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情境下数学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数学教学应处理好六个关系
数学教学应处理好六个关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时,教师应善干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为此,我们应处理好如下“六个关系”: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处理好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向与调控的功能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注意目标的全面性、层次性,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和价值观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应注意将基础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目标(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健康的情感)进行合理整合。
如在制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一般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可制定以下目标:①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②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④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要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直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等。
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或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能使数学教学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一个数加减一个接近整百数的简便计算”时,有意识地创设营业员和顾客的双边活动情境。
即有一个顾客带着530元钱到电器商店购买三用机,—架三用机298元,他拿300元给营业员。
你们想—想是给多了,还是给少了?他买了一架三用机之后,还剩多少钱?你们替他算一算,怎样算比较简便?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的空间。
在《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在《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要注意的问题数学课程教学必须适应发展的变化,体现新的教学思路,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培养具有现代意识,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新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数学教学观。
应注意几个问题:1、教师教学准备要充分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
最好用真实的数据、图片,并提供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
教师在课备时,不仅要把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准备课件。
无条件时教师可自己制作一些教具,或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一些学具,学生会很感兴趣的,同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教学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
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
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
需要讨论的问题,却没有组织讨论或者给学生不多,三言两语,草率收场。
还有的甚至“满堂问”。
3、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
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为此,教师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
中学生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
如在提问、练习中,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数学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个新的教学环境下,师生关系的构建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师生间的平等互动、互相尊重和合作共赢等方面,探讨在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一、平等互动在新课标下,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互动的关系。
教师不再是单向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更像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自己的伙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学习,接受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互相尊重在新课标下,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理解他们的成长规律和需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教师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主权,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
如果学生采用了不同于传统方法的解题方式,教师不应该轻易否定,而是要耐心倾听并与学生展开交流。
通过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合作共赢在新课标下,师生之间的合作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建立合作关系,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解题和项目研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借鉴和协助,提高彼此的学习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数学建模活动。
通过分工合作、互相协作,学生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师可以充当团队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合作共赢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将更加紧密和融洽。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几种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几种关系摘要:我们在为许多教师大胆创新、追求独特教学风格而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放任与随意。
因此,要正确处理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关系。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处理关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一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建立和巩固,于是,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
但是,我们在为许多教师大胆创新、追求独特教学风格而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放任与随意。
因此,要正确处理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关系。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标准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课程设计到课堂教学,都是遵循预先设计的模式:“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一整套程序,固定不变。
程序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完全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整个课堂毫无生机,甚至会使学生感到生命的窒息。
久而久之,滋生一种思维惰性,紧随教师进行思维的完全接受式学习方式,一旦失去教师这个“拐杖”,他们就不能自我更新,导致自我“造血机能”严重缺乏,而这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我学习能力严重不足,往往是“高分低能”。
现代数学教学论强调建立“师生共作”的交互式的教学理念。
今天,我们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概括地说,就是在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与课程标准的框架内,教师的教学应当让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
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当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但不是彻底否定教师的作用。
课堂训练要更重视问题解决。
课堂教学不能全面否定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
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是以弘扬人的主动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作者:王向武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年第07期【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都尽量体现数学的基本理念。
如何更好地通过课堂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笔者觉得要处理好教材与课程改革的关系,传统继承与创新实践的关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几个关系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摆在同行面前的一个热门话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听课、调研,笔者认为,在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教材与当前课程改革的关系当前的课程改革使得现在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相对滞后。
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有许多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以至于在学生的头脑中数学与实际生活经验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空间。
如何处理好这一对矛盾呢?我们的数学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打破常规,重新组合教材,灵活地处理例(习)题。
如“比的应用”一课,可设计成一节实践活动课。
先把例题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分组按3∶7的比例配制200克果汁饮料,配制好后,学生互相品尝。
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自己重新设计配制饮料的比,喜欢浓饮料的配成了4∶6或5∶5,喜欢淡的设计成2∶8或1∶9,各组重新配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求出所需开水和果汁的重量,归纳出怎样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接着教师出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我们班王芳同学准备写一篇有关江心屿的文章,约了张老师和辅导员胡老师到温州考察。
三人租用一辆出租车共花了200元,可三人对怎样分摊出租率费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请同学们帮王芳同学设计一种合理的方案。
投影出示问题:出租车费应怎样分摊?王芳、张老师和胡老师租车到古冒池去花了200元,基本情况如下: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了五种分摊方案。
第一组认为出租车费由三人平均分摊;第二组认为应按月工资收入由张老师和胡老师按900∶1100的比分摊;第三组认为应按三人的体重之比即25∶65∶75来分摊;第四组认为应按体重和携带行李的比来分摊,即(25+5)∶(65+10)∶(70+2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新课标下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新课标下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几种现象剖析1、在新课标下,现行的数学课堂教学是百花齐放,用稍带贬义的口吻说就是“天下大乱”。
2、有些教师高举“学科整合”的这面旗帜,数学课上得不象数学课。
变相的讨论,交流充斥课堂。
3、注重个性化教学,片面追求发展学生个性,只注意个别,不注意全面,一味注重激励学生而忽略了必要的纠正。
4、教与学的关系没有真正处理恰当。
新课标实施的三个层面分别是A理论层面B管理层面c操作层面,这才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必须真正面对的,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作为特级教师的钱金铎提出:传授者要不要?是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靠教师的引导学生都能发现?二、新课标下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个性化教学与面向全体的关系。
课堂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尤其是在课堂发言、质疑上要照顾全面。
2、接受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的关系。
接受性学习的前提是有意义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内容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引导学法”,要避免那种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课堂中的创造性学习在学生主动质疑中最能体现。
3、合作交流与独立探究的关系。
往往我们数学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标的理念,在课中常常会出现所谓场面热闹的合作交流,其效果不敢恭维,作为教师应准确把握合作交流的时间,应该把合作交流摆在以下四种情形进行:(1)遇到困难时(2)答案多样时(3)意见不同时(4)自发时。
合作交流要以独立探究为前提,合作交流应注意方法的组织引导和训练。
4、重视数学知识应用与进行思维训练的关系。
“数学问题生活化”,课堂中创设的情景都是超市购物,好像数学离开了超市就无法得到应用了。
“生活问题数学化”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千万不能肤浅的去理解,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毕竟是模型,有的教师就一味的追求数学问题生活化。
甚至在课堂上说“听听小狗是怎样说的?”难道我们的人还不如小狗吗?我们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也要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
落实新课标理念正确处理“四大关系”
落实新课标理念正确处理“四大关系”作者:邱廷建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2年第11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落实新课标理念,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重视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主导和主体是课堂教学中的矛盾统一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内部的心理变化过程,教学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外部条件,使学生向教学目标规定的方向产生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有自己做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机会。
教师的讲授会给学生自主学习以启发、动力、灵感和方向,学生自主学习能给教师讲授以反馈、分享、调控和反思。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自我发展是教师讲授的最终目的。
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算理相同,都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时先鼓励学生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已经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知识经验,进行迁移、类推,自主尝试、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课程内容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东十里小学赵许宽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1.关于过程与结果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习惯把数学课程内容视为一系列事实性的结论。
它们是静态的、客观的,也是内涵确定的,边界明晰的。
这些事实性结论成为“双基”的主体,也成为课程内容的知识点,它们当然成为课程及教学的重点。
但这同时又带来另一方面的问题,即不关注知识的来龙去脉,不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只关注数学结论,老师上课时也总是让课程内容的展开尽快进入运用结论去解题的操练过程。
这样的状况在数学课程的现实中仍然较为普遍地存在。
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应该重视过程。
其实,在数学教育领域,很早就有这样的观点:数学教学与其说是数学活动结果的教学,不如说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
这里的活动就是指最终得到数学结论的数学活动过程。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能体会感悟到这些知识技能背后更为本质的东西——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积累起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同时,通过这一过程也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整体上促进自己数学素养的提高。
正是因为如此,过程本身就成为数学课程的目标,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是达到知识技能目标的辅助性手段。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减法进位加法27+36时,前面的不进位加法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学生也会想到列竖式计算,在列竖式计算中如果我们只注重结果,教给学生满十进一,学生也就会计算了,但是学生理解不了为什么要进位。
因此,为了学生便于理解进位的缘由,我们可以借助小棒,利用摆小棒的形式加深理解,27就是2捆零7根,36就是3捆零6根,7根加6根就是13根,而13根可以看作是一捆和3根,很明显加起来是6捆零3根,这样借助学具再来教学列竖式中的进位,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些。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几种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几种关系无棣县第二实验学校崔胜勇新课程改革给教育谱写了新的篇章,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与从前有很大不同,但是做为一个新事物,新的理念和实际的教学效果之间有时却又存在着很大差距,这就使得教师们有时存在着一些困惑,甚至矛盾。
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到每一堂课上,落到每个学生身上,就成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正确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传统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标准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是中国几千年教育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实践证明是非常有价值的,对我们现在的教学仍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不可否认传统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 过分强调教,以教为中心,忽视学习的的自主性;过分强调和利用竞争机制,忽视合作;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
传统教学的这些弊端阻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为了消除这些弊端,我们才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在教于学的关系上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但是,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中,是不是所有的课只能用自主、合作、探究,而不能用其它方法回答是否定的。
著名课程专家余文森教授就强调:“学习方式转变不是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而是强调学习方式由单一型转向多样性,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可比。
学习方式转变意味着完善每一种学习方式,提升每一种学习方式的内在品质。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生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应用。
只要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都可以大胆采用,只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方式教学是片面的,是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
例如,我们倡导自主探索,但并不排斥教师用讲授法精彩分析某一片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赵妍以前我们课堂上讲得多,学生活动的少,缺乏个性教育,强调学科知识,忽视学生情感体验,重视知识结论,忽视知识过程。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这些教学现象得到了改善,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是有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一、要注意为学生创设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有的教师把一些教学上的方法不加筛选的用到课堂上,为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整节课让学生搞活动成了活动课;有的为了突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不管有没有必要,一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有的为了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把讲授、提问、集体回答、小组讨论、师生交谈等方式全搬到课堂上。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要研究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为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活动和方式,把有探索价值的并且学生有能力探索发现的内容,尽量让学生去探索与发现,而那些毫无探索价值与意义的内容,或者即使有探索价值,可学生根本无能力探索的内容,应考虑采用讲授法。
要根据不同的课,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为学生创设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要注意重视学生的参与活动教师首先必须要从数学结论的教学转变为数学过程的教学,把数学每一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充分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不是一堆死东西,而是由一个活生生的问题组成的。
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感知知识的发生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了解思考的全过程。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教学中:一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便架设“认知桥梁”;二要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建构过程,不仅知其结果,还要了解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
(3)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四对关系
(3)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四对关系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四对关系(此文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2005年第8期)牛献礼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有很多相对应的关键词,比如:教材与课程、数学与生活、数学与活动、预设与生成等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几对关系,对于更加理性地实施数学课程改革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如何认识和处理这几对关系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教材与课程:依托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具有课程意识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什么是课程意识呢?简单地讲,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
教学中既要关注“怎么教”,也要重视“教什么”。
教师课程意识的强弱,往往集中地表现在教师对待教材的态度与处理教材的方式上。
具备鲜明课程意识的教师摒弃“把教材视为‘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传统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一个引子,或者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而且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的。
教师的任务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学生学教材。
在对教材的处理方式上,善于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
比如,更换教学内容、调整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整合教学内容等等。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教材。
应当看到,教材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因此,开发课程资源绝不能忽视了教材,而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编写的意图是使用好教材的前提。
只有在真正弄懂弄通教材编写的意图,对教学目标的把握非常明确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创造性”地处理与整合教材。
需要强调的是,对教材的每一点个性化地创造都必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漫无目的地改变教材是不可取的。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也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处理几个关系[论文]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处理的几个关系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进而达到每个学生都能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
笔者认为,课堂永远是主阵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才是实现新课改教育理念的重中之重。
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讲与不讲大多数人都认为,教师就是“讲课的”,特别是新上岗的教师,往往是“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地讲,而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讲习惯了,不讲就不知道如何上课。
笔者不是反对讲,而是认为在讲与不讲中,应贯彻四讲四不讲的原则。
学生会的不讲,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能会的不讲,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后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讲易错易漏点。
把握了这个原则,教师在课堂上就轻松多了,因为往往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唾沫横飞、眉飞色舞、得意洋洋之际,正是学生厌烦之时。
有的教师可能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博学,课堂上补充了许多知识点,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但却弄得学生更糊涂了。
二、满堂问与一言堂为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好多教师在课堂上都打破了“一言堂”,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整节课教师不停地问,学生不停地回答,看似配合默契,实际效果不佳。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学生注意力一般在15分钟左右。
如果教师一味地问,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效果不一定好。
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提问要有度,一般不宜超过10分钟,引导学生从练和做中发现问题,才是有收获的好课。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所以,若能激起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欲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是公开课、讲课比赛,必须要有课件。
没有课件就不要上公开课,就不要参加讲课比赛。
于是,公开课成了电脑设计课,谁的课件制作得漂亮、花哨,动感强,视觉效果好,谁就是优胜者。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浙江省舟山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钱金铎课程改革是一项具有先进理念作为指导的需要精心设计、合理实施的系统工程,它有必要让理性精神贯穿始终,那就是实事求是,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不搞形式主义,不盲目屈从权威,也不能随意否定过去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且也适应当前教学状况(班级授课制,师资队伍现状,教学基础设施等)的观念、模式,而应该在扬弃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分析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一方面是学生被动性学习、适应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封闭性学习、强制性学习的现象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在“开放”的理念“指导”下,不顾于班级授课制的现实,一味追求不符合实际的所谓“开放”——很少在教学开放的“有效性”上进行研究,造成课堂教学过程中顾了个别学生而影响了多数学生;顾了形式上的表面上的而放弃了实际的教学效果。
正对当前提倡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出现的这些情况,在新课标理念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1. 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如何辨证地实施。
毫无疑问,“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都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所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
然而,就具体的教学活动而言,我们认为关键的因素恰又在于我们如何辨证地处理好这对矛盾。
合作不应该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合作要以独立思考为基础,要因材施教。
有的内容需要自主探索而不需要合作,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和合作时机。
如当学习活动中产生不同意见时、研究结果多样时、独立思考困难时、解决策略不同时、需要分工操作时等等,这些都是合作学习的好时机。
同时,学生合作还需要注重方法的引导和训练(如:怎样倾听别人的意见,小组合作中不同角色的作用等)。
与单纯的追求形式相比,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意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并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应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 3 如果 每 班 各 选 2名 同 学参 加 决 赛 , 认 为 哪 个 班 实 你
力 更 强 些 ? 说 明 理 由.
解 析 ( ) 1 巾位 数 填 8 , 数 填 10 5众 0.
( ) 两班 的 平 均 数 相 同 , 初 三 ( ) 的 中 位 数 高 , 2 但 1 班
度 . 们 认 为 , 了打 好 基 础 , 修 1~ 我 为 必 5至 少 需 要 三 个 学 期
才 能 完成 . 于 选 修 课 应 该 重 新 思 考 . 修 12应 该 抓 好 , 对 选 , 选修 3 4应 该 削 减 . 使 如 此 , 中数 学 的 内 容 也 比 过 去 , 即 高 多 , 完 成 也 不 目标 而 要 新 且 对 其 赋 予 新 的 内 涵 . “ 基 ” 过 去 相 比 , 容 有 所 增 新 双 与 内 减 , 如对三角恒等变形要求降低 , 加 了统计 、 数等. 例 增 导 它
羹
解题 技巧 与 方法
. 。
艚
黪
・.I r -, .
窬 啷 数 学 课 程 壤 学 熏 确 8 理 好 五 令 豢 系 赫 应 捷
◎骆 世 举 ( 肃 古浪 一 中 甘 730 ) 3 10
【 要 】 中数 学 新 课 程 的 实 施 , 师 要 按 照 高 中 学 生 摘 高 教
性讨 论 也 只有 学 习 了导 数 后才 算 比较 完 善 , 一 些 问题 的深 即 层 次讨 论 与解 决 要放 到 后 续 内 容 的 学 习 过 程 中去 . 在 教学 但 中 , 些 教 师往 往 人 为 地 拔 高 这 方 面 的要 求 , 望 教 学 要 求 一 希
“
一
值 域 的复 杂 计 算 , 数 列 中各 相 关 量 的 基 本 关 系 的 繁 琐 计 求 算 等 . 一 方 面 , 适 当降 低 有 关 数 学 问 题 的 难 度 和 复 杂 程 另 要
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科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科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等,都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的关系。
本文将对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进行探讨。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应该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展示出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对学习的态度认真严谨。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学习的重视。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要。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困难。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他们的教育。
最后,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见解,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数学学科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融贯和联系。
首先,教师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概念联系。
数学学科中的不同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比如数学中的函数与导数的关系、数列与极限的关系等。
教师在讲解不同知识点的时候,应该将其与其他相关的概念进行对比和联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教师要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运用联系。
数学学科的知识点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层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运用联系,引导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最后,教师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演绎联系。
数学学科中的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着逻辑的演绎关系,比如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关系、立体几何的推理与证明等。
新课程数学教学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模板
新课程数学教学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新教材在课程设计上较原来的教材进步了许多。
作为数学教师应深入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摈弃传统的教育理念,明确新课改与新教法的要求,处理好有关的教学问题。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课堂效率的提高关系。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要生每天做到课前预习,学生家长监督。
课后复习要求做到“一日一小结,一周一总结,一章一报告”。
(2)、课堂上动起来的习惯。
课堂上我要生必须做到“四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
另外我还常对学生说“学数学,不仅会做题,还要会讲题”。
如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
(3)、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习惯。
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正确表达数学知识,注意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课堂效率的提高关系。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要生每天做到课前预习,学生家长监督。
课后复习要求做到“一日一小结,一周一总结,一章一报告”。
(2)、课堂上动起来的习惯。
课堂上我要生必须做到“四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
另外我还常对学生说“学数学,不仅会做题,还要会讲题”。
如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
(3)、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习惯。
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正确表达数学知识,注意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3、重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常规方法的关系。
课改中要用到多媒体,这是勿须置疑的。
但是用了多媒体,并不代表课改了。
课改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潜能。
因此在课改过程中,对于多媒体的应用,应该精心安排设计,不能为了“用”而用,要真正让多媒体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通常有的老师只是简单地把书上的例题通过幻灯或其它形式演示出来,要么就是让学生上查询资料,表面看来是用了多媒体,也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但是作用不大,其实书上的例题,学生到课本上阅读完全可以。
所以,多媒体应与课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要让多媒体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第一篇: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体差异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第二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浅谈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
如: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等。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根本因素,占主体地位,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学内容、目标、方法是实质性因素。
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是通过具体的内容、方法来实现的。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的思想品行、个性修养、业务水平、教学观念教学能力等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每一节课教学,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去组织教学内容。
不要用教师的眼光去看待数学知识,否则会造成没什么可讲的现象。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
例如:“平面”这一概念,教材只有半页内容,好象没什么可讲的,但对学生来讲,是由平面思维到空间想象的一大飞跃,所以很有必要仔细地给学生讲清楚。
二,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知识是人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任何知识都有其形成发展过程。
数学教学就是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的建立、发展的过程。
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提出过程,问题的探索和深化过程,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学生来说,最常见的困难是:一个问题、一个发现、一个结论------很少以创始人当初所用的形式出现,他们已经被浓缩了,隐去了曲折、繁杂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整理加工的严密、抽象、提炼的过程与结论。
因而,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揭开数学这一严谨、抽象的面纱,将发现过程中活生生的数学“返朴归真”的教给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情境下数学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应当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都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参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每位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形成有效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应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可以对这些学生采用“推迟判断”的做法。
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首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其次是采用小组教学方式,关注差异,促进发展。
在小组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定的策略引导,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避免出现少数反应灵敏,基础较好的学生积极主动,而反应较慢,基础薄弱的学生消极被动的局面。
二、要关注“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和生成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有老师说,如果不重视预设,是不负责任的;如果不重视生成,你的课堂也不会很生动。
那么什么是预设和生成呢?
预设就是事先设计。
就是在备课、实施教学活动之前,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引领。
教师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活动的问题情景,设想在课堂中会引起哪些因素的变化,会生成哪些新的资源。
因此预设要吃透“两头”:一头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领会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把握好尺度;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选择贴切的教学素材,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另一头是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状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生成”是指教师要上好课。
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启发式的教授,帮助和引导学生明确所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各种反应和表现,耐心听取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的意见,特别是迅速发现和捕捉到学生的思维亮点,及时做出积极的反应,给予鼓励,有效互动,以平等的姿态交换意见,因势利导,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向,共同探讨,直至问题的解决。
其实在生成一些资源的时候,如何使用这些资源也是非常重要
的。
这里一方面,我们要观察学生的生成,搜集信息。
另一方面还要思考把这些信息拿过来后我们怎么利用它?可以让一个学生接着一个学生地说,这是一种处理方式;还有一种就是把资源摆在这里,全班每个人都去思考,你觉得谁是对的,为什么?你认为不对的话,你从你的角度来说服别人,这样一个生成的资源的使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会有很大的价值。
三、要关注的是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合情推理是什么呢?就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推断出某些结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进行合情推理,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就能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演绎推理又是什么呢?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
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实例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演绎推理的方法和要求,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格式,注重思考的有条理地思考问题,逐步养成“言必有据”的良好习惯。
如果说通过演绎推理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那么通过合情推理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恰当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例如在学生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信息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媒介时,可以通过媒介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认识图形性质时,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及其有关软件进行图形的绘制,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观察图形的各种变换,探索图形的变化规律上。
信息技术能呈现出动态的过程,使学生经历体验和探究的过程。
信息技术使用方便,能促进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图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
比如,近年来网络的发展可以给老师与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教师不仅借助于网络获得大量的本校的、外校的,本地的、外地的,本国的、外国的大量的教学资源,而且还可以进行网络的互动、交流,改进教学的手段,实现数学教学的直观化。
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用它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有其自身的价值,如实时性板书,它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与学习过程同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脉络。
此外,对于暂时没有条件的地区,应鼓励数学教师细心钻研,自制教具和学具,弥补教学设施的不足,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