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药设计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模型多用于理论研究
★随着模型的完善,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 火炮装药的点火和燃烧过程 2.1.1 装药的点火 过程分为:点火剂的引发、传火药的燃烧、传火药的燃烧产物 沿装药表面的传播、装药单体表面的加热和点燃等四个阶段
一、点火剂的引发
在外加冲量(机械、电)的作用下,装药点火具中的点火药剂 着火燃烧放出气体、固体和热量的过程 5KClO3+Sb2S3+3Hg(ONC)2=3Hg+5KCl+Sb2O3+3N2+6CO2+3SO2 炮用火帽药剂:0.02~0.05g,产热约40J。可点燃10g的火药装药
第二章 火炮火药装药设计的理论基础
火炮装药设计主要工作: (1)装药的弹道设计-解内弹道的反向问题 ①根据给定的v0、pm等弹道指标,确定火药及药型,
②求解mp、2e1、η k、Ik等
(2)装药的结构设计 ①确定装药在药筒或药室中的配置方式 ②设计点火系统和选择其它装药元件及其放置位置
2.1 火炮内弹道模型概述 模型: 对事物本质的描述,即由一些物理过程来模拟实际发生的过程
1g火帽药剂可放出186ml气体、0.2来自百度文库ml固体粒子、1400J热量
二、传火药的燃烧
当一个火帽不能使装药正常点燃时,就需要用传火药或辅助点 火药,一般用黑火药或多孔硝化棉
黑药组成:KNO3 75% C 15%
缓慢的还原过程
S 10%
燃烧反应可分为两步:第一步为迅速的氧化过程;第二步为较
氧化:10KNO3+8C+3S →2K2CO3+3K2SO4+6CO2+5N2+Q
1 1
或:
B 2 (l g 1 Δ)(1 g ) (lk 1 Δ) 1 (1 Z 0 ) 2
当火药性质、形状、挤进压力一定时: lk及B都是Δ及pm的函数,Z0是Δ的函数 故上式右边仅是pm及Δ的函数,即:
B 2 (lk 1 Δ) 1 (1 Z 0 ) F ( pm , Δ) 2
边界条件:x →∞,T=T0 条件:
①t≤0时药温为T0且均匀②t=0时开始出现平衡热气体流动(Tg) ③忽略点火之前的反应和相变
在交界处由能量守恒得:
T h(Tg T ) x
(2)(0<t<∞, x=0)h为热交换系数
上2方程构成流动气体点火的数学模型
当Tg为常数时,解方程(拉普拉斯变换),可得:
①适用范围小,但较精确 ②适用范围大,但不是很精确 2.1.1 常规内弹道模型 建立在任一瞬间弹后空间的气流及热力学参量取平均值的基础上
一、基本假设
(1)火药的燃烧及弹丸运动都是在平均压力作用下进行 (2)火药燃烧服从几何燃烧定律(常用正比定律) (3)火药燃气成分保持不变 (4)采用系数φ考虑各种次要功
二、影响压力波动特征的主要因素 (1)点火激发能量的影响
①过小,造成火药不完全燃烧(暗区结束),燃气中含有大量
的NO、CO、H2等,聚集后可能发生爆炸性点火 ②过大或过分集中点火,引起点火和压力增长的不均匀性 因此,适中的点火激发能量有利于降低压力波 (2)点火方式(点引火条件)
点火方式是对膛内压力波影响最显著的一个因素
三、弹道设计的基本方程
由内弹道方程组可得:
l k 1 Δ B 2 v v 1 ( ) 1 (1 Z 0 ) l g 1 Δ 2
2 0 2 j
Z0 为弹丸运动开始瞬间火药燃去的相对厚度
S 2 I k2 B fm pm
三、传火药燃烧产物在装药表面的传播 传火药燃烧生成的气体和固体粒子以很大的速度沿装药表面运动
例:100kPa(1atm)下,黑火药燃烧气体沿药管传播的速度可达
1~3m/s。压力增高,速度提高得更快 在19cm长的开孔管中,黑火药管中火焰传播速率约为20~30m/s, 燃烧均匀。如将孔堵上,压力会增高,火焰传播速率可达100m/s 传火速度和条件有关,如有药包布,传火速度下降
tign
c Tign T0
4h
2
(
Tg T0
)2
(4)
由(4)式可看出:
ρ 、λ 、c、Tign增加,h、Tg、T0减小, tign增加 公式推导忽略了许多因素,只能作定性分析
五、火药的燃烧
★火药的燃烧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燃烧过程与火药本身的组成和火药装药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重要的火药燃烧特性有u、n、燃速温度系数以及燃烧温度等 ★均质火药燃烧的最终产物不是瞬间一步生成的,而是从凝聚相 到气相经过一系列中间化学变化才达到的
2 x cu
(3)
α是分离参数
(3)式代入(2)式,得:
q( x) (Ting T0 )e
2 x cu
(4)
改写为:
这儿:
q q0 e
x L
(5)
L cu
q0 (Tign T0 )
2
2 2 q0 L Lq 0 得: u L / c 2 2 (Tign T0 ) c c(Tign T0 ) 2
v v 2 fm p v m
2 0 2 j 2 0
vj
2 fm p
m
由于
1 2 mv 0 2 g fm p
γ g:火炮的有效功率

得:
g 1 (
lk 1 Δ B ) 1 (1 Z 0 ) 2 l g 1 Δ 2
(3)形状函数方程
(4)燃烧速率方程
Z Z 2
(5)
de / dt u1 p
dl / dt v
5个方程,六个未知数,只要确定某一个,即可解出其它 解方程时,提出分为3步: (1)弹丸运动前
(2)弹丸开始运动至火药燃烧结束
(3)火药燃烧结束至弹丸出炮口 实验表明:在v0较小(<915m/s)、mp/m较小(<1)时, 常规模型与实际符合较好
(1)局部点火和火焰传播:导致压力波产生的根本原因 局部点火→燃气流动→渗入药床→加热点燃火药→导致火焰传 播→由于压力差的存在导致压力波
●点火药的位置及其点火冲量对压力波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2)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药粒向弹底运动,在弹底形成冲击
和挤压,导致药粒破碎(燃面激增)、炸药爆炸 (3)压力波在弹底和膛底间来回反射,其消长取决于装药和内 膛结构
六、 火焰沿火药单体表面的传播 假定: ①t=0时,火药粒表面(x=0,y=0)正在燃烧,即T=Tign ②火药以火焰传播速度u相对于坐标移动,以保持燃点在x=0
③在x位置处传给火药表面的能量流率为q(x)
④热量在火药内只沿y方向传导 T / x
« T / y
u
火药内部的热平衡方程
2T T 2 uc 0 y x
随着武器膛压的升高、装填密度的增大,压力波问题越来越突出 ★危害:①引起反常高压,造成膛(胀)炸等事故 ②使初速散布增大,影响射击精度 ③在压力波的作用下,发射药粒冲击弹底,引起弹丸炸
药早炸
④引起武器射击周期变化(时间会变化),这对速射武
器带来影响
所以,装药因消除或减小压力波
一、压力波现象的物理实质(形成机理)
t h 2t T (0) T0 (Tg T0 )[erfe(h ) exp( )] 2
exfe ( Z ) 2



(3)
Z
exp( y 2 )dy
上式表明:火药表面处温度随时间单调递增, 只要Tg>Tign,火药总能被点燃
(3)式中,令T(0)=Tign,解得点火延迟时间
(5)忽略膛壁的热损失
(6)不计及挤进过程,前期用挤进压力ps来描述
二、基本方程
常规模型一般包含有五个方程 (1)能量方程
Sp(l l ) fm p mv 2 2

lΨ:药室的自由空间换算
l l0 [1

(
1

) ]
(2)弹丸运动方程
Spdl mvdv
还原:4K2CO3+7S→K2SO4+3K2S2+4CO2-Q 4K2SO4+7C→2K2CO3十2K2S2+5CO2 -Q 在火炮装药条件下,第二步反应是不完全的 1kg黑火药大体生成:固体粒子 0.522kg,气体:225L QV: 3100kJ TV:2200~2500º C fV:245~294kJ/kg 黑火药在300~10000kPa范围的燃速方程: u 1.72( p / p ) 0.6140.017 0 p0为大气压力
1
代入上式,得:
lg
F ( pm , Δ) Δ 1 1/ (1 g )
即: 由于
l g f ( pm , Δ, g )
g
1 2 mv 0 2 fm p

显然φγ g是mp /m及v0的函数,即:
g f (
mp m , v0 )
在v0、pm给定的情况下,可知lg仅仅是Δ及mp/m的函数
不均匀局部点火易产生大的压力波 中心点火管、轴向均匀点火有利于降低压力波
在x=0处,q0=h(Tg-T0)
Lh 2 Tg T0 2 得: u ( ) c T ign T0
凡是能缩短tign的因素均可使u加快 这和实验符合
七、在装药中火焰从局部向全体传播
(1)传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在整个装药传播时,其温度和压力是
变化的,即:温度下降使传火能力下降 (2)靠近点火药的装药先被点燃,被点燃火药产生的高温高压气 体由局部向全体扩散,参与点火过程 (3)在比较长的装药中,即使点火药的作用失去后,火药的燃烧
★促使内弹道流体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发展 ★内弹道流体力学模型: 求解在整个射击过程中膛底与弹底之间的压力、密度以及气体、 固体速度的分布。用来研究诸如扰动波动发展的这类动态过程 ★已发展了一维、两维、三维等多种内弹道流体力学模型 ★成功地解释了一些内弹道现象,如:压力波、火药挤压破碎 ★并不是越复杂模型提供的结果越好,往往相反
(1)
初始条件:T=Tign 边界条件: T T0
(x=0及y=0)
0 y x , y , 0 x
表面处的能量守恒方程
T q( x) y
(y=0, 0<x<∞)
(2)
用分离变量法解出满足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解
T T0 (T ing T0 )e y e
阻力大(如装药密度大),传火速度下降
四、传火药燃烧生成物在装药表面的传播
过程:加热→反应→升温→发火温度(点燃)
火药中热流动控制方程
T 2T 2 (1) c t x
y 气流 Tg Q 0 x
(0<t<∞,-∞≤x<0) α称为热扩散系数
火 药 T0
初始条件:t=0,T=T0
l g f ( Δ, m p / m)
表示了在给定v0、最大压力pm的情况下,构造诸元与装填诸 元之间的函数关系 ,称为弹道设计基本方程
2.1.2 内弹道流体力学模型(多相流动)
★火炮装填结构越来越复杂、弹丸初速不断增加 ★常规内弹道模型无法解释诸如压力反常、胀膛、炸膛等现象
★需要建立新的数学物理模型
仍能使点火继续进行
(4)火药燃气使压力升高,促进了燃烧和点火的进行 (5)点火和火焰传播具有明显的三维特性,且不稳定,难以处理 总之,过程十分复杂,建立理论模型相当困难,但可以肯定,火焰 传播不是瞬时完成的,先点燃的火药燃气参与了点火过程
2.2.2 装药点火燃烧过程与膛内压力波
★压力波:膛底和弹底的压力差引起的压力波动和传递增长现象
最早提出的是经验模型:
pm=p(y1、y2、y3…) 建立模型的过程: (1)建立物理模型:提出一些假设,使实际过程简化 (2)建立数学模型:在物理模型基础上建立 (3)解数学模型 v0=v(y1、y2、y3…)
关系较简单、结果较粗糙,目前仍有应用
(4)实验符合(验证),修正模型
建立的模型一般有两种情况:
★燃烧可分为四个区域:亚表面及表面反应区(Ⅰ)、嘶嘶区(
Ⅱ)、暗区(Ⅲ)和火焰区(Ⅳ) ★ Ⅰ区放热量约占火药总放热量的10% 。Ⅱ区放热量约占火药 总放热量的40%,温度可达700~1000℃。Ⅲ区温度梯度极小,温 度约在1500℃左右 。Ⅳ区是燃烧的最终阶段 ,该区放热量约占
火药总放热量的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