总办,是著名的翻译家。在曾氏文化世家成员中,还有曾约农、 曾宝葹、曾宪森等翻译家,都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在化学化工方面:曾国华之孙曾广植(又名广锜),先后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和俄亥俄 州立大学,获化学硕士学位,1957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是 我国味道化学理论的创始人。曾广植两儿一女,分别以化学气体元素命名。 长子曾昭氚,留美化学硕士和工商硕士;次子曾昭氙,留美化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 校博士后;女儿曾昭氕,美国俄亥俄州玄大学化学博士。
人们
常说 “上有天 堂,下有 苏杭”。 那么苏州 的林四大名园的美景
宋代沧浪亭
元代狮子林
明代拙政园
清代留园
苏州园林平面示意图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 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读 音、解释,并用词造句。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 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 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 文。
此外,在农业科技方面有曾宪朴,他是曾国荃之玄孙,英国伦敦大学理科硕士、 澳大利亚大学终身教授,建国后任四川农学院教授,是我国园艺学会第一任理 事长,曾任农业部经济作物总局副局长;在铁道交通方面,有曾昭桓和曾昭亿, 都是曾国藩之曾孙。曾昭桓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铁路土木工程系,归国后先 后任复旦大学、广西大学、交通大学教授;曾昭亿毕业于南洋大学铁路管理科, 先后聘为湖南大学教授、长春商专教授。 在电机学方面有曾昭权,他是曾国藩之曾孙,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毕 业,建国前后任湖南大学教授、电机系主任。
13.苏州园林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各地的标本.(标 本是什么意思?) 标本原指实物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 矿物。这里是范本、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简练地说明苏州 园林在各地园林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影响。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改错过.(后半句能 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允许欠美伤美 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似乎表明是作者细心观察和体悟。“一切”“决不”用肯定的 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其共同点。
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四大园林
宋代沧浪亭 明代拙政园
元代狮子林
清代留园
拙 政 园
拙 政 园
留 园
沧 浪 亭 虎丘云岩寺塔
留园
狮 子 林
网 师 园
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 刻、书画的综合艺术,集自然美和艺术 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布移景换 的画面。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其中拙 政园和留园列入全国四大名园(其余两 园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一起于97年12月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传名 录》。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 说《倪焕之》,童话集 《稻草人》、《古代英雄 的石像》。 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 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 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 的体会。
读准字词
轩榭( Xiè ) 池沼( Zhǎo ) n xú n 丘壑( Hè )嶙峋( Lí ) n 镂空(Lòu ) 蔓延( Mà ) ng wēi ) 着眼( Zhuó )蔷薇( Qiá 斟酌(Zhēn zhuó )
第13课《苏州园林》
留 园
沧 浪 亭
虎丘云岩寺塔
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 育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苏州 人。其早期小说有《潘先生在难 中》、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九·一八”事变后,发表了《多 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 他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 的石像》等。从1942年起在上海、 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 曾主编过《小说月报》、《中学生》 等多种重要刊物,编辑过几十种中 小学语文教科书。建国后致力于文 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 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 叶圣陶(1894-1988)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苏州园林
---- 叶圣陶
苏州园林简介
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 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 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 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合称四大 园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 的艺术风格。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拙 政 园
整体感知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
2、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些方面 说明这个特征的?
3、概括自第三段至第九段各自然段大意。(提示: 用原文中的语句,有些在第二自然段中有提示,有 些本段的中心句直接体现。)
4、在前面几题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文章的内容及说 明顺序,请列出提纲。
整体感知
“极少”、“大多”、“有些”、“一律”
问题探究
1、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为什么却能把它清楚地介绍出来?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苏州园林的共同 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2、第2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 么?这四句话分别与哪些段相照应?
13.苏州园林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前
言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 人的眼中,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 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 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 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之处 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 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 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它们不是一览无余的,而是有一种含蓄的美
示例:瓷器是以高岭土、长石和石英等为原料,经混 合、成形、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主要品种有青瓷、 白瓷和彩瓷。其特点是坯体洁白、细密,较薄者呈半 透明状,音响清彻。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hè zhà ng 榭
zhǎo 鉴 裁
zhēn 镂
D
引用
打比方、作比较
举例子、打比方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13课《苏州园林》 (共39张PPT)
“似乎”表示估计、猜测,在文中指 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设计者和匠师们一 直追求的这一结论是作者根据事实推测 出来的, “一致”表示范围,是没有分 歧的意思,表明设计师和匠师们的追求 相同。这样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
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 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再读第四段,“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 水”一句中,“大多”一词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呢? 不能去掉。因为“大多”表示范围,是数 量上的限制,在文中指大部分的池沼是引 用活水的,并不是全部都是这样的。如果 去掉了,就表示所有的池沼都是引用活水, 这与事实不符,就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 确性。
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 多是无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 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 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这是怎样的情形呢?)
花墙和廊子似乎把景致分开了,实 际上没有被完全隔开,只是缓冲了一下视 线,逐层展开,使景致更有层次的展现在 游览者眼前,营造了图画美。
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又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一切”表示范围、“决不”则表示程度 上的限制,十分肯定的语气,在文中指 苏州园林的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构成完 美的图画,语气肯定,突出说明了苏州 园林的总的特征。
“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一句中 “似乎”与“一致”能否去掉?为什么?
“标本”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 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13、苏州园林课外阅读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
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
不能一一去说。
漫步苏提,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
走着走着,忽见湖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
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画。
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2、说明对象的特点是:3、本文段的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4、这篇短文的文章说明顺序是:(答案见教案P117页)悠然把酒对西山陈从周“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明米万钟在他北京西郊的园林里,写了这两句诗。
一望而知是从晋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胎而来的。
不管“对”也好,“见”也好,所指的都是远处的山。
这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
把远景纳为园中一景,增加了该园的景色变化。
这在中国古代造园中早已应用,明计成在他所著《园冶》一书中总结出来,有了定名。
他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
”已阐述得很明白了。
北京的西郊,西山蜿蜒若屏,清泉汇为湖沼,最宜建园,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明清两代,蔚为大观,其中圆明园更被称为“万园之园”。
这座在历史上驰名中外的名园——圆明园,其于造园之术,可用“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八字来概括。
圆明园的成功,在于“因”、“借”二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手法的具体表现。
偌大的一个园林,如果立意不明,终难成佳绝。
所以造园要立意在先。
尤其是郊园,郊园多野趣,重借景。
这两点不论从哪一个园,即今日尚存的颐和园,都能体现出来。
圆明园在1860年英法联军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已全被烧毁,今仅存断垣残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___单元第__课时授课人______时间_____签字_____13、苏州园林教学案教与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了解说明文知识。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与学重点: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与学难点: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与学方法:指导点拨小组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苏州园林现存近一百多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
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把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及作品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课苏州园林(第一课时)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爱美爱国的情感。
2、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4、从环境保护和建筑遗产的保护的角度谈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夜》《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等。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轩.榭()丘壑.()嶙峋.()栏.杆()叠嶂.()
池zhǎo() zhēn()酌 lòu()空 jiàn()赏 qiáng()薇
3. 自读课文感知文意。
【探究案】
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2.如何理解文中的“标本”一词?
3.苏州园林有很多,作者没有举例介绍,而是抓住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先概括说明。
请文中找出这句话。
4.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有那四个“讲究”?
5.这四个“讲究”分别对应了以下那几小节?课文余下的部分又介绍了什么?
【训练案】
1.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池沼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3)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4)阶砌旁边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
(5)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2.指出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
(1)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2)梁和柱子以及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
(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4)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3.历史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写,或从导游角度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叶圣陶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表现出作者的什么情感?
教后反思:
第十三课苏州园林(第二课时)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把握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水平,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预习导学
1.读了课文,你一定觉得苏州园林很美吧?请用“我看苏州园林美,最美的……”这样一个句式说说你眼中的苏州园林之美。
砖井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白湾子镇学校八年级语文
例:我看苏州园林美,最美的莫过于池沼了,你看: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周围石
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或有玲珑的石头,或有花草。
池中鱼戏莲叶间,真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啊。
我看苏州园林美,最美的莫过于了,你看:
2、苏州园林留给作者总的印象(特征)是什么?它为什么能给作者留下这样的印象呢?
【探究案】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2.课文采用怎样的结构方式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又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课文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4.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找出几处加以简要说明。
【训练案】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
(4分)
鉴赏映衬因地治宜自出新裁曼延鳞峋别具匠心称心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把下面三项内容排列组合成一段话。
要求着重肯定晓雪在学习方面的优点,语言要简明。
(5分)
(1)晓雪在学习上有一股子钻劲,各门功课都学得很扎实。
(2)晓雪集体观点也比较淡薄。
(3)晓雪性格孤僻,不爱接近同学。
3.分析下列句子中,说说:这些粗体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