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二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验论
反映论:确认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 客观世界的反映。坚持“从物到感觉和 思想”的认识路线。
没有被反映者, 就不能有反映。
先验论: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 感觉经验、先于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 的。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 线
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 或绝对精神产生的。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这是实践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本质关系 ) 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这是认识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本质关系 ) 价值关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利益关系
3.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 是物质 性的活动
实践 是人类 有意识的 活动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直接现实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主体
主体
客体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辩 实践 证 法 客体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直观的、消极 被动的反映论
革命的能动的 反映论
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反映具有摹写性
反映具有创造性 对认识对象信息的 分析、选择、运用、 重组、整合、建构 和虚拟
再现客观事物的 状态、属性、关系、 本质和规律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在现实
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时 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的经 验是无法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 理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 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 把它们回忆起来。
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 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即认为是自己头 脑里所固有的,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 孟轲认为“人之 所不学而能者,其良 能也,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 仁、义、礼、智, 非由外铄也,我固有 之也”。
马原第二章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 绝对性和相对性,价值及其与真理的关系。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科学的实践观 1.什么是实践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 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2.实践的三项基本要素
主体
是指具有主体能力(自然能力和精神能力)、 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客体
是指进入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
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
是指把主体和客体联系和沟通起来的各种形式 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 中介: 工具 手段 程序 方法
主体
客体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 德谟克里特的“影像说”: • 事物都在空间中投出各自由原子所构成的影 像,这些流射出来的影像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才 产生了感觉。他认为:从事物流射出来的影像与 流射影像的事物是一致的、相似的,这样人的感 觉与事物本身也是一致的。
• 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
• 人的感官就像蜡块,外物在蜡块上印下的痕 迹就是感觉,它是以是否同外界物相符合为标准 的。亚里士多德虽然认为感官有认识能力,但这 只是潜在的感觉,只有当现实的感觉对象作用于 感官时,才可能产生现实的感觉。因此,人在认 识过程中是被动的。
• 约翰 ·洛克的“白板说”:
•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 ·洛克提出了 “白 板说”,他认为:人的心灵原就好像一块白板, 上面没有任何记号、任何观念,外界事物把它们 的标记、形象和名称刻在人脑这块白板上,就形 成了我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白板说”把人的 认识看成是完全被动的过程。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 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 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 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 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 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 解……”
面现象和外部联系 的综合反映。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苹果(知觉)=红+甜+硬+……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 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知觉 表象
回忆再现
感性认识的特点
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 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 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
贝克莱: “物是观念的集合” “存在就是被感知” “对象和感觉原是 一 种东西”
(二)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对认识 的不同回答
1.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 接受外界对象,类似于照镜子那样。 2.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首先,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
其次,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感性认识:人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对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 感觉 知觉 表象
感觉是客观事物
作用于人的感官而 引起的一种最简单 的反映形式。
苹果(感觉)= 红或甜或硬或……
硬! 甜! 红!
感觉
知觉是对事物表
社会一旦有技 术上的需要, 这种需要就会 比十所大学更 能把科学推向 前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狼桃的故事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唯物 主义 唯心 主义 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意识第一性 物质第二性 认识是主体对 客体的反映 认识是先于物质、先 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反映论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间接经验在别人那里,也是直 接经验,间接经验也是宝贵的。
假如我能比别人 望得更远些,那 是因为我站在巨 荀子 人的肩膀上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农牧业生产 丈量土地 战争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天文学 数学 孙子兵法 马克思主义
实践需要
认识产生和发展
实践 是社会的 历史的活动
4. 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
实践的 基本形式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你要有知识,你 就得参加变革现实 的实践;你要知道 梨子的滋味,你就 得变革梨子,亲口 尝一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