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件
合集下载
马原PPT课件
矛盾存在于一切
遍性:矛盾的 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共性、绝对性、 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
无条件性
过程的始终。
59
矛盾着的特殊性:矛盾的个性、相对性、
有条件性
矛盾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的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
殊性 有三 种情 形:
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 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 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39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 行动和生理活动作用
苏武牧羊
40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 律性的辩证统一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二者的 关系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1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要求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 的发展规律;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 本途径;
35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 西,做或行是主观见之于 客观东西,都是人类特殊 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 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 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 物的特点。”
36
意识作用的表现
意识是能动的, 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37
意识活动具有 创造性
F=GM1M2/R2
想象
38
质、地位和作用
莱布尼茨
世界上决没有两片完全 相同的树叶。
60
2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 关系
一方面,矛盾的 特殊性,即矛盾的个 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 性,共性寓于个性之 中;另一方面,矛盾 的特殊性又贯穿于矛 盾的特殊性之中,共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马原(课堂PPT)
决定
世界观
方法论
体现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 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p22 3
“全部哲
学,特别是近
代哲学的重大
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
p22
的关系问题。”
4
哲学的基本问题
p22
思维与存在 的关系问题
谁决定谁, 究竟谁是 世界本原
思维能否认识 或正确认识 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可知论 唯心主义可知论
唯物主义
第一章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p22决定决定体现体现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谁决定谁究竟谁是世界本原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哲学的基本问题p2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可知论唯心主义可知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p24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 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40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 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 展;和谐不是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 的、有条件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 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
马原课件第4章
第四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矛盾
❖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矛盾
❖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形成
❖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 ❖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 二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殖民地掠夺。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通过雇佣劳动实现剩 余价值生产的一种生产关系。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两途径:
一是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 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资本转化而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指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
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即新兴的资产阶级和 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使用暴力,掠夺生产资料,加速封建 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历史过程。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须具备两条件:一是大批有人身自 由而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二是大批的货币资本。资本原 始积累的过程就是为这两个条件作准备的过程。 ❖ 资本原始积累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即初始 资本的形成过程,所以称作资本的原始积累。
❖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矛盾
❖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矛盾
❖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形成
❖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 ❖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 二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殖民地掠夺。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通过雇佣劳动实现剩 余价值生产的一种生产关系。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两途径:
一是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 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资本转化而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指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
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即新兴的资产阶级和 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使用暴力,掠夺生产资料,加速封建 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历史过程。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须具备两条件:一是大批有人身自 由而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二是大批的货币资本。资本原 始积累的过程就是为这两个条件作准备的过程。 ❖ 资本原始积累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即初始 资本的形成过程,所以称作资本的原始积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课件
学习意义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 质和建设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和领导水平。
学习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 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03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 律
认识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 途。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认识和实践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 和拓展认识,同时认识也能指导实践不断前进。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为资 产阶级的剥削和统治提供思想支持和制度保障。
06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 律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拓展
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与探索
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 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实质是维护资 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其核心是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由、平 等、博爱等价值观念,以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道德观念。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 质和建设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和领导水平。
学习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 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03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 律
认识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 途。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认识和实践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 和拓展认识,同时认识也能指导实践不断前进。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为资 产阶级的剥削和统治提供思想支持和制度保障。
06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 律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拓展
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与探索
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 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实质是维护资 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其核心是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由、平 等、博爱等价值观念,以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道德观念。
马原演讲之中西文化差异和融合PPT课件
中西文化交融为双方提供了新的文化元素和创意灵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创新发展。
中西文化的互补与创新
中西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方式、 艺术审美等方面存在差异,但 同时也具有互补性。
互补与创新是中西文化融合的 重要动力,双方应相互学习、 借鉴,共同推动文化进步。
中西文化的互补有助于拓展人 类的认知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05 结论:中西文化差异与融 合的未来展望
中西文化差异与融合的趋势
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和融 合成为趋势。
文化多样性促进创新
中西文化的差异提供了丰富的创意资源,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新和 进步。
跨文化理解与合作
中西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促进跨文化合作,共同应对 全球挑战。
尊重文化多样性
倡导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特点,避免文化歧视和冲突。
促进文化平等交流
创造平等、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环境,推动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 与合作。
推动文明互鉴与和谐共生
通过文明互鉴,增进相互理解,促进不同文化的和谐共生与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马原演讲之中西文化差异和融合 ppt课件
目 录
• 中西文化差异概述 • 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方面 • 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 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 • 结论:中西文化差异与融合的未来展望
01 中西文化差异概述
文化定义与特点
文化定义
文化是一个社会或群体在长期历 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语言 、信仰、价值观、习俗、法律和 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总体特征。
中国文化可能更尊重权威和传统,而西方文化更鼓励批判性思维和 创新。
中西文化的互补与创新
中西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方式、 艺术审美等方面存在差异,但 同时也具有互补性。
互补与创新是中西文化融合的 重要动力,双方应相互学习、 借鉴,共同推动文化进步。
中西文化的互补有助于拓展人 类的认知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05 结论:中西文化差异与融 合的未来展望
中西文化差异与融合的趋势
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和融 合成为趋势。
文化多样性促进创新
中西文化的差异提供了丰富的创意资源,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新和 进步。
跨文化理解与合作
中西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促进跨文化合作,共同应对 全球挑战。
尊重文化多样性
倡导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特点,避免文化歧视和冲突。
促进文化平等交流
创造平等、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环境,推动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 与合作。
推动文明互鉴与和谐共生
通过文明互鉴,增进相互理解,促进不同文化的和谐共生与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马原演讲之中西文化差异和融合 ppt课件
目 录
• 中西文化差异概述 • 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方面 • 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 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 • 结论:中西文化差异与融合的未来展望
01 中西文化差异概述
文化定义与特点
文化定义
文化是一个社会或群体在长期历 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语言 、信仰、价值观、习俗、法律和 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总体特征。
中国文化可能更尊重权威和传统,而西方文化更鼓励批判性思维和 创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演示课件
40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根据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
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24
2、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 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 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 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25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其特征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
推理。
17
理性认识——概念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
一般特征的概括和总结,是反映事物 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水果
18
理性认识——判断
判断是概念的复合,是对认识对象 有所断定(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 维形式。
例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青蛙不是哺乳动物 人不是上帝的创造物
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9
3、认识作为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的特点
第一,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
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
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
关系、本质和规律,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第二,反映具有创造性。摹写不是对对象直
观的原物映现,而是对认识对象的信息,通过分
具体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 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历史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 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根据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
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24
2、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 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 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 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25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其特征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
推理。
17
理性认识——概念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
一般特征的概括和总结,是反映事物 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水果
18
理性认识——判断
判断是概念的复合,是对认识对象 有所断定(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 维形式。
例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青蛙不是哺乳动物 人不是上帝的创造物
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9
3、认识作为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的特点
第一,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
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
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
关系、本质和规律,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第二,反映具有创造性。摹写不是对对象直
观的原物映现,而是对认识对象的信息,通过分
具体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 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历史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 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马原知识结构课件
辩证法
总结词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 展
详细描述
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这 种关系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辩证法强调要用联 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反对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认识论
总结词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详细描述
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同时 通过实践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认识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 能获得真正的认识。
0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 理
商品与货币
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 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货币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 殊商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资本与剩余价值
资本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 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剩余价值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中超 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即为剩余价值 。
历史唯物主义
总结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详细描述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 程,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社会意 识则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包括政治、法律、道 德、宗教、艺术、科学等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历史唯 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认为只有通过研 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真正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 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总结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统一。
详细描述
马原课件第一章
——是绝对的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
——是相对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及割裂两者关系的错误
相互依存相互包含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一个极端: 认为静止就是绝对地不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另一个极端: 强调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和不可知论
人类社会的突出特点
人类世界具有“为人性”。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自然界是无主体的纯粹客观过程,而社会则是由人的活动造成的。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自然界是无意识的纯粹自发过程,而社会则是由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自然过程遵循单纯的客观因果性规律,而社会运动则是客观规律性和主体目的性的统一。
高级
低级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2、运动的特殊状态:相对静止
(1)含义: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的稳定和平衡状态。 其基本内容: 第一,相对于一定的空间位置 第二,相对于事物自身的“质”
(2)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相对静止是认识不同事物的前提; 相对静止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 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下例现象中属于物质现象的是:
(1)镜中花水中月 (2)阶级斗争 (3)引力场 (4)未实施的城市规划 (5)梦中树
(1、2、3)
下列诗句中体现了哪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风定花犹落 鸟鸣山更幽
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1)正确的原则 (2)人们的主观愿望 (3)领导者的意图 (4)客观存在的事实
2024年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课件
2024/3/24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4
27
01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02 能够发挥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两个方面的优势,实现
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0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的相互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对 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着社 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024/3/24
18
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024/3/24
19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2024/3/24
22
06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024/3/24
23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历程
2024/3/24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6-17世纪,以莫尔、康帕内拉等为代表,对理想社会制度进行 初步设想。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以梅叶、摩莱里、马布利等为代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提出“ 理性王国”构想。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协调 发展,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正确的思路 和方法。
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 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4
04
马原展示ppt课件
思想的认识。
7
心目中的马克思
。
对马克思的认知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 个阶段: 最初表观、经验的大致印象到初步但较为 浅薄、片面的了解再到如今对其来源、发
开展始和方法原理的较深入地探讨。
开始
其后
现在
8
马克思
正确
• 最初,耳濡目染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正确阐 释了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 明了我们进行社会改造、建设的方向。马 克思所说也便成了至高无上的科学真理。
14
人类导师
马克思出生于中产的律师家 庭,原本可以过上安逸的生 活。但他却将关怀投诸受压 迫、受剥削的无产阶级继而 全人类的解放,并为这个事 业饱受苦难、倾注了毕生的 精力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 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 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 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 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2
“Our newspaper has to be presented to the police to be sniffed at, and if the police nose smells anything un-Christian or un-Prussian, the newspaper is not allowed to appear.”
我心目中的马克思
1
Hegelianism and early activism
马克思早年受父亲影响学习法律 ,但在柏林读大学期间,他愈发 的对哲学感兴趣。并深受黑格尔 的影响,于1837年加入著名的 “青年黑格尔学派”,这一学派 批判黑格尔形而上学的假设,但 采纳他的辩证法去批判现有的社 会,制度及宗教。为了实现自己 的哲学理想,同时由于政府对经 典自由主义及青年黑格尔学派的 反对,他在1842年来到科隆, 成为一名记者。
马原第一章ppt课件
• 恩格斯的论述,指明了制 定和把握哲学物质概念的 方向,指明了哲学的物质 概念是物质一般,是对物 质的共性的概括。共性不 能离开个性,又不能归结 为个性。
.
列宁的论断
•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 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 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 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 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
(一)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
1. 世界观与哲学
(1)什么是世界观
•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 本的观点。世界观也叫宇宙观,二者是同义词。
• 世界观就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带有整体性, 二是带有根本性。
.
(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 哲学就是世界观,又是方法 论。人们关于世界普遍本质 的观点,这是世界观;人们 用这种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认 识和实践,去观察、分析和 处理各种问题,它就又是方 法论。
.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 基本观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第二 个历史形态。
•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而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 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无限 多样的不同性质的现象、事物,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 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这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 物质观。
和
存
在
关
系
问 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 有同一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 主义
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 • 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 • 客观唯心主义
.
.
列宁的论断
•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 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 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 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 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
(一)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
1. 世界观与哲学
(1)什么是世界观
•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 本的观点。世界观也叫宇宙观,二者是同义词。
• 世界观就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带有整体性, 二是带有根本性。
.
(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 哲学就是世界观,又是方法 论。人们关于世界普遍本质 的观点,这是世界观;人们 用这种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认 识和实践,去观察、分析和 处理各种问题,它就又是方 法论。
.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 基本观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第二 个历史形态。
•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而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 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无限 多样的不同性质的现象、事物,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 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这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 物质观。
和
存
在
关
系
问 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 有同一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 主义
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 • 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 • 客观唯心主义
.
马原绪论PPT课件
数字化转型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马原绪论将实现数字化转 型,提高研究效率和成果质量。
马原绪论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 2 3
理论创新不足
当前马原绪论面临的重要问题是理论创新不足, 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探索新的理论框架和方 法。
实证研究缺乏
实证研究是马原绪论的重要支撑,但目前存在实 证研究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实证研究方法和数 据采集等方面的建设。
马原绪论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人类 社会发展的规律,强调了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 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即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
来获取利润。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阶级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方法之一,它强调从阶级关系的角 度来分析社会现象,揭示阶级斗争 的规律。
04
马原绪论的应用与实践
马原绪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01
02
03
解决问题的方法
马原绪论提供了一种系统 的方法论,可以帮助人们 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解决 问题。
决策依据
马原绪论提供了一种理性 的决策依据,使人们在面 对选择时能够更加客观和 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
科学性和可靠性。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03
打破学科壁垒和交流障碍,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拓
展研究领域和思路。
06
结论
对马原绪论的总结
马原绪论的核心内容
马原绪论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现代 社会的应用。
研究方法与视角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马原绪论将实现数字化转 型,提高研究效率和成果质量。
马原绪论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 2 3
理论创新不足
当前马原绪论面临的重要问题是理论创新不足, 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探索新的理论框架和方 法。
实证研究缺乏
实证研究是马原绪论的重要支撑,但目前存在实 证研究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实证研究方法和数 据采集等方面的建设。
马原绪论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人类 社会发展的规律,强调了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 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即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
来获取利润。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阶级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方法之一,它强调从阶级关系的角 度来分析社会现象,揭示阶级斗争 的规律。
04
马原绪论的应用与实践
马原绪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01
02
03
解决问题的方法
马原绪论提供了一种系统 的方法论,可以帮助人们 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解决 问题。
决策依据
马原绪论提供了一种理性 的决策依据,使人们在面 对选择时能够更加客观和 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
科学性和可靠性。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03
打破学科壁垒和交流障碍,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拓
展研究领域和思路。
06
结论
对马原绪论的总结
马原绪论的核心内容
马原绪论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现代 社会的应用。
研究方法与视角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精选全文
矛盾的性质不同,其斗争形式也不同,有两种 基本形式,即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43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 发展中的作用
26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丰富而多样 三种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基础、主导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科学实验
27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37
2、事物的永恒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现实意义: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把握我国正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
38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世界的联系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三大规律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世界怎样联系 和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世界发展的阶段性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世界发展的趋势
21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 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 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 运动的特殊状态。
15
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相互交织, 形成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16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 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 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43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 发展中的作用
26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丰富而多样 三种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基础、主导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科学实验
27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37
2、事物的永恒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现实意义: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把握我国正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
38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世界的联系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三大规律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世界怎样联系 和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世界发展的阶段性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世界发展的趋势
21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 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 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 运动的特殊状态。
15
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相互交织, 形成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16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 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 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马原案例分析》课件
1
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指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 之间基于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的矛盾和 冲突。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之 一,通过阶级斗争,阶级关系得以调整 ,社会结构得以改变。
2
革命
革命是指通过暴力或非暴力的质是阶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是社会形 态的质变。
3 阶级斗争与革命的关系
剩余价值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01
02
03
产生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 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剩余 价值理论应运而生。
发展历程
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 价值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 。
当代发展
在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中,剩余价值理论仍然具 有重要指导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的案例分析
阶级斗争与革命的案例分析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期发生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其根源是封建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矛盾。法国 大革命通过暴力手段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叶,其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通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
03
案例二: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
剩余价值率
衡量剩余价值与劳动力价值之间 关系的指标,反映了剥削程度。
相对剩余价值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缩短必要 劳动时间,相对增加剩余价值的 生产方式。
01
02
剩余价值
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 值的价值,是利润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课件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将继 续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想和行动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个人与群众的关系
03
个人的作用不能脱离群众,个人的成就和贡献是在群众的支持
和协作下实现的。
社会形态的演进
社会形态的演进规律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包括原始社会、 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阶段。
社会形态演进的动因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社会形态的演 进。
价值与剩余价值
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 之间的经济关系。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 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基础。
资本积累与经济危机
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 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 体现,表现为生产过剩、失业率高涨 、金融市场动荡等。
总结词
真理具有客观性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具有客 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 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真 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0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与货币
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 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货币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 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 职能。
社会形态演进的特征
社会形态的演进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同时也具有 多样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等特点。
想和行动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个人与群众的关系
03
个人的作用不能脱离群众,个人的成就和贡献是在群众的支持
和协作下实现的。
社会形态的演进
社会形态的演进规律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包括原始社会、 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阶段。
社会形态演进的动因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社会形态的演 进。
价值与剩余价值
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 之间的经济关系。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 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基础。
资本积累与经济危机
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 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 体现,表现为生产过剩、失业率高涨 、金融市场动荡等。
总结词
真理具有客观性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具有客 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 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真 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0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与货币
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 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货币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 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 职能。
社会形态演进的特征
社会形态的演进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同时也具有 多样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等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基础原理课件
个人与群众的关系
个人与群众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的作用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协作,群众的利益也需要杰出人物的引 领和推动。在历史进程中,个人和群众共同创造着历史。
THANKS
感谢观看
的矛盾运动。
03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实证研究和阶级分析的方法,通过揭示历史发展的规
律,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提供科学的指导。
社会形态的演进与变革
社会形态的演进
社会形态是指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 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表现为从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 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依次更替。
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实现自己 的利益诉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受其所属的阶级和社会地位的制约。杰出人物在历史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他们的作用 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详细描述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本质在不 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体现。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道路选择
总结词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依据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来划分的。社会主义道路的 选择取决于各国的国情和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科学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物质与意识
物质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
个人与群众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的作用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协作,群众的利益也需要杰出人物的引 领和推动。在历史进程中,个人和群众共同创造着历史。
THANKS
感谢观看
的矛盾运动。
03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实证研究和阶级分析的方法,通过揭示历史发展的规
律,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提供科学的指导。
社会形态的演进与变革
社会形态的演进
社会形态是指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 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表现为从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 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依次更替。
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实现自己 的利益诉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受其所属的阶级和社会地位的制约。杰出人物在历史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他们的作用 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详细描述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本质在不 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体现。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道路选择
总结词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依据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来划分的。社会主义道路的 选择取决于各国的国情和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科学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物质与意识
物质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 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 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 是无产阶级 的科学世界 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 学、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 和科学社会主 义是三个主要 组成部分
研究对象和 主要内容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 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对未来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设想:
欧文:消灭私有制,实行财产公有;
圣西门和傅立叶:保存私有制,反对暴力革命;
对未来社会生产的设想: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要求建立使用机器的大生产,圣
西门还提出必须实行有计划生产的主张。
对未来社会分配的设想:
欧文:按需分配; 圣西门和傅立叶:按才能和贡献分配财富
达尔文
“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 然科学的其它巨大进步,我们 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 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 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 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 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 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 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 清晰图画” ——恩格斯
3、理 论 来 源
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世 界观与方法论
唯 物 论 与 辩 证 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论
认 识 论
唯 物 史 观
形 成 与 本 质
发 展 的 进 程
社 会 主 义 论
共 产 主 义 论
绪
论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 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英国 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 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 古典哲学
(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亚当.斯密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规定商品的交换价值。 ——大卫.李嘉图 合理之处:商品的价值不仅包括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活劳 动,还包括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并且所耗费的生 产资料的价值只是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生产资料本身 不会创造新的价值。 局限:什么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怎样形成 价值?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
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
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
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 播及其中国化成为中国哲学发展 的主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 成和发展放到整个人类智慧的继 承和发展中来理解,把马克思主 义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联系 起来,同时用中国古代唯物论、 辩证法、社会历史观的丰富思想 来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
2、沙皇俄国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
环节,为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有
利的条件
3、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开辟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和发展
20世纪20―40年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 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扎根开花结果,分别与中国 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相结合, 相继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现在还正在发展之中——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等理论。
1、社会背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通常指资本主 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 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 的革命。 它既是生产技术上的 革命,又是社会生产关系 的重大变革。始于18世纪 60~80年代,结束于19世 纪末。
欧洲几个主要工业国工业革命开始和完成时间表
国 家 英 国 法 国 德 1830 1870 1800 1860 开 始 1760 结 束 1830
政府军镇压里昂工人起义
宪章运动的群众集会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 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表现了无产阶级高 度的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 争上的威力,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 量己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郎咸平1990年金融论文引用率名列世界第 一,被列入2002、2003年世界经济学家名 人录。
顾雏军
顾雏军:格林柯尔、科龙前董事长。
1984年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生毕业, 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1990年在 英国成立首家分销公司,1993年业务拓展至 美国,1995年成立格林柯尔中国有限公司, 1998年在北京和深圳成立格林柯尔工程公司, 2001年10月收购科龙电器,2003年6月顾雏 军拥有全资股份的顺德格林柯尔,成功入主 上市公司美菱电器,成为其控股一大股东。 2005年因收购科龙、美菱、亚星等一系列上 市公司过程中的违法操作而被捕入狱并判刑 12年。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
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不仅指马克思恩 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
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
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 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二、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 2 3 社会背景 自然科学前提 理论来源
2006年6月16日英国《卫报》以“麦克尔,我是托尼-布莱尔”的题目
披露了布莱尔在1982年(29岁)写给当时的工党领导人富特的一封信。
在信中,布莱尔以崇敬的 心情描述了马克思学说给他带 来的巨大帮助,尤其是奠定了
他对人和社会关系的认识。
关于马克思主义
“甚至在我们自己的党内(尽管程度要低得多) 有一种反对思想自由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不 觉得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持续地联系在一起应受 到某种程度上的谴责。我曾不厌其烦地阅读马克思 的著作,我发现这让我在许多方面茅塞顿开,尤其 使我对人和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发生 了不可逆转的改变。” ——布莱尔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 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
从创造者、继承 者的认识成果讲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 各个时代、各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 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阶级 属性讲
社会背景——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
2、科学技术条件
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三大重要成果: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
细胞学说——论证了物质运动的统一性
施莱登
细胞
施旺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物质与运动一样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
焦耳
赫尔姆霍兹
生物进化论
——物质运动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不断运动的过程
郎咸平认为“国企改制”普遍存在“国有资产流
失”,并提出停止“国企改制”、先解决“国有资产流 失”问题的建议;并指责某些人借“改革”之名,大肆 侵吞国有资产。
“顾方”认为,“国有资产流失”,“这是前进中
的问题”,国企改制也要继续;认为郎方借“反对国有 资产流失”,“全盘否定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主张 “停止国企产权改革”,“是反对改革”。
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肯定 自然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时
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能
够认识客观世界;对宗教神学进行 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恢复了唯物 主义的权威; 抛弃了辩证法;不彻底的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变革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 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 史上的伟大革命。
工业革命时期的失业大潮
卢德运动 (Luddite Movement)
社会背景——工人运动
到了19世纪30年代,随着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的重大转折,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 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 资本主义制度。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三大工人运动
英国宪章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起义
国
工业革命造就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造成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统治的确立和巩固,也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 性生产过剩危机。此后于1836 年和1847年又相继爆发了波及 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 济危机。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 发,都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巨 大的破坏。
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从空想 变成科学:把社会主义思想牢牢建 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 础之上。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德国古典哲学,即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 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发展和内在联系的思想 •对立统一的思想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思想
“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
我们时代的不可超越的 哲学。” ——萨特
法国著名学者雅克·德里达在
《马克思的幽灵》中,列举 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 十大祸害。他指出,面对这 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 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 认识,也就是说,都必须 “忠实于马克思主义的精 神。”
“今日资本主义并
列宁创造性地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考察帝国主义时代的 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提出
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形成
了列 宁主义 —— 马克 思主
义发展的新阶段: 2006年1月21日,在俄罗 斯首都莫斯科的红场上, 人们高举列宁画像在列宁 陵墓外聚集等候敬献鲜花, 纪念列宁逝世82周年。
马克思主义 是无产阶级 的科学世界 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 学、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 和科学社会主 义是三个主要 组成部分
研究对象和 主要内容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 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对未来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设想:
欧文:消灭私有制,实行财产公有;
圣西门和傅立叶:保存私有制,反对暴力革命;
对未来社会生产的设想: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要求建立使用机器的大生产,圣
西门还提出必须实行有计划生产的主张。
对未来社会分配的设想:
欧文:按需分配; 圣西门和傅立叶:按才能和贡献分配财富
达尔文
“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 然科学的其它巨大进步,我们 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 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 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 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 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 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 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 清晰图画” ——恩格斯
3、理 论 来 源
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世 界观与方法论
唯 物 论 与 辩 证 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论
认 识 论
唯 物 史 观
形 成 与 本 质
发 展 的 进 程
社 会 主 义 论
共 产 主 义 论
绪
论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 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英国 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 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 古典哲学
(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亚当.斯密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规定商品的交换价值。 ——大卫.李嘉图 合理之处:商品的价值不仅包括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活劳 动,还包括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并且所耗费的生 产资料的价值只是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生产资料本身 不会创造新的价值。 局限:什么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怎样形成 价值?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
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
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
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 播及其中国化成为中国哲学发展 的主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 成和发展放到整个人类智慧的继 承和发展中来理解,把马克思主 义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联系 起来,同时用中国古代唯物论、 辩证法、社会历史观的丰富思想 来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
2、沙皇俄国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
环节,为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有
利的条件
3、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开辟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和发展
20世纪20―40年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 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扎根开花结果,分别与中国 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相结合, 相继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现在还正在发展之中——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等理论。
1、社会背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通常指资本主 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 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 的革命。 它既是生产技术上的 革命,又是社会生产关系 的重大变革。始于18世纪 60~80年代,结束于19世 纪末。
欧洲几个主要工业国工业革命开始和完成时间表
国 家 英 国 法 国 德 1830 1870 1800 1860 开 始 1760 结 束 1830
政府军镇压里昂工人起义
宪章运动的群众集会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 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表现了无产阶级高 度的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 争上的威力,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 量己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郎咸平1990年金融论文引用率名列世界第 一,被列入2002、2003年世界经济学家名 人录。
顾雏军
顾雏军:格林柯尔、科龙前董事长。
1984年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生毕业, 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1990年在 英国成立首家分销公司,1993年业务拓展至 美国,1995年成立格林柯尔中国有限公司, 1998年在北京和深圳成立格林柯尔工程公司, 2001年10月收购科龙电器,2003年6月顾雏 军拥有全资股份的顺德格林柯尔,成功入主 上市公司美菱电器,成为其控股一大股东。 2005年因收购科龙、美菱、亚星等一系列上 市公司过程中的违法操作而被捕入狱并判刑 12年。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
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不仅指马克思恩 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
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
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 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二、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 2 3 社会背景 自然科学前提 理论来源
2006年6月16日英国《卫报》以“麦克尔,我是托尼-布莱尔”的题目
披露了布莱尔在1982年(29岁)写给当时的工党领导人富特的一封信。
在信中,布莱尔以崇敬的 心情描述了马克思学说给他带 来的巨大帮助,尤其是奠定了
他对人和社会关系的认识。
关于马克思主义
“甚至在我们自己的党内(尽管程度要低得多) 有一种反对思想自由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不 觉得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持续地联系在一起应受 到某种程度上的谴责。我曾不厌其烦地阅读马克思 的著作,我发现这让我在许多方面茅塞顿开,尤其 使我对人和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发生 了不可逆转的改变。” ——布莱尔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 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
从创造者、继承 者的认识成果讲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 各个时代、各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 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阶级 属性讲
社会背景——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
2、科学技术条件
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三大重要成果: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
细胞学说——论证了物质运动的统一性
施莱登
细胞
施旺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物质与运动一样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
焦耳
赫尔姆霍兹
生物进化论
——物质运动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不断运动的过程
郎咸平认为“国企改制”普遍存在“国有资产流
失”,并提出停止“国企改制”、先解决“国有资产流 失”问题的建议;并指责某些人借“改革”之名,大肆 侵吞国有资产。
“顾方”认为,“国有资产流失”,“这是前进中
的问题”,国企改制也要继续;认为郎方借“反对国有 资产流失”,“全盘否定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主张 “停止国企产权改革”,“是反对改革”。
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肯定 自然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时
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能
够认识客观世界;对宗教神学进行 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恢复了唯物 主义的权威; 抛弃了辩证法;不彻底的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变革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 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 史上的伟大革命。
工业革命时期的失业大潮
卢德运动 (Luddite Movement)
社会背景——工人运动
到了19世纪30年代,随着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的重大转折,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 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 资本主义制度。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三大工人运动
英国宪章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起义
国
工业革命造就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造成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统治的确立和巩固,也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 性生产过剩危机。此后于1836 年和1847年又相继爆发了波及 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 济危机。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 发,都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巨 大的破坏。
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从空想 变成科学:把社会主义思想牢牢建 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 础之上。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德国古典哲学,即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 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发展和内在联系的思想 •对立统一的思想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思想
“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
我们时代的不可超越的 哲学。” ——萨特
法国著名学者雅克·德里达在
《马克思的幽灵》中,列举 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 十大祸害。他指出,面对这 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 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 认识,也就是说,都必须 “忠实于马克思主义的精 神。”
“今日资本主义并
列宁创造性地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考察帝国主义时代的 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提出
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形成
了列 宁主义 —— 马克 思主
义发展的新阶段: 2006年1月21日,在俄罗 斯首都莫斯科的红场上, 人们高举列宁画像在列宁 陵墓外聚集等候敬献鲜花, 纪念列宁逝世82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