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化学混合物计算专题
高中化学计算系列六: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高中化学计算系列六:混合物反应的计算高中化学计算系列六: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和讨论型计算一、混合物反应的计算1.混合物反应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种最基本的类型。
混合物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溶液。
解题过程中必须仔细审题,理清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必要时可采用图示或简捷的化学用语表示。
2.二元混合物是混合物反应计算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其一般解题思路是:设两个未知数,然后根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解题警示:分析混合物的反应实质与过程是解此类题的出发点[例1] Al(OH)3,CaCO3,NaHCO3的混合物10.00克溶于200毫升2摩/升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的气体CO2的体积为1.568升。
在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300毫升1.2摩/升氨水,滤出沉淀,洗涤,并将洗涤液合并,用1.5摩/升盐酸滴定,用去这种盐酸40.00毫升时恰好中和,求原混合物中Al(OH)3的质量百分含量。
[例2] 向FeCl3和CuCl2的混合物溶液中通入适量的H2S,使之与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得沉淀物0.2摩。
将沉淀滤出后,在滤液中加入适量Fe,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将溶液蒸干得出晶体0.4摩。
求原混合物中FeCl3和CuCl2的物质的量。
[思考]1,两种金属的混合粉末15克,跟足量盐酸充分反应时,恰好得到11.2升氢气(标准状况),下列各组金属混合物不能符合上述条件的是()A)Mg和Ag B)Cu和Zn C) Al和Fe D) Mg和Al2,下列相同状况下的各组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将气体点燃,恰好能完全反应的是()A, V CH4:VCO2=2:1 B, VCO:VO2=2:1 C, VCO:VCO2=1:1 D,VH2O(气):VH2=1:23.将a摩钠和a摩铝一同投入m克足量水中,所得溶液为d克/毫升,该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A)82/(46a+m)% (B)8200a/(46a+2m)% (C) 8200a/(46a+m)% (B)8200a/(69a+m)% 4.在150℃时,由两种气体组成的温和气体1升,在9升O2中充分燃烧后,恢复到燃烧前的条件得10升温和气体。
高中化学混合物计算练习(附答案)

1.某同学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放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
查阅《化学手册》知:Al、Al2O3、Fe、Fe2O3熔点、沸点数据如下:物质Al Al2O3Fe Fe2O3熔点/℃660 2054 1535 1462沸点/℃2467 2980 2750 ---I.⑴该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 理由是: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铁熔化,而铝的熔点比铁低,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形成铁铝合金。
你认为他的解释是否合理: ( 填“合理”或“不合理”).⑵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
该实验所用试剂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⑶实验室溶解该熔融物,下列试剂中最好的是(填序号),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浓硫酸 B.稀硫酸C.稀硝酸D.氢氧化钠溶液2.复印机使用的墨粉主要成份是Fe3O4,下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Fe3O4的工艺:已知:①工业绿矾中FeSO4的含量为52.5%,其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②Fe(OH)2 + 2Fe(OH)3 → Fe3O4·4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铁的常见氧化物有;(2)Fe3O4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含Fe3+的方法:;(3)在工艺流程中,通入适量空气“氧化”时的化学方程式是:;(4)生产中可获得的副产品是,提取该副产品的操作顺序是:(填写序号)a.过滤b.加热浓缩c.冷却d.结晶e.洗涤(5)在生产过程中,若工业绿矾的投料速率是12.16 kg/h ,为使产品较纯,鼓入空气的速率应为 m 3/h (假设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进行,空气中O 2占20%)。
3.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
以下是某工厂用含铁废铜为原料生产胆矾(CuSO 4·5H 2O )的生产流程示意图:胆矾和石膏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 水)见下表。
关于混合物的计算

关于混合物的计算焦元才高中阶段,有关混合物的计算内容是每次考试中必考的内容。
混合物的计算题型,可以概括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在一起,进行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化学反应,求算有关的量。
题型分类为:1) 两种物质混合,只有一种物质参加反应2) 两种物质混合,两种物质都参加反应3) 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4) 混合物中讨论型题的计算一、两种物质混合,只有一种物质参加反应这种题型是比较简单的。
一般可以通过某个已知量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来求末知量。
关键是找到有关量之间的关系。
例1.一块表面已部分氧化的钠质量为0.77g,放入10 g水中后,得到氢气0.02g,求: ①金属钠表面有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②被氧化前这块钠的质量为多少?解:2Na+2H2O===2NaOH+H 2匸Na2O+H2O====2NaOHn(H 2)== 0.02g ==0.01mol 则有n(Na)==2n(H 2)==0.01mol x 2== 0.02mol 2g/ mol••• m(Na)==0.02mol x 23g/mol==0.46g m(Na2O)===0.77g —0.46g==0.31g根据Na守恒:氧化前n(Na)== n(Na)+2n(Na 2O)== 0.02mol+ 2 =0.03mol62g/ molm(Na)==0.03mol x 23g/mol==0.69g答:①金属钠表面有氧化钠的质量是0.31g,②被氧化前这块钠的质量为0.69g。
分析:此题主要是抓住Na和H2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解决Na的物质的量,然后再求金属钠的质量及氧化钠的质量。
例2. CO和CO2的混合气体18g,完全燃烧后测得CO2体积为11.2L (标准状况),试回答:①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是多少克?②混合气体中C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是多少升?打占燃解:2CO+O 2==2CO 211 21反应后:n( CO 2)== ==0.5mol22.4L/mol设CO为x mol,由C守恒可知,原混合气体中CO2为(0.5 —x ) mol28 x +44 (0.5— x ) ==18 • x ==0.25mol原混合气体中m(CO)== 0.25mol x 28g/mol==7gV(CO 2)== (0.5—0.25)x 22.4L/mol==5.6L分析:由于CO燃烧前后体积不变,因此,燃烧后气体为0.5mol,则燃烧前气体也为0.5mol,再利用两气体的质量之和为18克可以顺利解题。
关于混合物的计算

关于混合物的计算焦元才高中阶段,有关混合物的计算内容是每次考试中必考的内容。
混合物的计算题型,可以概括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在一起,进行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化学反应,求算有关的量。
题型分类为:1)两种物质混合,只有一种物质参加反应 2)两种物质混合,两种物质都参加反应 3)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 4)混合物中讨论型题的计算一、两种物质混合,只有一种物质参加反应这种题型是比较简单的。
一般可以通过某个已知量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来求末知量。
关键是找到有关量之间的关系。
例1.一块表面已部分氧化的钠质量为0.77g ,放入10 g 水中后,得到氢气0.02g ,求:①金属钠表面有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②被氧化前这块钠的质量为多少?解:2Na+2H 2O===2NaOH+H 2↑ Na 2O+H 2O====2NaOHn(H 2)==molg g/202.0==0.01mol 则有 n(Na)==2n(H 2)==0.01mol ×2== 0.02mol∴m(Na)==0.02mol ×23g/mol==0.46g m(Na 2O)===0.77g -0.46g==0.31g 根据Na 守恒:氧化前 n(Na)== n(Na)+2n(Na 2O)== 0.02mol+2/6231.0⨯molg g=0.03molm(Na)==0.03mol ×23g/mol==0.69g答:①金属钠表面有氧化钠的质量是0.31g ,②被氧化前这块钠的质量为0.69g 。
分析:此题主要是抓住Na 和H 2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解决Na 的物质的量,然后再求金属钠的质量及氧化钠的质量。
例2.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18g ,完全燃烧后测得CO 2体积为11.2L (标准状况),试回答:①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是多少克?②混合气体中CO 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是多少升?解:2CO+O 2==2CO 2反应后:n(CO 2)==molL L/4.222.11==0.5mol设CO 为χmol ,由C 守恒可知,原混合气体中CO 2为(0.5-χ)mol 28χ+44(0.5-χ)==18 ∴ χ==0.25mol 原混合气体中 m(CO)== 0.25mol ×28g/mol==7gV(CO 2)== (0.5-0.25)×22.4L/mol==5.6L分析:由于CO 燃烧前后体积不变,因此,燃烧后气体为0.5mol ,则燃烧前气体也为0.5mol ,再利用两气体的质量之和为18克可以顺利解题。
专题5.3.2 混合物的计算(讲)(解析版)

知识预习1、化学方程式从量的角度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相关知识的延续。
其计算依据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①根据题意设出未知量。
②根据题意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③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题目中相关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
④根据标出的物质的量列出比例式,并求解未知量。
⑤写出简明的答案。
知识讲解知识点一、有关混合物质量的计算☆知识详析☆1、在化学反应中,有很多时候用的是含某种物质的混合物。
在计算时,要先将混合物的质量转化为参加反应的纯净物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不纯物质和纯物质质量间的换算。
纯物质的质量 = 不纯物质的质量×纯度(质量分数)☆知识延伸☆化学反应方程式中不管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代入的都是纯物质的质量。
1、已知量是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将不纯物质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再代和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
计算方法:纯物质的质量 = 不纯物质的质量×纯度(质量分数)2、未知量是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先求出纯净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再将纯净物质的质量换算成不纯物质的质量再代。
计算方法:不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纯度(质量分数)☆考题详解☆【考题示例】(2014长泰县第二中学2014学年上学期末)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若需制取氧气6.4g,理论上需要质量分数为5%过氧化氢溶液多少g?(反应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型】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不纯物质的质量【解题方法】先根据化学方程式中氧气与过氧化氢的质量关系,求出纯净的过氧化氢的质量。
混合物的计算

混合物的计算1、碳酸钠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100mL,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质量为4.30g。
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仍有2.33g固体剩余,则原混合溶液中碳酸钠和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各是多少?2、现有一种碱金属M的碳酸正盐和另一种碱金属N的酸式碳酸盐组成的混合物,取0.506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把放出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0.200g。
把加热后残留的固体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经充分干燥后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粉末,结果过氧化钠粉末增重0.084g。
问:(1)混合物中酸式碳酸盐有多少摩?(2)加热灼烧后残留的固体含碳酸盐多少摩?(3)碱金属M的碳酸正盐和碱金属N的酸式碳酸盐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摩?3、碳酸钠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2.48g,溶液于水配成溶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质量为 4.30g。
,则原混合溶液中碳酸钠和硫酸钠的各是多少克?4、在CuCl2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反应完毕后生成1.28g沉淀。
把沉淀滤出,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并蒸发滤液,可得7.96g含4个结晶水的绿色晶体。
则原混合液中CuCl2和FeCl3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5、为测定某铜银合金的成分,将30.0g合金溶于80mL13.5mol·L-1的浓硝酸中,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气体6.72L(标准状况),并测得溶液的pH=0。
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80mL,试计算:(1)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2)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6、取Na2O2、CaO、Ca各少许先后投入到盛足量水的烧杯中,反应完毕后,共收集到0.672L (标准状况)混合气体,并得澄清透明的溶液。
再取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4.86g 放入上述溶液中充分搅拌,将产生的沉淀滤出,并洗涤干燥得沉淀5g。
滤液中已检验不到Ca2+、HCO3-、CO32-。
关于混合物的计算

关于混合物的计算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混合物,比如空气、食物、饮料等。
对于混合物的计算,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摩尔分数、溶液浓度以及溶解度等。
质量百分比是指一些物质在混合物中所占质量的百分比。
计算质量百分比的公式为:质量百分比=(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100%例如,一个混合物由20克的盐和80克的水组成。
那么盐在混合物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盐的质量百分比=(20克/100克)×100%=20%体积百分比是指一些物质在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计算体积百分比的公式为:体积百分比=(物质的体积/混合物的总体积)×100%例如,一个混合物由50毫升的酒精和150毫升的水组成。
那么酒精在混合物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酒精的体积百分比=(50毫升/200毫升)×100%=25%摩尔分数是指一些物质在混合物中的物质的摩尔数与混合物中所有物质的摩尔数之比。
计算摩尔分数的公式为:摩尔分数=(物质的摩尔数/混合物中所有物质的摩尔数)×100%例如,一个混合物由2摩尔的氮气和3摩尔的氢气组成。
那么氮气在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为:氮气的摩尔分数=(2摩尔/5摩尔)×100%=40%溶液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单位为克/升或毫克/毫升。
摩尔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之比,单位为摩尔/升。
计算质量浓度的公式为:质量浓度=(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例如,一种药物溶解在100毫升的溶剂中,质量为5克。
那么该溶液的质量浓度为:计算摩尔浓度的公式为:摩尔浓度=(溶质的摩尔数/溶液的体积)例如,一种溶液中含有0.1摩尔的盐,体积为500毫升。
那么该溶液的摩尔浓度为:摩尔浓度=0.1摩尔/0.5升=0.2摩尔/升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溶质的量。
化 学 综 合计 算 部 分

2
例6:现有氧化铜和碳粉的混合物共Amol,将它在隔绝空气条件下 加热,反应完全后,冷却,得到残留固体。 (1)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氧化铜在混合物中的量的比值为 x(0 x 1) 问:x为何值时,残留固体为何种物质?写出残留固体的物质的量 与x值之间的关系。将结果填入下表。 残 留 固 体 x值 分子式 物质的量
V1= V2= m1= m2=
分析:本题要从分析图中所体现的产生沉淀 的质量与加入Ba(OH)2体积的函数关系求出 V1、V2和m1、m2的值。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加入V1mL的 Ba(OH)2时,可得沉淀m1 g,沉淀为BaSO4 和Al(OH)3,当加入V2mL Ba(OH)2时, Al(OH)3溶解,沉淀仅为BaSO4。 (1)含有0.02mol Al3+的明矾溶液中 含有0.04mol的SO42-。 Al 3 3OH Al(OH) 3 当加入V1mL Ba(OH)2时, 0.02mol 0.06mol 0.02mol
根据图示可分析: (1)CaCO3的质量为0.270g,由它可求出CaCl2的质量。
CaCl2 111 x克
— — CaCO3 100 0.270
111 0.270 x 0.300 (g) 100
(2)混合物中通入Cl2
2NaBr Cl 2 2NaCl Br2 质量减少 103 58.5 103 58.5 44.5(g) y克 5.000 4.914 0.086(g) y 0.200(g)
混合物的计算范文

混合物的计算范文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在化学和科学实验中,混合物的计算十分重要。
这些计算可以用来确定混合物的成分、浓度、比例等,以及根据已知条件预测未知成分的数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合物计算的各个方面。
1.比例计算比例计算是确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比例关系。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组分A的质量百分比=(组分A的质量/总质量)×100%例如,如果知道一种混合物总质量为100g,其中组分A的质量为20g,则组分A的质量百分比为(20/100)×100%=20%。
2.浓度计算浓度计算是确定溶液或混合物中溶质的含量。
常用的浓度单位包括质量浓度(g/L),摩尔浓度(mol/L)等。
浓度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体积)例如,如果知道一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g,溶液的体积为500mL,则质量浓度为(10g/0.5L)=20g/L。
3.溶液配制溶液配制是调整混合物中溶液的浓度,以便满足特定实验要求或实际需要。
溶液配制可以根据已知浓度的溶液和纯溶质的质量来计算所需混合物的体积。
例如,如果想制备质量浓度为0.1 mol/L的NaCl溶液,如果已知NaCl的摩尔质量是58.44 g/mol,那么所需NaCl的质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需NaCl质量=(溶液体积×浓度×NaCl的摩尔质量)例如,如果需要制备100 mL的0.1 mol/L NaCl溶液,计算所得的所需NaCl质量为(0.1 mol/L × 0.1 L × 58.44 g/mol)= 0.5844 g。
4.反应计算反应计算是根据已知的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物的摩尔比例来计算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摩尔量。
它可以帮助预测反应的产物量、反应过程中消耗的反应物量等。
例如,假设有一种反应方程式:2A + 3B → 4C + 2D,已知反应混合物中A的摩尔量为1 mol,B的摩尔量为2 mol,则根据反应的摩尔比例可以计算出反应产物C和D的摩尔量为:C的摩尔量=(A的摩尔量×反应中C的系数)/反应中A的系数D的摩尔量=(A的摩尔量×反应中D的系数)/反应中A的系数例如,在上述反应中,C和D的摩尔量为(1 mol × 4)/ 2 = 2 mol。
高一化学-有关碱金属的混合物计算[特约] 最新
![高一化学-有关碱金属的混合物计算[特约] 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227ab62e31126edb6f1a108b.png)
有关碱金属的混合物计算讲解及例题:一、碱金属单质及化合物与水反应的计算1.求溶液中Na+与H2O分子个数比例1.将ag Na2O2溶于过量的水中,则溶液中Na+与H2O分子个数比为多少?(6a:(13b—3a))2.已知溶液中的Na+与H2O分子个数比,以及Na或Na2O2或Na2O2的质量,求水量。
例2.将1.15g钠放入水中,使100个水分子中溶有一个Na+,则原来水的质量是90.9g 3.求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或NaOH的溶解度。
例3.将足量的Na投入到100g t℃的水中,恰好得到138.5g NaOH的饱和溶液,则t℃时NaOH的溶解度是多少?(102g)4.Na与Na2O、Na2O2的混合物的组成的有关计算。
例4.将70g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混合物跟98g水充分反应后,所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分别写出过氧化钠和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计算原混合物中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质量。
(39g 31g )二、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例5.取两种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各100mL,分别向两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O21.12L,完全反应后,将溶液低温蒸干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5g和6g。
求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0.86mol/L 1.175mol/L)三、CO、H2、O2混合气体在电火花点燃条件下与足量Na2O2反应例6.5g CO、H2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Na2O2中与O2点燃后充分反应,反应完全后过氧化钠质量增加5 g。
四、H2O、CO2与Na2O2反应的计算例7.将足量的O2、CH4、Na2O2密封于一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
反应结束后,若容器中压强为0(150℃),且残余物质溶于水无气体放出,则O2、CH4、Na2O2三种物质的量之比为:(B )A.1:2:3 B.1:2:6 C.6:2:1 D.3:2:1五、NaHCO3、NaOH等混合物的计算例8.A g NaOH和NaHCO3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B g,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
高中化学复习混合物的计算题型

混合物的计算【例题1(含杂质物质)】: 200吨的赤铁矿石其中含杂质6%,求可冶炼出含杂质3%的生铁多少吨?方法:含杂质物质的计算题,先把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质质量,然后再代入方程式中解:分析: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其质量是200×94%=188t,设有xt生铁治炼出来,则纯铁质量是×97%,所以据:Fe2O3+3CO==3CO2+2Fe160 112 188 97%X∴X=……(略)【例2(固体混合物)】:把混有少量KMnO4的KClO320克充分加热后,待完全反应称量反应固体物质为6克,将固体剩余物用水充分溶解,过滤称得滤渣为2.25克。
求总的有多少氧气产生,原混合物中KMnO4的质量分数是?方法:根据题意,计算出氧气质量。
用原固体混合物质量—后来固体混合物质量=产生的氧气质量解:产生的氧气质量=20—6=14克由题意知产生的14克氧气是由KMnO4和KCIO3同时反应产生的故不能由14克氧气求KMnO4(KCIO3)。
由题意知滤渣2.55克即为产生的MnO2的质量:2KMnO4====K2MnO4+MnO2+O2↑316 87X=a【例4】(固体混合物)今有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共14.4g,在加热的条件下使氢气还原氧化铜至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冷却后称重为12.8g.求混合物中铜和氧化铜各多少克?解法1:设混合物中CuO的质量为x,则Cu的质量为14.4-x列比例式:x=8.0(g)∴Cu的质量:14.4-x=14.4-8.0=6.4(g)即:解法2:设混合物中Cu的质量为x,则CuO的质量为14.4-x.列出比例式:x=6.4(g)∴CuO的质量:14.4-x=14.4-6.4=8.0(g)即解法3:设混合物中CuO的质量为x,Cu为14.4-xx=8.0(g)∴Cu的质量:14.4-8.0=6.4(g)即:完全反应变为12.8g.这其中是CuO失去氧解法4:Cu与CuO共14.4g.经H2造成的。
混合物计算的六种常用方法

混合物计算的六种常用方法有关混合物计算,是高考的一大热点,在选择题和计算题中,多次出现过。
混合物计算方法多、难度大,是中学生在学习上的一大难点。
又由于混合物计算更能体现出一个人思维的敏捷性和推理的缜密性,故在中考和高考中,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点,为了使中学生便于学习和掌握,现作一些总结。
一、极端假设法:例1。
已知相对原子质量:Li为6.9; Na为23; K为39;Rb为35.今有某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的混合物10.8g,加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后,溶液经蒸发、干燥,得16g固体。
试经计算确定是哪一种碱金属。
分析:本题若已知R及R2O各自的质量,就属于常规计算题,而题中只知道混合物的质量,显然还缺少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可见尚缺少一个条件。
要求解有两种途径选择:一是求得R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具体值,显然不可能;另一是求得R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区间,这就要建立不等式组。
解: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1)当混合物全是碱金属时,有2R + 2 H2O = 2 ROH+ H2?2x 2(x+17)10.8g 10.8(x+17)/x(2)若混合物全是氧化物R2O时,有R2O + H2O =2 ROH2x+16 2(x+17)10.8 10.8(x+17)/(x+8)根据题意可知,该混合物是R和R2O ,则可建立不等式:10.8(x+17) /x > 16 > 10.8(x+17)/(x+8)解不等式得: 35.3 > x >10.7根据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知该碱金属应为钠。
二、平均值法:例2.有钠和另一种碱金属的合金2g,与水反应放出氢气为0.1g,此合金中另一种金属可能是()A. Li B. KC. R b D. Cs分析:因为碱金属与水反应方程式相同,故可用同一形式表示:2R+2H2O=2ROH+H2?,此时可以求得两种金属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再根据极端法,就可以作出正确判断。
高中化学每日一题溶液稀释或混合的计算新人教版必修1

溶液稀释或混合的计算典例在线已知硫酸、氨水的密度与所加水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现有硫酸与氨水各一份,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3?溶液的密度/g·cm1?/mol·L cρ硫酸11c氨水ρ22c。
的代数式表示)、ρ (1)表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不写单位,用含111?c,所的硫酸与水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1? mol·L。
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1?cc (3)将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和 mol·L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 mol·L 225 33?c g·cm,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或“等于”,(填“大于”、下同)ρ225·L(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c9.81【答案】%(1) 1c /2 1? mol(2)1大于(3)大于99.×100%1 【解析(1设硫酸的体积,S()11- 1 -倍,则,溶液的体积变为原来的2(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2)硫酸与水等体积混合c/2 浓度为11? mol·L。
111??cc mol·Lmol·L氨水的密度小于(3)根据图像可知,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则22511??1cc氨水的体积。
两者混合后,氨水的体积小于氨水的密度,等质量时,mol·Lmol·L22531?c故大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趋近于体积大者,所得溶液的密度一定比ρ大, mol·L。
225解题必备溶液的稀释与混合.稀释规律1 .含义:将浓溶液加水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和质量都保持不变。
a VccV。
稀(.公式:b 稀)·(浓)·)(浓)=( 2.混合规律等于混或总质量)a.含义:同一溶质不同浓度的两溶液相混合,混合后,溶质的总物质的量( )。
化学直升计算题训练专题之混合物的计算解析

化学直升计算题训练专题之混合物的计算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13•天津)某K2CO3样品,可能含有Na2CO3、MgCO3、CuSO4、NaCl中的几种杂质.取该样品,加入5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4B.N aCl不与盐酸反应,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NaClC.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D.N a2CO3和MgCO3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说明样品中一定有Na2CO3和MgCO32.(2013•荆门)某NaOH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KOH和不溶于酸的杂质A,取该样品与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 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m<B.若m=,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可能含有固体KOHC.若m=,则样品中至少含有杂质A或固体KOH的一种D.若样品中不含A,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小于%3.(2013•达州)某不纯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则铁中混有的金属可能是()A.Z n B.C u C.M g D.A g4.(2012•扬州)Fe2O3、CuO的混合粉末,高温下与足量H2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的质量可能为()A.B.C.D.5.(2010•郴州)由Ag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8克,将其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共收集到克H2,则另一种金属可能是()A.C u B.Z n C.F e D.M g6.(2008•包头)10克不纯的Na2CO3(含杂质M)和10克不纯的MgCO3(含杂质N)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都得到克CO2.则M、N可能是()A.M为K2CO3,N为CaCO3B.M为ZnCO3,N为Na2CO3C.M为NaHCO3,N为K2CO3D.M为CaCO3,N为K2CO37.(2005•兰州)把含杂质的锌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放出氢气,则锌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为(只含有一种杂质)()A.M g B.A l C.F e D.C u8.(2001•河北)某氯化钙样品中可能混有氯化铁、氯化镁、氯化钠和碳酸钠中的某些物质.取该样品111克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克白色沉淀,则该样品组分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既无氯化铁,也无碳酸钠B.只有氯化镁,没有氯化钠C.肯定有氯化镁,可能有氯化钠D.肯定有氯化镁,也有氯化钠9.(2013•连云港一模)某K2CO3样品,一定含Na2CO3、KNO3和Ba(NO3)2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将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A.肯定有KNO3B.一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C.肯定有KNO3,还可能有Na2CO3D.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10.(2013•河东区一模)现有锌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在该混合物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混合物为Zn、Al,m可能是B.若混合物为Zn、Fe,m不可能是C.若混合物为Zn、Al,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D.若混合物为Zn、Fe,m可能是,则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0%11.(2012•栖霞区二模)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不含其他物质)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原混合物的质量不可能是()A.B.C.D.12.将一严重锈蚀而部分变成铜绿的铜块研磨成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成CuO,发现固体质量在灼烧前后保持不变.灼烧前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是()A.%B.50% C.70% D.%13.将一严重锈蚀而部分变成铜绿[Cu2(OH)2CO3]的铜块研磨成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成CuO,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可能是()A.增重30% B.增重10% C.不变D.减轻30%14.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而且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反应方程式为3Mg+N2═Mg3N2),由此推知,24克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总质量是()A.等于40克B.一定小于40克C.一定大于40克D.无法确定15.(2005•海淀区二模)CO,HCOOH,OHCCOOH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y,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B.C.D.16.由NaHSO3、MgSO4、MgSO3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A.56% B.%C.%D.%二.填空题(共1小题)17.如果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则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三.解答题(共1小题)18.镁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氧化镁外,还会生成氮化镁Mg3N2.写出镁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已知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生成物总质量_________(填“<”“=”或“>”)40g.已知氮化镁是黄绿色固体,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可知在这样的条件下,镁更容易与_________(填“氧气”或“氮气”)反应,因为_________.化学直升计算题训练专题之混合物的计算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13•天津)某K2CO3样品,可能含有Na2CO3、MgCO3、CuSO4、NaCl中的几种杂质.取该样品,加入5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4B.N aCl不与盐酸反应,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NaClC.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D.N a2CO3和MgCO3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说明样品中一定有Na2CO3和MgCO3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分析: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无硫酸铜,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求得盐酸的质量分数和所需碳酸钾的质量,然后推测其他的成分.解答:解: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无硫酸铜,故A正确;设生成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钾的质量为x,纯盐酸的质量为y,则有K2CO3+2HCl=2KCl+CO2↑+H2O138 73 44x y=x==y=根据计算可以知道即使全部是碳酸钾也只能生成二氧化碳,但是题干中给的信息是:K2CO3固体样品不纯,所以根据近似平均值法,则其中混有的杂质:一种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比碳酸钾强,另一种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比碳酸钾弱;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碳酸根中的碳元素和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相等,可以通过比较碳酸根的含量,来确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质量的多少,在碳酸钾中,含碳酸根为×100%=%,在碳酸钠中,含碳酸根为×100%=%,在碳酸镁中,含碳酸根为×100%=%,碳酸钠和碳酸镁中碳酸根的含量都比碳酸钾中碳酸根的含量高,即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碳酸根含量多的物质,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也要大,所以可以判断一定含有氯化钠,但是对于碳酸钠和碳酸镁这两种物质中可能含有一种,也可能是两种都存在,故选项B、D的判断是错误的;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C正确;故选AC.点评:熟练掌握碳酸盐的性质,学会利用近似平均值的方法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定律来解答这类题目:先假设全部是主要的物质,然后根据计算的数据,判断是否含有其他的物质,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013•荆门)某NaOH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KOH和不溶于酸的杂质A,取该样品与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 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m<B.若m=,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可能含有固体KOHC.若m=,则样品中至少含有杂质A或固体KOH的一种D.若样品中不含A,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小于%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分析:假设全部为氢氧化钠,然后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能够生成的水的质量及消耗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然后结合题给的选项进行分析并作出判断.解答:解:假设全部为氢氧化钠,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x,盐酸溶质的质量为yNaOH+HCl═NaCl+H2O40 18y x==解得:x= y=假设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钾,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zKOH+HCl═KCl+H2O56 18z=解得:z=故:A、根据上述计算可以知道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生成水的质量为,故A错误;B、若生成水的质量为,则说明在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当然其中也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故B正确;C、根据B的分析可以知道,若生成水的质量为,则说明在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但不可能只有含有氢氧化钾,因为,根据我们的计算可以知道,单独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的质量大于,而单独的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水的质量等于,所以如果样品中的杂质只含有氢氧化钾的话,生成的水的质量必然大于,故C错误;D、若样品中不含有杂质,则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故D错误;故选B.点评:把握住记录数据中在发生着变化的数据,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或变化的规律,这是分析实验数据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这类题的解题关键.3.(2013•达州)某不纯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则铁中混有的金属可能是()A.Z n B.C u C.M g D.A g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分析:铜、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以判断混合物的组成.解答:解:铜、银不能和稀硫酸反应;解:设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Fe+H2SO4═FeSO4+H2↑56 2X=X=;解:设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Zn+H2SO4═ZnSO4+H2↑65 2Y=Y=,解:设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Mg+H2SO4═MgSO4+H2↑24 2Z=Z=,由以上计算可知,当纯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能够生成氢气,当纯锌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能够生成氢气,当纯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能够生成氢气,由此可知,不纯的铁中,如果含有锌,则生成的氢气小于,如果含有镁,则生成的氢气大于,不纯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则铁中混有的金属可能是镁.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注意临界点,即以为纯铁时为基础,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然后再通过计算判断出杂质是什么物质.4.(2012•扬州)Fe2O3、CuO的混合粉末,高温下与足量H2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的质量可能为()A.B.C.D.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我们可以用极限法,假设混合粉末全是Fe2O3,可计算出得到的铁质量;然后又假设粉末全为CuO,可计算出得到的铜的质量,所以得到固体的质量应在计算所得的铁的质量和铜的质量之间.解答:解:假设混合粉末全是Fe2O3用氢气还原可得铁的质量是xFe2O3+3H22Fe+3H2O160 112xx=假设混合粉末全是CuO用氢气还原可得铜的质量是yCuO+H2Cu+H2O80 64y=y=所以与足量的H2反应后得到的固体质量只会介于和之间,观察选项B符合;故选B点评:此题是一道典型的极端假设法求解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极限假设法(即假设两头)的具体使用方法;5.(2010•郴州)由Ag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8克,将其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共收集到克H2,则另一种金属可能是()A.C u B.Z n C.F e D.M g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分析:根据银不和稀硫酸反应,所以另一种应该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且质量小于8g还能放出氢气进行解答.解答:解:当另一种金属设定为+2价金属时,假设质量为8g.设混合物为M,相对原子质量为x.M+H2SO4=MSO4+H2↑x 28gx=40所以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有小于40才有可能在质量小于8g的时候还能放出氢气.A、铜不和硫酸反应,故A错误;B、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大于40,故B错误;C、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大于40,故C错误;D、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小于40,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熟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原理和方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6.(2008•包头)10克不纯的Na2CO3(含杂质M)和10克不纯的MgCO3(含杂质N)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都得到克CO2.则M、N可能是()A.M为K2CO3,N为CaCO3B.M为ZnCO3,N为Na2CO3C.M为NaHCO3,N为K2CO3D.M为CaCO3,N为K2CO3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分析:要计算含有的另一种杂质,可以根据极值法先计算生成克二氧化碳需纯碳酸钠质量,然后根据平均值法确定另一种杂质即可.解答:解:设生成克二氧化碳需纯碳酸钠的质量是xNa2CO3+2HCl=2NaCl+CO2↑+H2O106 44x解得:x=生成克二氧化碳需纯碳酸钠的质量为,故10克不纯的Na2CO3得到克CO2说明杂质与碳酸钠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大于100故所含的杂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应小于100只有“C”选项中NaHCO3相对分子质量为84小于100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完成此题,需使用极值法和平均值法.7.(2005•兰州)把含杂质的锌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放出氢气,则锌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为(只含有一种杂质)()A.M g B.A l C.F e D.C u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压轴实验题;平均值法.分析:根据克的锌全部转化为氢气的质量和克其他金属生成氢气的量采用均衡法进行分析.解答:解:克锌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Zn~~H265 2x=x=,A、克镁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Mg~H224 2Y=Y=,这两者混合物得到的气体大于,故A错误;B、克铝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2Al~3H254 6Y=Y=,这两者混合物得到的气体大于克,故B错误;C、克铁生成氢气为Z,Fe﹣﹣﹣H256 2Z=Z=,这两者混合物得到的气体大于克,故C错误;D、铜不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这两者混合物得到的气体小于克,故D正确;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各种金属是否会与酸反应,然后根据生成的氢气采用均衡法进行分析.8.(2001•河北)某氯化钙样品中可能混有氯化铁、氯化镁、氯化钠和碳酸钠中的某些物质.取该样品111克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克白色沉淀,则该样品组分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既无氯化铁,也无碳酸钠B.只有氯化镁,没有氯化钠C.肯定有氯化镁,可能有氯化钠D.肯定有氯化镁,也有氯化钠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分析:样品溶于水得无色溶液,证明氯化钙样品中一定不含碳酸钠,氯化铁;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会生成沉淀,而氯化铁溶液是棕黄色溶液;根据纯氯化钙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的质量和题中混有氯化镁、氯化钠中的物质生成氯化银的质量进行比较分析.解答:解:纯净的氯化钙生成的沉淀质量是xCaCl2~2AgCl↓111 287x=x=所以沉淀的质量是纯净的氯化镁生成的沉淀质量是yMgCl2~2AgCl↓95 287y=y=所以沉淀的质量是纯净的氯化钠生成的沉淀量是zNaCl~AgCl↓z=所以沉淀的质量是,因为氯化钙生成的沉淀量小于,所以另一种物质的生成的沉淀量要大于,即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可能含有氯化钠;A、根据分析可以知道,在该混合物中没有碳酸钠和氯化铁,故A说法正确;B、根据上述解答可以知道,在氯化钙中一定含有氯化镁,而氯化钠可能含有也可能没有,故B说法不正确;C、根据上述解答可以知道,在氯化钙中一定含有氯化镁,而氯化钠可能含有也可能没有,故C说法正确;D、根据上述解答可以知道,在氯化钙中一定含有氯化镁,而氯化钠可能含有也可能没有,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的计算应用和判断,在解此类题时,可以应用假设法假设所给质量是纯净物的质量,计算出生成的沉淀,再用均衡法进行分析解答.9.(2013•连云港一模)某K2CO3样品,一定含Na2CO3、KNO3和Ba(NO3)2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将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A.肯定有KNO3B.一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C.肯定有KNO3,还可能有Na2CO3D.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分析:取样品加入水中,全部溶解,则不可能硝酸钡,加入氯化钙能产生沉淀,然后根据沉淀的质量进一步确定碳酸钠和硝酸钾的存在.解答:解:样品加入水中,全部溶解,说明一定无硝酸钡,假设纯碳酸钾产生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有K2C03+CaCl2═CaCO3↓+2KCl138 100xx=假设纯碳酸钠产生碳酸钙的质量为y,则有Na2C03+CaCl2═CaCO3↓+2NaCl106 100yy=根据上述解答可知道:含有一种杂质的情况是:只能是含有硝酸钾,而不能含有碳酸钠.若含有碳酸钠则得到沉淀的质量应该大于小于,而实际只得到9g,故不可能含有碳酸钠,所以一定含有硝酸钾.含有两种杂质是:是硝酸钾和碳酸钠的混合物.故可以知道在该硝酸钾样品中一定含有硝酸钾,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是正确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共存的问题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时,要采用极值法和平均值法.10.(2013•河东区一模)现有锌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在该混合物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混合物为Zn、Al,m可能是B.若混合物为Zn、Fe,m不可能是C.若混合物为Zn、Al,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D.若混合物为Zn、Fe,m可能是,则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0%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假设这g全部为锌,根据方程式计算出生成氢气为,所以剩余的金属中必须假设都是时产生氢气的质量必须有比大的,有比小的,然后结合结论“金属与酸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金属的质量”再进行进一步分析即可.解答:解:假设全部为锌,设生成氢气质量为x则:Zn+2Cl═ZnCl2+H2↑65 2x解得:x=同理可计算出铝、铁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所以可以判断不论是锌中含有铝或是铁,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都必然大于,故A错误,B正确;C、从上述方程式中可以分析得出,锌消耗盐酸的质量为,即此时盐酸的浓度为%,但是等质量的铝消耗盐酸的质量更多,所以若混合物为Zn,铝,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故C正确.D、若铁质量分数为50%,则锌的质量为,根据上述计算可以知道,锌能够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同时铁也能够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必然大于,故D错误;故选:BC.点评:相同质量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的多少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合价有关.同价态的金属若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的氢气质量越小.11.(2012•栖霞区二模)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不含其他物质)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原混合物的质量不可能是()A.B.C.D.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分析:依据对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的认识可知,两种金属中同质量时铝生成的氢气多,镁生成的氢气少,因此可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对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到金属混合物的取值范围;解答:解:设生成氢气时需要铝的质量是x,镁的质量是y;2Al+3H2SO4═Al2(SO4)3+3H2↑2×27 6xx=Mg+H2SO4═MgSO4+H2↑24 2yy=所以原混合物质量范围是大于小于,故混合物质量不合适;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清楚要使金属混合物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需的金属的取值范围,主要是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完成;12.将一严重锈蚀而部分变成铜绿的铜块研磨成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成CuO,发现固体质量在灼烧前后保持不变.灼烧前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是()A.%B.50% C.70% D.%考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拟定数据法.分析:由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而固体质量在灼烧前后保持不变的实验事实,可判断灼烧过程中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增加的质量和铜绿分解所放出水和二氧化碳而导致固体质量减少的质量相等;通过拟定增加与减少的质量利用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计算出铜块中铜的质量与铜绿的质量,即可完成灼烧前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解答:解:假设铜与氧气生成氧化铜增加的质量和铜绿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水而减少的质量为m,设粉末为铜的质量为x,铜绿的质量为y2Cu+O22CuO 固体增加质量128 32 160 160﹣128=32x m=x=4mCu2(OH)2CO32CuO+H2O+CO2↑固体质量减少222 160 222﹣160=62y m=y=m灼烧前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100%=%故选:A.点评:此类计算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体现创新思维能力.13.将一严重锈蚀而部分变成铜绿[Cu2(OH)2CO3]的铜块研磨成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成CuO,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可能是()A.增重30% B.增重10% C.不变D.减轻30%考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专题:物质质量守恒.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其中存在铜单质(部分变质),且有铜绿(有变质的部分).固体最多增重Cu→CuO,固体最多减轻Cu2(OH)2CO3→CuO,故可根据极值法求出增重最多的和减轻最少的进行判断.解答:解:因为固体最多增重Cu→CuO,固体最多减轻Cu2(OH)2CO3→CuO,①假设全部为铜:则加热变为氧化铜,会增重氧元素的质量,相当于铜元素质量的,即25%;②假设全部为铜绿:则加热后只余氧化铜,那么减轻的质量应为Cu2(OH)2CO3中保留CuO部分外的质量,即=%;综上,由于是两种情况的混合物,所以真正的变化情况应是处于两者之间,也就是在增重25%与减轻%之间的,故选BC.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4.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而且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反应方程式为3Mg+N2═Mg3N2),由此推知,24克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总质量是()A.等于40克B.一定小于40克C.一定大于40克D.无法确定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假定产物全部是氧化镁或氮化镁,所得产物的质量应介于二者之间.可采用极端假设法来解答本题.解答:解:设若产物全部为氧化镁时产物的质量为x.2Mg+O22MgO48 8024g x则,解得x=40g设若产物全部为氮化镁时产物的质量为y.3Mg+N2Mg3N272 10024g y则,解得y=通过以上计算可知所得产物质量应在与40g之间.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大.关键是找到产物的质量介于产物全部为氧化镁的质量和产物全部为氮化镁的质量之间.15.(2005•海淀区二模)CO,HCOOH,OHCCOOH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y,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B.C.D.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混合物中成分的组成元素的特点,可以把HCOOH的组成表示为CO•H2O形式、OHCCOOH的组成表示为2CO•H2O形式;进行这种组成的重新表示后,可得到混合物可以表示为CO和H2O的混合物;根据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出混合物中水的质量及CO的质量分数,由CO的质量分数可进一步计算出C元素在混合物质中的质量分数.解答:解:如果把HCOOH的组成表示为CO•H2O、OHCCOOH的组成表示为2CO•H2O,那么整个混合气体则由CO和H2O组成;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y,则混合物中水的质量分数==9y;因此,混合物中CO质量分数为1﹣9y,则混合物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1﹣9y)×=(1﹣9y);故选A.点评:根据混合物中化合物的质量分数=×100%,利用混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化合物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16.由NaHSO3、MgSO4、MgSO3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A.56% B.%C.%D.%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若把混合物看成1,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镁元素的质量分数﹣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由于Na和H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等于Mg的相对原子质量,抛开元素仅从数字的角度来看,“NaH”与Mg相等,所以可以从质量角度将“NaH”视为一个与Mg等效的整体A(即将“NaH”和Mg都换用“A”来表示,可看作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4).那么,这样处理后混合物就相当于是由AS、ASO4、ASO3组成的了,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A元素的质量分数;而此时的混合物中A、S原子个数比为1:1,二者的质量比为24:32;利用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可求得A的质量分数,从而计算出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解答:解:由于Na和H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等于Mg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可以从质量角度将“NaH”视为一个与Mg等效的整体A(即将“NaH”和Mg都换用“A”来表示,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作24).根据A、S质量比为24:32以及硫的质量分数为28%,设A的质量分数为x,则有x=21%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8%﹣21%=51%;故选C.点评:根据物质组成元素的特点,利用数学的技巧处理复杂的化学计算,是解决此类问题所需要的能力.二.填空题(共1小题)17.如果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则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由于混合物是由Fe2(SO4)3和FeSO4组成的,共含铁、硫、氧三种元素组成,而每有1个S,就有4个O,所以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则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是69%,则可求出硫元素.。
高中化学物质的混合比例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物质的混合比例计算题解题技巧高中化学中,物质的混合比例计算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以便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混合物的比例。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常见的题目:已知某种溶液中含有A、B两种物质,A物质的质量为m1,B物质的质量为m2,求A、B物质的质量比。
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A物质和B物质的质量之和,再计算两者的质量比来得出答案。
例如,已知某溶液中含有20g的氢氧化钠(NaOH)和30g的氢氧化铝(Al(OH)3),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的质量比。
首先,我们计算出两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为20g + 30g = 50g。
然后,我们计算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的质量比,即20g:30g,化简得2:3。
因此,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的质量比为2:3。
除了计算质量比外,有时我们还需要计算物质的摩尔比。
在计算摩尔比时,我们需要知道两种物质的摩尔质量,并根据摩尔质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例如,已知某溶液中含有30g的氢氧化钠(NaOH)和20g的氢氧化铝(Al(OH)3),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的摩尔比。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的摩尔质量。
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为23g/mol + 16g/mol + 1g/mol =40g/mol,氢氧化铝的摩尔质量为27g/mol + 16g/mol + 3g/mol = 46g/mol。
然后,我们计算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的摩尔比,即30g/40g/mol:20g/46g/mol,化简得3:2。
因此,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的摩尔比为3:2。
另外,有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已知的混合物的比例,计算出其中某种物质的质量或者摩尔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设立方程来解决问题。
例如,已知某溶液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的质量比为2:3,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0g,求氢氧化铝的质量。
混合物计算

多成分混合反应的计算1.在100mLFeBr2中通入Cl2 3.36L(标况),充分反应后,有13的Br-被氧化,求原FeBr2 的物质的量浓度。
2.物质的量相等的HBr和H2SO3溶液中通入0.2mol Cl2,结果有12的Br-被氧化,求HBr的物质的量?3.200℃时,11.6g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求原混合物中CO2和H2O的质量比。
4.2.38 g CO2和H2O蒸气的混合气体通过18.58 g Na2O2固体后,充分反应,得到20 g固体,求混合气体中CO2和H2O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
5.将70g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混合物跟98g水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试计算原混合物中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质量各是多少克?6.将70g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混合物跟138g水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试计算原混合物中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质量各是多少克?7.实验室有一定量未知浓度的稀盐酸及Na2CO3和NaHCO3混合固体试样。
现两次取样进行实验,并将结果记录于下表:⑴写出混合物试样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⑵计算混合物试样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⑶通过计算确定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8.在标准状况下进行下列实验:甲、乙、丙各取300 mL同浓度的盐酸,加入不同质量的同一镁铝合金粉末,有关数据列表如下:则:⑴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⑵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是9.实验室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碳酸钠溶液。
为测定甲、乙两瓶溶液的成分及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以下实验(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①量取25.00 mL甲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入乙溶液15.00 mL,共收集到224 mL气体;②量取15.00 mL乙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入甲溶液25.00 mL,共收集到112 mL气体。
⑴判断:甲是溶液,乙是溶液;⑵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⑶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⑷将n mL甲溶液和等体积乙溶液按上述两种实验方式进行反应,所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为V mL(标准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高一化学混合物计算专题——关系式法,平均量法则与极限假设法,讨论法班级学号姓名【友情提醒】解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模式。
但从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步骤看,我们应建立一定的基本思维模式。
“题示信息十基础知识十逻辑思维”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它还反映了解题的基本能力要求,所以有人称之为解题的“能力公式”。
希望同学们建立解题的基本思维模式,深化基础,活化思维,优化素质,跳起来摘取智慧的果实。
【进行化学计算的基本步骤】>(1)认真审题,挖掘题示信息。
(2)灵活组合,运用基础知识。
(3)充分思维,形成解题思路。
(4)选择方法,正确将题解出。
一、关系式法1、关系式法含义:某些错综复杂的化学变化是若干个变化的综合,若按常规解法,从发展的起源开始,沿着化学变化的轨迹推理演算,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步求解,显然是一种有着繁杂的计算量的解法。
但若抓住变化的起源和结果,既变化的始态和终态。
找出两者的相关量关系,省略复杂的中间计算过程,即可使推理演算简洁而迅速。
这种方法叫关系式法。
2、关系式法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的计算。
3、化学反应关系式的建立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1】有一瓶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含%,取1克该样品投入到25mL2mol/L的盐酸中,多余的盐酸用LK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
【方法点评】关系式法中的原子守恒。
【例2】在一定温度下SO2和SO3混合气体在不考虑化学变化时,其中含O的质量分数是56%,则SO2的含量(质量分数)为。
【方法点评】关系式法中的列方程组求解。
》【例3】有铁的氧化物A和B分别重g,g 。
加热下用足量的CO还原,并且把生成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得到g沉淀。
则A化学式为、B化学式为。
【方法点评】关系式法中的列化学方程求解。
【强化练习】1.有Na2CO3和K2CO3的混合物,溶于水后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反应后得到CaCO3沉淀g,混合物中Na2CO3和K2CO3物质的量之比是()A.1∶1B.1∶2 C.1∶3D.1∶4]2.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此反应中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5B.11∶3 C.3∶1 D.4∶13.工厂实验室欲从含FeCl3 %、密度为1.25 g/cm3的工业废水中提取纯铁粉,首先用NaOH溶液将废水中的FeCl3转化为Fe(OH)3,得到Fe2O3,用氢气还原Fe2O3生成铁粉。
今欲用此方法从废水中制得11.2 g铁粉,需要废水多少升(提示:废水中其他杂质不与NaOH反应) []二、平均量法则与极限假设法,平均值法:是巧解方法,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维和解题技能。
它是根据,只要求出(或已知)平均值,就可判断M A或M B的取值范围,从而巧妙而快速地解出答案。
极值法:巧用数学极限知识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
【例题4】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 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锌B.铁C.铝D.镁\【例题5】现有某氯化物与氯化镁的混合物,取粉末完全溶于水后,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后得到g氯化银沉淀,则该混合物中的另一氯化物是()A.LiCl B.KCl C.CaCl2D.AlCl3【强化练习】4.4个同学同时分析一个由KCl和KBr组成的混合物,他们各取克样品配成水溶液,加入足够HNO3后再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沉淀完全后过滤得到干燥的卤化银沉淀的质量如下列四个选项所示,其中数据合理的是()A.3.06g D.无合理数据》三、讨论法讨论法是一种发现思维的方法。
解计算题时,若题设条件充分,则可直接计算求解;若题设条件不充分,则需采用讨论的方法,计算加推理,将题解出。
如:CO2通入NaOH等强碱溶液的反应与CO2气体的通入量有关,当CO2通入少量时生成碳酸盐,当CO2通入过量时生成碳酸氢盐;当CO2的通入量介于两者之间时,既有正盐又有酸式盐生成,因此推断时一定要注意CO2与碱之间量的关系。
以CO2与NaOH溶液反应为例:CO2+2NaOH==Na2CO3+H2O,CO2+NaOH==NaHCO3当n(OH-)∶n(CO2)的值不同时产物如下:显然,n(OH-)∶n(CO2)在1~2间其两种产物共存的配比种类有无数种。
.【例题6】向溶有mol KOH和mol Ba(OH)2的水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和沉淀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横坐标表示通入CO2气体的体积,纵坐标表示沉淀的物质的量()【拓展对应离子方程式书写】【强化练习】5.【2016年10月浙江学考29.】为确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样品的组成,称取四份该样品溶于水后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盐酸mL,充分反应,产生CO2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考虑CO实验序号I II|IIIIV盐酸体积(mL)样品质量(g)…CO2体积(mL)672840896【672(1)样品中物质的量之比n(Na2CO3) : n(NaHCO3)= 。
(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 。
6.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各取30mL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加入不同质量的同一种镁铝合金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试回答:(1)甲组实验中盐酸______,乙组实验中盐酸______(填“过量”、“适量”或“不足量”)。
|(2)要推导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所提供的数据中作计算依据的是___ ___,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
(3)要求出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可作计算依据的数据是___ ___,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7.电子工业常用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腐蚀敷有铜箔的绝缘板,制成印刷线路板。
有关反应为:2FeCl3 + Cu = CuCl2 + 2FeCl2现将一块敷有铜箔的绝缘板浸入×102 mL某FeCl3溶液A中,一段时间后,将该线路板取出,向所得溶液B中加入铁粉m g,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n g;将固体滤出并从滤液C(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中取出mL,向其中滴入mol·L-1AgNO3溶液mL时,溶液中的Cl—恰好完全沉淀。
请计算:(1)溶液A中FeC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 mol·L-1;(2)假若铁粉不再溶解,向溶液B中加入的铁粉质量至少应当大于______________g;(3)讨论当剩余固体的组成不同时m与n可能的取值范围,并填入下表%剩余固体的组成m的取值范围n的取值范围只有铜有铁且有铜@(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8.用沉淀法测定NaHCO3和K2CO3混合物的组成。
实验过程是每次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溶于水制成沉淀质量/g实验次数》样品质量/g12·3回答下列问题:(1)第2次实验中产生沉淀质量是多少,将结果填入表格空白处。
…(2)Ba(OH)2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3)第2次实验样品中NaHCO 3的物质的量是 。
9.中学化学教材上有如下介绍:在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加热,制成的白色固体就是碱石灰。
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决定通过实验探究碱石灰的组成。
(1)第一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①下列关于溶液中n(OH -)、n(Ca 2+)、n(Na +)之间的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_____。
a .n(Na +)+ 2n(Ca 2+)= n(OH -)b .2n(Na +)+ n(Ca 2+)= n(OH -)c .n(Na +)+ n(Ca 2+)=2n(OH -)+2+(2)第二小组查得如下资料:氢氧化钙在250℃时不分解,氢氧化钠在580℃时不分解。
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得出相关数据:取市售碱石灰,在250℃时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减少了,剩余固体在580℃时继续加热至恒重,固体质量又减少了。
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碱石灰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10.为测定一置于空气中的某硫酸酸化的FeSO 4溶液中Fe 2+被氧化的百分率,某同学准确最取c(H +)=L(忽略Fe 2+、Fe 3+的水解)的FeSO 4溶液200mL ,加入过量BaCl 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沉淀 g ;再另取同样的FeSO 4溶液200 mL ,向其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待沉淀全部变为红褐色后,过滤、洗涤并灼烧所得固体,最终得固体8.0g 。
(1)通过计算,填写下表:注:c(Fe 、Fe )表示Fe 和Fe 的总的物质的量的浓度2+)(2)计算原溶液中Fe2+被氧化的百分率。
(3)当Fe2+部分被氧化时,试推导c(Fe2+、Fe3+)与c(H+)、c(SO42-的关系。
"2016高一化学混合物计算专题——关系式法,平均量法则与极限假设法,讨论法,班级学号姓名【友情提醒】解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模式。
但从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步骤看,我们应建立一定的基本思维模式。
“题示信息十基础知识十逻辑思维”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它还反映了解题的基本能力要求,所以有人称之为解题的“能力公式”。
希望同学们建立解题的基本思维模式,深化基础,活化思维,优化素质,跳起来摘取智慧的果实。
【进行化学计算的基本步骤】(1)认真审题,挖掘题示信息。
(2)灵活组合,运用基础知识。
(3)充分思维,形成解题思路。
(4)选择方法,正确将题解出。
一、关系式法【1、关系式法含义:某些错综复杂的化学变化是若干个变化的综合,若按常规解法,从发展的起源开始,沿着化学变化的轨迹推理演算,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步求解,显然是一种有着繁杂的计算量的解法。
但若抓住变化的起源和结果,既变化的始态和终态。
找出两者的相关量关系,省略复杂的中间计算过程,即可使推理演算简洁而迅速。
这种方法叫关系式法。
2、关系式法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的计算。
3、化学反应关系式的建立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1】有一瓶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含%,取1克该样品投入到25mL2mol/L的盐酸中,多余的盐酸用LK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
.【方法点评】关系式法中的原子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