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行业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航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9月
目录
一、中国民航业:现阶段行业背景的定位 (3)
1、行业生命周期 (3)
2、航线准入 (3)
3、定价机制 (4)
(1)航空定价 (4)
(2)高铁定价 (4)
二、格局演绎:冲击各有不同,竞争策略差异化 (5)
1、“价格竞争”与“频率竞争”仍然是我国民航现阶段的选择 (5)
2、冲击各有不同,竞争策略差异化 (5)
(1)我国民航与高铁重叠的主要航线市场类型划分 (6)
(2)航线市场类型主导竞争策略差异,竞争格局有所不同 (7)
3、未来演绎 (9)
(1)短期来看:冲击后触底反弹 (10)
(2)中期来看:票价和客座率整体下移,盈利水平的下降与市场规模、份额的扩
张并存 (10)
(3)远期来看:盈利水平有望回升,但市场规模和份额趋于稳定 (11)
三、均衡状态的演进:调整时间约1-2年 (13)
1、新线的开通:1-2年 (13)
(1)东海道新干线(1964年10月) (14)
(2)山阳新干线(1972年3月通车至冈山,1975年3月通车至博多/福冈) (17)
2、民航与新干线价差的变化:1年左右 (21)
3、运营速度变化:1年左右 (23)
4、新进入者参与竞争:一年左右 (27)
一、中国民航业:现阶段行业背景的定位
1、行业生命周期
中国(现阶段):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民航业逐步走向大众消费时代,2000-2010年的RPK年均增速15.2%,人均乘机次数由0.06次上升至0.20次。
日本(20世纪70年代):快速发展,航空业进入大众消费时代,1970-1980年的RPK年均增速14.6%,人均乘机次数由0.16次上升至0.39次。
2、航线准入
中国(现阶段):区分两类航线,资源紧张机场的航线(含航段)和旅客吞吐量排序前15位机场之间的航线(含航段)实行核准管理,其余航线实行登记备案管理。近年来航线准入管制呈逐步放松趋势。
日本(1986-1997年):航线上允许经营的航空公司数量由航线年度客流量决定。1986年时的规定是年需求量达70万人次的航线允许2家航空公司经营;年需求量100万人次以上的航线可允许3家航空公
司经营,此后的1992、1996年先后两次降低航线准入标准,1997年起政府完全取消了对航空公司在航线运营方面的限制规定。
3、定价机制
(1)航空定价
中国(现阶段):政府统一规定基准价与浮动幅度,上浮幅度最高不得超过基准价的25%;下浮幅度最大不得超过基准价的45%,头等舱、公务舱定价权放开。
日本(1995-2000年):政府统一规定基准价,制定标准成本作为航线经济舱运价的上限,在向下浮动25%的范围内,航空公司可以自行制定运价。2001年起,政府取消了运价规制,航空公司可以自由决定运价。
(2)高铁定价
中国(现阶段):由政府统一定价、调价,定价方法为成本加成。
日本(1964-1987年):由政府统一定价,票价的修改需要经国会决议。
从行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我国民航业现阶段类似于日本70年代的发展水平,仍处于航空消费大众化的初期阶段和行业的成长期,未来潜在需求空间仍很大。但从市场准入、定价机制的角度来说,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领先于日本70年代,类似于日本90年代末期的状态,竞争更为激烈,票价更为灵活。
二、格局演绎:冲击各有不同,竞争策略差异化
1、“价格竞争”与“频率竞争”仍然是我国民航现阶段的选择
“价格竞争”和“频率竞争”仍然是我国民航现阶段的选择。对我国而言,目前在航线进入上有一定的竞争、定价上也有一定灵活性。同时,目前民航业仍处于高速成长期,且先期进入的市场中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产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价格竞争”和“频率竞争”仍然是我国民航现阶段较好的选择。
随着行业的发展,中国民航与高铁也会进入类似日本2004年之后的差异化竞争的阶段。一方面是成本的倒逼,另一方面,需要行业生命周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旅客结构和旅客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作为支撑。中国民航和高铁在未来也会达到这样一个全新的竞争阶段,但目前条件尚不成熟。
2、冲击各有不同,竞争策略差异化
我们在之前的系列报告中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历史阶段,相同行业背景下,多样化竞争格局背后的重要因素是航线市场类型的差
异。这也同样解释了目前我国民航在应对高铁竞争时,在不同市场采取不同的竞争手段,竞争结果也不尽相同的原因。
(1)我国民航与高铁重叠的主要航线市场类型划分
在我国目前的民航与高铁运营速度下,我们可以测算出,不同运距对应的民航具备(相对)总旅行时间优势的最低航班班次(见表1)。
假设:
沿用本专题系列报告三中关于运距、航班班次与总旅行时间的假设与结论。
结合国内高铁与航空的实际运行情况,高铁与航空的平均运营速度分别取250km/h、800km/h。
(2)航线市场类型主导竞争策略差异,竞争格局有所不同从我国高铁开通后,对应航线航班的实际运营情况来看,不同的类型的航线,航空公司所采取的策略确实有较大的差异,实际的情况也基本印证了我们的研究结果。
2009年12月,武广高铁通车:
武汉-长沙航线(294m):放弃市场。由于运距过短而停飞;
长沙-广州航线(620km):放弃市场。客流量达不到运营最低航班所要求的最低客流,航班班次逐年缩减;
武汉-广州航线(873km):竞争市场。客流量能够达到运营最低航班所要求的最低客流。在高铁通车后,经历过前期的“空中快线”战略。但从提高盈利水平的角度考虑,航空公司最终采取了缩减班次、提高票价的手段,但运力缩减后的航班班次相对高铁仍然具备总旅行时间优势。
2010年2月,郑西高铁通车:
郑州-西安航线(500km):放弃市场。由于客流量远远达不到运营最低航班所要求的最低客流,高铁在2月初通车后,从3月25日起,航线全部停飞;2011年11月,考虑到商务旅客出行需求及旅客中转的需要,该航线开始复飞,执飞西安-郑州-合肥航线。
2011年6月,京沪高铁通车:
南京-上海航线(273km)、济南-南京(556km)、天津-南京(804km):放弃市场。由于运距过短或客流不足而停飞;
北京-济南航线(421km):放弃市场。客流量远远达不到运营最低航班所要求的最低客流,高铁通车后,航班班次逐年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