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合集下载

陈氏太极拳吸气与呼气的方法

陈氏太极拳吸气与呼气的方法

陈氏太极拳吸气与呼气的方法陈氏太极拳的套路中, 动作路线与方向是有形的身体活动, 而吸气与呼气则是无形的身体活动, 初学者往往只看到有形的动作, 兼顾不到无形的吸气与呼气。

本文探讨了陈氏太极拳练习过程中吸气与呼气的特点和方法, 为练习者提供参考, 使练习者在练拳过程中做到有形活动和无形活动相结合, 达到更高的练习境界。

练拳过程中的吸气和呼气练习其实就是练内功, 要持之以恒, 做到深、长、细、匀。

运动讲究节奏, 正如音乐有一定的节奏, 节奏不合就是跑调, 运动和艺术是相通的, 都需要反复锤炼, 才能把握好适合自己的动作节奏和呼吸节奏, 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 取得较高造诣。

一、吸气和呼气在陈氏太极拳中的重要性人体呼吸不能单纯理解为肺呼吸, 人体和大自然的气体交换过程至少包括以下几种:肺呼吸, 体呼吸和丹田呼吸。

肺呼吸和体呼吸分别是通过口鼻和毛窍进行的外呼吸, 丹田呼吸是较深的内呼吸, 也称作腹式呼吸。

人体的内外呼吸相互协调配合, 促进人体气血流通。

一般人以肺呼吸为主, 肺部呼吸停止, 生命即将终结。

训练有素的人,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丹田呼吸, 减少肺呼吸, 提高身体呼吸的效率。

吸气与呼气对立统一, 内呼吸和外呼吸也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既矛盾对立, 又相互统一, 相互促进。

展开剩余86%(一) 合理的呼吸可以改善心肺功能陈式太极拳主要采用腹式呼吸, 呼吸时, 膈肌和腹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腹压不断变化、血液循环功能加强, 有助于增强心脏和血管系统的新陈代谢, 改善心脏功能。

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 心率降低, 心脏舒张期延缓, 使心肌能充分休整, 促使心肌收缩力加强, 心输出量增加, 提高了心脏的工作能力。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腹式呼吸在气沉丹田时, 胸腔和横膈向下运动, 肺部呼吸量增加, 肺活量和吸氧量也随之增加, 身体内部气体交换充分, 新陈代谢作用增强, 血液循环功能良好, 对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都有良好的作用, 经常练习能保持心肺功能正常, 祛病延年。

太极拳的八种呼吸方式

太极拳的八种呼吸方式

太极拳的⼋种呼吸⽅式在太极拳运动中,正确运⽤呼吸⽅式,能促使呼吸与动作、意识三者紧密结合、内外合⼀,进⽽可以为太极拳的健⾝和技击创造良好条件。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运动项⽬,是中华武术运动瑰宝之⼀,是⼀种极具韵味的⽂化拳,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种⾼级的健⾝⽅法。

下⾯就说说太极拳的⼋种呼吸⽅法。

⼀、“起与落”的呼吸:这主要指的是⼿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当⼿臂由体侧向上举起时,应当均匀地吸⽓;当⼿臂举⾄肩平向下按时,应当均匀地呼⽓。

都应⽤⿐⼦呼吸。

如陈式⽼架⼀路的起势和收势,都⼿臂向上举起时,就应均匀地吸⽓,当⼿臂下按时,就应当均匀在呼⽓。

⼆、“开与合”的呼吸:这⾥主要指的也是⼿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当⼿臂向外展开时,就应当均匀地吸⽓;当⼿臂向⾥合时,应当均匀地呼⽓。

如陈式⼀路的懒扎⾐。

当双⼿⼤逆缠弧形转开时,应当均匀地吸⽓,当双⼿顺缠弧形⽽合。

同时脚跟内侧擦地成侧⼸步时,应当均匀地呼⽓。

三、“升与降”的呼吸:这⾥主要指的是⾝体重⼼的上升和下降与呼吸的配合。

当⾝体重⼼上升时,应当均匀地吸⽓;当⾝体重⼼下降时,应当均匀地呼⽓。

如陈式⼀路的斜⾏拗步,当⾝体下降做斜⾏拗步时,应当缓慢均匀地呼⽓;⾝体重⼼上升准备做上三步时,应当均匀地吸⽓。

四、“屈与伸”的呼吸:这⾥主要指的⼿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当⼿臂屈肘回收时,应当均匀地吸⽓;当⼿臂由屈到伸时,应当均匀地呼⽓。

如陈式⼀路的上三步,当⼿臂随腰缠丝屈肘微屈的过程,应当均匀地吸⽓;当右⼿臂随脚向前伸,左⼿向后时,应当均匀地呼⽓。

五、“蓄⼒与发⼒”的呼吸:这⾥主要指全⾝和⼿脚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如陈式⼀路的掩⼿肱拳,当全⾝和⼿脚蓄劲时,应当均匀缓慢地深吸⽓,当右拳内旋迅速向右斜前⽅发出时,应当迅速地⼤呼⼀⼝⽓,⿐嘴⼀块呼。

蓄劲如拉⼸,吸⽓相对的长,发⼒如射箭。

呼⽓相应地短,这也是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短,这也是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六、“内旋与外旋”的呼吸:这⾥主要指⼿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

太极拳缠丝劲的种类和练习方法有哪些

太极拳缠丝劲的种类和练习方法有哪些

太极拳缠丝劲的种类和练习方法有哪些缠丝劲是太极拳的劲法术语之一,是一种支配肢体作螺旋式的缠绕进退的力,亦名螺旋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特别强调的一种内劲练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缠丝劲的种类和练习方法。

欢迎阅读! 太极拳缠丝劲的种类和练习方法在太极拳中,手与腿的缠丝劲有顺和逆之分,凡是顺缠劲都是从实腿的腹侧腰隙开始,凡是逆缠劲都是从背侧腰隙开始,并且主张行气运劲时注意经络穴位,这是对腰隙锻炼较为全面的方法。

腰隙的抽换,也有人采取从两腹侧开始的练法,但是经络穴位就不一定要去注意它,因为太极拳缠丝劲的练法是要“行气运劲无微不到”,气血流转贯注,对三阴三阳的经络系统,无所偏倚。

如果注意了运转经何穴位,反而有偏倚,有刻舟求剑之弊。

手的顺缠、逆缠,有一顺一逆(右顺左逆或左顺右逆)、双顺、双逆之分,错综复杂,因势而异。

左右手同时运行,不分先后。

运转时须以意轻轻运行,不可着力,不可使气,着力使气则犯硬,甚至有流弊。

动作越轻缓越好,能轻缓可以揣摩所运之劲从何处而起,到何处而止,柔顺中正,呼吸不急促,气血通行无滞。

成势时,手臂微向前合,微屈不直;不可过,过则无蓄势,不能滔滔不绝,气也只能至肘,不能至指;不可太屈,太屈为不及,不及则手臂成直角无劲掤。

内劲须得其中,姿势也须得其中。

手在运转时,中指领住左右四指,自食指至小指指节骈并,指尖向手背微弯,劲由掌根透于指尖,指方有劲。

运转时小指拥无名指,无名指拥中指,中指拥食指。

大指尖亦微向后弯,虎口要圆。

手足一起运动,中间胸腹随之运转,不分先后,必如此运,方能一气贯通,上下相随。

所谓:“外之所形,莫非内之所发。

”陈氏太极拳顺缠与逆缠的练法一、手顺缠劲从实腿的腹侧腰隙起,里往外缠为顺缠。

内劲由实腿的腹侧腰隙上行至日月,达肩井,向肩顒;下行至青灵、少海,经上廉、下廉,达阳池,或由阳池向大指根从手背再缠至小指腓,里转小指肚,依次贯注于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肚。

指向前合,劲贯九分,神气要贯到十分。

太极拳教学之太极拳的呼吸法

太极拳教学之太极拳的呼吸法

太极拳教学之太极拳的呼吸法太极拳教学之太极拳的呼吸法陈氏太极拳是一支传统的太极拳流派,有很多的招式拳路,是适合所有人学习的一项太极拳健身运动,在下面的文章中给大家总结了一些陈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的练习,下面一起来看下。

陈式太极拳呼吸法陈氏太极拳跟其他的太极拳采用的呼吸方法不太一样陈氏太极拳采用的是导引述和吐纳法。

不过,陈氏太极拳是动静交修,内外兼练的整体的和内外统一的拳术,它的姿势复杂多变,全身各部分的动作“清规戒律”很多,配合呼吸一时不易恰到好处;静气功是静中求动,姿势单纯,呼吸自然协调,做到“形神合一”。

陈氏太极拳九世祖陈王廷在遗词中说:“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

“黄庭”即《黄庭经》,指《黄庭经》中的“嘘吸庐外,出入丹田”的'导引、吐纳方法。

陈王廷把武术中的手、眼、身、法步的协调动作同“导引”、“吐纳”结合起来,这就使陈氏太极拳成为整体的、内外统一的内功拳。

在练习时,要求意识、呼吸、动作松圆三者密切结合,达到“内外合一”的目的。

陈氏太极拳呼吸法主张: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的方法是立身端正,有意识地配合动作引导气流徐徐有下行的感觉,沉入腹部脐下,不许使力硬压。

明代高濂所编《遵生八笺》中引《心书》说:“出息入息,长收缓放,使之绵绵,长养神气”,“皆出于自然,不可拔苗助长”,这与拳论引用孟子的话:“气以直养而无害”是一致的。

练拳时心平气和,心无杂念,以意运动,要求做到:心静无物,物我两忘,气定神闲,心息相依,呼吸自然。

这就是要消除杂念,心静用意,呼吸自然,内外兼修,形神兼练的方法。

陈氏太极拳主张用意识指导动作,调节呼吸,在极为宁静的情绪下进行适度练习,在“气沉丹田”的基本要求下,随着动作的变换,使呼吸与“内气潜转”协调,逐渐达到“气遍身躯不稍痴”的要求。

通过腹式呼吸运动,膈膜一上一下,内脏作轻微的带有浅弧形的自然按摩运动,促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

在调节呼吸方面,陈氏太极拳采用我国七世纪记载的“调息法”,即“悠、匀、细、缓”,“不徐不疾”的呼吸法。

陈氏太极拳腰裆劲、缠丝劲、腹式逆呼吸的练法

陈氏太极拳腰裆劲、缠丝劲、腹式逆呼吸的练法

陈氏太极拳腰裆劲、缠丝劲、腹式逆呼吸的练法来源:陈氏太极拳第二路跑捶作者:顾留馨点击: 1712 发布时间:2007-11-29 双击鼠标滚字体:[大中小]腰裆劲是腰、胯联合发出的劲。

太极拳的四肢和躯干的动作,以腰为轴心,即所谓“主宰于腰”。

而腰的轴心是腰脊,腰脊“命门穴”(前对脐。

所谓丹田,即在脐内和命门穴之处)是全身的重心所在,起到调节全身平衡的作用,也是人体爆发力的来源。

腰脊控制着腰的松沉直竖和左旋右转,并使腰的旋转幅度合乎生理上、技击上的要求。

练拳和推手都应时刻注意腰脊命门穴的枢纽作用。

腰部的左旋右转,须轻松灵活,用意识引导的行气运劲由腰脊达于四梢。

因此,古典太极拳论要求在练拳或推手时“刻刻留心在腰间”。

腰力运用得当,既有助于保持全身平衡,也有助于内劲(行气运劲)运转的充足和集中。

尽管陈式太极拳四肢动作缠绕转折,缠丝劲很显明,但对腰部要求做到松沉直竖、微微旋转,不使摇摆失中,不使旋转幅度过大。

以免手足运转无定向、不灵敏。

腰轴旋转幅度过大,身体和四肢动作就失之太过,太过或不及,都不能发挥整体劲的作用,推手时也易于授人以隙。

裆,指的是会阴穴(两便之间)部位。

裆部两胯根要松开撑圆,腰与胯的旋转是一致的,如果两胯根不松开,胯的旋转就不灵活,腰旋转的灵活性就会受影响。

迈步时,实腿一侧的胯根随转腰的方向先微旋内收而下沉,这一侧的腰肾也微旋而落实;这一侧的小腹也在“丹田内转”“气沉丹田”的内动下而觉得充实;这一侧膝关节负担量加大,腿肌也由松而紧,而达到实腿稳固有力,似乎不可摇撼。

既加大了运动量,也使虚腿迈出极为轻灵善变。

动势时裆要开,成势时裆要合,裆不开则腰腿动作不灵活。

动势时虚腿迈出,两膝盖分向相反方向前挺,这是开裆,起到伸筋拔骨的作用。

裆不合则骨节松而力不聚。

成势时塌腰落胯,两膝盖微向内合,这是合裆,而两胯根仍要松开撑圆,谓之“外合内开”。

成势时,顶劲领好,腰劲塌下,两膝微向内合,裆劲沉着合住,两胯根撑开撑圆,脊柱节节松沉直竖,虚虚对准,骶骨有力,随着呼气而膈肌下降,吸气时聚于胃部之内气,随呼气而“气沉丹田”,这时带脉充实膨胀,自然形成重心下降,小腹充实,冲脉气旺,臀部之力贯到足跟。

[转载]静功缠丝太极拳简介

[转载]静功缠丝太极拳简介

[转载]静功缠丝太极拳简介静功缠丝太极拳简介静功缠丝太极拳,是由济南武术名家陈济生先生所创。

是武术界的一枝新秀、奇葩。

余有幸于一九九三年正月初六从曹师述贞处学习简化二十四式,颇受其益,但街间巷闾,网路图书,资料甚少,感叹之余,查阅摘抄了一些资料,结合体味感受,成就此文,也算我为静功缠丝太极拳所尽绵薄。

陈济生先生河北唐山人,晚年定居济南。

其出生于武术世家,自幼酷爱习武,祖父陈鹏万擅长八掌和梨花枪,父亲陈德蒲拳械功夫也甚精深。

自幼耳染目熏,喜弄拳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尤以八卦掌为佳。

八岁从父学习少林五子拳、五子棍、十手艺,续之从祖父(时年八十余岁)学练八盘掌,祖父教人甚严,欲练八盘掌,必先练三年腰腿,尔后方练八盘掌,底功龙盘,掌形虎势,颇吃功夫,奇特、非常人可耐。

因祖父爱于练艺刻苦,又教梨花枪等器械,尔后又从陈子素老师,表叔陈鸿滨老师,申万林、薄凯、赵庆长、左双臣等名师,学习太极拳、形意拳、形意太极拳、大枪、特别技能点穴法、六合法、迷魂掌、少林等功夫,各门武艺。

而祖父陈鹏万的八盘掌乃董汉清先生的八卦掌系眼睛程所授,无分寒暑刻苦研练,于是对少林、形意、八卦、太极各门功夫,一应精通而其中尤以游身八卦掌、八盘掌、迷魂掌和活步太极为世间罕见,独特功夫为稀世之珍。

陈济生先生对于气功还深有研究,数十年来练功不辍,与各种武术功夫内外兼修相辅相成,并与武林同道王子平、孙禄堂、姜榕樵、傅剑秋、孙锡昆、陈盛莆、白道春等经常切磋武艺,故至今八十余年,仍精深饱满,身手灵活,运用起各种腿法,其高捷便利,然与高手较艺,无不以以当十,在长期刻苦研练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底经验。

三零年在山东打擂获金盾。

陈济生先生一生从事武术事业,自从四零年教拳以来先后在济南、上海、无锡、南京、太原、北京、唐山、日本等地授徒。

五三年受聘到南京药学院任教,评为讲师,当年当选为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五八年曾作为江苏省代表队地领队教练,带队到北京参加全国武术比赛,当年担任全国武术比赛裁判时被评为国家一级裁判。

陈式太极拳缠丝功法(一)

陈式太极拳缠丝功法(一)

63功法缠丝功,陈氏太极拳技法之根本,以顺缠和逆缠两大类为主。

小指领劲大拇指合,带动肢体运动为顺缠丝不停地缠绕,以腰为轴,承上启下,协调催动;大拇指领劲小指开,带动肢体运动为逆缠丝不停地缠绕,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领手。

六种缠丝功动作名称:单手缠丝(左右);交叉缠丝;双捋缠丝;双分双合缠丝;开合交叉缠丝;虚步立圆缠丝(左右)。

一、起势【练法】身体自然站立。

两膝微屈,松垮收臀,向左开步,两脚与肩同宽。

(图1-1、图1-2)。

【要点】集中思想无杂念,全身放松。

【歌诀】顶天立地人中央,浑然一片无极象。

灵机一动太极意,气运四正四隅方。

二、单手缠丝(左右)1.右单手缠丝【练法】(1)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眼平视,膝节微屈。

重心左移,开右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收于腰间,右手置于腹前,顺逆缠丝画圆。

(图2-1~图2-3)(2)右手顺逆缠变逆顺缠,同时图2-2图2-1图2-3图1-2图1-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64功法重心左右变换。

(图2-4~图2-11)【要点】虚实左右变换,手护头又护裆,画圈。

【歌诀】右手缠丝为一圈,顺递递顺柔连图2-6图2-7图2-11图2-10图2-5图2-4图2-9图2-8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65功法绵。

以腰催动传于手,刚柔快慢自由选。

2.左单手缠丝【练法】(1)两脚开立,膝盖微屈,重心右移,开左步,成左弓步,右手收于腰间,左手置于腹前,左手做顺逆缠。

(图2-12~图2-14)图2-12图2-14图2-13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66功法(2)左手顺逆缠变逆顺缠,同时重心左右变换。

(图2-15~图2-17)(3)最后还原。

(图2-18、图2-19)【要点】重心随缠丝运动左右移动,重心移动时劲力主宰于腰。

圈要画圆。

太极拳呼吸的正确方法

太极拳呼吸的正确方法

太极拳呼吸的正确方法:
1、吸气时的轻、呼气要长,吸气时同时小腹内收,两脚十指抓地,涌泉穴要虚。

要注意,这与我们生活中的呼吸不一样,生活中那种吸气,气吸到胸中,胸往外挺。

这个吸入的气,收敛入脊背时,胸不但不往前挺,而且胸还要随者吸气而内收,这对初学者者讲很难掌握,我相信只要用心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

只要大家掌握要领,多加练习即可,太极拳是注重慢练的一种养生运动,不可急于求成。

2、呼气时,内气下行沉入肚脐以下的关元穴,小腹外凸,两脚掌放松,同时小腹也有发胀发热的戚觉。

肚脐以下叁寸的关元穴部位就是武术界常说的”丹田”, 元穴-寸半上边那个穴位叫气海,是男人们生长气息功能强壮要穴,关元穴下一寸的地方,是中极穴,又叫气原。

这叁个重要穴位的部位构成了"丹田” 全部位,丹田是产生内气的源泉,丹田的开合吸引,可促使任督两脉的沟通,经脉也同时得以贯疏,内气流转,通遍全身,肾脏部位有胀热的感觉。

肾为生命之源,强壮身体之本。

练功的效果好坏,关键的问题是肾脏是否随者呼吸而开合,是否随者动作的运动而开合。

3、着动作的快、慢、起、浮,要呼吸与动作的密切配合,动作中有连吸,连呼,长吸,长呼、短吸、短呼、轻吸、深呼,吸气时的轻、呼气要长。

同时面部肌肉放松,呼气时心要虚静,胸要松空,心静胸才能空,胸空横膈膜才能下降,左右两肋才能下沉,气才能沉至丹田,腹部也自然充实,肾脏也自然放松。

4、气时使身体下实上虚,上体圆转自如,盘稳若盘石。

呼吸时和动作协调一致很重要。

可猛吸猛呼或憋气。

、。

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陈式太极拳是许多人都非常喜爱的拳种,合理的练习陈式太极拳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利的,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在练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店铺为您整理了关于: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欢迎阅读!方法一:虚领顶劲主要就是要求头部的前顶与后顶之劲,能起到领起周身精神的作用,使脖后两条大筋竖直,是全身得到放松。

方法二:准头纳气准头位于鼻尖正中微下方,注意此处纳气则会心作鼻孔吸气,有助于上丹田的气机纳收与潜转,并能促进心气下沉积横脑膜的下降效果,有利于中气的团聚与潜转。

方法三:腧口纳气在松肩垂肘、含胸塌腰和束肋合腹及负阴抱阳的基础上,利用命门吸肚脐呼的方法,引导脊背诸腧(穴)口随着身体动作的开合,同时张驰、吞吐有序,以助背部阳经之气上运,促使牵动往来气贴背的完成。

方法四:皮毛要攻所谓攻,就是竖的意思,是指在全身肌肤放松缠绕运动过程个,使卫气增强,周身毛发进然竖起,并引导毛孔随着周身肌肉的松动缠绕及动作的开合和呼吸的过程,有弛张吞吐之感觉,形成了陈氏太极拳毛孔呼吸的能量。

方法五:气沉丹田是指身桩端正,中气贯串,腹实胸宽,用意识引导呼吸,息息归根,似乎有内气徐徐送往腹部与命门之间(前七后三)的感觉,决不可使力硬压小腹,但又要做到束肋合腹,确保以意行气(身功、心静、意专、气敛、神舒)十分自然。

方法六:气育鼓荡是指腹式呼吸运动中,利用横隔肌的升降活动,引导肺部和腹肌有规律地收缩及舒张,以便调整腹体的聚合达于自然化的需要,逐渐形成腹内“气机鼓荡、腾然有序”的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腹内之气充盈后,向命门形成冲震作用,任督二脉之气方能做到升降协调自然。

与此同时,注重周身的旋转、蛹动及动作的开合与呼吸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都是用于加强丹田的运聚能力,从而达到循序渐进,决不可急于求成,以防产生弊病。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1、轻松柔和架势平稳舒展,动作柔和。

2、连贯均匀从起势到收势的整套动作都紧密衔接,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身体重心始终在一个平行线上前后左右移动。

太极拳绝活缠丝功怎么练习

太极拳绝活缠丝功怎么练习

太极拳绝活缠丝功怎么练习太极拳是一种用意不用力的缠丝运动,要练到全身放松,屈膝松胯,塌裆坐腿合住劲,以腰胯为轴心左右旋转,手随腰动。

这才是强化训练内功和技巧的独门绝活。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绝活缠丝功,希望你们喜欢。

太极拳绝活缠丝功太极名家冯志强在书中强调:“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功,不明此即不明拳,缠丝功隐于体内。

入于骨缝,循经走脉,缠绕运行,是流布全身的一种内功。

缠丝是陈式太极拳独特的运行方法。

”“内外双修乃是到达太极高深境界的必由途径。

操演太极拳之时即是修炼内功之际。

外功(指武技)主练身手步,内功(指道功)主炼精气神。

只修内而不修外则肢体不灵,只练外而不修内则气血不活。

外功是内功的效能,内功是外功的根源,二者合一方是武功。

”太极名家洪均生也在书中强调:“按正规讲,大腿根的高度,应当随裆劲的松塌而和膝部略平,在步法进退肘,只能以腰的旋转带着小腿变化。

但这种功夫如今习陈式者多练不到了。

”洪均生强调了这种功夫练不到的主要原因是腰腿动作的不到位。

拳论说:“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这双重之病就是腰腿动作不到位。

拳论又说:“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所以腰腿动作不到位就是太极拳练功最大难题,也是练拳不练功的分界线。

而如今大多数人在练拳时没有全身放松,只会手动,而根本不会腰胯转动。

四十年前笔者在河南省焦作市工作时,拜范鸿信先生为师,学习陈式太极拳,十年后范先生调到开封后我与他失去了联系。

后来笔者在温县岳村工作时,有缘遇到高人指点,笔者的功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这位高人就是太极宗师陈照丕的外甥、陈式太极拳传人杨松泉先生(小名叫小泉)。

真是“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不得真传不入门,多走弯路不出功。

一层功夫一层理。

功夫不到理不明”。

杨松泉先生的拳架动作是一步到位,“神气鼓荡,刚柔相济,周身一家。

外练身手步,内炼精气神”。

杨松泉先生的功夫是“随意举动,自成法度;挥之使去,不得不去;引之使来,不得不来;内劲猝发,摧枯拉朽,入木三分”。

说说陈氏太极拳的呼与吸(中)

说说陈氏太极拳的呼与吸(中)

说说陈氏太极拳的呼与吸(中)陈氏太极拳学习者精选编辑陈氏太极拳呼吸的具体的锻炼方法(一) 逆腹式呼吸练习逆腹式呼吸在吸气时逐渐收缩腹部, 在呼气时腹部鼓出。

准备姿势:两脚与肩同宽, 两脚使劲下踩。

前后逆腹式呼吸法:两手交叉于小腹前, 右手在外, 左手在里, 虎口相扣。

首先用鼻吸气, 吸气同时收腹、松胯、提肛。

小腹使劲内收, 吸到底。

肚脐与命门穴形成一股对拉劲。

然后含气, 吸满后, 略停闭气, 不吸不呼, l至3秒钟。

在短时间内暂停丹田呼吸叫含气。

最后呼气, 小腹使劲外鼓, 同时命门、整个腰际全部外撑。

呼到不能再呼为止。

肚脐与命门穴形成一股前后对顶劲。

这样周而复始地吸停呼, 每次练习不少于50次。

上下逆腹式呼吸法:首先用鼻子吸气, 吸气同时慢慢地收腹, 将腹腔中的气由下而上至胸腔中, 使胸部突出, 尽量地吸气并突出胸部。

两手随吸气慢慢地从体侧抬至与肩同宽同高, 力点在腕背。

吸气尽时, 屈臂于胸前。

然后停, 吸满后, 略停闭气, 不吸不呼, 1至3秒钟。

最后用鼻子呼气, 同时慢慢地鼓腹, 使胸部内收, 腹部尽量地鼓出。

两手随呼气慢慢地从胸前下按至小腹前, 力点在掌根。

这样周而复始地吸停呼, 每次不少于50次。

(二) 拳势呼吸练习套路练习时, 呼吸随着动作的变化进行呼与吸为拳势呼吸, 是习拳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一种呼吸方法。

拳势呼吸是有意识地将呼吸和动作结合起来, 呼吸的长短和动作的过程相联系, 呼吸的吐纳也和动作的开合曲伸相关联。

拳势呼吸的规律为:起吸落呼、合吸开呼、蓄吸发呼。

要自然顺畅, 不能因动作而限制呼吸。

一般是动作外展为呼, 内收为吸;动作沉降为呼, 提升为吸;发劲时为呼, 蓄劲时为吸;胸腔舒张时吸气, 胸腔收缩时呼气;随劲力蓄收时吸气, 随劲力发放时呼气。

拳势呼吸的基本形式是“气沉丹田”的逆腹式呼吸。

拳势呼吸的练习方法有单手平圆法和结合套路动作的练习。

结合套路动作的练习可以在套路练习过程中进行, 或者在套路练习前后挑选部分动作专门进行。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份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份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1)份太极拳的呼吸方法1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太极拳的呼吸方法1、动作和缓,呼吸自然呼气时上层之气(后天之气)由鼻呼出,同时下层(先天之气)反降之丹田:吸气时上层之气由鼻吸入,下层之气反由丹田逼上.此境界俗日“气通”。

凡是习练太极拳至相当程度,经名师口传面授均能达到.然而初练者可不必过分求之,以免妨碍拳式姿势的正确。

初步的练习者只要求达到动作和缓,呼吸自然.周身舒适和顺即可。

比较正规的太极拳是不可以急功近利的,它要求人们专心思想,不想想东想西的。

2、周身松柔,思想宁静达到太极拳要求的'呼吸有一逐步渐进的过程。

初练一二年之内.着重注意架势的正确就可以了,可以暂且不讲究呼吸,只是听其自然.慢慢形成太极拳呼吸方法。

通过改变呼吸频率、刻意屏气等方法勉强使气沉丹田,势必易入歧途。

经二三年练习后.姿势拳架逐渐正确,周身松柔.思想宁静,达到一定程度时.则气之呼吸运用就不可不加注意了。

若不明此理,日后难以达到太极拳之较高境界。

3、呼者为实、为发、为开很多书籍中说,打太极拳都要注意呼吸中的气,自然和本身要相结合,该呼吸的时候呼气,该吸气的时候吸气。

盖吸者为虚、为蓄、为合:呼者为实、为发、为开。

知之然后身体能灵活,否则虚实不清.真谛全失。

近代普通的太极拳教习授徒一般分为内外两部.内部为呼吸.外部为拳式,但往往是只教外部,不传内部。

因授之不得其法,反滋弊端,还不如听其自然为好。

练习日久.或能知其诀窍。

4、收手为吸,下降为呼说来太极拳的呼吸也没有什么诀窍。

在架势练习中,大抵出手为呼.收手为吸.下降为呼,上升为吸;在推手练习巾,按为呼.挤为呼,捋为吸,棚为吸;被捋为自然小呼吸。

5、心静则不致有误此小呼吸乃求心静.心静则可看清对方之行动,而不致有误。

如被挤、被按.不能再吸时.则改为呼,使__之气散于四肢。

在大捋中之呼吸.闪为呼,靠为呼。

按为呼,捋为吸,被靠为吸,被捋为小呼吸.转身将按未按时.亦为小呼吸。

缠丝劲的运动方式及方法

缠丝劲的运动方式及方法

缠丝劲的运动方式及方法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陈氏太极拳的精华所在,故在练习时比较强调与重视。

缠丝劲的运动方式,陈照丕老师在理论十三篇中明确指出“缠丝劲分顺缠、逆缠、上缠、下缠、左缠、右缠、里缠、外缠、大缠、小缠、正缠、倒缠,以及百般缠法,都是结合中气运行的。

”虽缠丝劲的方法很多,但在初练时,不必指出哪部分是什么缠法,只分出正缠、倒缠即可,也就是顺缠、逆缠法。

陈式太极拳老架演练中,手和腿的顺逆缠丝表现行式为:小拇指领劲大拇指里合向手心方向旋转为顺缠,大拇指领劲小拇指里合向手心方向旋转为逆缠;腿的膝关节外旋脚小指领劲为顺缠,腿的膝关节内旋脚大指领劲为逆缠。

其它缠法,在练拳时有什么身法,就有什么缠丝劲的表现。

顺、逆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运动中相互矛盾、相互转化又互为其根的两种基本缠丝法,它们存在于太极拳整个套路运动过程中,并贯串始终。

在这两种基本缠丝法之下,因方位不同和变换各异,又分出五对不同的方位缠丝。

即:左右缠丝、上下缠丝、里外缠丝、大小缠丝、进退缠丝。

其中左右和上下的方位缠丝合成为一个整圆,同时结合里外,使平面圆变成立体圆,这正是太极式螺旋运动所必具的特色。

其次,为了在练拳时有左右逢源,内外结合,周身一家起见,又有大小、进退两对方位缠丝配合,以满足健身和技击上的特殊需要。

因此,太极拳每一个拳式,在顺逆基本缠丝的基础上,至少要有三对方位缠丝结合一起进行运动。

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可以使动作在划弧线运动时有了一定的依据,不论是学习或纠正拳式,也就容易多了。

结合日常习练的经验,根据习练的需要缠丝劲主要分为:单手正面缠丝(单云手)、双手正面缠丝(双云手)、单手侧面缠丝、后捋缠丝、前掤后捋缠丝五种。

下面以单手正面缠丝中的左单云手为例,介绍一下缠丝劲的练习方法。

动作一:两脚开步成左弓步,左手上掤至左膝上方与肩平;右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4指在前,目视左手,重心在左。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左手划弧下沉,里合于小腹前,为顺缠丝劲。

练太极拳怎么呼吸

练太极拳怎么呼吸

练太极拳怎么呼吸
一、练太极拳怎么呼吸二、练太极拳的好处三、练太极拳的禁忌有哪些
练太极拳怎么呼吸1、练太极拳采用顺腹式呼吸
顺腹式呼吸是在放松下的自然呼吸。

吸气时小腹逐渐隆起,呼气时小腹逐渐收回,如人躺下或养神时呼吸的现象。

它在练功中的功效是用意不用力而神形自然,周身气息顺达而有益于健身;逆腹式呼吸多有人为之意。

吸气时稍用意收腹,使小腹收凹,有蓄劲护肫功效。

呼气时腹部放松小腹隆起,有利于发丹田劲,发劲自然有力。

2、练太极拳采用自然呼吸
自然呼吸,也就是顺其自然。

在太极拳修炼的初期阶段,只要求做到能通过调节呼吸消除紧张、缓解压力、形体舒松自然,这是调息的第一步。

这个阶段不要求在掌握动作的同时兼顾呼吸,只要求呼吸顺其自然、自动调节。

3、练太极拳采用腹式逆呼吸
逆呼吸是气随形走、呼吸与动作配合一致的呼吸,是部分练拳者追求的呼吸方法,带有明显的层次性。

它脱离了深呼吸深、细、匀、长的规律,感觉也跟深呼吸相反,呼气时小腹松弛,吸气时小腹收缩。

同时腹式逆呼吸也不像深呼吸那样有节律,而是随着练拳动作的升、降、开、合,小腹自然、自动有松有收,呼吸完全跟随动作,配合动作,气沉丹田,内气运行。

练太极拳的好处1、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
练拳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和第二信号系统处于高度的兴奋集中状态,而皮质的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处于抑制状态,这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患者十。

太极缠丝技巧分享

太极缠丝技巧分享

太极缠丝技巧分享太极缠丝技巧分享太极拳缠丝劲训练是一个细腻的过程,下面店铺来给大家分享太极缠丝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论缠丝功“太极拳,缠法也”。

陈式太极拳所称的缠丝劲也就是螺旋、弧线运动轨迹,无论是在练拳和推手当中,它都是建立在“掤”劲(太极拳的掤、捋、挤、按四正劲法之一)基础之上的运动。

练习时要求周身缠丝劲无处不在,无论是手上、脚上;腰上、腿上;肘上、膝上;也无论是大缠、小缠;左缠、右缠;顺缠、逆缠,在练拳时无时不在。

缠丝劲的实质就是一种弧形的引化方法,使对方的来劲改变方向,所谓:“引进落空合即出”。

练习时一定要加上“稝劲”意念,所谓:“用意不用力”,就形成了太极拳的以“掤”劲为主的沾粘劲,这就是太极拳的精髓。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既要处理好外形方面的辩证关系,又要用意念引导,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如此内外结合,实在是不容易,因此,解决问题就要从最简单的单式基本功开始,世界上存在的最基本的东西也就是最根本所在。

缠丝劲的实质,就是一种掤劲的弧形运用,无论是在健身和技击运用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功效。

在健身方面:这种螺旋、缠绕的运动方式,不仅对于人的筋骨、关节、皮肉以及内脏和各个系统功能,都起到了良好的按摩作用,加之意念、神经的调节作用,更促使经络畅通,使气血循环旺盛。

在技击方面:按照太极拳的原则“舍己从人”,我运用缠丝劲、稝劲、粘黏劲引入彼劲,使对方的来力改变方向而不脱离,并使其失去重心,站立不稳。

由于运用太极拳特有的“掤劲”引化,沾粘连随,不丢不顶,可使对方处处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这时我处处占据主动地位,随时可以出击,这叫做:“引进落空合即出”。

练习太极拳,不仅要做到形状走螺旋、缠丝劲,而更主要的是用意不用力,每一动用意念做先导,这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运动的关键一点。

我们要在长期锻炼肢体运动放松的质量上下功夫,非由此入手不可。

在意气的引导下,形成极松柔,极灵活,刚柔相济而且是掤劲不丢的、沾粘连随的缠丝运动规律。

缠丝劲原理拆解:从丹田到周身,达于四稍,流转不息

缠丝劲原理拆解:从丹田到周身,达于四稍,流转不息

缠丝劲原理拆解:从丹田到周身,达于四稍,流转不息
缠丝劲原理拆解:从丹田到周身,达于四稍,流转不息
内劲发源于腹部丹田。

古人以丹田为气海,每势完成,必令气归丹田。

丹田劲如假定以十分计算,用意识将六分劲上行分达两肩,缠绕运转至膊、肘、腕、掌,透达于两手指尖。

手臂外旋的称作顺缠,先小指,依次至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指。

手臂内旋的称作逆缠,先大指,依次至小指。

另外四分劲往下运行,经胯分达两腿缠绕运转至膝、足,透达两足尖,先小趾,依次至大趾。

随着动作的开展、引伸、呼气而运转缠绕到四梢(两手尖、两足尖),是由内而外的顺缠,称作前进缠丝劲(简称进缠)。

这就是呼、伸、进、放、开、发劲。

等到内劲贯到九分,神气贯到十分,姿势似停非停的时候,动作的开展者转化为合聚,引伸者转化为回缩,呼气将尽转化为缓缓吸气,这时内劲之上下行到达四梢者复由原路线缠绕退行至腹部(复归丹田),是由外而内的逆缠,这称为后退缠丝劲(简称退缠)。

这就是吸、屈、退、收、合、蓄势。

缠丝劲在陈氏太极拳表现得很明显,缠绕运动的幅度大,而其它太极拳流派虽然仍包含有这种运劲方法,不过缠绕运动的幅度小,外形上不太明显,因而也有人称作抽丝劲。

这种缠绕进退的缠丝(抽丝)劲练法,极其细致,能够使全身各部分都能在意识引导下得到锻炼,完全符合中医的经络学说,对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极有成效。

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如何练习

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如何练习

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如何练习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陈式太极拳“缠丝劲”又叫“缠丝功”,是陈式太极拳运动内缠外绕相结合的总称,也是陈式太极拳的灵魂所在。

陈式太极拳“缠绕”一词,是由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在《拳经总歌》中首次提到;其中“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一句,集中体现了陈式太极拳运用缠绕运动的特点。

后来陈鑫在其所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中,站在一个新的理论高度阐述说:“吾读诸子太极图而悟打太极拳,须明缠丝精(劲)。

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

”概括了“太极中分一气旋”的太极拳理论精髓。

“缠丝劲”的本质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即是指“中气”潜转达于肌肤缠绕运行的外形体现,也是“以形导气”的必然途径。

而“中气”则是“缠丝劲”的灵魂与主宰,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动力所在。

所以理解和掌握“中气”的凝聚与潜转,是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必备条件。

“中气”居人体正中央,上通百会穴,下通会阴穴,一线贯串。

“中气”之中,即是正中,中庸也,即不偏、不倚、不滞、不息、无过不及。

“中气”之气,就是指以心意为主体行阴阳五行之气。

但气又分先天与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即是人生的先天元气,秉受于父母,居人体正中央;后天之气则是指大自然之气与水谷生化之气,纳进人体内扶助元气壮大充盈。

其气出入于命门,听令于心神,驱使躯干和四肢各依其“中”缠绕运行,形成了以“中气”潜转为轴线、形体运动走螺旋的“缠丝劲”运动网络。

“缠丝劲”在河南方言中又称为“麻花劲”,取其缠绕象形之意,说明多股阴阳劲像麻花形状拧绕在一起,它的运动模式则是根梢(节)拧转,中节随动。

运动时类似“麻花钻”原理,钻头工作时,沿其中轴线螺旋下降,物屑却反方向沿着钻头纹线轨迹同步螺旋上升;身体同时螺旋下沉,手臂旋转上升的动作,在陈式太极拳盘架与推手较技中尤为多见,这就是在其中气贯串中,身躯与四肢缠丝结合的一种具体表现。

“缠丝劲”俗称太极拳内功,讲究“气功、劲功、意功”三者合为一体。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主要有三种:自然呼吸、深长呼吸和腹式呼吸。

1.自然呼吸:太极拳强调自然放松的状态,因此呼吸应自然流畅,不加强故意调控。

呼吸应平稳、均匀、轻松,与身体动作相协调。

2.深长呼吸:太极拳练习中,有时会需要放松自身,聚焦精神,这时可以进行深长呼吸。

深长呼吸可以通过鼻子吸气,用腹部扩张呼气来实现。

吸气时慢慢吸气,尽可能让气体填充到腹部,并感受全身舒张。

然后,缓慢地呼气,使腹部收缩。

通过深长呼吸可以放松身心,增加内部能量和稳定性。

3.腹式呼吸:太极拳中的腹式呼吸是一种深度的呼吸方法,通过调整呼吸方式来增加气息的深度,增加体内能量的积聚。

腹式呼吸主要通过鼻子吸气,用腹部扩张,并慢慢呼吸出气。

吸气时将气体引入腹部,呼气时放松腹部,使气体自然呼出。

腹式呼吸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提升氧气供应,增强体力和耐力。

无论采用哪种呼吸方法,都应放松呼吸,与太极拳动作相匹配,随着动作的进行进行调整,以帮助练习者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静功缠丝太极拳的腹式深呼吸是来自源远流长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因此它的呼吸法和近来采用为临床诊疗的气功疗法的呼吸法是同出一源的。

不过,静功缠丝太极拳是动静交修,内外兼练的整体和内外统一的拳术,它的姿势复杂多变
,全身各部分的动作“清规戒律”很多,配台呼吸一时不易恰到好处。

气功疗法是静中求动,姿势单纯
,呼吸方法比较容易掌握。

静功缠丝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有助于调节神经,“按摩”内脏,畅通气血,促进新陈代谢,调整呼吸,进一步使动作与呼吸自然协调,做到“神形合一”。

静功缠丝太极拳呼吸法主张“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的方法是,立身端正,有意识地引导气体徐徐有下行的感觉.送人腹部脐下,不许使力硬压。

练拳时心平气和,凝神一志,以意运动,要求做到十六个字:“安神静练,物我两忘,心息相依,呼吸自然。

”这就是要消除杂念,心意入静,只有那着重锻炼的内脏部分在动外形(四肢百骸)是随着内脏的缓缓运动而运动着的。

静功缠丝太极拳主张要用意识指导动作,调节呼吸,在极为宁静的情绪下进行适度的锻炼,在“气沉丹田”的基本要求
下,随着动向的变换,使呼吸与“内气潜转”协调,逐渐达到“气遍身躯不稍滞”的要求。

通过腹式呼吸运动,膈膜一上一下,内脏做轻微的带有浅弧形的按摩运动,促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

在调节呼吸方面,于各家太极拳有所不同。

静功缠丝太极拳的“调息法
”,它是一种“悠、匀、细、缓”,“不徐不疾”的呼吸法,纯自鼻孔呼吸,“呼吸无声,不结不滞,出入绵绵,若存若止”,这种“吐唯细细,内唯绵绵”的呼吸法。

可以降低肺换气的次数,控制呼吸,缓和心脏跳动,有助于人静。

以下介绍几种呼吸法。

(1)气沉丹田法
头正、身直、头上顶(似顶一皮球),两足跟并齐
、两足尖分开
,距离为本人一拳宽,口唇轻闭,舌舐上颚,鼻孔自然地呼吸;全身用意识引导松开,双手自然下垂,小指尖轻贴大腿中部;头部虚领顶劲,脊柱节节往下松沉,胸背部的肋肌也自然地松沉,足跟足趾和足掌轻轻沉住;胸部宽舒,脐下腰部微充实,目光平视,去除杂念
,意存丹田,自觉心平气和,同时两臂内旋
,以小指领劲上提,提于胯平,再以中指领劲上提,提至手
与肩平,同时臂外旋,提至中指柑刘小指与头平向内旋,手心向有气体下行的感觉,徐徐送人腹部脐下;这时横膈膜自然上升,腹部自然地微向内收,吸气将尽,肛门括约肌即微微收缩(
吊裆),使气聚于丹田略停一停,这是一吸。

随即继续用意引导驭手带弧形屈肘内收,缓缓下落至肩平,也就是以中指领劲向前指,两手心相对;同时肛门括约肌随即松开,缓缓以鼻吁气;这时横膈膜自然下降,小腹部自然地外凸,这是一呼。

心静,目光随手起落,动作轻松,速度均匀。

(2)调息法
它是一种“悠、匀、细、缓”,“不徐不疾”的呼吸法
,纯自鼻孔呼吸,“呼吸无声,不结不滞,出入绵绵,若存若止”
,可降低肺换气次数,控制呼吸,缓和心脏跳动,有助于人静。

(3)迎气法
口呼鼻吸,“
其口似开非开,似闭非闭,口呼鼻吸,任其自然”,“以鼻引气,口呼气,稍微吐之,不得开口”,“从口细细吐出尽,还以鼻细细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