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6《最后一课》导学案
《最后一课》导学案26-word
《最后一课》导学案26七最后一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感知本文的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进一步了解小说的要素。
3、领会本文所表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感知本文的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进一步了解小说的要素。
3、领会本文所表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主导学】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课文是在________________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2.根据拼音写汉字xié________持hǎo________叟chà________异qí________祷gěnɡ________咽ào________悔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①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③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4、小说的三要素是,,。
其中塑造人物形象是主要手段。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其中正面描写人物的方法有描写、描写、描写、描写、描写等。
侧面描写有烘托、衬托、侧面介绍等。
5.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安排情节,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
6.小说的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段)。
这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7-23段)。
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第三部分,从24段到小说结尾。
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精神。
【自主合作探究】7.根据提示梳理脉络8、小弗朗士到校后,发现今天上课情形和平日里大不一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平日上课今天上课教室气氛学生表现老师表现后排板凳通过对比,充分表现了。
9.小弗朗士对普鲁士兵的认识和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10.为使文章结构严谨,文章在行文上往往前有伏笔,后有呼应。
最后一刻导学案
《最后一刻》导学案[教学目标]:1、结合小说背景理题目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感;4、、教育学生热爱汉语、学好汉语,培养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点拨法课前预习案我的积累(学生活动10分钟)请学生按照指导来展示积累的知识卡片。
展示内容可以包括词句积累、作者情况介绍、背景介绍、文学常识、文题理解、文章结构等。
1、正音正字。
捂( ) 戒( ) 郝( ) 叟( ) 膝( ) 诧( ) 惩( )赚( )钥( ) 匙( )藤( ) 祈( ) 祷( ) 哽( ) 挟( )懊( ) 皱( ) 损()喧闹:懊悔:惨白:2、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
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
《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3、熟悉课文(一)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该小说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二)从文中找一找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形有怎样的不同?(三)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并说出划分依据一、导入新课(1分钟)同学们,当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来临时,抗震救灾,众志成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当奥林匹克盛火在中华大地成功点燃时,与奥运同行、为奥运喝彩,成为中华儿女的最强音。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中国。
这是因为我们怀着同样的感情---爱国主义。
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二、感情朗读展示(10分钟提问各组2号同学):(1)自主阅读:挑选自己印象最深或让你深受感动的地方进行组内感情朗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记重点字词。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3.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4.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教学难点】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第三部分:从“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到小说结尾。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四)合作探究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请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有哪些地方不同?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
脸色惨白是他内心悲痛的表现。因为,教堂的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将要代替法语,这两点是对韩麦尔先生的沉重打击,所以他脸色惨白。
5.“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本文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最后⼀课》讲述的是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强⾏割让的⼀所乡村⼩学在上着告别⾃⼰母语的最后⼀堂课,通过⼀个孩⼦的眼光来展现整个沦陷区的屈辱和对⾃⼰故⼟的深切的思念。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6课《最后⼀课》课⽂原⽂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很怕韩麦尔先⽣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后边草地上,普鲁⼠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分词⽤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切坏消息都是从那⾥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思量:“⼜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场上跑过,就向我喊:“⽤不着那么快呀,孩⼦,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不接下⽓地赶到韩麦尔先⽣的⼩院⼦⾥。
平常⽇⼦,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家怕吵捂着⽿朵⼤声背书啦……还有⽼师拿着⼤铁戒尺在桌⼦上紧敲着,“静⼀点,静⼀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天,⼀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的早晨⼀样。
我从开着的窗⼦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家的⾯⾛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多么慌! 可是⼀点⼉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弗郎⼠,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 我⼀纵⾝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稍微平静了⼀点⼉,我才注意到,我们的⽼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丝帽。
这套⾐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才穿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感受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文化理解与传承:
-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家国情怀,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了解历史背景,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最后一课》的基本情节。这篇课文讲述了在普法战争中被侵略的阿尔萨斯省,韩麦尔先生为学生们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故事。它展示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韩麦尔先生的表现。通过分析他的语言、动作、心理,了解他的人物形象和崇高品质。
-阅读策略培养:指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细读等不同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深入理解课文。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学生可能难以区分不同修辞手法,更不知道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教师应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帮助学生识别并学会运用。
-人物情感的理解:七年级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韩麦尔先生复杂的内心情感。教师需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去揣摩。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爱国主义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体会到韩麦尔先生的崇高品质,但仍有少数学生难以深入理解人物内心情感。我认识到,这可能是因为我对人物心理分析的引导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从人物的角度去思考和体会。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3)体会作者通过人物言行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分析课文;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最后一课》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对于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描写把握得不够准确。这让我意识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描写技巧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内心。
在讲授环境描写的作用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较为困难。我尝试通过实例分析、对比等方法进行讲解,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决定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更多生动有趣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人物形象分析
-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人物心理描写,需要教师引导,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对人物性格与命运关系的理解,需要教师举例说明,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
(2)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可能对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认识不清,教师需结合课文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环境描写的重要性;
-学生的写作中可能难以运用环境描写表现情感,教师应提供相应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体会作者情感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或情感表达相关的实际问题。
6《最后一课》导学案
6 《最后一课》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所表现的反对侵略、热爱祖国、热爱并努力掌握好自己祖国语言的主题。
2.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 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资料链接】作者与作品: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
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
1873年他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反映普法战争时期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绪。
《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最后一课》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常被选为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国也有译文。
【自主学习】听读课文,扫通阅读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诧.异()懊悔..()惩罚..()..()祈祷郝叟..()戒尺..( )..()宛转..()哽咽捂.( ) 膝.头( ) 赚.( ) 钥匙..( ) 藤.( ) 挟.( ) 皱( ) 踱.来踱去()2、释词征发:祈祷:思量:诧异:喧闹:惨白:懊悔:哽咽:3.整体感知课文:①最后一课上的是什么课?②小说以什么作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据此,将小说可以分为四部分。
【合作探究】“最后一课”的特殊含义是什么?【交流展示】1.请一个小组展示“给加点字注音”。
2. 请一个小组展示词语释义。
3. 请一个小组展示小说四个部分的划分。
4. 请一个小组展示“最后一课”的特殊含义。
【点评小结】小说情节梳理的方法。
【测评达标】1.检测对作家的记忆情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个人物形象,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自主学习】1.从文中找出描写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文字,看看哪些分别是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的文字,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什么。
【合作探究】1: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他发生变化的原因。
《最后一课》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导学案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人授课班级课题:7、最后一课课型设置【(自研·互动+展示+练习)X1=40X1分钟】[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小说的三要素;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
2、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弗郎士心路历程的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同时在分析小弗郎士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及其原因第一课时3.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前面加上“我的”,在后边加上“们”?4.三个“也许”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态?第三课时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随堂笔记一、一阶测验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收敛.倜傥..2、解释下列词语:人迹罕至人声鼎沸二、二阶测验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螯,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在文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
2.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的作用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趣味。
B.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是为了突出后面“单是”的内容。
《最后一课》导学案及答案
7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懊悔、宛转、郝、祈祷、哽〞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都德3、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与构造,掌握过渡段的知识。
4、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小说文体简介】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根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开展、高潮、结局。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完毕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二、交流展示〔预习作业〕: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掌握词语的读音、解释〕踱〔〕督学〔〕郝叟〔〕〔〕摊(〕懊悔〔〕()chéng fá〔〕〔〕钥匙〔〕〔〕磨损〔〕 qídăo ( )() 哽〔〕宛转〔〕〔〕2.以下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赫叟〔hǎo sǒu〕惊讶〔chà〕哽住〔gěng〕B.祈祷〔qí〕懊悔〔ào〕挟〔jiá〕C.惩罚〔chěng〕板凳〔dèng〕捂〔wǔ〕D.紫藤〔téng〕钥匙〔yào shi〕赚〔zhuàn〕3.解释以下词语惊讶:懊悔:哽咽:宛转:4.以下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祈祷督学 B.思量墙璧C.惨白阻塞 D.戒尺溜冰三、合作探究阅读小说,小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并简要概括每阶段的内容。
6最后一课-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6 最后一课-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最后一课》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
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并能够正确使用它们。
3.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4.通过课堂讨论和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的教学;文章的中心思想的理解。
2.教学难点: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阿尔芒·马洛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2.学生自主阅读有关资料或通过讲解等方式了解。
2. 教师导读1.教师通过导读,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2.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看法和疑问,进行课堂讨论。
3. 教师重点教学1.教师重点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并点拨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
2.教师讲解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言外之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学生自主阅读1.学生独自阅读该文章,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
2.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文章内容,互相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5. 课堂讨论1.老师引导学生就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讨论,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
2.学生通过表述自己的理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6. 作文练习1.老师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2.学生可以在边写作边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四、作业布置1.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下自己的解答。
2.学生按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练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文章的阅读技巧,还进一步提高了自主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能够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感受不同的思考方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获得了知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3.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采用了举例、对比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结合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感悟。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6.教学评价的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课堂表现,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方面,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a.能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
b.能以“假如我是小弗朗士”为题,创作一篇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作文。
4.表达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沟通。
a.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b.能够通过作文等形式,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d.领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e.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以“假如我是小弗朗士”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最后一课的感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最后一课》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a.能从课文中发现并解读作者对小弗朗士内心活动的细腻描绘。
b.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故事背景进行分析,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2.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a.能理解并体会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6课《最后一课》表格教案
2.学科能力目标:
a.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本分析能力。
b.学会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创作具有生动形象的作品。
c.能够通过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课文内容理解:理解《最后一课》的故事情节,掌握文章主题,体会作者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及爱国情怀。
-突破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并进行仿写练习。
c.记叙文结构:掌握记叙文的结构特点,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突破方法:对比分析不同记叙文的结构,总结规律,结合实际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离别的情况?”比如,毕业典礼上的告别,或是朋友间的分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离别的情感和意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最后一课》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它通过叙述故事来传达情感和观点。记叙文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感受生活,表达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课》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记叙文如何通过情节和人物塑造传达爱国情感。
e.学习作者通过典型细节传达情感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素养目标:
a.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b.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文本,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 ,熟悉作者 ,了解写作背景。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 ,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 ,做一个爱国的人 ,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从而引导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1、以读启发思考在学生朗读感知课文的根底上 ,适时加以点拨 ,努力做到读中有启 ,以启促读 ,精读解疑。
2扶—放—收结合先扶着学生研读重难点局部内容 ,然后放手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 ,自学理解其余局部内容 ,最后由师生讨论交流 ,小结课文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2、2、布置学生预习 ,自学生字词 ,结合工具书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喜欢汉语吗?喜欢学语文吗?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语言是民族的命脉 ,是民族的凝聚力 ,是民族独立的象征。
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 ,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 ,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而当一个民族即将亡国时 ,当这个民族的人民即将成为亡国奴时 ,当他们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权利都被剥夺时 ,人们的心情将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 ,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 ,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目标展示:〔大屏幕 ,指出重难点〕检查预习:1、投影出示生字词 ,请同学们读准字音 ,记住字形提问:请同学们简介作者及写背景。
点明:位卑未敢忘国忧!2、投影出示:课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三、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 ,思考:“最后一课〞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这是“最后一课〞?本文以_________线索 ,主要人物是: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6最后一课导学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6最后一课【明确目标】1、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2、分析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并学好汉语的意识,激发爱国热情。
【自主预习】1、自主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
( 1 )本文作者是国作家,课文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21· cn·jy · com(2)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按篇幅、容量分为长篇、、、微型小说。
情节(序幕、、、、、尾声)环境(、自然环境)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xi é()持ào()悔chà()异qí()祷哽()咽郝()叟惩()罚钥()匙....3、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征发:②祈祷:③诧异:④婉转:4、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发展脉络。
A 、本文的主要写了什么事 ?B、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小说情节?请据此划分小说层次。
5、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1【合作探究】1、在最后一中小弗郎士思想感情都生了根本的化,大家合文具体内容从学、老、祖国几个方面来小弗郎士的化。
(以“小弗郎士去;今天”的句式,提示扣住“ ”字,不要求前后字数一致,尽量用原文句) 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是什么本来玩的小弗郎士生了么大的化呢?3、看来麦先生于小弗郎士的影响非常大。
你麦先生是一个什么的人呢 ? (以“我麦先生是一个的人”的句式。
提示:扣住“ ”字人物;多角度看人物形象;先原文、后概括。
)【当堂反】1、最后一堂法上,无是本来玩的小弗郎士是原本普通的麦先生都生了巨大的化,作者如此深入刻画麦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想要达者什么的思想感情呢 ?21教育网2、麦先生:“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住他的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大的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知道“字帖、气氛”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及写法,组词法理解“懊悔“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等描写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品味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及发展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小说所表现出来的的小人物在国家危难时与往日不同的心情、举止来反应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感染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小弗朗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最后一课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气氛(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及发展变化(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出示【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同行的人……】师配乐深情朗诵《我爱这土地》并出示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学生汇报从诗中听出了什么?明确:作者艾青深爱着这片土地;这片土地正在遭受着暴风雨的打击……师顺势导入:今天我们就走进同样遭受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法国的阿尔萨斯,去聆听发生在那里的最后一课的故事。
生齐读课题《最后一课》【设计意图】生动直观的图片资料,教师深情的导入语,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了浓郁的爱国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寻“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梳理小说三要素把课题还原进课文,学生会找到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一句,通过这句话不同词语的重读,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三要素:从“最后”的原因引出小说的社会背景,也就是小说的社会环境;通过“法语课”一词了解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通过“我”一词了解小说的主要人物小弗朗士。
顺势进入下一个环节,对小弗朗士的人物分析。
三、再读“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赏析人物之小弗朗士让学生快速默读1-14小节,体会小弗朗士怀着怎样的心情说出这句话的。
《最后一课》导学案第二课时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语言、服饰、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法。
2.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的特定含义。
合作探究1.句段品读A.阅读课文11-23自然段回答问题。
(1) 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时,讲的话内容可以概括为哪几点?(2)怎样理解韩麦尔所说的阿尔萨斯人的“最大的不幸”?2.探究质疑(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中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2)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要发给我们写有“法兰西”“阿尔萨斯”的新字帖?达标练习1.掌握重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同时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整理在下面:xuān( ) 闹 chà( ) 异ào()悔 qídǎo( )( )gěng( ) 住钥匙.()踱.()郝叟..()()督.学()2.理解词义。
诧异:祈祷:宛转:懊悔:3、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2)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4、《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和对祖国的,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
5、精读精练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__“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____“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____“散学了,——你们走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4.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揣摩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难点:通过诵读,加深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本文三要素并初步感知主题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字词积累1.导入新课2.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3.出示幻灯片,检查课前预习情况注音:哽赚踱捂惩罚祈祷诧异宛转解释:宛转懊悔祈祷哽咽诧异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朗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
2.默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了解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让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交流讨论后明确: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三.体味语言理解思想(一) 品读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文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
特别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当时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的现实。
(二)品读小说中人物描写的语句。
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形成书面笔记,准备下节课交流)(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从分析情节入手,了解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也使我们认清了侵略者的罪恶,从而激励我们要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
四.布置作业:做课后练习第二题。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思想教学步骤:一. 体味语言理解思想(继续上节课内容)1.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从三方面发生变化:a.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b.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c.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最后一课》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最后一课》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易错字哽咽(gěng)赚钱(zhuàn)踱步(duó)祈祷(qídǎo)惩罚(chéng)诧异(chà)郝叟(hǎo)皱边(zhòu)懊悔(ào)2.多音字晃匙宁杆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可用在人、物上,也可用在环境上,比“肃静”语意轻。
没有嘈杂,用“安静”;严肃安静,用“肃静”。
肃静严肃而安静。
用在比较严肃的场合。
5.词语释义哽:声气阻塞。
惩罚:处罚。
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
祈祷: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诧异:觉得奇怪。
都德(1840─1897),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小说家。
他的作品《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文题解说】“最后一课”是指最后一节法语课。
标题不但指出了文章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文章的中心。
【创作背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
不幸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
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
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本文通过描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等人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最后一课》的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法国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镇上,镇上的人们通过小学校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向祖国语言告别。
整个事件通过一个无知顽童小弗郎士还带有稚气的语言叙述出来。
通过他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最后一课》导学案6
《最后一课》导学案预习案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进行知识梳理;圈点勾画你喜爱的词句,写上批注。
2、标注每一段的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3、阅读资料助读部分,筛选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
4、将预习案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5、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一、基础知识1、依据拼音写汉字。
ào( )悔祈( )dǎo chà( )异 chéng( )罚duó( )步 gěng( )住钥( )shi wú〔〕着2、解释词语我在行哽咽:诧异:二、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阿尔丰斯·都德〔阿尔封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5日〕,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1840年5月13日生于普罗旺斯,1897年12月15日卒于巴黎。
代表作:《小东西》《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柏林之围》、《最后一课》。
2、背景资料1870年7月突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耻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文体知识回忆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表达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必需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
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最后一课》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所表现的反对侵略、热爱祖国、热爱并努力掌握好自己祖国语言的主题。
2.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 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资料链接】作者与作品: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
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
1873年他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反映普法战争时期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绪。
《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最后一课》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常被选为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国也有译文。
【自主学习】听读课文,扫通阅读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诧.异()懊悔..()惩罚..()..()祈祷郝叟..()戒尺..( )..()宛转..()哽咽捂.( ) 膝.头( ) 赚.( ) 钥匙..( ) 藤.( ) 挟.( ) 皱( ) 踱.来踱去()2、释词征发:祈祷:思量:诧异:喧闹:惨白:懊悔:哽咽:3.整体感知课文:①最后一课上的是什么课?②小说以什么作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据此,将小说可以分为四部分。
【合作探究】“最后一课”的特殊含义是什么?【交流展示】1.请一个小组展示“给加点字注音”。
2. 请一个小组展示词语释义。
3. 请一个小组展示小说四个部分的划分。
4. 请一个小组展示“最后一课”的特殊含义。
【点评小结】小说情节梳理的方法。
【测评达标】1.检测对作家的记忆情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个人物形象,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自主学习】1.从文中找出描写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文字,看看哪些分别是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的文字,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什么。
【合作探究】1: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他发生变化的原因。
2.品味下列语句,体会韩麦尔先生的情感。
(可以将任务分到小组,合作完成)(1)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2)“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3)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脸色惨白”?(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先生的形象“从来没有这么高大”?(5)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既不转身也不回头。
为什么?(6)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他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了什么?(7)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交流展示】1. 请一个小组展示从文中找出描写小弗朗士的文字的情况(成员分好工,可两人说有关小弗朗士的描写文字。
另两人说描写韩麦尔先生的文字)。
2. 请一个小组谈谈: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他发生变化的原因。
3.请两个小组展示他们对(1)-(7)这些语句的品味和理解。
【点评小结】描写人物有哪些方法。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1. 今天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填写表格。
(气氛、学生、老师三方面)【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2)“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交流展示】1. 请一个小组展示“今天和平时有什么不同”的表格填写情况。
2. 请一个小组展示他们寻找其他环境描写的文字的文字。
3. 请一个小组谈谈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点评小结】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
【测评达标】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只向我们作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完成下列练习。
1.“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有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弗郎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课文结尾这段话,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7课《最后一课》导学案(教师版)课型:讲读课课时:3课时主备:黎裕琪审核: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所表现的反对侵略、热爱祖国、热爱并努力掌握好自己祖国语言的主题。
2.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 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资料链接】作者与作品: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
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
1873年他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反映普法战争时期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绪。
《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最后一课》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常被选为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国也有译文。
【自主学习】听读课文,扫通阅读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诧.异()懊悔..()..()惩罚..()祈祷郝叟..()戒尺..( )..()宛转..()哽咽捂.( ) 膝.头( ) 赚.( ) 钥匙..( ) 藤.( ) 挟.( ) 皱( ) 踱.来踱去()2、释词征发:祈祷:思量:诧异:喧闹:惨白:懊悔:哽咽:3.整体感知课文:①最后一课上的是什么课?是最后一堂法语课②小说以什么作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据此,将小说可以分为四部分。
以以小弗郎士所见所闻为线索,以时间推移为顺序。
【合作探究】“最后一课”的特殊含义是什么?【交流展示】1.请一个小组展示“给加点字注音”。
2. 请一个小组展示词语释义。
3. 请一个小组展示小说四个部分的划分。
4. 请一个小组展示“最后一课”的特殊含义。
【点评小结】小说情节梳理的方法。
【测评达标】1.检测对作家的记忆情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个人物形象,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自主学习】1.从文中找出描写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文字,看看哪些分别是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的文字,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什么。
【合作探究】1: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他发生变化的原因。
2.品味下列语句,体会韩麦尔先生的情感。
(可以将任务分到小组,合作完成)(1)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2)“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3)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脸色惨白”?(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先生的形象“从来没有这么高大”?(5)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既不转身也不回头。
为什么?(6)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他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了什么?(7)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交流展示】1. 请一个小组展示从文中找出描写小弗朗士的文字的情况(成员分好工,可两人说有关小弗朗士的描写文字。
另两人说描写韩麦尔先生的文字)。
2. 请一个小组谈谈: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他发生变化的原因。
3.请两个小组展示他们对(1)-(7)这些语句的品味和理解。
【点评小结】描写人物有哪些方法。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1. 今天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填写表格。
(气氛、学生、老师三方面)【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2)“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交流展示】1. 请一个小组展示“今天和平时有什么不同”的表格填写情况。
2. 请一个小组展示他们寻找其他环境描写的文字的文字。
3. 请一个小组谈谈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点评小结】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
【测评达标】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只向我们作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完成下列练习。
1.“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有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弗郎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