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应用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方法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众多学者先后提出了一些富有价值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定量表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使人类了解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自然的胁迫状况,从而减少对自然的负面影响.自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发表以来,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已经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1,2].

20世纪90年代,由加拿大著名生态经学家威廉·里斯(WilliamE.Rees)教授和他的学生Weckernagel[3]提出的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定量可持续性测量方法,从一个崭新的视角考察人类及其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传统的经济学模型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性评价仍集中于可以在市场上交换的物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上,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未能对生态可持续的必要性做出合理的解释.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能源消费同自己所拥有的生态承载能力进行比较,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用土地面积这一度量单位很有直观性,这对于唤醒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全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形成、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生态足迹方法和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时空区域尺度的可持续发展测度[4-6].本文从从国内外已有的应用研究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的最新概况,展望生态足迹今后的研究方向.

1生态足迹简介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威廉·里斯(William)及其学生瓦克纳戈尔(Wackernagel)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它是一组基于土地面积的度量指标[7],可以把它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的巨脚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

1996年以后,William和Wackernagel又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了解释:“一个国家范围内给定人口的消费负荷”、“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Winiom,1997)、“用生产性土地面积来度量一个给定人口或经济规模的资源消费和废物吸收水平的账户工具”(李利锋,2000).总之,生态足迹这一形象化概念既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包含了可持续性机制.这就是说,当地球所能提供的土地面积容不下这只巨脚时,其上的城市、工厂就会失去平衡;如果巨脚始终得不到一块允许其发展的立足之地,那么它所承载的人类文明将最终坠落、崩毁[8].生态足迹的定义为:“任何已知人口(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某个个人)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它既代表既定技术条件和消费水平下特定人口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又代表特定人口持续生存下去而对环境提出的需求[9].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自WilliamE.Rees(1992年)提出生态足迹概念以来,国际上有关生态足迹概念、模型及其方法的研究陆续展开.目前,己有近20个国家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各类承载力问题.自2000年起,世界两大非政府机构——

—RP(RedefiningProgress)和WWF(WorldWideFundforNature)分别每两年和每年公布一次世界各国的生态足迹研究成果.下面对国际上己经展开的生态足迹空间尺度应用研究进行简要介绍.对空间尺度所开展的应用研究主要从以下5个空间尺度开展:全球尺度的研究、地区尺度的研究、国家尺度的研究、区域和城市尺度研究、个人水平上.

2.1.1全球尺度的研究

以Wackernagel(1999)为代表的“加拿大生态足迹小组”率先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国家生态足迹》中计算了1997年的全球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就全球范围而言,人类的生态足迹已经超过了全球生态承载力的30%[10].随后又

生态足迹应用研究进展

晓兰,王丹丹

(赤峰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生态足迹模型自1992年被提出以来,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从国内外已有的应用研究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的最新概况,展望生态足迹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X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1-0020-07

20

--

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处于生态赤字状态.此后,世界自然基金会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UnitedNationsEnvironmentProgramme)世界保护监测中心WCMC(WorldConservationMonitoringCentre)、全球足迹网络GFN(GlobalFootprintNetwork)从2000年开始每两年,联合发布《生命行星报告》(LivingPlanetReport)(2000,2002,2004,2006[12~17]),公布世界各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及其消费项组成.此外,在2002年,Wackernagel等人与theUNEPWCMC合作,进行了全球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和预测研究[18],1961 ̄1999年全球平均生态足迹的变化表明,全球平均生态足迹增长了80%.2.1.2地区尺度的研究

地区尺度的生态足迹研究报告主要有《国家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帐户2005版》、《欧洲生态足迹报告2005》[19]等.其中,在《国家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帐户2005版》中把全球按照收入和地区分别分类,计算了不同分组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此外,于2006年4月公布的《亚太地区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报告2005》[20]中显示,亚太地区人们消耗资源的速度相当于该地区自然资源恢复速度的两倍,而该地区人类所需的资源比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资源高出1.7倍.

2.1.3国家尺度的研究

Wackernagel早在1997年的《国家生态足迹》[21]中,对52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67.3%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生态赤字.这5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类消费己超过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生态承载力总和的35%,说明大多数国家的资源消耗量已经超过了其所能提供的承载力,使发展进入不可持续性.以HelrnutHaberl为代表的研究小组对奥地利进行长达79年(1926 ̄1995)的生态足迹度量[21 ̄23].荷兰学者VanVuuren等对不丹、贝宁、荷兰和哥斯达黎加等国家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比较研究[21,22,24].CarryMcDon-ald和DrMurrayPatterson计算了新西兰的生态足迹[25].在《生命行星报告2004》中[26],比较了150个国家的生态足迹.在《2004地球生态报告》中,使用“生态足迹”这一个指标,列出了一份“大脚黑名单”[27].在这一份“大脚黑名单”上,阿联酋“荣登榜首”——

—人均生态足迹高达9.9hm2,是全球平均水平(2.2hm2)的4.5倍.中国排名第75位,人均生态足迹为1.5hm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2.1.4区域和城市尺度研究

哥伦比亚大学WilliamE.Rees等人[28]最早估算了典型城市工业区(人口大于300人/km2)要占用比其所包含的区域面积大10 ̄20倍的土地面积,由此看出,人类的需求已超过了地球的承载力.Wackernagel主要研究了东京、渥太华、伦敦等大城市[29]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东京的生态足迹为4811.94万hm2,是日本国土面积(3777万hm2)的1.27倍;渥

积的125倍.CarlFolke[21]等估算了北欧波罗的海地区和全球城市发展的生态足迹,研究表明,波罗的海地区的29个大城市因对自然资本的消费占用了比该地区的城市面积大565 ̄1130倍的生态面积[30].HerbertGirardet[28]计算了伦敦的生态足迹——

—12%的英国人口和17万hm2的土地占用了2100万hm2或125倍于此城市的生态面积,几乎等于整个英国的面积.

此外,WilliamE.Rees[31],日本社会工程部、东京技术研究所、决策与技术研究学院[32],JonasLarsson,RobertCostanza[33]等,还分别研究了加拿大渥太华、日本东京、英国伦敦等地区的生态足迹.WarrenRhodes等[34]对香港地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港的生态足迹与其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比例为22:1,绝大部分靠资源进口.

2.1.5在个人水平上

Wackernagel的初步研究表明,加拿大20%的富人的平均生态足迹高达12hm2,而20%穷人的平均生态足迹则不到3hm2.

2.2国内研究现状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国内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最早被翻译为生态基区[35,36],也被翻译为生态占用[37,38]、生态痕迹[39 ̄41]、生态空间占用[42,43]、生态脚印[44,45]等.其中,由于“生态足迹”一方面体现了人类对于所依赖的生态环境范围,另一方面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所以应用范围较广.

张志强[46]、徐中民[47]、杨开忠[8]等学者以其敏锐的学术感知,对生态足迹模型的引入、介绍是国内兴起生态足迹研究的基础.自1999年生态足迹的概念被引入之后,很多学者分别对生态足迹的理论、方法和计算模型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但是与国外的研究相比,我国生态足迹的研究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国内生态足迹研究已从介绍引进的初期阶段(2000 ̄2002)过渡到了大量应用研究的发展阶段(2003 ̄).目前国内对生态足迹模型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不同尺度应用研究(跨省区域尺度和城市尺度的实证)与特定行业/部门足迹分析研究等方面.

2.2.1尺度方面研究

不同尺度和不同区域的生态足迹分析是目前国内生态足迹实证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领域,包括国家、省、市、县、镇等尺度.

2.2.1.1在国家和省级尺度上

徐中民等对中国和部分省(区、市)1999年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1999年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326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81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645hm2,中国的生态足迹已经超出其生态承载力的94%.所计算的31个省(区、市)中,除江西、云南、西藏外,其余28个地区都存在

2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