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The_core_competence_of_the_corporation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199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加里·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的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模型是一个著名的企业战略模型,其战略流程的出发点是企业的核心力量。
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按照他们给出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并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保持长盛不衰。
自内而外的企业战略(Inside-out Corporate Strategy)传统的自外而内(Outside-in)战略(例如: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总是将市场、竞争对手、消费者置于战略设计流程的出发点上。
核心竞争力理论恰好与其相反,认为从长远来看,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能否以低成本、并以超过对手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能够造就料想不到的产品。
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是企业围绕其竞争力整合、巩固工艺技术和生产技能的能力,据此,小企业能够快速调整适应变化了的商业环境。
核心竞争力是具体的、固有的、整合的或应用型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各种不同组合。
Hamel和Prahalad在他们的《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1990)一文中,驳斥了传统的组合战略。
根据他们的观点,把战略事业单元(SBU)放在首位,是一个明显的时代错误。
Hamel和Prahalad认为,应该围绕共享的竞争核心来构建企业。
SBU的设置必须要有助于强化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中心部门如财务不应该作为一个独立层面,它要能够为企业的战略体系链接、竞争力构建增加价值。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提出也描述了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和特点。
“真正能够创造(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公司管理上的一种能力,是一种能够协调、集中和整合公司内的所有知识、技能和技术等资源形成优势从而使各项经营能快速适应变化的环境和机遇的管理能力”自此以后,不同研究者从知识观、文化观、整合观、竞争观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一、国外研究现状1.基于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为代表的整合观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共有性学识。
它需要各业务单位之间充分沟通、参与投入,特别是使不同生产技能部门之间合作无间或将各种不同领域的技术加以整合的能力,并且提供顾客特定的效用与价值。
他们提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集体知识,尤其是如何协调多种多样的生产技术以及把众多的技术流进行整合。
基于整合观,麦肯锡咨询公司几位专家给出的核心竞争力定义是:“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一到多项核心流程”。
2.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巴顿是从知识的角度分析核心竞争力的代表人物,他根据知识能否为外部获得或模仿的角度来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巴顿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交易的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知识和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这里的知识是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既包含狭义上企业的专有知识,又包括企业员工所掌握的技能、技术以及企业内部的价值观和规章制度。
3.基于技术与技能的企业核心竞争力马丁(Martin)从技术角度论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他指出一种能用于许多产品的.、具有关键性的技术或技能的能力,一旦一个企业掌握了一系列的核心能力,它就能使企业比其它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它能被应用于多种产品而竞争对手却不能很快地模仿它。
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哈默尔G.Hamel《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英对照】
普拉哈拉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1990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很多公司仍在苦苦寻找在全球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最有效方式。
20世纪80年代,人们评价某个高管有没有才能,主要看这个人能否重组公司、拨乱反正和精简层级。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评价高管时,将看他们有没有能力识别、培育和利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也称核心能力),为公司的成长找到新的途径。
看来,高管们该重新思考一下公司这个概念本身了。
让我们首先以美国的GTE*和日本的NEC**两家公司为例,探讨十年来它们各自的发展轨迹。
20世纪80年代初期,信息技术已初显欣欣向荣的景象,GTE凭借自己的地位,极有希望成为该行业的主力军。
这家公司在电信业非常活跃,其业务横跨多个领域,包括电话、交换与传输系统、数字化专用自动小交换机(PABX)、半导体、分组交换、卫星、国防系统以及照明产品等等。
此外,GTE旗下的娱乐产品集团(EntertainmentProductsGroup),也就是喜万年(Sylvania)彩电的制造者,在相关的显示器技术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
1980年,GTE的销售额为99.8亿美元,净现金流17.3亿美元。
与之相比,NEC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字辈,销售收入仅为38亿美元。
尽管拥有与GTE不相上下的技术基础和计算机业务,但NEC在电信领域尚无任何经验。
然而,到了1988年,NEC却后来者居上,销售额达到218.9亿美元,远远高于GTE公司的164.6亿美元。
这时,GTE实际上已经沦为一家以经营电话业务为主的公司,尽管它在国防和照明产品方面仍占有一席之地。
这家公司的其他业务从全球的角度看已经变得很小。
在过去的几年中,GTE公司已经把喜万年电视机和Telenet业务剥离了出去,把交换机、传输设备和数字PABX等产品转交给合资公司生产,而半导体业务则已关张大吉。
企业核心竞争力简介
企业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是美国著名管理学着普拉哈德和哈默尔在1990年提出的。
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间的竞争力会逐渐加剧,产品的生命周期也会相应缩短,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因于偶然的产品发展或者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他们认为:“能够使竞争力独树一帜的能力才可称为核心能力。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起源发展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
其次,核心竞争力对创造公司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贡献巨大,它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
最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
正如总裁张瑞敏所说的那样:“创新(能力)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人才,国家或者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或能力。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组织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
企业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第一提出来的。
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通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专门是关于如何样和谐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起源进展编辑本段回名目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核心竞争力第一应该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
其次,核心竞争力对制造公司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奉献庞大,它的奉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全然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一般的、短期的好处。
最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仿照的。
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说的那样:“创新(能力)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所仿照。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人才,国家或者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刻考查的、具有延展性,同时是竞争对手难以仿照的技术或能力。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组织具备的应对变革与猛烈的外部竞争,同时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差不多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固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固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治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
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差不多内核的企业某种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是能够使企业、行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现实或潜在竞争优势的动态平稳系统。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
伦纳德-巴顿(Leonard-Barlon,2000):核心竞 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的知识集合。它包括四个维度:知识系统、技 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规范系统。
可编辑ppt
4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创新平台观
Meger & Utterbark(1997):核心竞争力是指 企业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 能力,核心竞争力在更大的程度上就是在产品 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基 于产品族与产品平台,核心竞争力可分部为四 个维度:产品技术能力、对用户需求理解能力、 分销渠道能力、制造能力。
第三讲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
可编辑ppt
1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可编辑ppt
2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整合协调观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Prehalad & Hamel,1990): 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 何协调各种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的技术 流的学识。
可编辑ppt
3
一、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论
取的一系列的监督、控制、保护等措 管理、技术标准的确立、
施和活动。
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
企业为了保证知识管理的主要活动和 其他辅助活动的正常展开而配置、开 发、应用适当技术和工具的活动。
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建 立专家系统、知识挖掘, 存储和传递技术的开发
企业以适当的方式领导组织,将知识转 制定知识管理战略、设置
可编辑ppt
26
五、核心竞争力构建:知识价值链模型
知识价值链作用
二是知识价值链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知识管 理的系统分析模型。知识价值链基本上涵盖了知 识管理的所有活动类型,用知识链模型作为分析 工具,企业可以评估本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甚 至可以通过知识价值链的比较,发现优势和劣势, 扬长避短,制定正确的知识管理战略。
公司核心竞争力_作者普拉哈拉德+哈默尔
经典公司核心竞争力普拉哈拉德哈默尔 C. K. Prahalad and Gary Hamel 1990年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和哈默尔G.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1990年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和哈默尔G.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ltlt隐藏很多公司仍在苦苦寻找在全球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最有效方式。
20世纪80年代人们评价某个高管有没有才能主要看这个人能否重组公司、拨乱反正和精简层级。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评价高管时将看他们有没有能力识别、培育和利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ies为公司的成长找到新的途径。
看来高管们该重新思考一下公司这个概念本身了。
让我们首先以美国的GTE和日本的NEC 这两家公司为例探讨十年来它们各自的发展轨迹。
20世纪80年代初期信息技术已初显欣欣向荣的景象GTE凭借自己的地位极有希望成为该行业的主力军。
1980年GTE 的销售额为99.8亿美元净现金流17.3亿美元。
与之相比NEC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字辈销售收入仅为38亿美元。
尽管拥有与GTE不相上下的技术基础和计算机业务但NEC在电信领域尚无任何经验。
然而到了1988年NEC却后来者居上销售额达到218.9亿美元远远高于GTE公司的164.6亿美元。
在这个过程中GTE公司的国际地位一路下滑。
1980到1988年间GTE在美国以外地区的销售收入从过去占总收入的20降到了15。
相比之下NEC却一跃成为世界半导体工业的领导者并且在电信产品和计算机领域也跻身一流企业。
为什么这两家在起步时业务组合基本相近的公司在几年后的表现却如此悬殊主要是因为NEC能够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考虑企业问题而GTE却没有。
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哈默尔G.Hamel《公司管理系统地核心竞争力》【中英对照】
普拉哈拉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1990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很多公司仍在苦苦寻找在全球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最有效方式。
20世纪80年代,人们评价某个高管有没有才能,主要看这个人能否重组公司、拨乱反正和精简层级。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评价高管时,将看他们有没有能力识别、培育和利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也称核心能力),为公司的成长找到新的途径。
看来,高管们该重新思考一下公司这个概念本身了。
让我们首先以美国的GTE*和日本的NEC**两家公司为例,探讨十年来它们各自的发展轨迹。
20世纪80年代初期,信息技术已初显欣欣向荣的景象,GTE凭借自己的地位,极有希望成为该行业的主力军。
这家公司在电信业非常活跃,其业务横跨多个领域,包括电话、交换与传输系统、数字化专用自动小交换机(PABX)、半导体、分组交换、卫星、国防系统以及照明产品等等。
此外,GTE旗下的娱乐产品集团(EntertainmentProductsGroup),也就是喜万年(Sylvania)彩电的制造者,在相关的显示器技术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
1980年,GTE的销售额为99.8亿美元,净现金流17.3亿美元。
与之相比,NEC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字辈,销售收入仅为38亿美元。
尽管拥有与GTE不相上下的技术基础和计算机业务,但NEC在电信领域尚无任何经验。
然而,到了1988年,NEC却后来者居上,销售额达到218.9亿美元,远远高于GTE公司的164.6亿美元。
这时,GTE实际上已经沦为一家以经营电话业务为主的公司,尽管它在国防和照明产品方面仍占有一席之地。
这家公司的其他业务从全球的角度看已经变得很小。
在过去的几年中,GTE公司已经把喜万年电视机和Telenet业务剥离了出去,把交换机、传输设备和数字PABX等产品转交给合资公司生产,而半导体业务则已关张大吉。
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形成
□ 徐 鸿 王严根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形成 一、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涵义和特征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一文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研究和实践开始掀起一个热潮,很多有关研究文章相继发表;而很多企业(包括我国一些企业)为了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不断开拓、持续发展,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和运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概念和理论,以图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所谓能力,是指人们完成某项任务所具备的主观条件。
对于企业而言,能力是企业某项业务运营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素质的表现形式,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
企业竞争能力是企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企业个性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突出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拥有的特定技术和专业知识,充斥于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市场营销等各部门,最终落实在产品的盈利和市场的开拓上。
由于各个企业人员组成和能力、经历、组织结构、内部各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方式等各不相同,必然会造成各企业在从事相同或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不同的竞争能力,产生不同的效率,获取不同的效益。
竞争能力往往表现在诸如员工素质、技术水平、产品特色、生产成本、营销方式、服务质量、市场份额等多方面。
而且,竞争能力的强弱在不同时期的企业内部的表现也可能有差异。
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以社会化大生产为标志,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经济的相对单一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战略上。
这种优势在市场需求旺盛,买方市场尚未完全形成的条件下,可以较长时期得以保持。
但在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企业经营日益国际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企业之间优劣势的转换越来越快,单一的竞争战略和竞争能力由于比较容易为竞争对手所模仿、跟随、甚至超越,故难以保持长期的优势。
如今许多企业之所以在较短时间内很快地由盛变衰,原有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正是由于对这种变化明显不适应的结果。
因此,企业要保持较强的长期竞争优势,就必须重新认识和分析现行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寻求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和如何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以谋求企业的长远生存和发展。
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国有企业不仅面临着与国内非国有经济组织的竞争,同时还面临着同国外跨国公司的激励竞争。
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具有重要意义,是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1990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提出了公司竞争优势的核心是公司拥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一重要观点,并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够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引起了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巨大影响。
之后,大量学者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总体而言,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归为以下几类:1.基于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
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共有性学识,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它不是属于某个人或战略业务单元专有的资源,而是整个公司的资源。
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在于“协调”和“整合”,它的形成不是企业内技能或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有机协调和整合。
2.基于组合观的核心竞争力。
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能给组织在某一特定领域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组差异化技术、互补资产和惯例,同时也是组织中主要创造价值并被多个产品或多种业务共享的技能和能力。
这个定义除了指出创造价值和能被多个产品或业务共享这两个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外,也把核心竞争力定义在技能上。
3.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
该观点认为,应该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能否为外部获得或模仿的角度来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巴顿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交易的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的知识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芮明杰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隐性知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就是隐性知识创新的过程。
GHamel《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英对照)
普拉哈拉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1990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ﻫ很多公司仍在苦苦寻找在全球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最有效方式。
20世纪80年代,人们评价某个高管有没有才能,主要看这个人能否重组公司、拨乱反正和精简层级。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评价高管时,将看他们有没有能力识别、培育和利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也称核心能力),为公司的成长找到新的途径。
看来,高管们该重新思考一下公司这个概念本身了。
ﻫ让我们首先以美国的GTE*和日本的NEC**两家公司为例,探讨十年来它们各自的发展轨迹。
20世纪80年代初期,信息技术已初显欣欣向荣的景象,GTE凭借自己的地位,极有希望成为该行业的主力军。
这家公司在电信业非常活跃,其业务横跨多个领域,包括电话、交换与传输系统、数字化专用自动小交换机(PABX)、半导体、分组交换、卫星、国防系统以及照明产品等等。
此外,GTE旗下的娱乐产品集团(EntertainmentProductsGroup),也就是喜万年(Sylvania)彩电的制造者,在相关的显示器技术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
1980年,GTE的销售额为99.8亿美元,净现金流17.3亿美元。
与之相比,NEC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字辈,销售收入仅为38亿美元。
尽管拥有与GTE不相上下的技术基础和计算机业务,但NEC在电信领域尚无任何经验。
ﻫ然而,到了1988年,NEC却后来者居上,销售额达到218.9亿美元,远远高于GTE公司的164.6亿美元。
这时,GTE实际上已经沦为一家以经营电话业务为主的公司,尽管它在国防和照明产品方面仍占有一席之地。
这家公司的其他业务从全球的角度看已经变得很小。
在过去的几年中,GT E公司已经把喜万年电视机和Telenet业务剥离了出去,把交换机、传输设备和数字PABX等产品转交给合资公司生产,而半导体业务则已关张大吉。
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途径
目录摘要 (1)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其判断标准 (2)1.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2)1.1.1................................................................................................................ 国外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 (2)1.1.2................................................................................................................ 国内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 (2)1.2核心竞争力的判断标准 (3)1.2.1................................................................................................................ 有价值的能力 (3)1.2.2................................................................................................................ 独特的能力.. (4)1.2.3................................................................................................................ 难于模仿的能力. (4)1.2.4................................................................................................................ 不可替代的能力. (4)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探讨 (6)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分析的内容 (8)3.1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8)3.2企业核心产品分析 (8)3.3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分析 (9)3.4企业培育核心竞争能力的分析方法 (9)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11)五、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2)5.1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2)5.1.1................................................................................................................ 增强研究与开发能力 (12)5.1.2................................................................................................................ 加快从理论研究到产品转化的速度 (12)5.1.3................................................................................................................ 注重技术与顾客需求的互动 (12)5.2管理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12)5.2.1................................................................................................................ 以高素质管理团队带动管理创新.. (12)5.2.2................................................................................................................ 用信息化推动管理创新 (13)5.2.3................................................................................................................ 靠好的制度促进管理创新.. (13)5.3组织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13)5.3.1................................................................................................................ 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基础 (13)5.3.2................................................................................................................ 强化组织协调能力,注意外协调.. (13)5.4文化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 (14)5.4.1................................................................................................................ 重视员工培训,为文化创新打好基础. (14)5.4.2................................................................................................................ 创建学习型组织,塑造创新型企业文化.. (14)参考文献: (16)谢辞 (17)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途径【摘要】:21 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管理学笔记5、普拉哈拉德:公司核心竞争力
管理学笔记5、普拉哈拉德:公司核心竞争力普拉哈拉德: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普拉哈拉德的著作1、《跨国公司的使命》(1987):分析了企业高层管理国际公司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应对国际竞争策略;内容:(1)战略形成分析:展示了全球竞争的动态本质,刻画了跨国公司对东道政府所作出的反映及劳工组织的影响;对不同经营领域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关联度进行评估,建立了公司的经营领域组合;(2)管理职责与技巧:面对全球竞争环境的种种问题与挑战,给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提出赢得竞争之战的实际对策。
2、《竞争大未来》企业的目的是从竞争对手那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一传统理念发出挑战,明确指出基于顾客需求的市场定位才是企业在竞争中得以取胜的重中之重。
企业要树立自己独树一帜的形象。
3、强调了竞争预见能力:产业发展预见能力的竞争,是一场在影响产业转型的形式与方向方面,确认自己公司在智力上的领先地位之争。
它可以使公司具备领先到达未来并保有领先地位的潜力;可赋予公司发展方向以特色,可使公司控制所在产业的发展方向,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些未知的市场机遇。
公司通过自我创新来实现管理的突破与变革。
经理人必须要有对产业发展的评估能力和预见能力,不只是组织重组与再造工程。
传统的竞争理念核心放在公司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的提升短板与长板,补齐短板达到利润最大化、抢占市场份额。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提出:企业要做的不是对自身价值的准确衡量,而是清楚知道自己在顾客心中的价值。
公司的最终目标是最大化满足顾客的需求,找到决胜未来的方法。
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办法:(1)更新自己的管理观念,培养创新思维并提高创新能力。
要用新观念新思维对待新事物,冲破旧的传统束缚的牢笼。
(2)企业经理人必须有远见,核心能力竞争是对未来(十年)预测能力和感知能力的竞争;(3)要做行业领先者而不是追随者,培养核心专长并保证企业内部上下一致、内部和谐;(4)专长在行业内属于领先地位;4、总结: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局限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抓住未来的机会,找准顾客的需求,不停进行创新和变革,走在竞争对手之前建立长期竞争优势,才是“核心竞争力”最本质的诉求。
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7-1-5 23:58提问者:干枯的沙漠- 经理四级最佳答案在1990年5月至6月的HBR杂志上,Prahalad和HaMel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
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中特别是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它是沟通、包容以及对跨越组织边界工作的高度承诺。
此后,人们对这一概念有多方面的扩展、理解和界定。
Mever和Utterback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
Lenard-Barton则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Mckinsey&Company中国公司首席代表欧高敦先生认为:"所谓核心竞争力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一个公司即使没有整体竞争优势,它也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关键技术或几个知识领域而成为最好的获得成功的公司。
"国内许多刊物上也出现了对核心竞争力的不同见解,总的来说,"形不同而质同",可归结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
编者按:199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普拉哈德和哈默尔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按照他们给出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
这种能力首先能很好地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顾客的效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哈默尔G.Hamel《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英对照】
普拉哈拉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1990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很多公司仍在苦苦寻找在全球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最有效方式。
20世纪80年代,人们评价某个高管有没有才能,主要看这个人能否重组公司、拨乱反正和精简层级。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评价高管时,将看他们有没有能力识别、培育和利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也称核心能力),为公司的成长找到新的途径。
看来,高管们该重新思考一下公司这个概念本身了。
让我们首先以美国的GTE*和日本的NEC**两家公司为例,探讨十年来它们各自的发展轨迹。
20世纪80年代初期,信息技术已初显欣欣向荣的景象,GTE凭借自己的地位,极有希望成为该行业的主力军。
这家公司在电信业非常活跃,其业务横跨多个领域,包括电话、交换与传输系统、数字化专用自动小交换机(PABX)、半导体、分组交换、卫星、国防系统以及照明产品等等。
此外,GTE旗下的娱乐产品集团(EntertainmentProductsGroup),也就是喜万年(Sylvania)彩电的制造者,在相关的显示器技术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
1980年,GTE的销售额为99.8亿美元,净现金流17.3亿美元。
与之相比,NEC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字辈,销售收入仅为38亿美元。
尽管拥有与GTE不相上下的技术基础和计算机业务,但NEC在电信领域尚无任何经验。
然而,到了1988年,NEC却后来者居上,销售额达到218.9亿美元,远远高于GTE公司的164.6亿美元。
这时,GTE实际上已经沦为一家以经营电话业务为主的公司,尽管它在国防和照明产品方面仍占有一席之地。
这家公司的其他业务从全球的角度看已经变得很小。
在过去的几年中,GTE公司已经把喜万年电视机和Telenet业务剥离了出去,把交换机、传输设备和数字PABX等产品转交给合资公司生产,而半导体业务则已关张大吉。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中文
普拉哈拉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1990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很多公司仍在苦苦寻找在全球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最有效方式。
20世纪80年代,人们评价某个高管有没有才能,主要看这个人能否重组公司、拨乱反正和精简层级。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评价高管时,将看他们有没有能力识别、培育和利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也称核心能力),为公司的成长找到新的途径。
看来,高管们该重新思考一下公司这个概念本身了。
让我们首先以美国的GTE*和日本的NEC**两家公司为例,探讨十年来它们各自的发展轨迹。
20世纪80年代初期,信息技术已初显欣欣向荣的景象,GTE凭借自己的地位,极有希望成为该行业的主力军。
这家公司在电信业非常活跃,其业务横跨多个领域,包括电话、交换与传输系统、数字化专用自动小交换机(PABX)、半导体、分组交换、卫星、国防系统以及照明产品等等。
此外,GTE旗下的娱乐产品集团(EntertainmentProductsGroup),也就是喜万年(Sylvania)彩电的制造者,在相关的显示器技术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
1980年,GTE 的销售额为99.8亿美元,净现金流17.3亿美元。
与之相比,NEC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字辈,销售收入仅为38亿美元。
尽管拥有与GTE不相上下的技术基础和计算机业务,但NEC 在电信领域尚无任何经验。
然而,到了1988年,NEC却后来者居上,销售额达到218.9亿美元,远远高于GTE 公司的164.6亿美元。
这时,GTE实际上已经沦为一家以经营电话业务为主的公司,尽管它在国防和照明产品方面仍占有一席之地。
这家公司的其他业务从全球的角度看已经变得很小。
在过去的几年中,GTE公司已经把喜万年电视机和Telenet业务剥离了出去,把交换机、传输设备和数字PABX等产品转交给合资公司生产,而半导体业务则已关张大吉。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外文翻译】
外文翻译译文标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资料来源:哈佛商业评论(1990) 作者:普拉哈拉德、哈默尔从短期来看,一个公司的竞争优势来自于现有产品的性价比特性,但是在第一轮全球竞争中存活下来的企业,无论是西方公司还是日本公司,现在都已趋向于采用相似的严格的产品成本和质量标准。
达到这些标准实际上已经成为继续留在竞争队伍中的最低要求,它们对于形成差异化优势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小。
从长期来看,竞争优势将取决于企业能否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这些核心竞争力将为公司产出意想不到的产品。
管理层有能力把整个公司的技术和生产技能整合成核心竞争力,使各项业务能够及时把握不断变化的机遇,这才是优势的真正所在。
有些高层经理声称他们无法打造核心竞争力,因为业务单元的自主性是不可侵犯的,或者因为他们被紧张的季度预算束缚住了手脚。
这些人应该反省。
在很多西方企业中,问题并不是领导层在能力上落后于日本同行,或者企业的技术能力比日本公司差一大截,而是这些企业的管理层抱着一个陈旧的公司概念。
这个陈旧的概念,限制了业务部门的能力,使它们无法充分利用很多欧美公司所拥有的技术能力宝藏。
可以将多元化公司必做一棵大树,树干和几个主要树杈是核心产品,比较小的树枝比作是业务单元,叶、花与果实则属于最终产品,为大树提供养分和起支撑固定作用的根系就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你只通过看最终产品来评价竞争对手的实力,那么你就会判断失误,就好比你只看树叶来判断树的强壮程度一样。
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特别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
索尼的微型化能力和飞利浦的光介质专长就是两种核心竞争力。
理论上,虽然可以把收音机组装在一个芯片上,但是这种理论知识并不能保证公司有能力生产出如名片般大小的微型收音机。
为了把想象变为现实,卡西欧必须把公司在微型化、微处理器设计、材料科学和超薄精密封装等一些方面的技术专长融为一体,这些也正是它在微型名片式计算器、袖珍电视机以及数字手表中所采用的技术。
读后感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读后感-B10090318-邵文幸自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迅速被企业界和学术界所接受。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认为,公司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集体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能力。
与物质资本不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不会在使用和共享中丧失,而且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成长。
按照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观点,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核心竞争力应反映客户长期最看重的价值,要对客户的核心利益有关键性的贡献;其次,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独树一帜的能力,并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替代;第三,核心竞争力应具有延展到更广泛市场领域的能力。
由于核心竞争力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等这样的特征,对于核心竞争力的重视和研究,实际上是将企业竞争优势的生成问题转化为获取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问题,进而赋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多元化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树干和树枝是核心产品,较小的树枝是经营单位,而树叶、花、果实则是最终产品。
提供抚育、营养和稳定性的根系就是核心竞争力。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
谈到核心竞争力,不能不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认为专利、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些专家认为是人才和管理,究竟什么是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好像也没有明确的定义。
柳传志认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是学习能力,李东生认为TCL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能力,张瑞敏也认为创新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家们也没有统一的定义。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基本上是“学不走、偷不走、带不走”的(有的专家有不同意见)。
有的企业是以产品的创新取胜;有的企业是以强大的市场体系取胜,比如可口可乐;有的企业是以团队制胜,比如马云的阿里巴巴,从98年创业开始,核心团队一个没走;有的企业是以成本制胜,比如格兰仕微波炉……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命脉,没有它,你的企业很难长久的生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很多公司仍在苦苦寻找在全球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最有效方式。
20世纪80年代,人们评价某个高管有没有才能,主要看这个人能否重组公司、拨乱反正和精简层级。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评价高管时,将看他们有没有能力识别、培育和利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也称核心能力),为公司的成长找到新的途径。
看来,高管们该重新思考一下公司这个概念本身了。
让我们首先以美国的GTE*和日本的NEC**两家公司为例,探讨十年来它们各自的发展轨迹。
2 0世纪80年代初期,信息技术已初显欣欣向荣的景象,GTE凭借自己的地位,极有希望成为该行业的主力军。
这家公司在电信业非常活跃,其业务横跨多个领域,包括电话、交换与传输系统、数字化专用自动小交换机(PABX)、半导体、分组交换、卫星、国防系统以及照明产品等等。
此外,GTE旗下的娱乐产品集团(Entertainment Products Group),也就是喜万年(Sylvania)彩电的制造者,在相关的显示器技术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
1980年,GTE的销售额为99.8亿美元,净现金流17.3亿美元。
与之相比,NEC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字辈,销售收入仅为38亿美元。
尽管拥有与GTE不相上下的技术基础和计算机业务,但NEC在电信领域尚无任何经验。
然而,到了1988年,NEC却后来者居上,销售额达到218.9亿美元,远远高于GTE公司的1 64.6亿美元。
这时,GTE实际上已经沦为一家以经营电话业务为主的公司,尽管它在国防和照明产品方面仍占有一席之地。
这家公司的其他业务从全球的角度看已经变得很小。
在过去的几年中,GTE 公司已经把喜万年电视机和Telenet业务剥离了出去,把交换机、传输设备和数字PABX等产品转交给合资公司生产,而半导体业务则已关张大吉。
在这个过程中,GTE公司的国际地位一路下滑。
198 0到1988年间GTE在美国以外地区的销售收入从过去占总收入的20%降到了15%。
相比之下,NEC却一跃成为世界半导体工业的领导者,并且在电信产品和计算机领域也跻身一流企业。
它巩固了自己在大型计算机方面的领先地位,还跨出了公用交换和传输领域,把触角伸到了手机、传真机和手提电脑等所谓的生活时尚产品(1ife style products)领域,在电信和办公自动化之间架起了桥梁。
NEC成为惟一一家在电信、半导体、大型计算机三个领域的全球销售收入均名列前五位的公司。
为什么这两家在起步时业务组合基本相近的公司,在几年后的表现却如此悬殊?主要是因为NEC能够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考虑企业问题,而GTEZ却没有。
对公司的重新思考经营多元化公司曾经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总部只需指示其业务单位把注意力放到某个特定的最终产品市场,并督促它们成为该领域的世界领先者即可。
然而,随着市场边界的变化越来越快,目标开始变得飘忽不定,对目标市场的占领顶多只是暂时性的。
但也有几家公司属于长袖善舞的一类,它们善于创造新市场,能够快速打入新兴市场并且在业已成熟的市场中大力改变客户的选择模式。
这些公司自然成为大家效仿和学习的对象。
对于公司的管理层来说,关键任务就是使自己的组织能够在产品中加入令人无法抗拒的功能,或者更高明一些,创造出消费者需要但是还未曾想到过的产品。
这项任务的艰巨性超乎我们的想像。
最终,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大型公司的管理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首先,西方企业的高层领导需要为竞争力的下降承担责任。
人们或许会把竞争力下降归咎于高利率、日本的保护主义、过时的反托位斯法、爱闹事的工会以及缺乏耐性的投资者。
但是,另一方面,人们却较难意识到或者羞于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政治上或者宏观经济上的“救济”并不会给公司提供多少动力。
其实是西方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在拖我们的后腿,真正需要改革的是我们在管理中遵循的原则。
像许多其他的对比案例一样,NEC与GTE之间的比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
我们旨在通过这些对比分析来了解争夺全球领先地位所依靠的基础发生了什么变化。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NEC 公司的管理层就清楚地阐明了把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的战略意图(strategicintent),即所谓的“C& C”(Computer&Communication,计算机与通信)。
NEC公司的领导认为,这一战略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获得必要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该公司的管理层采纳了一个合适的战略架构(strategicarchitecture),将其简称为C&C,然后在70年代中期将其意图传达给了整个组织以及外界人士。
NEC公司成立了一个由高层经理组成的“计算机与通信委员会”,以指导核心产品与核心竞争力的开发。
此外,NEC还打破了各项业务的利益界限,建立了一些协调小组和协调委员会。
按照其战略架构,NEC把大量的资源调配到元件和中央处理器项目上,以加强公司在该领域的地位。
它通过相互协作方式使得公司的内部资源成倍增长,借此积累起了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NEC仔细地辨明了三种相互关联的技术和市场发展潮流。
管理层认为,计算技术将从大型主机架构向分布式处理转变,元件将从简单的集成电路(1C)发展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l),通信方面则从机械式纵横交换机演化为复杂的数字传输系统,即我们所说的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随着形势进一步发展,NEC认为,计算、通信和元件业务将逐渐重叠和交织在一起,以至于最后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
如果一家公司具备了服务于这三个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到那时,必然会获得巨大的商机。
NEC的高层领导决定把半导体列为公司最重要的“核心产品”(coreproduct)。
它随后与很多公司结成了战略联盟,到1987年联盟数量已达到100多个,其目的就是为了以低成本快速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大型主机领域,NEC最著名的合作伙伴是美国的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与法国的B ull公司。
在半导体元件领域,几乎所有的合作项目都是以获取技术为目的。
在结盟时,NEC的运营经理对合作动机和目的非常明确:吸收和消化合作伙伴的技能。
NEC的研发总监曾这样总结20世纪7 0年代和80年代获取技能的经历:“从投资角度分析,这种方式使我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迅速掌握国外技术。
我们没有必要自己开发新的创意。
”而GTE似乎并没有如此明确的战略意图和战略架构。
尽管高层决策者也曾讨论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但对于在信息技术行业竞争将需要什么样的能力(competencies),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更谈不上将其在公司中广泛传播了。
虽然公司做了大量工作来确认关键技术,但高层业务经理依然我行我素,仿佛他们经营的业务单元与别的单元毫不相干。
权力分散导致公司无法集中发展核心竞争力。
相反,各业务单元越来越依靠外面的公司来获得关键技能,而对外合作则成了一种分阶段退出的途径。
今天,在新的管理层上台后,GTE已重新定位,要把自己的能力应用于电信服务领域的新兴市场。
竞争优势的根源NEC和GTE两家公司的差别在于,前者把自己看成是一些能力的组合,而后者则把自己视为一些业务的组合。
这类情形在很多行业屡见不鲜。
从1980年到1988年,日本的佳能公司(Canon)增长了264%,本田公司(Honda)增长了200%。
相比之下,美国的施乐(xerox)与克莱斯勒(Chrysler)则落了下风,如果说西方的经理们以前是为日本进口货的价廉质高而忧心忡忡,那么他们现在恐怕要为对手在创造新市场、发明新产品和改进提高方面的惊人速度而慨叹了。
佳能公司推出了个人复印机,本田把业务从摩托车扩展到了四轮越野车,索尼(Sony)开发出了8毫米的摄像机,雅玛哈(Yamaha)推出了数字钢琴,小松公司(Komatsu)研制了水下遥控推土机,而卡西欧(Casio)的最新产品则是一种小屏幕彩色液晶电视机。
谁曾预料得到会演化出这样一些前卫产品市场?在较为成熟的市场上,日本公司的挑战也同样令人不安。
它们掀起了一场改进产品特点和功能的风暴,把尖端的技术引入到了人们的日用品中。
比如,日本汽车制造商率先尝试了四轮驱动、每缸四汽阀发动机,车内导航系统以及尖端的电子引擎管理系统。
佳能凭借其产品的性能,在传真机、台式激光打印机甚至半导体生产设备等市场都谋得了一席之地。
在短期内,一个公司的竞争优势源于现有产品的性价比特性。
但是在第一轮全球竞争中存活下来的企业,无论是西方公司还是日本公司,现在都已趋向于采用相似的严格的产品成本和质量标准。
达到这些标准实际上已经成为继续留在竞争队伍中的最低要求,它们对于形成差异化优势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小。
从长期来看,竞争优势将取决于企业能否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这些核心竞争力将为公司催生出意想不到的产品。
管理层有能力把整个公司的技术和生产技能整合成核心竞争力,使各项业务能够及时把握不断变化的机遇,这才是优势的真正所在。
有些高层经理宣称他们无法打造核心竞争力,因为业务单元的自主性是不可侵犯的,或者因为他们被紧张的季度预算束缚住了手脚。
这些人应该反省。
在很多西方企业中,问题并不是领导层在能力上逊于日本同行,或者企业的技术能力比日本公司差一大截,而是这些企业的管理层死抱着一个陈旧的公司概念。
这个陈旧的概念,限制了业务部门的能力,使它们无法充分利用很多欧美公司所拥有的技术能力宝藏。
多元化公司就好比一棵大树,树干和几个主要枝杈是核心产品,较纤细的树枝则是业务单元,叶、花与果实则属于最终产品。
为大树提供养分和起支撑固定作用的根系就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你只通过看最终产品来评价竞争对手的实力,你就会看走眼,好比你只看树叶来判断树的强壮程度一样。
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
索尼的微型化能力和飞利浦(Philips)的光介质专长就是两种核心竞争力。
虽然在理论上可以把收音机组装在一个芯片上,但这种理论知识并不能确保公司有能力生产出如名片般大小的微型收音机。
为了把设想变为现实,卡西欧必须把公司在微型化、微处理器设计、材料科学和超薄精密封装等方面的技术专长融为一体,这些也正是它在微型名片式计算器、袖珍电视机以及数字手表中所采用的技术。
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整合各种技术,同时它还意味着对工作进行组织和提供价值。
索尼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微型化。
为了使产品实现微型化,索尼必须保证技术专家、工程师和市场营销人员对客户需求达成共识,并了解技术上的可能性。
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不仅在制造业中表现明显,在服务业中也是。
花旗集团(Citicorp)率先投资了一套运营系统,这套系统使它能够全天24小时介入全世界的市场,由此带来的核心竞争力使花旗脱颖而出,把很多金融服务公司甩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