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历史课教育教学中绽放
让艺术之花在历史课堂绽放——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美术修养
起点” 也有科学研究 表 明, 。 人有 8 % 以上 的信息 是依靠 眼睛 观察 获取 0 的。所 以上课一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大量美术作 品 , 卡 如: 拉瓦乔的《 占 卜 女 师》 马奈 的《 , 吹笛少年》 米勒 的《 , 晚钟》 艾伊瓦佐夫斯 , 基的《 九级浪》 , 等 随着一 幅幅作 品的展示 , 学生曲着 的背都慢慢 挺直了 , 眼 睛 也 紧 紧 盯住 了屏 幕 , 生 被 一 幅 幅作 品 所 感 染 、 撼 , 感 性 上 获 得 学 震 从 了一种美 的享受 。 ( 列举各美术流派特 点 , 二) 找出相 应作 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历史课毕竟不是美术课 , 美术 课可 以就一幅作 品色彩 、 光线 、 法等 笔 讲解 2—3节课 , 但历史课不可能做到如此 细致 , 不管从 教学 目的还 是课 时都要求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近现代从新古典主义美术 到现代主义 美术各流派的主要内容 , 并培 养学生 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 , 这确实有别于美术课 。为 了提高效率 , 者采用 了先 列举各美术 流派特 笔 点然后让学生寻找相应作品的办法 , 在此过程 中特意 回避了书上的作品 , 因为书上的作 品都排版在每个流派的相 应位置 , 这不利 于学生 的观察和 思考 , 笔者挑选 了大卫 的《 拿破仑加冕式》, 哥雅的《 杀马德里市 民》, 枪 米 勒的《 拾穗者》 莫奈的《 , 阿尔让特依的帆船》 毕加索 的《 , 阿维农的少 女》 5 副作品。高中学生毕竟有一定的观察 能力 , 通过仔细辨析和讨论 , 学生都 能够从作 品中找 出它的某些特点 , 比较准确地和相应流派对应 起来 , 并 如 莫奈的《 阿尔让特依 的帆船 》 亮 丽的颜色 让学生 眼前一亮 , , 学生一 下子 就看出作 品“ 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 , 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 ”的早 期印象画派的特点 ; 毕加索 的《 阿维农 的少 女》 让学 生感到 很另类 , 找到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和 表达 了人 类生存 的基 本 问题 ,其深度和 广度为 后世难 以超
越 , 保 持 永 恒 的魅 力 。经 典 中包 含 着 对 生 命 价 值 、 活 意 义 、 并 生 以及得失 荣辱、 富贵贱 、 危穷达 、 恨善恶 的深刻 思考, 贫 安 爱 积 淀 着 人 类 几 千 年 关 于 人 生 的 思 索 和 生 活 的 智 慧 , 很 好 的抚 慰 能 和 赞助 人 类 单 薄 的生 命 。
作 用 , 别 是 利 用 学 科 优 势对 学 生 进 行 德 育 教 育 , 具 有 特 殊 特 更
意义 。
合教材 , 不空洞说教, 不搞简单化和片面化。 二、 培养 良好道德品质。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道 德 , 是 人 们 对 自 己所 处 的 社 会 关 系 的 一 种 自觉 意 识 , 是 依 靠 社 会 舆 论 和 内 在 信 念 的 力 量 实 现 人 与 人 之 间 相 互 关 系 的 行 为 规 范 , 则 。 道德 的 养 成 ,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青 少 年 时期 , 准 很 而 不 是 成 年 以后 。因 而 , 教 学 中 , 师 可 以运 用优 秀历 史 人 物 在 教
在 新 课 程 标 准 下 , 强 德 育 教 育 , 养 学 生 良好 道 德 品 质 加 培 是 目前 中学 历 史 的 目标 。要 完 成 这 一 目标 就 要求 历 史 教 师 抓 住
学科特 点, 课前必须研究教材 , 挖掘教材蕴含 的德育因素 , 循序
渐进 , 取灵活性 、 采 多样 性 的教 学 方 式 和 手 段 , 对 学 生 实 际 , 针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 的优 良传统 。它想像一条红线贯彻于
几 千 年 的 历 史 之 中 。中 华 民 族 在 屡 次艰 难 困苦 和 外 侮 内辱 中不 断 壮 大 , 为 在 世 界 历 史 上 举 足 轻 重 的泱 泱 大 国 , 个 极 其 重 成 一 要 的 原 因 就 是 爱 国主 义 精 神 力 量 的维 系 ‘ 聚 、 舞 与 促进 。爱 凝 鼓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摘要: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在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历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培养素质人才的今天,历史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教学观念;自主学习;多媒体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重新整合了历史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历史教师用教学新理念武装自己,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将素质教育融入在教学中,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下面笔者粗略谈谈课堂教学的感受。
一、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课是以书本教材为指导的形式,按教学课程来教,是书本的执行者,严格按照课程规定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不能发挥教学的灵活性。
学生是学习的接受者,一切以教师的讲学为指导,学习死板、生硬。
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成了固定的模式,使教与学都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的实施,促使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时代步伐。
摆脱以往一本书,一根粉笔就能完成的教学,必须思考如何教。
教师要把书本作为学习的材料,对内容合理利用,优化教学方法。
改变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状况。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讲学中,双方形成良性的互动,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围绕学生来展开教学,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同时,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认可自己。
常有学生对某老师有反感,就不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
因此,教师要爱学生,把他们当成朋友看待,语言要有亲和力,家长式的教学让学生有压抑感,不能激发学习兴趣。
要平等看待每个学生,尤其对学习较落后的学生,多辅导、多鼓励,树立其学习的信心。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教育思考与分析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教育思考与分析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主义情怀,充分实现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并引导学生学习优秀历史人物的精神,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本文首先阐述了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意义,其次提出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立德树人;教育策略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意义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只有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才能做好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才能真切抓实德育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实现育人目标;只有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才能真正体现历史课“以史为鉴”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历史中联系现实,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因此,立德树人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风向标,也是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亟需注意的问题。
2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教育策略2.1充分结合历史人物进行教学高中历史教师在展开立德树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历史人物来进行教学,通过带领学生了解历史名人的事迹,来起到鼓舞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学习这些历史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从而起到对学生的教育和感化作用。
例如蜀国的丞相孔明毕生都致力于兴复汉室,历史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孔明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十分值得学习学习;汉朝的司马迁花费多年时间终于写出了《史记》,这是一本历史剧作,司马迁虽然遭受了非人的待遇,但依然没有放弃写作,最终凭借自己的坚持才完成了这一历史剧作,司马迁身上的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十分值得学生学习;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发明了圆周率,他为了提升圆周率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开始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了上万次的计算,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值得学生学习。
历史教师应详细向学生介绍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们学习这些历史人物的宝贵精神,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物们的顽强拼搏,才造就了屹立于世界的华夏民族。
浅谈历史课的德育教育功能
中华民族具有 自强不息 、 奋发进取 的传 统意识 , 这是 中华 民族高 尚的 民族 志 气 , 民族 生存发展 的精 神支柱 。 是 我们的 民族历 经艰难 而不衰亡 , 具有 强大 的凝 聚 力 、 斗 力 。 史 上 不 乏 这 些 方 面 的人 和 事 , 越 王 勾 践 卧薪 尝 胆 终 成 大业 , 战 历 如 孙 膑 身残仍不息写成 《 孙膑兵法 》 司马迁身遭 宫刑依然 坚持著成鸿 篇 巨著《 , 史记》 等。 这些感 人肺 腑 、 人努力 的生动事 例将有助 于学生形 成 自强不 息 、 催 坚韧不拔
的 品质 , 激励 学 生 为实 现 目标 而 努 力 奋 斗 。 4利 用 历 史 课 堂 培 养 学 生 的责 任 意 识 . 就 目前 中学生 的责 任意识来 看并不乐观 , 至令 人担忧。 甚 因此 笔者在教学 中 注意 利用本学科 的特点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 如在讲 述 日本帝 国主义 的暴行 时 , 我
牺 牲 了9 多万人 , 南京 大屠 杀被 害人 数 的3 多 , 他 们 消灭 了2 多万 德 军 , 0 是 倍 但 0 更
重 要 的是 他 们 决 不后 退 , 即使 在 德 军 占领 城 市 大部 分 地 方 的 情 况 下 , 然 顽 强 战 依 斗 直 至把 德 军赶 出 了列 宁格 勒 。 时英 国《 帜 晚 报 》 称 赞 “ 宁 格 勒 的 抵 抗 是 当 旗 也 列
让学生查 阅收 集资料 、 图片等 , 在课堂上师生一起交 流 、 讨论所准备 的材料 , 而 从 让学生对 帝国主义 的凶残 有了更深 的认 识 , 让他们 知道 了在 和平时期 也要不 忘 国耻 。 在讨论结束后 , 我又给学生出示 了两则材料 。 具体如下 : 材料一 南京 大屠杀的幸存者回忆, f2 0 多人被5 日本兵押到草鞋峡 他- 0 f 0 ' J 个 去 , 行 走 的 途 中他 感 到 不 对 , 其 他 人 商 量 拼 上 几 十 条人 命 杀 掉 5 日本 兵 大 在 和 个 家逃 命 , 而 回 答他 的 除 了沉 默 还 是 沉 默 。 然 材 料 二 在 二 战 中 的 列 宁 格 勒 保 卫 战 时 , 宁 格 勒 被 围90 , 列 0 天 苏联 的 军 民
让德育之花在历史教学中绽放
育, 相 比较 而 言 , 历 史 学 科 更 有 着 得 天 独 厚 的 优 越 性 和 无法 替 代 的地 位 和 作 用 , 以及 不 可 推 卸 的 职 责 。 历 史 教 学 是 人 文 学 科 的 核 心 课 程 ,其 核 心 是 道 德 与 人 格 的形 成 。教 育 部 制 定 的 中学 历 史 《 课程标准》 针 对 历 史 教 育 的 育 人 功能 和社 会 功 能 。 对学生提 出了三方面要求: 一 是 对 个 人 而言 , 通 过历 史 学 习 , 培养学生对以人为本 、 善待生命 、 关 注 人 类 命 运 的人 文 主 义 精 神 的 理 解 , 培养 健 康 的审 美 情 趣 , 塑 造 健 全 的人 格 , 进 一 步 树 立 崇 尚科 学 的精 神 。 二 是对 国家 和 民 族 而 言. 通过历史 学习 。 要 求 学 生 认 同 民族 文 化 . 培 养 对 祖 国 的 热 爱 及 对 祖 国和 民族 的 责 任感 。 三 是对 世 界 和 人 类 而 言 . 通 过 历 史学习 , 能够 认 识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的统 一 性 和多 样 性 。 理 解 和 尊 重世界各 地区 、 各国 、 各 民族的文化传 统 , 形 成认 同性 和 开 放
是 传 授知 识 、培 养 能 力 的 地 方 ,还 是 培 养 学 生 思 想 品 质 的 阵 地, 在 学 科 教 学 中渗 透 德 育 是 当 务之 急 。 二、 历 史 学 科 独特 的德 育 功 能 每 门学 科 各 有 特 色 、 各有千秋 , 在 学 科 教 学 中 渗 透 德 育 教
方 面 有 重要 作 用。 本 文 着 重 谈谈 在 历 史教 学 中 . 如 何 贯 穿德 育 的 一 些 方 法和 心 得 体 会 .探 索符 合 历 史 学 科 特 点 的切 实 可 行 的 有 效途 径 , 从 而提 高 学校 的 德 育 水 平 。 关键 词 : 德 育 渗透 新 课 改 历 史教 学
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浅析
三、中学历史教学 中开展德育的可能性
历史学科 是一 门包 容性很强 的人文社会学科 ,思想性、 政 治性很强 ,历史 学科 的这 一课程特点决定 了 “ 历 史课是除 思想 政治课 ,最能 帮助 学生形成 良好 的思想 品德的课程 ”。 也就是说 ,历 史学科在 进行德育渗透 时有着得 天独厚的优越
中国是 四大文明古 国之一 ,中华 民族有着悠久 的历史文 化,有着许 多优秀 的传 统道德思想 ,它们源 远流长 ,博大精 深。不仅对 当时社 会产生 了深远 的影 响,而且影响至今 ,对 我 国 当今 社 会 的 发 展 和 社 会 主 义 道 德 建 设 具 有 积 极 作 用 和 重 大指导意义 ,尤其 是对今天的青少年 的道 德培养很有借鉴价 值 。我 国 自古以来十分重视道德教育 ,今天我 国各级教育 部 门也都十 分重视德育教育 ,尤其 是在新一轮课程教育 改革 以 后 ,德育 工作 更是教育工作 中的重 中之 重。而 中学 的课堂 教 学是德育渗透 的主要渠道 ,作 为教 育工作者 ,我们不仅仅 要 传授知识 ,更要注重学生 品德培养 ,既教书又要育人 。
一
德育是一项艰 巨的任务 ,是一个深刻 的主题 。古今中外 , 无一例外 的都把德育置于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当今教育较发 达 的国家 ,如美 、日、德 、法 等国都十分重视德 育,只是因 为各个国家 由于国家性质不同,德育的侧重点不 同。我国 自古 以来就是一个重视德育 的国家,今天上至教育方针下至各级教 育部 门都十分重视德育 ,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始终把德育 作为教书育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当人类迈入2 1 世纪 ,随着经济 全 球 化 趋 势 的 日益 增强 ,政 治化 趋 势 的持 续 发展 ,世 界 范 围各 种 相 互 冲 突 的思 想 文 化 不 断 强 化 ,如 何 激 发 学 生 的 爱 国主 义 情感 ,如何传承 中华 民族 的优 秀传统文化 ,这 是教育不容忽 视 的问题,也是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尤其是我国进行改革开 放三十年 以来 ,虽然取得 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 ,但 随着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 的思想观念也在不 断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中 学生,使学生在道德评价 ,道德行为上出现 了一系列 困惑和迷 茫。在如此复杂 的环 境下 ,如何培养学 生的道德观念 、世界 观、人生观,如何使学生学会正确 的道德评价,形成 良好的道 德行 为,都要求我们始终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 的首位。 中学 生是祖 国未来 的建 设者和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 接班 人 ,他们是祖 国的未来 ,是社会 的栋梁 ,是我们要培养 的面 向2 1 世纪 的人才 ,而新世纪要求 的优秀 人才 必须德才兼备 。 个人如果 没有 良好 的思想 品德做 基础 ,就很难成就一番 事 业。成小事靠业 务本领 ,成大事靠 思想 品德和综合素质 ,正 所谓有德无才 要误事 ,有才无德要坏 事。中学生处于青少年 发育时期 ,而这一时期也 正是道德 品质形成 的关键 时期 。中 外教育家 、心 理学家研究表 明,整个 中学阶段 ,青少年 的品 德正处在外 部和 内部 的交互作用 下逐步发展起来 。基于青 少 年的 品德特 点,在 中学阶段更 应重视德育 ,这样更有利 于学 生形成 良好 的品德 ,更有利于 国家 在进 行 德育 渗透 时 ,有着 其他 学科 无法 替代 的地位和作用 。这 是因为历史学科包含着 丰富的德育因素 : 著名 的历史事件 能够揭示 出人类社会 积极进取的价值 内涵 , 通过每节课历 史事件 的讲述 ,无论是人 民革命战争 ,还是科 技成就 的诞生 ,都能深深吸 引并最终 打动学生的心 。而且历 史学科能够较 自然 地将德育 因素 与历史史实恰当地融合在一 起,最终达到 以史明理的 目的。 综上所述 ,历史教师在教 学中进 行德育渗透有着不可推 卸的责任 ,结合 目前 中学历 史教 学的现状 ,继续深入研 究中 学历史教 学中的德育渗透 ,对 于提高中学历史教学 的质量 , 进一步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 品质都非常重要 。
让自信之花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绽放
一
32 一
己, 有利于 自信心的良好发展。
四 、 示增 强自信心 展
作者单位 : 江苏省新沂市钟吾中学
好 玩 、 动 、 乐是 中学 好 好 我表现 的机会多 了 , 相对 来说 , 功体验也 成 生 ,尤 其是初 一学生 的天性 。
多 了, 了 自 产生 信心 。
在教学 中 , 师着力引导学 生多思考 , 教
教 研 论 坛
21 -8 00 0
让 自信之 花在 初 中历 史 课堂 教 学 中绽 放
高立敏
我 国的跳水 运动员郭 晶晶在 高手林立 言 、 小组 内的相互 交流 、 同桌 间的交 流 、 教
多 展 示 不 仅仅 是 展 示 学 生 的 优 秀作
的奥运场上 镇定 自若 , 屡屡 击败对手 , 在最 师与个别 学生的交流 。例如学习《 重大发 明 品 , 可展示学 生的技能 、 还 知识等 。如学 习
得 饱 ” 优等 生 “ 得好 ” 使 每一位 同学 都 、 吃 ,
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三十年代有位历史学家陈衡哲说:“历史不是叫人哭的,也不是叫人笑的,是叫人明白的”。
“叫人明白”,就要尽可能求真。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可见,教学的首要任务应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在教育学生做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坚持把培养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注意从古今中外各个方面撷取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渐懂得做人的道理。
一、培养学生做具有良好品德的文明人。
中学历史教科书提供了大量的历史人物,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生动材料。
就中国历史而言,我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国度,不同历史时代的杰出人物以不同的风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貌和优良的道德传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脊梁。
他们在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成为炎黄子孙继续奋进的巨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中用这些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具有良好品德的文明人。
比如:历史教材中所介绍的墨子主张“节用”的典型事例,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勤劳俭朴的良好品德的极好素材。
再比如,名医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的善行;罗盛教为抢救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壮举,就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
孔融让梨表现了中国人谦让的品德。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使这些优良品德在青少年一代的身上发扬光大。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
翻开历史的书卷,从远古到现代,到处都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贞的民族气节,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抬着棺材誓死抗俄的左宗棠,到甘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谭嗣同,为天下为谋永福的林觉民,他们所表现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的素材,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德育论文题目450个
德育论文题目450个1、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2、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思路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4、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6、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7、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8、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9、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10、营造生态文明氛围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11、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12、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13、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探讨14、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15、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16、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17、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18、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1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20、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21、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22、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23、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24、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25、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26、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27、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28、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29、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30、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3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32、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3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34、与“生”俱进优化德育策略35、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36、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37、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3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3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4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4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42、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43、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44、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45、“和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46、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4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48、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49、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50、学习儒家经典文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51、浅谈乡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态体验52、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手段初探53、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54、让德育为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55、浅析新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56、关于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调查,以武汉市弘桥中学为例57、如何把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发挥至极致58、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反思与探索59、利用漫画试题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0、中学历史道德教学实效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1、浅谈如何对高年段学生进行德育教育62、浅谈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63、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记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以德育人的校长徐超64、让雷锋精神之花在中学校园美丽绽放1、也谈幼儿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2、如何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3、幼儿的德育养成APP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应用4、浅谈农村幼儿教育的弊端及改变策略5、幼儿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6、浅析幼儿品德教育问题及策略7、德育教育应从小抓起8、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9、美国品格教育对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启示10、幼儿园书法教学浅议11、幼儿园语言教学高效课堂的建构思路分析与实现13、浅析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影响14、构建合作型德育模式,促进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15、浅议幼儿美育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16、幼儿园德育过程中实践活动案例研究17、德育应从娃娃抓起18、让德育之花在幼儿教育中常开19、我园加强幼儿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20、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21、农村幼儿教育中德育教学的渗透路径22、浅谈幼儿园开展德育活动的有效途径23、如何在幼儿的点滴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24、关于新视角下幼儿师范生德育价值取向探析25、浅谈幼儿教师素养对幼儿德育的潜移默化26、刍议把握幼儿园德育的契机27、初探我园德育教育的创新途径28、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实施29、试论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30、基于教师角度下开展农村幼儿德育工作初探31、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32、试析幼儿园晨练活动的意义及组织策略33、浅谈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挖掘与利用34、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35、让幼儿具备竞争意识36、浅析幼儿园分享教育的有效策略37、以主题性游戏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38、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浅析39、开展幼儿品德养成教育的途径40、浅谈德育课程师生角色互换教学的“多赢”效果41、让音乐艺术渗透幼儿园常规教育42、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43、在幼儿心中播下“德育”种子44、幼儿德育宜化虚为实45、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策略46、幼儿舞蹈对幼儿启蒙发展的重要性47、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心得48、推动学前德育教育新发展49、幼儿的音乐教育的误区与对策50、浅谈幼儿园交互式主题墙饰的创设51、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思路52、试论幼儿分享教育53、幼儿教育如何融德育于幼儿生活54、如何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55、浅析德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56、有效推进幼儿品德教育工作的探索57、幼儿师范学校德育课困境与对策探究58、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途径和措施,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59、幼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60、基于洛克幼儿教育思想谈我国幼儿园教学理念,以《教育漫话》为例61、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62、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63、神话传说对幼儿德育的培养64、培育核心价值观从幼儿德育入手1、道德视域下见危不救社会问题研究2、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模式探析3、管理学人本原理视角下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研究4、自媒体视域下我国道德教育的问题研究5、我国道德建设实效性问题研究6、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研究7、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建设研究8、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制度化建设研究9、新时期官德建设问题研究10、个人修养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11、知行背离干扰下的健康道德情感生成机理研究12、“沧州好人”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13、我国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14、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国理政思想研究15、华北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研究16、社会交往中道德的力量及其作用研究17、我国全面深化时期道德建设探析18、青海互助土族道德生活研究19、银行柜员道德风险研究20、中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研究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道德社会的构建22、不一样的英雄23、我国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伦理探析24、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研究25、我国社会保险稽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26、建国以来我国道德榜样的标准问题研究27、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28、儒家道德文化视角下的网德培养研究29、论社会主义商业诚信道德的建设研究30、老子玄德思想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意义31、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及其当代意义32、《解放日报》运用大众文艺形式对劳模的宣传研究33、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34、雷锋精神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35、新闻失度对公众道德评价的影响研究36、旅游者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37、公职人员助人行为动因研究38、公职人员见义勇为行为动因研究39、儒家乐教德治功能思想研究40、新农村背景下农村道德建设研究41、我国转型期道德失范探究42、大庆石油工人职业价值观的研究43、道德榜样论44、道德冷漠研究45、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德建设研究46、公民道德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47、我国当前公民道德人格问题研究48、以中国梦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研究4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道德冷漠”现象研究50、台湾生态道德教育研究51、道德选择的困境与路径优化研究52、仁爱道德精神的失落及完善53、新时期雷锋精神传承常态化研究54、道德发生的社会机制55、传统文化视域下道德发展问题研究56、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57、公共精神的贫困与对策58、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探析59、雷锋精神与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60、维吾尔族单亲家庭子女道德规范教育研究61、良知在道德认知中的功能研究62、党务秘书职业道德建设研究63、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65、论德育共同体的建构及其走向66、个体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与财务伦理气氛对会计伦理决策的影响研究67、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68、我国旅游者道德失范问题研究69、论市容管理中的公民道德教育70、中日环境道德教育比较研究71、论康有为理欲观的内涵及其现代德育价值72、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研究73、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74、开放以来全国劳模与先进工作者的敬业精神研究75、道家美学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76、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77、中国医德现状与医德教育研究78、中国城市化背景下市民道德建设研究79、德育视域下的道德情感功能研究80、道德知行分裂现象的意志维度分析81、武汉地区劳动模范群体研究(1950~1960年)82、当代耻感培育研究83、敬业德性的培育与践行研究84、社区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5、手机媒体的公民道德教育功能研究8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律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87、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多元性影响下的公共道德建设88、公众人物在我国当前社会建设中的道德意义研究89、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研究90、黑龙江基层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研究91、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雷锋精神的境遇与建设探究9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市民思想道德教育调查研究93、论法官的职业道德修养94、土家族传统道德及其当代价值研究95、国民公共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96、“安徽好人”评选机制研究97、我国公民道德责任意识培育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98、全民阅读对公众思想道德提升的影响研究99、基于满意度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研究100、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公民道德素质的对策研究10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研究102、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研究103、基层税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104、政府公信力对个人见义勇为意愿的影响研究105、新时期道德榜样教育及其实效性研究106、美国环境教育对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启示107、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及其治理途径研究108、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109、儒家忧乐观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研究110、国内网络购物热潮中的道德危机及对策研究111、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研究112、公民生态安全意识培养研究113、解释水平对社会公正事件判断的影响114、圣人之教-先秦儒家道德教化范式及其现代价值115、儒家五常思想及其在越南德育中的运用116、公德与私德关系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117、朱德精神研究118、公交司机职业道德教育研究119、企业道德实践研究120、新闻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觉研究121、《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道德思想研究122、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机制研究123、我国青年公务员道德人格培育路径研究124、边远地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125、最美孝心少年的德育教育价值研究126、美国行政权力道德标准法制化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127、食品安全形势下的职业道德建设研究128、道德冷漠的伦理审视129、道德领域中的利他行为及其育成研究130、传统媒体对公民道德教育影响研究131、道德认同研究132、侗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133、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问题研究134、新时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136、道德模范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37、孟子理想人格思想及其当代德育价值138、转型期导游职业道德建设研究140、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问题的研究141、我国社会道德缺失与重塑问题研究14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研究143、周恩来的勤俭节约思想与实践144、道德教育的“情感”之维145、团队精神比照下的集体主义教育研究146、公务员品德修养问题研究147、规范伦理学视域下的网络道德教育研究148、浅论财政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149、“沧州好人”后援会帮扶道德模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50、农业科技专家的科学道德研究151、历史变迁中的集体记忆152、道德建设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153、《西游记》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5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研究155、当前我国政府管理中公务员的道德建设156、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157、电商平台中商家信息展示道德失范问题研究158、先秦儒家礼乐文化的德育价值研究159、人文关怀视域下的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160、保险营销员的商业道德敏感性161、道德冷漠社会负效应的规制研究162、当代中国道德冷漠现象探析163、当前医患关系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1、先进典型在高校德育中示范引领作用的调查与思考,以山东财经大学“榜样的力量”活动为例2、大学德育与社会德育差异性比较分析3、浅谈大学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4、浅谈大学德育5、大学德育中对红色资源开发的运用探索6、大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和途径7、探索“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新路径,以武进开放大学为例8、生命叙事:让大学德育回归人的情感真实的路径9、德育视角下的大学思政教育探究10、德育视阈中的大学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辨析11、浅谈大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及改善对策12、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学派对我国大学德育发展的启示,基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的比较性分析13、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分析──以贵州大学艺术学院为例14、生态道德,亟需纳入大学德育教育内容15、关于发挥大学英语教学德育功能的思考16、《大学》对当下高校德育教育的启示17、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与德育培养探讨18、大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思想培养对策分析19、人文教育在大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20、浅议传统德育与中国特色大学现代德育的传承21、《大学》的德育思想及对现代德育的启示22、德育视角下大学思政教育研究分析23、武德教育在高校德育实践中的价值及其平台设计,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24、水利特色高校德育在水利事业中的作用,以河海大学为例25、论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26、基于文化哲学的大学德育内容体系构建27、基于外在教育主体在实效性视域中的应用型大学德育思考28、“大学之道”的内涵释义与价值旨归,基于德育视角的探究29、加强理工科院系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以云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30、从《平凡的世界》的热议看农村籍大学的德育工作31、浅谈大学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32、大学语文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的德育功能探讨33、德育与美育融合视角下高校育人途径新探索以华中农业大学原创话剧《牵挂》为例34、《大学》的德育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35、隐性德育视阈下应用技术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36、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德育发展研究37、大学德育教学初探38、浅谈新疆汉语教学部汉语教学与德育能力培养的结合39、对创业型大学德育宽容理念的几点思考40、德育视阈下大学国学教育反思与路径塑建41、浅谈大学辅导员进行德育教育的道德要求42、简析民办大学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43、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学德育44、大学德育实施中具体与抽象行为教育融合研究45、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德育教育工作46、大学德育与高中德育衔接问题探究47、职业倦怠:大学德育教师的困惑与对策48、同济大学“以学生为中心”,深入推进德育工作内涵式发展学生工作剪影49、文化观照下大学仪式德育价值的实现:功能解析与路径重构50、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的德育渗透51、独立学院德育教育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为例52、生活德育视域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53、德育教育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54、以美育促进高校德育的思考,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55、时事热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功能56、古之《大学》对今之大学德育教育的启示57、自媒体视野下大学德育的挑战与机遇58、大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9、基于网络社群平台的大学生活园区德育工作60、孔子教育思想与大学德育的“生活世界”回归61、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和改进大学德育62、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德育功能发挥探析63、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德育工作探析64、道德关怀教育在大学德育中的实践与创新65、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的德育功能与意义,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66、大学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67、大学德育的落差困境及理性反思68、信息时代的大学德育工作69、管窥大学语文课的德育功能70、大学德育生活化动因及策略选择71、耶鲁大学政治系和哲学系通识德育课的比较以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72、基于德育生态现状的大学德育困境思考73、大学文化视域下的学校德育创新探索74、浅析高校官微在大学德育中的实效性,从官微与官网的区别说起75、古典文学和大学德育中的美学思想76、基于世界大学城的高职院校隐性德育课程资源构建77、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的大学辅导员德育工作建构78、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优雅的双手(Gracefulhands)为例79、试论大学仪式的德育价值:资源环境载体与方法80、国际化视野下的高校德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校际交流项目为例81、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82、儒家经典《大学》的礼仁精神及德育启示83、大学英语德育渗透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84、基于德育视角下的大学思政教育研究85、论音乐艺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86、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以《现代大学英语》教材为例87、浅谈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教育88、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及其对我国高校德育教学的启示89、论大学校园时尚文化的德育功能90、探索大学体育中的德育教育1、班主任如何帮助初中生在日常中渗透德育教育探析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浅析4、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探究5、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分析及对策6、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探索7、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记8、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分层次推进探实9、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见10、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几点体会11、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浅析1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13、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理论与应用14、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15、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16、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的重要性17、初中班主任德育课实效性探索18、初中班主任的德育艺术19、初中班主任兼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特色20、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21、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德育工作22、初中班主任如何实践班级德育建设23、初中班主任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24、当前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点与创新25、关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相关思考26、关于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具体讨论27、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研究28、关于做好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析29、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与探索30、解析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31、论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策略32、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33、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34、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35、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36、浅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37、浅析初中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现象38、如何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成长,浅析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39、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40、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41、试论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42、试论如何实现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43、试谈隐性德育思想在初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44、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45、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措施46、谈初中班主任日常生活中的德育47、探究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点及解决策略48、探究分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49、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50、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对策51、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质量的对策研究52、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53、提升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力的对策54、乡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与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之思考55、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56、言传身教身教为先,试论初中班主任日生活中的德育教育57、英语班主任在初中英语德育中的渗透原则和途径探讨58、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59、走在思想前端: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相关思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高中历史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很多历史事件年代久远,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
要改变这一种状况,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达到知识、能力、觉悟全面提高的要求,就要求我们教师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正确面对新课改,提高教育教学理念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
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
作为老师,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
二、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课堂应是师生互动的场所,学生是思维活动的主体,而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是影响思维创造性发挥的前提条件。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水平,用理解的方式去对待他们,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氛围。
对于学生在探究时那种“违反常识”的提问,比如,争辩中一些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一些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进一步引导,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
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于敢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也往往是思维创新的过程。
因此,教师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轻松的课堂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
例如,分析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后果时,有的学生提出“落后挨打”是“一种先进的工业文明对落后文明的撞击”,因而中国落后挨打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理所当然的。
此时如果我们教师说:“你这个学生简直就是胡说”,那学生的自尊心将受到很大的打击。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素材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素材现在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是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耐心细致作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尽力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我认为,中学历史课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不可低估。
首先,有许多素材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课教学主要包括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教学。
中国历史的教学,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比较多。
学习古代史,可使学生知道无关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甲骨文、青铜器是古代中国文明的象征;四大发明、地动仪、圆周率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国曾有过及其光辉灿烂的科技发明,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还能让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等等,他们为世界文化做出了贡献,充实了世界文化的宝库;还有,我们的民族是勤劳、智慧、勇敢的,有着革命斗争和抵抗侵略的优良传统;从鸦片战争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为了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为了人民的自由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其中强大的精神支柱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一旦祖国受到侵犯,人民遭到凌辱,中华儿女这种蕴藏的爱国热情立即迸发出来,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面对强敌,英勇无畏,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救亡图存成立了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一部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形成的忧患意识,其价值取向使人们产生了对祖国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
通过这一系列史实的学习,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接受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坚定发扬先辈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树立为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志向。
对世界历史的教学,可以借助于其他国家民族人民和杰出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讲授,让学生从中吸取爱国主义营养;讲授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内容的时候,能激起同学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增强爱国情感。
让德育之花开在历史课堂上
四、 基本题型悉数整理 。 规范解题
二、 基本技能系统训练 。 亲身体验
不同的知识点有不 同的题型 ,每一个知识
基本技能 的掌握是提升一个人能力 的关键 , 点 的题型又是有 限的,要悉 数整理每个知识点 复习全面仔细 , 知识点 、 面结合 , 把握重点 、 , 难点
丰富道德 知识 , 提升道德 情感 , 炼道德 意志, 锻 树立道德行为。
关键 词: 历史教 学; 德育; 运用 历史是一 门人文学科 , 其思想性、 政治性特 父母 、 图画、 图等进行声情 并茂 的教 学 , 感 地 来 同学 、 亲友的关 系以及在 自己的学 习过程 材料 、
别强 ,它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具有 中学会处世做人。要从大处着眼 , 小处入手 , 染学生 。如在讲述南京大屠 杀时 , 言要悲愤 、 抓 语 得天独厚 的优势 。如何在历史课 教学 中渗透德 好 符合 公德的小事 , 且要 深沉有力 , 利用书 中图片让学生产生 逐渐明辨是非 、 习善成性 。 低沉 , 育?我认 为可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一
下册 物理课奉讲 了几个概念 , 几个现象 , 几种规 规律 、 气体压强与流速 的关系等 , 就拿液体压强
律, 几种方法 以及每章的重点知识是什么 , 点 的规律来说 : 考 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规律 , 什么 。 梳理好 是为 了记忆深刻 , 将书上的知识转 再去做一些变化的题 目 就很轻松了。
人类 的发明创造大都来 源于兴趣 。应该 说 , ・ 中 其宗 旨都是维护 中华 民族的根本利益 ,教育我 有力 , 掷地有声 , 以激发学生对祖 国传统文化 的 学生大多数都有双渴望知识 的眼睛,对知识的 : 中学生远 离毒 品; 们 把郑成功 收复 台湾 , 清朝设 自豪感 。 学 习有着浓厚的 趣 。 然而 , 不少中学生对历史 : 台湾府的历史 和今天实行“ 置 和平统一 、 国两 一 课程 的学习兴趣 不高。如果一 个人学习兴趣 : 的方针联系起来 , 0 制” 说明两者都是为了维护祖
历史教学对初中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积极作用
历史教学对初中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九十年代以来,初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他们一般家庭条件好,聪明活泼,家里人都特别溺爱他们,他们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所以使得不少学生特别自私,根本想不到关心别人,只能受表扬,不能挨批评,我行我素。
社会上吃喝玩乐、铺张浪费的风气,又给初中学生带来严重影响,不少学生养成了讲吃穿、图享受、乱花钱、不爱惜粮食衣物、文具用品等不良习惯。
初中学生认识辨别事物能力比较差,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
学生是未来的希望,如何克服他们这些不良习惯呢?除了学校德育、班主任德育工作外,通过几年的历史教学工作,我认为历史教学对初中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具有积极作用。
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在课本大字内容为正文的基础上,附有文献资料、图画、表格等,是形成学生良好品德的理想教材。
历史课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不仅传授知识,培养智能,而且担负着政治思想教育的责任。
它是培养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手段。
一、历史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是形成学生良好品德的根本途径历史教材中,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比比皆是,教师的责任是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发掘其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比如讲中国古代史时,通过讲述祖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等,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世界历史文化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意识等等。
中国在古代许多朝代如唐、明等都是世界上富强的国家,只是近百年来由于列强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才逐渐落后,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述,教育学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学习。
通过讲述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高贵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讲述各朝各代兴衰演变,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评说,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等史实,使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用带有感情色彩的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历史知识,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思想教育中要在感情的触动、感染上下工夫,要求教师爱憎分明地叙述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人物,如在讲鸦片走私的危害和林则徐禁烟运动时,教师情绪很激动,利用课本插图,同时举了很多例子,形象生动地讲述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以及林则徐抵抗外来侵略、严禁鸦片的决心,教师的这些讲述使得学生一个个怒目圆睁,而对林则徐表现出赞许、敬佩的表情,他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示例文章篇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嗨,大家好!我是一个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的小学生呢。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初中历史教学里的德育渗透这个事儿。
虽然我还没上初中,但是我听哥哥姐姐们说起过历史课,感觉可有意思啦。
在我看来,历史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宝藏库,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
这些故事可不光是讲讲过去发生了啥,里面还藏着好多做人的道理呢。
初中的历史教学要是能把德育巧妙地渗透进去,那可太厉害啦。
就拿古代的那些英雄人物来说吧。
比如说岳飞,他精忠报国的故事那可是家喻户晓。
岳飞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带着岳家军和金兵打仗,那叫一个英勇无畏。
在初中的历史课上,老师要是给同学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可以跟大家说:“同学们呀,你们想想,岳飞他为什么能这么勇敢呢?他心里装着的是整个国家和百姓啊。
要是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像岳飞这样,心里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且为了这个目标勇敢地去面对困难,那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你看,这就是把岳飞的爱国精神转化成了一种可以让同学们学习的品德。
再说说那些发明家,像蔡伦改进造纸术。
造纸术在没有改进之前,人们记录东西可不方便了。
蔡伦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纸张变得又好用又便宜。
老师在讲这个的时候,可以问同学们:“如果你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了难题,是像蔡伦一样努力去想办法解决呢,还是就放弃了呢?蔡伦他不断尝试,不怕失败,这种精神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呀?”这就像我们在搭积木的时候,搭到一半倒了,我们是哭哭啼啼不搭了,还是像蔡伦一样重新开始,想办法搭得更稳更好呢?在历史课上,老师还可以通过讲历史事件来进行德育。
比如说长征吧。
红军战士们长征的时候,那可是吃尽了苦头。
翻雪山、过草地,没有吃的,没有穿的。
可是他们没有放弃,一路坚持下来了。
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想想红军战士们的长征路,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
我们稍微遇到点困难就喊累,这对吗?我们应该学习红军战士们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不管是学习上的难题,还是生活中的小挫折,都要勇敢地克服。
德育在“春泥之花”中绽放
德育在“春泥之花”中绽放春天是一年中最温暖的季节,也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春天里鲜花盛开,万物复苏。
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德育如同春天里的花朵一样,在“春泥之花”中绽放。
德育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塑造了学生的品格和品质,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春泥之花”中,德育的力量让学生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焕发出绚丽的花朵,绽放着青春的光彩。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德育在“春泥之花”中的绽放之处。
德育在“春泥之花”中绽放体现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上。
在校园里,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通过道德教育,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关爱他人。
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培养出高尚的品德,使其内心充满了正能量,渴望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德育在“春泥之花”中绽放展现在学生的心理健康上。
校园德育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关爱、关心和疏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学校举办各种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课程,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使他们能够在成长的路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德育在“春泥之花”中绽放显现在学生的习惯养成上。
德育教育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
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培养出自律自觉的品质。
通过德育的引导,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使其成长为懂得自律自爱的人。
德育在“春泥之花”中绽放彰显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上。
在校园德育教育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成长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其勇于奉献、服务社会的意识,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让创新之花闪耀历史课堂论文
让创新之花闪耀历史课堂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初中历史课程也迎来了不断创新的要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历史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不断革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原则,更新教学手段,改革师生关系,让历史课堂闪耀创新之花。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教学创新是一个必然趋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历史课堂也不可避免地要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一、创新历史教学理念思想是人行动的先导,理念是行为的灵魂。
因此,要想创新教学模式,首先要创新教学理念。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素质教育虽然推行了多年,在升学压力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的今天,初中历史教学尚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
所以这样的一对矛盾关系,给创新带来了困难。
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从而造成了“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下,则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成了指导者,而不再是以往的主体。
所以,转变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当务之急。
二、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对于成功地教好一门课起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学科的教学原则除了具有教学原则的一般性外,还有其特殊性。
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
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是眼花缭乱的。
因此,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大力创新教学原则,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三、创新历史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一个工具,一种围绕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
但是这个手段又是不能小觑的,因为手段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对于历史课的兴趣。
浅析学校红色教育发展德育先行
浅析学校红色教育发展德育先行摘要:本文以“学校红色教育发展德育先行”为主题,通过深入分析蔡家小学开展的少年军校示范活动,旨在探讨如何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提升综合素质,以及通过弘扬长征精神、增强国防意识、激发爱国情怀等方式塑造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坚强意志。
文章结合近日蔡家小学示范活动的举办情况和活动期间的学生体验,为学校红色教育在德育中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关键词:学校红色教育;德育先行;青少年国防教育;综合素质引言:学校教育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材、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阵地。
近日,蔡家小学在区委宣传部、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区教委、团区委的共同支持下,成功举办了少年军校示范活动。
这一活动以少年军校的形式,通过党带团、团带队远足等多种方式,旨在激励师生坚定理想信念、爱国爱党,进一步激发师生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精神力量。
一、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这方面,少年军校示范活动被认为是一项极具实效性的举措。
通过党带团、团带队远足等系列活动,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国防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活动期间,学生们不仅仅是个体,更是一个团队,相互之间的帮助和鼓励构建了一种团结协作的氛围,为国防教育注入了更为鲜活的元素。
江津团区委书记周杨在活动中的表态更是突显了这一教育举措的深刻意义。
他强调了示范活动的目标,即弘扬长征精神,磨炼青少年的坚毅品格。
这不仅是对国防意识的一次深刻实践,更是在培养青少年的思想和品格方面的一次有益尝试。
通过实际参与,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国防的内涵,形成对国家安全的深刻认识,并逐步建立对国家责任的担当意识。
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互帮互助,共同面对着远足途中的各种挑战,形成了一种集体主义的风气。
这种风气不仅在活动中得以体现,更会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团结协作的能力是每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这一活动为他们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了集体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德育之花在历史课教学中绽放
————————————————————————————————作者:————————————————————————————————日期:
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协会2011年征集论文
初中历史进行德育教育的尝试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三中
作者:高洪来
2011年5月29日
初中历史进行德育教育的尝试
加强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班主任的工作。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思想性很强,通过历史教学,将德育精华内化到学生思想素质上去,这是一个神圣使命。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教学主阵地。
那么如何作到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个人做法。
一、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新课程担负着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等方面的教育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要求。
爱国主义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文化传统。
翻开历史的书卷,从远古到现代,上下几千年,到处都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贞的民族气节;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豪壮的爱国义举;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的民族气节,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在教学中,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意识地融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比如在讲文化史时,可以运用教材中的有关史料,通过资料的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明,不仅为人类创造了极其灿烂辉煌的文化和科技成就,更向世界展示了其非凡的融合力、凝聚力和强大的生命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些内容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
其表现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奉献。
在今天的和平建设环境中,作为一名中学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加强团队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凝聚力。
提到历史教育,许多人头脑闪现的第一个词就是——“背”,然后就是“枯燥”其实,这是对历史的误解。
历史教育不是人名、地名、年代的大量背诵,也不只是抽象的概念理解,而是有血有肉,生动而又立体的,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灿烂人生,闪光的思想与人格,把一条历史长河映照得绚丽多姿、光彩照人。
而历史剧捕捉住这些闪烁的美感,再现了一个美的世界。
近一年多来,笔者除带领学生进行了一个小试验——组织一个小小的学生历史剧场,让学生直接与历史进行对话。
笔者就曾经尝试着与学生一起将大禹治
水、商鞅变法、“开罗会议”等内容改编成历史短剧。
同学们每每回忆起一起参与改编的日子,都还津津乐道。
学生在排演时,十分积极主动,为弥补表演技巧的不足,他们还请来音乐老师做现场指导。
学生的表演尽管十分生嫩,但仍有助于大家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于舞台表演的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
在表演中发挥想象,感受杰出人物的人格魅力,培植爱国主义情感。
演出一台戏,光靠少数人不行,要大伙儿通力协作才能成功。
学生中擅长表演的,就当演员或导演;擅长绘画的,就搞布景或化妆;会乐器或口技的,就配音伴奏;作文程度较好的,就改编或写剧本;……各扬所长、相互配合,加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三、充分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举行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
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寻找有效的途径。
重要的纪念日、重大的节日,古今中外莫不将此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资源、重大契机。
诸如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建党九十周年纪念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
对于凝聚民心、振奋民族精神、有效开展国民教育,以及充分展示、彰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所取得的惊天、泣地的辉煌成就,实在是千载难逢、民心所盼。
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笔者和同学们举行演讲会,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
这枪炮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荣与骄傲,也不仅仅是丰厚的物质文化财富,更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以孙中山
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卓越贡献和光辉的业绩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中国作出了不懈努力。
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共和,又领导了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直到弥留之际,还以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呼着:“和平——奋斗——救中国”,矢志不移,侠骨丹心,身无长物,心宽如天,真是“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如此等等,教师或自己讲述,或同学生一起讨论,学生均可为之动容,受其浩然正气的感染。
,这场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它所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它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意义,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 组织举行党史图片展,学生回顾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艰难曲折的历程,明白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都是由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开展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32000多个平凡但伟大的日子,承载了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要事件,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
总之,教师通过开展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课,可让学生在欢愉中接受思想品德的洗礼。
使学生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
入。
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贯彻道德教育,既符合历史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要善于将历史榜样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机地联系起来,指导他们在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父母、同学、亲友的关系以及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处事做人。
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培养教育学生以史为鉴,明辨是非,习善成性,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走近学生历史剧场》作者涂英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作者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