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耳石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平半规管速度储存是后半规管的2-3倍)
• 摇头试验结果解释:
前庭生理基本原则9、Ewald first law
• 垂直半规管 • 内淋巴向壶腹运动: 抑制 • 内淋巴远离壶腹运动: 兴奋
• 水平半规管: • 内淋巴远离壶腹运动:抑制 • 内淋巴向壶腹运动: 兴奋 • 与半规管中毛细胞排列 相关
间,形成两者的结构分隔;
• 4. 随内淋巴液的流动,嵴帽牵动毛细胞的纤毛偏移。
嵴帽CupulaAmpularis
• 附着在壶腹嵴上; • 将椭圆囊与半规管相隔离; • 主要为粘多糖类物质; • 具有弹性; • 质量与内淋巴相同,不构成重力影响; • 随内淋巴液流动发生偏移; • 内淋巴与毛细胞之间传感器。
PRM
SEMONT

PRM复位:C/D位
扭转向上向地眼震---水平 扭转向下向地眼震---反向 扭转向上离地眼震---成功
两种复位方法的优劣
PRM: 肥胖效好,对壶腹嵴顶耳石无效,
主要针对半规管耳石症,相对简单
Semont:肥胖者差,主要针对壶腹嵴顶耳石, 对半规管耳石症也有效,相对复杂 两种方法总的有效率基本等同
长臂,后者占据半规管大部分;
• 壶腹嵴是半规管的感受器所在部位。
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s
双侧半规管形成互补的空间关系; 半规管拥有外、后和上半规管; 各自司理着不同平面上的运动; 参与旋转运动的平衡调节。
BPPV概况
• 目前应占眩晕门诊的17%左右 • BPPV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症,但减少BPPV的泛化又摆在了我们 面前。 • 平均年龄:50岁左右 • 女:男=2:1
耳石症Benign ParoxymalPositional Vertigo
• 耳石的脱落进入半规管后,可以改变壶腹嵴的功能特点; • • • • 半规管具有了重力感受器的作用; 随着体位的改变,耳石碎屑撞击壶腹嵴,使得责任半规管的功能亢 进,形成眩晕的症状; 耳石脱落后驻足半规管的位置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管石症和嵴帽结 石症; 耳石嵌顿症和短臂耳石症的可能性存在。
眼震与半规管平面一致Nystagmus
眼球的运动Eye Movement
功能意义Functional Implication
• 这个定律的重要性在于
• 眼震的平面能够体现责任半规管;
• 同时,采用不同平面上的摇头,诱发相应的眼震,进而推断对应
半规管的功能状态。
关于这个定律View about the Law
膜迷路Membranous Labyrinth
横截面积0.4毫米,各形 成2/3的圆,直径6.5毫米
两类前庭感受器Two Vestibular Receptors
内淋巴比重:1.003
壶腹嵴比重:1.003
耳石比重:
2.71
嵴帽从壶腹嵴 的表面伸向壶 腹的顶部,形 成了一种 防水的封闭结 构
球囊与椭圆囊Sccale& Utricule
• 半规管的内淋巴液呈线性特征, 仅能够沿着管腔的长 • 轴流动; • 沿着半规管的长轴进行往返运动,即朝向壶腹和离开
• 壶腹两个方向;
• 壶腹嵴毛细胞的纤毛排列次序决定了内淋巴液流动引发的功能兴 奋抑或抑制; • 朝向动纤毛方向的偏斜,毛细胞兴奋;反之,则抑制。
Flourens定律Flourens·Law
• 掌握半规管及壶腹端的解剖是理解前庭生理基本原则的基础 • 上半规管壶腹位于前庭上外方 • 外半规管壶腹位于前庭下外方 • 后半规管壶腹位于前庭后下方 • 总脚位于前庭后上方
膜迷路Membraneouslabyrinth
• 膜半规管
• 膜半规管附着于骨半规管的内侧,约占骨半规管腔隙的1/4,借5
同理可以理解下列诱发试验
及检查:
水平半规管:roll test
水平半规管甩头试验
后,前半规管甩头试验
摇头试验
变温试验
前庭生理基本原则8、对于头部旋转运动仅有半规管的信 号尚不足驱动眼球运动,完整的VOR还需中枢介导的速度 储存(velocity storge)
• BPPV:水平半规管受累时眼震速度大于,持续时间长于后半规管


眩晕是前庭功能不对称产生的空间位置感的错觉;
半规管疾病多造成旋转性眩晕,因为它们主要司理角加速度运 动的平衡调节。

眼震的快相源自前庭功能亢进侧半规管,可用于判断病侧半规
管的功能状态。
Ewald第II 定律
• 眼震是前庭的一面镜子;
• 眼震有快慢相;

• •
慢相反映了半规管的前庭-眼反射;
中枢神经司理眼震的快相,作为眼震的方向记录; 眼震的快相指向前庭功能亢进侧。
前庭生理基本原则1、前庭眼反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
• 1. 当头向右侧转动时,同侧外半规管内淋巴液朝向壶腹流动; • 2. 壶腹嵴毛细胞的纤毛朝向动纤毛方向偏倒,引发去极化; • 3. 神经冲动沿着前庭神经传至脑干的前庭神经核; • 4. 交叉传导至对侧外展神经核; • 5. 分别通过外展神经引发外直肌的收缩;同时,传至对侧动眼神经核, 通过动眼神经引起内直肌收缩。结果导致眼球朝向对侧运动,形成慢 相; • 6. 当眼球移动至眼眶的最外极限时,启动中枢矫正,使眼球朝相反方
• 单侧椭圆囊损害时大脑认为头部倾向对侧 • OTR: • 三联征 • 1 反向偏斜、 • 2、头斜、 3、眼球共轭扭转 • 眼底片
前庭生理基本原则4、头部旋转运动总是引起一侧半 规管兴奋而对侧同平面偶联的半规管抑制
• 一侧兴奋反应=另一侧抑制反应 • 偶联半规管 • 双侧水平 • 前半规管和后半规管 • 兴奋-抑制 • 推-拉现象
胞纤毛随波逐流的互动模式; • 半规管半环形的构型,沿其组成的平面进行运动,对内淋巴液 的作用力最大; • • 因此,半规管司理着各自平面上的头部旋转运动; 半规管的动态功能遵循三个基本规律,即Flourens-Ewald 、
Ewald I 和II 定律。
内淋巴液的流动方向Direction of EndolymphFlow
前庭生理基本原则5、单个半规管兴奋后引起的眼球 运动与该半规管的空间位置关系一致(Flouren Law)
• PRM复位B位:扭转向上向地眼震
前庭生理基本原则6、多个半规管受累的矢量和
• 考虑双侧后半规管,悬头位出现垂直向上眼震
前庭生理基本原则7、半规管平面上的头部运动,对 该半规管的刺激是最大的
HC-BPPV
• 诱发试验:平卧侧头试验(Roll Test)
水平离地性眼震---粘附耳石 (嵴顶结石)
水平向地性眼震---游离耳石 (管结石)
约30%的患者其眼震表现为水平略扭转 -------此时易和后半规管混淆 水平半规管BPPV:其他判断方法
1、Bow and Lean
水平向地(游离耳石)
Pierre Flourens,( 1794-1867 ),法国神经生 理和解剖学家。1823年,他分别破坏鸽子三 个半规管后,发现鸽子会发生不同平面的倾倒 和眼球震颤,被人们称为Flourens 定律,即 半规管受到刺激后仅出现所在解剖平面的眼震, 即水平规管为水平眼振、上半规管为垂直眼振, 后半规管多为旋转性眼震。
向快速返回,形成快相。
前庭通过反射维持 视觉稳定和姿势平衡
晃动:视觉调节潜伏期100m
前庭反射潜伏期:7ms
前庭脊髓反射
其他视动系统如平滑追踪等
也参与(低频)
பைடு நூலகம்
这些系统对高频率、高速度
的头部运动无效
前庭生理基本原则2、半规管感受头部角加速度
• 半规管感受的是加速度,
而不是速度
前庭生理基本原则3、耳石感受直线加速度
• 1、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上级,扭转成分向地)
• 2、诱发、复位过程中,眼震方向和形式不变
• 原因:耳石全程都是从壶腹端向非壶腹端流动,半规管处于兴奋
状态(Ewald Ⅲ)
• 未复位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
PC-BPPV的手法复位
• 原则:耳石只能从半规管总脚处返回椭圆囊,而不能从壶腹嵴处 直接返回。 • 1、PRM 也称改良Epley手法 • 2、Semont 锻炼
骨性半规管Bony Semicircular Canals
两侧半规管的空间关系Spatial Relationship
示意图Schematic Diagram
壶腹嵴Crista Ampularis
• 1. 壶腹嵴位于半规管的壶腹内;
• 2. 由毛细胞、支持细胞和嵴帽构成;
• 3. 壶腹嵴与半规管的长轴相垂直,嵴帽存在于半规管和椭圆囊之
• 朝向动纤毛偏移,引发毛细胞的去极化;反之,则导致毛细胞
极化;
• 外半规管内,动毛排列靠近椭圆囊侧;而上和后半规管则位于
半规管侧,这是内淋巴液流动引发半规管功能兴奋和抑制的组织
学基础。
临床意义Clinical Implication
• 前庭感受器是一个对称性器官,两侧功能的对等对于平衡的调节
十分重要;
• 五十余年后,德国人Ewald 更为详尽地研究
了半规管与眼震的关系,再次确认了
Flourens 定律的内容,即眼震与所受刺激半 规管的平面一致;同时,还发现半规管内 淋巴液流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便有了 Ewald 第I 、II 和III 定律。
为何不同的半规管耳石会出现不同的眼震呢?
• 半规管与眼外肌的关系 • 后半规管 上半规管 外半规管
前庭感受器的构造Structure of Vestibular Receptors
• 人耳分为三个部分,即
• 1.外耳:耳廓与外耳道;
• 2.中耳:鼓室、乳突、鼓窦、咽鼓管和茎突;
• 3. 内耳:即迷路,包含着前庭感受器。
内耳Inner Ears or Labyrinths
• 内耳
• 又称迷路,深居头颅的颞骨内,无法直接窥视,使得我们对此的
孔与椭圆囊相通 • 在骨壶腹的部位,膜半规管亦膨大为膜壶腹
膜迷路Membraneouslabyrinth
• 骨迷路内的膜性结构,受到骨结构的保护; • • • • 仅占骨性管腔1 / 5 左右; 前庭感受器位于其中; 含有内淋巴液; 与骨迷路之间充满着外淋巴液;

结构上,包括三管、两囊和内淋巴管系统。
低头眼震---向患侧
抬头眼震---向健侧
水平半规管BPPV:其他判断方法
Ewald 第I 定律
• 外半规管内,内淋巴液朝向壶腹流动,导致该半规管功能的兴奋;
反之则形成抑制;

后和上半规管内,淋巴液的流动形成的刺激相反,即向壶腹侧
流动产生抑制,离壶腹流动造成兴奋;

这些现象与毛细胞动纤毛的分布不同有关。
理论基础ThoreticalBackground
• 毛细胞的纤毛分布关乎感受器的去极化过程;
前庭毛细胞Vestibular Hair Cells
• 前庭感受器的基本单元; • 前庭有I 和II型毛细胞; • 顶端均有一个较长的动纤毛和数根静纤毛; • 朝向动纤毛偏倒,毛细胞去极化;反之则极化 • 静息放电:90Hz/s
半规管的功能Hydrodynamics
• 半规管内充满着内淋巴液,感觉性毛细胞沐浴其中,构成了毛细
外周前庭系统解剖生理及原则
河北医大二院 耳鼻咽喉二科 朱庆文
前庭感觉Vestibular Sense
• 前庭觉是平衡觉的重要组成部分; • • 主要来源于前庭感受器; 前庭感受器位于耳的迷路内;

除了听觉外,内耳还参与平衡的调节过程,感
• 受外界的运动状态与空间位置;
• 前庭觉= 耳= 内耳= 前庭迷路。
前庭生理基本原则10、Ewald second law
• 相同的刺激:兴奋反应>抑制反应
兴奋:90
抑制:90
400
0
半环形的结构Semicircular Shape
• 每个半规管都呈不完全的环状,故称半规管;
• 各有壶腹和单脚,后和上半规管共享一单脚,也叫总脚。因此, 三个半规管共有5个开口通至椭圆囊; • 以壶腹嵴为界,将椭圆囊一侧的管腔称为短臂,而远心端则为
认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常常让我们迷茫在路上;
• 对于为数不少的耳科医生来说,学习前庭诊治眩晕富有不小的挑
战,甚或让我们为此而终生不倦地学习。
迷路的结构Structure of the Labyrinth
• 迷路,与内耳同义包括骨迷路与膜迷路。其中,膜迷路被覆坚硬 的骨迷路,包容着前庭感受器。与颞骨不同,骨迷路来源于神经 外胚层,属于人体最为坚硬的骨质。 • 根据功能,迷路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 1. 骨迷路主要为半规管、前庭与耳蜗; • 2. 膜迷路则由半规管、球囊、椭圆囊和内淋巴管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