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最后一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最后一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第7课最后一课【学习目标】⒈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

⒉通过分析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体会小说所表达的爱国主题。

【学习过程】活动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自由朗读课文,同时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明确生字词的读音。

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到讲台投影展示字词内容,并指出最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全班同学更正完善自己的答案。

给加点的字注音。

踱.步()挟.着()诧.异()懊.悔()宁.可()哽.住()活动二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

1870-1871年,普法战争爆发。

两个月后法军战败。

普鲁士军队进入法国,包围法国首都巴黎。

两国签订了停战协议,法国东北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被迫割让给普鲁士。

普法战争结束后的两年,法国作家都德以这次战争为创作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地区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禁止学习法语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阿尔丰斯•都德,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柏林之墙》《最后一课》等。

活动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的内容。

小说写了什么内容?可分为几部分,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活动四精读课文,以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为抓手,初步感知小说的主题思想。

⒈精度第一部分“上学路上”,思考并讨论:①“我想就别上学了”是为什么?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②“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这些景象”指什么景象?体现“我”怎样的心理?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⒉精读第二部分第一层“课前气氛”,思考:①平常上课与今天上课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②“我”发现了今天不同往日的气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⒊精读第二部分第三层“最后一课”,思考:“我”上最后一课的感情与平时上课有什么不同?请找出体现“我”心理的语句,概括一下“我”此刻的心理。

4.精读第三部分“下课”,思考:为什么“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可以看出“我”此时怎样的心理?【检测反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A.哽.住(gěng) 郝.叟(hǎo) 祈.祷(qí)B.捂.耳朵(wǔ) 惩.罚(chěng) 皱.边(zhóu)C.懊.悔(ào) 挟.着(jiá) 诧.异(chà)D.钥匙.(shì) 哽咽.(yàn) 踱.步(dú)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祈祷督学宛转 B.思量墙璧操练C.惨白阻塞旷课 D.戒尺溜冰字帖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

语文:第7课《最后一课》导学案2(苏教版八年级上)

语文:第7课《最后一课》导学案2(苏教版八年级上)

10《最后一课》导学案2一、预习导学【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懊悔、宛转、郝、祈祷、哽”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都德3、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与结构,掌握过渡段的知识。

4、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小说文体简介】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二、交流展示(预习作业):1.查字典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掌握词语的读音、解释)踱()督学()郝叟()()摊( )懊悔()( )chéng fá()()钥匙()()磨损() qídăo ( )( ) 哽()宛转()()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赫叟(hǎo sǒu)诧异(chà)哽住(gěng)B.祈祷(qí)懊悔(ào)挟(jiá)C.惩罚(chěng)板凳(dèng)捂(wǔ)D.紫藤(téng)钥匙(yào shi)赚(zhuàn)3.解释下列词语诧异:懊悔:哽咽:宛转: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祈祷督学 B.思量墙璧C.惨白阻塞 D.戒尺溜冰三、合作探究1.阅读小说,小说的全文分为三部分。

八年级语文《最后一课》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最后一课》学案苏教版

初二语文《最后一课》学案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最后一课》19世纪70年代,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被迫将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亡国之恨激起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

小说家都德将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

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下课的顺序来安排情节。

第1——6段,故事的开端。

开头一段主要写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

生动地刻画了小弗郎士的贪玩和不爱学习,也侧面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平时的严厉。

下文还有一些心理描写。

如“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集中地表现了小弗郎士的幼稚。

“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这是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基点,也是他能够觉悟的基础。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坏消息”是小弗郎士能直接感受到的普鲁士侵略带来的灾难。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主要有两处。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

“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点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许多人”和“挤”表现了人们对布告的关心,暗示了事件的重大。

这一部分通过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述,刻画了小弗郎士的幼稚、贪玩、不爱学习、不懂事,可还能管住自己的特点;点明了“最后一课”发生的时代背景,暗示今天的气氛和往常相比有些异常。

这时小弗郎士的思想性格和后来小弗郎土思想感情的彻底转变,形成了强烈对照。

这样的构思安排,可以使读者清晰地看到人物性格由幼稚变得成熟、懂事的发展过程。

第7——23段,故事的发展。

这一部分是小说的中心部分,按情节的发展,又可以分为三层。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第一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word版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第一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word版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挟.着()戒.尺()踱.来踱去()督.学()诧.异()郝叟..()()..()()惩罚宁.可()钥匙..()()哽.住()(2)理解词义①宛转:②征发:③祈祷:④懊悔:(3)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①本文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课文是在________________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②本文是以____________ ____为线索安排情节,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

小说的主人公是___ ____。

2.二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写出文中你认为需要补充且应该积累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

思考: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2.默读全文,说说文章思路。

小说有三要素:、、。

情节一般可以分为:、、、。

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本文中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的人物形象正是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完善起来的。

小说以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部分(—)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故事的发展:。

这一部分是小说的中心部分,按情节的发展,分为三层: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三部分(—)高潮和结局:。

(四)三读课文,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1.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回答一个问题。

(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2.小结: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要求自己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

《最后一课》 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最后一课》 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最后一课》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重难点1、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知识积累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课前预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挟()着踱()来踱去诧()异懊()悔郝()叟qí( )dǎo(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国人________。

体裁是_________,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历史背景创作的。

3、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4、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课堂活动活动一、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活动二、朗读课文,自主、合作完成:(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

“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活动三、精读课文,深入思考: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拓展延伸阅读自读课本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反馈练习:精读语段,回答问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最后一课》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最后一课》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导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导学案苏
教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积累重要词语,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能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划分情节;能分析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过程及原因;能分析塑造小弗郎士这个形象的意义。

3.激发高度的爱国热情,并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重点:
1.掌握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通过对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自己高度的爱国热情。

预习导学
1.。

都德(1840—1897),是法国 (国家)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权者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2.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叟(sǒu): 年老的男人。

《最后一课》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

《最后一课》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

《最后一课》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学习方法:比较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积累文中生字词、文学常识二、合作探究:1、研讨分析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

(1)你认为小弗郎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2)小弗郎士是一个由于这是最后一课而变得认真听课的人的孩子(合作讨论,诵读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写,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3)究竟是什么使小弗郎士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2.研讨分析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形象。

你认为韩麦尔先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3. 作者为什么样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讨论)三、精讲点拨:四、巩固检测:1、注音、填字:挟( )着踱( )来踱去诧( )异懊( )悔郝( )叟qí()dǎo(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国作家________。

体裁是_______,本文是以_________为背景,刻画了和两个人物形象。

3下边列举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按其发展脉络排列。

A、对小弗郎士回答不出问题时的痛苦思索。

B、对失掉祖国语言的悲愤。

C、对最后一课高度重视而表现出来的严肃、庄重。

D、对阿尔萨斯人不重视学习法语所引起的内疚。

E、对祖国语言的赞美。

F、对学生专心学习文字的沉思。

G、对亡国的悲痛。

H、对法兰西语言必然永久存在的信念。

杨永红。

《最后一课》 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最后一课》 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最后一课》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时一、导语1、一堂课能彻底改变一个小孩的学习态度,一堂课甚至能改变这个小孩一生的命运。

你相信吗?不信,就看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

2、分析标题看了题目,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一节什么课?谁上的?听课的是谁?为什么是最后一课?二、整体感知课文1、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2、回答问题。

(1)一节什么课:其实是半天的课,语法课、习字课、历史课、初级班的拼音。

总的来说,就是最后一堂法语课。

(2)谁上的:韩麦尔先生(3)听课的是谁:有小弗朗士、他的同学、镇上的人。

(4)为什么是最后一课: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法国最终战败,与普鲁士签订屈辱的停战协定,割让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东部地区,赔款50亿法郎。

这两块土地被普鲁士接手后为了表明所属权,只允许教德语。

本文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刚结束两年。

3、补充作者及写作背景“梅塘之夜”:一八七九年,以左拉为首的这六位作家,他们在梅塘别墅的一次聚会时,左拉提议各人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中短篇小说。

这六人中,都德写了《最后一课》,莫泊桑写了《羊脂球》,其他人也各写了一篇,合集成为《梅塘之夜》。

此时,莫泊桑其实还是一位无名小辈,但是凭借《羊脂球》,立刻声名大作。

三、初识小弗朗士1、请大家读第1至6节,思考“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请结合语句来回答。

贪玩、不爱学习、不谙世事、天真幼稚,但也有一定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

2、“我”的名字叫小弗朗士。

3、采用第一人称的作用:便于展开心理描写,并用这样的一个小孩去展现最后一课的情景,更真实生动,也更具震撼力。

4、全文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第二课时一、复习二、这样一个贪玩、不爱学习、不谙世事、天真幼稚的孩子在最后一堂课上会如何表现呢,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第7至16节(“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他穿上那套漂亮的衣服”),找出描写小弗朗士心理活动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思考是什么原因使他产生这样的心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7 最后一课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7 最后一课导学案 苏教版
———————————————————————————————————————————————————————————————————————————————————————————————————————— ————— ——————————————————————————
三、品味语言。
1.读24-29节。问题:①课文中“忽然”一词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
②课文中“我──我──”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读?
——————————————————————————————————— —————————————————————————————————————————————— ——————————————————————————————————————————————————————
《最后一课》
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分课时:1-2总课时:15-16时间:
课题:《最后一课》主备人:审核: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2、重点句理解
学习重难点: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浏览学案、明确目标
二、自学
1、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觉得文中的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借助文中的具体的语句说说?
③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 ”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两个 字的含义是什么?
—————————————————————————————————————————————————— ————————————————— ———— ——— —————————————————————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导学案 苏教版

《最后一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小说的要素,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2.理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作用;3.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小说的要素。

3.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导学过程一. 背景介绍:《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 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三. 小说文体简介: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最后一课》(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最后一课》(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第7课最后一课【学习目标】⒈感知韩麦尔形象,深刻体会小说主题。

⒉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学习过程】活动一感知韩麦尔形象,深刻体会小说主题。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分析了小说的情节结构,包括小弗朗士上学路上、上课之前、课上以及下课时四个部分。

随着情节推进,小弗朗士由怕提问贪玩幼稚,到感到诧异然后到难过懊悔,最后悲愤懂事,爱国主义情感在小弗朗士心中逐步唤醒。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下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

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肖像描写又包括服饰描写、神态描写等。

以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中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心理变化。

1.________描写,心理:______________;例句:______________2.________描写,心理:______________;例句:______________3.________描写,心理:______________;例句:______________4.________描写,心理:_____________ 。

例句:______________活动二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1.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①“监狱大门”比喻什么?②“钥匙”比喻什么?③本句的含义是什么?2.怎样理解“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活动三探究“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等描写的作用。

(注意“鸽子”的象征意义)【检测反馈】阅读节选文段,回答问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第7课最后一课学案苏教八级上

第7课最后一课学案苏教八级上

《最后一课》(一)学习目标:能复述课文故事,感受人物的爱国之情。

课前学习:查找有关最后一课的背景资料;回忆自己曾上过的“最后一课”,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小学升入初中;升年级换老师,你有没有印象最深的最后一课呢?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思考后交流。

2情境1:课文最后一课与同学们的有什么不同呢?组织交流评价。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情境2:你能找出文中的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吗?比一比,谁找得多!(以表格形式)巡视,参与讨论,组织交流评价。

阅读勾画,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课后学习:把《最后一课》的故事复述给家长听,让亲人们也说说他们所经历的“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二)学习目标: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的爱国之情课前学习:把听来的亲人们的“最后一课”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第一块:回忆上课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你对我应,回忆课文内容。

分两大组一组说出最后一课的表现,一组回答平日上课的表现。

组织竞赛。

回忆。

一问一答。

教学反思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情境1:我当导演: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角色分析。

组织讨论,参与交流。

小组讨论,集体评议。

教学反思第三块:语文活动:《最后一课》表演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情境2:《最后一课》现场再现。

组织交流,参与演出。

全班参与,讨论,表演。

教学反思课后学习:合理想像,给《最后一课》续个尾。

八年级语文上册 7 最后一课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7 最后一课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7 最后一课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7 最后一课导学案苏教版最后一课课题最后一课主备学生【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掌握运用对照手法表现中心的方法。

3.体会主人公的爱国主义思想。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掌握运用对照手法表现中心的方法。

【导学设计】【自主学习】1、本文的作者是__ _国作家__ _,写作的背景是1871年爆发的_ “最后一课”指的是。

2、查字典积累本课的字词(1)你能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吗?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

3、小说三要素:A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B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C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预习困惑】订正栏【合作探究】(一)理清情节: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以什么为顺序来展开的?(二)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为什么?(分析社会环境)平日上课最后一课气氛学生老师后排板凳(三)品读人物:1、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要求: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2、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品读方法同上,边读边从课文中划出这些句子品读)。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其作用表现在: 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创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

)【反馈练习】《补充习题》【学有所得】学了本课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订正笔记栏。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最后一课》课堂活动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最后一课》课堂活动导学案 苏教版

课堂随笔课堂随笔【反馈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祈.( )祷懊.( )悔chà( )异xuān( )闹2. 本文是一篇(体裁),作者是(国家)的。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作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3.“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有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5.小弗郎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6.“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最后一课》学案3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最后一课》学案3

《最后一课》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评价: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3、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爱国情感。

4、学习本课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给加粗字注音。

哽住()诧异()惩罚()督学()祈祷()郝叟()气氛()干脆()2、本文的作者都德是国著名小说家,他发表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是《》。

3、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其三要素是、、。

二、合作研讨,交流展示:1、本文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本文以为线索安排情节,按照→→的顺序记叙。

小说主人公是。

2、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1)序幕(1-6):(2)开端(7-10):(3)发展(11-23):(4)高潮和结局(24-29):3、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有什么不同?4、小弗郎士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对学习:从贪玩不爱学习到(2)对老师:从怕老师到(3)对祖国:从幼稚不懂事到5、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这么大的变化?6、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7、作者如此深入地刻画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是想传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当堂检测:你还知道哪些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名句?请写下来,看谁写得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文章中的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刻?说说他留下了什么样的形象?二、合作研讨,交流展示:1、试对以下文字加以赏析。

(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①描写的对象是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③表现了(2)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描写的对象是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③表现了2、小说运用了生动的场景、细节、心理描写,运用了对比、烘托、反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在反复朗读中熟悉故事情节、理清文章思路、体味作者感情。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内容,在揣摩小说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中体味文章独特魅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预习导学】
一、把文章两遍,在阅读的同时在书上适当地做好圈点勾画以及批注。

二、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相关情况。

1、写作背景
1870 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
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2、作者介绍
三、查字典,读准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写法,可将自己易错的在空白处抄写三遍。

捂住()诧异()惩罚()挟着()郝叟()
宁可()踱步()祈祷()字帖()哽咽()
思量()jiè( )尺ào()悔
四、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六、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或思想感情?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加以说明。

七、找出文章中你觉得写得好的语句,请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赏析。

(也可写出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过程】
(一)预习情况交流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阅读文章,思考:
1、课文题为“最后一课”,围绕最后一课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
(三)深入探讨,剖析人物
1、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
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什么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

(小组讨论)
2、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看来韩麦尔先生对于小弗郎士的影响非常大。

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结合具体内容来谈。

3、最后一部分,作者从人物描写的哪些方面来刻画韩麦尔先生?
4、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无论是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还是原本普通的韩麦尔先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如此深入刻画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四)合作探究,语言品味
1、这篇小说是以谁的口吻,来叙述这个悲壮感人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它们的含义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中飘扬。

(五)拓展延伸
1、普鲁士侵略者为什么不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法语了?
2、如今,随着时代的需要学外语变成一种潮流,同学们如何看待学外语这个问题。

3、如果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结束前韩麦尔先生让听课的人各讲一两句话,请你选择一个人物,根据他的个性,以他的身份写出要说的话。

(六)文章小结
【课堂检测】
阅读以下两个片段,回答问题。

片断一:正当我看了这一切感到纳闷的时候,哈墨尔先生走上讲台,……我站在坐位上左右摇晃,心里难受极了,头也不敢抬。

片断二:讲完了文法,就开始习字。

……“那些人是不是也要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鸣唱?”
1.“我们课桌的三角架上挂着这些字模,就像是许多小国旗在课堂上飘扬。

” 说说小弗朗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
2.“有一群鸽子在低声咕咕,我一面听着,一面想:
‘那些人是不是也要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鸣唱?’” 小弗朗士从鸽子的叫声中所产生的联想,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找出文中体现小弗朗士心情、态度变化的关键词语,联系全文说说其变化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课后提高训练】
下边文字选自老舍的《四世同堂》,描写了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景。

请认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铃声,对于一个做惯了教员的,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

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

他不怕学生
质问,所以不怕铃声。

今天,他可是怕听这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

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

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

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

他迷迷糊糊的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

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

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

低着头,他进了课堂。

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

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的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

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

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咳嗽了两声。

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

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喉中。

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

可是,学生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

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

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

可是,他说不出来。

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讲台。

大家的眼失望的追着他。

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

他迈门坎,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

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

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1、祁老师教的“第一堂课”与都德的《最后一课》的课堂气氛一样地寂静,上文第②段具体表明这种气氛的一句是:。

(2分)
2、小说中社会环境描写能交代相关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

上文中有此内容交代的是在第段。

3、上文第④段前3句表现了祁老师的心情,这与《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心情相似。

为什么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老师,情绪如此相似呢?(4分)
4、祁瑞宣老师“一向镇定”,“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了什么?(2分)
5、上文第④段画横线句中,“民族的春花”指的
是。

为什么“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3分)
6、除上题所列句子外,文中还有多处使用了修辞手法,请任选一处写一段赏析的话。

(5分)
7、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教了很多内容,而这里祁老师在第一堂课却说“不上了”,对此你如何理解?
王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