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实践与学分认定学科竞赛
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学分认定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学生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统一于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和毕业要求中,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根据《高等教育法》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本科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除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还应取得社会责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以下简称为“三教”)不低于8个学分,专科生不低于6个学分,方准予毕业。
第三条“三教”学分包括4个方面:1.创新创业;2.社会实践;3.文体活动;4.其他方面。
第二章创新创业学分的标准第四条学科技能竞赛的学分认定(同类竞赛只取最高学分,不重复记学分)1.参加A类学科技能竞赛,获特、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计5、4、3、2学分(不设特等奖的竞赛,获一、二、三等奖者,可分别计5、4、3学分);2,参加B类学科技能竞赛,获特、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计4、3、2、1学分(不设特等奖的竞赛,获一、二、三等奖者,可分别计4、3、2学分);3,参加A、B类以外省级以上学科技能竞赛,获特、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计2、1.5、1、0.5学分(不设特等奖的竞赛,获一、二、三等奖者,可分别计2、1.5、1学分);4.参加校级学科技能竞赛,获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计2、1、0.5学分;5.凡参加以上各类学科技能竞赛而未获奖者,均可计0.3学分。
第五条科研学术活动的学分认定1.在公开出版的报纸、杂志上发表非专业性文章,根据报纸、杂志的级别确定学分:(1)在校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第一、第二作者分别计1、0.5学分;(2)在省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第一、第二作者分别计2、1学分;(3)在国家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第一、第二作者分别计4、2学分;⑷在省级以上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第三作者计0.5学分,后续排名不计分。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是指针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新活动所获得学分的认定标准和规定。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施创新学分认定制度,以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
一、认定标准1.1 创新活动范围: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应明确创新活动的范围,包括科研项目、创业实践、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各类创新活动。
1.2 参与要求:细则应规定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要求,包括参与时长、完成任务、取得成果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1.3 认定标准:制定认定标准,明确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所获得学分的具体计算方式和评定标准,确保认定公平公正。
二、认定流程2.1 申请材料: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后,需准备相关申请材料,包括活动证明、成果展示、指导老师推荐信等。
2.2 评审流程:设立专门的评审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对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审,评定学生所获得的创新学分。
2.3 结果公示:评审结束后,将学生的创新学分认定结果进行公示,确保透明度和公正性。
三、学分使用3.1 学分转换:学生获得的创新学分可转换为学业学分或绩点,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3.2 学分累积:学生在校期间可累积获得的创新学分,为将来的学业发展和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3.3 学分认可: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应明确学校对创新学分的认可范围和使用方式,确保学生获得的学分得到有效利用。
四、激励机制4.1 奖励措施:学校可设立创新学分奖励机制,对获得创新学分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创新活动。
4.2 荣誉称号:设立创新学分荣誉称号,对获得一定数量创新学分的学生进行表彰,鼓励学生持续参与创新活动。
4.3 实践机会:通过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五、监督与评估5.1 监督机制:建立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的监督机制,对评审过程进行监督,确保认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是指通过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科研、创新实践等活动,积累相关学分,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规范大学生创新学分的认定流程和标准,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认定范围1. 科研项目:包括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实验工作,如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校级科研项目等。
2. 创新实践项目:包括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
3. 学术论文发表:包括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国际会议上的发表。
4. 专利申请:包括参与专利申请并成功获得授权的项目。
三、认定标准1. 科研项目认定:(1) 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按照项目级别和参与程度给予相应学分,如主持人可获得10学分,参与人员可获得5学分。
(2) 参与校级科研项目:按照项目级别和参与程度给予相应学分,如主持人可获得8学分,参与人员可获得4学分。
2. 创新实践项目认定:(1) 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按照项目级别和参与程度给予相应学分,如主要负责人可获得8学分,普通成员可获得4学分。
(2) 参与学科竞赛:按照竞赛级别和获奖情况给予相应学分,如国家级一等奖可获得6学分,校级二等奖可获得3学分。
(3) 参与社会实践:按照实践时长和实践内容给予相应学分,如参与暑期社会实践一个月可获得4学分,参与志愿者活动一个学期可获得2学分。
3. 学术论文发表认定:(1) 核心期刊发表:按照期刊等级和作者位次给予相应学分,如SCI一区发表可获得8学分,第一作者可获得4学分。
(2) 国际会议发表:按照会议级别和作者位次给予相应学分,如国际顶级会议发表可获得6学分,第一作者可获得3学分。
4. 专利申请认定:(1) 发明专利授权:按照专利类型和参与程度给予相应学分,如发明专利授权可获得10学分,主要参与者可获得5学分。
(2)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按照专利类型和参与程度给予相应学分,如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可获得8学分,主要参与者可获得4学分。
四、认定流程1. 学生申请:学生在完成相关项目后,需填写认定申请表,附上相关证明材料,如项目证书、论文发表证明等。
青岛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

青岛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修订版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鼓励和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课外创新创业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进一步规范学校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的认定与管理,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创新创业实践学分是指本科生在修业年限内,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职业资格认证、专业资格考试、发表论文或作品、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学术交流、创业实践等活动所取得的成果,经学校认定后所获得的学分。
第二章认定范围第三条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的具体认定范围及内容如下: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完成项目计划内容,验收合格及以上者。
2.学科竞赛。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成功参赛并获得相应成绩。
3.职业资格认证。
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获得执业或从业资格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4.专业等级考试。
学生通过各类专业等级考试,获得相应专业等级证书;参加其他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获得相应证书或成绩证明。
5.学术论文。
学生以青岛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
6.著作、作品。
在出版社出版专著、译著;发表或获得校级以上表彰的文学作品、美术及艺术设计作品、音乐作品及表演奖励等。
7.科技创新活动。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或教研课题,或参加开放实验项目研究,或其他科技创新活动,提交2000字以上的实验或研究报告,并考核合格。
8.专利、软件著作权。
学生以青岛大学为第一专利权人获得专利或软件著作权,专利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9.学术会议。
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或学术交流活动,在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或做墙报展示。
10.学术报告。
学生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告,并提交学习心得文章。
11.创业实践。
学生参加创业训练营活动并撰写完善的商业计划书,入住学校各类创业孵化基地或工商注册的项目团队。
创新创业学分认定方法

学科竞赛加分标准如下
①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和院级学科竞赛者 按标准加分。 ②食品学院各组织举办或承办的学科竞赛: a.国家级比赛:大学生创新性研究竞赛(如 康师傅杯、李锦记杯等) b.省级比赛:广东省食品类学生实验技能大 赛等。 c.校级比赛:丁颖杯、丁颖杯附加赛等。 d.院级比赛:实验技能创新大赛、摄影比赛 等。 ③团队参与享受与个人参与同样的加分。
类 别 0.5 级别及相应学分数 1 文科获一级 以上等级证 书,理科获 二级以上等 级证书 获初级程序 员证书 达到二级甲 等水平者 达到一级乙 等水平者 初级 劳动部门认 可 中级 获高级程 序员证书 获系统分析 员证书 达到一级甲 等水平者 高级 1.5 2
职 业 资 格 考 证
全国高等学校非计算机 (软件)专业计算机(软 件)等级考试
①食品学院三下乡的获奖团队(包括寒假 科技下乡(院级)、暑假三下乡(分为院 级、校级、省级)等) ②华南农业大学首届调研报告大赛的参与 者予以加分。 ③团队参与享受与个人参与同样的加分。
文体竞赛
包括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类: 其中国家级及省级是指相应国家行政管理部门 主办的各类正式文体比赛; 校级体育竞赛是指学校体育部主办的全校性的 正式体育比赛,校级文娱活动是指学校团委或学 生处主办的全校性正式文娱活动; 院级是指学院(部处)主办的相关正式活动。
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 软件水平考试
广东省普通话水平测试
各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 试 各类上岗证
Ο创新训练项目
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 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及学校公布的相 应级别的企业资助项目等已结题的项 目。院级项目需参照本办法第三条报 教务处审批公示后执行。
创业活动项目 各级挑战杯创业大赛、大学生创 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业实践项 目及学校公布的相应级别的企业资助 项目等已结题的项目。院级项目需参 照本办法第三条报教务处审批公示后 执行。
学科知识、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积分评定标准

学科知识、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积分评定标准竞赛创新积分=A*B*C1・A为获奖等级为同一项目类学生排序系数集体项目的前三名参赛者获取相同的最高学分,第四名以下(含第四名)的参赛者乘以调节系数50%后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以0.5为界限,0.1-0.4则取0;0.5-0.9则取0.5。
3.C为竞赛项目的影响因子物理学院竞赛项目影响因子对应表对于以上未涉及到的项目,若其确实具备较高水平且对学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具有较为显著推动作用,经学院认定后可追加赋值。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积分评定标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积分=A*B*C1.A为项目级别2・B为同一项目类学生排序系数第一负责人系数为 1.0,非第一负责人乘以调节系数50%后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以0.5为界限,0.1-0.4则取0;0.5-0.9则取0.5。
3・C为“十佳”或“优秀”项目系数。
被评定为校“十佳”或“优秀”的项目,给予1.5优秀项目系数。
公开发表作品积分评定标准公开发表作品创新积分=A*B1・A为发表作品等级为作者排序系数第一作者系数为1,若导师为第一作者,则第二作者可视为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以下(第四作者以下不得分)以各级第一作者得分依次乘以调节系数80%,60%,40%后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以0.5为界限,0.1-0.4则取0;0.5-0.9则取0.5。
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积分评定标准表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创新积分=A*B1・A为成果发明等第一转让人、第一开发人、第一研制人、第一专利人等第一负责人系数为1。
第二负责人以下(第四作者以下不得分)以第一负责人得分依次乘以调节系数80%,60%,40%后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以0.5为界限,0.1-0.4则取0;0.5-0.9则取0.5。
开放实验积分评定标准表开放实验积分=A*B*C1.A为开放实验项目工作量系数教务部根据申报项目内容与性质核定该课题的开设学时数核定学时数的1/32为系数A。
创新创业学分成果的级别认定

创新创业学分成果的级别认定
创新创业学分成果的级别认定
⼀、科技与学科竞赛、创业竞赛
1.挑战杯(科技类)、数学建模及教育部⾼教司确认的科技竞赛
相应认定为国家级或省级科技竞赛;
2.挑战杯(创业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河南省教育厅发
⽂组织的竞赛认定为省级科技竞赛;
3.河南省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竞赛为厅级科技竞赛;
4.⼀级、⼆级学会(协会)组织的竞赛;
5.教务处和校团委组织的科技与学科竞赛为校级;
6.未列⼊的竞赛不予认定。
⼆、学术论⽂与著作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认定。
中⽂期刊论⽂被三⼤检索机构收录(知⽹、万⽅、维普),著作有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
三、科技成果
1. 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项⽬和省教育厅组织的教改鉴定项
⽬认定省级项⽬;
2.学校教务处组织的教改课题、创新实验项⽬认定为厅级项⽬。
四、⽂体活动
1.教育部、⽂化部、团中央组织的⽂体活动认定省级;
2.省教育厅、⽂化厅、团省委组织的⽂体活动认定厅级项⽬。
运城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及置换办法

运城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及置换办法院教字〔2018〕15号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根据《运城学院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一、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的设置(一)创新创业实践学分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各类科技活动、创新实验、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及创业实践等活动取得成效,经审核认定取得的学分。
(二)学校将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期间除须修读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外,还要完成创新创业实践2学分。
(三)根据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按认定标准给予不同的学分。
二、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的认定范围(一)学科竞赛:指由政府职能部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企业和行业学会及其他学术团体举办,由高校在校大学生参加的与学科专业紧密相关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二)科学研究:指参加科技活动、主持或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或开展设计型、研究性试验,或在校内外刊物公开发表文章或艺术作品等。
(三)发明创造: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专利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等。
(四)创业训练与实践:指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模拟市场,学校或上级部门批准立项的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和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
(五)经学校认定的其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三、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的认定标准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按《运城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奖励标准》(见附件1)执行。
四、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的认定程序(一)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组,负责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
各二级院、系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及积分的复审、上报工作。
(二)每学期的第二、三教学周,由学生本人填写《运城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申请表》(见附件2)和必要的证明材料各一式二份,上交学生所在二级院、系;各二级院、系依据本办法,对申报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学生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公示和认定。
技能类创新创业学分实施细则

附件1:技能类创新创业学分实施细则第一条技能类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范围及标准(一)学科竞赛。
在学科竞赛或综合类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得国际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者,计7学分;获国家级特、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计6、5、4、3学分;获得省级特、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计5、4、3、2学分;获得市级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计2、1、0.5学分;获得校级特、一、二、三等奖者, 分别计1、1、0.5、0.5学分; 获得院级一等奖者,计0.5学分(校级和院级学科竞赛认定总学分最多不超过2学分)。
(二)参加文体比赛(含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知识竞赛等),获得国际或国家前三名者分别计6、5、4学分,其余名次获得者计2学分;集体项目(6人以上)获前三名者,每人分别计5、4、3学分,集体项目其余名次获奖者,每人分别计2学分。
获得省级前三名者分别计4、3、2学分,其余名次获得者计1学分;集体项目获前三名者,每人分别计3、2、1学分,集体项目其余名次获奖者,每人分别计0.5学分。
获得市级前三名者,分别计2、1、0.5学分;集体项目(6人以上)获第一、二名者,每人分别计1、0.5学分。
(三)参加国家、省、市大型文体活动者,每次分级别计4、3、2学分。
第二条教务处是认定相关学科竞赛活动及文化、艺术、体育比赛的资格单位。
其他单位组织的相关技能活动如需获得相应学分,需报教务处审核通过并备案。
第三条学生参加多项技能类创新创业项目所得学分可以累加;同一项目成绩获多项奖励,按可获得的最高学分计算,不得累加。
附件2:科研类创新创业学分实施细则科研类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范围及标准如下。
(一)科研获奖。
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成果一、二、三等奖,分别计6、5、4学分;获得省级成果一、二、三等奖,分别计4、3、2学分;获得市级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计2、1、0.5学分。
(二)科研项目。
1.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计6学分,参与人4学分;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计5学分,参与人3学分;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计3学分,项目组其他成员2学分。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大学生创新学分是指通过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为了规范大学生创新学分的认定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认定对象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适用于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
三、认定标准1. 创新项目类(1)科研项目:参与科研项目并发表论文或取得专利成果,可获得创新学分。
(2)创业项目:参与创业项目并成功落地运营,可获得创新学分。
(3)社会实践项目:参与社会实践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果,可获得创新学分。
2. 创新竞赛类(1)学科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可获得创新学分。
(2)创新创业竞赛:获得国家级及以上奖项,可获得创新学分。
(3)科技创新竞赛:获得国际级奖项,可获得创新学分。
3. 创新实践类(1)创新讲座:参加创新讲座并完成学习任务,可获得创新学分。
(2)创新工作坊:参加创新工作坊并完成实践任务,可获得创新学分。
(3)创新实验室:参与创新实验室项目并取得实践成果,可获得创新学分。
四、认定流程1. 学生申请学生根据自身参与的创新活动,填写认定申请表并提交相关材料,如项目报告、获奖证书等。
2. 学院初审学院负责对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核,确保材料齐全、真实有效。
3. 评审委员会评审学校成立创新学分认定评审委员会,由相关专家和教师组成,对学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根据认定标准进行评分。
4. 认定结果公示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结果,对符合认定标准的学生进行认定,并公示认定结果。
5. 异议申诉学生对认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期内提出申诉,学校将组织专门的申诉处理小组进行复核。
6. 认定结果确认经过申诉处理后,学校最终确认学生的创新学分认定结果,并将结果通知学生和相关部门。
五、认定结果的利用1. 学分累计学生获得的创新学分将计入学生的学分总数,作为毕业要求之一。
2. 学业荣誉学生获得一定数量的创新学分后,可以获得学校颁发的创新学分荣誉证书。
中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范围及标准

附件1中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范围及标准一、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分的认定备注:1.以上项目必须为教务处认定的结题项目。
2.结题答辩为优秀的项目上浮1个学分。
3.项目负责人所获得的学分按上表中分值认定,项目成员按照上表中分值的50%认定。
二、学科竞赛学分的认定备注:1.获奖项目以证书或者举办单位文件为准。
2.学校参照教育部、教育厅相关文件,考虑竞赛的主办单位、含金量、影响面等因素,结合学校实际,将竞赛分为超级竞赛、一级竞赛、二级、三级竞赛。
竞赛的分级将根据教育部、教育厅分级目录的变动而进行增减,每年发布竞赛分级目录(见附件3)。
3.超级竞赛获奖项目的学分认定为上表中每个等级分值的1.5倍;一级类竞赛获奖项目的学分认定为上表中每个等级分值的1倍;二级竞赛获奖项目的学分认定为上表中每个等级分值的0.8倍;三级竞赛获奖项目的学分认定为上表中每个等级分值的0.6倍。
4.对于部分学校不掌握的竞赛,参加了国家级竞赛但未获奖,按照三级竞赛校级一等奖分值认定。
5.各级学科竞赛获奖项目负责人所获得的学分按第3项认定,项目成员按第3项分值的50%认定。
三、创业实践学分的认定备注:创办企业的法人必须为在校大学生,且公司在经营期内有盈利,企业法人所获得的学分按上表中分值认定,企业成员按上表中分值的50%认定。
四、学术论文学分的认定备注:1.论文必须是在有正式刊号的学术类刊物上发表,期刊的级别按照学校期刊定级标准确定,期刊上的文字作品一般不少于1500字。
2.第一作者所获得的学分按上表中分值认定,其他作者按上表中分值的50%认定。
五、知识产权学分的认定第一作者所获得的学分按照上表中分值认定,其他作者按上表中分值的50%认定。
六、科研活动学分的认定1.学生参与项目结束后须完成项目总结报告,1年以上的项目撰写报告字数不少于5000字,3个月到1年的项目撰写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
2.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项目须是教务处组织立项的教师自制教学仪器设备项目,科研项目须是科学技术研究院备案的科研项目。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是指针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参预创新实践活动所获得的学分进行认定的具体规定。
这一细则对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认定范围1.1 创新项目1.2 创新竞赛1.3 创新实践二、认定标准2.1 项目难度2.2 创新性2.3 成果质量三、认定流程3.1 申请材料准备3.2 学校审核3.3 学分认定四、认定方式4.1 学分认定4.2 学分转换4.3 学分积累五、认定效果5.1 学业成绩5.2 学术荣誉5.3 就业竞争力正文内容:一、认定范围1.1 创新项目:大学生可以参预学校组织的创新项目,如科研项目、实践项目等。
惟独在完成并取得一定成果的情况下,才干被认定为创新学分。
1.2 创新竞赛:大学生可以参加各类创新竞赛,如学科竞赛、创业大赛等。
获得奖项或者提出创新方案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认定。
1.3 创新实践:大学生可以参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创新实践活动。
惟独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色,得到相关证明材料的情况下,才干获得学分认定。
二、认定标准2.1 项目难度:创新项目的难度越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也就越高。
学生完成的项目越具挑战性,获得的学分认定也就越高。
2.2 创新性:创新学分认定的核心在于创新性。
学生参预的项目或者竞赛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才干获得学分认定。
2.3 成果质量:学生完成的项目或者竞赛成果质量是认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成果的质量越高,获得的学分认定也就越高。
三、认定流程3.1 申请材料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相关的申请材料,包括项目报告、竞赛证书、实践证明等。
这些材料需要详细描述学生的参预情况和成果。
3.2 学校审核:学校会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包括项目的难度、创新性和成果质量等方面。
惟独审核通过的学生才干进行学分认定。
3.3 学分认定:学校根据学生的申请材料和审核结果,对学生的创新学分进行认定。
创新创业学分认定标准

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标准表(修订)计划类项目类等级或内容分值认定依据备注科研训练学术论文、论著、作品SCI(Ⅰ、Ⅱ区),SSCI,A&HCI,权威刊物6有正式刊号的学术类刊物,提供刊物封面、封底、目录和文章正文;期刊级别按学校期刊定级标准确定。
报刊上文字类作品一般不少于1500字。
第一作者计满分,第二以下依次减少0.5分。
SCI(Ⅲ、Ⅳ区)、EI(光盘版)、一级刊物4CPCI-S,EI(Page one),会议论文或增刊被SCI、EI、SSCI、A&HCI收录,二级刊物2其他公开发表论文、作品1科技成果获奖省部级 6以证书、证明等为准厅局级 4发明及专利取得发明专利 4发明专利通过初步审查 2获国家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1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1纵向课题国家级立项并结题 5提供立项和结题证明负责人计满分,排名第二至四名减半,第五至八名再减半,以0.5分为最小单位,不足0.5不计分省部级立项并结题 4市厅级立项并结题 3校级立项并结题 2院级立项并结题 1横向课题课题经费2万元及以上 6提供立项和结题证明课题经费1万元及以上 4课题经费1000元及以上 2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课程 1学术报告在系(专业)组织的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0.5学术报告需事先报教务处备案技能考核专业技能达标考核 1按考核结果。
考核方案经教务处审核同意后实施竞赛学科竞赛、技能比赛国家级一等奖及以上 6 以获奖证书或举办单位文件为准,并经教务处3人以下计满分,超过3人国家级二等奖 5—1 —计划类项目类等级或内容分值认定依据备注和文体比赛国家级三等奖 4 认定。
同一竞赛一年内就高申请一项。
已加参赛学期课程成绩的竞赛获奖不再认定本学分。
按照名次奖励的项目,国家级奖项:第1-2名参照一等奖,第3-5名参照二等奖,第6-8名参照三等奖,第9-10名参照优胜奖;省级及以下奖项:第1名参照一等奖,第2名参照二等奖,第3名参照三等奖,第4-6名参照优胜奖。
创新创业实践及学分认定学科竞赛-淮阴工学院教务网

,如原专业低年级未招生,可安排转入相近专业学习。
休学期满一个月内未申请复学的按退学处理
学籍政策宣讲—转专业
七、转专业
申请时间:第二、第四学期,6月中下旬
申请转专业应符合的条件:
学籍政策宣讲—学分制
体育选课界面
学籍政策宣讲—学分制
公选课选课界面
学籍政策宣讲—学分制
学校选课指导部门: 教务处教务行政科 办公地点:
重修选课界面
逸夫楼1016 办公电话:
特 别 提 醒
选课前仔细阅读选课学习材料及 选课通知,选课完成后务必退出系统 ,以保证选课结果的安全性。
83591033
学籍政策宣讲—学分制
学籍政策宣讲—学分制
正常选课初选:第16周,公选课、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本轮选课结束后,要及时到教务处网站公告栏查询通识选修课第一轮
选课后有哪些课程不开,准备补选)
选
课 程 序
正常选课补选:第17周,初选后开课人数少于规定人数的课程 重修课程选课:第17周(跟班重修),第3周(单开班重修) 第二次补选:开学第1周,面向所有课程 每学期选课时间或流程可能会有调整,以选课通知为准
•思想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 •已修课程经考核合格,且总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在本专业的前1/3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允许转专业:
• 招生时国家、省已有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的,或招生时为提前批次录取的,或 招生时有其他特殊要求的; • 未经全国统一高考招收的特殊录取类型学生; • 新生入学后未满一学期的;正处于休学期间的。
学籍政策宣讲—注册
五、注册
铜陵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wlp

铜陵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及学籍管理办法(试行)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政办秘…2015‟207号)有关文件要求,积极推进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创新创业学籍管理办法第一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创新创业模块和创新创业学分,创新创业模块分为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训练、创业实践三部分。
第二条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8个创新创业学分,其中创新创业训练与创业实践至少取得2个学分。
第三条学生在校期间取得的创新创业学分,其超过学校规定的创新创业学分部分,可转换为公共选修课学分。
第四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成果、创新创业训练成果、创业实践成果等,经学院认定后,可替代毕业论文(设计)。
第五条学生在四类以上学术期刊上公开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的专著(教材)、或授权的专利(软件著作权),可直接认定为毕业论文(设计)。
论著必须注明作者单位为铜陵学院。
自主创业的学生能够提供创业相关的营业执照等有效证明材料和创业实践报告,也可直接认定为毕业论文(设计)。
第六条学生通过立项开展的创新实验、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经认定可作为一门专业课课程学习。
第七条获得A类竞赛一等奖及以上,或已注册创业公司,或创业项目已入驻创业园区运营6个月以上的学生,可根据创新创业兴趣、意愿和需求申请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第八条对已注册创业公司或已入住创业园区的学生,可办理相关手续后保留学籍休学创业。
创业学生可根据创业需要确定休学年限,创业休学学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
第九条学生休学创业期满后,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恢复学籍,继续学业,达到毕业条件,可获取毕业证书。
第十条学生休学创业期间所获得的奖励、开展的创新实验、发表的论文,以及自主创业经历等可按规定认定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时间:第3-7学期 学习方式:单独组班、跟班
学籍政策宣讲—培养方案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学分制
学分制是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 种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计量制 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考查学生学习状况,课程学分绩点是反映学 生学习量的主要指标,平均学分绩点是反映学生学习质的主要指标。
课程学分绩点=课程学分×绩点
所修课程学分绩点 平均学分绩点= 所修课程的学分数
课
专业大类平台(必修)
计算机语言类、数学类、物理类、大类基础课程
程
专业平台(必修+选修)
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体
系
实践能力训练平台(必修+选修)
实验周、课程设计、实习、学年论文 、毕业设计等
素质拓展平台(选修)
文化素质课程、创新创业实践
各平台都有规定的学分要求,学生只有修满各平台的学分方可毕业。
序
第二次补选:开学第1周,面向所有课程
每学期选课时间或流程可能会有调整,以选课通知为准
学籍政策宣讲—学分制
公选课选课(文化素质课程)
一般在2-7学期学习,每学期每生限选1门,选课时还需 注意课程的类 别。
公选课的课源,除由我校教师开设外,还会提供尔雅、智慧树、高校 帮等优质的网络在线课程供选择。
体育课程选课
/,
点击左侧链接
登录用户名:学号
初始密码:学号 第一次登录后务必更改 密码,并妥善保管。
学籍政策宣讲—学分制 点击“网上选课”->“学生选课、选体育课、重修、校公选课”,进入相应的选课系统
学生选课界面(必修、专业选修课程)
学籍政策宣讲—学分制
体育选课界面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导性 文件,明确该专业培养目标、标准与要求、各学 期课程安排、毕业与学位授予标准等。
学生应修满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理工农艺类各 专业总学分175左右,其他类专业170左右,五年 制专业总学分215左右。
学籍政策宣讲—培养方案
通识平台(必修)
思政类、军事类、就业创业类、英语类、计算机基础类、体 育类
你不能让人代选,也不要替别人选课。
学籍政策宣讲—学分制
正常选课初选:第16周,公选课、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本轮选课结束后,要及时到教务处网站公告栏查询通识选修课第一轮 选课后有哪些课程不开,准备补选)
选 课 正常选课补选:第17周,初选后开课人数少于规定人数的课程 程
重修课程选课:第17周(跟班重修),第3周(单开班重修)
3.5
合格
80
3
2.5
1.5
0
不合格
50
0
学籍政策宣讲—学分制
选课制 学分制的核心,学生可自主决定每学期学习的学分数、 自主选择专业方向、选择任课教师、安排学习的进程。一般建议按培 养方案的课程安排顺序修读。
每学期开设的课程,学生均应在规定时间网上选课,在规定 时间未参加学校组织的选课,不得加该课程的考核,自行听课 的学生考核成绩无效。
学籍政策宣讲—培养方案
素
文化 素质
质
课程
拓
8分
展
创新
平
创业
台
实践
4分
人文社科类(理科学生应修4分)
自然科学类(文科学生应修4分)
艺术类(应修2学分)
通过课外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 项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创新创业 活动获得
学籍政策宣讲—培养方案
分类教学
2016级实施分类教学课程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三门 ,分A、B两个类别,A班人数占参与分类教学学生数的1/3。
组班原则 根据期末考试成绩(新生入学测试 成绩)及学生本人意 愿进行组班。
考核方式 实行教考分离。A类班试卷分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其中 基础部分与B类班试卷相同,分值100分,提高部分分值 50分,如获得 30分及以上,可给予0.5-1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
学籍政策宣讲—注册
五、注册
新生学籍注册 新生入学后,学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入学
学籍政策宣讲—学分制
公选课选课界面
学籍政策宣讲—学分制
重修选课界面
特
选课前仔细阅读选课学习材料及
别
选课通知,选课完成后务必退出系统
提
,以保证选课结果的安全性。
醒
学校选课指导部门: 教务处教务行政科 办公地点:
逸夫楼1016 办公电话:
83591033
学籍政策宣讲—学分制
弹性学制 四年制本科是3—6年,五年制为4—7年,从入学时算起, 包括休学期限(服兵役时间除外)。
淮阴工学院新生入学教育
(学习篇)
教务处
学籍政策宣讲—教学管理制度
一、学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 学生手册中列出
• 淮阴工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 • 阴工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 淮阴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 • 淮阴工学院成绩管理 • 淮阴工学院学生转专业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 淮阴工学院普通本科生学业预警工作管理办法
•… …
• 更多的教学管理文件可在“教务网-管理文件”中查询
学籍政策宣讲—学业关键词
二、学业方面的一些关键词
学分制、选课制、主辅修制、绩点、人才培养方案 、学籍、学位、注册、考试课、考查课、免修、重修、 文化素质课程、创新创业实践、实验、实习、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等等
学籍政策宣讲—学分制
学籍政策宣讲—学分制
百分制
100-95 94-90 89-85 84-80 79-75 74-70 69-65 64-60 59分以下
成绩与绩点的对应关系
绩点
五级记分制
对应百分 制分数
4.5
优秀
95
4
3.5
良好
85
3
2.5
中等
75
2
1.5
及格
65
1
0
不及格
50
绩点 4.5
二级记分制 对应百分制 绩点 分数
资格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学校按规定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 息网”(简称“学信网”)予以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每位新生在10 月1日后登录“学信网” ()查询、核对并 确认本人信息。
体育课按“俱乐部”模式教学,开设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 羽毛球、网球等20余项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定 体育部开设的项目,选课按“先来先得”的原则进行,每学期限选1个体育 项目。
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体育课的,经批准可参加保健班学习。
学籍政策宣讲—学分制
教务管理系统登录界面
登录教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