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煎煮过程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溶出和水解平衡

合集下载

四逆汤作用机制的研究

四逆汤作用机制的研究

19 肖劲松,章军建,黄朝云,等. 逍遥散治疗中风后抑郁68例.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4):333.20 陈微,赵树华,许淑芬,等. 百合地黄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5):417-418.21 赖群清. 自拟活血解郁汤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60例疗效分析. 广西医学,2005,27(8):1281-1282.22 张秀荣,赵鸿运. 舒神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山西中医,2002,22(3):35.23 洪杰斐,李君良. 郁星菖志汤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对照.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504-2505.24 周晓卿. 越鞠丸加味合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6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5,13(3):18-19.25 任德启. 调神通络汤配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症45例. 陕西中医,2004,10(25):879-880.26 李英.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50例.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2(5):57-58. 27 谌剑飞,梁浩荣,宋颖.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28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3):178-179.28 刘志顺,刘军. 调理髓海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1997,17(9):543-544.29 申鹏飞,孔莉,石学敏.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研究. 中国针灸,2005,25(1):11-12.30 蒋振亚,何林娜,彭力群,等. 针刺天谷八阵治疗中风后抑郁症. 中国针灸,2002,22(1):30.31 龙浩文,谭佩珍,冯建宏,等.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3):173-174.32 荣琦,金泽,蒋希成,等.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60例疗效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2005,3(21):36-37. 33 杨秋霞. 疏肝解郁化瘀汤辅加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 中医研究,2005,18(8):27-28.(收稿日期:2005-12-18)(本文编辑:樊红雨)四逆汤作用机制的研究杨学伟崇卓郭云良四逆汤是《伤寒论》的急救要方,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用于阳虚欲绝、冷汗、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症。

四逆汤的用法解析

四逆汤的用法解析

四逆汤的用法解析制附子20-100克,干姜15-50克,炙甘草20-40克。

方证引用:一:四肢厥逆,身体疼痛,精神萎靡,2便清利,脉微欲绝属于寒甚者。

二:汗、吐、下不当造成津伤损阳而四肢冷,疼痛,畏寒,喜睡,舌暗,苔白腻或白滑而脉沉细微等无力者。

如果没有以上阳虚症状,切不可乱用。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何谓阳虚?全身冷,恶寒,四逆脉微的重要特征,表现在病人全身冰冷,脉微欲绝,鼻中气息变冷,寒入少阴。

也可使病人暴哑,这个时候四逆汤效果极好。

四逆汤治疗寒症,但寒证不等于无热证,有些病人发热无休,头昏神倦,汗出,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此乃元阳大伤。

投清热则误诊,很多病人夏季受凉而腹泻,常用到此方,不可概用苦寒清泻。

但一定要掌握舌淡苔白,脉无力的特征。

不可乱用,四逆汤是急救之方,姜,附子用量一定要大,病人面如白纸,息如游丝,四肢冰冷,元阳衰,阳气不能通四肢,附子用200克也是必然。

现在很多医生,好好的健康之人,孩子,也动不动附子50多克,这样怎么不让人心寒。

不是害人又是什么呢?真正的名医把阳虚看的很清楚,既然看清楚了,也就不怕了,舌红也有阳虚,苔黄也有阳虚,重要的是你能辩证出阳虚的特点。

某病人睾丸疼痛,牵引少腹,常感寒凉疼痛,脉像沉微细,舌淡舌根苔黄腻厚,此乃少阴阳衰,四逆汤用之。

但必须有阳虚特征,脉沉微细,舌淡,虽然苔黄厚腻,但不是主证,如果用湿热方,势必没有效果,本方是温热之剂,面色红润,口臭声粗,便燥,小便短赤,脉数有力,千万不可用。

现在的医生,已经把阳虚这概念更新了。

不辩虚实,都认为老人小孩,阳气决定一切,不辩脉,不辩舌。

入笔就是附子,干姜切重,这不能不违背伤寒论原义。

什么是假热真寒,现在的医生都认为阴虚是假,真寒是真,完全把假热真寒的概念搞的一塌糊涂。

虽然有时候寒热难辨,但可以从面色来判断,四逆症就是阴寒体质。

脸色缺少光彩,多灰暗,苍白,肌肉松,按之无力,嘴唇色暗淡干涸,舌淡胖,多齿痕,皮肤多干燥,晨起多浮肿,目精无神。

_逆汤剂型改革研究进展

_逆汤剂型改革研究进展

中药园地四逆汤剂型改革研究进展邹平县药品检验所(256200) 成若才 张同峰 车林浩 关键词 四逆汤 剂型改革 综述 四逆汤由附子、甘草、干姜组成,为回阳救逆的要方,主治少阳病亡阳厥逆证。

凡属阴盛阳衰或阳气将亡而见吐利、脉微欲绝之症,均属本方适应范围。

四逆汤的制剂工艺研究被列为“七五”攻关项目。

经过10年的努力,在四逆汤的剂型改革方面有了一些进展,出现了不少速效新剂型,主要有新型汤剂[1]、合剂[2]、滴丸[3]、栓剂[4]、注射剂[5]。

1 提取工艺研究中药的剂型改革中,合理的提取工艺是基础,它要求既能从原药材中提出较多的有效成分并去除无效甚至有害成分,又使提取物的量和状态能适合剂型的需要,故不能仅仅考虑采取常规的煎煮方法[6]。

1.1 单煎提取与混煎提取的研究1.1.1 提倡单煎提取 这种观点认为,在单煎混合液与混煎提取液的有效成分和疗效基本相同的前提下,鉴于混煎能造成大量有效成分的损失,应根据各药成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采取分别提取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有效成分。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四逆汤中各药的协同作用,并非因各药混煎的关系[7],附子、干姜、甘草分别煎煮配用,可完全避免动物死亡[8]。

朱承伟等曾对四逆汤的单煎混合液和混煎提取液做了药效和化学方面的研究,肯定两者的成分和疗效基本相同[9]。

后来,有人做过乌头碱与甘草酸相互作用的研究[10],发现二者在水溶液中混合不产生沉淀,二者混合后沸水浴加热30min产生沉淀,但经薄层层析证明,乌头碱与甘草酸只是斑点明显减小,未产生新的斑点。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乌头碱的毒性不因甘草酸的加入而降低,分析其结果认为,甘草酸对乌头碱没有解毒作用,二者混合后加热虽有沉淀产生,但可能是由于加热过程中乌头碱和甘草酸各自发生水解使得p H值降低而析出甘草酸所致,另外也有形成离子对而增加了生物碱的脂溶度的可能,并非甘草酸与乌头碱相互作用的结果。

任大伟等[1]在研究中也发现,采用分别提取的方法制得的新型汤剂,其中的乌头碱、甘草酸含量明显高于传统汤剂和药典合剂。

四逆汤的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研究

四逆汤的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研究

1四逆汤化学成分研究通过现代临床试验和大量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四逆汤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心肌缺血、低氧、动物免疫调节、肠黏膜保护及脑缺血损伤等都具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4],四逆汤的君药为附子.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寒湿痹痛等.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乌头生物碱、脂类、醇胺及多糖等.其中,乌头生物碱是附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乌头生物碱包括二萜双酯型生物碱和脂类生物碱.二萜双酯型生物碱包括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二萜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经过水解,脱去乙酰基生成单脂型二萜生物碱(如苯甲酰乌头碱),再继续水解单脂型二萜生物碱失去苯甲酰基生成乌头原碱.经过两次水解作用,附子的毒性明显减弱,药效明显降低.中药甘草为多年生豆科植物的根茎,主要成分包括甘甘草酸、甘草次酸、草甜素、甘草黄甙(甘草甙)、甘草素、甘草苦甙、异甘草黄甙、二羟基甘草次酸、甘草西定、甘草醇、5-0-甲基甘草醇等.甘草酸又称甘草甜素,为甘草的代表性成分之一,具有保肝、抗炎及免疫调节等功能[5].甘草中的甘草次酸能与附子中的乌头生物碱形成不溶性络合物,从而抗附子引起心律失常,同时甘草次酸能够改善人体代谢性酸中毒,增强组织用氧能力.干姜主要含有姜烯、水芹烯、姜酮等挥发油,此外含有6-姜辣磺酸、5-外-羟基龙脑-2-O-β-D-吡喃葡萄糖甙、姜糖脂等成分.干姜对附子有解毒作用,但毒性低于甘草.2四逆汤的作用机制研究四逆汤中君药附子具有回阳救逆之效,但毒性极大,能产生嘴唇、两手、胸口发麻,视物花白,全身发麻等症状.中药方剂中,附子配伍甘草用以克其毒,从而“解毒存性”,故有“附子之性急,得甘草而后缓”之说.附子与甘草配伍后,其作用机制包括:首先是附子中的毒性成分乌头碱与甘草中的解毒成分甘草酸结合成盐,结合盐逐步释放出游离甘草酸和游离乌头碱,同时结合盐释放的甘草酸又能促进乌头碱的水解.乌头碱与甘草酸络合盐起到了缓和毒性的作用,而甘草酸促进乌头碱的水解则起到了解毒的功效,即达到了“解毒存性”的目的.徐姗瑶分别采用单煎附子、合煎附子与甘草、附子与甘草酸、附子与甘草次酸等方式,用动物实验研究四种不同煎液给药途径其所含的毒性大小[6].通过研究表明,甘草与附子合煎较附子单煎能显著减少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煎出量,从而降低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分别将附子与甘草酸、甘草次酸合煎,乌头碱的煎出量较单煎附子显著增加,说明甘草酸和甘草次酸能促进附子中毒性生物碱的溶出.动物实验表明,当注射给药时,附子与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合煎液的毒性较单煎液明显增强;当口服给药时,子与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合煎液的毒性较注射给药明显减小,研究结果说明甘草解毒机制之一是甘草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与乌头类生物碱结合成盐能减缓毒性成分乌头类生物碱在体内的吸收.3四逆汤的药用价值3.1抗休克作用四逆汤对休克的各期均有作用,可有效对抗休克症状的恶化.四逆汤对失血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具有明显的升压和强心作用,能明显增强离体心肌和在体心肌的收缩力,同时通过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改善心肌供氧条件、能量代谢及抗自由基等途径保护心肌.3.2免疫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7].巨噬细胞是一种位于组织内的白血球,其主要功能是以固定细胞或游离细胞形式对残片细胞和病原体进行吞噬、溶菌作用,并激活淋巴球细胞或其他免疫细胞,使其对病原体作出相应的免疫反应作用.巨噬细胞在发挥作用时,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菌酶在吞噬、消化过程中起着极大的作用.当机体处在非生理状态时,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四逆汤具有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增加血清溶菌酶的调节作用[8].体内的免疫活性细胞包括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四逆汤能够调Vol.30No.9S ep.2014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n )第30卷第9期(上)2014年9月四逆汤的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研究杨春燕,张国升,李启照,薛志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合肥230088)摘要:四逆汤出自于《伤寒论》,由炙甘草、干姜、附子三味药物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四逆汤具有强心、抗休克、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增加动脉血流量等药理作用[1-3].附子是四逆汤的君药,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干姜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和二苯庚烷、辣椒素等不挥发性物质.甘草主要含有三萜皂苷和黄酮类成分.本文主要研究四逆汤的化学成分,并对其药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四逆汤;化学成分;作用机制;药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4)09-0012-0212--. All Rights Reserved.节和促进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但对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有抑制作用,同时可以促进血清溶菌酶的调节活性,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3.3保护心肌的作用氧自由基过量生成导致心肌组织损伤[9].四逆汤保护心肌的原理是:抗氧化酶能够有效地清除机体内过量的氧自由基,对心肌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等.四逆汤煎剂的主要成分乌头类生物碱,能明显升高机体内局部组织的抗氧化酶的活性,同时增加心肌局部组织抗氧化酶的含量,从而发挥清除自由基、保护体外循环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10].四逆汤能增加体内心肌细胞的氧利用率,恢复和增强氧化磷酸化功能,并能增加心肌三磷酸腺苷的合成,从而达到保护心肌的目的.3.4保护脑缺血后损伤作用颜建云等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局部阻塞模型(McAo),观察四逆汤对脑缺血大鼠丙二醛(MDA)和神经酰胺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 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逆汤能对局部脑缺血大鼠产生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是减轻氧化损伤,减少神经酰胺的生成量[11].3.5降低血压作用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发病机制为体内血管收缩因子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刺激体内大血管、微血管及心脏组织器官的生长和重塑.崇卓等人通过大鼠实验证明,四逆汤可以使肾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并能使肾入球小动脉壁厚度显著变薄,心肌细胞横截面积显著减小,脑病变显著减轻.四逆汤具有降压作用,能够有效地减轻或者逆转高血压大鼠心血管系统以及靶器官的病理改变[12].3.6保护肠黏膜作用当人体发生失血性休克时,分布在绒毛顶部的小肠上皮细胞是小肠组织最先受损的细胞.当机体处在高代谢的状态时,体内线粒体对缺氧异常敏感.尤其在缺血过程中,线粒体比其他细胞器的变化更为显著[13].研究表明[14],四逆汤可使小肠微绒毛、线粒体受损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同时可增加线粒体数目,从而使体内氧供给充足,代谢稳定.刘克玄等[15]研究证实,四逆汤具有抗I/R后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功能,证实与它清除氧自由基、抑制S Mase的基因表达、减少神经酞胺的生成、升高S OD活性、降低MDA含量、抑制肠黏膜细胞凋亡有关.4四逆汤的前景展望近年来,大量医学、药学工作者应用化学分析方法和药理实验等对四逆汤进行研究,尤其对配伍应用和解毒作用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使四逆汤的发展得到了极大提高.由于现代实验条件的局限性以及对组方成分认识有限性,对实验中部分甘草干姜解附子毒的作用机制仍无法明确解释,其确切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将会使中医药经典方剂的研究迈向新的台阶.———————————————————参考文献:〔1〕右议向,惠知漫.四逆汤作用机制的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1):33.〔2〕商李超,郁保生.四逆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1):1333.〔3〕窦有业,杜蓉.四逆汤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8,27(1):74.〔4〕刘芳,于向红,李飞,谈钰元,乔延江.HPLC测定附子及其炮制品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 2006,31(14):l160.〔5〕任陪陪,孙国祥,智雪枝.RP-HPLC法测定附子理中丸中甘草酸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8,28(5):779—781.〔6〕屈岭.甘草配伍原理初探.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8(19): 439.〔7〕王乃平.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45-251.〔8〕葛迎春,马天舒,刘平,等.四逆汤类方提取物对离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6,12(2):28-31.〔9〕王振宇,钱瑞琴,关树宏,等.冠心Ⅱ号抗缺血性心肌损伤的自由基机理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结合杂志,2003,5 (23):363-364.〔10〕殷胜利,刘子由,张希,等.乌头类生物碱对体外循环缺血心肌Cu-Zn-SOD-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7):782-783.〔11〕颜建云,吴伟康,陆立鹤,等.四逆汤对局部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神经酰胺机制[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4,4(3):168-171.〔12〕崇卓,杨学伟,刘海霞,等.四逆汤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肾及心脑病变的影响[J].青岛大学院学报,2007,43(6): 207-208.〔13〕姜澜,赵秀梅,田牛,等.小肠绒毛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体外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9,15(4):60-62.〔14〕刘克玄,吴伟康,罗汉川,等.四逆汤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小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20(4):636-439.〔15〕刘克玄,吴伟康,朱有凯,等.四逆汤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神经酸胺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2):240-244.13--. All Rights Reserved.。

四逆汤配伍作用的化学及药效学

四逆汤配伍作用的化学及药效学

医药化工化 工 设 计 通 讯Pharmaceutical and Chemical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190·第44卷第10期2018年10月中药配伍中方剂组成会直接影响其治疗的效果,中药配伍理论为中医药学重点内容[1]。

不同的中药配伍方式下,其化学成本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对其整体药物应用的效果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2]。

文章以分组研究的方式,将不同配伍的四逆汤3种有机成分、5种无机元素指标等进行对照分析,明确四逆汤配伍作用的化学及药效学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分组研究的方式,将不同配伍的四逆汤3种有机成分、5种无机元素指标等进行对照分析。

各组方均取附子10.00g 、干姜8.35g ,甘草取5个不同剂量且获取5个不同的组方,剂量分别为11.13g 、16.78g 、22.26g 、27.82g ,33.42g 及38.97g 。

加去离子水煎煮,制备获得样品液,分离、纯化后对各个样品液。

以PE-432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EXY-I 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样品液中5种无机元素实施测定。

1.2 实验方法按照《伤寒论》[3]中四逆汤原方药味用量进行计算,各个组方附子均取10g ,甘草、干姜按照比例随机设计,获得5个配方。

精确称取乌头碱、中乌头碱以及次乌头碱标注品制备品液以备应用。

2 结果2.1 各类品液中三种乌头生物碱含量对比甘草剂量增加的情况,四逆汤中3种乌头生物碱含量也会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详见表1。

表1 各类品液中三种乌头生物碱含量对比样品液12345乌头碱 3.713 2.742 1.356 3.726 3.642中乌头碱 2.816 1.299 2.5820.963 1.931次乌头碱5.7312.6151.2613.9792.8072.2 不同四逆汤组方无机元素煎出率对比不同配伍方式下四逆汤中无机元素含量未见显著差异,但是煎出率会随着中药味、药量的增加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超微速溶饮片与传统饮片四逆汤的作用比较

超微速溶饮片与传统饮片四逆汤的作用比较
[ 5~ 6]
四逆汤是东汉张 仲景所创名方 , 始载于 《 伤寒论 》 , 由附 子、 干姜、 炙甘草组成 。方简效 宏 , 具 有温中 祛寒、 回阳救 逆 之功
[ 1]
, 主要用 于 阳虚 欲 脱 , 冷 汗自 出 , 四 肢 厥 逆 , 下 利 清
谷 , 脉微欲绝。近年来随着 中药新剂 型不断 发展 , 四逆 汤除 传统饮片煎 煮成 汤剂 外 , 有了 超微 速溶 饮片 新 剂型。超 微 速溶饮片是将中药饮 片超微细 粉化微 米级 , 物理加 工 , 组方 后缺乏传统饮 片煎 煮过 程 , 因此 超微 速溶 饮片 与传 统饮 片 药效学及药 动学 是否 等效 , 一 直是 人们 关注 的 问题。本 文 利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 四逆汤 传统饮 片与超 微速溶 饮片 对离体心脏作 用强 弱 , 用高 效液 相法 测定 血清 中乌 头碱 等 有效成分含量 , 探 讨传 统饮 片汤 剂与 超微 速溶 饮片 在药 效 学和药动学方面是否 存在区别 , 现介绍如下。 1 仪器与试剂 1. 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 ( LC - 10A, 日本岛津 ): 生物信 号记录分析系统 ( BL - 410 型 , 成都 泰盟 ); JZ100 型 肌肉 张 力换能器 ( 北京航空研究所 ): LB801 型超级 恒温器 ( 辽 宁市 恒温仪器厂 ); 分析 天平 ( AE200, 瑞士 梅泰勒 托利 多 ); TDX 高速离心机 ( centr ifuge 5804R , 英 国 eppendo rf); 多 用振荡 器 ( GZ - 1, 北京冰箱电机厂 ); 精密 pH 计 ( pHS- 3C; 上海雷磁 仪器厂 ) 。 1. 2 药材及 试 剂 干 姜、 附 片、 甘 草传 统 饮片 ( T rad itional cut crude drug, TCCD ) 购自振湘医 药公司 ; 干姜 、 附 片、 甘草 超微颗粒 ( ultra m icro - cut crude drug , U CCD ) 由湖南省 中医 药研究院提供 ; 乌头碱标准 品购自湖 南省药 品检验 所 ; 生理 盐水 ( 湖南金健药业有限 公司生 产 , 批 号 : 20050708); 甲醇、 三乙胺、 三氯醋酸等均为分析纯。 1. 3 动物 2 实验方法 2. 1 四逆汤制备 按照 2005 年版《 药典》 方法 制备传 统四 逆汤 , 超微速溶饮 片四 逆汤 按传 统饮 片四 逆汤 各单 味药 比 家兔和豚鼠均购自中南大学实验动物学部。

《骨伤》-乌头热水,凉水先煎实验方案-杨峰

《骨伤》-乌头热水,凉水先煎实验方案-杨峰

附子开水直接先煎30分钟还是直接凉水先煎再烧开后再煎30分钟药效研究报告实验目的:研究乌头开水先煎的临床实际意义。

实验原理:1. 附子的主要成分为乌头生物碱类,药理研究表明,双酯型乌头碱毒性最强,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毒性较小,乌头原碱类毒性很弱或几乎无毒性。

其中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是附子中的主要毒性成分,又是其镇痛、抗炎的有效成分。

所以检测以上三种成份的多少就能说明乌头的临床效果的强弱。

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其中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进行含量测定,HPLC因其柱效高、分离好、稳定方便,能同时测定几种乌头碱的含量,故应用最多。

试验方法:1.实验器材及物品:2695高效液相泵-996紫外检测器(Waters,美国),电子天平(Sartorius,德国),超声清洗器(天津Autoscience公司), pHS-3C型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高速离心机(eppendorf,德国)。

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标准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品检定所。

乌头中药饮片(均来自学校药房),甲醇为色谱纯,水为去离子水,其他试剂为分析纯。

2.线性范围考察:精密称取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标准品适量置于容量瓶中,加入二氯甲烷溶解并定容,得浓度为1·1 g·L-1中乌头碱、1·3 g·L-1乌头1·0g·L-1次乌头碱标准品储备液。

每种标准品溶液分别进样2、4、6、8和10μL, HPLC测定。

以浓度( mg·L-1)对峰面积计算回归曲线。

3.水煎煮样品:精密称取2份标准乌头各10 g,分别放入500ml的烧杯中,并编号A,B。

A组烧杯中加入300ml凉水后进行加热,直到加热到成为沸水为止。

并同时给B组中烧杯中加入300ml沸水后,两烧杯同时再次加热30min。

四逆汤现代研究论文:四逆汤现代研究

四逆汤现代研究论文:四逆汤现代研究

四逆汤现代研究论文:四逆汤现代研究【摘要】四逆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为急救之方药,为回阳救逆之代表方,由附子、炙甘草、干姜组成。

自仲景创该方以来的近两千年间,历代众医家均以传统的汤剂形式应用于临床,疗效卓著。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四逆汤具有强心、抗休克、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增加冠脉血流量等药理作用[1-3]。

而该方的君药为附子,其主要成分为乌头类生物碱(包括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此类生物碱属于双酯类生物碱,毒性极大。

酯类生物碱分子中的酯键是产生毒性的关键部位,在水中加热易水解,首先生成苯甲酰乌头原碱,进一步反应产生乌头原碱,两类水解产物毒性极小,但仍有药理活性。

【关键词】四逆汤生物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1 四逆汤的化学成分研究现代对四逆汤在临床应用的疗效观察和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均表明,四逆汤对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动物免疫调节、心肌缺血、低氧、降低实验性高血压、保护肠黏膜及脑缺血等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4],附子是四逆汤的君药,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

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除乌头生物碱外,还有醇胺、脂类及多糖等。

生物碱是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5]。

乌头生物碱包括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dda)、脂类生物碱,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包括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

煎煮后c18位酯基水解生成单酯型生物碱(mda),其毒性有明显降低。

mda进一步水解生成相应的醇胺,其毒性降低更明显,药效却没有明显减弱。

甘草酸又称甘草甜素,为甘草的代表性成分之一,具有保肝、抗炎及免疫调节等作用[6]。

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等。

方剂中,甘草所含甘草次酸能与附子中的生物碱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是对抗附子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成分,而且能够改善代谢性酸中毒,增强组织用氧能力。

干姜,主要含姜萜酮、β-没药烯、α-姜黄烯等挥发油成分,还含辛辣的姜辣醇类成分,对附子有解毒作用,但低于甘草。

2 四逆汤的作用机制研究四逆汤方中附子为药中之圣药,具有回阳之效,但毒性极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与工艺・四逆汤煎煮过程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溶出和水解平衡王 勇,石 磊,金东明,宋凤瑞,刘志强*,刘淑莹(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新药研究室,吉林长春 130022)摘 要:目的 研究四逆汤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溶出平衡和水解平衡。

方法 利用电喷雾质谱分析,比较了制附子、四逆汤、四逆汤药渣和含有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混合对照品体系中的乌头碱类二萜生物碱。

结果 在煎煮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溶解并发生水解反应,而脂类生物碱则难溶于水。

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水溶性相近,但是次乌头碱在水中的热稳定性更高,C19二萜骨架上C3取代基(-O H或-H)的变化影响生物碱的稳定性。

结论 四逆汤中的乌头碱类生物碱的种类及含量由其溶解性和化学稳定性共同决定。

关键词:四逆汤;生物碱;电喷雾质谱;平衡中图分类号:R283.6;R28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3)04031104Stripping and hydrolyzing balance of aconitic alkaloids in processing of Sini Decoction WANG Yong,SHI Lei,JIN Do ng-ming,SONG Feng-rui,LIU Zhi-qiang,LIU Shu-ying(N ew Dr ug L abor ator y o f Chang chun Instit ut e of A pplied Chemist ry,CA S,Changchun130022,China) Abstract:Object T o study the stripping and hy droly zing balance of aconitic alkaloids in Sini Deco c-tio n.Methods Sini Decoctio n,the prepar ed aconite ro ots that had been co ncocted w ith liquor ice and dried ginger,the r esidue of Sini Decoctio n and the mixed reference substance sy stem contained three kind of di-ester diterpenoid alkaloids(DDAs)w er e analy zed by electro spray io nization mass spectr ometry(ESI-M S) respectiv ely.Results The results sho w ed that the DDAs w ere solv ed and reduced by hydro lysis reaction, and the lipo-alkalo ids w ere difficult to be soluted in the Decoctio n.The further study for the sy stem of thr ee DDAs including aco nitine,mesaconitine and hy paconitine indicated that the solubility of DDA s w as sim ilar,but hy paconitine w as m ore stable in boiling w ater,w hich sug gested that the chang e of C3-substi-tute(-OH or-H)on diterpenoid skeleto n w ould influence the stability of DDAs evidently.Conclusion The content o f aco nitic alkaloids in Sini Deco ction and its v ar iety depend o n both their solubility and chemi-cal stability.Key words:Sini Decoctio n;alkaloids;electrospr ay ionizatio n mass spectro metr y(ESI-M S);balance 中药复方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已逐渐引起人们重视,但对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原因研究较少。

复方中化学成分的含量主要由其是否容易溶出和溶出后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两种因素决定。

溶出率受煎煮时间、火候、煎煮次数、温度和溶剂用量等因素影响,并建立了溶出率与以上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1,2]。

复方中的化学反应包括水解、络合和氧化等,但将溶出和水解同时考虑的研究不多。

四逆汤由制附子、炙甘草、干姜3味中药组成,是中医临床的经典方剂,乌头生物碱是其中主要活性成分。

电喷雾质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被广泛应用[3]。

本实验以四逆汤为体系,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研究了溶出和水解这两种因素对复方中乌头生物碱的影响。

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美国Finnig n LCQ电喷雾质谱仪。

仪器条件:毛细管温度:180℃;喷雾电压:5kV;鞘气(氮气)流速:60L/h;毛细管电压:38V;注射泵流速:3 L/m in。

制附子、炙甘草和干姜购于长春市药店,乌头碱(0720-9807)、中乌头碱(799-9403)和次乌头碱(798-9403)对照品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生物碱的提取1.2.1 制附子中生物碱的提取:取5g制附子,100 m L无水乙醇浸泡48h,提取液用甲醇稀释5倍后,得0.01g生药/m L溶液,电喷雾质谱仪检测。

1.2.2 四逆汤中生物碱的提取:取6g制附子、6g收稿日期:2002-07-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271600) *通讯作者炙甘草和4g干姜,200mL蒸馏水煎煮3次,每次40min,浓缩至45m L。

向煎煮液中加入180m L无水乙醇,静置,24h后抽滤分离多糖等大分子,溶液减压蒸干后用50mL蒸馏水溶解,氨水调至pH= 10,氯仿萃取(30mL×3)后合并。

氯仿溶液用甲醇稀释5倍后电喷雾质谱仪检测。

1.2.3 制附子煎煮后药渣中残留生物碱的提取:将上述四逆汤中的制附子从药渣中挑出,蒸馏水洗净后用10m L无水乙醇浸泡48h,得残留生物碱的乙醇提取液,该溶液用甲醇稀释5倍后电喷雾质谱仪检测。

1.2.4 3种对照品的水溶性和热稳定性:称取1.16 mg乌头碱、0.92m g中乌头碱和0.89mg次乌头碱,氯仿定容于50m L容量瓶中,该溶液以甲醇稀释10倍后用电喷雾质谱仪检测;取5mL混合生物碱氯仿溶液,用5mL蒸馏水萃取3次,取水层以甲醇稀释3倍,用电喷雾质谱仪检测;另取5m L混合生物碱氯仿溶液,减压蒸干后用100mL蒸馏水溶解,加热15m in后,用甲醇稀释2倍,采用电喷雾质谱仪检测。

2 方法和结果附子中的乌头生物碱包括双酯型二萜生物碱(diester-diterpenoid alkaloids,DDA)和脂类生物碱(脂碱,lipo-alkaloids)[4]。

DDA包括乌头碱(a-conitine,A C)、中乌头碱(mesaco nitine,M A)和次乌头碱(hypaconitine,HA)等。

脂碱是DDA的C8位上乙酰基被棕榈酰基、亚油酰基或油酰基等脂肪酰基取代所形成的衍生物。

GC-M S技术证明DDA 煎煮后水解为单酯型生物碱(monoester-diter-penoid alkaloids,M DA)[5],但附子中脂碱在复方中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DDA结构的差异对水解反应的影响未见报道。

我们通过分析和比较制附子、复方和煎煮后的制附子中生物碱的相对含量试回答以上问题,并利用3种对照品验证生物碱的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

2.1 制附子中生物碱的ESI-M S分析:见图1。

由图1所见,在制附子乙醇提取液的电喷雾质谱图中观察到以下质子化的生物碱分子: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enzo ylhypaconine,BH,m/z574)、苯甲酰中乌头原碱(benzoylmesaco nine,BM,m/z590)、苯甲酰乌头原碱(benzoy laconine,BA,m/z604)、HA(m/z616)、去氧乌头碱(DA,m/z630)、AC (m/z646)、8-棕榈酰-苯甲酰次乌头原碱(HAP, m/z812)、8-亚油酰-苯甲酰次乌头原碱(HAL,m/z836)、8-亚油酰-苯甲酰中乌头原碱(MAL,m/z 852)和8-亚油酰-苯甲酰乌头原碱(ACL,m/z 866)。

m/z770离子的归属尚未确定。

这些生物碱结构相似,所以电离效率相近,其质谱峰的相对丰度可以近似地反映它们的相对含量。

[HA+H]+(m/z 616)是基峰,说明HA是制附子中主要的双酯型生物碱,这也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分析结果一致[8]。

图1 制附子乙醇提取液的电喷雾质谱Fig.1 ESI-MS of ethanol extractof prepared aconite roots2.2 四逆汤中生物碱的ESI-MS分析:见图2。

由图2可见,四逆汤中的二萜生物碱可以分为3类,即M DA(m/z500~600),DDA(m/z600~700)和脂碱(m/z800~900)。

M DA在四逆汤中含量较高, [BH+H]+(m/z590)是基峰;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次之,[HA+H]+的丰度为25%,并且没有观察到DA和AC。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逆汤中发现了少量的脂类生物碱(丰度<10%),部分该类生物碱在人参四逆汤中虽有报道,但未分得纯品[6]。

图2 四逆汤中乌头生物碱的电喷雾质谱Fig.2 ESI-MS of aconitic alkaloids in Sini Decoction 2.3 制附子煎煮后药渣中残留生物碱的ESI-M S 分析:在四逆汤中的脂碱的相对含量低于附子,一种可能是脂碱因为其长链脂肪酰基的存在而难溶于水。

为验证该假设,将与炙甘草和干姜共煎后的制附子挑出后提取其中的生物碱。

由图3可见,脂碱的含量最高,M DA次之,未检测出HA。

这些结果说明在煎煮过程中脂碱成为煎煮后附子中的主要生物碱,在煎煮过程中不易溶出,而大部分的HA已溶出。

不难看出生物碱二萜骨架上C8位取代基是长链脂肪酰基或乙酰基,显著影响水溶性,复方中HA 的含量低于制附子中相应的生物碱的原因在于水解,脂碱的含量低则由溶出平衡所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