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党史文献资料
南开大学中共党史专业推荐书目【精选文档】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中共党史专业推荐书目一、经典著作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版。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版。
4.《列宁专题文集》1-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编译局编:《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
(配套阅读: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编译局编:《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学习出版社2011年版)6.《陈独秀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陈独秀著作选编》1—6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陈独秀文章选编》上中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9.唐宝林、林茂生编:《陈独秀年谱1879—1942》,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0.《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11.《李大钊文集(1—5)》,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李大钊全集(最新注释本)》1—5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3.《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14.《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版。
1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1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8年版。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配套阅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大事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18.《刘少奇选集》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1、1985年版。
19.《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1-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2008年版。
(注:收录的文稿从1949年7月起,已出至1955年12月)20.《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籍资料(全)

中国现代史参考书目资料、回忆录(1)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集》(全6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全8册),人民出版社1979-1980年版。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全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年版。
(4)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5)《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册),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7)万仁元、方庆秋主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上、中、下),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
(8)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中、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本书编辑部编:《日军侵华暴行实录》(全4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10)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全8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中、下卷),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
(12)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及红岩革命纪念馆编:《重庆谈判纪实》,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
(13)孟广涵主编:《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4)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全3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5)(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三联书店1979年版。
(16)李维汉著《回忆与研究》(上、下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
专著、论文集(1)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2)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1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3)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上、中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高校图书馆收集红色地方文献的途径

高校图书馆收集红色地方文献的途径作者:童子希来源:《商情》2020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的角度论述了红色地方文献的含义,红色地方文献的范围,并对红色地方文献的收集途径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红色地方文献; 文献搜集习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高校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实施红色育人的主阵地。
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当在发掘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上发挥自身的优势。
大别山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收集大别山红色文献是地方高校图书馆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红色地方文献的含义国家标准GB/T4894-1985对文献有明确的定义:文献指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
红色文献的概念目前尚无定论,如赵莉认为红色文献主要指1921年7月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至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之间由中国共产党机关或各根据地所出版发行的各种文献资料,其中包括党的领袖著作、党组织各类文件及根据地出版的各种书籍和报刊等。
笔者认为,红色文献应当包括建国后整理和研究红色文化的各类文献资料,特别是数字化的红色文献资料。
红色地方文献指的是关于特定的红色区域内的文献资料。
二、红色地方文献的范围高校图书馆收集红色地方文献的范围与博物馆、纪念馆有非常大的区别,其范围应以原始红色文献以及公开出版和非公开出版的各类红色出版物为主,同时加强对数字化形式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献的收集。
大别山红色文献包括以下范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别山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著名英烈和爱国志士的有关早期文献资料或著作的早期版本,以及国际友人的早期文献;大别山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等以及其他社会名流的重要文献资料;宣传进步思想的有关著作、重要文献,介绍和宣传马列主义的最初版本和译本。
在大别山产生过重大影响,年代较早、存世稀少的书刊文献。
郑新芳新莲池书院揽胜——红色文献设馆典藏

郑新芳新莲池书院揽胜——红色文献设馆典藏新莲池书院万卷楼藏书中单独辟出红色文献收藏馆,重点收藏《晋察冀日报》,还有晋察冀红色文献、晋察冀出版的红色书刊以及红色票证、钱币等革命纪念物6000余件。
它们见证了保定的革命历史。
战火中不倒的旗帜——《晋察冀日报》新莲池书院收藏了红色报刊《晋察冀日报》和《抗敌报》。
《晋察冀日报》的主管单位为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1937年12月11日由晋察冀军区编辑出版,原名《抗敌报》,由舒同任主编。
1938年8月改由晋察冀边区编辑出版,邓拓任社长兼总编,成为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机关报。
1941年11月,《抗敌报》从第457期开始更名为《晋察冀日报》,1948年6月14日在平山县里庄村发表了邓拓撰写的终刊启事,在10年6个月零3天时间里,共出版报纸2854期。
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日报》和在邯郸出版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华北中央局的《人民日报》,同时担负中共中央机关报职能,1948年8月1日定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晋察冀日报》伴随着晋察冀边区根据地一起发展壮大,见证了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创刊最早、连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大区党报之一。
在办报期间,面对敌人层层封锁和恶劣环境,《晋察冀日报》的工作人员巧妙地绕过敌人的封锁线,源源不断地获取消息,出版报纸。
像地雷战英雄李勇、狼牙山五壮士、英雄王二小,还有冀中的地道战、白洋淀的雁翎队等英雄事迹都是在该报首次刊出的。
《晋察冀日报》传递着党中央、毛主席的声音,传递着前后方的各种新闻资讯,成为当时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了解八路军政策和根据地战况的主要渠道,是当年飘扬在华北地区军民心中的一面旗帜,是战火中不倒的旗帜。
晋察冀日报社的老报人在社长邓拓的带领下,10年半的时间里,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用八匹骡子驮着印刷器材,冲破了日寇一次次的“扫荡”,坚持出报,打击敌人。
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晋察冀日报社还在1944年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党史知识学习资料

党史知识学习资料一、基本知识: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和唯一的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2.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有两个人贡献特别突出,在党的创建史上被称为“南陈北李”。
他们是陈独秀和李大钊。
3.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
4.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5.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并明确阐释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6.1922年1月爆发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
1923年2月4日以武汉为中心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爆发,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推向顶点。
7.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8.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9.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10.1925年12月,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指出了谁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谁是中国革命的朋友。
11.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12.1927年初,毛泽东到湖南湘潭、湘乡、长沙等地考察,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驳斥了党内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论述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党史资料汇总

(一)党史部分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什么?答:五四运动2、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是由谁发起?在什么地方建立的?答:由陈独秀发起,在上海建立的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晚上开幕。
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多少代表出席?答:13名4、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章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答:第一部党章是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的。
5、毛泽东在党的什么会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思想?答:八七会议6、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几大?答:六大7、党的哪部党章第一次对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进行了表述?答:七大党章8、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是指每次党的代表大会完成换届选举任务后,在党的委员会任期内每年举行一次代表会议,党代表的资格继续有效,不再重新进行选举。
党代表大会常任制首次规定于哪部党章?答:党的八大党章9、党的十二大党章把十一大党章规定的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同级党的委员会选举产生”,改为由什么会议选举产生?答:同级党的代表大会10、党的几大首次将“实行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载入党章的总纲之中?答:党的十二大11、1982年9月,在什么会议上,邓小平在开幕词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崭新的命题?答:党的十二大12、党的哪部党章首次把“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作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加以规定?答:十四大党章13、在哪次历史事件中,毛泽东地提出把支部建在连上,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答:三湾改编14、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答:九•一八事变15、中央红军何时开始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答:1934年10月10日16、毛泽东在那篇文章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答:《反对本本主义》17、1941年9月10日,毛泽东同志在那篇文章中首次使用了“党风”概念。
第二章 中共党史文

第一节 中共党史文献
• 一、什么是中共党史文献? • 中共党史文献的定义是:记录有中共党史 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 中共党史文献主要是指1921年中国共 产党诞生以后所产生的一切与中国共产党 历史有关的文献。但是,1921年中国 共产党诞生之前,也有一部分文献属于中 共党史文献的范围。
• 这部分文献主要有: • (1)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李 大钊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撰写的宣传 马克思主义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文 章。 • (2)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所出现的一些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如陈独秀创办的 《新青年》,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 等。
• (2)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台湾 的国民党中央党史馆。国民党政府统治中 国时期所积累下来的档案中,也有不少有 关中共党史的文献。这些档案,一部分保 存在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一部分 在大陆解放后被运到了台湾,保存在台湾 的国民党中央党史馆。
• (3)俄国保存的共产国际历史档案。俄国所保 存的共产国际历史档案中,有一部分在苏联时代 归还给了中国,其中一部分已经译成中文出版。 如《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共 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 等等。此外,学者沈志华也在俄国档案馆搜集并 翻译了大量的中共党史文献。沈志华所翻译的这 部分中共党史文献除供自己利用外,也陆续公开 出版。 • (4)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档案馆。
1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撰写的宣传马克思主义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文2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所出现的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如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3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所创办的一些介绍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
第二章 中共党史文献与中共党 史文献学
中国共产党党史文献综述1

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与思考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九十华诞。
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凯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全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的历史,是身历其中的全体中国人民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必须以历史事实和中国现实为背景去研究,才能得出符合历史逻辑的科学认知。
这是我们在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时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1.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排斥其他党派的结果,而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
近代以来,由于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和民主解放。
在中国,哪一种政治势力能够领导人民赢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能取得引导中国前进的主导权。
但从一八四O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
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政治方案一样都宣告破产。
[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地位形成于民族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达28年的英勇斗争,在此期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逐渐扩大影响,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立志改造中国社会的进步青年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社会价值目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奋起、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业绩。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建构的政治制度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全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政治代表,其执政理念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图书馆红色文献收集整理现状与系统性阅读推广策略

图书馆红色文献收集整理现状与系统性阅读推广策略曹莎莎邓方云(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图书馆,安徽合肥230031)*本文系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安徽地方图书馆红色专藏建设与推广路径研究”(项目编号:A H S K Q 2021D 103)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红色文献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图书馆作为红色文献的重要收藏者和阅读推广主阵地,肩负着弘扬红色文化、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光荣使命。
通过梳理红色文献概念及特点,总结红色文献收集整理现状和阅读推广概况,系统性构建红色文献推广策略,以期拓宽图书馆服务广度和深度,发挥红色文献资政育人、助力科研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红色文献收集整理阅读推广[分类号]G 2561引言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时遍访革命故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文献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精神的有力见证,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动历史教科书。
图书馆作为红色文献的重要收藏者和阅读推广主阵地,肩负着弘扬红色文化、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光荣使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红色文献研究成为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图书馆界对红色文献的收藏整理、开发利用、宣传推广、立法保护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有益探索。
研究红色文献收集整理现状和阅读推广策略,有利于图书馆深入挖掘红色文献的精神内涵、发扬红色传统,发挥红色文献服务大局、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图书馆拓宽服务维度,延伸服务触角的重要举措。
2红色文献的概念及其特征2.1红色文献的概念明确红色文献的内涵和外延是开展各类红色文献研究的基础,因此学界对于红色文献的概念探讨颇多。
赵莉、程焕文、徐建华等分别从不同的时间范围、内涵、角度对红色文献的概念进行了梳理、辨析和界定[1-7]。
笔者认为,红色文献应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红色文献指的是1919—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一切文字记录和图像与录音资料;广义的红色文献指的是1919年至今所有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出版内容。
参考文献及有关资料

参考文献及有关资料一、参考文献1、《中共栖霞地方史》第一卷2、《栖霞党史资料第一辑》3、《栖霞第一个共产党员李子民》4、栖霞县志、民政志5、政协文史资料(第4-15辑)6、栖霞党史大事记(1931-1949)7、《中共胶东地方史》二、有关资料抗战时期栖霞县日伪军修建工事情况表(一)抗战时期栖霞县日伪据点分布情况表(二)抗战时期栖霞县日伪据点分布情况表(三)三、重要历史事件背景及过程简介灵山阻击战1940年1月10日凌晨,驻寺口镇灵山村的栖霞七大队70多人,获悉观里据点日伪军80余人向寺口方向进犯,并已到达邴家附近。
为掩护当地群众转移,连长吴志修决定在灵山南山阻击敌人,并从全连挑选出25人分三个组阻击,由连长吴志修和指导员朱凤彩亲自指挥,部队埋伏在灵山南山东临寺口河一带,其他战士则负责保护群众安全转移。
阻击的部队刚布臵好,日伪军已由灵山村东之寺口河向北扑来,3个阻击组立即向来敌开火,遭打击的日伪军立即散开队形进攻三连阵地,并以骑兵分两路包抄三连,三连指战员英勇顽强,在激烈的交战中打退了日伪军多次进攻,日伪军的进攻遭到打击后,便分出一股从邴家村西向西北包围三连阵地。
3个阻击组在互相失去联系失去统一指挥的情况下,灵活机动,各自为战,英勇打击进攻之敌,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中午时分,在群众安全转移后,三连才撤出战斗。
连长吴志修负重伤,指导员朱凤彩壮烈牺牲,战士19人伤亡,毙伤日伪军20多人,残敌东窜栖霞城。
大韩家伏击战1940年1月下旬,从栖霞城出动日伪军200多人,到县城西北的艾崮山区根据地扫荡抢掠。
我北海警卫四营获此情报后,于1月27日凌晨两点从黄县闫家沟出发,跋涉40余里于拂晓前赶到大韩家南山。
营长高明轩对战斗作了具体安排部署:一连和营部抢占大韩家南山制高点,二连埋伏在南山庙西的山头上,三连埋伏在南山最西的矮山坡上,待敌人进入伏击圈,三连先行动手后,一连则在制高点拦截先头之敌。
战斗打响后由二连攻击中部之敌,使敌人顾此失彼,首尾不能相顾。
1921年到1931年中国党史研究参考文献

1921年到1931年中国党史研究参考文献1.《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列宁军事文集》,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
3.《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周恩来选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6.《刘少奇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大本营陆军部〉摘译》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8.《华北事变资料选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9.《一二九运动资料》第1辑,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一二九运动回忆录》第1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1.《西安事件档案资料选编》,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
12.《西安事变资料》第1辑,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3.《西安事变资料》第2辑,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4.《西安事变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15.《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78年版。
1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
17.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集》第9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
18.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集》第10、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19.中央档案馆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九一八事变》,中华书局1988年版。
20.中共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
21.复旦大学历史系编:《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2.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
馆藏红色历史文献《刘志丹的故事》里的传奇人生

馆藏红色历史文献《刘志丹的故事》里的传奇人生作者:缪平均王燕儒来源:《档案天地》2014年第06期“陕北出了个刘志丹”——这支唱遍陕北高原的民歌,讲述的就是革命烈士刘志丹的传奇人生。
在陕西省档案馆馆藏革命历史档案史料里,有一册珍贵的红色革命历史文献《刘志丹的故事》,该文献长17.5厘米,宽12厘米,全书共计29页,载体为已泛黄白宣纸,全书字体为铅印宋体繁体字,封面特别而引人注目,中间用宋繁体竖写着《刘志丹的故事》六个红色的大字。
封面上有飘扬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有手握钢枪冲向敌人的红军战士;有抬着单架护送伤员的支前群众等图案。
封面标签上盖有条形“陕西省档案馆革命史料”字样的印章。
该文献由董均伦编著,(董均伦:男,1917年生,山东威海人,中共党员,1938年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于民国三十六年一月初版刊印(1947年1月),又于民国三十七年十月三版复印(1948年10月),华东新华书店总店出版发行。
全书生动地讲述了;刘志丹永宁闹革命(永宁:即现今陕北志丹县);刘志丹来了;刘志丹和老乡;刘志丹用巧计;打李家塔寨;不要管我,坚决打垮敌人等12个刘志丹英勇艰苦卓绝的传奇人生。
刘志丹,原名刘景桂,1903年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金汤镇。
爷爷是清朝的拔贡,以教书为业,父亲是个秀才,开一家小小的柴草店,称得上殷实人家。
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保安县第一高等小学堂的第一批毕业生,毕业后考入榆林中学。
榆林中学是陕北23县惟一的一所中学,它虽然地处黄土高原,西北内陆,却并不闭塞,图书馆里订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新文化运动时的著名刊物。
他在这里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
尤其是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魏野畴、李子洲等共产党员先后来校任教,这些因素对他走上革命道路起了关键作用。
在他们的指引下,刘志丹如饥似渴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榆林中学期间,他先后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和进步组织“共进社”,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高校图书馆收集红色地方文献的途径

高校图书馆收集红色地方文献的途径【摘要】高校图书馆收集红色地方文献是加强党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建立合作关系、参与相关会议、拓展线上资源、借助数字化技术和加强学术交流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有效收集红色地方文献。
建议高校图书馆加强机构合作,持续拓展资源,提升红色地方文献收集效率,为研究员和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术资源。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帮助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在红色地方文献收集中的作用,推动党史研究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红色地方文献,合作关系,会议参与,线上资源,数字化技术,学术交流,机构合作,资源拓展,收集效率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信息资源中心,承担着收集、保护和传播红色地方文献的重要职责。
红色地方文献是反映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的重要载体,对于学术研究和社会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图书馆在收集红色地方文献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红色地方文献分布广泛,部分文献保存状况较差,获取工作面临一定难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普及,传统图书馆的收集模式和服务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
红色地方文献的数字化需求日益凸显,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大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高文献的可访问性和利用价值。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图书馆需不断探索创新,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参与相关会议,拓展线上资源,借助数字化技术,加强学术交流,推动红色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1.2 研究意义红色地方文献是我国革命斗争和建设发展的重要历史文献,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通过收集红色地方文献,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革命历史、党的奋斗历程以及各地区在革命和建设中所做出的贡献。
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党史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作为红色地方文献的重要收集机构,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起保存和传承红色地方文献的责任。
通过收集这些珍贵文献,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师生提供更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学习资料,有利于深化师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促进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
“地方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的收集与利用:点滴体会

#78-.9/:;<=&*>=5?@A BCDE应 星 史料是做好中共党史研究的基本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史研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中央档案馆和地方档案馆合作编辑的“地方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的史料价值。
但由于这套资料属于内部发行,印刷量很少,海内外图书馆的收藏非常零散;“读秀”“孔夫子旧书网”等网站提供的资源虽然相对较多,但也并不完整,且在整理编排上存在不少混乱之处。
此外,这套资料在利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于这套资料编辑的初期情况,中央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曾有一个简略介绍①。
笔者因近年在这套史料的收集和利用上有所努力,故不揣冒昧在此谈点个人体会,以就教于方家。
一、“地方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的编辑与发行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开篇即提道:“为了总结党在建国以来三十二年的经验,有必要简略地回顾一下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
”这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资料公布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从1982年到1999年,中央档案馆先后与20家省级档案馆合作出版“地方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由中央档案馆负责提供档案和出版审查,由地方档案馆负责编辑②。
大多数地方汇集的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件,也有少数地方汇集的文件时限延续到1949年。
该文件汇集是供党史学界内部使用的,被称之为“馆存本”或“馆藏本”,其中又分为甲种本和乙种本。
甲种本卷数较多,按照组织机构和时间分排,印数一般在2000本左右;乙种本为甲种本不宜刊布的史料,卷数少,印数也更少,一般在1000本左右,也有一些地方没有发行乙种本。
这套史料总计有366册,估计字数在七八千万字。
根据笔者所掌握的情况,将这套文件汇集的详情列表如下(见表1)。
表1 “地方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名称发行单位发行时间册数《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1982—1992甲63册、乙3册、广东广西文件索引2册、目录1册《广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央档案馆广西区档案馆19822册《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3—1984甲9辑10册、乙1册《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1983—1987甲20册、乙1册《湖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1983—1985甲11册、乙1册①②本文是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苏维埃革命中的政党与地方精英”(16SRB019)的阶段性成果。
收藏中国党史文献资料

访福建党史收藏家张祖仁张祖仁是个“红色“文献资料收藏迷,三十多年来共收藏到党的文献资料5000多件,其中包括老报纸、老地图、老照片、老邮票、老杂志、老瓷器等十多种门类。
有10多册30年代党内《布尔塞维克》杂志,50多册建国后历书,老报纸100多张以及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刘少奇,在各个历史发表重大的文章和小册子100多册,张祖仁收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国党的文件,“绝密”内部发行到县团以上干部小册子,是1945年党刊。
他收藏毛泽东主席建国初期的小册子20多册,其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毛泽东同志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英明领导的结果,收藏党史资料使人们更加了解珍惜自己民族的历史,以及共产党的历史,从而有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通过收藏,从侧面反映了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国泰民安,社会经济、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收藏中,张祖仁感受到每一种藏品,都是党的历史缩影,有着其独特的魅力。
在他的收藏品有30~40年的延安时期出版的《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共100多份,这些当时的党报记载了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广大劳苦大众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激烈场面,这些抗战时报纸入选了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抗战61周年展。
从收藏的《东北日报》上看到毛主席发展钢铁誓言:“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他收藏的厦门日报创刊号有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内容,以及厦门解放、福州解放的新闻报道,张祖仁翻阅我收集的各种党报,各类党的文献收藏品,党的丰功伟绩历历在目,使我更加坚信社会主义,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张祖仁30多年收集到不少有印着“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特殊瓷器、碗,这些特殊瓷器表明了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的生动体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得民心的史实。
中国共产党编纂党史资料的进程1929-1955

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6期·国外中共党史资料·+,:;<=><%?@7AB C1929D1955E〔日〕石川祯浩著 李晓倩编译 2013年,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共同编纂的《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是一套50册的大型文献资料集,收录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即新中国前17年中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出的决定、指示等文件约4500件。
20多年前公开出版的《中共中央文件选集》①,则汇集了从中共成立到1949年的文件。
因此,从系统上而言,2013年出版的这套资料集可以看作其续集。
今后是否会进一步出版“十年内乱”即“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献集尚不明了,但自成立起已超过90年、执政也已经历60年以上的中共,今后或许也将会继续编纂、发行正式历史文件。
现在提起新中国的中共党史研究(包括资料收集和编纂)时,通常都会考察一下改革开放时期党史研究机构重建后的动向②。
中国目前最权威的党史研究机构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其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也是成立于1980年。
同样,前述《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49)》(共18册)也被评价为:“这样大量地系统地公开出版党的历史文献,在我们党来说还是第一次。
”③但这类党史相关资料收集机构和事业在此前并非完全没有。
一、中共成立初期的党史资料收集与编纂 中共回顾自身历史,并有意识、有组织地收集党史相关资料,可以追溯到1929年在莫斯科设立的“中国党史研究室”。
中国党史研究室的主任为瞿秋白,他呼吁募集“参加党和革命斗争的回忆录”,“参加重要会议时的回忆录”。
他的《中国党史研究室征求回忆录启事》④是该研究室唯一留下来的通知,因而无法知晓该研究室是怎样的实体机构,存在了多长时间,也无法知晓它对资料的收集达到了何种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藏小人书《地雷战》、《地道战》开始,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了我整理收藏了有关革命战争史料,和中国解放军历史和有关共和国历史的书籍2000多册,这些内容包括70年前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史料,如1945年版的报纸,〈〈解放日报〉〉——“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日军挑动侵华战争序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南京大屠杀”,这些报纸报道了有多少家庭被日军的铁蹄追散,有多少亲人生离死别,有多少人痛彻肺腑,生离更令人牵肠挂肚。
我凝视着收藏的五十张日军侵华照片,我国同胞在这场战争中所经受的苦难,特别是日本侵略军的杀、烧、淫、掠,其凶残野蛮令人发指。
这是20世纪三十年代惨绝人寰,举世震惊的大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对南京人民,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耻大辱。
父辈们经历了福州沦陷,认识“皇军”,我这代人是在“地道战”“地雷战”“两个小八路”电影和小人书中认识“皇军”的,而我们的下一代人只能零星散乱地从电视、电影、书刊上认识“皇军”,虽然只相隔50多年,但仿佛已经是遥远的传说。
我收藏从1973年开始,收藏小人书《地雷战》、《地道战》开始,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了,收藏了抗战文献资料、书籍、实物也将近1000多件,其中包括了地图、杂志、报纸、明信片、书籍、证章、战刀、照片、画册、钱币、八路军、新四军消灭日寇英勇杀敌的资料等,特别是我收藏了民国三十二年延安出版的抗日报刊“新华日报”52份,共104张较为稀罕,该报每期报道了日军侵略历史以及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及发动内战的阴谋,对研究我国共产党,延安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历史、经济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另还收藏50张侵华照片,金属“伪满州国”,钱币一套14枚是日军侵华的有力证据。
29册昭和七年出版的“日本音乐全集”,该书是在1931年出版是一位日本传教带入福州的,是日本文化侵略的见证,另还收藏“伪满州国”明信片一张,日军战刀9把,抗战证章10多枚,以及七十年前一本中学生日记本、日军侵华地图2张,宣传“请用国货”的瓷器十多件以及日本侵华时带进中国的古董钟一架,图案上有日军军旗的标志,我国人民抵制日货,购买国货的古董钟一架,杂志、书籍800余件,较珍贵的是1942年版的毛泽东《论持久战》,我收藏日军侵略实物与文献资料真正是从2000年4月日本士兵“东史朗日记”发表以后开始,收藏抗战文献实物见证历史,勿忘国耻,对我们青少年朋友是特殊的藏品,我收藏这个专题在国内也是位居前列,这些藏品具有收藏价值、学术价值、历史价值,我希望通过藏品,让更多人以吸取历史的教训,在收藏近千册,抗战文物过程中,我接触到许多藏友,特别是黑龙江的藏友,给我帮助最大,那里曾是铁蹄下的重灾区,“伪满州国”所在地,我想收藏中通过一张报纸、一张照片、一枚证章、一件证件,了解这段历史并十分关注个人的命运,通过置身于这些历史物件中,如我收藏了侵华音乐书籍29册,我就十分关注这些书籍的来龙去脉,这些书是日本的一个传教士在1931年到福州仓前山传教带进来的,以后回国后把这些书籍寄放到我外婆家中,至今毫无音信。
我凝视着这些书籍,这些歌曲有日军军歌,也有日本民间音乐,带进中国的日本音乐书籍,日本人姓啥、名谁,都找不到线索和答案,我想如果健在,大概也有八九十岁的老人,也许还活着,也许已经离开了人世。
我想他知道我收藏故事后,一定会;祈祷人类在新世纪,远离战争,欢聚一堂拥抱和平吧!我是一名中学教师,教书之余四处奔波到花鸟市场、旧书摊、新华书店,结交藏友收集藏品,我的执著,无论如何也要将抗战收藏进行到底,我想抗战收藏品能跃居全国第一,这是我的目标和动力,我想在适当的时候建一个博物馆来安置这些文献或捐赠给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勿忘国耻。
在我和日本友人接触中了解到,他们十分憎恶日本的侵略战争,战争也给他们带来妻离子散的场面。
如今我们已处在和平世界的幸福环境中,我的心中也在祝福依依带水的中日邻邦友好相处,化剑为犁,永保和平,不要出现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这样丑事了。
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一定会被全世界人民的正义所压倒,世界需要和平,人民需要安定,这是历史的趋势,任何人别想改变这一历史轨迹。
今天,我收藏这些战争史料书籍,揭示侵华日军大屠杀暴行的历史真相,重在引起人们教育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牢记历史教训,立志振兴中华,反对侵略战争,防止历史重演,现在中日友好发展已成为两国关系两国人民之间不可阻挡的潮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承认历史,正视历史,中日两国人民才能更加珍惜今天的友好情谊,进而维护和发展中日友好,保证中日两国人民更加珍惜今天的友好情谊,保证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谨以此文纪念,并向英勇的我国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国民党军队为消灭日寇做大贡献的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礼!向英雄的人民解放军致以崇高的问候!我尤其喜欢收藏地图,在地图收藏中找到很多乐趣,地图是军事家的眼睛,是旅游家的向导。
一张地图能简明扼要地说明各个战役戟和防守的策略,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记住各个战役的过程。
收藏地图对研究我国军事、战役有着重要的意义。
780多张老地图和60多张老报纸记录了我国人民解放军收得矢地,解放全中国的生动场面,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对研究我国的各个军事史具有重大意义。
地图的收藏在全国各地爱好者中兴起,成为新宠热点收藏项目。
我十几年精心收藏,作为红色收藏专题的一个亮点,是一种独特的收藏思维和方向。
地图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一张地图,详尽的文字和图来展示的一个战役的地点和进攻方向,观其图,便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有溶于自然的品味。
收藏地图,具有历史军事、地理资料价值,对研究历史、军事、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艺术功效,收藏地图,具有以下几条价值:1、知识价值。
地图设计上十分别致、讲究,从中可学到不少地理、军事、历史知识。
2、欣赏价值。
地图印刷精美,图案多姿多彩,不仅有各称,名山大川,工厂矿山,而且还有人物、桥梁、城堡、军事据点等,包罗万象,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3、实用价值。
通过地图,对全国的各个战役及各战场地点了如指掌,短时间内知道各战役的要点,及敌我双方的戟和突围路线。
地图展现了各种地名和战役的缤纷世界,所以深受收藏家们的青睐,人们从地图中了解各地风光,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通过收藏,从中得到莫大的乐趣,收藏地图是一种高尚而理想的娱乐活动,它是一种清静之中的享受,闲暇之中的纳福,好象走遍了全国各地,走进了古战场,仿佛旧地重游,可谓乐在其中,其乐无穷,收藏地图,可以纵观古今,横览中外,了解我国军队的历史和战役的特点,也是当今人们追求的珍藏我是个“红色“文献资料收藏迷,三十多年来共收藏到党的文献资料5000多件,其中包括老报纸、老地图、老照片、老邮票、老杂志、老瓷器等十多种门类。
有10多册30年代党内《布尔塞维克》杂志,50多册建国后历书,老报纸100多张以及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刘少奇,在各个历史发表重大的文章和小册子100多册,我收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国党的文件,“绝密”内部发行到县团以上干部小册子,是1945年党刊。
我收藏毛泽东主席建国初期的小册子20多册,其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毛泽东同志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英明领导的结果,收藏党史资料使人们更加了解珍惜自己民族的历史,以及共产党的历史,从而有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通过收藏,从侧面反映了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国泰民安,社会经济、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收藏中,我感受到每一种藏品,都是党的历史缩影,有着其独特的魅力。
在我的收藏品有30~40年的延安时期出版的《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共100多份,这些当时的党报记载了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广大劳苦大众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激烈场面,这些抗战时报纸入选了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抗战60周年展。
从收藏的《东北日报》上看到毛主席发展钢铁誓言:“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我收藏的厦门日报创刊号有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内容,以及厦门解放、福州解放的新闻报道,我翻阅我收集的各种党报,各类党的文献收藏品,党的丰功伟绩历历在目,使我更加坚信社会主义,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十多年收集到不少有印着“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特殊瓷器、碗,这些特殊瓷器表明了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的生动体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得民心的史实。
我收藏这些党的文献资料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党领导核心,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胜利保证。
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中国扎了根,总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通过收藏党的文献资料使我悟出一条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今后一定更加热爱党,加倍努力收集到更多的党的文献资料,提供给广大的青少年参观,这是一项有意义的文化生活,我为此而感到自豪。
我在收藏党的文献资料过程中受到相当大的教育,我相信现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将创造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我整理了2000多册有关中国解放战争题材书籍,其中包括,中国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题材的书籍是书籍收藏的一大题材,战争的巨轮给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历史碾压下一道深深的辙印。
在光明与黑暗,新生与腐恶的殊死搏斗中,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胜利,古老的华厦大地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再生,威武雄壮的历史战争,给中华民族生存发展道路留下较深的教益和启迪。
看过收藏革命斗争和抗日题材的书籍,了解历史时期的所有伟大战役、战斗,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面貌、深层次地表现阶级的,民族的与个人历史命运和社会的变迁,宏阔的战争画卷,深刻的历史哲理,全方位的艺术视角,欣赏战争题材书籍是一种美感和战争感之交融。
我自幼对战争题材感兴趣,最早是收集小人书,如:《地道战》《地雷战》,随着年纪的增长,又收集了《青年近卫军》《苦菜花》等,以后陆续又购买了《日本帝国的衰亡》《东京审判》《东条英机》《淮海之战》《丙子双十二》《历史在北平拐弯》《板门店谈判》《鹿兵西北》《黄土地、红土地》《石门开》《虎啸泉城》《蓝色之环》《三百八十万军人之死》《第二野战军征占纪实》《115师征战纪实》等多种战争题材书,丰富了自己视野,特别是《南京大屠杀》一书,从中感悟到战争的残酷、灾难,特别是日本侵略者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
收藏战争题材书对社会就是一种昭示、一种鞭策、一种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