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的设计全部
合集下载
《药物制剂的设计》课件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药物制剂的智能化生产、检测和调控
个性化: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定制个性化的药物制剂,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创新药物制剂:开发新型药物制剂,如纳米药物、基因药物等,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未来发展:药物制剂的智能化与个性化发展将成为未来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市 场前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包装稳定性: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和方式,以保持药物的稳定性
配方稳定性:选择合适的辅料和配 方,以保持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成本控制:选择合适的原料、工艺和设备,降低生产成本 价格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利润最大化: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市场适应性: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和价格策略,适应市场变化
药物制剂的剂型选 择
口服给药:片剂、胶囊、 颗粒剂等
注射给药:注射剂、输液 剂等
外用给药:软膏剂、喷雾 剂等
吸入给药:气雾剂、吸入 剂等
眼部给药:滴眼剂、眼膏 剂等
鼻腔给药:鼻喷剂、鼻用 喷雾剂等
药物的溶解度:选择溶解度较高的剂型,如溶液剂、混悬剂等 药物的稳定性:选择稳定性较高的剂型,如胶囊剂、片剂等 药物的吸收速度:选择吸收速度较快的剂型,如注射剂、吸入剂等 药物的副作用:选择副作用较小的剂型,如缓释剂、控释剂等
药物剂量:确 保药物剂量在
安全范围内
药物稳定性: 保证药物在储 存和使用过程
中保持稳定
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药物与其 他药物或食物 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毒性:降 低药物的毒性, 确保药物对人
体无害
药物稳定性:确保药物在储存和使 用过程中保持其活性和疗效
药物制剂的设计
根据剂型和处方,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
选择工艺参数
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确 保工艺的可重复性和可扩展性。
优化工艺条件
通过实验和模拟,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提高制 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质量设计
确定质量标准
根据药物性质、剂型特点和工艺条件,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
设计质量检测方法
根据质量标准,设计有效的质量检测方法,确保制剂的质量可控 性和一致性。
气雾剂
气雾剂是将药物溶解或悬浮在气体中,通过 喷雾方式使用的制剂。
滴眼剂
滴眼剂是用于眼部给药的制剂,可以直接滴 入眼中。
肺部给药制剂
吸入气雾剂
吸入气雾剂是通过吸入方式给药的制 剂,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
吸入粉雾剂
吸入粉雾剂是将药物以粉末形式吸入 使用的制剂,通常需要配合吸入装置 使用。
眼部给药制剂
化学性质的检查
含量测定
通过适当的分析方法,测定药物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以确保其 符合规定的标准。
杂质检查
检查药物制剂中是否存在杂质,如残留溶剂、重金属等,以确保药 物的安全性和纯度。
稳定性
评估药物制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以确定其有效期和存储条 件。
生物学性质的考察
生物利用度
研究药物制剂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 排泄情况,以评估其生物利用度。
口服液是液体药物制剂,具有 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
。
混悬剂
混悬剂是将不溶性固体药物分 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制剂,
需要在使用前摇匀。
注射制剂
溶液型注射剂
溶液型注射剂是将药物溶解于溶剂中 制成的制剂,可以直接注射使用。
乳剂型注射剂
乳剂型注射剂是将药物分散在乳化剂 中制成的制剂,适用于油性药物的注 射。
选择工艺参数
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确 保工艺的可重复性和可扩展性。
优化工艺条件
通过实验和模拟,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提高制 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质量设计
确定质量标准
根据药物性质、剂型特点和工艺条件,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
设计质量检测方法
根据质量标准,设计有效的质量检测方法,确保制剂的质量可控 性和一致性。
气雾剂
气雾剂是将药物溶解或悬浮在气体中,通过 喷雾方式使用的制剂。
滴眼剂
滴眼剂是用于眼部给药的制剂,可以直接滴 入眼中。
肺部给药制剂
吸入气雾剂
吸入气雾剂是通过吸入方式给药的制 剂,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
吸入粉雾剂
吸入粉雾剂是将药物以粉末形式吸入 使用的制剂,通常需要配合吸入装置 使用。
眼部给药制剂
化学性质的检查
含量测定
通过适当的分析方法,测定药物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以确保其 符合规定的标准。
杂质检查
检查药物制剂中是否存在杂质,如残留溶剂、重金属等,以确保药 物的安全性和纯度。
稳定性
评估药物制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以确定其有效期和存储条 件。
生物学性质的考察
生物利用度
研究药物制剂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 排泄情况,以评估其生物利用度。
口服液是液体药物制剂,具有 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
。
混悬剂
混悬剂是将不溶性固体药物分 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制剂,
需要在使用前摇匀。
注射制剂
溶液型注射剂
溶液型注射剂是将药物溶解于溶剂中 制成的制剂,可以直接注射使用。
乳剂型注射剂
乳剂型注射剂是将药物分散在乳化剂 中制成的制剂,适用于油性药物的注 射。
药物制剂的设计
这些制剂操作过 程中可能引起晶 型转变
32
(三) 解离常数(pKa)
1、测定pKa的意义
• 药物必须处于溶解状态才能被吸收 • 药物溶解后主要以解离型和非解离型存在。
解离型药物不能很好地通过生物膜被吸收, 而非解离型药物往往可有效地通过类脂性生物膜。
33
(三) 解离常数(pKa)
1、测定pKa的意义
透皮贴剂:30-60min;24h~
预防
6
3. 稳定性
稳定性是制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和保障。 举例: 化学稳定性:易水解/氧化药物 物理稳定性:混悬剂、乳剂等 生物学稳定性:防腐剂
通过调节处方、优化制备工艺或改变包装等解决。
7
质量可
4. 可控性
控
药品的质量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因此制剂设计必须做到质量可控。 可控性体现在制剂质量的可预知性与重现性。 如何做到质量可控?
药物常存在有一种以上的晶型,称为多晶型。 (药物的化学成分相同,晶型结构不同) 药物的不同晶型引起理化性质(熔点、溶解度、 溶出速度、密度、稳定性等)差异,进而引起吸 收和生物利用度等药品质量差异。 控制药物的晶型一致性对保证原料药乃至制剂的 质量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27
晶型的基本分类
稳定型(stable form) :多晶型中最稳定的一种晶型。 亚稳定型(metastable form) :除去稳定型的其它晶型。 无定形(amorphous particles):无结晶型的状态。
16
皮肤或粘膜部位给药
皮肤给药制剂 发挥全身作用(可乐定、硝酸甘油贴剂……) 发挥局部作用(软膏、外用洗剂、气雾剂……)
17
18
眼用制剂、粘膜腔道用制剂
药剂第十五章药物制剂的设计
2.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3.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
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
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仿制药申请:生产已经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颁布的正式标准的药品注册申请。
进口药品申请:在境外生产的药品在中国上市 销售的注册申请。
补充申请:新药申请、仿制药申请或者进口药 品申请经批准后,改变、增加或取消原批准事 项或内容的,以及新药技术转让、进口药品分 包装、药品试行标准转正的注册申请。
整理课件
较稳定的剂型,选择适当的包装。
整理课件
10
二、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1.安全性
药物制剂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来源于药物本身,也与 制剂的设计有关。
2.有效性
药物的有效性除了由药物结构决定外,还与剂型因 素有关。
3.稳定性 4.可控性
质量可控
5.顺应性
选择适宜剂型、辅料及工艺,尽量降低成本,简化 制备工艺
整理课件
15
二、文献检索
——获取参数的重要途径 搜索引擎(Goole学术搜索;PubMed) 光盘检索
IPA,Drugs&pharmacology,MEDLIN E
CBMDISC,中国期刊光盘数据库
整理课件
16
三、药物的理化性质测定
(一)溶解度和pKa
药物
溶解
吸收
有机弱碱 有机弱酸
分子型 离子型
✓ 口服药物制剂,药物与乙醇、甘油、糖浆、防腐剂、 表面活性剂和缓冲液等的配伍。
药物制剂的设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皮肤或粘膜部位给药
皮肤给药的制剂应与皮肤有良好的亲和性 、铺展性或粘着性,在治疗期间内不因皮 肤的伸缩、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衣物摩擦 而脱落,同时无明显皮肤刺激性、不影响 人体汗腺、皮脂腺的正常分泌及毛孔正常 功能。
按用药部位和目的选择适宜的剂型。适合 于腔道给药的剂型,一般要容量小、剂量 小、刺激性小。
稳定性(stability) (二)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给药途径和
进行剂型设计时,必须将稳定性作为考察 剂型的确定
21、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 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
的主要内容之一。 全性试验研究和文献资料。
药代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是药物制剂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节 制剂设计的基础 13、辅料的来源及质量标准。
这些性质互相之间可均有减一定的少关系。与外界的接触,减少分解。
二、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良好的制剂设计应提高或不影响药物的药 理活性,减少药物的刺激性、毒副作用或 其他不良反应,兼备质量可靠、使用方便 、成本低廉等优势。
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四 个方面: 1.安全性
2.有效性 3.可控性 4.稳定性 5.顺应性
稳定性较差的药物,可以选择比较稳定的 有效性(effectiveness)
药物制剂的设计应能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剂型,如固体剂型或加隔离层,薄膜衣片 14、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如果已知[HA]或[B]和pKa,则可预测任何pH条件的药物的溶解度(非解离型和解离型溶解度之和)。 ② 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对于液体药物制剂,可采用加速试验法进行动力学研究; 三、申请新药需上报的项目
3. 皮肤或粘膜部位给药
皮肤给药的制剂应与皮肤有良好的亲和性 、铺展性或粘着性,在治疗期间内不因皮 肤的伸缩、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衣物摩擦 而脱落,同时无明显皮肤刺激性、不影响 人体汗腺、皮脂腺的正常分泌及毛孔正常 功能。
按用药部位和目的选择适宜的剂型。适合 于腔道给药的剂型,一般要容量小、剂量 小、刺激性小。
稳定性(stability) (二)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给药途径和
进行剂型设计时,必须将稳定性作为考察 剂型的确定
21、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 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
的主要内容之一。 全性试验研究和文献资料。
药代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是药物制剂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节 制剂设计的基础 13、辅料的来源及质量标准。
这些性质互相之间可均有减一定的少关系。与外界的接触,减少分解。
二、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良好的制剂设计应提高或不影响药物的药 理活性,减少药物的刺激性、毒副作用或 其他不良反应,兼备质量可靠、使用方便 、成本低廉等优势。
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四 个方面: 1.安全性
2.有效性 3.可控性 4.稳定性 5.顺应性
稳定性较差的药物,可以选择比较稳定的 有效性(effectiveness)
药物制剂的设计应能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剂型,如固体剂型或加隔离层,薄膜衣片 14、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如果已知[HA]或[B]和pKa,则可预测任何pH条件的药物的溶解度(非解离型和解离型溶解度之和)。 ② 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对于液体药物制剂,可采用加速试验法进行动力学研究; 三、申请新药需上报的项目
药物制剂的设计 (2)
适合于各种急性病的短期治疗 液 (体四制)剂固对有色溶、出香速、率味(以int及rin制sic剂dis的so稳lut定ion性ra要te)求高,包装成本较高
安全、方便、缓和,适于局部疾病的治疗
可制溶剂性 与无皮菌肤使粉有末较用应好易的不于亲溶和便解性、,铺展刺性或激究
选择液体制剂药最佳物pH和的缓冲许溶液多理化性质直接影响制剂的质量和生产,例如药物
减少刺激性、毒副作用或其他不良反应
具有较大的油水溶分配解系数度的药和物更油容易/水穿透分细胞配膜转系运和数吸收的。 大小与剂型的选择和胃肠道吸收有
液体制剂对色、香、味以及制剂的稳定性要求高,包装成本较高
(减三少刺)激直油性水、接分毒配副的系作数用联(或pa其系rtit他ion不;co良eff反容icie应nt易,P)吸湿的药物需要注意制剂的包装、贮存及稳
(2)剂型 注射液、输液、混悬型及乳浊型注射液 临时配制注射液的注射用无菌可溶性或不溶性粉末 (3)设计要求 注射部位不同注射液体积不同 溶液型注射液有利于迅速发挥作用 可溶性无菌粉末应易于溶解 混悬型注射液具有靶向、长效和缓释作用
3 皮肤给药 (1)特点 安全、方便、缓和,适于局部疾病的治疗 作为全身给药途径时,主要对慢性疾病发挥缓释及长
效作用 透皮给药不适于需快速发挥作用的疾病治疗
(2)剂型 半固体制剂:乳膏、油膏、凝胶
液体制剂:搽剂、洗剂、酊剂
其他:气雾剂、喷雾剂、帖剂、硬膏剂、巴布剂
(3)设计要求 制剂与皮肤有较好的亲和性、铺展性或粘着性
无明显皮肤刺激性、不影响人体汗腺、皮脂腺的正常分泌及毛 孔的正常功能
光滑皮肤可用多种剂型,多褶皱皮肤不适宜帖剂、硬膏剂,关 节部位可选择巴布剂,大面积皮肤选用搽剂、凝胶剂、气雾剂 或喷雾剂,全身治疗用帖剂
安全、方便、缓和,适于局部疾病的治疗
可制溶剂性 与无皮菌肤使粉有末较用应好易的不于亲溶和便解性、,铺展刺性或激究
选择液体制剂药最佳物pH和的缓冲许溶液多理化性质直接影响制剂的质量和生产,例如药物
减少刺激性、毒副作用或其他不良反应
具有较大的油水溶分配解系数度的药和物更油容易/水穿透分细胞配膜转系运和数吸收的。 大小与剂型的选择和胃肠道吸收有
液体制剂对色、香、味以及制剂的稳定性要求高,包装成本较高
(减三少刺)激直油性水、接分毒配副的系作数用联(或pa其系rtit他ion不;co良eff反容icie应nt易,P)吸湿的药物需要注意制剂的包装、贮存及稳
(2)剂型 注射液、输液、混悬型及乳浊型注射液 临时配制注射液的注射用无菌可溶性或不溶性粉末 (3)设计要求 注射部位不同注射液体积不同 溶液型注射液有利于迅速发挥作用 可溶性无菌粉末应易于溶解 混悬型注射液具有靶向、长效和缓释作用
3 皮肤给药 (1)特点 安全、方便、缓和,适于局部疾病的治疗 作为全身给药途径时,主要对慢性疾病发挥缓释及长
效作用 透皮给药不适于需快速发挥作用的疾病治疗
(2)剂型 半固体制剂:乳膏、油膏、凝胶
液体制剂:搽剂、洗剂、酊剂
其他:气雾剂、喷雾剂、帖剂、硬膏剂、巴布剂
(3)设计要求 制剂与皮肤有较好的亲和性、铺展性或粘着性
无明显皮肤刺激性、不影响人体汗腺、皮脂腺的正常分泌及毛 孔的正常功能
光滑皮肤可用多种剂型,多褶皱皮肤不适宜帖剂、硬膏剂,关 节部位可选择巴布剂,大面积皮肤选用搽剂、凝胶剂、气雾剂 或喷雾剂,全身治疗用帖剂
药物制剂课程设计
GMP、《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和国家关于建筑、环保、能源 等方面的规范。 4.设计原则
在满足各项规范条件下,尽可能做到人、物流分开,不返流;选用先 进生产工艺和设备;空调系统可以有效控制温湿度;
药物制剂课程设计
二 、生产规模及包装形式 1.生产规模
片剂:5亿片/年;胶囊剂:3亿粒/年;颗粒剂: 1000万袋/年。
时也应考虑瓶装线。
药物制剂课程设计
(二)主要设备选型计算
1.设备选型计算步骤 ❖ 根据班产规模和物料衡算计算出各工序、各过程的物流量,
储存容量,传热量,蒸发量等,以此作为设备选型计算的依 据。 ❖ 按计算的物流量等,根据所选用设备的生产能力、生产富裕 量等来计算设备台数、容量、传热面积等。最后确定设备的 型号、规格、生产能力、台数、功率等。 ❖ 在进行设备选型和计算时必须注意到设备的最大生产能力和 设备最经济、最合理的生产能力的分别。在生产上希望设备 发挥最大的生产能力,但从安全运转角度来看,如果设备长 期以最大负荷运转,将会影响到能耗、设备使用寿命等,设 备都有最佳的运转范围。在一般的设备参数中都会标明最大 生产能力。另外需要重视单机生产能力与台数的选择、搭配, 既要考虑连续生产的需要,也要考虑突发事故发生时的可操 作性。
药物制剂课程设计
2.主要设备选型
❖ 粉碎机:据物料衡算,每天处理原辅料1200kg,每小时75kg,可选一 台FL-300万能粉碎机,单机生产能力150kg/h,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而且有较大的增产空间。
生产能力(kg/h)
150
重量/kg
300
配套电机/kw
5.5
主要材质
不锈钢
外形尺寸/mm 1100x600x1480 数量/台
2.包装形式
在满足各项规范条件下,尽可能做到人、物流分开,不返流;选用先 进生产工艺和设备;空调系统可以有效控制温湿度;
药物制剂课程设计
二 、生产规模及包装形式 1.生产规模
片剂:5亿片/年;胶囊剂:3亿粒/年;颗粒剂: 1000万袋/年。
时也应考虑瓶装线。
药物制剂课程设计
(二)主要设备选型计算
1.设备选型计算步骤 ❖ 根据班产规模和物料衡算计算出各工序、各过程的物流量,
储存容量,传热量,蒸发量等,以此作为设备选型计算的依 据。 ❖ 按计算的物流量等,根据所选用设备的生产能力、生产富裕 量等来计算设备台数、容量、传热面积等。最后确定设备的 型号、规格、生产能力、台数、功率等。 ❖ 在进行设备选型和计算时必须注意到设备的最大生产能力和 设备最经济、最合理的生产能力的分别。在生产上希望设备 发挥最大的生产能力,但从安全运转角度来看,如果设备长 期以最大负荷运转,将会影响到能耗、设备使用寿命等,设 备都有最佳的运转范围。在一般的设备参数中都会标明最大 生产能力。另外需要重视单机生产能力与台数的选择、搭配, 既要考虑连续生产的需要,也要考虑突发事故发生时的可操 作性。
药物制剂课程设计
2.主要设备选型
❖ 粉碎机:据物料衡算,每天处理原辅料1200kg,每小时75kg,可选一 台FL-300万能粉碎机,单机生产能力150kg/h,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而且有较大的增产空间。
生产能力(kg/h)
150
重量/kg
300
配套电机/kw
5.5
主要材质
不锈钢
外形尺寸/mm 1100x600x1480 数量/台
2.包装形式
药物制剂的设计
得平衡时V2的浓度为C2,水相中剩余药量
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
一、任务和要求
一个药物从合成到最后上市,大致经历:
①药理活性的筛选;②初步药理学及分析 方法研究;③处方前工作;④处方与制备 工艺研究;⑤临床研究;⑥申报工作。
其中处方前工作在整个研制过程中占有重
要地位。
处方前设计的基本程序:
药物(全新药物)——化学结构研究——光谱 及色谱特征研究——多晶型及光学异构体研 究——溶解性研究——解离性质研究——稳定 性研究——分配性质研究——吸收性质研究— —(动物药动学研究)——粉体学性质研究— —辅料相互作用研究——参考资料比较研究— —确定及修改处方设计及工艺设计方案 药物(现有药物)——资料调研——分析方法 选择——针对目标剂型及制剂的特别项目研 究——确定及修改处方及工艺设计方案
处方前工作的主要任务:
处方前工作将为该药物制剂的开发提供
决定性的参考价值: ①获取新药的相关理化参数; ②测定其动力学特征;
③测定与处方有关的物理性质;
④测定新药物与普通辅料间的相互作用。
二、文献检索
1、光盘检索:CA、IPA、Medline、Drug & Pharmacolog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 科技期刊光盘数据库等。 2、网络检索:Medline、Rxlist、griffin、pharmacy、 US patent、FDA、中国生物科技期刊库、万方数据库、 CPA等 3、期刊检索:J Pharm Sci, Pharm Res, DDIP, J Contr Rel, Int J Pharm, IPA, CA, 中国药学文摘、国内药学期刊杂志等。 4、书刊检索: 5、工具书检索:USP、BP、CP、PDR、Mardindale、 Pharm Project等。 6、专利检索:
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
一、任务和要求
一个药物从合成到最后上市,大致经历:
①药理活性的筛选;②初步药理学及分析 方法研究;③处方前工作;④处方与制备 工艺研究;⑤临床研究;⑥申报工作。
其中处方前工作在整个研制过程中占有重
要地位。
处方前设计的基本程序:
药物(全新药物)——化学结构研究——光谱 及色谱特征研究——多晶型及光学异构体研 究——溶解性研究——解离性质研究——稳定 性研究——分配性质研究——吸收性质研究— —(动物药动学研究)——粉体学性质研究— —辅料相互作用研究——参考资料比较研究— —确定及修改处方设计及工艺设计方案 药物(现有药物)——资料调研——分析方法 选择——针对目标剂型及制剂的特别项目研 究——确定及修改处方及工艺设计方案
处方前工作的主要任务:
处方前工作将为该药物制剂的开发提供
决定性的参考价值: ①获取新药的相关理化参数; ②测定其动力学特征;
③测定与处方有关的物理性质;
④测定新药物与普通辅料间的相互作用。
二、文献检索
1、光盘检索:CA、IPA、Medline、Drug & Pharmacolog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 科技期刊光盘数据库等。 2、网络检索:Medline、Rxlist、griffin、pharmacy、 US patent、FDA、中国生物科技期刊库、万方数据库、 CPA等 3、期刊检索:J Pharm Sci, Pharm Res, DDIP, J Contr Rel, Int J Pharm, IPA, CA, 中国药学文摘、国内药学期刊杂志等。 4、书刊检索: 5、工具书检索:USP、BP、CP、PDR、Mardindale、 Pharm Project等。 6、专利检索:
《药剂学》-第十五章 药物制剂的设计(全部)ppt课件
16
5.顺应性 指病人或医务人员对所用药物的接受程度。 长期用药:注射(刺激性、疼痛) 口服(体积大、难于吞咽)
顺应性包括:制剂的使用方法、外观、大小、 形状、色泽、嗅味。
17
三、制剂的剂型与药物的吸收
剂型因素对药物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有很大影响。 主要表现在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作用持续 时间、毒副作用等。药物的吸收除了受生理因素的 影响外,主要取决于制剂中药物的释放速度与数量。 同一药物不同剂型间吸收差异很大,因此生物利用 度也不同。
4
药物制剂的设计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药物制剂处方前的研究工作,包括有关药物 的文献检索,药物的理化性质测定、药理学、 药动学数据的掌握。 2. 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治疗需要,结合临床 前研究工作,确定给药的最佳途径,并综合各 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剂型。 3. 选择适宜的添加剂或辅料;考察制剂的各项 指标;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
12
(三)生物药剂学及给药途径和剂型的确定
生物利用度(吸收)是决定药物口服或注射给药的 一个重要指标。 生物利用度>60%:如:地西泮、阿司匹林、苯妥 英钠(口服)。 30%<生物利用度< 60%:如: 林可霉素、心得安、 利多卡因(口服、注射)。 30%<生物利用度:如胰岛素、干扰素( < 1%)、 庆大霉素(2%)。
第十五章
药物制剂的设计
1
复习
举例说明流变学在药剂学(乳剂、混悬剂、软 膏剂)中的应用? 剂型设计、处方组成及制备、质量控制 混悬剂:助悬剂的选择、稳定性、流动性 乳剂:粘度(处方组成) 软膏剂:附着性、铺展性、粘度
2
内容提要
药物制剂的设计基础 药物制剂处方前的研究工作(包括有关药物的 文献检索,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测定以及药物 制剂的优化设计)。重点讲述药物的多晶型、 药物的分配系数。 介绍药物的分析方法与药物的配伍及相容性。 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
5.顺应性 指病人或医务人员对所用药物的接受程度。 长期用药:注射(刺激性、疼痛) 口服(体积大、难于吞咽)
顺应性包括:制剂的使用方法、外观、大小、 形状、色泽、嗅味。
17
三、制剂的剂型与药物的吸收
剂型因素对药物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有很大影响。 主要表现在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作用持续 时间、毒副作用等。药物的吸收除了受生理因素的 影响外,主要取决于制剂中药物的释放速度与数量。 同一药物不同剂型间吸收差异很大,因此生物利用 度也不同。
4
药物制剂的设计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药物制剂处方前的研究工作,包括有关药物 的文献检索,药物的理化性质测定、药理学、 药动学数据的掌握。 2. 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治疗需要,结合临床 前研究工作,确定给药的最佳途径,并综合各 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剂型。 3. 选择适宜的添加剂或辅料;考察制剂的各项 指标;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
12
(三)生物药剂学及给药途径和剂型的确定
生物利用度(吸收)是决定药物口服或注射给药的 一个重要指标。 生物利用度>60%:如:地西泮、阿司匹林、苯妥 英钠(口服)。 30%<生物利用度< 60%:如: 林可霉素、心得安、 利多卡因(口服、注射)。 30%<生物利用度:如胰岛素、干扰素( < 1%)、 庆大霉素(2%)。
第十五章
药物制剂的设计
1
复习
举例说明流变学在药剂学(乳剂、混悬剂、软 膏剂)中的应用? 剂型设计、处方组成及制备、质量控制 混悬剂:助悬剂的选择、稳定性、流动性 乳剂:粘度(处方组成) 软膏剂:附着性、铺展性、粘度
2
内容提要
药物制剂的设计基础 药物制剂处方前的研究工作(包括有关药物的 文献检索,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测定以及药物 制剂的优化设计)。重点讲述药物的多晶型、 药物的分配系数。 介绍药物的分析方法与药物的配伍及相容性。 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3.可控性 制剂质量的可控性(可预知性和可重复 性),确保制剂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例:中药连翘的制剂:
4.稳定性
稳定性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稳定性的范畴
稳定性试验:
16
5.顺应性 指病人或医务人员对所用药物的接受程度。
长期用药:注射(刺激性、疼痛)
口服(体积大、难于吞咽) 顺应性包括:制剂的使用方法、外观、大小、
19
3.片剂 特点是口服后经崩解,分散成微细颗粒,微粒 中药物溶解后,才能被机体吸收。故某些药物 (难溶性药物)的片剂,虽然崩解时限符合药 典规定,但生物利用度很差,主要是因为药物 没有完全溶出所至。 影响片剂中药物的吸收因素有:加入的粘合剂 种类与用量、压片时的压力、药物的晶型、颗
粒状态及崩解剂、润滑剂等。
生物利用度>60%:如:地西泮、阿司匹林、苯妥
英钠(口服)。
30%<生物利用度< 60%:如: 林可霉素、心得安、
利多卡因(口服、注射)。
30%<生物利用度:如胰岛素、干扰素( < 1%)、 庆大霉素(2%)。
13
二、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使药物制剂在临床上呈现适宜的药理学和治
疗作用,制剂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基本原则:
指标;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
5
第二节 制剂设计的基础
一、给药途径与剂型的确定
(一)临床用药目的及给药途径和剂型的确定
临床疾病有轻重缓急,有的要求全身给药,
有的要求局部给药;有的要求快速吸收、有的要求
缓慢吸收。
临床需要决定给药途径及给药剂型。
6
给药途径在人体可以有以下几种:
1. 口服制剂与口腔用制剂第Leabharlann 五章药物制剂的设计1
复习
举例说明流变学在药剂学(乳剂、混悬剂、软 膏剂)中的应用? 剂型设计、处方组成及制备、质量控制 混悬剂:助悬剂的选择、稳定性、流动性 乳剂:粘度(处方组成) 软膏剂:附着性、铺展性、粘度
2
内 容 提 要
药物制剂的设计基础
药物制剂处方前的研究工作(包括有关药物的
文献检索,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测定以及药物
1.安全性
制剂的设计应该能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降低刺激性和毒副作用。 药物的毒副作用主要源于药物的化学结构和制 剂的设计不当。 例:紫杉醇; 咪唑斯汀(嗜睡)、河豚毒素
14
2.有效性
有效性是剂性和制剂设计的核心与基础,提高 药物的有效性,主要是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和 剂型。 例:多肽蛋白类药物 硝酸甘油 新剂型和新技术: 两性霉素B脂质体、亮丙瑞林微球
11
(二)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给药途径和剂型的确定
药物的某些理化性质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给药
途径和剂型的选择,其中溶解度和稳定性是两
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1. 溶解度
易溶于水的药物 难溶性药物 2. 稳定性
12
(三)生物药剂学及给药途径和剂型的确定
生物利用度(吸收)是决定药物口服或注射给药的
一个重要指标。
形状、色泽、嗅味。
17
三、制剂的剂型与药物的吸收
剂型因素对药物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有很大影响。
主要表现在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作用持续
时间、毒副作用等。 药物的吸收除了受生理因素的
影响外,主要取决于制剂中药物的释放速度与数量。
同一药物不同剂型间吸收差异很大,因此生物利用
度也不同。
(一)固体制剂与药物吸收
口腔、舌下、颊部、胃肠道等。各种口服制剂、含片、
舌下片等。
特点:经口腔、粘膜(舌或胃肠道)吸收而发挥药
效。给药方法简便,安全,易受胃肠道破坏。
剂型设计的要求: ①吸收好 ②无刺激性 ③首过
效应小 ④良好的外部特征 ⑤适于特殊用药人群
7
2. 腔道
直肠、子宫、阴道、尿道、耳道、鼻腔等腔道的
各种栓剂。
特点:可通过直肠等途径吸收起全身作用,以治
9
4. 呼吸道给药
咽喉、支气管、肺部。如喷雾剂、气雾剂、粉 雾剂等。 特点是直接到达作用部位,起效快;可免于胃 肠道破坏; 要求:需要耐压容器与特殊设备,成本较高。
5. 皮肤给药
如外用溶液剂、洗剂、搽剂、软膏、凝胶、硬膏剂、 糊剂、贴剂等。
10
特点:局部起作用或全身作用。具有以下优点:
(1)可避免消化液的破坏与肝首过效应; (2)可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减少胃肠道给药的 副作用; (3)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4)患者可以自主用药等。 剂型要求: 制剂与皮肤有良好的亲和性、铺展性或 粘着性,不影响皮肤的伸缩、不因衣物的摩擦而脱 落,无皮肤刺激性,不影响汗腺、皮脂腺的分泌。
18
1. 散剂与颗粒剂 吸收特点与混悬液相似,吸收前,药物颗粒 必须溶解。
颗粒大小对药物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有很大 影响。其它辅料对药物的溶解与吸收亦有影 响。
2. 胶囊剂 在胃中或肠中崩解较快,药粉可迅速分散, 故药物的溶出较快,吸收较好,生物利用度 较高。如明胶胶囊对药物的溶出有阻碍作用, 通常可有10~20分钟的滞后现象。
疗各种疾病,可免于肝首过效应;也可以只限于
腔道局部起作用,控制粘膜吸收,有利于发挥局
部药效。国外应用比较普遍,国内限于用药习惯,
刚刚开始应用。
8
剂型要求:容量小、剂量小、刺激性小。
3. 血管组织
皮内、皮下、肌内、静脉、动脉、中心静脉等, 注射给药有各种静脉注射剂。
特点:药物作用迅速,吸收快;特别是静注, 不经吸收,直接进入血管,适用于急救用药。 适用于可被消化液破坏的药物。制备工艺与使 用比较复杂,质量要求项目多。 剂型设计要求:无菌、无热源、刺激性小。
4
药物制剂的设计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药物制剂处方前的研究工作,包括有关药物 的文献检索,药物的理化性质测定、药理学、 药动学数据的掌握。 2. 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治疗需要,结合临床 前研究工作,确定给药的最佳途径,并综合各 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剂型。
3. 选择适宜的添加剂或辅料;考察制剂的各项
制剂的优化设计)。重点讲述药物的多晶型、
药物的分配系数。
介绍药物的分析方法与药物的配伍及相容性。
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
3
第一节 概 述
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起点:剂型设计 依据 1. 药理学、生物药剂学特征 2. 理化性质 3.临床需要 剂型设计的好坏决定全局。 剂型设计的目的:根据临床需求及药物理化性质,确 定给药途径、剂型;选择合适的辅料、制备工艺、筛 选最佳处方、工艺条件,确定包装,形成适合生产和 临床应用的制剂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