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学案

合集下载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精品】最后一课教案3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后一课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后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三要素,品析重点句子。

2、从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从小说中的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反复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环境与情节,分析小弗郎士的变化。

一、新课导入在法国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个光辉的名字──贞德。

人们以十分敬仰的口气称她为“奥尔良英雄”。

1337年,在欧洲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历时最长的“百年战争”,战争的双方是法国和英国。

1528年,英军占领了巴黎之后,倾注全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门户奥尔良城,形势十分危急。

当时,年仅十七、八岁的贞德,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向王子请求参军。

之后,她受命担任解救奥尔良城的军事指挥,女扮男装、身披盔甲,率领6000多人,向英军发起进攻,并成功击败英军,解除了城围,扭转了战局。

所以人们尊称她为“奥尔良英雄”。

为了纪念她,法国圣母大教堂广场一侧,至今还屹立着一座圣女跃马横刀的雕像。

的确,在民族危难的时刻,很多原本普通的人都成为爱国者,今天,我们来学习19世纪法国人民在另一场战争中的爱国故事。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伦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

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然后以“这是一节课”为句式,说说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此环节是为了通过教师的朗诵,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消除朗读长篇文章的抵触心理,也可以让他们感受体会文章表现的爱国情感。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历史背景,作者情况,小说的结构。

教学步骤: 1.教师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本文是篇外国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最后一课》是作者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它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但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念、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

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

《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2.请同学提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

注字音,释词义。

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匙哽赚应该掌握的词: 宛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3.教师范读或让学生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全文按情节发展,可以分为三部分。

《最后一课》学案

《最后一课》学案

《最后一课》学案篇一:《最后一课》导学案《最后一课》导学案主备人:杨向菲审核人:杨向菲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认识巧妙的叙述角度,训练复述能力。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并体会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

4、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使用说明】:自主学习部分由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其余部分课堂完成。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情节结构)一、自主学习:1、知识链接概念: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

小说三要素:人物、、。

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分为:外貌描写、、、、等2、关于作者与写作背景都德(1840-1897),国小说家。

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

1871年法国战败,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签订和约,把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

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不准再教。

3、理清文章线索和结构,填写下列表格。

(文章以为线索来串联故事情1、朗读全文,对照文本,交流自主学习3的内容,并谈谈你初读本文后的感受。

2、关于题目:——“最后一课”是文章何处几次出现?是哪些人的“最后一课”?“最后一课”中“最后”包含着怎样的情感?三、复述能力的拓展训练:1、本文故事是以小弗朗士的角度来开展叙述的,请思考:还可以从哪些人的不同角度叙述全文?请自选一个角度,先在下面罗列叙述提纲,再全班交流。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教师要准备好教案才能更好的教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1】《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领会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从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3、了解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意义。

2、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和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爱国不一定是做轰轰烈烈的大事。

爱祖国,就意味着爱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一样的爱国感情,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但其富有的内涵一样能够拨动每一个爱国者的心弦。

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

二、自主感悟默读课文。

要求:快速阅读,最少两遍。

查出不会读的任何生字、生词的读音和含义。

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有什么深刻含义?将你不懂的任何问题记录在笔记上,并尝试做简要解答。

记下你在阅读本文过程中的点滴感想。

三、互动交流学生自由发言,谈阅读的体会、感受和困惑。

教师不予干预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体会。

对于学生的意见和自主体会,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或质疑。

教师要做的只是注意控制时间。

四、阅读导引结合阅读后的交流发言,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具体内容讨论归纳出故事情节,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特点。

1、“最后一课”上的是一堂什么课?这堂课的特殊含义是什么?有何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法语课,爱国课。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爱国感情更强烈)2、知识先导:同学们都知道记叙文有六要素,小说也有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

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因此,阅读小说的时候,可以先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7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7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7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体现思想感情,进而深而体会本文中心。

3、了解本文结构。

【教学重点】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最后一课》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本文对郝叟、镇长、邮递员以及班上学生的描写则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

对于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服饰的描写以及对布告牌、金龟子、鸽子等的细节刻画,都是爱国主义的音符。

这些音符组成一首悲惨的爱国主义乐曲。

二、自己掌握文学常识,生难字,看预习提示并了解时代背景宛转、诧异、懊悔、祈祷、气氛本文是篇外国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最后一课》是作者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它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念、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

三、学生自读课文一遍四、熟悉本课结构1、第一部分(1~6)交代背景,为下文作铺垫。

描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2、第二部分(7~23)情节的发展,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感情。

⑴ 小弗郎士来到学校,发现今天上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呢?这说明了什么?平时上课最后一课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最后一课》教案3篇

《最后一课》教案3篇

《最后一课》教案1《最后一课》片断教学教学内容:《最后一课》下课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他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运用课本剧的形式诠释课文内容,刻画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教学用具准备:钟、号子、录音机、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导言在教室里,到处充满着爱国主义气氛:课桌的铁杆上挂着美丽的法兰西阿尔萨斯等字帖;小孩子在在专心画杆子,镇上的老人们正捧着初级读本,发出古怪的声音;韩麦尔先生正一动也不动,瞪着教室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里的东西全部带走似的可就在在这时,钟声响了,最后一课下课了。

大家想一想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的心情会怎样又会怎么做呢?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下课部分内容。

二、自主、合作学习朗读以下部分内容后,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这部分内容主要描写哪个人物?(板书:韩麦尔先生)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韩麦尔先生形象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回答,刚才,这位同学答得不够完整,谁能再来补充?那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很完整。

) 【明确:这部分主要从神态、语言、动作三个方面来描写韩麦尔先生形象的。

神态方面主要是从脸色惨白和哽住来体现;语言方面主要是从韩麦尔先生所说的话语当中可以看出;动作方面主要是从描写韩麦尔先生的一些动词可以体现。

】(板书:神态:惨白哽住语言:法兰西万岁动作:使出*着)⑵教堂的钟声响了,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脸色惨白和哽住?⑶如何理解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句话的意思?【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去思考:第一题:教堂的钟声响了意味着什么?此时韩麦尔先生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第二题:韩麦尔先生写字时心情会怎样?从他写出字的内容法兰西万岁!又可以表现出他内心对祖国充满着怎样的感情?现在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最后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二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间学好功课。

教学设想:一安排三课时。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

3、第一人称的写法。

三教学中注意抓以下几个问题:1、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的分析。

2、注意朗读指导,通过朗读要求学生加深感受。

3、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

四预习:1、读课文,能简要讲出全文大意。

2、能按上学途中、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分成四段。

3、正音正字。

4、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全文脉络,了解全文大意。

三把握全文的结构。

教学步骤:1、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2、检查预习的词语(指名学生为带点字注拼音,并解释)。

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匙哽赚戴惩祈诧婉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思量:想念;记挂。

这里指考虑。

惨白:形容景色暗淡。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1──6节,并作指导:(1)“那么……那么……”“婉转”“操练”“多”“管住”“跑”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

(2)第4节中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

(3)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为拖长。

4、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组织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总结:(先让学生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并提出分段意见,然后由教师归纳。

)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

《最后一课》语文教案(优秀10篇)

《最后一课》语文教案(优秀10篇)

《最后一课》语文教案(优秀10篇)下课的铃声被淹没在哭声中。

昔日无比期盼的下课铃,在此时,班里的所有同学多希望永远不要打响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10篇《最后一课》语文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一教与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教与学重难点:1、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了解此文的背景和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

教与学方法:首先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正确区分故事情节的层次和人物思想感情发展的阶段,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表现,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会意义。

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与学要点:字词、理清小说的基本情节、训练复述能力、小说的结构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世博会成功举办激发学生强烈民族自豪感,引入爱国主义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领土完整等情感)二、学习新课(一)简介背景及作者。

——这篇小说是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

选材别出心裁,既没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反映沦陷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这“最后一课”中,使小说更具社会意义。

都德,法国19世纪下半期的小说家,其小说多以反映普法战争为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正字音祈祷哽咽郝叟懊悔喧闹惨白2、小说常识介绍A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B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一[课型特点]以指导朗读为途径,理解小说的含义,并学习小说朗读的一般方法。

[朗读知识]朗读小说,非常重要的是在朗读时,头脑中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是以小弗郎士的口吻,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叙述故事情节的,所以对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是朗读成功的关键。

此外,要掌握住人物思想感情变化和发展的脉络。

把握每一部分的感情基调,来确定语气的基调。

在朗读句子的时候,又要注意重音和停顿,把句意的着重点突出出来,语句还需连贯、自然。

这就需要思维活动像流水一样连贯流畅。

[朗读方法]一、让学生熟读课文,记住故事情节,做到能不看书,以小弗郎士的口吻把故事完整地述说出来。

二、以第—一段为例,体会朗读语句的重音和停顿。

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请同学读课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就比较自然地掌握了朗读的重音和停顿。

教师问:那天早晨,你是按时到校的吗?学生读:那天早晨,我去得很晚,教师问:你去晚了,不怕韩麦尔先生骂你吗?学生读: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教师问:你只是怕去晚了先生骂你吗?学生读: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教师问:问你分词有什么可怕的呢?学生读: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教师问:那你该怎么办呀?学生读: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教师发现哪些地方学生朗读时重音和停顿处理得不当,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调整。

三、模仿其他人物的语言。

如模仿铁匠华希特对小弗郎士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第一要了解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第二要理解人物说话的意图和心理,以及说话的口气。

比如:华希特是个男性的铁匠,他喊住小弗郎士是他看到了布告栏上公布的命令:学校不许教学生法语。

模仿韩麦尔老师自责的一段,就必须分析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说话时的思想感情。

四、对人物内心独白的朗读。

声音不必过大,要把握住当时的心情。

如: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兆。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精选11篇)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精选11篇)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精选11篇)最后一课优秀教案(精选11篇)导语:《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供您参考和借鉴。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一、导语设计: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

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

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

《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

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2、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课文,正音正字。

郝hǎo叟sǒu 懊ào悔字帖tiè强qiǎng迫踱duó步哽咽gěng yè四、深入探讨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调动气氛)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践踏,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2、简介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完成课后练习一)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课前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最后一课》的教案通用5篇

《最后一课》的教案通用5篇

《最后一课》的教案通用5篇《最后一课》的教案 1[教学目标]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2、学*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学*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

2、解题早读课我们已经阅读了这篇课文,是谁的“最后一课”呢?(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阿尔萨斯)的人们。

)二、感知主要人物1、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快速浏览课文,请大家谈谈对他们的总体印象。

(学生自由谈,爱国,但也有一些不足,但不影响我们对他们的总体评价。

)2、很明显,人物前后存在着一些“变化”(板书),下面我们将同学们分成两大组,请同学们跳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具体说说这两个人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可以用笔在文中做一些批注。

(学生读、画、评、说)师归纳板书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变韩麦尔先生幼稚的孩子普通的教师可怜的学生__可怜的朋友3、这一变化的导火索就是——最后一课,插入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873年,反映的是1870-1871年间普发战争后发生的事故。

19世纪70年代,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被迫将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亡国之恨激起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

小说家都德将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阿尔萨斯)的人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作者就是借助这些人,表达了所有法国人民的共同心声——爱祖国、恨敌人。

《最后一课》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最后一课》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最后一课》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①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

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

《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

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②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2、根据拼音写汉字xié________持hǎo________叟chà________异qí________祷gěng________咽ào________悔3、解释词语①喧闹________ ②诧异________③思量________ ④宛转________4、朗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课堂学习导入了解本文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思考:本文标题“最后一课”是什么意思?这“最后一课”与平时的课有何不同?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完成下表对比点平时上课最后一课环境气氛听者这些内容都是通过谁的视角来写的?(理出文章线索)小弗朗士的老师韩麦尔先生有怎样的变化?文中对他有哪些描写?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小弗朗士前后经历了哪些变化呢?课堂小结小说的三要素课堂巩固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最后一课》学案

《最后一课》学案

《最后一课》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了解本文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方法。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读准下列字音:踱哽懊喧叟柏祈2.掌握多音字。

散:散漫匙:汤匙宁:宁静散布钥匙宁可二、理解探究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是小弗朗士还是韩麦尔先生?为什么?2."最后一课'与往常上课有哪些不同之处?三、合作释疑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在上"最后一课'的过程中,他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结合具体语言说说。

四、课内精读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一我一'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一你们走吧。

'1、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2、"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点词"忽然'表明了什么?3、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4、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五、拓展延伸差不多先生传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知,处处闻名。

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优秀5篇)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优秀5篇)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5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5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5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文解读】《最后一课》是在普法战争时期奏响的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乐。

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言行举止是这首交响乐的主旋律,郝叟、镇长、邮递员、班上的其他学生是主旋律的配合,而那些细节刻画的布告牌、金龟字、鸽子则是一个又一个跳跃的爱国主义的音符。

文章以小弗朗士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对人物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服饰等等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爱,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

【教学过程】一、内容呈现1、教师带表情地朗读课文,提示学生边听边看,头脑想象。

要求学生记住故事情节。

2、请一同学复述故事情节(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或更正。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现人物形象,体会字里行间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设置问题情境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爱国主义这一共同的主题,请从文中选择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练习朗读,要求说出感人的原因,并用深情的朗读打动别人。

三、交流对话1、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一:《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日上课时大不一样,你能从文中找出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这种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种不一样表现在:气氛不一样──不平常的严肃安静气氛代替了往日的喧闹。

学生不一样──上课前的规规矩矩在座位上代替了往日的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老师不一样──夹着铁尺严肃地踱来踱去代替了拿着戒尺紧敲桌子,温和地叫我坐好代替了往日的责骂,漂亮的礼服代替了平常的装束……这种种不同为最后一课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为下文蓄足了势。

最后一课教案7篇

最后一课教案7篇

最后一课教案最后一课教案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后一课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后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小说的要素。

2、初步了解阅读小说从情节入手的方法。

3、能分析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过程及原因;能分析塑造小弗郎士这个形象的意义。

4、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能结合韩麦尔先生的语言、行动、外貌来分析其思想性格。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讲清小说的三要素;2. 教学方法:自由阅读法、品味体会法、研讨分析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租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学法与教法:1、文献法:指导学生预习时搜集作品写作背景、了解作家及历史。

2、诵读法:通过默读、品读、理清思路、熟悉情节,并用简要语言复述出来。

3、探究法: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品质、个性特征及社会意义。

4、创新法: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迁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完成积累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宋朝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言,这些体现出来的都是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

不论古今中外,所有爱国志士的爱国深情都是一样的。

同样,不论年龄的长幼,他们的爱国之情也是可以相通的。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体现的便是法国人民的深厚的对母语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共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共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共3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品背景和主要情节。

2. 探讨作者对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看法。

3. 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4. 认识课文中的文化知识,如地理、历史等。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 生动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电影《最后一课》,引入课文主题。

2. 了解作品背景:介绍作者介绍、作品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民族语言等。

3.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做好阅读笔记,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人的品质。

4. 分析课文: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讨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以及思考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以及课文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5. 延伸拓展: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找更多文化和历史知识,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并拓宽知识面。

四、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1. 练习:教师预备一些练习材料,让学生加深对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了解。

2. 作业:在家完成分析课文及练习题目,做好笔记。

五、板书设计1. 《最后一课》2. 作者:阿尔芒·珂丽斯蒂3. 历史和文化:纳瓦拉地区历史,民族语言和文化4. 主人公:米娜多,先生5. 课文分析六、教学反思通过分析《最后一课》这篇文章,学生们明确了教育、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性,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民族语言,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文化和历史知识面。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会更加关注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并通过自主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更好的理解和分析课文通过本节课《最后一课》的学习,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和文化对人的影响。

通过分析课文,学生们从中感悟到了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历史背景以及国家的发展历程。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三篇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三篇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三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通过多角度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2、了解语言文字的文化属性,培养规范使用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通过多角度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了解语言文字的文化属性,培养规范使用母语的意识。

教学流程:一、导入1、2月9日,《咬文嚼字》发布央视马年春晚中几处语言使用错误,如:将“血脉偾张”中的“偾”fèn误读成pēn;歌曲《想你的365天》歌词写成:“当看过这世界的每片沧海桑田。

”而不知道“沧海桑田”指的是从沧海到桑田的变化,用来形容世事变化巨大,并不是能用“片”形容的真的“田”。

2、有人说语言应当灵活运用,这样太较真没必要;有人说,对于语言的运用要严谨应当尊重传统。

对此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对于祖国语言,我们应当怀着怎样的态度?学习小说《最后一课》后,你一定会有更睿智的思考。

二、课堂的改变与__的主旨1、自读课文,思考:到学校后,小弗朗士发现这节课与往常相比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平时上课最后一课教室气氛一阵喧闹,街上也能听到安安静静,不平常的严肃悲伤听课的人只有贪玩的小学生还有专心的老头,前镇长,邮递员韩麦尔先生衣着随便,紧敲戒尺穿上礼服,十分温和2、是什么的外在变化使得小镇上的人们发生了这样巨大的改变?普法战争法国战败,阿尔萨斯被普鲁士占领并将改教法语为教德语。

3、又是怎样的内心活动促使镇上的居民、韩麦尔先生以及班上的孩子表现得如此不同?镇上的居民感到悔恨,伤感韩麦尔先生感到内疚,悲愤班上的孩子受到教育与感染归根结底:强烈的爱国之情。

4、在当时的背景下,韩麦尔老师为什么还要坚持上好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结合文中句子和补充资料,谈谈你的理解。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的理解。

(2)补充资料:A、法国极端重视保护法语,国内几乎看不到英语标示,法国人也对说英语普遍感到反感与抵制,然而一百多年前法国殖民者占领越南时,就马上灭绝了越南自己的文字,至今越南人都在实用法语而无法阅读自己民族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最后一课》学案
一、资料补充
1、作家和作品
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5日),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

《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2、写作背景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

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容克地主的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一八七三年七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自主学习,初读课文,完成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查工具书)
挟.()着踱.()来踱去诧.()异哽.()懊.()悔郝.()叟.()祈.()祷.()
2、解释
懊悔:
祈祷:
3、填空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国人,名字是。

体裁是,本文是以为历史背景创作的。

4、小说体裁的指导
(1)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其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读课文,落实三要素的具体内容。

5、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三、合作探究
1、根据课文内容,理出小说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归纳出小弗郎士的性格特征。

3、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的?试勾画出文中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句,并归纳他的性格特征。

4、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5、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四、拓展延伸
1、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先生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2、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