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分析

合集下载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简析] 1942年1月,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2岁。

这首诗,是戴望舒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

古人作绝句,常说:“口占一绝。

”可见.戴望舒是把这首诗当作绝句来写的。

四句诗都很平易,但语淡情浓,字外有音。

首句,“走六小时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对她友情之深挚。

“寂寞”写出自己生活在敌占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次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下,已无法慰解自己的寂寞。

“放一束红山茶”,以一束红艳如火的山茶花,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

第三句‘我等待着”,进一步抒写自己等待曙光涌观、盼望民族解放斗争胜利的急切心情。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结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含蕴的感情最丰富。

这里有伤悼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有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造更多更出色的作品,还有羡慕,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四句诗,言少意丰,余音袅袅,韵味深长。

这首精美动人的新绝句诗,显示出诗人深厚的古典诗词的修养。

来源:《中国现代名诗三百首》赏析二这首诗最令人吃惊的地方,就在于展露了一种诗歌的成熟。

这种成熟不仅涉及到诗人的心智(特别是生与死,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对自身境况的意识),也洋溢在诗歌的语言上(如此干净,朴素,洗练,而又富于暗示性);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层面的成熟之间的相互协调。

从类型上说,这首诗仿效了悼亡诗的传统,但由于诗人和被追悼者的关系只是作家之间的倾慕,所以它在借助悼亡诗的基本情景的同时,又迅速偏离了典型的悼亡诗的图式,转而探询人生的奥义。

3.2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3.2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萧红墓畔pân边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1、诗歌的意蕴分析 -----本诗是哀悼友人之作
第一句: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 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 诚挚。 “寂寞”,既写诗人奔赴墓地时的心境, 更借此形成此诗之中心意象。“寂寞”是 诗人自己的强烈感受。“寂寞”同时也隐 指女作家一生特别是晚期的境况:“半生 遭白眼冷遇”,“我的心情永远是如此抑 郁”,“如今我只感到寂寞!”(萧红自 述。) 二者融而为一,构成了诗篇的基点和最主 要的感情色调。
1936年,东渡日本。 1938年5月,萧红与端木蕻hong良在武汉结 婚。 1940年,萧红与端木蕻良从重庆到香港。 不久,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 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广州萧红之墓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
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见面,却是一 见如故。 在此之前,萧红已应戴望舒的约稿,在戴主 持的《星岛日报》之《星座》副刊发表作品 1940年秋,萧红晚期的主要作品《呼兰河 传》,也经戴望舒之手在《星岛日报》连载 1942年1月20日,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1 岁,25日,葬于浅水湾丽都酒店海边。 当年11月,戴望舒与好友叶灵凤一起第一次 拜谒萧红墓,“口占”初稿当即在此时吟就 。
一、戴望舒生平简况
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 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 学学习法文。 1926年起开始文学创 作,加入共青团。 1928年发表《雨巷》 被称为“雨2)
吕碧城、萧红、石评 梅、张爱玲更是被 称为“民国四大才 女”
萧红的生平--飘泊岁月寂寞路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幼年丧母。 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结为伴侣。后几经颠沛, 情感生活屡受挫败。 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发表成名作《 生死场》。

萧红墓畔口占

萧红墓畔口占
第二句放一束红山茶在墓中人头边写出生者与逝者之间祭奠与被祭奠的关系描绘了一幅惯常经见却又是不寻常的仪式流露出作家间纯真的怀念和哀思同时偷放一语又表露出凭吊女作家墓时环境的险恶香港沦陷于敌手仍处在血雨腥风之中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主要内容
1. 了解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基本情况。 2. 简要了解萧红的身世及其与戴望舒的友谊 3. 把握本诗的情感内涵。
一、关于戴望舒
• 戴望舒(1905——1950)原名 戴朝寀(cǎi),笔名有戴梦鸥、 戴望舒、江思、艾昂甫等, 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
• 中学毕业,就开始从事创作。 最早的创作是小说,先后在鸳 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 小说:《债》,《卖艺童子》 和《母爱》
• 1923年,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 旦大学法文班。
• 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发表成名作 《生死场》。
• 1936年,东渡日本。
• 1938年5月,萧红与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
• 1940年,萧红与端木蕻良从重庆到香港。 不久,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 篇小说《呼兰河传》。
• 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广州萧红之墓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
• 徐志摩是灵动飘逸的美,闻一多是凝重激越的美。 戴望舒的诗,给人一种忧郁凄凉之美。
• 他的诗歌最典型的意象是枯枝、落叶、暗夜、黄昏、 夕阳、荒坟、眼泪、雨巷等,构成一种凄凉的意境; 语调往往都是低调的,压抑的,哀怨的。
• 首先,从思想性格上看,戴望 舒是悲情的理想主义者,总是 体会到理想失去的苦痛和悲哀, 他很少表达一种乐观的追求和 向往,更多地是理想无法获得 的悲剧感受。
• 1948年5月再度流亡香港。1949年3月中旬,他 毅然离开香港,冒着风险来到北平。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优秀范文3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优秀范文3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优秀范文3篇“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优秀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优秀范文一一、题解1、口占(1)不打草稿,口头述说出来:~电文。

(2)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一绝。

“口占”表明,这首诗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情感的沉淀和文学的素养聚合在一起产生的一种“裂变”,一种“反应”。

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倾述对象、特定的心情,这些要素汇流在作者的笔下,由此一挥而就,成就了不朽篇章。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以“口占”为题的诗,很少采用现代诗的形式,下面非常有名的两首,都是以古典诗歌的形式出现的。

口占一绝:李大钊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1916年春,日本,李大钊先生送挚友幼衡回国所作。

)被逮口占:汪精卫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 1910年3月31日,汪精卫和同盟会同志刺杀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捕,清法庭判汪精卫“大逆不道,立即处斩”。

汪精卫在狱中写下此诗,表明他革命的决心。

这首“口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汪精卫,一个烈士,一个革命者,所以,人是很复杂的。

)2、萧红是谁?(1)萧红,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一生命运极为悲苦,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分析PPT课件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分析PPT课件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10月10日
19
2020年10月5日
“这首诗写于一九四四年秋天。当时整个中国正值 烽火连天。在这样战乱的环境中,诗人默默地走上 六小时去给一个亡故的友人上坟,便显得意味深长 了。”
15
2020年10月5日
艺术特色
臧棣《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
《读书》一九九六,十二
1.语言简朴,干净,亲近口语,节奏按照诗人内心的 情感的波纹进行了锤炼,而且非常谐调。
1940年秋,萧红晚期的主要作品《呼兰河传》,也经戴望 舒之手在《星岛日报》连载。
1942年1月20日,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25日,葬 于浅水湾丽都酒店海边。
当年11月,戴望舒与好友叶灵凤一起第一次拜谒萧红墓,
摄有照片,“口占”初稿当即在此时吟就。
9
2020年10月5日
文本分析
本诗是哀悼友人之作,题旨多见,难得的是作者将这样一首 四行短诗写得充满蕴涵。
衡而协调。
3. 本诗语言简单明白,请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在新诗中 的地位和价值。
本诗的语言朴素,洗练,明白如话,而又富于质感,
充满暗示。标志着新诗语言的成熟。
18
2020年10月5日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PPT模板:
PPT素材:
PPT背景:
PPT图表:
PPT下载:
PPT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PPT论坛:
PPT课件:

萧红墓畔口占的感情基调

萧红墓畔口占的感情基调

萧红墓畔口占的感情基调说到萧红,大家脑袋里肯定会冒出一串字:天才、悲剧、孤独、挣扎……可是,说实话,她的故事真的是太复杂了,简直像是一本难以理解的小说,读得越深,越会让人产生一种心疼的感觉。

说到她的墓,我曾经去过一次,站在她的墓前,眼前一片寂静,周围的景色倒是宁静得让人有些恍若隔世的感觉。

风吹过,树叶沙沙响,仿佛她的声音又从那片寂静中飘然而至。

你也许听过一些关于她的故事,但站在她的墓前,真正能感受到的,除了悲伤,还会有一些无法言喻的情感,可能叫做“无奈”,也可能叫做“绝望”。

可谁能知道呢?或许这正是她的命运,注定要像一颗流星,燃烧自己的一生,最终归于灰烬。

每次想起萧红,总觉得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痛。

她的一生可以说是被命运捉弄得透不过气,写出来的那些文字也是她在痛苦中寻找到的一线光明。

她的作品像是从她的心底流淌出来的血液,每一字每一句都带着一种让人揪心的力度。

你看她笔下的人物,不管是温柔还是倔强,总给人一种像是在暴风雨中挣扎的小船的感觉。

萧红就像是那艘小船,拼尽全力要在狂风巨浪中前行,但始终无法逃脱命运的掌控。

她的悲剧,她的孤独,真的是连空气里都能感受到的。

站在墓前,我不禁在想,萧红是不是在那片安静的土地下,也像她的文字一样,依旧在为那些未完成的梦想在挣扎。

你看,她的短暂一生,好像没来得及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

她的爱情,她的创作,所有的痛苦和挣扎,仿佛都在她的笔尖上绽放成花。

虽然有很多人说她一生不幸,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萧红其实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宝贵的东西。

她的文字中透着一种无法言喻的力量,那种力量就像是她用尽全身力气写下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段落。

你一读就能感受到她的心跳,她的痛苦和那份对生活不肯放弃的渴望。

不过,说到这里,也不能忘了她的墓旁的那一片静谧。

你站在那儿,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就是静静地呆着,仿佛能感觉到萧红的气息依旧飘然而至,仿佛她就在不远处,默默地观察着这个世界。

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给世界留下的印记,却像是深深的烙印,无法抹去。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 《萧红墓畔口占》赏析理想主义者的清醒戴望舒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 《萧红墓畔口占》赏析理想主义者的清醒戴望舒

理想主义者的清醒——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赏析作者/十生诗歌可以曲解,假如你能得到满足。

诗歌也只是用来自足而已,连表情达意都不是能够理解的。

读诗赏诗一半因了诗人、一半因了爱人。

诗歌让人安全。

戴望舒的这首诗被臧棣称为“伟大的诗”。

理解这首诗可以有很多方式。

诗可以看做是生者写给死者的悼亡诗、可以看做是男人写给女人的爱情诗、可以看做是诗人写给诗人的友情诗、可以是自己写给自己的感怀诗以及其他。

一、悼亡诗解看做悼亡诗很好理解,有了题目和作者与写作时间之后,以知人论世的研究方法,也最好是看做悼亡诗。

《中国现代名诗三百首》赏析这首诗曾介绍背景说:“1942年1月,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2岁。

这首诗,是戴望舒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

古人作绝句,常说:“口占一绝。

”可见.戴望舒是把这首诗当作绝句来写的。

”联系古人的悼亡诗来看会发现这首诗的异样。

试举一例,苏轼的悼亡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可以看到,两首悼亡诗有很大不同。

一个轻盈通透、一个沉重凄凉;一个简洁抽象、一个铺排具象;一个淡然节制、一个浓烈如酒。

古人传统的悼亡诗大多如苏轼的这首《江城子》以忆往昔看今朝来表现情感、以写品貌赞德行来表达不舍。

而这首悼亡诗就脱离了传统的轨迹,具有较强的现代性,这也是后来有很多诗人对这首诗大为称赞的原因之一。

二、形式分析一首诗一篇文章打动人心必然是有原因的,就这首诗而言也许是因为诗中的对比关系。

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

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第一句“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动作上是“走”,交通很困难;时间上是“六小时”,走的时间很长;感情上是“寂寞”,途中心情很孤寂;空间上是“长途”,需要走很远很远。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萧红墓畔口占》讲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萧红墓畔口占》讲析
“口占”表明,这首诗不是作者刻意为之的, 而是情感的沉淀和文学的素养的自然流露。
新知讲解
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1.“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 “长途”说明距离之远。
强调“六小时”和“长途”, 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 谊的深厚和诚挚。
新知讲解
“六小时”强调时间 之长,“长途”强调距离 之远,“寂寞” 既是诗 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 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 真实写照。作者跋山涉水 凭吊萧红墓,可见诗人对 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死者是如此,活者也是如此。戴望舒曾 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人监狱,受尽了 折磨。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 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 纷离港潜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 苦地、寂寞地等待、等待……过了很多年, 诗人才得以前来凭吊萧红。
预习检查
1.字音
检查预 习
漫漫(màn )
预习检查
2.释义 【漫漫】(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新知讲解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 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 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 漫,
新知讲解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是近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 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诗人走了六小时 去给亡故的友人上坟,他饱受战乱痛苦,友人又长 眠于地下,隐喻的运用和克制的反讽让诗的韵味更 为深“长口。占”有着怎样的意味?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 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 说明戴这望是舒出与口萧吟红成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 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 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 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 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 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

《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

《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

《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作者:骆子人文社科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在中国新诗史上,戴望舒属于诗作不多但影响力很大的诗人,尤其在诗的情调上别有风味,是新诗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恒星,尽管已故台湾诗人余光中曾贬抑过他的诗,认为他的诗的语言不够成熟;也有其他一些诗歌爱好者认为他的诗的措辞有甜腻夸饰之嫌,某些诗作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

但这都不会影响戴望舒及其诗作在我心中的“塔尖”地位和对其喜爱之情。

提到戴望舒,首先会想到他那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成名之作《雨巷》,正是这首《雨巷》为其赢得“雨巷诗人”的美称,不过,在其“雨巷诗人”的皇冠之上除了镶嵌有一颗又大又亮的明珠——《雨巷》,还镶嵌有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芒,它就是上面这首《萧红墓畔口占》,尽管这颗明珠小了许多。

1942年早春,年轻女作家萧红在身心俱疲俱痛中逝去,走完了她短暂而漂泊凄苦的一生,作为萧红的友人同样四处漂泊、屡遭挫折、几陷困境的戴望舒直到近三年后的1944年初冬才终于来到了香港浅水湾萧红墓畔,凭吊祭拜。

耳畔,海浪阵阵,冷风嗖嗖;眼前,红山茶盛开,好友阴阳相隔,低矮的坟茔,简陋的墓牌,诗人触景生情,哀痛难抑,于是采了一束红山茶轻轻放置墓畔告慰亡灵,一首四行短诗脱口而出: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四行简短平实平淡的文字背后隐藏着绵长真挚的情感和沉重的凄切哀痛,表面的波澜不惊之下是内心深处的波涛汹涌。

名为悼亡诗却不见悼亡诗句,不似典型悼亡诗的图式,诗人用墨极为克制,甚至于吝啬,既没有描述逝者的音容笑貌、性格品性和人生遭际,也没有渲染自己与逝者的交游情谊,轻描淡写的克制中透露出一丝凄美的哀怨和一种深沉的怀念。

许多年来,这短短的几行小诗,在读者中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和淡淡的忧伤凄美的感觉意境,读来意味深长。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全文及赏析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全文及赏析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全文及赏析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萧红墓畔口占》是戴望舒于 1944 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

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从诗歌的题目来看,“萧红墓畔口占”,直接点明了诗歌创作的地点和情境,即在萧红的墓旁所作。

这一题目给人一种庄重、肃穆之感,让读者能够迅速进入到诗人所处的特定环境和氛围之中。

诗的开篇“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诗人用“六小时”和“寂寞的长途”,形象地描绘出了自己前往萧红墓畔的艰辛与孤独。

这漫长的路程不仅是空间上的距离,更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与萧红在精神世界上的遥远呼应。

路途的寂寞,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萧红深深的怀念。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这一句充满了诗意和象征意义。

红山茶鲜艳而热烈,它代表着诗人对萧红的敬重和热爱。

在墓畔献上红山茶,既是一种祭奠,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这束花仿佛是诗人与萧红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传递着他对逝者的思念和祝福。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这里的“等待”蕴含着多层含义。

或许是等待萧红在另一个世界的回应,或许是等待自己内心的平静和释然。

而“长夜漫漫”则进一步烘托出等待的漫长和煎熬,同时也象征着人生的苦难和迷茫。

最后一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将萧红的安息之地与大海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卧听着海涛闲话”,仿佛萧红在死后获得了一种超脱和安宁,与尘世的喧嚣和纷扰隔绝。

这种描写既表达了诗人对萧红的羡慕,也流露出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从诗歌的整体结构来看,它简洁而紧凑,四句诗层层递进,情感逐步加深。

语言上,戴望舒运用了朴素而真挚的文字,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却能够直击人心。

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恰到好处,简洁而富有力量。

在韵律方面,虽然这首诗没有严格遵循传统的格律要求,但读起来依然有一种内在的节奏感。

这种节奏不是通过押韵和平仄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诗人对语言的巧妙运用和情感的自然流淌所形成的。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原文与赏析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简析] 1942年1月,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2岁。

这首诗,是戴望舒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

古人作绝句,常说:“口占一绝。

”可见.戴望舒是把这首诗当作绝句来写的。

四句诗都很平易,但语淡情浓,字外有音。

首句,“走六小时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对她友情之深挚。

“寂寞”写出自己生活在敌占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次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下,已无法慰解自己的寂寞。

“放一束红山茶”,以一束红艳如火的山茶花,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

第三句‘我等待着”,进一步抒写自己等待曙光涌观、盼望民族解放斗争胜利的急切心情。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结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含蕴的感情最丰富。

这里有伤悼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有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造更多更出色的作品,还有羡慕,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四句诗,言少意丰,余音袅袅,韵味深长。

这首精美动人的新绝句诗,显示出诗人深厚的古典诗词的修养。

来源:《中国现代名诗三百首》赏析二这首诗最令人吃惊的地方,就在于展露了一种诗歌的成熟。

这种成熟不仅涉及到诗人的心智(特别是生与死,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对自身境况的意识),也洋溢在诗歌的语言上(如此干净,朴素,洗练,而又富于暗示性);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层面的成熟之间的相互协调。

从类型上说,这首诗仿效了悼亡诗的传统,但由于诗人和被追悼者的关系只是作家之间的倾慕,所以它在借助悼亡诗的基本情景的同时,又迅速偏离了典型的悼亡诗的图式,转而探询人生的奥义。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赏析.doc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赏析.doc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赏析《萧红墓畔口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赏析一】1942年1月,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2岁。

这首诗,是戴望舒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

古人作绝句,常说:“口占一绝。

”可见.戴望舒是把这首诗当作绝句来写的。

四句诗都很平易,但语淡情浓,字外有音。

首句,“走六小时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对她友情之深挚。

“寂寞”写出自己生活在敌占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次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下,已无法慰解自己的寂寞。

“放一束红山茶”,以一束红艳如火的山茶花,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

第三句‘我等待着”,进一步抒写自己等待曙光涌观、盼望民族解放斗争胜利的急切心情。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结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含蕴的感情最丰富。

这里有伤悼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有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造更多更出色的作品,还有羡慕,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四句诗,言少意丰,余音袅袅,韵味深长。

这首精美动人的新绝句诗,显示出诗人深厚的古典诗词的修养。

【赏析二】这首诗最令人吃惊的地方,就在于展露了一种诗歌的成熟。

这种成熟不仅涉及到诗人的心智(特别是生与死,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对自身境况的意识),也洋溢在诗歌的语言上(如此干净,朴素,洗练,而又富于暗示性);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层面的成熟之间的相互协调。

从类型上说,这首诗仿效了悼亡诗的传统,但由于诗人和被追悼者的关系只是作家之间的倾慕,所以它在借助悼亡诗的基本情景的同时,又迅速偏离了典型的悼亡诗的图式,转而探询人生的奥义。

戴望舒诗歌《萧红墓畔口占》原文及赏析

戴望舒诗歌《萧红墓畔口占》原文及赏析

戴望舒诗歌《萧红墓畔口占》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戴望舒诗歌《萧红墓畔口占》原文及赏析【导语】:《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全文与读后感赏析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之《萧红墓畔口占》赏析 教案

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之《萧红墓畔口占》赏析 教案

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之《萧红墓畔口占》赏析教案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在中国新诗史上,戴望舒属于诗作不多但影响力很大的诗人,尤其在诗的情调上别有风味,是新诗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恒星,尽管已故台湾诗人余光中曾贬抑过他的诗,认为他的诗的语言不够成熟;也有其他一些诗歌爱好者认为他的诗的措辞有甜腻夸饰之嫌,某些诗作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

但这都不会影响戴望舒及其诗作在我心中的“塔尖”地位和对其喜爱之情。

提到戴望舒,首先会想到他那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成名之作《雨巷》,正是这首《雨巷》为其赢得“雨巷诗人”的美称,不过,在其“雨巷诗人”的皇冠之上除了镶嵌有一颗又大又亮的明珠——《雨巷》,还镶嵌有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芒,它就是上面这首《萧红墓畔口占》,尽管这颗明珠小了许多。

1942年早春,年轻女作家萧红在身心俱疲俱痛中逝去,走完了她短暂而漂泊凄苦的一生,作为萧红的友人同样四处漂泊、屡遭挫折、几陷困境的戴望舒直到近三年后的1944年初冬才终于来到了香港浅水湾萧红墓畔,凭吊祭拜。

耳畔,海浪阵阵,冷风嗖嗖;眼前,红山茶盛开,好友阴阳相隔,低矮的坟茔,简陋的墓牌,诗人触景生情,哀痛难抑,于是采了一束红山茶轻轻放置墓畔告慰亡灵,一首四行短诗脱口而出: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四行简短平实平淡的文字背后隐藏着绵长真挚的情感和沉重的凄切哀痛,表面的波澜不惊之下是内心深处的波涛汹涌。

名为悼亡诗却不见悼亡诗句,不似典型悼亡诗的图式,诗人用墨极为克制,甚至于吝啬,既没有描述逝者的音容笑貌、性格品性和人生遭际,也没有渲染自己与逝者的交游情谊,轻描淡写的克制中透露出一丝凄美的哀怨和一种深沉的怀念。

许多年来,这短短的几行小诗,在读者中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和淡淡的忧伤凄美的感觉意境,读来意味深长。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分析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分析

艺术特色
臧棣《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
《读书》一九九六,十二
臧称它是“一首伟大的诗”,“在新诗史上,十行 以内的诗中,没有一首能和它媲美”。
“这首诗写于一九四四年秋天。当时整个中国正值 烽火连天。在这样战乱的环境中,诗人默默地走上 六小时去给一个亡故的友人上坟,便显得意味深长 了。”
艺术特色
臧棣《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
《读书》一九九六,十二
1.语言简朴,干净,亲近口语,节奏按照诗人内心的 情感的波纹进行了锤炼,而且非常谐调。
2.在修辞上,诗人对他早年的夸饰倾向也有所节制, 隐喻的运用和诗人对人生的洞察结合得异常准确。
3.结构上的平衡。这首诗在主题上承载了丰富的内涵, 也融有多重的对比关系,却仍然保持着一种艺术的 平衡。在视觉上,它显得像一幅画,而在心理上, 它展现为一种从容面对各种命运的情境。
4.阅读的张力。它自身的蕴藉饱满、自足,有深邃的 玄想,又有克制的反讽;同时,也给每一位接触它 的读者留下了充分的空白。
思考与练习
1. 体会和描述诗人的心境。 因悼念而感到寂寞;对险境的坚忍和不屈;深沉的
怀念,庄严的哀思,对抗战胜利的期盼;镇静,坚守 和自勉。 2. 试分析本诗的结构对比关系。
轻重,动静,人我,生死,多重对比关系,结构平 衡而协调。 3. 本诗语言简单明白,请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在新诗中 的地位和价值。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萧红墓畔口占

萧红墓畔口占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简介戴望舒是30年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也是20世纪著名诗人。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寀(cǎi),笔名有戴梦鸥、戴望舒、江思、艾昂甫等,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

中学毕业,就开始从事创作。

最早的创作是小说,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

1923年,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戴望舒赴法国,开始了他为期三年的游学生活。

他先来到里昂中法大学就读,1934年前往巴黎,1935年春回国。

1936年,戴望舒和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创办了《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以后,1938年春来到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座》副刊。

稍后,和艾青主编了《顶点》诗刊。

1941年底,日本侵占了香港。

日本宪兵以从事抗日活动的罪名将诗人逮捕入狱。

他以狱中生活为题材,写出《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著名诗篇,表达一种爱国主义情感。

1946年3月,回到上海,任教于师范专科学校。

1948年5月再度流亡香港。

1949年3月中旬,他毅然离开香港,冒着风险来到北平。

1949年6月底,戴望舒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

后调至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1950年2月25日,诗人于北京逝世。

死后也并无隆重的纪念活动,显得非常冷清。

有四本诗集:《我底记忆》(1929)《望舒草》(1933)《望舒诗稿》(1937)《灾难的岁月》(1948)共存诗90余首。

《戴望舒诗选》(1957)戴望舒诗歌风格(一)从忧郁凄凉的呻吟到民族苦难的悲愤以抗战爆发为界限,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述说个人的悲剧人生体验,呈现出浓郁的忧郁凄凉的情感特征;后期:内涵扩大,一些作品抒发了民族苦难,把自我与民族融合在一起。

1、忧郁孤寂的情感基调他的诗歌,绝大多数都是表现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充满着无法自拔的忧郁凄凉的悲剧感。

部编版初中语文理想主义者的清醒——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理想主义者的清醒——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赏析

理想主义者的清醒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赏析作者/十生诗歌可以曲解,假如你能得到满足。

诗歌也只是用来自足而已,连表情达意都不是能够理解的。

读诗赏诗一半因了诗人、一半因了爱人。

诗歌让人安全。

戴望舒的这首诗被臧棣称为“伟大的诗”。

理解这首诗可以有很多方式。

诗可以看做是生者写给死者的悼亡诗、可以看做是男人写给女人的爱情诗、可以看做是诗人写给诗人的友情诗、可以是自己写给自己的感怀诗以及其他。

一、悼亡诗解看做悼亡诗很好理解,有了题目和作者与写作时间之后,以知人论世的研究方法,也最好是看做悼亡诗。

《中国现代名诗三百首》赏析这首诗曾介绍背景说:“1942年1月,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2岁。

这首诗,是戴望舒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

古人作绝句,常说“口占一绝。

”可见.戴望舒是把这首诗当作绝句来写的。

”联系古人的悼亡诗来看会发现这首诗的异样。

试举一例,苏轼的悼亡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可以看到,两首悼亡诗有很大不同。

一个轻盈通透、一个沉重凄凉;一个简洁抽象、一个铺排具象;一个淡然节制、一个浓烈如酒。

古人传统的悼亡诗大多如苏轼的这首《江城子》以忆往昔看今朝来表现情感、以写品貌赞德行来表达不舍。

而这首悼亡诗就脱离了传统的轨迹,具有较强的现代性,这也是后来有很多诗人对这首诗大为称赞的原因之一。

二、形式分析一首诗一篇文章打动人心必然是有原因的,就这首诗而言也许是因为诗中的对比关系。

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

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第一句“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动作上是“走”,交通很困难;时间上是“六小时”,走的时间很长;感情上是“寂寞”,途中心情很孤寂;空间上是“长途”,需要走很远很远。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通用课件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通用课件
审美体验
诗歌语言的优美和意境的深远给现代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丰富了他们的文学鉴赏和审美情趣。
人文素养的提升
阅读这首诗有助于提升现代读者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对历史和文学 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丰富了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为现代诗歌创作提 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推动了现代诗歌的创新与发展。
深化了现代诗歌的主题内涵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主题意蕴,拓展了现代诗歌的 创作主题,使现代诗歌更加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生价值。
对后世读者的启示
引导读者思考生命意义
这首诗以其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 感悟,启示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 值,激发读者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人生感慨
诗歌中蕴含着对人生的感 慨,对生死、时间等主题 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艺术追求
诗歌中体现了戴望舒对文 学艺术的追求,对萧红的 文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
诗歌的意象
墓地景象
诗歌中描绘了墓地的景象 ,如“荒土”、“落花” 等,营造出凄凉、哀伤的 氛围。
自然元素
诗歌运用自然元素,如“ 风”、“水”、“鸟鸣” 等,来表达情感和思考。
个人情感与公共议题
诗歌中个人情感的表达是否涉及到对公共议题的讨论,也是争议的 焦点之一。
关于诗歌技巧的批评
语言运用
部分人认为诗歌的语言运用过于 直白,缺乏深度和艺术性。
节奏感
诗歌的节奏感被批评为不够鲜明, 缺乏音乐美感。
意象表达
对于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手法,有人 认为过于简单,没有深度。
关于诗歌价值的讨论
04
《萧红墓畔口占》的影响
对戴望舒的影响
深化了戴望舒的文学创作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写于一九四四年秋天。当时整个中国正值 烽火连天。在这样战乱的环境中,诗人默默地走上 六小时去给一个亡故的友人上坟,便显得意味深长 了。”
整理课件
艺术特色
臧棣《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
《读书》一九九六,十二
1.语言简朴,干净,亲近口语,节奏按照诗人内心的 情感的波纹进行了锤炼,而且非常谐调。
整理课件
第二句,“放一束红山茶”在墓中人“头边”,写出生者 与逝者之间祭奠与被祭奠的关系,描绘了一幅惯常经见却 又是不寻常的仪式,流露出作家间纯真的怀念和哀思;同 时“(偷)放”一语,又表露出凭吊女作家墓时环境的险 恶—-香港沦陷于敌手,仍处在血雨腥风之中。
整理课件
第三句,“我等待着”,暗指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亦可以看 作对命运多舛人生的省察。“长夜漫漫”,喻指风雨如晦的 敌寇统治,那是女作家贫病交加郁郁而终、诗人系狱饱受折 磨的政治背景,是二人结下深厚情谊的外在原因;也可分析 出内中所包含的漫漫艰辛、人生长路之寓意。
当年11月,戴望舒与好友叶灵凤一起第一次拜 谒萧红墓,摄有照片,“口占”初稿当即在此 时吟就。
整理课件
文本分析
本诗是哀悼友人之作,题旨多见,难得的是作者将这样 一首四行短诗写得充满蕴涵。
整理课件
诗的头一句,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 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寂寞”,既写诗人奔赴墓地时的心境,更借此形 成此诗之中心意象。“寂寞”同时也隐指女作家一 生特别是晚期的境况,二者融而为一,构成了诗篇 的基点和最主要的感情色调。
《萧红墓畔口占》分析
戴望舒
整理课件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 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整理课件
萧红
(1911—1942) 何人绘得萧红影 望断青天一缕霞
整理课件
萧红的生平--飘泊岁月寂寞路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结为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到上海。 1940年萧红与端木从重庆到香港。 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2.在修辞上,诗人对他早年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饰倾向也有所节制, 隐喻的运用和诗人对人生的洞察结合得异常准确。
整理课件
3.结构上的平衡。这首诗在主题上承载了丰富的内涵, 也融有多重的对比关系,却仍然保持着一种艺术的 平衡。在视觉上,它显得像一幅画,而在心理上, 它展现为一种从容面对各种命运的情境。
4.阅读的张力。它自身的蕴藉饱满、自足,有深邃的 玄想,又有克制的反讽;同时,也给每一位接触它 的读者留下了充分的空白。
整理课件
第四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写诗人所感受到的女 作家此时此地之心境。斯人已逝,自与生者感受有别,一 “却”字,表人天永隔,逝者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 观。
整理课件
艺术特色
臧棣《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
《读书》一九九六,十二
臧称它是“一首伟大的诗”,“在新诗史上,十行 以内的诗中,没有一首能和它媲美”。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香港浅水湾
整理课件
广州萧红之墓
整理课件
萧红故居
整理课件
作品中的后花园
戴望舒与萧红的深厚友情
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 故。
1940年秋,萧红晚期的主要作品《呼兰河传》, 也经戴望舒之手在《星岛日报》连载。
1942年1月20日,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25日,葬于浅水湾丽都酒店海边。
本诗的语言朴素,洗练,明白如话,而又富于质感, 充满暗示。标志着新诗语言的成熟。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思考与练习
1. 体会和描述诗人的心境。 因悼念而感到寂寞;对险境的坚忍和不屈;深沉的
怀念,庄严的哀思,对抗战胜利的期盼;镇静,坚守 和自勉。 2. 试分析本诗的结构对比关系。
轻重,动静,人我,生死,多重对比关系,结构平 衡而协调。 3. 本诗语言简单明白,请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在新诗中 的地位和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