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经教授治疗耳眩晕医案举隅

合集下载

熊大经教授应用地龙治疗耳鼻相关疾病经验浅谈

熊大经教授应用地龙治疗耳鼻相关疾病经验浅谈

熊大经教授应用地龙治疗耳鼻相关疾病经验浅谈发表时间:2018-08-08T09:35:40.8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7月20期作者:陈菲菲1 张兰1 蒋路云2 熊大经2(指导)[导读] 熊大经教授是著名中医耳鼻喉科专家,本文旨在总结熊大经教授应用地龙治疗耳鼻相关疾病的经验,领悟分析其学术思想及辩证思维,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

陈菲菲1 张兰1 蒋路云2 熊大经2(指导)(1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四川成都 610072)(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72)【摘要】熊大经教授是著名中医耳鼻喉科专家,本文旨在总结熊大经教授应用地龙治疗耳鼻相关疾病的经验,领悟分析其学术思想及辩证思维,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

【关键词】地龙;经验;熊大经【中图分类号】R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128-02 熊大经教授,著名的中医耳鼻喉科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中医耳鼻喉领域造诣颇高,博闻强识,在继承祖国医学的基础上提出了“鼻腔五度辨证”[1-2]、“胆肺学说”[3]、“鼻玄府理论”[4]等学术思想,得到了广大中医同仁的认可。

吾有幸跟师于熊老,发现老师尤喜应用地龙治疗耳鼻相关疾病,现分享心得如下。

地龙又名蚯蚓、曲虫、土龙、曲蟺、土蟺、寒蚓,《神农本草经》[5]将其列为下品,其体细长而滑,喜居土壤及阴暗潮湿之处,善钻穴松土。

其性咸寒,归肝、脾、肺、膀胱经,具有息风止痉、清热定惊、清肺平喘、利尿、通络止痛等功效。

熊老善用地龙治疗耳鼻相关疾病,尤对治疗鼻渊颇有心得。

《素问·气厥论》[6]曰:“鼻渊者,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

” 《辨证录》[7]曰:“脑之窍通于鼻。

”胆热移脑,脑液下渗,通鼻,则鼻根酸胀、浊涕不止。

可见,鼻渊与胆腑郁热密切相关。

熊大经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经验

熊大经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经验

熊大经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经验熊大经教授是全国知名的中医耳鼻喉科专家,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先生尊崇经典、重视经典,始终认为四大经典等医学名著不仅是中医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材,而且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教材,不同的阶段学习会有不同的收获。

现将老师运用经方治疗耳鼻喉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1 承岐黄义,首重阴阳熊老熟谙《内经》,更善于发挥经义,运用经义指导临床治疗。

从学生观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之“善诊者,查色按脉,先别阴阳”一句对吾师的学术思想影响最巨。

所以,在如今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并存的情况下,熊老首重八纲辨证,八纲之中,熊老尤重阴阳,其认为八纲具有高屋建瓴,执简驭繁的辨证特点,其余辨证方法只有在阴阳八纲的统领下展开,才不至于迷失其根。

这一思想用清末蜀中名医郑欣安的话来讲,即为“一病有一病之阴阳”,“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

熊老认为我们只有在对“阴阳”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对临床问题心领神会、迎刃而解,所谓“谨熟阴阳,无众与谋”。

临证时,熊老善辨阴阳,处方用药时,熊老更善于运用阴阳理论调兵遣将,”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熊老曾遇一患者:陈某,女,因“鼻干痒、清涕、喷嚏6年”,患者鼻痒、干、喷嚏、清涕,天冷鼻出血,二便调,纳眠可,月经量少色淡,周期长,舌淡红,苔白。

脉细弱,局部检查:鼻腔粘膜色淡。

患者辨证为血虚不能濡养鼻窍,熊老治以益气升阳为主,方药如下:柴胡10、黄芩10、桔梗20、浙贝10、黄芪30、地龙20、泡参20、白术10、怀山30、云茯苓20,药仅10剂,患者告愈。

该患者虽血虚更为明显,但熊老认为“气为血帅”,“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当于急补”,故治疗的关键在于益气升阳,肺气充沛自能御外抗邪,脾气健旺则气血生化丰盈则血虚诸侯自然消弭。

2 活用经方,用药求精《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东汉张仲景的巨著。

其中所载三百多首方剂,被后世医家奉为经方,但是这些方剂如何应用于治疗耳鼻咽喉科的疾病,除少阴咽痛篇外,原书所载不多。

熊大经教授应用散风法治疗耳鼻喉疾病经验体会

熊大经教授应用散风法治疗耳鼻喉疾病经验体会

■宰验亦流熊大经教授应用散风法治疗耳鼻喉疾病经验体会宋红梅1陈燕*林俞利*刘露*谭汝婷*徐芳*熊大经*【摘要】结合临床典型案例,分析风邪致病因素在耳鼻喉疾病中的变化特点,介绍熊大经教授在临证中善用散风法治疗耳鼻喉疾病的经验’【关键词】熊大经+散风法+耳鼻喉疾病+临床经验DOI:10.3969*.issn.1674-9006.2020.02.016中图分类号:R76Professor Xiong Dajing'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ENT diseases with dispelling wind method So n g Ho n gmei1,Chen Yan2,Lin Yuli2,Xu Fang2,Liu Lu2,Tan Ruling2,Xiong Dajing2( 1.Hospital of ChengduUniversity o 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Sichuan,610072+2.Chengdu University o 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Sichuan,610075%[Abstract#Combined with typical clinical cas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wind pathogen in ear-nose-throat diseases and introduces professor Xiong Dajing's experience of applyingwind-dispeling methodintreatingear-nose-throatdiseases.[Keywords#Xiong Dajing;Dispelling wind method;ENT disease;Clinical experience熊大经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耳鼻喉科学家,从事中医耳鼻喉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五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

熊大经教授辨治鼻鼽经验

熊大经教授辨治鼻鼽经验

冷加重。检查 : 双侧下 鼻甲粘膜色淡 , 有清水样分 泌物, 舌 淡红 , 苔 薄白 , 脉细 弱。证 属 肺气 虚弱 , 表虚不固。治当补肺益气, 调和营卫。处方 : 黄芪、 白芍、泡参各 30g, 云苓、地龙、枸杞、大青各 20g, 桂皮、五味、丹皮各 10g 。服药 6 剂后 , 喷嚏、清涕 减少 , 检查见双鼻甲粘 膜色泽好转, 鼻腔湿润未见 有水样 分泌物, 舌淡 红, 脉缓 弱。处方 : 黄芪、泡 参、白芍 各 30g, 枸杞、地 龙、大枣、麦冬 各 20g, 五味子、桂 枝各 10g 。再服 药 5 剂后 复诊, 症状消 失, 自觉遇 冷空 气偶 有喷 嚏, 检 查鼻腔 未见 异常 , 舌象正常, 脉细。加大补气药物剂量 , 处方 : 黄芪、 泡参、怀山、白芍各 30g, 地龙、大枣、麦冬各 20g, 五味子、桂枝各 10g 。辅以鼻渊舒口服液和玉屏风颗 粒。服药 6 剂后 , 诸症消失而愈。 2 培土生金, 温阳化饮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肺气的充沛 , 有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 医学入门# 卷四∃ 谓 : 鼻乃清气 出入 之道 , 清气 者, 胃 中生 发之 气也。 ! 若饮食、劳倦所伤 , 脾气虚弱, 精气不能上输于肺 , 肺失充养 , 卫气不 固, 则易感风 寒之邪, 即 土不 生金! 。遇 外邪 侵袭, 则出现 鼻 塞、喷 嚏。肺 脾气 虚, 运化失 职, 湿 浊上 泛鼻 窍则 会出现 鼻塞 较重 , 鼻涕清稀 或粘 白, 嗅 觉迟 钝, 鼻 甲肌膜 肿胀 明显、 苍白、灰暗或息肉样变 , 或伴有大便 溏、舌淡胖或 边有齿痕、四肢困倦、脉濡弱等脾虚 症状。导师认 为, 现代人因学 习、生活、工作等原 因, 饮食结构 不合理 , 生活紊乱, 脾 胃功能易受到 影响, 故注重 补益脾胃 , 嘱咐 患者 在饮 食上应 减少 香辣、生冷、 海鲜、豆类 食 品 的食 用 , 处 方多 用 四君 子 汤 加减 (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 。根据患 者的主要症状 在用药时也有不同: 如腹胀纳呆者加以陈皮、半夏、 草果; 如气短懒 言者加以黄芪、升麻、山药; 如头 痛者加以苍耳、辛夷、白芷。 案例 : 古某某 , 男 , 50 岁。2005 年 8 月 31 日初 诊。主诉 : 鼻塞、流清涕、喷嚏 30 年, 遇气候变化 加重。检查 : 双侧粘膜色淡白 , 左下 鼻甲稍小, 右 侧鼻腔见白 色粘性分泌物 , 舌质暗 , 苔黄腻, 左脉 细弱, 右 脉弦 数。 处方 : 黄芪 40g, 泡 参、怀 山各 30g, 云 苓、地 龙 各 20g, 白 术、 五 味 子、 砂 仁 各 10g, 细辛 3g。服药 6 剂后 , 喷嚏、清涕减轻 , 仍鼻

熊大经教授运用“鼻腔五度辩证”治疗失嗅经验介绍

熊大经教授运用“鼻腔五度辩证”治疗失嗅经验介绍

熊大经教授运用“鼻腔五度辩证”治疗失嗅经验介绍满银环;谢慧;张锋;邓嫒元;熊大经【摘要】Xiong Dajing has devoeted himself to clinical pratice more than forty years ,who is attainments deep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NT disease ,Especially good Diseases of the nose ,proposed“five degrees of nasal cavities were dialectical” as early as more than forty years ago .In long -term clinical evidence in practice ,Gradually forms the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method which oneself is characteristic .the article mainly analyzed Teacher professor Xiong Dajing to utilize the experiencewhich“five degrees of nasal cavities were dialectical” the treatment lost smells .%中医名家熊大经教授临床四十余年,对耳鼻喉科疾病的诊疗造诣精深,尤其擅长鼻科疾病,早在四十余年前就提出“鼻腔五度辩证”。

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

文章主要分析了导师熊大经教授运用“鼻腔五度辩证”治疗失嗅的经验。

【期刊名称】《中医眼耳鼻喉杂志》【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3页(P6-7,15)【关键词】失嗅;“鼻腔五度辩证”;经验;熊大经【作者】满银环;谢慧;张锋;邓嫒元;熊大经【作者单位】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熊大经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几代人的理论经验和临床疗效有力证明了中医诊疗手段对耳鼻喉科学疾病的显著作用。

熊大经教授诊治“喉咳”的临床经验

熊大经教授诊治“喉咳”的临床经验

熊大经教授诊治“喉咳”的临床经验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32摘要熊大经教授擅长将利枢机、达膜原、通玄府、和清窍用于耳鼻喉疾病的治疗中,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治疗方剂。

本文主要总结熊大经教授辨治喉咳的经验,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喉咳的诊治思路。

关键词熊大经;喉咳;经验;中医药疗法喉咳即为喉源性咳嗽,以反复咳嗽,伴或不伴咽干痒,无痰或少痰不易咯出,干咳居多,咽部异物感为主要临床表现,该中医病名由著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最早提出[1]。

喉咳患者遇冷或遇热、感冒后及过敏后易反复发作,西医治疗常予以镇咳药、抗生素或抗过敏药等,疗效欠佳且迁延难愈。

熊大经教授乃第二届全国名中医,从事耳鼻喉科临床工作五十余年,对辨治喉咳颇有心得。

熊大经教授认为喉咳的发生不在于单一的病位及病机,而是以肺卫不固为基础,兼有先天禀赋不足、痰浊上扰等复合病机,生于鼻、喉、五脏等不同病位。

故诊治时应结合兼证,辨证施治。

现笔者结合熊老诊治喉咳案例进行介绍总结如下。

1.案例举隅医案1:吴某,女,4岁,2021年7月6日初诊。

主诉:反复干咳1年余,加重3周。

现病史:患儿于1年前受凉后出现干咳,未行系统治疗,3周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干咳加重,咳不易止,伴鼻痒及皮肤瘙痒,运动及遇热后干咳更甚,患儿平素情志易怒、烦躁,纳差,二便调,舌红苔白,指纹滞。

证属喉咳,治以清热润燥,止咳平喘;处方:襌苦杏仁10g、桔梗、15g、浙贝母10g、蜜紫菀10g、地龙10g、麻黄8g、蜜款冬花10g、炙黄芪20g、天花粉10g、生地黄10g、五味子8g、炒鸡内金20g,6剂,智能免煎,每日一剂,每天三次,饭后半小时50毫升开水冲服。

二诊(7月13日):服上药后干咳减少,唯晨起发作,大便偏干,舌脉同上。

处方:前方去五味子,加白芍15g、建曲20g,余药不变,6剂。

三诊(7月20日):患儿于4天前受凉后出现夜间鼻塞,伴清涕,咳嗽无明显变化。

处方:前方去蜜紫菀、蜜款冬花、浙贝母、五味子,加羌活10g、桂枝10g,并加大天花粉剂量为15g,余药不变,6剂。

常见眩晕要辨证,国医大师熊继柏这样治!

常见眩晕要辨证,国医大师熊继柏这样治!

常见眩晕要辨证,国医大师熊继柏这样治!一、历代医家对眩晕认识眩晕病证,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或“眩冒”。

《内经》认为眩晕以虚为主。

汉代张仲景则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并用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痰饮眩晕,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

宋代严用和首次提出了六淫、七情所伤致眩的观点。

元代朱丹溪倡导痰火致眩学说,提出“无痰不作眩”的理论。

明代张景岳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秦景明在《症因脉治·眩晕总论》中认为阳气虚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徐春甫《古今医统·眩晕宜审三虚》认为:“肥人眩运,气虚有痰;瘦人眩运,血虚有火;伤寒吐下后,必是阳虚。

”龚廷贤《寿世保元·眩晕》集前贤之大成,对眩晕的病因、脉象都有详细论述,并分证论治眩晕,如半夏白术汤证(痰涎致眩)、补中益气汤证(劳役致眩)、清离滋饮汤证(虚火致眩)、十全大补汤证(气血两虚致眩)等。

虞抟《医学正传·眩晕》指出:“眩晕者,中风之渐也”,认识到本病与中风之间有一定内在联系。

二、熊老个人经验01辨治眩晕,当先审证候虚实。

眩晕之证,病机比较复杂,临证当先审证候虚实。

一般而言,新病多实,久病多虚;体壮者多实,体弱者多虚;兼呕恶、面赤、头胀痛者多实,兼体倦乏力、遇劳则甚者多虚;发作期多实,缓解期多虚,病久常虚中夹实,虚实夹杂。

02虚证眩晕,需详辨脏腑病位。

虚证眩晕,总因虚损而致清窍失养所致,然临证却需详审脏腑病位。

肝阴不足,肝郁化火,可致肝阳上亢,其眩晕兼见头胀痛,面潮红等症状。

脾虚气血生化乏源,眩晕兼有纳呆,乏力,面色淡白等;脾失健运,痰湿中阻,眩晕兼见纳呆,呕恶,头重,耳鸣等。

肾精不足之眩晕,多兼腰酸腿软,步摇发脱,耳鸣。

03眩晕肢麻,要警惕中风发生眩晕若兼头胀而痛,心烦易怒,肢麻震颤者,应警惕发生中风。

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卷一·中风》说:“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

熊大经教授以“气血双向调节”理论防治过敏性鼻炎经验介绍

熊大经教授以“气血双向调节”理论防治过敏性鼻炎经验介绍

-薪火传承-熊大经教授以“气血双向调节”理论防治过敏性鼻炎经验介绍8谢艳19刘小刚2刘洋1蒋路云1张错1(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2.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1430)中图分类号:R76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45X(2021)04-0729-03doi:10.3069/j.issn.l004-725X.2221.04.045【摘要】本文主要从气血与脏腑的双向辨证关系”'气血对疾病发展的双向影响”以及“通过气血双向调节增加临床疗效”3个层次,对熊大经教授“气血双向调节理论”防治过敏性鼻炎的诊疗理念及临床经验进行了多方位介绍。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气血双调理论名医经验熊大经熊大经教授是全国第3批中医药临床优秀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5、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熊老在从事耳鼻喉科临床工作的50多年间,提岀了诸多耳鼻喉科中医理论、取得了颇高的成就。

熊老在临床工作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气血双向调节”理论,在过敏性鼻炎(AR)治疗方面临床疗效显著。

笔者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5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师从熊大经教授。

随恩师跟诊以来,所学所思所悟良多,获益匪浅。

特将吾师“气血双向调节”理论在AR防治中的应用与大家分享。

AR是一种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的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打喷嚏、流清涕,同时也可见鼻塞、鼻部瘙痒等症状。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今AR发病率居高不下,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0%~30%,其中在国内每年患病人数更是高达2000万,除了痛苦的临床症状,该病还同时因为其病程之长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给整个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o AR除了上述几个典型症状之外,还可以伴见眼痒、流泪等其他症状,是耳鼻喉科的一个常见疾病巴中医病名为鼻8。

《灵枢•口问》说“阳气和利,满于心,岀于鼻,则为嚏”0。

国医大师熊继柏:妙用温胆汤,解决脱发、眩晕、耳聋多种问题

国医大师熊继柏:妙用温胆汤,解决脱发、眩晕、耳聋多种问题

国医大师熊继柏:妙用温胆汤,解决脱发、眩晕、耳聋多种问题小编导读温胆汤是临床中的常用方剂,是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经典方。

虽然它作用的重点在胃和胆,但是临床上将它化裁活用,可以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消化、五官等多个系统的疾病。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见识下国医大师熊继柏如何妙用温胆汤解决脱发、眩晕、耳鸣耳聋等不同问题。

眩晕案李某,男,26岁,湘潭市工人。

门诊病例。

初诊(2004-11-12):诉眩晕,头闷头重半年许。

先在某脑科医院住院治疗,效不显,现仍需服镇静药以维持。

诊见头目眩晕,头重如蒙,伴四肢麻木,耳鸣如蝉,两侧头痛,少食多寐,胸闷泛恶,喜吐涎,二便尚调,舌淡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辨证:风痰眩晕。

治法:化痰息风。

主方:加味温胆汤。

石菖蒲30g,炙远志10g,郁金15g,野天麻30g,僵蚕15g,全蝎6g,陈皮10g,法半夏15g,茯苓15g,枳实10g,竹茹10g,甘草6g,川芎15g,菊花10g。

15剂,水煎服。

二诊(2005-01-05):眩晕已减,多寐、胸闷、喜吐涎诸症多有改善,但见两侧头痛,舌淡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原方既效,略作调整,续进10剂。

野天麻30g,钩藤20g,川芎15g,白芷15g,黄芩6g,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5g,枳实10g,竹茹10g,甘草8g,僵蚕15g。

10剂,水煎服。

后因患瘰疬,复来就诊,诉其头晕头蒙已痊愈,至今尚未复发。

【按】朱丹溪云:“无痰不作眩。

”李用粹又谓:“眩为肝风。

”本案患者眩晕,头重如蒙,并见肢麻,多寐,胸闷吐涎,查其舌苔薄黄腻,脉弦滑,知为风痰内蕴之证。

故当从风、从痰论治,投以温胆汤化其痰热,复加石菖蒲、炙远志、郁金以增化痰醒脑之功,并加野天麻、僵蚕、全蝎、菊花平肝息风而止眩,诸药合用,共奏化痰息风之效。

脱发案周某,男,22岁,长沙市人。

门诊病例。

初诊(2006-12-01):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头部脱发,以两侧头部及前额部明显,头发日见稀少,诉头部渗油脂,伴有严重失眠,食纳较差,舌红,苔黄腻,脉滑。

熊大经教授辨治耳科相关疾病经验浅谈

熊大经教授辨治耳科相关疾病经验浅谈

经验亦流熊大经教授辨治耳科相关疾病经验浅谈蒋路云谢艳陈菲菲熊大经【摘要】本文旨在总结熊大经教授辨治耳科相关疾病的经验,分析其临辨思维及用药,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

【关键词】熊大经;经验;耳鸣耳聋;耳胀耳闭DOI:10.3969/j.issn.1674-9006.2019.03.014中图分类号:R764The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Xiong Dajing in treating otology-related diseases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Jiang Luyun,Xie Yan,Chen Feifei»Xiong Dajing(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Chengdu,Sichuan,610075)[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Xiong Dajing intreating Otology-related diseases,and to analyze his clinical thinking and medic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guide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l Xiong Dajing;Experience;Tinnitus and deafness;Ear distention and ear closure熊大经教授是著名的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熊大经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对辨治耳科相关疾病颇有心得,临床疗效显著,吾有幸成为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长期跟师于熊老,现就其辨治耳科相关疾病经验进行总结分析。

熊大经教授辨治耳鸣经验

熊大经教授辨治耳鸣经验

熊大经教授辨治耳鸣经验李莉;王俊锋【摘要】@@ 耳鸣是指无外界相应声源刺激的情况下,耳内有声音的主观感觉.耳鸣常常是早期听力损伤的暗示或先兆,多伴有耳聋或可能发展成为耳聋.耳鸣的早期治疗、预防尤为重要.中医药在治疗耳鸣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熊大经教授为全国著名的中医耳鼻喉专家,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耳鸣的经验介绍如下.【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年(卷),期】2011(019)002【总页数】2页(P17-18)【作者】李莉;王俊锋【作者单位】山西中医学院,太原,030024;山西中医学院,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耳鸣是指无外界相应声源刺激的情况下,耳内有声音的主观感觉。

耳鸣常常是早期听力损伤的暗示或先兆,多伴有耳聋或可能发展成为耳聋。

耳鸣的早期治疗、预防尤为重要。

中医药在治疗耳鸣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熊大经教授为全国著名的中医耳鼻喉专家,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

现将其治疗耳鸣的经验介绍如下。

长期以来,许多医家基于耳与肾的密切关系,多从补肾治疗,然疗效欠佳。

导师熊大经教授认为,耳鸣疗效欠佳的原因在于未能明确耳鸣的病机,没有形成以根本病机为指导的辨证论治体系。

导师勤求古训,并结合多年来的临床经验提出:耳鸣的根本病机是“太阳……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见《素问·脉解篇》)。

这是立足于天地阴阳变化的高度,以阴阳的盛衰变化、升降出入来讨论人体疾病的病因病机的。

从经络层次上看,太阳经的支脉,从巅至耳上角,阳邪随经上盛而发作耳鸣;从阴阳层次上看,人体的气机随外界阳气的生发而生,病则阳气壅盛于上窍而发作耳鸣,诚如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注曰:“正月阳气令万物踊跃鸣上,故生病气上冲耳鸣也”。

各种内外因素导致人体阴阳失调,阳气相对亢盛,踊跃而上,躁扰耳窍,耳窍失去其清静宁和之性而发生耳鸣。

经方论治眩晕验案四则

经方论治眩晕验案四则


摇 摇 现代经方名师名家运用经方治疗眩晕亦积累了丰富经验, 如邓铁涛、 任继学前辈用泽泻汤合小半夏叫茯苓汤治眩冒
[猿] [圆]
病“ 效如桴鼓” 的神奇。
参考文献: [员] 摇 胡希恕援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 酝] 援 北京: 学苑出版社, 圆园园愿 : 猿圆怨援 出版社, 圆园员园 : 员愿愿援 原 怨怨 , 员园缘 原 员园远援 [圆] 摇 杨利, 邓铁涛, 任继学援 经方临证应用举隅 [ 酝] 援 北京: 中国中医药 [猿] 摇 陈瑞春援 伤寒实践论 [ 酝] 援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圆园园猿 : 愿园 原 愿圆 , 怨愿 [源] 摇 李可援 李可老中医急畏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 酝] 援 太原: 山西科学 技术出版社, 圆园园圆 : 圆苑圆 原 圆苑源援 ( 收稿日期: 圆园员圆 原 员圆 原 圆园摇 编辑: 冀振华)
轻。再予以桂枝汤加味 缘 剂痊愈。
作半年。已三次入院治疗, 西医诊断为 “ 美尼埃综合征” 。此次 发作三天, 头晕目眩, 耳鸣, 欲呕, 神疲乏力, 对噪音敏感, 外出即 带耳塞, 纳差便调, 舌淡有齿印, 苔白滑, 脉沉紧。方用真武汤、 桂枝 圆缘早, 葛根汤、 泽泻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合方加味: 茯苓 猿园早, 圆园早, 泽泻 猿园早, 石菖蒲 圆园早。缘 剂。 白芍, 黑顺片 员缘早 ( 先煎) , 麻黄 员园早, 葛根 猿园早, 姜半夏 苍术 圆园早, 缘 剂后头 晕 目 眩 显 减, 仍 耳 鸣, 对 噪 音 敏 感。上 方 加 龙 骨
项僵硬不适, 有 “ 颈椎病” 史, 纳差, 时欲呕, 舌淡, 有齿印, 苔白 滑, 脉沉紧。方用苓桂术甘汤、 吴茱萸汤、 葛根汤合方加味: 葛根 猿园早, 麻黄 员园早, 桂 枝 圆缘早, 白 芍 员缘早, 党 参 员缘早, 吴 茱 萸 员缘早, 大枣 猿园早, 苍术 员缘早, 茯苓 圆园早, 川芎 员园早, 生姜 缘园早。缘 剂。另予针灸治 疗 猿 次。 上述治疗后, 头痛头晕基本消失, 继与上方加减 缘 剂而愈。

用好经方,不出五剂,眩晕随手而愈

用好经方,不出五剂,眩晕随手而愈

用好经方,不出五剂,眩晕随手而愈仲景《伤寒杂病论》对眩晕论述颇多,所列方药亦有不少。

笔者临证时,常用仲景方药治疗各类眩晕,常取得满意疗效。

现列举验案如下:案1 术附汤案(低血压)患者蒋某,男,55岁。

初诊时间:1987年6月20日。

眩晕2月,屡治无效。

血压10.7Kp/6.7Kp(80/50mmHg)西医诊为“低血压”转请中医治疗。

证见面色㿠白,畏寒肢凉,呕吐清涎,胸闷脘痞,食欲不佳,(每日仅食粮食100~150克)大便稀溏,每日3~4次,无粘液脓血,无里急后重,小便清长,舌淡苔白厚,脉沉细而弱。

此为脾肾阳虚,清阳不升之证。

治以温脾补肾,健运中阳。

予术附汤加味,药用:白术18克,茯苓18克,附片30克(先熬),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0克。

服此方3剂,1987年6月26日复诊:自述眩晕减轻,食欲增强。

每日可食250~300克。

大便溏,每日1~2次。

舌淡苔薄白。

前方去半夏,加白蔻仁6克(后下)。

服此方3剂,眩晕及其余症状全部消失,血压升高正常范围(106/74mmHg)病告痊愈。

按语:此案有呕吐清涎,胸闷脘痞,食少便溏等脾阳不足证,更兼畏寒肢冷,故诊为脾肾阳虚。

根据《金匮·中风历节》附《近效方》术附汤所言:“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施以术附汤而获痊愈,证明了术附汤治眩的疗效。

案2 真武汤案(内耳眩晕)患者杨某,男,53岁。

干部。

初诊时间:1982年5月3日。

眩晕反复发作10年,近日又复发。

西医诊断为“内耳眩晕症”,经治疗无效,来我处就诊。

证见形体肥胖,面目虚浮,倦怠乏力,动则昏晕欲倒,心悸呕恶,肢冷肤润,舌质淡而胖嫩,有齿痕。

苔白滑,脉沉细。

此为阳虚水泛挟饮邪上逆之证。

治以温阳利水,化饮降逆,予真武汤加减。

药用:附片(先熬)12克,茯苓18克,白术15克,半夏(姜制)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泽泻16克。

服此方2剂,晕减呕止。

前方去半夏,加补骨脂30克,黄芪30克。

腹针“引气归元”针法联合鼓室注射治疗暴聋(气血亏虚证)临床研究

腹针“引气归元”针法联合鼓室注射治疗暴聋(气血亏虚证)临床研究

454中国中医急症2021年3月第30卷第3期JETCM.Mar.2021,Vol.30,No.3-研#报告-腹针“引气归元”针法联合鼓室注射治疗暴聋(气血亏虚证)临床研究3梁云雷刚王林林赵颜俐4(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中图分类号:R764.4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4-745X(2021)03-0454-04doi:10.3969/j.issn」004-745X.2021.03.021【摘要】目的观察腹针“引气归元”针法联合鼓室注射治疗暴聋(气血亏虚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暴聋(气血亏虚证)患者90例,随机分3组,联合治疗组采用腹针“引气归元”针法治疗联合鼓室注射治疗,常规治疗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静脉注射联合鼓室注射治疗,腹针治疗组采用腹针“引气归元”针法治疗,对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在听力改善、耳鸣、耳闷症状方面缓解均优于常规治疗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5)。

两组眩晕较治疗前均有改善。

结论腹针“引气归元”针法联合鼓室注射治疗暴聋(气血亏虚证)效果良好。

【关键词】暴聋听觉丧失突发性腹针鼓室注射Clinical Study on Abdomina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Intratympanic Steroid Therapy for SuddenDeafness with Qt and Blood DeOciency Syndrome Liang Yun,Lei Gang,Wang Linlin,Zhao Yanli.Chongqing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Chongqing400021,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bdomina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intratympanicsteroid therapy foe patieets with suPOee deafness with qt an;bolld Oeficieecy syntrome.Methods:A to t ai of90patieets with the Piapnosis of suPPea Petness were selected act ranComly Pinned inth3groops.The combinedgroop was treatee with aPPominci acupuncture of"inCpcina qi th return th the yuan”,c c mbinee with intratympanicsteroin therapy;the convedhonpi group was treatee with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ginCgo bilobn extract combineewith intratympanic steroit therapy;the anPominai acypuncturo group was treatee with anPominai acypuncturo of"inepcine qi te return te the yuan”.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crative erect was conPpcteP.Results:The combineagn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vedtionai gnup in heaana imyrovemedS,tinnitps anP ear fulleess relief P ov treai-meet,an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0.05).Vexino was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dU Conclusion:AbPominai acypuncture of winepcina qi te return te the ynaa”combined with intratympanicsteroin therapy has a goon effeci in treatine Peafness with Peficienca of qi anP bloon.【Key words】SuPPen Peafcess;Hearine loss;SuPPen;AbPominal acypuncture;tntratympanic steroin therapy暴聋,又称突发性耳聋。

熊大经治疗突发性耳聋40例

熊大经治疗突发性耳聋40例

熊大经治疗突发性耳聋40例
欧晓翼;李维文;雷蕾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5(021)009
【摘要】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一般表现为单侧发病,偶有双侧,在耳聋前一般先有耳鸣,一部分病人有眩晕、恶心、呕吐及耳周沉闷感。

西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与内耳供血障碍和病毒感染有关。

笔者自2003—2004年期间跟随熊大经教授临诊收集采用小柴胡汤治疗突发性耳聋40例,取得较好疗效,特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559-559)
【作者】欧晓翼;李维文;雷蕾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7
【相关文献】
1.熊大经治疗鼾眠1例 [J], 贾旭锦;谢慧;熊大经
2.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40例 [J], 郭丹;赵焱丽
3.熊大经教授治疗鼻咽癌放化后验案1例 [J], 王俊臻;谢慧;蔡青;韩闯;贾旭锦
4.电针结合艾灸治疗突发性耳聋40例 [J], 许国杰;薛明新
5.熊大经教授治疗声带白斑1例 [J], 谢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熊大经教授治疗暴聋之验案举隅

熊大经教授治疗暴聋之验案举隅

熊大经教授治疗暴聋之验案举隅孙铭娟;李莎;谢慧;张晓莹;邓红园【摘要】以病案为例详细介绍熊大经教授治疗暴聋的临床经验.认为暴聋的治疗应分年龄区别加减化裁,成年人初期应以攻邪为主,中期攻补兼施,后期则以补为主,兼清余邪.小儿突聋者治疗应遵循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针对不同年龄予不同治疗.【期刊名称】《中医眼耳鼻喉杂志》【年(卷),期】2012(002)002【总页数】3页(P80-82)【关键词】暴聋;名中医经验;熊大经【作者】孙铭娟;李莎;谢慧;张晓莹;邓红园【作者单位】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暴聋,又名“卒聋”,其名最早见于《灵枢·寒热病篇》曰“暴聋气蒙,耳目不明……”。

历代对暴聋的病因病机论述颇多,通过整理研究,暴聋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虚实两端,实者责之风、火、痰、瘀,虚者责之脾虚、肾虚[1]。

西医突发性耳聋(suddendeafness)隶属于暴聋范畴。

突聋存在自愈倾向,但仍有约1/3患者可发展为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耳聋[2]。

故暴聋的治疗显得十分必要。

吾师熊大经教授乃当代著名的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从医四十余年,以其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蜚声海内外。

熊教授数十年来研习内难,结合临床,指出暴聋总与清窍闭阻有关,其本在脾肾,其标在风、痰、瘀,治疗关键在于查脏腑之盛衰,究邪气之所在,启闭开窍,治以标本同治,首重肝脾[3]。

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经验方启聋汤,该方是在小柴胡汤合玉真散加减化裁而来,具体方药组成如下:柴胡,葛根,红花,黄芪,丹参,水蛭,法半夏,明天麻,石菖蒲。

全方理肝和脾,兼以祛风、涤痰、化瘀,用以治疗暴聋临床疗效效佳,其既可提高患者听力,又可改善耳鸣症状[4]。

熊继柏教授治疗眩晕病经验

熊继柏教授治疗眩晕病经验

熊继柏教授治疗眩晕病经验
张争艳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导报》
【年(卷),期】2004(10)10
【摘要】文章阐述了熊继柏教授治疗各种眩晕的诊疗经验 ,认为眩晕病就临床病因而言 ,主要在于因痰、因风、因虚三方面。

因此 ,临证时必须审证求因 ,据证立法遣方用药 ,方可收卓效。

【总页数】3页(P1-3)
【关键词】治疗;熊继柏;眩晕病;病经;遣方用药;审证求因;临证;诊疗;经验;病因【作者】张争艳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R255.3
【相关文献】
1.熊继柏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经验 [J], 聂娅
2.熊继柏教授运用杞菊地黄汤加味合羚羊角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经验举隅[J], 李文静;杨传经;杨硕;莫兰
3.熊继柏教授治疗内伤头痛经验 [J], 姚欣艳
4.熊继柏教授治疗妇科疾病点滴经验 [J], 姚欣艳
5.熊继柏教授治疗紫斑的经验 [J], 聂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2011070)熊大经教授治疗耳眩晕医案举隅*Cases Record of the Treatment for Antelabium Cartilage by Professor Xiong Dajing李莉Li Li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Sh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yuan ,Shanxi ,China 030024摘要:目的:探讨熊大经教授治疗耳眩晕的经验。

方法:通过跟师临诊,列举熊老治疗耳眩晕的验案并进行分析,从中探析其辨证论治特色。

结果:熊大经教授在临床中强调辨证,灵活运用方药,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杞菊地黄丸、二至丸、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

结论:熊大经教授用中医药治疗耳眩晕疗效较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erience of the treatment for antelabium cartilage by Professor Xiong Dajing.Methods :Analyze thetreatment for antelabium cartilage by professor Xiong and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zheng differentiation-treatment by diagnosis.Re-sults :Professor Xiong emphasizes differentiating zheng and flexible use of herbs such as banxia baishu tiammatang ,qiju dihuang wan ,erzhiwan and add tianma goutengyin.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CM therapy for antelabium cartilage is good.关键词:熊大经;耳眩晕;医案;经验总结Key words :Xiong Dajing ;antelabium cartilage ;cases record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 :R249.8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 :A文章编号Article ID :1674-8999(2012)07-0817-02熊大经教授是我国知名的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师承指导老师,出身于中医世家,医术精湛。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获良多,现举耳眩晕病案三则述之。

王某,女,51岁,2005年11月5日初诊。

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1d 。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视物旋转,需卧床休息方减轻,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呕吐。

CT 示:头颅未见异常。

现症见:患者神疲乏力,倦怠懒言,面色无华,夜寐不安,耳内有闭塞感,大便干结,小便尚可。

局部检查示:双耳骨膜未见异常,光锥可见。

未见眼震。

咽部轻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余无异常。

舌淡红,苔厚腻,微黄,脉沉细。

辨为痰浊中阻,蒙蔽清窍,治以健脾燥湿,消痰化浊。

处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法半夏10g ,白术15g ,陈皮15g ,茯苓20g ,黄芪30g ,党参30g ,石菖蒲10g ,瓜蒌15g ,天麻20g ,6剂,水煎服,1剂·d -1,早晚分服。

二诊:2005年11月11日,患者诉服药后无恶心呕吐,视物旋转已减轻,但仍感头晕。

局部检查同前。

上方去瓜蒌、天麻,加酸枣仁10g ,麻子仁10g ,麦芽15g ,嘱患者继续服药,饮食宜清淡,注意调护。

服药后诸症悉愈。

按:《丹溪心法》云:“无痰不作眩”,且“痰”致眩晕往往“夹气虚并火”。

本例则是典型的因痰致眩的病例,脾主运化,有运化水湿之功,若脾失健运,则水湿不运,聚湿生痰,痰浊为阴邪,易遏阳气,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受蒙,故见眩晕,耳内闭塞感。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主贮痰之器”,湿浊阻遏胸阳,气机不化,故见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等症。

脾阳不振,浊痰停于中焦,则见纳呆、倦怠、少食、寐差。

舌苔厚腻,为痰浊内蕴之象。

治宜健脾燥湿,消痰化浊,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因本证型与脾之关系极为密切,故在治疗时应注意健运脾气。

若湿重,精神疲倦,肢重无力,痰多色白,舌苔白腻,则倍半夏,加泽泻,以增强燥湿之力;眩晕甚者,加僵蚕、胆南星等化痰熄风;呕逆甚者,加代赭石、法半夏以降逆止呕。

李某,女,70岁,2005年6月29日初诊。

头晕伴耳鸣0.5a 余。

患者耳鸣如蝉鸣,尤以夜间为甚,听力无障碍,头晕时作时止,时有心烦,曾自服消炎药无效。

患病以来,精神饮食尚可,大便稍干,小便较多。

局部检查:双耳鼓膜浑浊、增厚,边缘尤重,舌红少苔,中间裂纹,脉弦细。

辨为肾阴亏损,清窍失养,治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处方: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熟地黄20g ,山茱萸20g ,枸杞子20g ,怀山药30g ,茯苓20g ,五味子10g ,牡丹皮10g ,女贞子20g ,墨旱莲20g ,黄芪30g ,6剂,水煎服,1剂·d -1,早晚分服。

二诊:2005年7月6日,患者诉服药后诸症均有所减轻,上方有效,遂守方继服。

按:早在《黄帝内经》就有髓海不足导致眩晕的理论,在论述“眩”的同时,还伴有“脑转耳鸣”的症状,后《景岳全书》更提出了“无虚不作眩”,为虚证眩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例患者年已七旬,年老精衰,髓海空虚,不能上荣于脑,则眩晕时发。

精髓不足,清窍失养,可见耳鸣。

舌红少苔,·718·中间裂纹,脉弦细,更是阴虚之明证。

杞菊地黄丸是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组成,是滋肾壮水、以水涵木之良方,合用二至丸则滋阴之力更胜,若精髓空虚,眩晕较甚,宜加鹿角胶、龟板胶等,二者合用有阴阳双补的作用。

“肝肾同源”,可加白芍、何首乌取其养肝补血作用,若阴虚阳亢,可加石决明、牡蛎以重镇滋阴潜阳。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

”说明七旬之人肾精不足乃是正常现象,治疗至此已属不易。

周某,男,45岁,初诊:2005年9月8日。

头晕、胸闷、耳鸣7d。

患者平素血压高,血压为150 160/85 100mmHg (1mmHg=0.133kPa),前几天因与人发生口角后,即感胸闷、头晕,后逐渐出现双耳“轰轰”样耳鸣,口苦咽干,多梦,二便尚可。

局部检查:双耳鼓膜稍增厚、浑浊,光锥正常。

血压150/90mmHg,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为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治以平肝熄风,滋阴潜阳。

处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柴胡10g,天麻15g,钩藤20g,石决明20g,黄芩20g,茯苓20g,牛膝20g,夏枯草20g,丹参10g,6剂,水煎服,1剂·d-1,早晚分服。

二诊:2005年9月15日,服药后自觉诸症减轻,仍有头晕、耳鸣,局部检查同前,上方去钩藤、丹参,加石菖蒲15g,白芍30g,服药后诸症悉除。

按:《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其后《素问玄机原病式》进一步发挥这一理论,说:“掉,摇也。

眩,昏乱眩运也。

风主动故也。

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

”提出多种因素致眩晕,大多与肝有关。

本证则是与人发生口角致肝气郁结,化火生风,风火上扰则头晕,耳鸣呈“轰轰”声。

风火伤津,故见口苦咽干。

肝失调达,气机不利,则胸闷。

舌红苔薄黄,脉弦细为肝阳上扰之症。

此型患者多有高血压史,肝阳易于受扰。

方中尚可加入菊花、白蒺藜等清肝泻火;若眩晕较甚,偏于风盛者加龙骨、牡蛎以镇肝熄风;偏于火盛,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细数,加龙胆草、牡丹皮以清热;火热盛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此证型待眩晕缓解后应予以疏肝理气,用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治之,若为阳亢伤阴,可用杞菊地黄丸滋阴潜阳调理之。

还应注重平时情志的调理,忌情绪激动,并控制好血压,经常监测。

收稿日期:2012-02-18作者简介:李莉(1977-),女,河南内乡人,医学博士,讲师,从事耳鼻喉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Email:lili306871@126.com编辑:程延安程万里治疗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经验Experience of Cheng Wanli in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井庆彦Jing Qingyan,曹力明Cao Liming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301700Tianjin Country Wu Qing TCM Hospital,Tianjin,China301700摘要:目的:总结程万里治疗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经验。

方法:搜集程师临证治疗冠心病的验案,分析并总结其规律。

结果:程师依此法在临证中化裁治疗冠心病疗效可靠。

即益气活血以畅血脉;温通心阳以化寒凝;阴阳同补以求和谐;先后天兼顾以固本。

结论:程师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Cheng Wanli in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First,collect and an-alyze the effective prescriptions of trea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Second,summarize the law in trea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Results: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eng Wanli trea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conspicuous.There are four effective methods:reinforcing Qi and smoothing blood to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warming and inspiring xin-Yang to remove phlegm-humor,replenishing Yin and Yang to keep blance and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kidney to reinforce the root.Conclusion:The effect of teacher cheng in treating is remarkable.关键词:程万里;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温通心阳;益气活血;阴阳同补Key words:Cheng Wanli;coronary heart disease;warming and inspiring xin-yang;reinforcing qi and smoothing blood;yin and yang with the complement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R249.8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A文章编号Article ID:1674-8999(2012)07-0818-02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8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