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
1.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有区别的。
![1.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有区别的。](https://img.taocdn.com/s3/m/89d977d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6.png)
1.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有区别的。
1.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有区别的。
(1)所有制形式不同。
按劳分配属于公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按劳动要素分配属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的分配方式。
(2)分配方式不同。
按劳分配是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按劳动要素分配是劳动者向企业提供劳动,企业将按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支付劳动报酬。
2.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并不都属于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企业中的工资、薪金、奖金、农民承包集体土地所获得收入等都属于按劳分配,但是按劳分配不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唯一分配方式,公有制经济中也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存在。
3.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都体现了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按劳分配是效率与公平兼顾,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体现了效率,但也体现了公平。
可见各种分配方式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4.财政收入越多,就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提高,反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5.增加财政收入的关键不是增加税收收入,而是发展经济和调整分配政策。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因此,增加财政收入的关键是发展经济和调整分配政策。
6.税收的固定性不是指税收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过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而不是不能改变。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对征税的有关法规进行调整和修改。
基于分配层次性的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关系的再思考
![基于分配层次性的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关系的再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70a58e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7.png)
基于分配层次性的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关系的再思考首先,我要分别介绍一下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指根据个人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质量等因素,按照一定比例给予相应的报酬。
这种分配方式主要强调的是个人劳动的贡献和付出,以劳动力作为分配的主要因素,实行不平等的分配制度。
按要素分配是指根据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等因素)的投入和贡献来分配产生的物质财富。
这种分配方式主要强调的是资本的作用,以要素投入作为分配的主要因素,实行相对平等的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并存,二者相辅相成,起到互补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每个人的潜力,推动经济发展。
一、基于分配层次性的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1.分配层次性的概念分配层次性是指在分配中,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进行分配,从而实现个体和整体的共同发展的分配理论。
其分配的原则和方法是由国家、企业、个人和市场四个层面相互衔接和相互制衡的,各层面的分配路径和分配重心不同,说明分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不可替代性及其层次性特征。
2.按劳分配的分配层次性在按劳分配中,由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保障各种工作者的劳动报酬。
企业则按照相关劳动力市场价格,为员工提供相应的报酬。
个体则通过个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获得个人财富积累。
市场则通过竞争和供需力量,决定劳动力的市场价格。
按劳分配的分配层次性主要表现在国家、企业和个体三个不同层面的分配模式中。
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企业按照相关劳动力市场价格,为员工提供相应的报酬;个体则通过个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获得个人财富积累,最终实现个人自我发展。
3.按要素分配的分配层次性在按要素分配中,国家通过规范市场经济的使用要素来保证公平竞争环境,企业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投入各种要素以获得收益。
个体则通过资本、技术、人力等资源的投入实现增值,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按要素分配的分配层次性主要表现在国家、企业和个体三个不同层面的分配模式中。
正确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_构建和谐社会
![正确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_构建和谐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7cd60cf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79.png)
正确理解按劳分配与按⽣产要素分配_构建和谐社会185《商场现代化》2009年6⽉(下旬刊)总第579期按劳分配与按⽣产要素分配的关系⼏乎成了经济学界⼀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永恒问题。
近期论及⼆者⼀致性的主张并不少见,各有其价值与不⾜之处。
但⼆者作为并列的经济概念,理论上不可能没有严格界定,其差别是⽏庸置疑的,但究竟差别何在呢?作此区别有何意义呢?试予分析,以作参考。
⼀、划分标准与⾓度的模糊——理解⼆者关系的误区其⼀,⽣产条件和分配标准的不同。
在⽣产之前,作为⽣产条件,劳动是⽣产的必备因素,当然是⽣产要素;⽣产之后,作为分配标准,则必须将⼈的劳动和物的作⽤分开;分配⾓度的⽣产要素应称之为“分配要素”。
其⼆,⼴义、狭义的不同。
⼴义的⽣产要素包括劳动,⽽狭义的⽣产要素则仅指物的准备。
其三,公私领域劳动的差别。
这个差别实际来⾃于我们对传统按劳分配教条理解的结果。
我们把公有制范围内的分配称之为按劳分配,⽽把私有制范围内的劳动所得称为⽣产要素分配,其分配形式⽈劳动⼒分配。
其实,由于现实条件(全社会共同占有⽣产资料;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每个劳动者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社会⽽⾮企业作为分配主体)的不具备,不赋予传统按劳分配理论以时代内容,它就会⾛向末路,这已成为⼤家的共识。
“任何⼀门学科,哪怕是最深奥的学问,如果不同丰富鲜活的社会⽣活发⽣紧密的关联,就不可能有⽣命⼒”。
事实很清楚,即使在党政事业、国企这些公有制领域,各地各部门各岗位也不是同⼯同酬。
“按劳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这种变化,不是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否定,⽽是在经济条件发⽣变化的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发⽣了变化。
……按劳分配的实质是以劳动为尺度,按照劳动者贡献多少分配所得”,不必按公私范围区分劳动分配的原则或⽅式,不可⼀种劳动两种解释。
⼆、个⼈性,还是公共性 —— ⼆者差别的关键到底什么是活劳动?个⼈体内储存,因⽽不可剥离,并且与⽣俱在,即作为分配标准与⽣产要素相对⽽⾔的劳动只能是“活劳动”,它必须是属于分配者个⼈的,并限定在劳动者的有⽣之年。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2e1f8a621ed9ad51f01df22b.png)
第一、个人收入的分配1、按劳分配主要指的是公有制企业(国有、集体)中获得的工资和奖金。
生产要素中的按劳动分配主要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获得的工资。
按劳分配只存在公有制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
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属于通过按劳分配方式取得的;凡是讲,农民通过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水果、林木等,获得收入的,都属于按劳分配。
因为在农村实行的家庭田产承包责任制是集体经济的典型实现形式,属于公有制经济的范畴。
但是,如果农民把自己承包的集体土地,再转包给他人,获得租金收入,那就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而且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土地要素参与分配。
国有企业的奖金和津贴也是劳动所得,奖金是奖励你劳动的质量高,津贴是补贴你劳动的强度大.在公有制经济里面,一般的劳动所得都是按劳分配.2、印花税是以经济活动中签立的各种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帐簿、权利许可证照等应税凭证文件为对象所征的税。
3、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它包括:(1)投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股息红利收入、保险受益和其他投资受益。
(2)出租房屋等资产收入,将家庭拥有的产权房屋、车辆、土地等资产出租产生的收入。
(3)知识产权收入。
自己创作、发明或者参与创作、发明、并归个人所有的著作权、专利权、专有技术等带来的收入,专利人将专利权让给他人或许可他人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使用其专利所得的个人收入和非专利技术所有者将非专利技术有偿地提供、转让他人所取得的个人收入。
(4)其他财产性收入,指除上述之外的财产产生的收入。
例1、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人”的说法。
财产性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人、财产增值收益等。
试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和具体方式
![试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和具体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b47f6b5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b.png)
试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和具体方式试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和具体方式摘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种形式。
二者都是平等的原则和效率的要求统一的产物,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按劳分配注重人的尊严和平等,但是忽视了效益激励和个人能力的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注重效益激励和公平公正,但是忽视了人的尊严和平等。
因此,将两种分配方式结合起来,既能满足人的尊重和平等的要求,又能激发效益和公平的需求。
本文将分别从实质和具体方式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实质1. 按劳分配的实质按劳分配是指根据个人的劳动贡献来分配收入,是一种推崇平等的分配形式。
按劳分配的实质是尊重人的尊严和平等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逻辑。
2.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根据生产要素的贡献来分配收入,是一种推崇效益的分配形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是激发效益和公平公正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目的。
3. 实质的结合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相对独立但又互为补充。
二者都是基于平等原则和效率要求的,但各自偏重不同的方面。
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彼此的不足。
二、具体方式1.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比重结合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比重结合,是将两种分配方式运用在不同的情境下,权衡其比重的最佳方式。
对于那些重视人尊重和平等的行业和职业,可适当增加按劳分配在总分配中的比重;对于那些重视效益激励和公平公正的行业和职业,可适当增加按生产要素分配在总分配中的比重。
具体比重的制定需要根据各个行业和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
2.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进一步细化按生产要素分配可以进一步细化,将产生贡献的因素具体化并进行量化。
比如,将人的劳动贡献分为时间贡献、技术贡献、智力贡献等,将土地、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别计算。
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不同生产要素和个人的贡献,并更好地实现效益激励。
2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2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36449428ed630b1c59eeb5b0.png)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的完整概括。
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断提高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认识。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在我国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从理论上说,在物质和劳务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源就是生产要素。
它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土地、自然资源等。
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照参与生产的各种要素对生产的贡献率进行分配,要素报酬等于其边际生产率。
在我国,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首先,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而在公有制多样化的实现过程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形成的具有明显公有性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方面适应公有制性质必然实行按劳分配;另一方面,适应财产所有者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现实,又必然会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目前我国城乡大量出现的以劳动者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者既按劳进行分配,又按投入资本进行分配,也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正是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公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整体实力和效益水平不断提高,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其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意味着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生产要素作为物质和劳务产品生产时投入的资源,其配置理所当然地也就包括在市场调节的范围内。
而市场对生产要素配置的调节又主要是通过生产要素价格即生产要素提供者所获报酬的上下波动来实现的。
正是在不断地流动,不断地分化组合中,生产要素不断地按照市场的需求得到了配置。
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教程文件
![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教程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b72a2af46527d3240ce0be.png)
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十五大提出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新的分配理论。
这对于丰富、充实、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必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是既有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又有区别的辩证统一关系。
这里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做出贡献之后参与收益分配,而不是指生产条件即生产要素本身的分配。
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十五大报告讲的正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两种分配方式的相互联系、互相渗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在一定领域或范围内,两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密不可分。
如在农村大包干中,按劳分配与按产分配、按股分红并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才能也是生产要素,在他的收入中既有按劳分配,也有按管理才能分配等等。
(2)按生产要素分配从内涵上看,它包括按劳分配。
因为生产要素中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房地产、知识、信息、专利、商标、管理才能、信誉等等。
而劳动力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二是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是不能等同的。
显而易见,按劳分配只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形式之一。
( 3 )两种分配方式的作用与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当前在这两种分配方式的关系上有几种观点值得商榷。
其一是两种分配方式等同论。
有的观点认为,从性质上看,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劳分配”还有的认为按劳分配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无论是从外延上还是内涵上都难以说通。
外延上,生产要素的范围远远大于劳动力要素的范围,两者是不能等同的。
从内涵、性质上看,按劳分配方式是由公有制决定的,劳动者之间相互是平等的,不存在剥削关系。
而建立在非公有制基础上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不能称为按劳分配的,企业老板与雇工之间雇佣关系,存在剥削关系。
知识清单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知识清单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1db0bf0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9.png)
知识清单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1)按劳分配原因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直接原因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意义①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③能有效防止收入差距过大,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体现公平原则注意:①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②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
③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然涉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效率问题,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这些效率密切相关。
(2)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也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内涵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所有者根据对生产要素的占有参与收入分配,获得相应的报酬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有利于调动各种要素所有者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典题精练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获得3 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入股,年终又获得17 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 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 800元,一年之中他缴纳各种税款4 500元,向困难职工捐款1 000元。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81d7d3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5.png)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其次,应该正确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不等于要素价值论。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由于资本家对资本、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所有权,基于这种法律上的财产权,他们享有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但并不能因此认定资本、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
与此相反,要素价值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是土地、资本、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现在还有人提出企业家作为第四大生产要素,把前三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共同创造价值。
他们提倡按贡献分配,他们认为,资本、土地也要参与分配正是因为它们也参与了价值的创造。
要素价值论把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价值的生产、价值的形成过程和价值的增殖过程混为一谈。
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一、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实质上已经指出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和分配原则。
目前,我国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资本、技术、知识产权、信息经营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由我国的经济组织形式决定的。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迄今为止最进步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的本质要求是劳动者为社会和集体提供了一定量的劳动,经过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后,按照其本人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获得等量消费品。
这种分配方式确认只有劳动才能获得分配,只有劳动才是按劳分配的唯一尺度,其前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经济制度的确立。
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组织就决定了分配方式上的公平性,排除了剥削他人收入的可能性,也确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实际上是按劳动效益分配,按劳动的社会价值分配。
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对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这是由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成为全体劳动人民或部分劳动者的公共财产,劳动人民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不劳动者不能占有生产资料,劳动是社会成员获得计量报酬的统一标准。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高考政治知识点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高考政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5f3cfb6998fcc22bdd10d28.png)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高考政治知识点把按劳动要素分配等同于按劳分配
【解析】按劳动要素分配是十六大报告中的新提法,它指的是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很明显,它是存在于私营企业和外资经济中的。
而按劳分配则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很明显,按劳分配是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的。
因此两种分配方式的前提是根本不同的,不能等同。
相同道理,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也不能等同于按劳分配。
误区二:把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的分配方式等同于按劳分配
【解析】按劳分配确实是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人消费品主要分配分式。
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仅此一种,还有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收入等,就不能列入按劳分配。
同时,随着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也必将多样化,如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所有制技术要素分配和按管理要素分配肯定会出现在公有制经济中。
如当今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中,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职工就有按股分红的收入。
误区三:把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的分配方式等同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解析】按生产要素分配确实主要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是非公有制经济中的重要的分配方式。
但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也并非只此一种。
像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就是对应于个体经济的一种重要分配方式。
另外,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中也存在社会保障收入。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综述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6b00882ec3a87c24028c4c0.png)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综述摘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但是对于分配制度由于与价值理论紧密联系,争论一直不断。
本文从三个角度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歧做了理论综述。
关键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要素贡献分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革、持续发展的过程。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2月到1987年9月,破除平均主义,落实按劳分配制度。
第二个阶段:1987年10月至1997年8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制度的提出和形成。
第三阶段:1997年10月2007年9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提出和形成,倡导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第四阶段:2007年10月以来,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完善,明确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可以看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的演进与理论创新。
按劳分配理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地位在争论中不断的确立。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理论界对按劳分配问题的讨论出现了一些新的热点问题,如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劳动的界定、按要素的所有权分配还是按要素贡献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等。
争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目前,理论界在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和具体方式上仍存在较大分歧。
大致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板块结合。
认为不同所有制经济实行不同的分配方式,即公有制企业实行按劳分配,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也可以说是相互结合了。
2、一般和特殊的结合。
于光远认为,现阶段的各种非按劳分配原则,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与按劳分配原则结合在一起起作用的,而且起着比较次要的作用,所有的这些消费品分配原则,在地位上都不能与按劳分配原则并列,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所有制中主要的、基本的原则。
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8f689dd733d4b14e852468e0.png)
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十五大提出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新的分配理论。
这对于丰富、充实、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必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是既有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又有区别的辩证统一关系。
这里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做出贡献之后参与收益分配,而不是指生产条件即生产要素本身的分配。
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十五大报告讲的正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两种分配方式的相互联系、互相渗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在一定领域或范围内,两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密不可分。
如在农村大包干中,按劳分配与按产分配、按股分红并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才能也是生产要素,在他的收入中既有按劳分配,也有按管理才能分配等等。
(2)按生产要素分配从内涵上看,它包括按劳分配。
因为生产要素中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房地产、知识、信息、专利、商标、管理才能、信誉等等。
而劳动力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二是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是不能等同的。
显而易见,按劳分配只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形式之一。
(3 )两种分配方式的作用与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当前在这两种分配方式的关系上有几种观点值得商榷。
其一是两种分配方式等同论。
有的观点认为,“从性质上看,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劳分配”,还有的认为“按劳分配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无论是从外延上还是内涵上都难以说通。
外延上,生产要素的范围远远大于劳动力要素的范围,两者是不能等同的。
从内涵、性质上看,按劳分配方式是由公有制决定的,劳动者之间相互是平等的,不存在剥削关系。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88a38001ed9ad51f11df226.png)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
配的区别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1、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里面,在非公有制经济里面是不存在的。
按劳分配要抓住"劳"这个词,也就是只有在公有制企业里面的劳动收入才算是按劳分配,其他非劳动所得就不是按劳分配了。
2、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存在于公有制经济里面,也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里面。
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技术、资金、管理等等。
除了按劳动要素分配会跟按劳分配混淆之外,其他几个生产要素都不会跟按劳分配混淆。
但按劳动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是很容易区分的,只要是在非公有制经济里面的劳动,就是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在公有制经济里面的劳动,就是按劳分配。
其它的以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不管是在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里面,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4b88ec8a76e58fafbb00313.png)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
1、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里面,在非公有制经济里面是不存在的。
按劳分配要抓住"劳"这个词,也就是只有在公有制企业里面的劳动收入才算是按劳分配,其他非劳动所得就不是按劳分配了。
2、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存在于公有制经济里面,也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里面。
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技术、资金、管理等等。
除了按劳动要素分配会跟按劳分配混淆之外,其他几个生产要素都不会跟按劳分配混淆。
但按劳动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是很容易区分的,只要是在非公有制经济里面的劳动,就是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在公有制经济里面的劳动,就是按劳分配。
其它的以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不管是在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里面,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值班记录表时间:年月日带班领导:。
怎样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浅议“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怎样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浅议“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ad450809ba0d4a7303763aad.png)
怎样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浅议“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本文摘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体制中实行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而在多种所有制中实行的分配方式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怎样正确理解并处理好“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现行初三《思想品德》新教材第十课中有一个重要知识点就是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
现阶段,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这一分配制度,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是学生在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那么,怎样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一分配制度中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笔者认为,那首先必须弄清楚“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的关系和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实现意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内容的理解:一、从含义和内容上来讲: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可从以下方面理解:⑴在公有制情况下实行按劳分配,所分配的物质对象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给劳动者个人的,既不是全部社会总产品,也不是全部国民收入;⑵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是参与按劳分配的前提。
这也有两层意思:一是必须参加劳动,二是必须在公有制单位参加劳动,提供劳动;⑶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即:劳动者个人能分得多少消费品,取决于他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当然还取决于所在单位的经济效益。
按生产要素分配: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各个要素在商品、劳务的生产和流通中的投入比例及贡献大小来分配国民收入。
浅谈按生产要素分配与的按劳分配关系
![浅谈按生产要素分配与的按劳分配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4d5d5d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e.png)
浅谈按生产要素分配与的按劳分配关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是指把劳动量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标准和形式,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
然而在我国,在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下,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占主导地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按劳分配的补充,与按劳分配并存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按劳分配原则是指以劳动量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标准和形式,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更多的工作,更多的收获,更少的工作,更少的收获。
按劳分配中的劳动有两层含义;首先,它是指投入生产的劳动力。
第二种含义是指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参与生产。
从我国实际出发,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
即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在对社会总产品进行各种必要的社会扣除后,按照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
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与城乡对劳动力需求的差距仍然很大,因此,多劳动与少脑力劳动只能有很大的差距。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
这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这一原则对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工作能力和家庭人口的不同,工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这是一种“劣势”,但在社会主义阶段是不可避免的。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反对平均主义,选择适当的按劳分配形式。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产品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基础的,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旧的社会分工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而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
1、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里面,在非公有制经济里面是不存在的。
按劳分配要抓住"劳"这个词,也就是只有在公有制企业里面的劳动收入才算是按劳分配,其他非劳动所得就不是按劳分配了。
2、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存在于公有制经济里面,也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里面。
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技术、资金、管理等等。
除了按劳动要素分配会跟按劳分配混淆之外,其他几个生产要素都不会跟按劳分配混淆。
但按劳动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是很容易区分的,只要是在非公有制经济里面的劳动,就是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在公有制经济里面的劳动,就是按劳分配。
其它的以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不管是在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里面,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