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21张)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共25张ppt)
——徐光启《农政全书》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 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矣。
——袁景晖《建始县志》 16世纪初花生由东南沿海地区传入中国。进入19世纪后在欧亚非地区, 花生在供人们食用的同时,亦迅速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和出口商品。
奴隶贸易是我们全部航海事业的基础,这种贸易为我们的岛屿带来耕种 土地的劳动力,我们的岛屿因此才生产出大批的糖、咖啡、棉花,供应国内 外贸易的需要。
3、太平洋贸易:
葡萄牙:建立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白银绝大部分流入中国。 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 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红檀木
-
27978
丝绸
-
2660
总数
1121959 2242112
葡萄牙船只1505年和1518年运回欧洲 的货物清单
里斯本
(葡萄牙 首都)
非洲
亚洲
果阿 (印络度)
中国
长崎(日本)
澳门(葡占)
马六甲
印度洋 中转站
葡萄牙 澳 门
大洋洲
贸易 生丝、瓷器—白银
2、大西洋贸易 ——“三角贸易”
影响: ①对非洲:丧失了大量的精壮劳动力,
表现:阅读课本40页第一段,自主归纳
特点: ①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②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 ③从已开发国家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④由欧洲国家主导。
4、影响:
(1)欧洲人对美洲进行殖民掠夺,给印第安人带来沉重灾难。
欧洲殖民者进入美洲以后,不仅侵占和掠夺了印第安人的土地,而 且对印第安人进行了血腥的杀戮……从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到1570年 征服大业基本完成的78年内,大约有256万印第安人死于殖民战争之中。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共40张ppt)
第七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转变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1.人口迁移 改变全球种族分布,促进新的民族诞生
学习任务:结合地图和教材40-41页,在学案上完成物种交换的内容梳理 物种交换会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美洲
欧洲 非洲
亚洲
材料六 人口的增加大部分要归功于全球粮食作物和动物 交换所带来的饮食营养的改善。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课
殖民地时期,西属美洲生产了大约10万至13万吨的白银,其中向美洲以外 地区输出了大约80%以上,这些白银的近一半流入了中国(明朝)。
——韩琦《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
1.加快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转型; 2.刺激了中国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商品世界性流动的背景 2.商品世界性流动的表现 (1)印度洋贸易区 (2)大西洋贸易区 (3)太平洋贸易区
白银流入中国的影响?
据统计,1580-1590年,每年运至果阿的生丝为3000余担,价值白银24万两; 1635年生丝为6000担,价值白银48万两。这些白银大部分又流入中国。
白银流入中国的影响?
中国白银时代自明代开端,白银作为中国主币行用直至1935年,长达约 500年之久。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拐点的开端 相联系:一是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开端相联系, 一是世界一体化或称全球化的开端相联系,这使明代成为中国史上一个令 人瞩目的重要时期。
1.结合地图总结人口 迁移的表现
①欧洲人来到美洲建 立殖民地;
②美洲原住民印第安 人、欧洲白人、非洲 黑人及其他混合血统 的人共同生活在美
洲; ③大洋洲、非洲、 亚洲等地区也有族 群混合的现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共31张ppt)
概念解析 “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 (包括黑奴)、 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在人类历史上,这是关于生态学、农业、 文化许多项目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世纪性 大规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这种生态学上的变革,便称之为 “哥伦布大交换”。
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持未续停时止,间依长然在进行。
——[美]文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哥伦布大交换具有哪些特点?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流 (二)物种交换
根据材料分析物种交换的原因、概况和影响。
橄 榄
葡 萄鸡
燕裸 麦麦
原因: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概况:
羊
大
据统计,
麦
当今世界
猪
的植物食
品中,约
牛
有 1/3 的
品种源自
马
铃
欧亚→ 美洲
美洲 → 世界
薯
小麦、燕麦、大 马铃薯、玉米、番
玉 植物 麦、 裸麦、橄榄、 茄、甘薯、花生、 米 影响:(1葡)萄积等极影响:促进了农南业瓜发、展可和可人等口增长;改
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美洲
马
番 茄
(动2)物消极影马鸡响等、:牛土、地猪资、源羊过、度开发小,龙破虾负坏、鼠了黑等自豚然、环境;导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材料1:在16世纪的上半期,西班牙人侵占了整
个西印度群岛、墨西哥和秘鲁。与此同时期, (一)人口迁移
葡人又强占了南美的东部。他们……强占了原
属于印第安人的土地;屠杀了大部分土著居民, 其余的人被迫去从事苦役和陷于贫困的境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共21张ppt)
议:(7分钟) 全球物种大交换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1 玉米到17世纪成为欧洲人的食品。由于有了玉米,原本在17世纪 下半期出现人口衰退的法国和意大利,到18世纪开始回升。
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也大大增加了中国的粮食产量,对明清两代中国 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
另一方面,马、牛、羊等牲畜被欧洲人引入美洲,为生活在美洲的人们 提供了肉食、奶类、皮毛和畜力。老鼠也藏在船舱里飘洋过海到达美洲,影 响了美洲原有的生态链。
3:影响
(1)改变人口地理分布,出现族群混合现象;
(2)促进世界物种交换; (3)也带来疾病的传播。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二).物种交换的特点
欧洲主导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
橄 榄
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另一批
葡 萄
鸡
羊
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 大
内容丰富
麦
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猪
材料2:从1514年开始的15年间,巴拿马有大约200万印第安人死亡;在圣 多明各,欧洲人到来之间约有印第安人上百万,到1548年只剩下不到500人。 据估计,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的100到150年间,80%-95%的美洲印第安 人死于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传染病的打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 社会文化和凝聚力。很多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开始认为,他们的守护神抛弃 了自己,转而寻求欧洲人的保护并信奉了基督教。
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的演变和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和能力的改变。 2、了解新航路开辟
3、历史解释:理解物种交换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认识新航路开 辟对不同文明区的变化和产生的影响。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20张ppt)
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马尼拉后,建立了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中国与西属美洲的联系,开始 了为时将近250年的大帆船贸易。在此期间,大量生丝及丝绸流入美洲,美洲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对中国和美洲乃至全世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料 和 香 木 器、药材、白糖 等。
等
葡萄牙的巨船贸易深入全球,特别是亚洲地区,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一、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从有限联系到全球联系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洲际贸易持续性发展
西班牙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 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坚固、快速和装备精良的西班牙武装商船
3、在太“平马洋尼拉贸大易帆中船”,,以运载西大、量葡中国为生主产的导生,丝白、丝银绸大、棉量布和瓷器
一、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从有限联系到全球联系
葡 萄
羊 大 麦
猪
橄 榄
鸡
牛
马
物种交换——假如川菜没有辣椒
燕
裸麦
麦
概况: 美洲大陆的土著民为旧大陆贡献了玉米、木薯、马
马铃
据统计,当今 薯
世界的植物食
玉
品中,约有
米
1/3 的 品 种 源
自美洲
番 茄
铃薯等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有红薯、豆类、花生、可可、凤 梨、南瓜、番茄以及其它几种食物都被传播至世界各地。
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据研究,
流入中国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
拉,20年间共运输白银3000吨,这些白银又基本流入了中国。
西班牙的“马尼拉大帆船”加速了亚洲与美洲的贸易,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下(2019版)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案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掌握特定时空环境下新航路开辟后人口、物种、疾病、商品等世界性流动的基本史实,理解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以及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的改变。
2.通过图片、文字等相关材料的分析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早期殖民扩张给世界各地区带来的不同影响,进而解释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运用相关史料,分析全球物种大交换的影响以及欧洲国家进行殖民扩张的原因,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反对殖民主义的意识,树立包容开放的文明观与世界观。
➵➵重点难点1.重点:人口、物种、疾病和商品流动的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早期殖民扩张对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2.难点: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如何推动西欧崛起;如何认识殖民扩张的历史影响。
➵➵教法学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制作课件,编写学案;学生预习教材,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对比两幅地图,说说对世界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15世纪的世界地图16世纪的世界地图学生活动:15世纪的世界地图,对世界认识模糊不清,而16世纪的地图和现在认识基本一致。
教师引导: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开辟。
全球航路的开辟开阔了人类的眼界,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新航路开辟以后,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1.人口迁移教师活动:展示《15-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
依据示意图概括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15-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世界范围内人口大规模迁移,美洲成为主要目的地。
教师补充: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殖民扩张,美洲土著人口印第安人减少,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案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认识全球航路开辟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能够通过有关史实,理解全球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全球性物种的交流;能够通过历史地图,感受全球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能够运用有关史料,从不同角度理解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改变了东西方关系格局;通过探究,能够体会全球航路的开辟,使人类日益从分散走向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世界联系的全局眼光和国际视野。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全球航路开辟对人类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探究并理解全球航路开辟的影响【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情境设置、问题探究、师生对话模式,步步推进。
【导入新课】投影:15、16世纪世界地图教师:对比两张图,给你的直观感受是什么?是什么事件带来这些变化?学生:略教师过渡:新航路的开辟,带来的第一个明显的结果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
设计意图:用地图和问题把学生带入教学情景,从而为讲授新课内容做准备。
教师过渡:新航路的开辟不仅导致了新的全球性视野,随着全球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进入到了全面更新的时代。
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究竟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推进新课】推进步骤:第一步:提出探究问题:全球航路开辟对世界产生哪些重要影响?第二步: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研读教材,依托教材子目设置,从不同角度探究全球航路开辟的具体影响。
教师巡视咨询各组讨论情况,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
第三步:学生展示交流,教师补充相关材料,进行点拨,深度挖掘教材,进行拓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踊跃投入课堂学习中,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锻炼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有利于互相弥补思维,培养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进过程:师生交流,梳理全球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影响一、扩展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教师讲解:人们对海洋和陆地的了解逐渐加深。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31张ppt)
哥伦布大交换:两个世界的相遇
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 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 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 突发性交流,是一次生态学上的 变革。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 食品中,约有1/3 的品种源自美 洲。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从有限联系到全球联系
3.病原体传播
原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 表现: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 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 影响: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 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物◎ 、英 被国 子人 送把 给沾 印染 第天 安花 人病
贸易概况: 印度洋贸易中欧洲与阿拉伯商人,主体
上仍是传统商品; 大西洋贸易以欧洲人为主,连通欧美非
洲,相互交换各地物产商品,并形成“三角 奴隶贸易”;
太平洋贸易以葡西为主,以连接三大洋 的“丝银贸易”为代表;
1.印度洋贸易
新航里开辟前,只有亚欧大陆之间商贸往来比较频繁,连接亚洲与欧洲贸易的 商路主要有两条:一是陆上丝绸之路,二是海上丝绸之路。尤其海上丝绸之路, 必须要经过地中海地区才能转运到欧洲,意大利、阿拉伯商人作为中间商赚取高 额利润,令其他西欧国家的商人垂涎不已。传统的印度洋贸易是东西贸易的桥梁。 在印度洋上,善于经商的阿拉伯人最为活跃,占据优势。
毒 的 衣
◎天花病毒让南美州人口减少了75%
பைடு நூலகம்
从1519年开始,天花伴随着其他疾病的流行(麻疹、白喉、水痘等)毁灭了阿 兹特克帝国,不到一个世纪,墨西哥的土著居民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19张ppt)
殖民扩张 商业贸易
大量金银 流入欧洲
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
封建主 资产阶级
收取固定地租,购买力下降 转卖商品获取暴利,实力上升
三、早期殖民扩张
材料六:16世纪的修道士拉斯·卡萨斯关于西班牙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的一段记载: 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陆的岛屿上屠杀了无数印第安人,制造了巨大的灾难。他们掳
掠印第安人的妻小,奴役蹂蹒他们。整个岛屿全部被摧毁,一片荒凉。 ——摘编自[西]卡萨斯著,孙家堃(kun)译《西印度毁灭述略》
马铃薯 玉米
番茄
可可
南瓜
花生
甘薯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材料: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 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 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 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 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 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 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 只剩下不到200万人,而同时期印加人从约 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
印主 度线 洋和 贸支 易线 的
2、大西洋贸易
(1).欧洲人将手工制品运到美洲出售,换回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
材 料 : 西 班 牙 在 16 世 纪 初 期 , 1521-1544年间,平均每年从美洲运 回黄金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 到16世纪中叶,美洲的金银产量剧增。 1545-1560年间,平均每年运回黄金 5500公斤,白银24万多公斤。到16世 纪末,世界上近83%的贵金属产量为 西班牙所控制。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出现商业革命
三、早期殖民扩张
材料四: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物价上涨使靠工 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 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2024)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
我国学者王裕巽通过对国内外史料的分析,认为明代中国从国外贸易中得到了超
过3亿两的白银,具体数字为:从西班牙得到 87750000两,从日本得到 200000000
两,从葡萄牙得到 42762750两,总计为330512750两。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推 动白银货币化;
带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 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
1621年,荷 兰设立西印度 公司,垄断美 洲和西非地区 的贸易
非洲:好望角
亚洲:印度沿海、马六甲、 锡兰、印尼、台湾
1602年荷兰设立 东印度公司,垄 断马来群岛至好 望角一带的贸易
- 15世纪 葡萄牙 - 16世纪 西班牙 - 17世纪(海荷上兰马车夫)
- 18世纪 英国 - 19世纪(日不落帝国)
一个黑人奴隶悲惨的命运
他们被“交换”或者劫掠到欧洲 人手中,送往沿海集中地。路上 他们像牲畜一样被用铁链拴着。
在沿海集中地他们要接受挑选,合格 到达美洲后,他们将在美洲的 者将被送上去往美洲的船只。他们的 种植园从事繁重的体力工作, 衣服被脱得精光,塞在狭小的船舱里。稍微不慎就会被鞭打。
“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 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副很有体面的样子, 而一到 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马克思
三、早期殖民扩张 2、影响 (2)对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
伴随新航路开辟,商业领 域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随着新航线的开辟, 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
贸易中心从地中海 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贸易规模的扩大 商品种类的增加 贸易中心的转移 经营方式的变化
荷兰东印度公司 ——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共20张ppt)
欧洲马林遍
洋发暂伦海峡
第美 洲洲
四州
榄等水果引入美洲
裸麦燕麦
非 洲 非
好望角
欧洲
亚洲
里断本
大素
萄 心
橄 横
番茄
南
鸡
马
印
;
部。 ……吸收天州心T作物,旧加丁习时长物供应,地市寸致八口和 有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材料三 从1519年开始,天花伴随着其他疾病的流行(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 毁灭了阿兹特克帝国,不到一个世纪,墨西哥的土著居民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新全球史》
0制莫桑
西
摩座加畔岛
英尔菇比准珊 期 海
不哇岛
印 度
洋
新 荷 兰(澳大利亚)大 洋
巴 西塞古特亚松赛加布宣诺斯艾利
阿森松品圣赫勒拿岛的热同洋
道 壹 于 糖
罗安达洲
古巴岛西 哥 城
新何姆斯特丹(纽约☆马群岛尔被多黎各岛海地岛泰马城南
新的全球性视野
西方对世界的了解(1一18C)
世界原来这么大 … …
致洲人了解的区域
欧洲人了解的区域
欧洲人了解的区域
北
马 达 加 斯 加 岛
尼
详阿拉斯加
尔汉格尔斯克
第霍次克湖
两期对洲
海东海品尼拉非律安群岛爱克坦岛
太平洋
斯坦布尔鑫开罗麦加
亚 拉
第 值
德里 P 尔转
洲 ( 明
广州讼
)锡兰岛
场六甲
线
美
印
洲
曼
D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 流 动与变 动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共23张ppt)
记忆口诀:诸暨干部买马牛羊(猪鸡橄葡麦马牛羊)
记忆口诀:属马男可窃花玉(甘薯,马铃薯,南瓜, 可可,番茄,花生,玉米)
联系建立 趣味历史活动:这些影视剧画面是否“穿帮”?
《水浒传》中出现玉米地
《红楼梦》中饭桌上的番茄
A:《水浒》背景在宋朝,《红楼》背景在清朝,前者新航路尚未开辟,后者 美洲作物已引入中国,因此前者属于穿帮,后者不属于。
史思激荡
Q:为什么说“三角贸易” 是罪恶的? 这种罪恶是对谁而言的?
A:三角贸易给非洲、美洲人民 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却促使 欧洲积累了原始资本。
贵金属
蔗糖
烟草
美
欧
非
缺商品
商品流动
“在欧洲人逐步完善对美洲的经营时,他 们没有忘记‘贵如胡椒’的箴言,麦哲伦以 后,在美洲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道路……”
在16世纪以前的西欧,有一句谚 语叫“贵如胡椒”,胡椒等东方 香料是当时人们财富地位的象征。
16世纪之后胡椒的地位却一落千 丈:法国公主玛丽去波兰会见其 未婚夫,当时的东欧饮食以多用 胡椒而著称,玛丽嫌弃地说到: “没有一个法国人能吃下这样粗 糙的食物……”
16世纪发生了什么?为何胡椒地位一落千丈? 新航路开辟带来了…
货物
生丝 瓷器
中国→马尼拉↔墨西哥
马尼拉(亚) 生丝、丝绸 墨西哥(美) 棉布、瓷器
Q:为什么太平洋上的贸易又被称作“丝银贸易”? A:主要货物是中国的丝绸,交易货币是白银
中外联动
Q:新的商品流动网络形成时,中国正处于明朝。联系所学和 材料,这样的丝银贸易给中国、西方、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 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 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 则计其缴纳之费,加以增耗。”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共33张PPT)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印度洋贸易 表一 1525年葡萄牙轮船在亚洲的分布情况
问题1:通过表一的“轮船类型”和“备注”,你获得哪些信息? 问题2:透过表一的信息,可以看出葡萄牙在印度洋贸易中的特点是什么?
(1)印度洋贸易
表二 1505年和1518年运回欧洲船只的货物清单 (单位:公斤)
特点:
①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 属地迁移, 如英国向美洲、 印度等地迁移人口;
②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 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 如欧 洲向拉美各国移居;
③ 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 人口, 如亚非欧三洲人口向 北美、拉美、大洋洲迁移
(二)物种交换
[镜头穿帮]
在新版的电视剧《寻秦记》 第二集中,古天乐饰演的项 少龙在一对老夫妇家借宿一 晚,临行前人家送他一包地 瓜用以充饥。
1.亚洲:白银流入中国,促 进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2.欧洲:商业革命、价格革 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世界:联系加强,世界市 场开始形成。
课堂检测
• 1.据研究,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大帆船从墨西 哥的阿卡普尔科出发,经过马里亚纳群岛或关岛后,再从圣贝纳 迪诺海峡或苏里高海峡穿过菲律宾群岛进入马尼拉。在最初的20 年间,平均每年约有150吨白银运到东方。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 原因是
消极: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欧洲人 在美洲迅速建立起殖民统治。
史料 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 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 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 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 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葡萄牙人运回欧洲的商品
商品名
1505年
1518年
胡椒
1074003
2128962
桂皮
8789
1342
肉豆蔻
—
986
紫胶
411
66443
红檀木
—
27978
丝绸
—
2660
总数
1121959
2242112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二)大西洋贸易:
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 次买卖,获得100%-300%。
③对欧洲:
①引起商业革命 ②引发价格革命 ③欧洲崛起
(三)商业革命:
①世界市场的扩大 ②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 ③商业形式的创新:银行、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特权贸易公司 ④欧洲商路中心的转移(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四)价格革命:
影响: 金银价格下降
金银大量流入欧洲
货币贬值
物价上升
收取固定货币地租者(封 拥有大量商品的商人(新兴资 建主)财力地位——下降 产阶级)经济实力——增强
进的西方文化。徐光启等开明士大夫开始吸收西方科技成果,如在《农
政全书》中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④
美洲的马铃薯、玉米
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客
观上为明清时期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引
入,使得明清时期更多的土地用于经济作物种植,出现了专业化生产区
①积极影响: 改变人口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出现族群混合现象;促进 世界物种交换;促进美洲经济开发。
②消极影响: 欧洲人对美洲殖民掠夺;印第安人灭顶之灾;黑奴贸易罪恶深 重;各种疾病传播蔓延。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26张ppt)
据统计,1586-1630年,从日本长 崎输入澳门的白银近1500万两; 1557-1644年,流入澳门的白银为1 亿两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流入中 国内地。据研究,自1571年马尼拉 大帆船航线开通后的20年间,平均 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这 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中 国
澳门
印 度
日 本
中外历史纲要(下)
4.商品流动——印度洋贸易
印度洋的贸易历史大约开始于650年,与伊斯兰世界的扩张和中国唐王朝的 建立几乎同时,阿拉伯商人在经由印度洋的东西方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还控制了东西方的商路。随着葡萄牙开辟了到 达东方的新航路,并且在16世纪初占据了马六甲海峡,葡萄牙和西班牙在 印度洋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人与物的流动
1.人口迁移(族群混合)
思考:请结合教材思考新航路开辟以后美洲人口种族构成 变化的原因。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人与物的流动
2.物种交换
中外历史纲要(下)
2.物种交换
甘薯约在明朝后期从东南亚传 入中国,因来自番邦,又名“番 薯”,万历年间已有相关记载 。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 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 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玉 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 粮食产量,对明清时期中国人 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 生了直接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下)
瓦尔德泽米勒地图——世 界上最古老的新大陆地图 ,美洲出生证。 这张古地图的作者是德国 制图师马丁·瓦尔德泽米 勒,绘制的时间是1507年 。2003年5月,美国国会图 书馆以1000万美元购得, 并将该图放置在图书馆入 口处的大厅中。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于2005年将瓦尔 德泽米勒所作地图列入世 界历史文献遗产。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案】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
案】
教学设计:
课程标题: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主要讲述全球航路开辟以后人口的迁移与物种的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和殖民主义者的早期殖民扩张活动等历史知识。
这些知识承载着由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过渡和由___向西方文明中心的重大转变,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和作用,是研究的重要环节。
二、研究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研究了《全球航路的开辟》内容,对全球联系加强与世界格局演变有了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具有兴趣点较多、思维活跃、敢于质疑、乐于表现和团结协作能力等特点,适合采用“互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
但是,学生在思维广度和深度上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激发其理性思考的潜能。
同时,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突出学生个性成长又能做到面向全体。
三、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全球航路的开辟为全球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
创造了条件;
2、探索世界日益联成一个整体与人类生产生活实际发生
变化的必然联系,例如了解一些农作物和手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感受人类生活随之发生的重大变迁;
3、培养学生全方位认识事物的能力,通过对比世界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各大洲、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向同学展示自己选择的 某种外来作物(如胡萝卜、马铃薯、甘薯、玉米、 西红柿、西瓜、南瓜、番茄、辣椒等)的来源及引 入中国的情况。
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 赖麦锡的《航海记集成》中 提到了中国的茶,这是欧洲 最早的有关茶的文献记载。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 荷兰海船专门从爪哇来澳门 贩运茶叶,并转运至欧洲, 自此欧洲人也能够享用茶叶 了。由于只能从中国进口, 茶叶的价格非常高,甚至堪 比同重量的黄金。
英国独具特色的下午茶文化
输出:生丝、 丝绸、棉布、 瓷器等货物
葡西 萄班 牙牙
欧洲
亚洲 日
本
墨
西 哥
果阿
澳门
据统计,1580——1590年,每年运至果阿的生丝为3000 余担,价值白银24万两;1635年为6000担,价值白银48万两。
据统计,1586——1630年,从日本长崎输入澳门的白银 近1500万两;1557——1644年,流入澳门的白银为1亿两左右。
糖——引发了欧?洲变革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 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 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 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奔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 发展。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 格斯文集》第二卷
糖——引发了什么?
“哪里有蔗糖,哪里就有有奴隶!”——埃里克.威廉斯
糖——是引发罪恶的商品
捕捉 奴役黑奴
运输 拍卖黑奴
(归程) 从美洲运贵金属、蔗 糖、烟草到欧洲
欧洲
三
美洲
(出程) 从欧洲
角
非洲
港口载上纺织品、枪 支和手工制品等到非 洲“换取”黑人
贸 易
(中程) 运奴隶到美洲贩卖
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得100%-300%。
糖——?引发了人口迁移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变化 (单位:万人)
时间(年) 土著人 白种人 黑种人 合计
1700 75
22.3 27
1 998.1
原本3000万的印 第安人几乎被屠杀到 了了灭绝的边缘。
1860 16
2724 400
3140
新航路开通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 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葡萄牙的里斯 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 和英国的伦敦等逐步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欧洲商路和 贸易中心转 移
商 业 革 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美洲 (种植)
糖的世界之旅
欧洲 (消费)
非洲 (人工)
亚洲 (原产)
糖世界之旅的终结
“蔗糖在18世纪经济中所占据的地位,就如
钢铁在19世纪,石油在20世纪所占据的地位一
样。”
——《拉丁美洲史稿》
曾经它是皇室贵族、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 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欧洲的甘蔗种植园主依 靠它积累的亿万财富过上了富可敌国的生活,在 它身上,有非洲亿万黑奴的累累白骨和斑斑血泪。 这甜蜜的白色粉末,底色是鲜红的。
随着蔗糖产量逐步 增加……蔗糖生产成为 当时最有利可图的产业, 但是由于前述几个岛屿 的面积有限,欧洲人迫 切需要找到能够大量种 植甘蔗的新土地。
——《一粒砂糖里 的世界史》
在甘蔗被欧洲人引种到中南美洲之后,这里成为全
世界的蔗糖生产中心。起先是在西班牙的殖民地牙买加
等岛屿,然后转移到葡萄人的殖民地巴西。十七世纪
糖——创造甜蜜
马德拉群岛 加纳利群岛
西西里岛
圣多美岛
十五世纪末,蔗糖的生产中心转移路线图
十五世纪末,蔗糖 的生产中心为何会发 生转移?用史实说明。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7—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后
马德拉群岛 加纳利群岛
西西里岛
圣多美岛
十五世纪末,蔗糖的生产中心转移路线图
1747年,普鲁士的学者马格拉 夫就发现甜菜含有大量糖分,虽然在 品质上比不上甘蔗,但含糖量也非常 可观。从1786年开始,马格拉夫的学 生阿哈尔德开始改良甜菜,研究用甜 菜制糖。1802年,阿哈尔德在东欧西 里西亚附近的库内恩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座甜菜糖厂。此后,欧洲各国相继 建厂,甜菜制糖业很快兴起。
——安格斯·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
图表反映160年间“美国”人口构成呈现什么变化趋势?造成的原 因是什么?
糖——?引发了物种交换
可
南
可
瓜
蕃
花
茄
生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烟草
今日世界食物 总量中几乎一半的 作物是美洲印第安 人种植的,而白人 只是在1542年以 后才知道它们 。
——历史学家艾 尔文.约瑟非
后……整个加勒比海地区的大大小小的岛屿上,甚至是
原来人烟稀少的岛屿,都密密麻麻种植了甘蔗……历史
学家将这种社会结构、经济方式的变革称为“蔗糖革
命”。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蔗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
界商品,在美洲生产、在欧洲销售。
——
《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
“蔗糖革命”可能会引发美洲社会结构和经济方
式发生怎样的变革?
三
角
非洲
贸 易
(中程) 运奴隶到美洲贩卖
(出程) 从欧洲 港口载上纺织品、枪 支和手工制品等到非 洲“换取”黑人
殖民地生产的蔗 糖等大宗商品是欧洲 大陆宗主国的重要收 入来源,为了争夺世 界贸易和殖民地的控 制权,英法两国在整 个18世纪战争不断, 主要目的是确保本国 在美洲和印度殖民地 的权利。 ——《一粒砂糖里的 世界史》
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引发了欧洲两个意义深远的“革命”
欧洲商人奔走于从欧洲到非洲、美洲、亚 贸易范围
洲的各大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扩大
市
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 商品种类 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 增多 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
场 扩 大
为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一 商业组织 批特权贸易公司,如英国东印度公司就负有政 形式变化 治、军事等职责
据研究,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平均每年 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20年间共运输白银3000吨。
——《中外史纲要.下》
上述材料表明了怎样的现象?会产生怎样的影 响?
糖——引发了商品的世界流动
(归程) 从美洲运贵金属、蔗 糖、烟草到欧洲
美洲
欧洲
输出:生丝、 丝绸、棉布、 瓷器等货物 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